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主要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研究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及其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分析、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2、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工作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工作行为-完成组织赋予的工作任务的行为)的基本规律。

3、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研究方法。

现代组织是一种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即组织是一个由各个子系统构成的完成系统,其中包括目标价值系统、组织结构系统、心理社会系统、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等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从而构成一个整合的系统。

电视连续剧《亮剑》。

4、研究的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员分析、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重点运用普通心理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解释组织中个体的行为规律及其后面的心理活动规律,研究对个体工作行为与绩效产生影响的个体因素和影响方式(个性、动机、态度、信仰、价值观等)。

个性—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行为模式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电影《黑砲事件》的故事,电视连续剧《最后诊断》故事。

2、群体: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研究工作群体的行为规律及其背后的心理活动规律,研究群体中的成员如何相互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群体的工作绩效,研究影响群体工作绩效的群体内外因素及影响方式,以便使群体成员一起紧密合作并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率。

阿西实验。

3、组织:运用社会学理论研究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将重点放在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率的方式和影响度,并研究其他影响因素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率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度。

三、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1、跨学科性(综合性):多学科综合研究2、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3、权变性:随机制宜性,理论体系不断发展4、科学性: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多因素综合分析,实验方法)5、适用性(应用性):理论、方法、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 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 PPT课件

(五)战略管理为主的企业组织理论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 日本式管理(以厂为家) (日本、美国、中国高管收入的差别)
(六)企业再造理论(哈默、钱皮等) 附录:管理奇人——哈默(-1990.12.10)
1、与列宁的交往 2、哈默与企业再造理论 3、与中国的关系
(七)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理论
(二)行为科学的提出
• 梅奥的霍桑试验着手研究。 •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提出行为科学称 谓。 • 1952年又成立了“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 心”。 • 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邀请了一批著名学 者,经慎重研讨,将研究人的行为的学科 定名为“行为科学”。 • 1956年正式发行《行为科学月刊》。
2、行为科学理论
• 人类需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 人性管理理论:XY理论(麦格雷戈)、阿吉里
斯(不成熟——成熟理论)
• 群体行为理论:非正式组织理论与人际关 系研究理论,代表人物:勒温和布雷德福 • 领导行为理论:边续带模式、支持关系理 论、领导方格理论、
(三)管理科学阶段
技术与知识的权重发展的变化。 扁平式企业 柔性企业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一、管理心理学的诞生与行为科学的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 莉莲· 吉尔布雷斯1914年出版《管理心理学》的著作 • 二战前,美国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主要是以个体为 其研究对象。 • 20世纪20年代起,霍桑试验已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 但真正以群体为探索目标则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 •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教授正式以“管理心理 学”的名称取代原来一直沿用的“工业心理学”名称,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64年莱维特在美国《心理学年鉴》 中以“组织心理学”为标题来介绍管理心理学。 • 不久,美国心理学协会第14分会——工业心理学分会改名 为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分会,其宗旨是要承担比个体差异测 定更为广泛的组织问题的研究。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体系组织行为学从两个方向构筑起基本概念体系:(一)人的特性方面:1.个体差异。

人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共性,但世上的人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个体差异要求对待每一雇员个人能做到公平和正义决不可千篇一律。

2.完整的人。

尽管一些组织只希望雇佣一个人的头脑和技能,但他们雇用到的却只能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某一个功能。

某人的技艺同他的知识或背景分不开,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发挥作用的。

3.行为有因。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正常行为都有其原因。

行为同人的需求有关,或者还同该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有关。

就需求说,人的行为受他自己的需求的激励而不受别人认为他应该有的需求所激励。

4.人的价值人不可能,也不应该脱离自己的价值观念做出任何决策。

(二)组织性质的描述(组织与组织特征)1.组织的涵义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组织的特征⑴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

⑵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⑶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2.组织与环境◆环境包括了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法律等自然、技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要素,不同组织对这些要素的依赖程度各不相同,许多组织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不能适应环境。

◆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组织必须适应环境)◆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和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这些其他组织和个人构成了的利益相关者。

◆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准确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同时要始终保持结构的灵活性。

◆组织必须正视环境的变化,同时,组织也影响环境。

但一般说,组织对环境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组织与管理什么是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计划是第一项管理职能,它是制定组织未来期望以及明确如何实现期望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

领导行为理论
研究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如何影 响员工和团队绩效,包括俄亥 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管理方格
理论等。
领导权变理论
强调领导者应根据情境灵活调 整领导风格,如费德勒的权变 模型、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
领导理论等。
组织变革与发展理论
组织变革模型
探讨组织变革的过程和 影响因素,包括库尔特· 卢因的三阶段变革模型 、约翰·科特的组织变革 八步骤等。
马约尔和赫茨伯格的激励理论
关注员工需求、动机和激励对绩效的影响。
阿吉里斯和舍恩的组织学习理论
强调组织在变革中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系统管理理论阶段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01
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强调组织与环境之
间的互动关系。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权变理论
02 提出组织的权变因素,包括环境、技术、规模和战略
准实验
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类似实验的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组 织行为来推断因果关系。
案例研究法
单案例研究
对某个特定组织或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组织行为的 内在机制和规律。
01
多案例研究
对多个相似或不同的组织或事件进行比 较分析,以归纳出更一般的组织行为模 式和理论。
02
03
历史案例研究
对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组织或事件 进行回顾分析,以理解组织行为的历 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倡导组织应不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 快速变化的环境。
04
PART 03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
研究个体如何获取、存储、处理 和运用知识,以及这些过程如何 影响组织中的行为和决策。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会计一班王耀辉20095223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行为,重点是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是依据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有关学科中的知识,系统地研究由人所形成的各种组织在个体、群体和组织层次上的行为,以达到组织所期望目标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是由于西方有了企业,特别是有了管理教育以后,在商学院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和课程。

组织行为学在西方发展的历史过程,实际上反映了它们对企业中人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真正形成一门科学,这一时期称为科学管理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

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方法用讲究效率、技术、方法的管理来代替凭个人方式和凭经验办事的管理,他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理性人的人性假设,认为劳资双方追求的都是物质利益,只有金钱、物质利益才能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忽略了人的社会性本质。

与其说科学管理是一些原理和原则组成的管理理论,不如说科学管理是一种改变当时人们对管理实践重新审视的管理哲学。

2.经典组织理论经典组织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

法约尔将管理职能概括为五个方面: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提出了14条组织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别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集权化、等级制、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这些原则对后来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组织对每个成员的职权和协作范围都有明文规定,使其能正确地行使职权,从而减少内部的冲突和矛盾。

经典组织理论所描述的组织具有“理性组织”的特点,强调稳定、严格、精确、有序,但比较机械,不考虑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个性与情感。

3.人际关系学派由于以泰勒、法约尔等人的管理思想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纪律性,对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20 年代的管理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惑,不能有效地达到控制个人和提高生产率与利润的目的,因此探索新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成为必然。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工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效率和劳动者的满意度。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作任务的设计、员工动机和激励,以及领导风格等方面。

到了1920年代和193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

他们开始研究员工的态度、满意度和团队合作等因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组织行为的重要因素。

1940年代至1950年代是行为科学在组织行为学发展中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组织行为学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研究者开始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领导和决策等方面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组织行为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强调组织的社会系统特征。

研究者们更多地关注组织结构、文化和变革等方面的问题,试图理解组织内外部的影响因素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组织行为学把注意力转向了更广泛的范畴,涵盖了组织的整体运作和社会环境。

组织学家开始关注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创新和变革等重要议题。

他们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目前,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管理学和组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研究者们继续努力探索组织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为组织提供有效的管理和领导指导。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人们对组织行为的理解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发展史

组织行为学发展史
罗伯特 欧文(Robert owen)
1800年提出理念拒用 童工,要求工人讲究卫 生。1825年全面改革试 验,改善工人工作条件, 限定佣工最低年龄,缩 短工作时间。改善工作 环境。
• 安德鲁 尤里(Andrew.ure)1835年提出“机 器制造哲学”。工业发展除了机器技术、商 业外还需要人这一要素。 • 19世纪末 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概念 从此进入 “科学管理”时代 • 20世纪初佛里德列克 w 泰罗 (Frederick.w.taylor)提出:不仅要有精良的 ton mayo)和F J 罗伊斯利 伯格(F、J、Roethlisberger)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 学术上探讨了工作中的 行为。并在西方电器公 司霍桑工厂进行了工业 试验。得出组织是一个 社会系统,认识人是其 中最重要的因素。 • 1933年出版《工业文明 的人性问题》提出不同 于古典管理的观点形成 “人际关系学派”。
芝加哥大学
• 1949年芝加哥大 学诞生“行为科 学”概念。 • 1953年福特基金 聘任一批学者讨 论,最终确名 “行为科学”
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 (Douglas maGregor)
• 1957年提出X理论 Y理论。并发表文章《企 业的人性面》 • 1961年佛鲁姆和梅尔撰写《工业社会心理 学》论文。 • 1964年列维特等用组织行为学代替了工业 心里学。一直沿用至今。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领导方式与下级成熟度关系图
在权变管理中,下级的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多地决定了领导 者的管理方式。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的班组,在管理中更 多的是命令与专制。有时被领导者的水平是一块土壤,在 什么样的土壤里会滋长出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这也是一种 权变。
领导者成熟度和下级成熟度的关系图
影响领导者成熟度的要素是领导业务水平, 领导敬业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菲德勒图
菲德勒图是美国的菲德勒总结归纳的,一共包括两 个图。它们显示的是领导方式与领导环
境(工作环境)的关系。
菲德勒图把领导者(班组长)的工作环境分成三个 要素:①上下级关系,即你与下级的关系是否融 洽;②职务结构,即你的职务究竟是常规性的还 是突发性的,一般说来常规性的管理职务结构比 较明确,但突发性的管理职务结构不明确;③职 位权力,一般来说职位越高则权力越大。菲德勒 把这三个要素进行整合,分为八类。
评价
此种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一 方面靠金钱的收买与刺激,一方面严密的控制、 监督和惩罚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努力。 麦格雷戈确信X理论所用的传统的研究方 法建立在错误的因果观念的基础上。 在人们的生活还不够丰裕的情况下,胡萝 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当人们 达到了丰裕的生活水平时,这种管理方法就无 效了。
员工受挫时,会产生一系列对抗办法
• ①离开组织; ②沿着组织阶梯向上爬以摆脱窘境; ③产生明显的矛盾行为,如精神恍惚,侵犯他人,行为缺 乏逻辑性,彷徨不前,脱离实际的自我设计等等; ④对组织失去兴趣,不指望工作能使自己满足,因而拈轻 怕重,磨洋工,集体限制产量,甚至故意出错和欺骗; ⑤对正式组织冷漠旁观,形成非正式组织,诱发抗拒正式 组织的行为; ⑥使非正式组织正式化; ⑦形成非正式群体规范,使③到⑥的行为经常化和习惯化; ⑧形成实用性的心理定势,只看重物质因素而忽视人的因 素; ⑨对青年人或后继者灌输非正式群体规范和实用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麦格雷戈在1960年发表《企业中人的方面》 (human side of an enterprise),总结了建 立在两种不同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两种对 立的管理观点。即X、Y理论
(三)权变理论进入管理领域—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 西方管理思想史一直受19世纪哲学上决定 论思想的支配,认为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 最佳方案。在人力资源理论发展过程中, 权变理论进入管理领域,认为不可能存在 一种普遍适用的理论,一切都应该采用应 变的观点。
•1913年,丽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管理心
理学》的小册子。(管理心理学的鼻祖)
•1914年福特建立一个人事研究室。
(二)人力资源理论
Human Resources School
▪ 人们一般认为,管理心理学的开始是梅奥 的研究和人际关系理论
▪ 60年代后,美国经济衰退,人们反省此学 派,提出人力资源学派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 组织行为学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且发展迅速, 其内涵和外延都在发展变化。
▪ 杜布林(A.J.Dubrin)教授所下的定义:“组织 行为学是系统 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 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 织及其外部环境的 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
▪ 我们将组织行为学定义为: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 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 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 科学。
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之父: 闵斯特伯格(Huga Mǔnsterberg)与工业心理学的诞生:《心理 学与产业效率》(Psychology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 工业个体心理学(后发展为人事心理学) ▪ 工业社会心理学(后发展为管理心理学) ▪ 工业消费心理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观念人认为
▪ 人有许多需要,也希望自己的需要能够得 到满足,但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有着 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心理学上的个性 倾向性的核心)对人的行为和感受会有很 大的影响。如果能够将企业的目标变成职 工的观念和信仰的一部分乃至全部,其激 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生活组织的假设认为
▪ 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去考察和认识一个企 业,还应该从社会角度看企业的职能。 工 作场所往往也是生活场所,人的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也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企业 具有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的功能
▪ 社会学:研究社会系统,与同伴相关联的人 群体动力学、团队、沟通、组织理论
▪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行为改变、沟通、群体决策
▪ 人类学:研究文化和环境 组织环境、组织文化、比较价值观
▪ 政治学:政治环境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 冲突、组织内政治、权力
Behavioral Science
Psychology
Sociology
Social Psychology Anthropology Political
Science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Contribu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Personality Perception Training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Job satisfaction Individual decision mak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 Attitude measurement Employee selection Job design Work stress
▪ 如:雪恩(E.H.Schein)1965年出版的 《组织心理学》提出四种人性假设和对应 的四种管理理论(超Y理论)
(四)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 组织行为学的深入
▪ 组织文化也称企业文化,是组织或企业在 长期的经营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 文化观念,是由领导者倡导、为员工所认 同的本组织或本企业的群体行为准则。
Group dynamics Communication Power Conflict
Formal organization theory Bureaucracy Organization technology Organizational change
Behavioral change Communication Group decision making
公司
外国收入 外国净利润 占公司总 占公司总净 收入的% 利润的%
外国资产占 世界100家
公司总资产 最大工业公
的%
司中的位置
埃克森(Exxon)
73.2
97.10
55.80
3
国际商业机器(IBM)
▪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行的一次跨学科 会议上,讨论了用现存知识来发展关于行为 的一般性理论的可行性问题,并采用了行为 科学这一名称。当时讨论的内容除社会科学 中讨论的行为外,还涉及了动物的行为。采 用“行为科学”这一名称据说有两个原因:— 是由于这是一个中性名称,能为生物科学和 社会科学界所共同接受,二是怕国会中的保 守议员和基金会人士误认为社会主义而避讳。
(霍夫斯塔德1991)
---管理学意义上的文化是指群体成员共同认同和拥有的一组管理 理念与愿景、价值观取向和行为模式。
文化的特征:整体性、历史性、 软性、难以变化性
描述文化现象的基本术语
❖符号
(蕴涵特殊意义的词语、 姿势、图象或物体,而 这种特殊意义只有共有 同一文化的人才能理解)
❖ 仪式
(为了表明和强化组织最 关键的价值观,最重要 的目标和最重要的人而 进行的重复性活动)
后来被泰勒和甘特发展为记件工资制和 差别工资制
•人 事 办 公 室 的 诞 生 : 1900 年 ,
B.F.Goodrich公司成立了雇用事务部;1902 年,国家现金注册公司(NCRC)建立了 第一个职能全面的劳动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工资管理、处理矛盾、改善雇佣和工作环 境、改进卫生条件、保管记录、促进工人 发展等。
▪ 组织文化的兴起,是受日本的影响,二战 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导致70年代对日 本的研究,总结的原因有二:一是日本独 特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二是注重管理 中的文化因素(特别是价值观念),即管 理中软的方面。
▪ 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带来组织行为学理 论研究中的两个新的理论假设:
▪ 观念人
▪ 生活组织
▪ 它是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当然 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政治经济等)也 受其他学派研究发展的影响,如人力资源 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组织文化学派
(一)古典理论时期(1900—1930年)
▪ 管理史上对人的因素重视的人很多,但 人们一般认为欧文(R.Owen)为人事管 理之父。
▪ 科学管理运动中,出现了许多人,如: ▪ 海尔赛于1891年发表的《工资报酬制》,
2) 人们的行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基本的一致 性。我们可以找出这些一致性,再加以修正, 以此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3) 在大多数有结构的情境中,行为一般是可 以预测的,对行为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提高解 释和预测行为的准确性,甚至可提高控制行 为的有效性。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 心理学:寻求测量、解释,有时是改变人的行为的科学 个体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英雄
(真实的人或想象的人, 他们拥有在某种文化中 受到高度赞誉的品格, 因而成为行为楷模)
❖ 价值观
(宁取某些事态而不取某 些事态的显著趋势)
培养组织文化的方法
非常好
可 能 的 效 果
很小
最高管理 培训 层的重视 员工
系统阐述 奖励 价值观 行为
运用传说 公开表彰 标语
和故事 英雄
口号
跨文化研究渊源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Conflict Intra-organizational politics Power
Unit of Analysis
Output
Individual
Group
根据此定义
▪ 1、它是研究规律性
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把客观必然部分和人为部分区分 开来,是用模式还是用规律
▪ 2、范围是研究组织中的人 ▪ 3、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
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直觉与系统研究
1) 行为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它一定指向某 个目的,无论对或错,行为者相信这个目的 对他自己是有利的。
Study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System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 是随着管理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 19世纪的科学管理运动,是人们开始关注、研究
管理,随后的梅奥的霍桑实验,使人们关注管理 中人的积极因素 ▪ 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举行的一次跨学科会议,产 生了行为科学。(科学统一运动的结果) ▪ 60年代后,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 行为学的研究
组织文化的兴起
▪ ▪ ▪Z
“ 研霍 化文
理 论 ”
究夫 斯 塔 德
的化 基的 本概 术念
的 语及






文化的概念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 “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
组织机构”(《辞海》)
---区别一群体成员与另一群体成员的集体精神面貌。
行为科学名称的由来
▪ 第一次大战前后,欧洲部分社会科学家、入文学家 及哲学家为了打破当时科学界过份分化,发起科学 统一运动,先后举举行多次国际性会议,到1947年 发展成为“科学统—运动”,先后举行了多次国际 性会议,并且成立了“科学统一研究所”的组织。此 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籍教授威纳(N.Wiener)创 造了“控制论”,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及心理 学、生理学、生物学的知识,把机器的通讯行为与 人类通讯行为融合为一。这两件事情对行为科学的 发展起了催化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