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中国刑法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新中国刑法发展历程

新中国刑法发展历程

新中国刑法发展历程
新中国刑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49年至1953年:建国初期,新中国刑法主要是在原有的
法律基础上进行修订。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此阶段主要目标是消除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不公正和不合理之处。

2. 1954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新中国刑法主要经历了两个
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在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修改)》,这一版本是对前一版刑法的修订和完善。

然后是在197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这标志
着经济改革开放的起点,对刑法的修订主要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1979年至1997年:这一时期是新中国刑法发展的关键阶段。

1979年,新中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该法对于
犯罪与刑罚的立法思想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明确提出了“以刑
罚为主,兼以治罪为辅”的原则,以及“实行刑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再次进行了修改
和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刑法的立法框架。

4. 1997年至今:新中国刑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001年,经
过多次修改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为新中国的刑法基本法被颁布。

该法对刑罚的种类和使用、犯罪责任、刑罚执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逐步形成了以保护人权为核心的
刑法体系。

总体来说,新中国的刑法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从简单修订到全面改革的过程,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

在立法理念上,新中国刑法逐渐转变为关注保护人权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刑法体系。

新中国法治进程[1]

新中国法治进程[1]
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1998年9月22日后佘祥林开始服刑... 2005年3月28日,佘妻張在玉突然現身湖北京山县。 2005年4月,佘祥林被宣布无罪释放。
警方开始是怀疑,后来有证人称,佘祥林曾经 说,他妻子要不就不出走,要死也死在外地。 这成为警方破案的心理基础。在发现尸体后, “就这样,他们不停的对我进行毒打、体罚、 提示,为避免酷刑的折磨,我再次编造了当晚 寻找妻子回家途中在关桥水库碰到我妻子作的 案。”共编造了四种作案方式。
委员长令》第五号公布 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2)九七刑法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五次会议修订,自1997年10月1日 起施行。
97刑法的发展:
97刑法”在刑法总则的第3、4、5 条中明 确规定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 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当原 则。
增加了危险驾驶罪、恶意欠薪罪等新罪名
刑事责任方面:首次规定老年人犯罪予以 从宽:
在刑法第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 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 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社会生活与法律变迁
1.孙志刚案与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
2003年3月17日晚10时许,受聘于广州达 奇服装有限公司的武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毕 业生孙志刚外出,途遇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检 查身份证,因未带身份证,被带回派出所。孙志刚 的顶撞惹怒了当事警官,所以在孙的同学闻讯赶到 派出所并出示孙的身份证后,孙志刚仍未被释放, 在3月18日,孙被作为收容遣送对象送往收容遣 送站。当晚,孙因“身体不适”被转往广州市收容 人员救护站。20日凌晨1时多,孙遭同病房的8 名被收治人员两度轮番殴打,于当日上午10时2 0分死亡。

刑法的发展历程

刑法的发展历程

刑法的发展历程【最新版】目录一、古代刑法的发展历程1.古罗马刑法的发展历程2.古代中国刑法的发展历程二、近现代刑法的发展历程1.近现代刑法的演变2.刑法体系的建立三、刑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1.刑法的现状2.刑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古代刑法的发展历程1.古罗马刑法的发展历程古罗马刑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罗马城市国家建立之前,当时的刑法主要是民间的惯例法和宗教法。

由于当时没有书面法律,法律规则主要通过口头传统和仪式进行继承和传承。

早期的罗马刑法主要由复仇原则和财产赔偿原则组成,这些原则在后来的罗马法体系中得到了保留和发展。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刑法逐渐演变为一部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律体系,对后来的欧洲刑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代中国刑法的发展历程古代中国刑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商朝和周朝时期。

商朝的刑法主要以习惯法为主,周朝时期开始出现成文法。

到了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秦律》诞生,标志着中国刑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后的汉朝、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刑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中国古代刑法的独特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刑法分为罪名和刑罚两个方面,罪名规定了犯罪的行为和性质,刑罚规定了犯罪的处罚方式。

二、近现代刑法的发展历程1.近现代刑法的演变近现代刑法的发展始于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对旧体制的批判和反思。

他们主张刑法应该以人权保障、罪刑法定和法律平等原则为基础,这一主张在后来的刑法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各国纷纷进行了刑法改革,建立了以罪刑法定、法律平等和人权保障为核心的近现代刑法体系。

2.刑法体系的建立近现代刑法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两个方面。

刑法总则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性原则和普遍性原理,以及刑法适用的一般规定。

刑法分则规定具体的犯罪及其法定刑。

通常认为,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是一般与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总则指导分则,分则补充总则。

三、刑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1.刑法的现状当前,各国刑法在罪刑法定、法律平等和人权保障等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刑法总论讲义

刑法总论讲义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刑法效力范围的含义
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 时间内具有效力。 它包括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两个方面
第一节
1、属地原则 2、属人原则
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的理论
3、保护原则
4、普遍原则
二、我国的属地原则(国内犯)
(一)原则
基本原则——属地主义 补充原则——旗国主义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如果你是法官,你的解释会起作用吗?
(四)解释的方法
1.文理解释
2.论理解释
扩大解释与缩小解释:印鉴\情报
当然解释与反对解释:二次\二年
解释结论不是无限的, 但解释方法是 无穷的; 思考:刑法规定,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的,重于一般抢劫,那么,真正的军警 人员抢劫的,应否重于一般抢劫呢? 要做到: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 断地往返于法律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 切不可:大脑永远一片空白,目光不 断往返于法条文字与汉语词典之间

2。犯罪的实质概念:是从犯罪的本质特征 上给犯罪下定义,而不涉及犯罪的法律特 征。 例如1922年《苏俄刑法典》第6条规定: “威胁苏维埃制度基础及工农政权在向共 产主义制度过渡时期所建立的法律秩序的 一切危害社会的作为或不作为,都被认为 是犯罪。”这就是犯罪的实质概念的立法 例。

犯罪的实质概念不满足于对犯罪的法律 界定,而力图揭示隐藏在法律背后的社会 政治内容。犯罪的实质概念不是把犯罪当 作一种单纯的法律现象,而是首先把它视 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与社会的关联上揭示 犯罪的性质。由于犯罪的实质概念突破法 律形式理解犯罪,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回 答了一种行为为什么会被刑法规定为犯罪 这一具有实质意义的问题

3、应受刑罚惩罚性 应受刑罚惩罚性以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 性和刑事违法性为前提,行为如果没有严 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自然不应 受刑罚处罚。同时,应受刑罚处罚性是对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的 评价 。

刑事政策学 第三章 中国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

刑事政策学  第三章  中国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新中国的刑事政策
一、新中国刑事政策的初步发展:1949—1965 ❖ 这一时期,由于刑法典的阙如,办理刑事案件主要依靠刑事
政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继续承担着刑事法律替代品的角色。 就基本刑事政策而言,无论是在提法上,还是在内容上,皆 沿袭了战争年代形成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 并在一系列文件中予以明确和强调。 ❖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于1956年正式定型。 ❖ 此外,新中国成立后,对被监禁的犯罪分子,实行了劳动改 造的政策与“惩罚管制和思想改造相结合,劳动生产和政治 教育相结合”的方针。 ❖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思想,指出了我国解 决社会矛盾的总体原则,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充分运用,成 为我国刑事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
刑事政策学 第三章 中国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 中国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
❖ 本章系统介绍我国古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 期、民主革命时期的刑事政策,重点论述新 中国刑事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中揭示中 国刑事政策发展的基本规律,展示中国刑事 政策思想的博大精深。
第一节 我国古代刑事政策
❖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没有出现“刑事政策”一词,但 历史地考察,有关刑事政策的思想,则是伴随着刑 事法的产生而自然发源的。统治阶级在其面临抗制 犯罪以维护其统治和基本社会秩序的需要时,就自 然会产生如何运用刑罚同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即今 天我们所说的刑事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我国 古代不同的历史阶段,统治者包括一些有识之士对 如何控制犯罪、惩罚犯罪提出过某些见解,这实际 上就是刑事政策思想,历朝历代都有其防控犯罪、 惩治犯罪的刑事政策,只是未能形成专门的刑事政 策学科而已。
❖ 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 ❖ 关于“严打”的政策。 ❖ 关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 ❖ 关于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 ❖ 关于改造罪犯的政策。 ❖ “两少、一宽”政策。

刑法的发展历程

刑法的发展历程

刑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一是夏商周刑罚起源阶段;二是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是刑罚制度的发展阶段;三是隋唐时期刑罚制度全面确立较为完备阶段;四是宋元明清刑罚制度相对稳定并向近现代转化时期。

随着时代演进,法律儒家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刑罚制度逐渐摆脱野蛮残酷的外衣,开始向更具人道精神、更加文明的近代刑罚制度变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根据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就制定了一系列单行刑法,如1950年的《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1951年的《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惩治反革命条例》《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1952年的《惩治贪污条例》等等。

这些单行刑法在同反革命和贪污、贩运毒品、伪造国家货币、泄露国家机密等犯罪作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颁布实施单行刑法的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刑法典的起草工作。

刑法典最初的起草准备工作,是由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来进行的。

自1950年至1954年9月,法制委员会写出两个稿本:一是1950年7月25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共12章157条,其中总则33条,分则124条);二是1954年9月30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草案(初稿)》(除序言外,共3章76条,其中第一章犯罪7条,第二章刑罚19条,第三章几类犯罪量刑的规定50条)。

这两个稿本没有拿出来征求意见,也未进入立法程序。

实际上,刑法典的正式起草工作,应是1954年宪法颁行之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于1954年10月组织起草班子开始的。

这个班子于1957年6月28日写出第22稿,于1963年10月9日写出第33稿,随后因政治运动的冲击而未能公布。

1978年10月,国家组成刑法草案修订班子,对第33稿进行修订,先后写出两个稿本。

其间,中共中央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发扬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中国刑法的发展方向

中国刑法的发展方向

中国刑法的发展方向中国刑法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

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法律工具,其发展方向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挑战。

本文将从防范犯罪、维护人权、促进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刑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强化刑事预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手段也不断升级。

传统的刑法手段对现代化犯罪的打击力度逐渐削弱,因此,新时代的中国刑法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刑事预防措施。

这包括加强监控、提高警力效能、推广智能化技术等多种手段,最终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同时,应该加强公民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预防犯罪的发生。

二、切实保障人权人权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权利。

中国刑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加注重保障人权。

比如,通过鉴定证据的合法性、调查证据的真实性等来确保审判过程公正、合理。

另外,应该加强执行程序监督制度,保障人权的实现。

最终,通过依法打击犯罪,切实维护人权。

三、促进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犯罪问题愈加猖獗。

跨国犯罪、经济犯罪等已成为当前刑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推进国际合作已成为中国刑法未来的一个必要方向。

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安全合作机制,共同打击跨国犯罪,共同把握犯罪线索,最终实现有序、效率的打击犯罪的目的。

四、推进司法改革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国内的司法难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司法不公,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对公正正义的需求,因此,未来的中国刑法发展方向应该紧紧围绕司法公正和民意需求展开,制定合理的司法政策。

比如,建立全面的刑事诉讼制度,加强审判监督,社会监督,从而落实人民群众对公正法治、司法公正的诉求。

五、加强惩罚力度最近几年,国内犯罪率有所上升,这也需要加强刑法惩罚力度。

“严打”就是中国刑法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加强刑法法规,打击恶势力、涉黑涉恶犯罪、贩毒、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铲除罪恶分子的社会根源,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公正。

新中国刑法立法70年的变化与展望

新中国刑法立法70年的变化与展望

新中国刑法立法70年的变化与展望新中国刑法立法70年的变化与展望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历来十分重视。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深入推进刑法立法工作,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刑法已经经历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新中国刑法立法70年的变化与展望。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为了消除国内长期积累的反动势力,清算历史上的罪恶,保护国家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两部法律。

这两个法律都是针对当时中国社会情况订立的,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民的利益,它具有较明显的政治倾向性,以政治目的为第一目的而不是依法治国。

此时,判决决定权掌握在政治机构手中,而非法律机构,因此对于个人权利的保障不够充分。

二、改革开放后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陆续推进,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刑法立法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980年至1997年期间,我国进行了两次刑法修改。

这两次修改的重点是改善个人权利保障、平衡公民利益与国家应有权力的关系,推动刑法化进程。

对于轻微罪行和意外罪行的惩罚降低,并且实行有罪推定原则,即一旦证明了事实,被告人需要证明自己无罪。

这对公民的个人权利保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新世纪以来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法治社会的需求越来越高,包括刑法的立法与执行。

刑法的变化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不断地升华完善,使法律的正确性和统一性、适用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在新世纪以来,我国刑法立法进入了全面提高和深化改革的新时期。

2006年和2015年,我国先后进行了全面修改刑法。

这两次修改围绕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法制建设等几个方面展开,对刑法的立法和执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1.保障人权近年来,我国刑法立法在保障人权方面更加注重。

例如,2015年刑法将“良心防卫”纳入,即明确规定被害人在防卫过程中使用合理的、必要的防卫手段造成伤害或者死亡的不负刑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思考题 1. 1997年《刑法》相比1979年《刑法》主
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2. 作为刑事立法模式,刑法修正案与单行刑
事法律有何主要区别?
返回
返回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 酝酿和创制
一、建国初期我国刑事立法概述 建国初期的几年里,我国的刑事法律虽未形成
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但基本具备了雏形,确立了我 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的一些重要的原则和制度,如:
1.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 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源自 数罪并罚原则。 4. 坦白从宽原则。
返回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 运用和修订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的补充和 修改
二、刑法的修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97)
返回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一、1997年《刑法》正式施行后颁布的《决定》 二、1997年《刑法》正式施行后颁布的刑法修正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1999年 12月25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 (2001年8月31日)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2001年12月29日)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 (2002年12月28日)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 (2005年2月28日)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 (2006年6月29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的拟定和修改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的制定和颁 布 1979年 7月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7月6日以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5号令公布,并 决定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该《刑法》分总则、 分则两编,共13章192条。这部刑法的公布和实施, 是我国刑事法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 刑事立法从此进入了健全发展时期。
第三章 新中国刑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时期刑事法律概述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酝酿和创制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运用和修订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思考题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时期刑事法律概述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 三、人民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