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其里,抒情其华”——浅论汪曾祺小说

合集下载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汪曾祺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散文家,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而为人熟知。

在他的小说作品中,特别是《沙集》、《故都的秋》、《雨季的故事》等作品,体现了他鲜明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首先,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充满了深邃的情感表达。

他擅长通过叙事、描绘细节、刻画人物等手法,将个人的内心感受转化为文字之间的情感流动。

比如,在《沙集》中,他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了农村生活的质朴和人情味,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在《故都的秋》中,他通过对北京的独特描绘,传递出对故都的深情厚意,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厚重。

这些情感的抒发,使得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其次,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强调人道主义关怀。

他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类普遍价值的尊重,贯穿于他的每一部作品中。

在《故都的秋》中,他通过对不同群体的描绘,展现出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他描写的不仅是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更是对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真实呈现。

这种人道主义的关怀不仅能够唤起读者对社会不公平的反思,更能引起对他人命运的关切与尊重。

此外,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

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绘,展现出复杂而真实的心理世界。

他的人物形象并不是简单的善与恶的二元对立,而是具有多重性格特征和矛盾情感的完整个体。

比如,在《雨季的故事》中,他描绘了女主人公苏珊成长的心路历程,她既面临着个人生活的磨难,又秉持着坚强和善良的品质。

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不仅增添了小说的深度和艺术性,也更贴近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总的来说,汪曾祺小说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通过对情感的抒发、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心理的刻画,表现出对个体尊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人性的复杂性等方面的关注。

他的小说作品往往让读者在感受到情感的共鸣之余,也能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的命运以及人性的真实。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审美世界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审美世界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审美世界作者:宋阿娣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2期【摘要】汪曾祺是一位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作家。

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的分析,论述了其作品所展现的新特的审美世界:主题之美,环境之美,情节之美,形象之美,结构之美,语言之美。

【关键词】汪曾祺;审美;形象;语言一、主题之美汪曾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极为重要的作家,对当代文学影响深远。

他以《受戒》《大淖记事》为代表开创了八十年代小说的新格局。

其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淳朴、恬淡和高洁,另一方面又在创作技巧上接受了它的清新、隽永、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世界。

汪曾祺的的不少作品是反映解放前的生活。

但不象同时期作品那样沧桑沉重和压抑。

读者反而能从中得到一丝美的享受。

甚至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是与汪曾祺善于发现在那特定生活历史中催人向上,闪闪发光的思想核心——人性的和谐,友情的和谐是分不开的。

汪曾祺自己曾说过:“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1]《受戒》中写了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

蕴涵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作者大胆而生动的描写了小和尚明海和少女小英子的恋爱故事。

明海和小英子两人之间的感情是由友谊渐渐发展为爱情的,作者在作品中将两人天真浪漫的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浪漫温馨。

小和尚是个普通人,他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也有健康的人性。

小英子是个乡村女孩。

她的感情非常健康、单纯。

表现在性观念方面也比较解放。

她的感情是热情奔放的,不受压抑的,健康快乐的。

写《受戒》,汪曾祺想要表现的却是不受戒的人生理想。

《大淖记事》中的巧云面对突如其来的祸端,并没有怨天尤人、自甘堕落,也没有抱着传统道德中的贞洁观念不放,为立个贞洁牌坊终生不嫁。

她找出了爹爹当年用过的筐子,为养活卧病在床的父亲和丈夫,俨然去做了一名挑夫,变成了能干的小媳妇。

汪曾祺在他的小说里正是描写出普通百姓的生活,展现了朴素的、健康的人情。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大师,汪曾祺先生的文学创作一直备受广大读者和文学界的推崇,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汪曾祺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深远,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在于其对中国传统文学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汪曾祺小说多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运用古文化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注重情感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同时又注入了当代的思想和观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他以古典艺术为基础,在创作中融入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充分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为当代小说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和启示。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在于其对形式的创新与突破。

汪曾祺的小说在叙事技巧和结构上呈现出多样化和灵活性,在小说的叙述手法上常常采用“倒叙”、“抽象”等先锋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使小说的形式更具有变革性和新颖性。

他将小说写作提升至一种艺术创作的高度,使当代小说文体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文体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还在于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反映。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大多表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村、城市、人情、风土等各个方面,通过对人物的心灵和行动进行描写,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处境和命运。

他从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通过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行了精准的创作,使其小说充满生活的张力和时代的韵味,成为当代小说中的一面旗帜。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还在于其对人性的关怀与探索。

汪曾祺多以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为创作主题,借助小说的形式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思考,使其小说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和饱满的人物形象。

他在小说中对人性、情感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呈现了当代人内心的真实状态和生活的本质,使其小说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多方面而深远,其在文学形式、叙事技巧、社会生活和人性等方面的创新和探索,为当代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汪曾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名垂青史的名字。

汪曾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和剧作家。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为人所称道。

他的小说在描写生活的平淡中,常常寓有奇崛之处,但这种奇崛却不是为了卖弄而存在,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

本文将详细阐述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一、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

汪曾祺的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而且也涉及各个方面的人文社会现象。

例如,他的小说《围城》所描绘的社会现象表现出了当时城市中的腐败和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而他的小说《钟鼓楼》所描绘的正是春秋时期的史实,用寓言的方式来探讨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

汪曾祺的作品常以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为主角,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现象,让读者在平淡的故事中领悟到深刻的寓意和哲学道理。

二、情节曲折,寓意深刻汪曾祺的小说虽然平淡,但情节却多变曲折。

他可以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展现出人们的矛盾与冲突,甚至可以反映出社会的问题和历史的局限性。

例如,他的小说《马桥词》所描写的就是一个经历多次转折后才被解决的农民遭受不公的故事。

这种情节的变化让读者在读完之后,对于故事中反映的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内在品质。

三、语言简单,直观易懂汪曾祺的小说语言简单,直观易懂,曲折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障碍。

他的小说中多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片段,不时添加一些耳目一新的描写,使读者可以轻松地了解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道理。

他的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把人物的语言真实地还原了出来。

这样的描述,不仅能让读者更好地领悟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同时也让人物之间的交流更耐人寻味,更质朴自然。

四、细节描写,意味深长汪曾祺的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传神,甚至可以用意味深长来形容。

他能够在普通的场景中,描绘出很多简单而独特的细节,从而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和诗意。

论汪曾祺早期小说的思想内涵与叙事风格

论汪曾祺早期小说的思想内涵与叙事风格

论汪曾祺早期小说的思想内涵与叙事风格作者:李新平来源:《中州学刊》2009年第03期摘要:汪曾祺以《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享誉文坛,但他的人格理想和艺术追求已经在早期小说《邂逅集》中充分地显现出来。

作品通过对普通人的平凡命运和生存状态的描述,充满着对世道人心、人类命运的关注,从他们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中发掘民族心理的深刻内涵,表达对自然和谐的人生境界的执着追求。

由于他的人格理想和生活趣味与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以及集体无意识具有隐秘的深层联系,所以汪曾祺小说具有强烈的魅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那种浸润作品的淡淡的苦涩,以及淡定自如的叙述风格,形成了汪曾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关键词:汪曾祺;早期小说;思想内涵;叙事风格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3—0224—04汪曾祺先生以他的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享誉文坛,广为人知,在文学史上奠定了牢固的地位。

当我们沿着他的创作道路探寻其轨迹时,汪曾祺的人格理想和艺术追求已经在早期小说《邂逅集》中充分地显现出来,这些作品至今依然保持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以它们特有的风神气度打动着读者。

由此可见,一个作家的早期创作对其一生的创作都具有着一种重要的引领意义,就像《狂人日记》之于鲁迅和《大堰河》之于艾青一样,他们后来的所有创作都是其早期作品思想底蕴的延伸和发展,他们后来成熟的艺术风格也均发端于其早期作品所表现出的美学追求。

因此,研究汪曾祺早期创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对其作品美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的总体评价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汪曾祺先生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邂逅集》出版于1947年,集子收有《复仇》、《老鲁》、《落魄》、《戴车匠》、《艺术家》、《鸡鸭名家》、《邂逅》等八篇小说。

作品通过对普通人平凡命运和生存状态的描述抒发生活内在的诗意,表达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生活趣味,充满着对世道人心、人类命运的关注。

作者从他们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中发掘民族心理的深刻内涵,即对自然和谐的人生境界的执着追求,这也是汪曾祺一生追求的至高境界。

汪曾祺论文抒情特征论文:试论汪曾祺小说的抒情特征

汪曾祺论文抒情特征论文:试论汪曾祺小说的抒情特征

汪曾祺論文抒情特徵論文:試論汪曾祺小說的抒情特徵摘要:汪曾祺的小說具有“詩化”、“散文化”的顯著特徵,在這些“形散而神不散”的小說中,作者所抒之“情”便成為小說的內在“線索”。

敘事之中有抒情,用抒情的筆調來敘事是他一貫的追求。

通讀汪曾祺的小說,便會發現作者的抒情是借助了多種手法來實現的,正是這些手法的運用使他的小說獨具特色。

關鍵字:汪曾祺;小說;抒情特徵汪曾祺是一位具有濃郁的抒情氣質的小說家。

他的小說以短篇見長,文體上同時兼有散文化和詩化的特徵,小說淡化故事情節,常運用散文、隨筆的筆調,向讀者述說優美動人的故事。

因此,抒情成為他的小說的一大鮮明特徵,他自己也說他的小說“大都帶有一點抒情色彩”,稱自己“是一個通俗抒情詩人”,他的現實主義為“抒情現實主義”。

①汪曾祺生活在一個極富藝術氣息的家庭環境中,自幼受到慈愛的祖父和多才多藝的父親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使他無形中養成一種“名士氣”。

他從小便有了一顆善於發現美、領悟美的敏感心靈,使得他對生活更多的懷有一種超然物外的達觀。

汪曾祺曾被劃為“右派”,境遇頗為不順,但他用“隨遇而安”來解釋自己能夠支撐過來的原因,並且還說“我當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

②這種生活經歷以及因此而養成的人生態度,使他在創作時自然而然的運用了抒情的筆調去發現生活的美,詩意的人生。

他要讓他的小說“使人得到安慰,得到溫暖”。

③從這種創作態度出發,作者或抒發對自然、人性的讚美之情,或抒發對舊社會黑暗現實的憤慨。

但他總是在“情”與“景”與“境”的融合中去抒情,使感情顯得含蓄而溫婉。

針對汪曾祺在小說中散發出的這些抒情色彩,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來歸納和論述其小說創作中的抒情特徵:一、“童年視角”下的情感注入“文章淡淡憶兒時”,汪曾祺文學的創作大部分是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他甚至說“一切文學達到極致,都是兒童文學”。

④從這種創作觀出發,他的小說常常採用了“童年視角”的敘事立場,使文章蘊含的感情顯得含蓄而凝練,雋永而意味深長。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大淖记事》和《受戒》都是汪曾祺先生优秀的短篇小说。

汪老先生的文章,语言如行云流水般潇洒自如,信马由缰,充满了平淡之美。

他的文体清新别样,文字中充满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带有鲜明的风俗画特征。

汪曾祺小说处处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人文主义及和谐氛围,他在小说中挖掘并赞扬人性美,突显健康人性,和谐人性。

个人觉得汪曾祺的文风很优美、淡雅,他的文章大多清新自然,采取民间化的叙事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了类似江南乡下人的日常生活。

《大淖记事》和《受戒》这两篇小说正是其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汪曾祺的小说,往往在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传统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

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暗合传统的真善美,并在与假恶丑的对立中获得美的升华。

这是汪曾祺文化小说创作的基本审美态度和道德尺度。

汪曾祺不重人物性格,而重氛围渲染,以玄远清丽的真淳飘逸之气,表现健全的人性和健康的美。

温软的水,朦胧的`月,摇曳的云影,迷人的沙洲,感应着明海小和尚、小英子、巧云、十一子们细微神秘的心灵震颤;那混沌的爱,迷离的情,则展示了生命的腾踊,美的精魂的跃动。

汪曾祺纤笔一枝,将人的自然情欲写得如此美绝人寰,一尘不染。

作者既重视小说创作的潜移默化的认识作用,同时又欣赏和玩味顺乎自然、超脱功利的人生境界,这使他的小说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雾霭,释放出一种多义的主题内涵。

他的小说就像是一幅清新淡泊、意蕴高远、韵味无穷的水乡泽国风俗画,在《受戒》结尾处那充满着生活情越的水荡景色描绘那样楚楚动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画恒久地定格在读者的视觉之中。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优美,有散文化的趋势。

他自己说;“我不善于讲故事,也不喜欢太象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

关于汪曾祺小说600字心得体会优质范文5篇

关于汪曾祺小说600字心得体会优质范文5篇

关于汪曾祺小说600字心得体会优质范文5篇汪曾祺的故乡在江苏的高邮,高邮以它的咸鸭蛋着名,按汪曾祺自己的说法他的老家实在徽州。

他的家境很是殷实。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汪曾祺小说600字心得体会优质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汪曾祺小说600字心得体会优质范文一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恣态横生。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自述都是不期而遇,行云流水的记录也注定了他的作品中不可磨灭的散文影子。

一切景语皆情语。

初读汪曾淇先生的作品不管是《复仇》、《老鲁》,还是其他的作品总有一股淡淡的韵味萦绕在心头。

一切语句中都有着气氛,人性的气氛。

不直接描写人物,只凭着这些气氛使读者体会出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这便是散文的精髓,也是汪曾祺先生一向所贯彻的。

我认为散不是追求或故意为之而能做到的。

故意便破坏了散的自然与纯洁,散的意便会化散开去,这便失去了散的根。

汪曾祺先生在序中说:“我的另一个特点是:散。

这倒是有意而为之。

”散并不是刻意便可描摹得出的,没有一种深邃的体会,不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怀有一种强烈感情的人,是吐不出几句金玉良言的。

汪先生此处是没有意识到丰富的人生阅历,复杂的心路历程,百态的人性面目对他的创作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这些使他散得更加深刻。

文章形的散,也是汪曾祺所追求的。

布局严紧的小说,在他眼中就像是被铁箍捆绑住的南瓜,最终只能面临爆炸。

信马由缰,为文无法,这才是汪先生的心向往之。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之志,发言为诗。

”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散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诗的最本质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处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中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至是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人道主义 ” 在新 的历史 时期 有 了新的整合和体
现。
出文坛时 , 他却重新勃发出 了旺盛的创作生命 , 写 出了《 受戒》 《 、 大淖 记事》 等一 系列优 秀的乡土小
说 。 自此 , 曾祺就像 一条 埋在 地 下 的河 流被发 掘 汪 出来 , 爱 、 随 者 甚 多 , 然 形 成 一 种 “ 曾 祺 喜 追 俨 汪
中, 指导 着他们 日常生 活 中 的一 言一 行 。在 这样 的 “ 仁爱 ” 下 , 们 超 越 了身 份 和贫 贱 的差 异 , 之 人 和谐
生活在一起 。《 寂寞和温暖》 中的沈沅 , 在被打成
右派后依 然得 到 了周 围人们 的关 心 和保 护 , 没有 文 化 的老 工 人 王 栓 也 好 , 识 渊 博 的 老 技 师 “ 稻 学 早 田” 好 , 也 身上 都有 着 最 朴素 的善 良和最 单 纯 的是

地弥漫在小说中 , 传统的社会和道德观念在这里消 弭殆尽 , 僧人 们 的生 活 都 不 能 例 外 , 我 们 并不 连 但
觉得 这 是对 宗教 的亵 渎 , 而会 认 可 和欣 赏这 种真 反 实 的充 满 了亲 切 和美好 情 感 的生 活状态 。 这种 中国式 的世 俗 精 神 , 为 小 我一 己求 得安 在
6 5
自觉地遵 守 。于是 , 汪 曾祺 的小 说 中 ,“ 在 仁爱 ” 这

面前最 最本 真 的呈 现 。一 种 自然 的生 活 气 息 浓郁
思想其 实 已经 出于儒 家 的思 想 体 系 之外 , 不再 受 种 自觉 又 自然 的人 生 观 , 透 到 了 人 物 的思 想 渗
到任何 传统礼 教 的 约束 。这 种 “ 爱 ” 仁 已经 成 为 了
到 , 家 的“ 爱 ” 念 , 儒 仁 观 以及 与 之 关 联 的 “ 国式 中
2 纪 8 代初 , O世 O年 大陆 的乡 土小 说 创 作 进人 了一 个鼎盛 时期 , 曾祺 正是在 这 样一 个 时期 悄然 汪 出现 在人们视 野 中的一位 老作 家 , 是上 一个 时代 留 给我们 的奇迹 。当许 多 与 他 同龄 的作 家们 慢 慢 淡
素 的正义 感 的确 与 儒 家 的 “ 爱 ” 神 相 关 , 显 仁 精 但
在 汪曾祺 的创 作过 程 中 , 终把 西方 文 学 的现 始
代性意识 和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精 神 完 美 融 合 在 一 起 。 作 为一位很 有 中国色彩 的 当代作 家 , 曾祺 的文化 汪
然他们 的行为已经成了一种 自然之举 , 了一种 民 成
浅 论 汪 曾祺 小 说
刘 小 佳
( 西安 邮电学 院 外语系 , 陕西
西安 70 2 ) 11 1

要 : 为 乡土 小说 的代 表作 家 , 曾祺在 当代 文坛 上 的姿 态 和地 位是 特 殊 而重 要 的。本 作 汪
文试 图从 汪 曾祺 小说 的世俗 精神 出发 , 讨 其作 品在 空前 繁荣 的新 时期 文 学 中独 树 一 帜 的 探 精 神特 质 。 关键词 : 世俗 精神 ; 和谐 ; 民俗 中 图分 类号 :26 A 0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6428 (0 0 0 —40 17 -85 2 1 )46 —3 意识 中 , 儒家 思 想 占据 了最 为 重 要 的地位 , 穿 了 贯 他 的创 作历程 。读 汪 曾祺 的小说 , 我们 能清 晰地 看
热 ” 。
汪 曾祺对 儒家 “ 仁爱 ” 想 的理 解 是从 情 感 出 思 发 的 。儒 家 的 “ 人 ” 泛 爱 众 ” 等 理 想 , 现在 爱 “ 等 体 汪 曾祺 的创 作 中 , 了一种 充满 人情 味 的单纯 朴素 成 的人 道主义 精神 , 这也 成 了汪 曾祺小 说叙 述一 贯坚 持 的情感立 场 。 在汪 曾祺 的 小 说 创 作 中 , 仁 爱 ” “ 的思 想 是 与 “ ” 义 的行 为 密 不 可 分 的 , 者 共 同构 建 了其 作 品 二 的精 神 内核 , 且 指 导 着 作 品 中人 物 的 形 象 和 行 并 为 。在 《 岁寒 三友 》中 , 丹 青 的 靳 彝 甫 对 几块 田 善 黄玉爱若 珍 宝 , 当朋 友 陶 虎 臣和 王瘦 吾 落难 之 但 时, 他毫 不迟疑 地卖掉 了 田黄 接济 了朋 友 。这种普 通人 中的正义感 体现 在 日常生 活 中 , 是一 种 自然 的
找寻 和谐生 存 的理 由。小 说 中 的人 与 人 之 间具 有

种诗 意般 的 自然生 态 , 精 神 内核就 是 隐藏在 小 其
说散 文化叙述层 面下 的世 俗精 神 。


“ 国式 的人 道 主 义 者 ” 中
仗义之举。在汪 曾祺笔下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是 平等而平和的。他们相互尊重又相互帮助, 这种朴
距 离汪 曾祺 去 世 已有 十 多 年 了 , “ 曾祺 但 汪
热” 并没有降温 , 的作品近年来也被多次重新编 他 辑 出版 ¨ J喜 爱他 的读 者 依 然 醉 心 于重 读 他那 一 ,
篇 篇浸透着 水 渍 的散 文 化 的小 说 。汪 曾祺 的创 作
母题 多年来 不 曾改 变过 , 他一 直坚 持在 世 俗人 生 中
第 4
21 0 0年
陕西 青年 职业学 院学报
J u n l fS a n i u h Vo ai n lColg o r a h a x o Yo t c t a l e o e
NO. 4 2 1 00
【 文化与艺术】
“ 道其里 , 人 抒情 其华 ”
— —
间约定 俗成 的道德 规范 和行 为准 则 , 每 个人本 能 让
收 稿 日期 :00—1 2 21 0— 6
作者简介 : 刘小佳( 90一) 女 , 18 , 山西平 陆人 , 西安 邮电学院外语 系讲师, 主要 从事现 当代文学研 究工作。
“ 人道其 里 , 抒情其华 ” ——浅论汪 曾祺 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