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情结
浅谈汪曾祺作品中“以水述情”的表现手法

2016年10月下半月刊浅谈汪曾祺作品中“以水述情”的表现手法□周丽妤对于汪曾祺作品的水性研究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是其作品中常见的关于水的描写,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异秉》等,二是其作品本身的水性特征,有人管这种特征称作是“水意”,这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有其体现。
汪先生的作品,行文如水,简单铺白而开,逐字逐句去读,总有一种喝茶观景的感觉。
读汪先生的作品,就像泛舟于山山水水之间,所见所闻都是山水之间的风情凡物,但又深深体现这一种真善美的意思,于平凡之间透露着人性质朴善良的本质,这种性质,也符合老子上善若水的理论。
汪曾祺是善于写水的,他能将各种质朴简单的美丽,于字里行间渗透其中,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文章中是看不到大篇幅的、直接描写的句子,通过聊聊数语将我们引入到一个带水的环境当中去。
比如在《受戒》中对于荸荠庵的描写:“荸荠庵的地势很好,在一片高地上。
这一带就数这片地势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
门前是一条河。
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这样短短几句就将画面解释得很清楚,让读者在后面整个故事的推进过程中都放在这样一个场景当中去。
如果说这只是一个景物框架的话,那么在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对于故事背景的一个详细描述了,都是简单的句子将景物、人物、关系都一一介绍个清楚,介绍个通透,如果有怕作者不清楚的,还会详细介绍,这样如同一笔一笔填充具体景物的描写,完全是散文式的,比如在《大淖记事》中详细的描写了大淖从春季到冬季的代表景色,虽然句句没有水的影子,但读者却处处看到了水的景色,如果要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的这么详细,我觉得应该是作者对水乡有着浓烈的热爱,如果没有这么深切的喜欢和眷恋,作者也不愿意花大篇幅去细细的写水边的一景一物,在作者一笔一划勾勒这幅山水画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作者每丝每毫的恋水情结。
读过汪曾祺作品之后,有这样一种文章充满水的气息感觉:文章字里行间写的平淡如水,读后却又有一种被某一种情感之水淹没的感觉,特别是在《大淖记事》中有一种文章处处不见水,但又处处是水的感觉。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意象

构 成 了小 说 清 澈 明 朗 的底 色 。 二 、 意 象 衍 生 的 人 物 形 象 水 ( ) 一 纯真 善 良 的儿 童形 象
谈 到 : 不 但 影 响 我 的 性 格 , 影 响 了 我 的 作 品 风 格 。 阅 水 也 读 汪 曾 祺 小 说 发 现 , 意 象 在 他 的 小 说 中大 量 彰 显 , 水 水 以 为 背 景 的 小 说 有 四十 篇 之 多 。水 以 其 纯 净 、 动 的 特 质 渲 灵 染 出 小 说 恬 静 淡 雅 的 风 格 , 作 者 和 谐 淡 泊 的 气 质 相 互 映 与 照 , 作 者 笔 下 淳 朴 无 邪 的 风 土 人 情 相 互 映 衬 , 健 康 净 与 与 朗 的 人 物 形 象 相 互 关 照 , 成 了天 人 合 一 的完 美 境 界 。 形
自然 中尽 情 地 展 现 本 性 。《 舍 一 夕 》 于 1 6 羊 写 9 1年 , 正是 物
水 有 “ 河 奔 流 ” 豪 放 之 势 , 有 “ 桥 流 水 ” 温 柔 大 的 亦 小 的
流 淌 , 同 于 沈 从 文 笔 下 的 孤 独 哀 伤 之 水 , 不 同 于 张 承 不 也 志 笔 下 坚 强 刚 毅 之 水 , 不 同 于 北 村 笔 下 的 虚 无 绝 望 之 更
、
汪 曾祺 小 说 中水 意 象 的特 征
,
形 象 , 分 作 品 采 用 儿 童 叙 述 视 角 , 活 的 趣 味 性 因 而 更 部 生 多地呈现在儿 童 眼里 , 便 是苦 难与 恶劣 的生存 环境 , 即 儿 童 都 有 本 领 发 现 并 能 够 充 分 享 受 其 中的 乐 趣 , 童 年 在 大 使
・
文学 与艺 术研究 ・
论汪 曾祺小说中的水意象
水性淋漓的世界中欢欣着的生命之歌--品评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性”

和得 可 以随着各 种器 物改变 自己 的形 状 ,在 表面 的逆 来顺 受 中显示 出对环 境很 强 的适 应性 。巧 云被刘 号长 破 了身子 后 ,没有流 泪 ,更没 有想 到 自杀 。她 想 的是 “ 人 生在 世 , 总有 这么 一遭 ” ,而 且马上 想到 自己还 要 照顾 爹和烧饭 。 在她 本能 的、不 自觉 的 “ 随遇而 安 ”和 “ 顺 其 自然 ”的意 识里 ,展 现 了其 对逆 境极 强 的适 应性 。 同时 ,水 还具 有一 种特 殊的韧 性 , 看 似柔 弱无骨 ,实则 刀切 不断 、坚韧 不拔 , 刚强 得可 以穿透 最坚 硬的 东西 , “ 水滴 石 穿 ”即是此 理 。 在十 一子 受重伤 之后 ,巧 云毅然 决然地 担 当起爱 的责任 , 将他抬 到 自己家 悉心 照顾 ,并且 没有太 娘到一 个能 干 的小媳妇 的 转变 。这个 看似 柔弱 的江南 女子 ,在面 对生 活的重 重挫 折 时 ,没有 悲哀 ,没有 哭泣 ,而是 展示 出水一 般 的韧性 , 内 心里 充溢着 一种 向上 的信念 ,表 现 出一种健 康 的力 。所 谓 弱能胜 强 ,柔可 克刚 ,此 即 “ 柔 德 ”所 在 。水 的风 骨赋 予 了巧 云外柔 内刚 的性格 ,她 刚健 的灵魂 含蕴 在秀美 的躯 壳 里 。而 文 中锡匠们 上街 游行 和 “ 顶 香请 愿 ”这一动 人 的场 景也展现 出一股沉默 的 韧性和威 严 的倔性 , 这 正是 “ 水性”
一
品格的 集中化 表达 。 汪 曾祺 在这 里 明显流露 出道 家哲 学随 缘 自适 、悠 然任 化 的意 味 ,由于人 物所 遭受 的苦难 而更 增添 了几 分生 命的 重 量 。汪 曾祺 运用 一连 串的 苦难挖 掘 出 了笼 罩在 小人 物身 上 的一种 柔弱 而 刚强 、宁静 而浑厚 的人 世 间最朴质 的生活 底 色;挖 掘 出了这 些小 人物顺 其 自然 的宿命 主义深 处 ,无 时 无刻不 洋溢 着 的生命 的激情 和对 命运非 暴 力性 的抵抗 。 而这 种生 存之态 和 处事 之法 ,犹 如流淌 于 民间大 地 上的 河 水一样 恣肆 随性 而又 连绵 不息 、藏污 纳垢 而又生 机 盎然
浅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情结

①汪曾祺.汪曾祺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
色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鸡鸭名家》中快如疾箭的翠鸟,《受戒》 中的芦花荡,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水对万物的滋养,同时这些水 意象也凝结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与苏北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饱 含人间的烟火气。
②陈楠,刘军.略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情结”[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15):189-190.
多种传统思想交融的痕迹。有评论家说道家文化的传承使汪曾 “苦心经营的随便”。③《受戒》中,本该围绕题目对主人公明海受
祺的小说散发出诗性的清香。而他自己却笑答虽对庄子文章兴 戒的过程进行细致地描绘,而作品却大篇幅地介绍了庵赵庄的
趣颇深,至于思想却不甚了了,自认为受儒家文化影响更深,自 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直到最后才通过小英子的视角对受戒进
意水蕴与恩师一脉相承,让读者在“苏北水乡”中重见“湘西世 而深刻的对话关系,两者的距离也就消失了。在汪曾祺笔下,水
界”田园牧歌式的恬淡祥和。同时屠格涅夫抒情性与自然性相错 既是实体,也是生命形式的象征,水柔软而又坚毅灵动的生命力
综的手法以及人与自然契合所散发出的魅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激 鼓舞着他一生保持着对生活的真挚与热忱。
文学新论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2020-07
浅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情结
姚凤禄
(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摘 要院生长于苏北水乡的汪曾祺内心氤氲着浓郁的水情结,在作品中体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意象、如水般平淡冲和的人
物、行云流水的结构以及弥漫着泱泱水气的诗意世界。本文主要探究汪曾祺小说中水情结的来源,通过文本的具体分析,挖
“大淖是一片大水。”“白莲湖是一口不大的湖。出菱,出藕,藕肥 生活审美化,达到了平淡和谐的审美理想的至高境界。
【推荐下载】试论汪曾祺受戒中的恋水情结

[键入文字]
试论汪曾祺受戒中的恋水情结
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流贯着一脉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传统,而汪曾祺的创作则开创了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汪曾祺受戒中的恋水情结。
在新时期的小说中,他的散文化小说可谓独树一帜。
散文化小说以近乎散文的形式与诗的语言,使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情节叙事的依赖,获得了与传统小说完全不同的审美空间。
纵观散文化小说,它们无不散发出一种水性。
汪曾祺的散文化小说也不例外。
这种水性外在表现为以水为背景,即故事发生在水边,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层上表现为至真至纯的人性美。
在中国古代五行学说中,水被列为五行之首。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书洪范》)。
水被看成是创造万物和万物得以生存的凭借,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管子水地》中论述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水是万物的本源,人的生命亦来之于水。
对水的迷恋也就是对生命本源的迷恋。
[1]汪曾祺对水的迷恋也是如此。
汪曾祺的故乡高邮是个典型的水乡,水灌注了他的童年。
他从小看运河,行船,湖上撒网,也曾耳闻目染水患肆虐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那灵魂深处的刻骨铭心的水乡情结总会自然而然地纷涌而至,以水为背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此,法国人安妮居里安女士也问过他为什么他的小说里总有水?为什么即使没有水,也有水的感觉?这个问题连作者本人以前也没有意识到过。
汪曾祺是这样回答的:是这样的,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
1。
略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水”象

水. 与汪 曾 祺有 着 千 丝 万缕 的联 系 。 地 陶 冶 和 熏染 了汪 曾祺 平 和 的性 格 他 的 小 说 . 特 别
是写家 乡高邮的小说 . 描 写 的往 往 是 在 水 边 、 水 上 发
汪 曾祺 早 年 的 生 活 与 水是 密 不 可 分 的 水 . 深 深 态 、 政 治 等功 利性 层 面 . 使 他 淡 泊 和 谐 的 审 美 追 求 进
安徽文学
W ENXUE 文 ANHUI
艺
理
论
略论注曾祺小说中的¨ 水” 象
李 斌
( 常州 市广播 电视 大学 )
摘 要 : 故 乡环境 与 家 庭 生 活 , 共 同影 响 了 汪 曾 祺 平
和、 超 脱 的艺 术 人 格 , 与 生 活 的漩 涡 和 意 识 形 态 保 持 了 一定 的距 离 . 正 是 这 一定 的审 美 距 离 和 他淡 泊平 和
汪曾祺的“小城文学”中的水意象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汪曾祺的“小城文学”中的水意象张叶叶 辽宁大学文学院摘 要:从鲁迅开始不仅有郭沫若、茅盾这样的大家,还有陈独秀、郁达夫、沈从文等,到当代部分还有徐迟、汪曾祺等。
他们从小城出来,一脚迈入繁华的大世界,却在内心深处依旧不忘记忆中的小城,在字里行间描绘着他们印象中小城的面貌,抒发着他们内心对记忆中的小城的依赖与怀念之情,小城文学由此而生。
关键词:小城文学;水意象;汪曾祺作者简介:张叶叶(1992-),女,江苏常州人,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76-01一、“小城文学”之为文学“小城文学”定义纷繁多样,所以,关于“小城文学”,我只能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从“小城文学”这个词来看是一种按地域划分的文学类型。
“小城”之为小城是在跟大都市和小乡村相比较而得来的。
小城相较于大都市在经济上比较落后,人口密集程度也不够高,文化程度也没那么繁荣。
它其实是乡村直接演变而来的,所以它是区别并连接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过渡类型,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小城文学是区别于都市文学和乡土文学的一种独特文学类型。
本文将结合上述意义上的“小城文学”所具有的特征,结合汪曾祺作品中的水意象,谈一谈汪曾祺作品中所塑造出来的他的“小城世界”。
二、小城之水的文化蕴含而纵观汪曾祺的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文章阐述他的生命观,但是我们可以从他对水大量的描写中感受到他的独特的生命意识。
对这一点我们不用看水意象,从汪曾祺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大淖记事》里的十一子和巧云的经历,他们都用这样的本真形态,反映着他们最初的想法和最本真的渴望。
汪曾祺对生命的描述是真挚而直白的,同时汪曾祺对生命的敬仰又使水内化为人物的生命之魂,从而直接关照生命。
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意象大多以沼泽、大淖及运河水系为主,充满了江南地域特色。
汪曾祺在其名篇《鸡鸭名家》中就对大淖、湖等水意象进行了细致描写:“地名大淖,已经是附郭的最外一圈。
论汪曾祺乡土小说中的“水”意象

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论汪曾祺乡土小说中的“水”意象分部:学习中心:专业:汉语言文学入学时间:2016年9月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论文完成日期: 2018 年10 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徐婷婷日期:2018 年10 月20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以及出版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作者签名:日期:2018年10 月20 日目录摘要 (4)引言 (5)一、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意象群 (5)(一)流淌于小说文字之中的“江湖” (5)(二)江湖”可渡,水意象的净化功能 (6)二、水意象具化出的乡民形象 (7)(一)纯真善良的儿童形象 (7)(二)健康净朗的女性形象 (7)(三)淡泊随性的匠人形象 (8)三、汪曾祺乡土小说中“水”意象的审美体现 (8)(一)风俗画卷构建出的和谐之美 (8)(二)“上善若水”的人格之美 (9)四、水意象的形成原因 (10)(一)客观环境的影响 (10)(二)主观的自我选择 (11)五、水意象对于汪曾祺个性及文风的影响 (12)(一)水意象对汪曾祺个性的影响 (12)(二)水意象对汪曾祺文风的影响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5)摘要在汪曾祺的乡土小说中,水是贯穿全文始终的意象,它既可以是承载故事的实体,也可以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情结
作者:姚凤禄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7期
摘要:生长于苏北水乡的汪曾祺内心氤氲着浓郁的水情结,在作品中体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意象、如水般平淡冲和的人物、行云流水的结构以及弥漫着泱泱水气的诗意世界。
本文主要探究汪曾祺小说中水情结的来源,通过文本的具体分析,挖掘其审美意蕴。
关键词:水情结;探源;文本;审美意蕴
中图分类号:1207.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020-01
一、“水情结”的探源
1.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于作家的人格涵养、创作风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童年的成长环境更是深刻作用于作家整个的创作生涯。
汪曾祺在《菰蒲深处》自序中写道:“我是高邮人。
高邮是一个水乡。
我的小说常以水为背景,是非常自然的事,记忆中的人和事都带点泱泱的水气。
”①高邮的水为汪曾祺构建了生命中诗意栖居的摇篮,水的平淡冲和滋养了他恬淡的心灵与自然开阔的胸襟,在创作中自然地描绘出富于地域特色的水意象,流露出水的质感与生命力,艺术形象亦多“平静如水,流动如水,明澈如水”,可见作家同生养地的文化母体存在无法割舍的精神联系。
2.传统文化的影响。
汪曾祺出生于书香世家,小说中反映出多种传统思想交融的痕迹。
有评论家说道家文化的传承使汪曾祺的小说散发出诗性的清香。
而他自己却笑答虽对庄子文章兴趣颇深,至于思想却不甚了了,自认为受儒家文化影响更深,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同时《幽冥钟》中又体现了佛家救苦救难、慈悲为怀的思想。
3.沈从文的影响。
沈从文曾言:“我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正是湘西秀丽的山水孕育出其笔下诗意艨胧的边城之境。
可见创作主体自身也意识到了现实的水对其个人似水的性格与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潜在力量。
作为沈从文的入室弟子,汪曾祺作品中对故乡水世界的深情建构和蕴涵的诗意水蕴与恩师一脉相承,让读者在“苏北水乡”中重见“湘西世界”田园牧歌式的恬淡祥和。
同时屠格涅夫抒情性与自然性相错综的手法以及人与自然契合所散发出的魅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作家的创作冲动。
二、“水情结”的文本分析
1.丰富多样的水意象。
汪曾祺小说中展现多样化的水意象,且大多以沼泽、大淖及运河水系为主,充满着维扬地域特色。
②“大淖是一片大水。
”“白莲湖是一口不大的湖。
出菱,出藕,藕肥白少渣。
”“湖边港汊甚多,密密地长着芦苇。
”“莲蓬已经采过了,荷叶的颜色也发黑了。
”“大淖”、白莲湖”、水生植物等意象透视出苏北水乡秀美的自然风观。
《大淖记事》中沙洲上冒出的紫红色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鸡鸭名家》中快如疾箭的翠鸟,《受戒》中的芦花荡,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水对万物的滋养,同时这些水意象也凝结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与苏北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饱含人间的烟火气。
2.平静如水的人物。
汪曾祺的小说,描写往往是在水边、水上发生的故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种善良朴实、乐天知命的人物形象在汪曾祺的笔下有很多。
《大淖记事》中巧云破了身子以后仍坚强地追求幸福,《鸡鸭名家》中陆长庚贫困潦倒依然活得超然自在,《受戒》中小英子向受戒的明海表达爱意,这些人身上凝聚着水的柔情与坚强。
至于女人像男人一样生活,和尚娶老婆,佛门无清规的状况,看似不合道德,确是人最原始的生活形态。
《鉴赏家》则书写了一段画家与果贩惺惺相惜的友情赞歌,除了人性美的光辉,高山流水的情谊、不拘礼节的人性自由也折射出水容纳百川的胸怀。
3.行云流水的散文化结构。
传统小说注重叙事性与故事性,而汪曾祺自称行文结构是“随便”,不喜“结构痕迹太露的小说”,向往苏轼所说的“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看似為文无法,实则是“苦心经营的随便”。
③《受戒》中,本该围绕题目对主人公明海受戒的过程进行细致地描绘,而作品却大篇幅地介绍了庵赵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直到最后才通过小英子的视角对受戒进行侧面表现。
《大淖记事》中,开头着力描绘大淖的环境,而巧云与锡匠十一子的爱情故事直到第五节才开始涉及。
这种结构上的比例失调,任其如水般自然流淌的随意,却使读者品味到了别样的诗意。
三、结语
卡西尔曾说,诗人是自然的“形式的发现者”。
诗人是自然的代言人,同时也借自然万物表达自己,于是人与自然形成了默契而深刻的对话关系,两者的距离也就消失了。
在汪曾祺笔下,水既是实体,也是生命形式的象征,水柔软而又坚毅灵动的生命力鼓舞着他一生保持着对生活的真挚与热忱。
“流动的水,是语言最好的形象。
”汪曾祺是水边的抒情诗人,水引导他浸入生活底层去体味市井百态,为读者构造一个美丽温情的世外桃源,他的作品中充盈着柔情似水的意蕴,刻画的人物也带着淡淡的水意。
文学具有超功利的审美追求,他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达到了平淡和谐的审美理想的至高境界。
注释:
①汪曾祺,汪曾祺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
②陈楠,刘军.略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情结”[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15):189-190.
③吴延生,水的平和冲淡人的亲和恬淡——小议“水象”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J].名作欣赏,2016 (560):26-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