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函数综合题型及解题方法讲解

中考数学函数综合题型及解题方法讲解
中考数学函数综合题型及解题方法讲解

二次函数综合题型精讲精练

主讲:姜老师

题型一: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 2

+bx+c 经过A (﹣2,﹣4),O (0,0),B (2,0)三点. (1)求抛物线y=ax 2

+bx+c 的解析式;

(2)若点M 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求AM+OM 的最小值.

解析:(1)把A (﹣2,﹣4),O (0,0),B (2,0)三点的坐标代入y=ax 2

+bx+c 中,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a=﹣,b=1,c=0 所以解析式为y=﹣x 2+x .

(2)由y=﹣x 2

+x=﹣(x ﹣1)2

+,可得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并且对称轴垂直平分线段OB ∴OM=BM ∴OM+AM=BM+AM

连接AB 交直线x=1于M 点,则此时OM+AM 最小 过点A 作AN ⊥x 轴于点N , 在Rt △ABN 中,AB===4, 因此OM+AM 最小值为.

方法提炼:已知一条直线上一动点M 和直线同侧两个固定点A 、B ,求AM+BM 最小值的问题,我们只需做出点A 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A ’,将点B 与A ’连接起来交直线与点M ,那么A ’B 就是AM+BM 的最小值。同理,我们也可以做出点B 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B ’,将点A 与B ’连接起来交直线与点M ,那么AB ’就是AM+BM 的最小值。应用的定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 A

B B M

或者 M

A ’

B ’

例2:已知抛物线1C 的函数解析式为2

3(0)y ax bx a b =+-<,若抛物线1C 经过点(0,3)-,方程

230ax bx a +-=的两根为1x ,2x ,且124x x -=。

(1)求抛物线1C 的顶点坐标. (2)已知实数0x >,请证明:1x x +

≥2,并说明x 为何值时才会有1

2x x

+=. (3)若抛物线先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2C ,设1(,)A m y ,2(,)B n y 是2

C

上的两个不同点,且满足:0

90AOB ∠=,0m >,0n <.请你用含有m 的表达式表示出△AOB 的面积

S ,并求出S 的最小值及S 取最小值时一次函数OA 的函数解析式。

解析:(1)∵抛物线过(0,-3)点,∴-3a =-3 ∴a =1 ∴y=x 2

+bx -3

∵x 2

+bx -3=0的两根为x 1,x 2且21x -x =4

∴21221214)(x x x x x x -+=

-=4且b <0

∴b =-2 ∴y=x 2

-2x -3=(x -1)2

-4

∴抛物线C1的顶点坐标为(1,-4) (2)∵x >0,∴0)1(212≥-=-+

x

x x x ∴,21≥+

x x 显然当x =1时,才有,21

=+x

x (3)方法一:由平移知识易得C2的解析式为:y =x 2

∴A(m ,m 2

),B (n ,n 2

) ∵ΔAOB 为Rt Δ ∴OA 2

+OB 2

=AB 2

∴m 2

+m 4

+n 2

+n 4

=(m -n )2

+(m 2

-n 2

)2

化简得:m n =-1 ∵SΔAOB =

OB OA ?21=42422

1

n n m m +?+ ∵m n =-1 ∴SΔAOB =

22221

221221m

m n m ++=++ =

122

1

121)1(212=?≥??? ??+=+m m m m ∴SΔAOB 的最小值为1,此时m =1,A(1,1) ∴直线OA 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

方法提炼:①已知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x 1,x 2,求|x 1-x 2|。因为|x 1-x 2|=212

214x x )x (x -+

可得到:根公式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24;242221a

ac

b b x a a

c b b x -+-=-+-=

.;2121a

c

x x a b x x =-=+

②,取得最小值。

时,当21

1);(,21=+=>≥+

m

m m o m m m 例3: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 (﹣1,0)、B (3,0)、C (0,3)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M 是线段BC 上的点(不与B ,C 重合),过M 作MN ∥y 轴交抛物线于N ,若点M 的横坐标为m ,请用m 的代数式表示MN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连接NB 、NC ,是否存在m ,使△BNC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m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 (x+1)(x ﹣3),则: a (0+1)(0﹣3)=3,a=﹣1;

∴抛物线的解析式:y=﹣(x+1)(x ﹣3)=﹣x 2

+2x+3. (2)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kx+b ,则有: , 解得;

故直线BC 的解析式:y=﹣x+3.

已知点M 的横坐标为m ,则M (m ,﹣m+3)、N (m ,﹣m 2

+2m+3); ∴故MN=﹣m 2

+2m+3﹣(﹣m+3)=﹣m 2

+3m (0<m <3). (3)如图;

∵S △BNC =S △MNC +S △MNB =MN (OD+DB )=MN ×OB , ∴S △BNC =(﹣m 2

+3m )×3=﹣(m ﹣)2

+(0<m <3); ∴当m=时,△BNC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方法提炼:因为△BNC 的面积不好直接求,将△BNC 的面积分解为△MNC 和△MNB 的面积和。然后将△BNC 的面积表示出来,得到一个关于m 的二次函数。此题利用的就是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思想,当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下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当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上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 题型二: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问题

例4:如图,已知:直线3+-=x y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抛物线y=ax 2

+bx+c 经过A 、B 、C (1,0)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 的坐标为(-1,0),在直线3+-=x y 上有一点P,使ΔABO 与ΔADP 相似,求出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E ,使ΔADE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PCE 的面积?如果存在,请求出点E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得,A (3,0),B (0,3)

∵抛物线经过A 、B 、C 三点,∴把A (3,0),B (0,3),C (1,0)三点分别代入2

y ax bx c =++得方程组

??

?

??=++==++03

039c b a c c b a 解得:??

?

??=-==341c b 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

43y x x =-+

(2)由题意可得:△ABO 为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

若△ABO∽△AP 1D ,则

1

DP OB

AD AO =

∴DP 1=AD=4 , ∴P 1(1,4)-

若△ABO∽△ADP 2 ,过点P 2作P 2 M⊥x 轴于M ,AD=4,

∵△ABO 为等腰三角形, ∴△ADP 2是等腰三角形,由三线合一可得:DM=AM=2= P 2M , 即点M 与点C 重合 ∴P 2(1,2) (3)如图设点E (,)x y ,则

||2||2

1

y y AD S ADE =??=

? ①当P 1(-1,4)时, S 四边形AP1CE =S △ACP1+S △ACE

||22

1

4221y ??+??=

= 4y +

∴24y y =+ ∴4y = ∵点E 在x 轴下方 ∴4y =-

代入得: 2434x x -+=-,即 0742

=+-x x ∵△=(-4)2

-4×7=-12<0 ∴此方程无解

②当P 2(1,2)时,S 四边形AP2CE =S 三角形ACP2+S 三角形ACE = 2y +

∴22y y =+ ∴2y =

∵点E 在x 轴下方 ∴2y =- 代入得:2

432x x -+=- 即 0542

=+-x x ,∵△=(-4)2

-4×5=-4<0

∴此方程无解

综上所述,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不存在这样的点E 。

方法提炼:①求一点使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找出可能相似的三角形,一般是有几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然后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的边长相似比来求点的坐标。②要求一个动点使两个图形面积相等,我们一般是设出这个动点的坐标,然后根据两个图形面积相等来求这个动点的坐标。如果图形面积直接求不好求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将图形面积分割成几个容易求解的图形。

例5:如图,点A 在x 轴上,OA=4,将线段OA 绕点O 顺时针旋转120°至OB 的位置. (1)求点B 的坐标;

(2)求经过点A .O 、B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点P 、O 、B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1)如图,过B 点作BC⊥x 轴,垂足为C ,则∠BCO=90°, ∵∠AOB=120°, ∴∠BOC=60°, 又∵OA=OB=4,

∴OC=OB=×4=2,BC=OB?sin60°=4×=2, ∴点B 的坐标为(﹣2,﹣2); (2)∵抛物线过原点O 和点A .B , ∴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 2

+bx , 将A (4,0),B (﹣2.﹣2)代入,得 , 解得,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x (3)存在,

如图,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2,直线x=2与x 轴的交点为D ,设点P 的坐标为(2,y ), ①若OB=OP , 则22

+|y|2

=42

, 解得y=±2,

当y=2时,在Rt△POD 中,∠PDO=90°,sin∠POD==,

∴∠POD=60°,

∴∠POB=∠POD+∠AOB=60°+120°=180°,

即P、O、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y=2不符合题意,舍去,

∴点P的坐标为(2,﹣2)

②若OB=PB,则42+|y+2|2=42,

解得y=﹣2,

故点P的坐标为(2,﹣2),

③若OP=BP,则22+|y|2=42+|y+2|2,

解得y=﹣2,

故点P的坐标为(2,﹣2),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只有一个,其坐标为(2,﹣2),

方法提炼:求一动点使三角形成为等腰三角形成立的条件,这种题型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因为要使一个三角形成为等腰三角形,只要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边相等就可以,所以应该分三种情况来讨论。

题型三:二次函数与四边形的综合问题

例6:综合与实践: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是该抛物线的顶点.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及B,D两点的坐标;

(2)点P是x轴上一个动点,过P作直线l∥AC交抛物线于点Q,试探究:随着P点的运动,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A.P、Q、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请在直线AC上找一点M,使△BDM的周长最小,求出M点的坐标.

解析:(1)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

∵点A在点B的左侧,

∴A.B的坐标分别为(﹣1,0),(3,0).

当x=0时,y=3.

∴C点的坐标为(0,3)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1x+b1(k1≠0),

则,

解得,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3.

∵y=﹣x2+2x+3=﹣(x﹣1)2+4,

∴顶点D的坐标为(1,4).

(2)抛物线上有三个这样的点Q,

①当点Q在Q1位置时,Q1的纵坐标为3,代入抛物线可得点Q1的坐标为(2,3);

②当点Q在点Q2位置时,点Q2的纵坐标为﹣3,

代入抛物线可得点Q2坐标为(1+,﹣3);

③当点Q在Q3位置时,点Q3的纵坐标为﹣3,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点Q3的坐标为(1﹣,﹣3);

综上可得满足题意的点Q有三个,分别为:

Q1(2,3),Q2(1+,﹣3),Q3(1﹣,﹣3).

(3)点B作BB′⊥AC于点F,使B′F=BF,则B′为点B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

连接B′D交直线AC与点M,则点M为所求,

过点B′作B′E⊥x轴于点E.

∵∠1和∠2都是∠3的余角,

∴∠1=∠2.

∴Rt△AOC~Rt△AFB,

∴,

由A(﹣1,0),B(3,0),C(0,3)得OA=1,OB=3,OC=3,

∴AC=,AB=4.

∴,

∴BF=,

∴BB′=2BF=,

由∠1=∠2可得Rt△AOC∽Rt△B′EB,

∴,

∴,即.

∴B′E=,BE=,

∴OE=BE﹣OB=﹣3=.

∴B′点的坐标为(﹣,).

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2x+b2(k2≠0).

∴,

解得,

∴直线B'D的解析式为:y=x+,

联立B'D与AC的直线解析式可得:,

解得,

∴M点的坐标为(,).

方法提炼:求一动点使四边形成为平行四边形成立的条件,这种题型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一般需要分三种情况来讨论。

题型四:二次函数与圆的综合问题

例7:如图,半径为2的⊙C 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 ,点C 的坐标为(1,0).若

抛物线2

3

y x bx c =-

++过A 、B 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BO=∠POB?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若点M 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上一点,△MAB 的面积为S ,求S 的最大(小)值.

解析:(1)如答图1,连接OB .

∵BC=2,OC=1

=∴B(0

将A (3,0),B (0

得930b c c ?++=???=?

,解得:b c ?=???=? ,

∴233

y x x =-

+. (2)存在.

如答图2,作线段OB 的垂直平分线l ,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点P .

∵B(0

,O (0,0),

∴直线l

的表达式为2

y =

.代入抛物线的表达式,

得2y x x =++=

解得1x =±

∴P(1±

). (3)如答图3,作MH⊥x 轴于点H .

设M (m m x y , ),

则S △MAB =S 梯形MBOH +S △MHA ﹣S △OAB =12(MH+OB )?OH+12HA?MH﹣1

2

OA?O B

=111

((3)3222

m m m m y x x y ++--?

32m m y +

∵2m m m y x x =++,

∴2ΔMAB 3(2m m m S x x x =

++

=223)22228

m m m x x x -

+=--+

∴当32m x =

时,ΔMAB S 题型五:二次函数中的证明问题 例8:如图11,已知二次函数))(2(48

1

b ax x y ++=的图像过点A(-4,3),B(4,4).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证:△ACB 是直角三角形;

(3)若点P 在第二象限,且是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 作PH 垂直x 轴于点H ,是否存在以P 、H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解:(1)将A(-4,3),B(4,4)代人))(2(48

1

b ax x y ++=

中,整理得: ?

??=+=32472-4b a b a 解得???==20-13

b a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0-13)(2(48

1

x x y += , 整理得:

(2)由 整理 040-6132

=+x x 13

20,221=

-=∴x x ∴C (-2,0) D

),(013

20

从而有:AC 2

=4+9 BC 2

=36+16 AC 2

+ BC 2

=13+52=65 AB 2

=64+1=65

∴ AC 2

+ BC 2

=AB 2

故△ACB 是直角三角形

(3)设)6

5

-8148

13(2

x x x p +

, (X<0) PH=

6

5

-8148132x x + HD=x -1320 AC=13 BC=132 ①当△PHD ∽△ACB 时有:BC

HD

AC PH = 即:13

2-13201365-8148132x

x x =+ 整理 039125-4524132=+x x ∴13

50

-

1=x 13202=x (舍去)此时,13351=y

∴ ),13

35

1350(-1p

②当△DHP ∽△ACB 时有:BC

PH

AC DH = 即:13

265-8148

1313-13202x x x += 整理 078305-81748132=+x x ∴ 13

122-1=x 13202=x (舍去)此时,13284

1=

y

∴ ),13

284

13122(-

2p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有两个即),13351350(-

1p ),13

28413122(-2p 例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是抛物线:y=x 2

上的动点(点在第一象限内).连接 OP ,过点0作OP 的垂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Q .连接PQ ,交y 轴于点M .作PA 丄x 轴于点A ,QB 丄x 轴于点B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

(1)如图1,当m=时,

①求线段OP 的长和tan∠POM 的值;

②在y 轴上找一点C ,使△OCQ 是以OQ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点C 的坐标; (2)如图2,连接AM 、BM ,分别与OP 、OQ 相交于点D 、E . ①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点Q 的坐标; ②求证:四边形ODME 是矩形.

解析:(1)①把x=代入 y=x2,得 y=2,∴P(,2),∴OP=

∵PA丄x轴,∴PA∥MO.∴tan∠P0M=tan∠0PA==.

②设 Q(n,n2),∵tan∠QOB=tan∠POM,

∴.∴n=

∴Q(,),∴OQ=.

当 OQ=OC 时,则C1(0,),C2(0,);

当 OQ=CQ 时,则 C3(0,1).

(2)①∵P(m,m2),设 Q(n,n2),∵△APO∽△BOQ,∴

∴,得n=,∴Q(,).

②设直线PO的解析式为:y=kx+b,把P(m,m2)、Q(,)代入,得:

解得b=1,∴M(0,1)

∵,∠QBO=∠MOA=90°,

∴△QBO∽△MOA

∴∠MAO=∠QOB,

∴QO∥MA

同理可证:EM∥OD

又∵∠EOD=90°,

∴四边形ODME是矩形.

题型六:自变量取值范围问题

例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顶点A.C.D均在坐标轴上,且AB=5,sinB=.(1)求过A.C.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记直线AB的解析式为y1=mx+n,(1)中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ax2+bx+c,求当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设直线AB与(1)中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E,P点为抛物线上A.E两点之间的一个动点,当P点在何处时,△PAE的面积最大?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CD=BC=5,sinB=sinD=;

Rt△OCD中,OC=CD?sinD=4,OD=3;

OA=AD﹣OD=2,即:

A(﹣2,0)、B(﹣5,4)、C(0,4)、D(3,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x﹣3),得:

2×(﹣3)a=4,a=﹣;

∴抛物线:y=﹣x2+x+4.

(2)由A(﹣2,0)、B(﹣5,4)得直线AB:y1=﹣x﹣;

由(1)得:y2=﹣x2+x+4,则:

解得:,;

由图可知:当y1<y2时,﹣2<x<5.

(3)∵S△A PE=AE?h,

∴当P到直线AB的距离最远时,S△ABC最大;

若设直线L∥AB,则直线L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时,该交点为点P;

设直线L:y=﹣x+b,当直线L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时,

﹣x+b=﹣x2+x+4,且△=0;

求得:b=,即直线L:y=﹣x+;

可得点P(,).

由(2)得:E(5,﹣),则直线PE:y=﹣x+9;

则点F(,0),AF=OA+OF=;

∴△PAE的最大值:S△PAE=S△PAF+S△AEF=××(+)=.

综上所述,当P(,)时,△PAE的面积最大,为.

题型七:二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

例11:某电子厂商投产一种新型电子厂品,每件制造成本为18元,试销过程中发现,每月销售量y(万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看作一次函数y=﹣2x+100.(利润=售价﹣制造成本)(1)写出每月的利润z(万元)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厂商每月能获得3502万元的利润?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厂商每月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3)根据相关部门规定,这种电子产品的销售单价不能高于32元,如果厂商要获得每月不低于350万元的利润,那么制造出这种产品每月的最低制造成本需要多少万元?

解析:(1)z=(x﹣18)y=(x﹣18)(﹣2x+100)

=﹣2x2+136x﹣1800,

∴z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z=﹣2x2+136x﹣1800;

(2)由z=350,得350=﹣2x2+136x﹣1800,

解这个方程得x1=25,x2=43 所以,销售单价定为25元或43元,

将z═﹣2x2+136x﹣1800配方,得z=﹣2(x﹣34)2+512,

因此,当销售单价为34元时,每月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512万元;

(3)结合(2)及函数z=﹣2x2+136x﹣1800的图象(如图所示)可知,

当25≤x≤43时z≥350,又由限价32元,得25≤x≤32,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y=﹣2x+100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32时,每月制造成本最低.最低成本是18×(﹣2×32+100)=648(万元),

因此,所求每月最低制造成本为648万元.

(完整版)中考数学函数综合题型及解题方法讲解

二次函数综合题型精讲精练 主讲:姜老师 题型一: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 2+bx+c 经过A (﹣2,﹣4),O (0,0),B (2,0)三点. (1)求抛物线y=ax 2+bx+c 的解析式; (2)若点M 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求AM+OM 的最小值. 解析:(1)把A (﹣2,﹣4),O (0,0),B (2,0)三点的坐标代入y=ax 2+bx+c 中,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a=﹣,b=1,c=0 所以解析式为y=﹣x 2+x . (2)由y=﹣x 2+x=﹣(x ﹣1)2+,可得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并且对称轴垂直平分线段OB ∴OM=BM ∴OM+AM=BM+AM 连接AB 交直线x=1于M 点,则此时OM+AM 最小 过点A 作AN ⊥x 轴于点N , 在Rt △ABN 中,AB== =4 , 因此OM+AM 最小值为 . 方法提炼:已知一条直线上一动点M 和直线同侧两个固定点A 、B ,求AM+BM 最小值的问题,我们只需做出点A 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A ’,将点B 与A ’连接起来交直线与点M ,那么A ’B 就是AM+BM 的最小值。同理,我们也可以做出点B 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B ’,将点A 与B ’连接起来交直线与点M ,那么AB ’就是AM+BM 的最小值。应用的定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 A B B M 或者 M A ’ B ’ 例2:已知抛物线1C 的函数解析式为2 3(0)y ax bx a b =+-<,若抛物线1C 经过点(0,3)-,方程 230ax bx a +-=的两根为1x ,2x ,且124x x -=。 (1)求抛物线1C 的顶点坐标. (2)已知实数0x >,请证明:1x x + ≥2,并说明x 为何值时才会有1 2x x +=. (3)若抛物线先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2C ,设1(,)A m y ,2(,)B n y 是2 C 上的两个不同点,且满足:0 90AOB ∠=,0m >,0n <.请你用含有m 的表达式表示出△AOB 的面积S ,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 点问题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运动变化型问题专题复习 【考点导航】 运动变化题是指以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为载体,设计动态变化,并对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考察研究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信息量大,题目灵活多变,有较强的选拔功能,是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题型之一,常以压轴题的面目出现.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把握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动中取静,静中求动,抓住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情形,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模型.【答题锦囊】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例2如图2,直角梯形CD ,AD=4,DC=3,动点P从点 A出发,沿A→D→C→B方向移动,动点P移动的路程为x,点Q移动的路程为y,线段 PQ平分梯形ABCD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 y ,的取值范围;(2)当PQ∥AC时,求 x y ,的值; (3)当P不在BC边上时,线段PQ能否平分梯形ABCD的面积若能,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例3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 为半径画⊙O,P是⊙O上一动点,且P的切线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 (1)点P在运动时,线段AB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请写出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2)在⊙O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Q、O、A、P为顶点的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7①,一张三角形纸片ABC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 纸片剪成 11 AC D ?和 22 BC D ? 11 AC D沿直线 2 D B(AB)方向平 移(点 12 ,,, A D D B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在平移过程中,11 C D与 2 BC交于点E, 1 AC与222 C D BC 、分别交于点F、P. ⑴当 11 AC D ?平移到如图7③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 1 D E与 2 D 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⑵设平移距离 21 D D为x, 11 AC D ?与 22 BC D ?重叠部分面积为y,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⑶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 ?面积的 1 4 .若存在,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预 测】 ⒈如图8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8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 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 (1)当x为何值时,OP∥AC Q B M 图1 AC D Q P B 图2 1 2 2 D ① 2 1 ②

三角函数经典解题方法及考点题型

三角函数经典解题方法与考点题型(教师) 1.最小正周期的确定。 例1 求函数y =s in (2co s|x |)的最小正周期。 【解】 首先,T =2π是函数的周期(事实上,因为co s(-x )=co s x ,所以cos |x |=co s x );其次,当且仅当x =k π+ 2 π 时,y =0(因为|2co s x |≤2<π), 所以若最小正周期为T 0,则T 0=m π, m ∈N +,又s in (2co s0)=s in 2≠s in (2co s π),所以T 0=2π。 过手练习 1.下列函数中,周期为 2 π 的是 ( ) A .sin 2x y = B .sin 2y x = C .cos 4 x y = D .cos 4y x = 2.()cos 6f x x πω?? =- ?? ? 的最小正周期为 5 π ,其中0ω>,则ω= 3.(04全国)函数|2 sin |x y =的最小正周期是( ). 4.(1)(04北京)函数x x x f cos sin )(=的最小正周期是 . (2)(04江苏)函数)(1cos 22R x x y ∈+=的最小正周期为( ). 5.(09年广东文)函数1)4 (cos 22 -- =π x y 是 ( ) A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 2 π 的奇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 2 π 的偶函数 6.(浙江卷2)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 2.三角最值问题。 例2 已知函数y =s inx +x 2 cos 1+,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法一】 令s inx =??? ??≤≤=+ππ θθ4304 sin 2cos 1,cos 22 x , 则有y =).4 sin(2sin 2cos 2π θθθ+ =+ 因为 ππ 4304 ≤ ≤,所以ππ θπ≤+≤4 2, 所以)4 sin(0π θ+≤≤1, 所以当πθ43=,即x =2k π-2 π (k ∈Z )时,y m in =0, 当4 π θ= ,即x =2k π+ 2 π (k ∈Z )时,y m ax =2. 2 (sin cos )1y x x =++

2020年中考数学重点考点梳理

2020年中考数学重点考点梳理 初一上册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初一下册 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 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 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2016·湖北鄂州)如图,O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BC的中点,动点P由A开始沿折线A—B—M方向匀速运动,到M时停止运动,速度为1cm/s. 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s),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则描述面积S(cm2)与时间t(s)的关系的图像可以是() 【考点】动点函数的图像问题. 【分析】分别判断点P在AB、在BM上分别运动时,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的变化情况进行求解即可. 2.(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以边AB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AC相切,点P,Q分别是边BC和半圆上的动点,连接PQ,则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 A.6 B.2+1 C.9 D. 【考点】切线的性质. 【分析】如图,设⊙O与AC相切于点E,连接OE,作OP1⊥BC垂足为P1交⊙O于Q1,此时垂线段OP1最短,P1Q1最小值为OP1﹣OQ1,求出OP1,如图当Q2在AB边上时,P2与B重合时,P2Q2最大值 故选C. 3.(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2.P是AB边上一动点,PD⊥AC于点D,点E在P的右侧,且PE=1,连结CE.P从点A出发,沿AB

方向运动,当E到达点B时,P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1+S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一直减小B.一直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设PD=x,AB边上的高为h,想办法求出AD、h,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4.(2016.山东省泰安市,3分)如图,正△ABC的边长为4,点P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且∠APD=60°,PD交AB于点D.设BP=x,BD=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 C. D. 【分析】由△ABC是正三角形,∠APD=60°,可证得△BPD∽△CAP,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题型专练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含答案)

3.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图中 题型一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 类型一判断函数图像 (2014.8) ︵ 1.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OA→AB→BO的路径运动一周,设点P到点O 的距离为s,运动时间为t,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地反映s与t之间的关系的是() 第1题图 2.如图,在△Rt ABC中,AC=BC=4cm,点D是AB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动点E从点C出发,沿CD→DA以1cm/s的速度运动至点A,设点E运动的时间为x△s,EFC的面积为y cm2(当E,F,C 三点共线时,设y=0),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第2题图 k x 箭头所指方向匀速运动,即点P先在线段OA上运动,然后在双曲线上由A到B运动,最后在线段BO上运动,最终回到点O.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点△M,设POM的面积为S,点P运动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第3题图 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AB=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A→AC运动到点C,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折线AC→CD运动到点D,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APQ的面积为y,运动时间为x秒,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第4题图 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M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过点M作EF∥BD 交AD(或DC)于点E,交AB(或BC)于点F,已知AC=5,设AM=x,EF=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第5题图 6.(2019衢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的中点,点P从点E出发,沿E→A→D→C 移动至终点C,设点P经过的路径长为△x,CPE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是()

中考数学压轴题(对称问题、双动点对称问题)

(2014?济宁,第22题11分)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过点A作直线AC⊥x轴,交直线y=2x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点A关于直线y=2x的对称点A′的坐标,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3)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线段CA′于点M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首先求出对称点A′的坐标,然后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本 问关键在于求出A′的坐标.如答图所示,作辅助线,构造一对相似三角形Rt△A′EA∽Rt△OAC,利用相似关系、对称性质、勾股定理,求出对称点A′的坐标; (3)本问为存在型问题.解题要点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列出代数关系式求解.如答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因此PM=AC=10;利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PM的长度,然后列方程求解. 解 答: 解:(1)∵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 ∴,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 (2)如答图所示,过点A′作A′E⊥x轴于E,AA′与OC交于点D, ∵点C在直线y=2x上,∴C(5,10) ∵点A和A′关于直线y=2x对称,∴OC⊥AA′,A′D=AD. ∵OA =5,AC =10, ∴OC ===.∵S△OAC=OC ?AD=OA?AC,∴AD=.∴AA′=,

在Rt△A′EA和Rt△OAC中,∵∠A′AE+∠A′AC=90°,∠ACD+∠A′AC=90°,∴∠A′AE=∠ACD.又∵∠A′EA=∠OAC=90°, ∴Rt △A′EA∽Rt△OAC.∴,即. ∴A′E=4,AE=8.∴OE=AE﹣OA=3.∴点A′的坐标为(﹣3,4), 当x =﹣3时,y=×(﹣3)2+3﹣=4.所以,点A ′在该抛物线上. (3)存在.理由:设直线CA′的解析式为y=kx+b, 则,解得∴直线CA′的解析式为y =x +…(9分)设点P 的坐标为(x,x2﹣x﹣),则点M为(x,x+). ∵PM∥AC, ∴要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只需PM= AC.又点M在点P的上方,∴(x+)﹣(x2﹣x﹣)=10. 解得x1=2,x2=5(不合题意,舍去) 当x=2时,y=﹣. ∴当点P运动到(2,﹣)时,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待定系数法、相似、平行四边形、 勾股定理、对称等知识点,涉及考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第(2)问的要点是求对称点A′的坐标,第(3)问的要点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列方程求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1:动点问题 25. (2012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 点B停止.点P在AD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2.5cm/s 的速度沿M-N-M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 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t-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a,当点N与点D重合时,此时点P在DE上,DP=2=EC,即t-2=2,t=4。 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 ∵DE=1 2 AC=4,∴点P在DE段的运动时间为4s, ∴PE=t-6,∴PB=BE-PE=8-t,PC=PE+CE=t-4。 ∵PN∥AC,∴△BNP∽△BAC。∴PN:AC = PB:BC=2,∴PN=2PB=16-2t。 由PN=PC,得16-2t=t-4,解得t=20 3 。 综上所述,当点N落在AB边上时,t=4或t=20 3 。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常见函数常见函数题型的解题方法

. . . . . . . 常见函数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梁艳芬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历年高考题中分数所占比例都较大,2006年的高考题中,函数的内容占了60分,达到40%的比例。本文就函数选择题中常见题型的解题思想及方法作一些归纳,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作参考。 函数的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函数的图像及函数的应用四大部分。因此,解有关函数的选择题首先必须掌握函数的相关概念、图像及性质,及函数上述诸要素的判断及求解的基本思想,在解题时才能正确判断运用何种方法求解。 [例题1](2006年高考广东B 卷1) 函数)13lg(13)(2++-= x x x x f 的定义域是( ) A .),31(+∞- B .)1,31(- C .)31 ,31(- D .)31,(--∞ 分析:本题是考查函数定义域,求解函数定义域的理论基础是:(1)分母不能为零;(1)对数的真数大于零;(3)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由此很快可以得到答案B ; [例题2](2006年高考广东B 卷3)在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 A .R x x y ∈-=,3 B .R x x y ∈=,sin C .R x x y ∈=, D .R x y x ∈=,)21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及单调性,故在解题时先对单调性进行判断,而判断函数的单调主要运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在定义域内若)()(x f x f =-,则函数)(x f 为偶函数;在定义域内,若)()(x f x f -=-,则函数)(x f 为奇函数;否则为非奇非偶的函数,运用上述定义很快可以排除答案D ,其次由基本函数的图像可以判断答案B 不是单调函数,答案C 为增函数,故答案为A 。 [例题3] (2006年高考广东B 卷7)卷函数)(x f y =的反函 数)(1x f y -=的图像与y 轴交于点)2,0(P ,(如图2所示),

中考数学专题:函数图像

点A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y=S△ 当点 ABP P与点A重合 时,专题二:函数图像 1、(2013年潍坊市)用固定的速度向如图所示形状的杯子里注水,则能表示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和注水时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2、(2013成都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函数的图像经过原点的是() =-x+3 B.=2x D. 3、(2013?天津)如图,是一对变量满足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有下列3个不同的问题情境: ①小明骑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5分,在原地休息了4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回出发地,设时间为x分,离出发地的距离为y千米; ②有一个容积为6升的开口空桶,小亮以1.2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5分后停止,等4分后,再以2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设时间为x分,桶内的水量为y 升; ③矩形ABCD中,AB=4,BC=3,动点P从点A出发,依次沿对角线AC、边CD、边DA运动至 ; y=0. 其中,符合图中所示函数关系的问题情境的个数为() A.0B.1C.2D.3 4、(2013年临沂)如图,正方形ABCD中,AB=8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C,CD运动,到点C,D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OE的面积为s(),则s()与t(s)的函数关系可用图像表示为() S( 16 8 O48 t(s (A) S( S( 16 8 O4 (B) S( 8 t(s 1616 88 O4 (C)8 t(s O48 t(s

5、(2013四川南充,9,3分)如图1,点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点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BE→ED→DC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设P,Q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形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cm;②当0<t≤5时;;③ 直线NH的解析式为y=-t+27;④若△ABE与△QBP相似,则t=秒。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D.1 A.4 B.3 C.2 C 6、(2013年黄石)如右图,已知某容器是由上下两个相同的圆锥和中间一个与圆锥同底等高 的圆柱组合而成,若往此容器中注水,设注入水的体积为,高度为,则关于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7、(2013?自贡)如图,已知A、B是反比例函数上的两点,BC∥x轴,交y轴于C,动点P 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O→A→B→C匀速运动,终点为C,过运动路线上任意一点P作PM⊥x 轴于M,PN⊥y轴于N,设四边形OMPN的面积为S,P点运动的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

中考专题——动点问题详细分层解析(一)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 GH=32NH=2132?OP=2. (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 ①GP=PH 时,x x =+23363 1,解得6=x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②GP=GH 时, 23363 12=+x ,解得0=x .经检验,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 ③PH=GH 时,2=x .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 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历年中考数学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x A O Q P B y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3 64 y x =-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图(3) A B C O E F A B C O D 图(1) A B O E F C 图(2) y M C D 2、(2009年衡阳市)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2cm ,∠ABC=60o. (1)求⊙O 的直径; (2)若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 ,当BD 长为多少时,CD 与⊙O 相切; (3)若动点E 以2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 以1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20)((<

函数问题的题型与解题方法

函数问题的题型与解题方法 一、函数的概念 函数有二种定义,一是变量观点下的定义,一是映射观点下的定义.复习中不能仅满足对这两种定义的背诵,而应在判断是否构成函数关系,两个函数关系是否相同等问题中得到深化,更应在有关反函数问题中正确运用.具体要求是: 1.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明确函数三要素的作用,并能以此为指导正确理解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 2.系统归纳求函数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反函数的基本方法.在熟练有关技能的同时,注意对换元、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3.通过对分段定义函数,复合函数,抽象函数等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函数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树立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制约的函数思想,为函数思想的广泛运用打好基础. 本部分的难点首先在于克服“函数就是解析式”的片面认识,真正明确不仅函数的对应法则,而且其定义域都包含着对函数关系的制约作用,并真正以此作为处理问题的指导.其次在于确定函数三要素、求反函数等课题的综合性,不仅要用到解方程,解不等式等知识,还要用到换元思想、方程思想等与函数有关概念的结合. Ⅰ 深化对函数概念的认识 例1.下列函数中,不存在反函数的是 ( ) 分析:处理本题有多种思路.分别求所给各函数的反函数,看是否存在是不好的,因为过程太繁琐. 从概念看,这里应判断对于给出函数值域内的任意值,依据相应的对应法则,是否在其定义域内都只有惟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因此可作出给定函数的图象,用数形结合法作判断,这是常用方法。 此题作为选择题还可采用估算的方法.对于D ,y=3是其值域内一个值,但若y=3,则可能x=2(2>1),也可能x=-1(-1≤-1).依据概念,则易得出D 中函数不存在反函数.于是决定本题选D . 说明:不论采取什么思路,理解和运用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是这里解决问题的关键. 由于函数三要素在函数概念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掌握确定函数三要素的基本方法当然成了函数概念复习中的重要课题. 例1.函数)23(log 2 1-=x y 的定义域是( D ) A 、[1,)+∞ B 、2 3(,)+∞ C 、23[,1] D 、23(,1] 例2.函数123-=x y (01<≤-x )的反函数是( D ) A 、)31 (log 13≥+=x x y B 、)3 1 (log 13≥+-=x x y C 、)131(log 13≤<+=x x y D 、)131(log 13≤<+-=x x y 也有个别小题的难度较大,如

专家解读历年中考数学试题四大特点

专家解读历年中考数学试题四大特点 (一)准确掌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艺的考察 从知识点上看,在命题方向上,没有太多的坎坷;从内容上看,对这些知识点的考察并不放在对概念、性质的记忆上,而是对概念、性质的了解与运用上,经过理想生活来体验数学的妙趣。 (二)着重考察先生数学思想的了解及运用 数学才干是学好数学的基本,主要表现为数学的思想方法。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简直是历年中考试卷考察的重点,必需惹起足够注重。 1)分类讨论思想:当面临的效果不宜用一致方法处置时,就得把效果依照一定的原那么或规范分为假定干类,然后逐类停止讨论,再把结论汇总,得出效果的答案。例如:往年中考数学题对分类讨论思想特别注重,如综合题第24题和第25题,而在填空题第18题也有分类讨论思想。 2)〝化归〞是转化和归结的简称。总的指点思想是把未知效果转化为可以处置的效果,这就是化归思想。例如第24题把求点的坐标效果转化为解相似三角形效果来处置。 3)数形结合思想:指将数量与图形结合起来剖析、研讨、处置效果的一种思想战略,具有直观笼统。例如第22题图像信息题用来处置出境游的人数增长和支出效果。 4)方程与函数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就是剖析和研讨详细效

果中的数量关系,经过适当的数学变化和结构,树立方程或函数关系,运用方程或函数的知识,使效果失掉处置。例如第24题应用方程效果处置二次函数的性质、存在性效果。 5)图像的运动效果。 (三)关注数学知识处置实践效果的考察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运用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处置生活中所碰到的效果。 (四)注重数学活动进程的考察 这几年不只关注对先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关注对他们数学活动进程的评价;不只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还关注他们在普通性思想方法与创新思想才干的开展等方面的评价,尤其是注重对先生探求性思想才干和创新思想才干的考察;不只关注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是要关注对先生数学思想潜力的开发与提高。

202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提升训练动点与函数图象含解析

动点与函数图象 【例1】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8,AD =4,E 为CD 的中点,连接AE 、BE ,点M 从点A 出发沿 AE 方向向E 匀速运动,同时点N 从点E 出发沿EB 方向向点B 匀速运动,点M 、N 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 长度,运动时间为t ,连接MN ,设△EMN 的面积为S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为( ) A B C D 【答案】D . 【解析】解:由题意知,AD =DE =CE =BC =4,AE , ∴∠AED =∠BEC =45°, ∴∠MEN =90°, 又∵EN =t ,EM -t , ∴S =1 2 EM EN ?? = () 1 2 t t ?? =(21 42 t -?-+,(0≤t ≤) 图象为抛物线,开口朝下,当x 时,S 取最大值, 故答案为D . 【变式1-1】如图,点 P 是边长为 2 cm 的正方形 ABCD 的边上一动点,O 是对角线的交点,当点 P 由 A →D →C 运动时,设 DP =x cm ,则△POD 的面积 y (cm 2) 随 x (cm )变化的关系图象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当P点在AD上运动时,0

锐角三角函数的题型及解题技巧

锐角三角函数的题型及解题技巧 锐角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的基础,它应用广泛,解题技巧性强,下面归纳出锐角三角函数的常见题型,并结合例题介绍一些解题技巧。 一、 化简或求值 例1 (1)已知tan 2cot 1αα-=,且α是锐角,的值。 (2)化简()()22 sin cos cos sin a b a b αααα++-。 分析 (1)由已知可以求出tan α1tan cot αα=?;(2)先把平方展开,再利用22sin cos 1αα+=化简。 解 (1)由tan 2cot 1αα-=得2tan 2tan αα-=,解关于tan α的方程得 tan 2α=或tan 1α=-。又α是锐角,∴tan 2α== tan cot αα-。由tan 2α=, 得1cot 2α==tan cot αα-=13222 -=。 (2)()()22sin cos cos sin a b a b αααα++-= 2222sin 2sin cos cos a ab b αααα+??++2222cos 2cos sin sin a ab b αααα-??+=()()222222sin cos sin cos a b αααα+++=22a b +。 说明 在化简或求值问题中,经常用到“1”的代换,即22sin cos 1αα+=,tan cot 1αα?=等。 二、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例2 在△ABC 中,若2 cos sin 02A B ?-+= ??(),A B ∠∠均为锐角,求C ∠的度数。 分析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数均为0。由此可得cos A 和sin B 的值,进而求出,A B ∠∠的值,然后就可求出C ∠的值。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函数及其图像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函数及其图像 考点3.1 位置与坐标 序号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学习目标 考点 位置与坐 标坐标与象限 1、坐标值的几何意义 2、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3、两点之间距离的求法 4、能根据图形建立适当坐标系并写出关键点的坐标 5、能根据点的坐标值确定其余各点的坐标 6、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考点3.2 函数的表示 序号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学习目标 考点一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式或根式何时有意义 考点二 函数及其图像实际问题与函数图像1、能根据具体情况识别函数图象 2、能从函数图象中读出关键信息 考点3.3 一次函数 序号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学习目标 考点一一次函数 图像和性 质 一次函数图 像和性质综 合应用 1、能熟练判断出图像中的k b取值范围 2、能根据k,b的取值范围熟练画出函数图象的草图 3、能判断出函数图的共存 4、能用待定系数法熟练求出函数解析式过程完整 考点二 一次函数 的应用结合一次函 数图像解决 实际问题 1、能正确解释交点坐标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能正确分割三角形和多边形的 面积进而求出其面积 3、能正确理解和应用简单的分段函数图象及其代表的意义

考点3.4 反比例函数 序号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学习目标 考点一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的确定确定比例系数 1、能从不同的表达式中分离出比例系数 2、能根据比例系数画出函数草图 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利用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确定反 比例函数解析式 k值的几何意义反映到函数中要结合具体 的象限来确定值k 考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 用 考点3.5 二次函数 序号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学习目标 考点一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确定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和 顶点、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 1、能准确化为一般形式,并指出其系数 2、能熟练进行配方写出其顶点坐标式 3、能熟练从三种解析式几个方面值的确定 考点二二次函数的应用画二次函数图像及应用能熟练画出草图并进行分析应用 考点三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的应用 题) 确定解析式、求极值(解答题)能根据已知条件熟练写出解析式,并进行五个方 面的相关计算 考点3.6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和不等式 序号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学习目标 考点一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并能正确地 将二次函数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能用一元二 次方程的根解释图象中的交点坐标 考点二 函数与不等 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能根据图象正确判断不等式的解集 2、理解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根据交点坐标正确写出方程或方程组反比例函数与不等式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不等式同上

中考数学动点与函数题

《中考压轴题全揭秘》第二辑原创模拟预测题 专题23:动态几何之单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 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 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 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 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 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 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 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动态几何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基本问题,包括单动点形成的函数 关系和图彖问题,双(多)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彖问题,线动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彖问题,面动形成的函数 关系和图彖问题。本专题原创编写单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模拟题。 在中考压轴题中,单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命题形式主要有选择题和解答题。 动点变化的载体可以是三角形、特殊四边形或圆等平面图形,也可以是直线、双曲线或抛物线等函数图象。 单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准确地进行分类。 原创模拟预测题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cm,动点M从A出发,以lcm/s的速度沿折线AB-BC运动,同时动点N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折线AD - DC - CB运动,M, N第一次相曲寸同时停止运 设AAMN的而积为y,运动时间为x,则下列图彖中能大致反) 动f 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1 :动点问题 25. (2012 吉林长春10 分)如图,在Rt △KBC 中,/ACB=90 °,AC=8cm , BC=4cm , 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 —DE —EB运动,到点B停止.点P在AD上以5cm/s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 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丄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 ,使点M落在线段AC 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 )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_____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 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 (cm2), 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2.5cm/s 的速度沿M-N-M 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 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 t —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 a ,当点N 与点D 重合时,此时点P 在DE 上,DP=2=EC , 即 t — 2=2 , t=4。 ②如图(2) b ,此时点P 位于线段EB 上. ???DE=1 2 AC=4 ,???点P 在DE 段的运动时间为 4s , ???PE=t -6 ,「.PB=BE-PE=8-t , PC=PE+CE=t-4 。 ???PN //AC , ??? △NP s/BAC 。???PN : AC = PB : BC=2 , /-PN=2PB=16-2t 。 由PN=PC ,得 20 16-2t=t-4 ,解得 t= 。 3 综上所述,当点 20 N 洛在AB 边上时,t= 4 或t= 3 (3)当正方形PQMN 与/ABC 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DP=t-2 , PQ=2 , .-.CQ=PE=DE-DP=4- (t-2 ) =6-t , AQ=AC-CQ=2+t AM=AQ-MQ=t VMN //BC ,./\FM S /ABC °.FM : BC = AM : AC=1 : 2,即 FM : AM=BC : AC=1 : 2。 ①当2 v t v 4时,如图(3) a 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