山东滕州三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周自测题
山东省枣庄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近期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热播,据史书记载:“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
”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2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尚书》说。
汉武帝亦使吕步舒(董仲舒的弟子),治淮南狱。
”这反映了汉代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确立了司法审判独立性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26.明代以后,陕西各地县志对城乡庙会的记载多附于“市集”之后。
以下是根据资料整理的《清末大荔县城乡庙会分月统计》表。
这反映出城乡商业A.注重保障农时B.以季度为周期C.受到时间限制D.以农业为基础27.清代笔记中记载:“西山煤为京师之至室,取之不竭,最为便利。
燕地苦寒。
冬时比户皆卧热炕,西山之煤价不甚昂,颇获利济”。
这反映出A.北方的人口流动频繁B.北京已成经济中心C.北京采煤业较为发达D.北京居住人口过多28.在“五四”以前中国农业合作运动已具萌芽,至20世纪20年代,其鼓吹与试验者日见增多。
1927年国民党中常会作出决议,在全国推广农业合作运动。
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转向社会化经营趋势B.小农经济逐步走向解体C.共同富裕成为人们的理想追求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2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收回租界大事记》载:1943年签订《中美新约》、《中英新约》,美英两国放弃包括租界在内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侵略特权。
这表明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完全平等的地位B.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国际地位提高C.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被废止D.南京国民政府具有高超的外交技巧30.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
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晋国上卿赵简子曾说:兄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材料反映了当时A.血缘政治受到冲击B.士农工商等级森严C.出现以郡统县的制度D.自然经济开始形成2.18世纪以来在英国行使最高行政权力的是( )A.议会B.总统C.国王D.法院3.下面是反应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
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B.代议制民主不健全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D.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4.钱程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请帝卿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
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5.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6.下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C.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7.太平天国的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社会现实,流于空想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
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9.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题

山东滕州三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核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文中“天启壬戌秋日”使用的是()A.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B.年号纪年法C.干支纪年法D.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答案】D【命题立意】历年高考试题在以文史知识为素材这方面考察视角主要涉及史籍和史书体例、中华传统节日、谥号、阴阳、生肖和纪年法等方面。
这一命题视角既非重大问题,也非重点知识,但命题思路很好,每年高考题都有涉及。
本题命题意蕴在此。
【解析】天启是明朝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壬戌属于天干地支纪年法,故本题属于年号加纪年的方法,故本题选择D项;A、B均属于年号纪年法;C属于部分信息。
【知识拓展】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3.孟子尖锐地指出“以力假人者霸”。
朱熹说:“(春秋)五霸则假借仁义之名,以求济其贪欲之私耳。
”材料体现了春秋时期()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仁爱思想的发展B.各国君主们对“仁义”显得没有兴趣,不耐烦C.“仁”道精神已经变味,带上了功利色彩D.私学兴起,“士”的活跃,仁爱思想得到了深化、发展【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古代儒家思想影响的理解和运用,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以及世界影响巨大,儒家思想贡献对于中国乃至人类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是高考重点考查的主干知识。
本题命题意蕴在此。
【解析】材料中孟子和朱熹都认为:春秋五霸假借仁义之名称霸。
春秋时期靠假仁假义而成就功业的霸主,只是把“仁”当作一种手段,儒家倡导的“仁”包含的原始素朴的仁道精神已经变味,带上了功利色彩。
山东省滕州三中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测试期中模拟试题

山东省滕州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测试期中模拟试题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 × 25 = 50分)1. 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 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2. 右图是2006年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回乡祭祖图。
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A. 夏商周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3.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卿大夫 C.鲁国国君 D.嫡长子4. 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有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协助皇帝管理军务④下达皇帝诏令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A.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5.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宰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6. 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B. 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C. 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宰相权力D. 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7.史书记载:“如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这种现象出现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8.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都是专制统治的需要B. 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 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D. 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9.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全市“二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

全市“二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试题第Ⅰ卷24.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畜.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毋的许多个儿子。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
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观点实质上A.否认了摘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押击了了夫妻多妾制的弊端25.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摇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组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
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人26.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
这说明唐朝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大理寺权力己经旁落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27.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赞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
他们傲视封建礼教,不、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
这反映出心学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28.读表1,该表反映了民国初年表1 1912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一览A.发展新式女子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 B.培养妇女技能的专业极其有限C.妇女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 D.培养妇女参政已成为社会共识29. 1926 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为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朝推行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文官体制D.行省制度2.“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互惠关税协定,降低进口税率;1849年取消了《航海条例》;到1875年,英国工业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降到几乎为零。
这反映出英国A.自由主义成就了工业革命B.与荷兰经济竞争关系结束C.彻底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D.工业革命促使生产能力提高4.巴黎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部门的权力。
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创新了民主选举的方式B.确立起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C.实行了议行合一的体制D.践行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5.自明朝隆庆年间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可能高达六七万比索以上,约合四千多万库平两,极大地改变了明初以来白银短缺的状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一周检测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文)一轮复习历史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
这反映出科举制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2.关于唐、元两朝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唐朝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草拟法令②唐朝中书省长官参议国政,执宰相之职③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是中央政府的统治机构④从唐三省六部制到元一省制体现了分割相权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余梓东在《康熙皇帝:不修长城修“关系”》中指出:“这种用人而不是用砖石固边御敌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清朝统治者在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理念方面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清朝……实现了‘固国不以山川之险’。
”下面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A.设立主管边疆事务的地方机构——理藩院B.实行“区别对待,因俗而制”的政策C.设置辽阳行省管理东北D.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4.对下面漫画所反映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国家利益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最高准则B.该事件是英、日在远东地区争夺的体现C.在俄、英、法的干涉下中国成功赎回了“鱼”D.该事件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5.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份革命纲领的节录:“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一纲领A.模糊了中国革命发展中的两个阶段B.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目标C.提出了实现革命目标的具体步骤D.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6.西周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实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目的,将同姓诸侯A.分插到各地方国之间 B.布置在边疆要塞之地C.集中于王都之地附近 D.安置在殷商遗民周围7.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
山东省枣庄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二O一七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7.3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 (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第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山巅白雪皑皑,山下湖泊棋布。
每年冬至前后一个多月,在图示地区都有机会拍摄到绚丽璀璨的“钻石富士”美景(太阳正好位于富士山山口)。
图l是富士山北麓游览路线图,图2为“钻石富士”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富士山山下湖泊众多的成因是A.泥石流阻塞河道积水B.冰川前缘融化积水C.岩浆阻塞河道积水D.地壳断裂凹陷积水2.与图2照片相符的名称是A.由中湖观日出 B.河口湖观日落 C.西湖观日落 D.本栖湖观日出纳马夸兰沙漠,是世界的一个自然奇迹。
这里大部分的时间是干燥和荒芜的,然而一场春雨过后,忽然魔术般地变成花的海洋。
在这片干旱的大地上生长着近3000种植物,包括1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植物。
图3为纳马夸兰沙漠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纳马夸兰沙漠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B.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南非高原阻挡湿润气流进入D.终年受强劲离岸风的影响4.去纳马夸兰观赏各种野花和多肉植物,最适合在A.2-3月B.5-6月C.8-9月D.11-12月图4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汉道河势。
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多达2000艘次,水上交通拥堵、事故频发。
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
读图完成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滕州三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周自测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
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
这种天下观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2.下面是某学者对古代中国主要朝代耕地、粮食及人口的信息统计表。
对表中信息合理的解释是A.抑商政策阻碍了农业商品化发展, B.耕地增多推动人口增长C.明清时南北方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D.人地矛盾逐渐得以缓解3.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
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A.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 B.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C.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 D.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4.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
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
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A.为迎合读者篡改了历史B.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D.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5.雅典所有公民都有资格担任法官,城邦将司法判决权赋予陪审法庭,陪审庭合议决定最终判决,让公民成为司法审判的主体。
这种做法A.体现了司法主权在民的原则, B.使雅典公民成为法律专业人才C.提高了稚典人奋政的积极性, D.使雅典城邦开始成为公民团体6.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苏格拉底认为“有思考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后者纠正了前者的缺陷,如果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前者的缺陷在于A.忽视了人的道德B.否认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C.忽视了人的知识D.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7.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
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C.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8.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
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A.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D.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9.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
这表明()A.总统由选举产生, B.政体的实质是君主专制C.总统的权力很大, D.总统的权力不受任何限制10.有学者认为:红色意识形态以阶级属性划分敌我,这种社会划分模式,突破了国家、民族、地缘属性等传统区域划分标准,具有普世性——任何地方,只要存在足够大的劳资矛盾,红色意识形态就能获得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结合20世纪上半期人类历史的发展,下列解读正确的是①红色意识形态是指马克思主义②红色意识形态最成功的突破是巴黎公社③苏联是红色意识形态在现实世界中的最大标志和主要精神支撑④劳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1.牛顿被认为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
”下列属于对牛顿产生重大影响的巨人及其成就的是①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②笛卡尔碰撞运动研究③开普勒天体力学研究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吧?”以上诗句出自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
下面文学作品中,流派与其相同的是A.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C.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D.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1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鸦片战争后逐渐被英国占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并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了主权,其中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是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C.《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D.《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14.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5.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他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
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接受了孟德斯鸠分权与制衡的原则16.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拍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
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入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
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B.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C.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世界政治发展方式的不同D.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17.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A.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 B.低收人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18.新的华盛顿“上层集团”在与莫斯科的相互关系中无疑将更好说话,但美国在关键地缘战略问题上的理念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特朗普对中国怀有“深刻的敌意”。
由此预料A.第三次科技革命早已打响, B.亚太局势将出现新一轮升温C.美国开启国际霸主争霸赛, D.世界贸易保护将会愈演愈烈19.1850年的雨果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慌与恐怖。
一部了不起的题作…历史‟的书。
”“他”的这部书是()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C.《百年孤独》, D.《美国悲剧》20.1912年,清廷倾覆,民国初创,临时政府随即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使用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用中华民国纪元。
其原因是()①“反清复明”,与清王朝彻底决裂②追求世界大同,与国际接轨③破旧立新,铲除专制思想束缚④呼应民心,彰显民族诉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综合题21.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人称他们为“雄辩家”或“智者”。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三牛顿以他对支配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促使人们由对牛顿和自然规律的崇拜发展出一种探询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热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智者”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指出材料二中“再生”一词的含义和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牛顿对“规律”概括的成果。
据材料三分析牛顿对弘扬人文精神的贡献。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西方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的推动因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3年唐继尧执掌云南军政后,不断推出新政。
一方面积极地裁兵撤督,制定了省宪。
并拥护孙中山早年政治理想。
认为中国幅员太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也不应该建成中央集权的国家,应当借鉴北美的模式,建立联邦式的共和国。
民国七年,唐继尧曾搞联省自治,担任八省联军司令,有过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尝试。
同时,民国三年,唐继尧在云南曾开西南兵器工业先河,在昆明海口建兵工厂,在之后的护国、护法和靖国战争中都派上了大用场。
此外,从国四年至民国十年,在其主持下云南历时7年建成个碧石铁路,连通了滇越铁路,增加了云南财政收入;唐继尧主持修建了明波村电力抽水站,实现滇池周边规模灌溉;兴办西南地区第一家自来水厂——翠湖自来水厂;兴建中国第二个军民两用机场——巫家坝机场。
并且在民国十一年12月成立了西南地区第二所大学,即东陆大学。
民日七年,唐继尧声威大震,被推为护法军总裁之一,并任八省靖国军总司令,发动靖国战争。
但实际上,唐继尧表面上支持孙中山反对北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实际上以“靖国”为名,暗中拆合,孙中山甚为气愤,发表通电指出“南与北如一丘之懋”。
——选编自谢讨本书《唐继尧评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唐继尧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继尧改革。
23.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召开。
会议一开始,关国国务卿休斯就在全体会议上提出了限制海军军备的方案;美、英、日三国应当拥有的主力舰吨位该是美英各50万吨,日本30万吨,但为了照顾英国的面子,休斯表示在主力舰的数量上让英国领先,即英国可拥有22艘,美国保留18艘。
对此建议,尽管英国海军将领提出反对,但英国政府还是接受了此建议。
……日本对休斯的建议表示强烈反对,加腾提出了10:10:7的要求。
美国坚决予以拒绝,日本要求承认日本原来在中国的权利;要求美国对其在太平洋诸岛的防卫维持现状,作为接受上述比例的交换条件。
最终签订的《五国海军协定》,五国可拥有主力舰的总吨位,按标准排水量:美英两国分别不得超过52万5千吨;日本31万5千吨;法意两国分别为17万5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