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型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圆弧门窗面积计算公式

圆弧门窗面积计算公式

圆弧门窗面积计算公式圆弧门窗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门窗形式,其特点是具有圆弧形的门窗框架,美观大方,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准确计算圆弧门窗的面积,以便确定所需的材料和成本。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圆弧门窗面积计算公式,希望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习者有所帮助。

圆弧门窗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一个基本的数学问题,其核心是对圆弧形状进行面积计算。

一般来说,圆弧门窗的形状可以近似看作是一个扇形,因此可以利用扇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 = (θ/360) ×π× r²,其中S表示扇形的面积,θ表示扇形的圆心角(单位为度),π表示圆周率,r表示扇形的半径。

在计算圆弧门窗的面积时,首先需要确定圆弧的半径和圆心角。

圆弧的半径可以通过实际测量获得,而圆心角可以通过设计图纸或者实际测量获得。

一旦确定了圆弧的半径和圆心角,就可以利用上述的扇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圆弧门窗的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圆弧门窗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基于圆弧形状的近似计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更精确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比如利用积分来对圆弧形状进行精确的面积计算。

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扇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近似计算已经足够满足实际需求。

除了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现在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圆弧门窗的面积计算。

有一些专业的建筑设计软件和施工软件提供了圆弧门窗面积计算的功能,可以根据输入的圆弧参数进行自动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圆弧门窗的面积计算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准确的面积计算可以为材料采购和施工进度的安排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可以有效地进行圆弧门窗面积的计算,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希望本文介绍的圆弧门窗面积计算公式和方法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也希望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有效应用。

平开窗面积计算规则

平开窗面积计算规则

平开窗面积计算规则
平开窗面积可以通过以下规则进行计算:
1.首先确定窗户的形状:平开窗一般是矩形或正方形,所以需要测量窗户的宽度和高度。

2.计算窗户的面积:根据窗户的形状,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窗户的面积:
若窗户是矩形,则可以使用公式:面积=宽度×高度。

若窗户是正方形,则可以简化为:面积=边长×边长。

3.单位转换:通常窗户的尺寸以米为单位,但如果需要将面积转换为平方英尺,则可以使用下面的换算公式:
平方英尺=面积×10.764。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是在假设窗户是矩形或正方形的情况下才适用。

如果窗户的形状特殊,如弯曲或异形,那么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请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和计算,以确保准确性。

窗户框架尺寸计算公式

窗户框架尺寸计算公式

窗户框架尺寸计算公式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窗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采光和通风,还可以美化建筑外观。

而窗户框架尺寸的计算是窗户设计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窗户框架尺寸的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窗户设计和施工。

窗户框架尺寸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窗户的高度和宽度。

在实际施工中,窗户框架的尺寸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下面我们将介绍窗户框架尺寸的计算公式和具体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窗户的高度和宽度。

窗户的高度通常是从地面到天花板的距离,而窗户的宽度则是墙体的宽度。

在确定窗户的高度和宽度后,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窗户框架的尺寸:窗户框架高度 = 窗户高度 + 上下边框的厚度 + 上下边框的间隙。

窗户框架宽度 = 窗户宽度 + 左右边框的厚度 + 左右边框的间隙。

在这里,上下边框的厚度和左右边框的厚度通常是窗框的材料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而上下边框的间隙和左右边框的间隙是为了保证窗户的顺利开启和关闭,通常是窗框厚度的一半。

除了窗户框架的高度和宽度,我们还需要考虑窗户的玻璃尺寸。

窗户的玻璃尺寸通常比窗户框架的尺寸小一些,以便安装和调整。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窗户的玻璃尺寸:玻璃高度 = 窗户框架高度上下边框的厚度上下边框的间隙。

玻璃宽度 = 窗户框架宽度左右边框的厚度左右边框的间隙。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窗户框架和玻璃的尺寸,为窗户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当然,在实际施工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窗户框架的安装方式、材料选择、防水处理等因素,以确保窗户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窗户框架尺寸的计算是窗户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窗户的安装和使用效果。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我们可以确保窗户的质量和美观,为建筑增添亮点。

希望本文介绍的窗户框架尺寸计算公式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窗户设计和施工,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某房产项目门窗、栏杆工程量计算规则

某房产项目门窗、栏杆工程量计算规则

某房产项目门窗、栏杆工程量计算规则铝合金门窗(含商业门窗)计价规则一、门窗面积计算依据:门窗施工图中标注的门窗设计尺寸及门窗分隔尺寸。

二、门窗面积工程计量原则:按照门窗施工图的设计洞口尺寸每边扣减2.5cm计算面积。

如:1*1.5的洞口尺寸,门窗面积计算公式为:(1-0.025*2)*(1.5-0.025*2)=0.95*1.45=1.38平方。

三、铝型材工程量的计算方式:铝型材按实际成型净长度计算(切角不扣除),损耗率为固定值16%。

各窗型加权平均后,按门窗计量面积每平米耗量进行计量。

四、玻璃工程量计算方式:铝合金门窗各类型玻璃每平米耗用量=【各类型玻璃对应门窗框外围面积之和×80%】/对应门窗框外围面积之和。

同一窗型不同规格玻璃以型材中线为界分别计算。

玻璃损耗已包含在内,不再另计取。

按门窗计量面积每平米耗量进行计量,分不同类型玻璃分别计量。

如有通风气,应扣除通风气的净面积。

五、五金件每平米计价方式:按照实际窗型计算价格后除以门窗计量面积综合包干单价计入六、辅材费计算方式:1.辅材费包括组角胶、发泡剂、玻璃隔垫、三元乙丙密封胶条、毛条、门窗防雷、连接件、加固件、焊接板、固定片、膨胀螺栓、PVC 塑料封盖、包装带、射钉射弹、拉片、螺栓、螺丝等所有材料费用。

(未列出的辅材综合考虑进辅材费内)2.辅材费按门窗计量面积每平米综合包干单价计算,不分窗型,辅材数量种类无论增减,辅材费均不予调整。

七、人工费、机械费、其他费及管理费、利润等均按按门窗计量面积平米包干单价计取,固定值。

八、制作安装费计算方式:1.制安费包括型材矫正、放样下料、切割断料、钻孔组装、型材接缝处打胶、制作场地的搬运、成品包装及运输、现场搬运、安装校正框扇、防雷接地、安装玻璃及五金配件、打胶、填充发泡剂、清扫及成品保护、冲淋、检测等费用以及施工用水电费等所有合同约定完成的所有费用。

2.制作安装费按门窗计量面积平米包干单价计取,分断桥铝合金门窗、普通铝合金门窗等分别进行组价。

门窗平方计算公式

门窗平方计算公式

门窗平方计算公式在咱们日常生活中,不论是装修房子还是建造新的建筑,经常会碰到需要计算门窗平方的情况。

这可不像 1+1=2 那么简单直接,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呢!门窗平方的计算,说白了就是长乘以宽。

比如说,一扇窗户的长是1.5 米,宽是 1 米,那它的面积就是 1.5×1 = 1.5 平方米。

但实际情况往往没这么简单,因为门窗的形状和尺寸多种多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家老房子要重新装修。

我自告奋勇地承担起计算门窗平方的任务,心想这能有多难。

结果,一上手就发现问题了。

那扇旧窗户边框变形,测量的时候尺子都不知道该怎么放。

我是一会儿蹲着,一会儿趴着,换了好几个角度,好不容易量出了个大概的数据。

就拿常见的矩形门窗来说,计算起来相对容易。

可要是碰到那种带弧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门窗,可就头疼了。

比如说,有一扇门的上部是个半圆形,这时候就得先算出矩形部分的面积,再算出半圆形的面积,然后相加。

咱先说说矩形门窗平方的计算。

就像前面提到的,长乘宽就行。

但要注意,测量的时候一定要量准确,尺子要和门窗的边保持平行,而且最好多量几次,取平均值,这样能减少误差。

再来说说带弧形的门窗。

假如弧形的半径是 r,圆心角是 n 度,那弧形的面积就是n×π×r²÷360。

这公式看着有点复杂,实际用起来也得小心。

还有那种组合型的门窗,比如说一个大窗户中间有个小窗户,这就得分别计算大小窗户的面积,然后用大的面积减去小的面积。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要准确测量和计算面积,还得考虑门窗的安装方式和周边的装饰材料。

有时候,为了美观或者功能需要,会在门窗周围加上边框或者装饰条,这也会影响到最终的面积计算。

比如说,有一次我帮朋友计算他家阳台门的平方。

那扇门边框特别宽,而且还有雕花。

我一开始没考虑边框的面积,结果算出来的材料数量严重不足。

后来重新测量,把边框的面积也算进去,这才避免了错误。

总之,计算门窗平方虽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也需要我们细心、耐心,掌握好方法,才能算得准确。

铝合金门窗开窗面积折算标准

铝合金门窗开窗面积折算标准

铝合金门窗开窗面积折算标准
铝合金门窗的开窗面积有两种计算方式:
1. 按窗框外围尺寸计算:
平开铝合金门窗的窗框外围尺寸 = 洞口宽度× (中外)× + × + × 。

推拉铝合金门窗的窗框外围尺寸 = 洞口宽度÷ 2 × + × 。

2. 按展开面积计算:
平开、推拉式铝合金门窗:其展开面积等于整扇窗户的面积减去两片或三片的玻璃和密封条、五金件的总面积。

折叠式铝合金门窗:其展开面积等于两片或多片玻璃加密封条、五金件的总和。

其中玻璃部分应包括在结构工程量内,不得另计费用;五金件不参与计价结算,但需提供规格和数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计算方式可能会因地区和门窗类型而有所不同,建议咨询门窗商家或专业测量人员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铝合金门窗计算公式

铝合金门窗计算公式

没有上梁的窗户 1:边框=窗户的高度 2:上下滑=窗户的宽度―2公分 3:勾光启=边框―5.2公分 4;上下方=上下滑÷2+0.5公分(三个扇子的见例外尺寸) 5:玻璃高=勾光启―9.3公分 6:玻璃宽=上下方-6公分(三个扇子的中间大扇子-7公分) 7:纱扇子高度=边框-5公分 8:纱扇子宽度=上下方+1公分二:带上梁的窗户 1:边框=窗户的高度 2:上.中.下=窗户的宽度―2公分 3:勾光启=划线的数-1.2公分 4:上下方=上中下÷2+0.5 5:插板.中立=边框-划线数-7公分 6:扣线横长=径里-0.6公分 7:扣线竖长=中立.插板-1公分(扣线切角) 8:玻璃高=划线数-10.5公分(也=勾光启-9.3公分) 9:玻璃宽同上 10:纱扇子高=划线数-0.5公分 11:纱扇子宽同上三:三个扇子的例外尺寸(非标料要靠自己去量和计算) 1:三扇子的小扇上下方=(下滑+9)÷4-1.8公分 2:三扇子的大扇子上下方=(下滑+9)÷2 3:小扇子的玻璃高同上 4:大扇子的玻璃高同上,宽=上下方-7公分 80型铝合金的下料尺寸一:没有上梁的窗户= 1:边框高=窗高 2:上下滑=窗户宽-3公分(鲁和的-3.5公分) 3:勾光启=边框-5.3公分 4:上下方=上下滑÷2-4.7公分(三扇子的大扇子宽=上下滑÷2-2公分,小扇子宽=上下滑÷4-4.7公分) 5:玻璃高=勾光启-7.6公分 6:玻璃宽=上下方-0.5公分7;纱扇子高=边框-7.5公分 8:纱扇子宽=上下滑÷2 二:带上梁的窗户 1:边框=窗高 2:上中下=窗宽-3公分(鲁和的-3.5) 3:勾光启=边框-上梁满外数-1.8公分 4:上下方=上中下÷2-4.7公分(三扇子同上) 5:插板,中立=上梁满外-7.2公分 7:扣线横长=上中下-3.8公分 8:扣线竖长=中立插板数-0.2公分 9:纱扇子高里挂=边框-上梁满外-4公分纱扇子高外挂=边框-上梁满外-1.3公分。

门窗的下料计算

门窗的下料计算
门窗的下料计算
下料计算
※首先,在做下料计算之前需要理解以下几个名词:
1、洞口尺寸:洞口尺寸是指建筑物为安装门窗预留的建筑洞
口,考虑到洞口的尺寸偏向、门窗的外形偏向以及门窗安装
时程度、垂直度的调节等因素,成品窗必须与洞口有一定的
间隙。安装完毕后用发泡剂或其他软性材料填充。如以下图
墙体的洞口:
2、洞口间隙:为了方便门窗安装而留下的洞口与门窗之间的
成窗的外框尺寸-2×固定边大面宽+梃料的大面宽度+2*焊接容量 ⑥双绞锯中梃的下料长度:
成窗的外框尺寸-2×固定边大面宽+2×梃料的大面宽度+2*焊接容量 ⑦假如计算压条的话该如何计算?
4、计算练习
〔3〕选料:
P60-K、P60-NKS、P60-ST、P60-DY〔单层玻璃〕或P60-SY〔双层玻璃〕。
H=742-2*53-2*3=630 两根
上带亮使用的:W=600-2*40-2*3=514 两根
H=300-40-18-2*3=236 两根
三、用经历式的算法
通过长期的总结积累,我们从计算之中找到了规律,尤其是在对于 扇的计算,一般计算的难点大多都集中在扇上,也就是我们技术手册上 一般窗型下料的经历式。这样不仅使我们在计算中速度极大进步,更加 便于组装厂在下料过程中直接应用,而且准确度较高。
〔4〕计算:
P60-K:W=600+2*3=606
两根
H=1100+2*3=1106
两根
P60-NKS:W=600-80+16+2*3=542 两根
H=800-80+16+2*3=742 两根
P60-ST:600-2*58+72+2*3 =562 一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平开窗1.框料、固定压线1.1上固定框=W1.2下固定框=W1.3左右固定框=H1.4固定上横压线=W-框小面*21.5固定下横压线=W-框小面*21.6固定竖压线=H-框小面*21.7上固定框=W-框小面*2+搭接伸入量*21.8下固定框=W-框小面*2+搭接伸入量*21.9左右固定框=H1.10固定上横压线=W-框小面*21.11固定下横压线=W-框小面*21.12固定竖压线=H-框小面*2-固定压线面宽*21.13上平开框=W-框小面*21.14下平开框=W-框小面*21.15左右平开框=H2.真中梃料2.1横中梃=W1-框小面+框搭接伸入量-梃小面/2+梃固定侧搭接伸入量2.2竖中梃=H-框小面*2-框搭接伸入量*23.扇料、扇压线、假中梃3.1外平开扇上横料=W-框小面*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3.2外平开扇下横料=W-框小面*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3.3外开扇竖料=H-框小面*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3.4扇上横压线=玻璃扇上横料-玻璃扇小面*23.5扇下横压线=玻璃扇下横料-玻璃扇小面*23.6扇竖压线=玻璃扇竖料-玻璃扇小面*23.7平开纱扇横料=玻璃扇横料-纱扇净空尺与玻璃扇净空尺差值(玻璃净空尺-纱扇净空尺)+ 纱扇与框梃搭接量*23.8平开纱扇竖料=玻璃扇竖料-纱扇净空尺与玻璃扇净空尺差值(玻璃净空尺-纱扇净尺)+纱扇与框梃搭接量*23.9纱扇横压线=纱扇横料-纱扇小面*23.10纱扇竖压线=纱扇竖料-啥扇小面*23.11内平开扇上横料=W-框小面*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3.12内平开扇下横料=W-框小面*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3.13内开扇竖料=H-框小面*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3.14玻璃扇横料=(W-框小面*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对开扇收口间隙)/2 3.15玻璃扇竖料=H-框小面*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3.16玻璃扇假中梃=H-框小面*24.玻璃、纱网4.1扇玻璃宽度=玻璃扇横料-玻璃扇小面*2-扇玻璃间隙*24.2扇玻璃高度=玻璃扇竖料-玻璃扇小面*2-扇玻璃间隙*24.3纱网宽度=纱扇横料-纱扇小面*2-纱网与扇间隙*24.4纱网高度=纱扇竖料-纱扇小面*2-纱网与扇间隙*24.5固定玻璃宽度-W-W1-中梃小面/2-框小面-固定玻璃间隙*24.6固定玻璃高度-H-框小面*2-固定玻璃间隙*25.转换料5.1平开横转换框=W1-框小面-中梃小面/25.2平开竖转换框=H-框小面*25.3固定横转换框=W-W1-中梃小面/2-框小面5.4固定竖转换框=H-框小面*25.5平开扇横料=W1-框小面-中梃小面/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活动加转换料后净空减小值5.6平开扇竖料=H-框小面*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活动加转换料后净空减小值5.7固定横压线=W-W1-中梃小面/2-框小面-固定加转换料后净空减小值5.8固定竖压线=H-框小面*2-固定加转换料后净空减小值6.防盗条6.1防盗条长度=W-框小面*26.2防盗条支数=(H-框小面*2-防盗条锁空间隙)/(防盗条间距+防盗条面宽)7.整体7.1框料7.1.1上平开框=W7.1.2下固定框=W7.1.3左右平开框=H7.1.4左右固定框=H7.2 中梃料7.2.1 横中梃= W1-左右平开框(小面宽)+左右平开框(搭接伸入量)-竖中梃(小面宽)/2+竖中梃(搭接伸入量)7.2.2 竖中梃=H-上平开框(小面宽) +上平开框(搭接伸入量)-下固定框(小面宽) +下固定框(搭接伸入量)7.3 玻璃扇料7.3.1 A1外开扇7.3.1.1外开扇上横料=W1-左右平开框(小面宽)-竖中梃(小面宽)/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7.3.1.2外开扇下横料=W1-左右平开框(小面宽)-竖中梃(小面宽)/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7.3.1.3外开扇竖料=H1-上平开框(小面宽)-横中梃(小面宽)/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7.3.2 A2内开扇7.3.2.1内开扇上横料=W-W1-左右固定框(小面宽)-竖中梃(小面宽)/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活动加转换料后净空减小值7.3.2.2内开扇下横料=W-W1-左右固定框(小面宽)-竖中梃(小面宽)/2+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活动加转换料后净空减小值7.3.2.3内开扇竖料=H-上平开框(小面宽)-下固定框(小面宽)+玻璃扇与框梃搭接量*2-活动加转换料后净空减小值7.4 玻璃扇压线料7.4.1 A1外开扇压线7.4.1.1扇上横压线=外开扇上横料-玻璃扇料(扇小面宽)*27.4.1.2扇下横压线=外开扇下横料-玻璃扇料(扇小面宽)*27.4.1.3扇竖压线=外开扇竖料-玻璃扇料(扇小面宽)*27.4.2 A2内开扇压线7.4.2.1扇上横压线=内开扇上横料-玻璃扇料(扇小面宽)*27.4.2.2扇下横压线=内开扇下横料-玻璃扇料(扇小面宽)*27.4.2.3扇竖压线=内开扇竖料-玻璃扇料(扇小面宽)*27.5 纱扇料7.5.1纱扇横料=外开扇横料-纱扇净空尺与玻璃扇净空尺差值(玻璃净空尺-纱扇净空尺)+ 纱扇与框梃搭接量*27.5.2纱扇竖料=外开扇竖料-纱扇净空尺与玻璃扇净空尺差值(玻璃净空尺-纱扇净空尺)+ 纱扇与框梃搭接量*27.6 纱扇压线料7.6.1纱扇横压料=纱扇横料-纱扇料(扇小面宽)*27.6.2纱扇竖压料=纱扇竖料-纱扇料(扇小面宽)*27.7 固定压线7.7.1 固定横压线=W1-左右平开框(框小面)-竖中梃(梃小面)/2-固定加转换料后净空减小值7.7.2 固定竖压线=H-H1-下固定框(框小面)-横中梃(梃小面)/2-固定加转换料后净空减小值7.8 扇玻璃7.8.1 A1外开扇玻璃7.8.1.1 扇玻璃宽度=外开扇横料-玻璃扇料(扇小面宽)*2-扇玻璃间隙*27.8.1.2 扇玻璃高度=外开扇竖料-玻璃扇料(扇小面宽)*2-扇玻璃间隙*27.8.2 A2内开扇玻璃7.8.2.1 扇玻璃宽度=内开扇横料-玻璃扇料(扇小面宽)*2-扇玻璃间隙*27.8.2.2 扇玻璃高度=内开扇竖料/2-玻璃扇料(扇小面宽)-门扇中横(中横宽)/2-扇玻璃间隙*27.9固定玻璃7.9.1 固定玻璃宽度=W1-左右平开框(小面宽)-竖中梃(小面宽)/2-固定玻璃间隙*2-固定加转换料后净空减小值7.9.2 固定玻璃高度=H-H1-下固定框(小面宽)-横中梃(小面宽)/2-固定玻璃间隙*2-固定加转换料后净空减小值7.10 纱网7.10.1 纱网宽度=纱扇横料-纱扇料(小面宽)*2-纱网与扇间隙*27.10.2 纱网高度=纱扇竖料-纱扇料(小面宽)*2-纱网与扇间隙*27.11 门扇中横7.11.1 门扇中横宽=内开扇横料-玻璃扇料(小面宽)*2二、推拉窗1.框料1.1上滑动框=W-框最小面*2+搭接伸入量*2 1.2下滑动框= W-框最小面*2+搭接伸入量*2 1.3左滑动框=H1.4右滑动框=H2.滑挺料2.1上固下滑梃=W-框小面*2+搭接伸入量*2 2.2上滑下固梃=W-框小面*2+搭接伸入量*22.3左竖滑动梃=H-框小面*2+搭接伸入量*2 2.4右竖滑动梃=H-框小面*2+搭接伸入量*22.5左滑右滑梃=H-框小面*2+搭接伸入量*22.6上滑下滑梃=W-框小面*2+搭接伸入量*22.7固定横中梃=W1-框小面-固定中梃小面/2+搭接伸入量*22.8固定竖中梃=H-框小面-滑梃小面/2+搭接伸入量+梃固定侧搭接伸入量3.推拉扇、压线、封盖、收口3.1推拉扇内上方=(W-框最小面*2-玻璃扇与净空横向间隙-收口宽+勾企重叠面宽*2-封盖厚度*2)/43.2推拉扇内下方=(W-框最小面*2-玻璃扇与净空横向间隙-收口宽+勾企重叠面宽*2-封盖厚度*2)/43.3推拉扇中上方=(W-框最小面*2-玻璃扇与净空横向间隙-收口宽+勾企重叠面宽*2-封盖厚度*2)/43.4推拉扇中下方=(W-框最小面*2-玻璃扇与净空横向间隙-收口宽+勾企重叠面宽*2-封盖厚度*2)/43.5纱扇上方=推拉扇上方+纱扇与玻璃扇横向余量(纱扇宽-玻璃扇宽值)3.6纱扇下方=推拉扇下方+纱扇与玻璃扇横向余量(纱扇宽-玻璃扇宽值)3.7推拉扇内光企(锁)=H-框最小面*2-内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3.8推拉扇内光企(收口)= H-框最小面*2-内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3.9推拉扇内勾企= H-框最小面*2-内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3.10推拉扇中光企(锁)=H-框最小面*2-中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3.11推拉扇中勾企= H-框最小面*2-中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3.12纱扇光企(锁)=推拉扇光企-纱扇高度调量值3.13纱扇光企(收口)= 推拉扇光企-纱扇高度调量值3.14纱扇勾企=推拉扇勾企-纱扇高度调量值3.15推拉扇上横压线=推拉扇上方-推拉扇小面*23.16推拉扇下横压线=推拉扇下方-推拉扇小面*23.17推拉扇竖压线=推拉扇光企-推拉扇小面*23.18纱扇横压线=纱扇上方-纱扇小面*23.19纱扇竖压线=纱扇光企-纱扇小面*23.20推拉扇内勾企封盖=推拉门扇高3.21推拉双勾企封盖=推拉门扇高3.22纱扇勾企封盖=推拉纱扇高3.23推拉扇收口=推拉门扇高3.24纱扇收口=推拉纱扇高4.玻璃、纱网4.1扇玻璃宽度=玻璃扇上方-玻璃扇小面*2-扇玻璃间隙*24.2扇玻璃高度=玻璃扇光企/2-玻璃扇小面-中横宽/2-扇玻璃间隙*2 4.3纱网宽度=纱扇上方-纱扇小面*2-纱网与扇间隙*24.4纱网高度=纱扇光企-纱扇小面*2-纱网与扇间隙*24.5固定玻璃宽度-W-框小面*2-固定玻璃间隙*24.6固定玻璃高度-H1-框小面-滑挺小面/2-固定玻璃间隙*25.整体5.1 框料5.1.1 上固定框=W5.1.2 下滑动框=W5.1.3 左滑动框=H5.1.4 右滑动框=H5.2滑挺料5.2.1 上固下滑梃=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 +左滑动框(搭接伸入量)-右滑动框(框最小面) +右滑动框(搭接伸入量)5.3 固定中梃5.3.1 竖中梃=H1-上固定框(框最小面)-滑梃料(滑挺面宽)/2+滑梃料(梃固定侧搭接伸入量) 5.4 推拉玻璃扇料5.4.1推拉扇内上方=(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玻璃扇与净空横向间隙-收口料(收口宽)+勾企重叠面宽*2-封盖厚*2)/45.4.2 推拉扇内下方=(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玻璃扇与净空横向间隙-收口料(收口宽)+勾企重叠面宽*2-封盖厚*2)/45.4.3推拉扇中上方=(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玻璃扇与净空横向间隙-收口料(收口宽)+勾企重叠面宽*2-封盖厚*2)/45.4.4推拉扇中下方=(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玻璃扇与净空横向间隙-收口料(收口宽)+勾企重叠面宽*2-封盖厚*2)/45.4.5 推拉扇内光企(锁)=H-H1-滑梃料(滑挺面宽)/2-下滑动框(框最小面)-内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5.4.5推拉扇内光企(收口)= H-H1-滑梃料(滑挺面宽)/2-下滑动框(框最小面)-内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5.4.6 推拉扇内勾企= H-H1-滑梃料(滑挺面宽)/2-下滑动框(框最小面)-内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5.4.7推拉扇中光企(锁)= H-H1-滑梃料(滑挺面宽)/2-下滑动框(框最小面)-中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5.4.8 推拉扇中勾企= H-H1-滑梃料(滑挺面宽)/2-下滑动框(框最小面)-中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5.5 推拉纱扇料5.5.1 纱扇上方=玻璃扇上方+纱扇与玻璃扇横向余量(纱扇宽-玻璃扇宽值)5.5.2 纱扇下方=玻璃扇下方+纱扇与玻璃扇横向余量(纱扇宽-玻璃扇宽值)5.5.3 纱扇光企(锁)= H-H1-滑梃料(滑挺面宽)/2-下滑动框(框最小面)-外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纱扇高度调量值5.5.4 纱扇光企(收口)= H-H1-滑梃料(滑挺面宽)/2-下滑动框(框最小面)-外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纱扇高度调量值5.5.5 纱扇勾企= H-H1-滑梃料(滑挺面宽)/2-下滑动框(框最小面)-外推拉扇下方与下滑型材面间隙-推拉扇上方与上滑型材面间隙-纱扇高度调量值5.6 玻璃扇压线料5.6.1扇上横压线=玻璃扇上方-推拉玻璃扇料(扇小面)*25.6.2扇下横压线=玻璃扇下方-推拉玻璃扇料(扇小面)*25.6.3扇竖压线=玻璃扇光企-推拉玻璃扇料(扇小面)*25.7 纱扇压线料5.7.1纱扇横压线=纱扇上方-推拉纱扇料(纱扇小面)*25.7.3纱扇竖压线=纱扇光企-推拉纱扇料(纱扇小面)*25.8 固定压线5.8.1 F1固定上横压线=W1-左滑动框(框最小面)-竖中梃(梃小面宽)/25.8.2 F1固定下横压线=W1-左滑动框(框最小面)-竖中梃(梃小面宽)/25.8.3 F1固定竖压线=H1-上固定框(框最小面)-滑挺料(滑挺面宽)/25.8.1 F2固定上横压线=W-W1-右滑动框(框最小面)-竖中梃(梃小面宽)/25.8.2 F2固定下横压线=W-W1-右滑动框(框最小面)-竖中梃(梃小面宽)/25.8.3 F2固定竖压线=H1-上固定框(框最小面)-滑挺料(滑挺面宽)/25.9 玻璃扇封盖5.9.1 推拉扇内勾企盖板=推拉扇内勾企5.9.2 推拉双勾企封盖=推拉扇中勾企5.9.3 纱扇勾企封盖=纱扇勾企5.10 收口料5.10.1 推拉扇收口=推拉扇内勾企5.10.2 纱扇收口=纱扇勾企5.11 横推拉槽5.11.1 内下横推拉槽(U槽)=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5.11.2 中下横推拉槽(U槽)=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5.11.3 纱扇下横推拉槽(U槽)=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5.11.4 内上横推拉槽(U槽)=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5.11.5 中上横推拉槽(U槽)=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5.11.6 纱扇上横推拉槽(U槽)=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 5.12 竖锁槽5.12.1 左竖锁槽(U槽)=H-H1-滑挺料(滑挺面宽)/2-下滑动框(框最小面)5.12.2 右竖锁槽(U槽)=H-H1-滑挺料(滑挺面宽)/2-下滑动框(框最小面) 5.13 路轨料5.13.1 内扇路轨= 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5.13.2 中扇路轨= 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5.13.2 纱扇路轨= W-左滑动框(框最小面)-右滑动框(框最小面)5.14 固定盖板(压线座)5.14.1 竖中梃盖板=H1-上固定框(框最小面)-滑梃料(滑梃料面)/25.14.2 滑动框竖盖板= H1-上固定框(框最小面)-滑梃料(滑梃料面)/25.14.3 F1固定框横盖板= W1-左滑动框(框最小面)-竖中梃料(梃小面)/25.14.4 F2固定框横盖板= W-W1-右滑动框(框最小面)-竖中梃料(梃小面)/2 5.15 槽口压线5.15.1 框梃槽口竖压线=H-H1-滑挺料(滑挺小面)/2-下滑动框(框最小面)5.15.2 封盖槽口竖压线=推拉扇勾企封盖5.15.3 锁槽槽口竖压线=竖锁槽5.15.4 推拉槽槽口横压线=横推拉槽5.15.5 玻璃扇收口槽口压线=推拉扇收口5.15.6 纱扇收口槽口压线=纱扇收口5.16 金刚纱网5.16.1 纱网宽度=纱扇横料-纱扇料(纱扇小面)*2-纱网与扇间隙*25.16.2 纱网高度=纱扇竖料-纱扇料(纱扇小面)*2-纱网与扇间隙*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