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名词解释1糖异生gluconeogenesis2糖原累积
2-生化名词解释(第二、三阶段)

2-⽣化名词解释(第⼆、三阶段)⽣化名词解释(第⼆、三阶段)By ⾼于斯第⼆阶段1.glycolysis:糖酵解,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称糖酵解。
2.gluconeogenesise:糖异⽣,从⾮糖物质形成葡萄糖称为糖异⽣作⽤。
3.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磷酸戊糖途径,是除糖酵解⽣成丙酮酸进⼊TCA 循环氧化供能的糖代谢主要途径外的另⼀主要途径。
这条途径产⽣磷酸戊糖和NADPH。
(书上我⾃⼰总结的话。
)葡萄糖在动物组织中降解代谢的重要途径之⼀。
其循环过程中,磷酸⼰糖先氧化脱羧形成磷酸戊糖及NADPH,磷酸戊糖⼜可重排转变为多种磷酸糖酯;NADPH则参与脂质等的合成,磷酸戊糖是核糖来源,参与核苷酸等合成。
(another 百度百科)4. glycogenolysis:糖原分解,糖原先分解成6-磷酸葡萄糖,在肌⾁中进⼊酵解途径,在肝中经6-磷酸葡萄糖磷酸酶催化⽔解为葡萄糖,释放⾄⾎液的过程称为糖原分解。
(表信我==)5. glycogenesis:糖原合成,由很多磷酸化的葡萄糖经过⼀步步酶促反应最后⽣成糖原的过程叫糖原合成。
(⼀定表信我==)6.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代谢物氧化脱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成⽔,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成ATP, 氧化与磷酸化偶联。
7. aerobic oxidation: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是糖氧化的主要⽅式。
8.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三羧酸循环,⼜称柠檬酸循环或Kreb循环,由⼀系列反应组成。
因反应途径以⽣成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故名三羧酸循环。
9. lactate cycle (Cori cycle):乳酸循环,肌⾁收缩通过糖酵解⽣成乳酸,乳酸经⾎液⼊肝,在肝内异⽣为葡萄糖,葡萄糖进⼊⾎液后⼜可被肌⾁摄取,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Cori循环)。
糖原代谢和糖异生

另有10%葡萄糖残基要经己糖 激酶催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 进行糖酵解的。
个
15.3 糖原合成
糖原的生物合成不是糖原降解的逆过程,而是通过 另外一条途径。
糖原合成需要的能量是由尿嘧啶核苷三磷酸(UTP) 提供的。
糖原合成的底物是UDP-葡糖。
G o' = -16.3 kJ/mol
旁路III:葡糖-6-磷酸水解生成葡萄糖
葡糖-6-磷酸在葡糖-6-磷酸酶作用下水解为 葡萄糖 和无机磷酸。
G o'= -13.8 kJ/mol
糖
葡糖-6-磷酸酶
异
生
途
径
总
览
图
糖 异 生 与 糖 酵 解 过 程 能 量 变 化
糖异生是个需能过程,由2分子丙酮酸合成1分子葡萄 糖需要4分子ATP和2分子GTP,同时还需要2分子NADH。 总反应方程式为:
3. 糖异生的调控
磷酸果糖激酶I(PFK-I)和果糖-1,6-二磷酸酶的调节
果糖-2,6-二磷酸可以激活PFK-1,加快糖酵解;而抑制 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1),进而抑制糖异生。
当ATP和柠檬酸水平高时,PFK-I受抑制,降低糖酵解速 率;柠檬酸增加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从而增加糖异 生速率。当AMP水平高时,PFK-I激活,加快糖酵解,果 糖-1,6-二磷酸酶受抑制,糖异生关闭。
但糖酵解途径中由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I和己 糖激酶催化的三个高放能反应是不可逆的。
1. 糖异生反应
旁路I:丙酮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 在丙酮酸羧化酶(生物素作为辅基)催化下,丙酮酸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Aantigen,Ag(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antibody,Ab(抗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并具有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
active center (酶的活性中心):指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activation energy (活化能) :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活化态所需的能量activator (激活剂):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aerobic oxidation (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
apolipoprotein, apo (载脂蛋白) :指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acetyl CoA carboxylase (乙酰CoA羧化酶):是脂酸合成的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物素,Mn2+是其激活剂。
其活性受别构调节和磷酸化、去磷酸化修饰调节。
Bbiological oxidation(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分解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H2O的过程。
Cconformation(蛋白质分子的构象):指蛋白质分子中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上的排列、分布及肽链的走向。
又称空间结构、立体结构、高级结构和三维构象cis-acting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与相关基因同处一个DNA分子上,对基因转录起调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
顺式作用元件不转录任何产物,可位于基因的5’上游区、3’下游区或基因内部。
启动子和增强子就是最常见的一类顺式作用元件。
codon(密码子):在mRNA的开放阅读框架区,以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为一组,代表一种氨基酸,这种三联体形式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密码子catabolic repression (分解代谢阻遏):葡萄糖对乳糖操纵子的阻遏作用称分解代谢阻遏。
糖代谢百度百科

食物中的糖主要是淀粉,另外包括一些双糖及单糖。
多糖及双糖都必须经过酶的催化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食物中的淀粉经唾液中的α淀粉酶作用,催化淀粉中α-1,4-糖苷键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麦芽寡糖及糊精。
由于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短,淀粉的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
小肠中含有胰腺分泌的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三糖、α糊精和少量葡萄糖。
在小肠黏膜刷状缘上,含有α糊精酶,此酶催化α极限糊精的α-1,4-糖苷键及α-1,6-糖苷键水解,使α-糊精水解成葡萄糖;刷状缘上还有麦芽糖酶可将麦芽三糖及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
小肠黏膜还有蔗糖酶和乳糖酶,前者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后者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糖被消化成单糖后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上段,己糖尤其是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是一个依赖Na+的糖代谢耗能的主动摄取过程,有特定的载体参与: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着与细胞膜结合的Na+-葡萄糖联合转运体,当Na+经转运体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葡萄糖随Na+一起被移入细胞内,这时对葡萄糖而言是逆浓度梯度转运。
这个过程的能量是由Na+的浓度梯度(化学势能)提供的,它足以将葡萄糖从低浓度转运到高浓度。
当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葡萄糖经小肠上皮细胞基底面单向葡萄糖转运体(unidirectional glucose transporter)顺浓度梯度被动扩散到血液中。
小肠上皮细胞内增多的Na+通过钠钾泵(Na+-K+ ATP 酶),利用ATP提供的能量,从基底面被泵出小肠上皮细胞外,进入血液,从而降低小肠上皮细胞内Na+浓度,维持刷状缘两侧Na+的浓度梯度,使葡萄糖能不断地被转运。
编辑本段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blood sugar)。
体内血糖浓度是反映机体内糖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是相对恒定的。
正常人空腹血浆葡萄糖糖浓度为3.9~6.1mmol/L(葡萄糖氧化酶法)。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糖代谢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糖代谢糖代谢(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 (glycogenolysis)2.Q酶 (Q-enzyme)3.乳酸循环 (lactate cycle)4.发酵 (fermentation)5.变构调节 (allosteric regulation)6.糖酵解途径 (glycolytic pathway)7.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8.肝糖原分解 (glycogenolysis)9.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10.D-酶(D-enzyme)11.糖核苷酸(sugar-nucleotide)(二)英文缩写符号:1.UDPG(uridine diphosphate-glucose)2.ADPG(adenosine diphosphate-glucose)3.F-D-P(fructose-1,6-bisphosphate)4.F-1-P(fructose-1-phosphate)5.G-1-P(glucose-1-phosphate)6.PEP(phosphoenolpyruvate)(三)填空题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22.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__________,它需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辅因子。
23.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_________,糖原分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
24.植物中淀粉彻底水解为葡萄糖需要多种酶协同作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代谢和生物氧化名词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糖酵解: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转变为丙酮酸所经历的一系列反应,在此过程中净生成两个ATP分子。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 acid cycle ,TCA cycle,TCA 循环)是一个由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应系统,在该反应过程中,首先由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有3个羧基的柠檬酸,经过4次脱氢,2次脱羧,生成四分子还原当量和2分子CO2,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这一循环反应过程成为三羧酸循环。
糖异生: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gluco-指糖,neogenesis是希腊语νεογ?ννηση,neojénnissi - 重新生成):又称为葡糖异生。
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
在肌肉内无6—P—葡萄糖酶,所以无法催化葡萄糖—6—磷酸生成葡萄糖。
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丙酮酸,接着通过糖异生生成为葡萄糖。
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后又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肌肉-肝脏-肌肉),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
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糖代谢的名词解释(一)

糖代谢的名词解释(一)糖代谢的名词解释在生物体内,糖代谢是指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包括糖的合成、降解和利用。
糖代谢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过程。
下面是一些与糖代谢相关的名词的解释及举例说明:糖代谢通路糖代谢通路是指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转化的路径。
常见的糖代谢通路包括: - 糖酵解: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或乙醇,产生能量。
例如人体肌肉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能量供应就依赖于糖酵解。
- 糖异生:通过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
例如在长时间禁食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状态下,肝脏会通过糖异生合成葡萄糖,以提供能量供给其他组织。
- 糖原合成:将多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起来,形成能储存的糖原。
例如人体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可以在需要时释放出葡萄糖来供应能量。
血糖调节血糖调节是指维持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理过程。
常见的血糖调节机制包括: - 胰岛素: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
例如在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会促使细胞吸收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 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可以提高血糖浓度。
例如在应激状态下,如饥饿、疾病或运动时,糖皮质激素会促使肝脏释放储存的葡萄糖,以增加血糖水平。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浓度异常高。
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包括: - 1型糖尿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所引起,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例如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细胞功能受损而引发的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来管理血糖水平。
例如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引起的2型糖尿病。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指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了解一个人的血糖水平。
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 - 血糖仪:使用血糖仪可以通过在手指上采集一小滴血液,然后将血液放到试纸上测量血糖浓度。
例如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天使用血糖仪来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
- 糖化血红蛋白:通过测量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来了解过去2-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2-生化名词解释(第二、三阶段)

生化名词解释(第二、三阶段)By 高于斯第二阶段1.glycolysis:糖酵解,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称糖酵解。
2.gluconeogenesise:糖异生,从非糖物质形成葡萄糖称为糖异生作用。
3.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磷酸戊糖途径,是除糖酵解生成丙酮酸进入TCA 循环氧化供能的糖代谢主要途径外的另一主要途径。
这条途径产生磷酸戊糖和NADPH。
(书上我自己总结的话。
)葡萄糖在动物组织中降解代谢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循环过程中,磷酸己糖先氧化脱羧形成磷酸戊糖及NADPH,磷酸戊糖又可重排转变为多种磷酸糖酯;NADPH则参与脂质等的合成,磷酸戊糖是核糖来源,参与核苷酸等合成。
(another 百度百科)4. glycogenolysis:糖原分解,糖原先分解成6-磷酸葡萄糖,在肌肉中进入酵解途径,在肝中经6-磷酸葡萄糖磷酸酶催化水解为葡萄糖,释放至血液的过程称为糖原分解。
(表信我==)5. glycogenesis:糖原合成,由很多磷酸化的葡萄糖经过一步步酶促反应最后生成糖原的过程叫糖原合成。
(一定表信我==)6.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代谢物氧化脱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 氧化与磷酸化偶联。
7. aerobic oxidation: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8.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或Kreb循环,由一系列反应组成。
因反应途径以生成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故名三羧酸循环。
9. lactate cycle (Cori cycle):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经血液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又可被肌肉摄取,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Cori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糖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2.糖原累积综合症
3. 糖原(glycogen)
4. 糖酵解(glycolysis)
5. 底物循环(substrate cycle)
6. 乳酸循环(lactric acid cycle)
7. Protein kinase
8. 活性葡萄糖
9. TAC(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10. 高血糖
二、填空
1.1mol葡萄糖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净生成_____或_____ mol ATP。
2.化学修饰调节最常见的方式是磷酸化,磷酸化可使糖原合成酶活性_________,磷酸化酶活性__________。
3.调节血糖浓度最主要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4.在一轮三羧酸循环中,有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有次脱氢反应。
5.糖异生的原料有、和生糖氨基酸。
6.糖异生的原料有、和生糖氨基酸。
7.当体内葡萄糖有富余时,糖在体内很容易转变为脂,因为糖分解产生的可作为合成脂肪酸的原料,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可为脂酸合成提供还原当量。
8.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成熟红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因为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
10.肝糖原合成和分解的关键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
1.试述乳酸异生为葡萄糖的主要反应过程及其酶。
2.简述肝糖原合成代谢的直接途径与间接途径。
3.概述肾上腺素对血糖水平调节的分子机制。
4.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5.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主要有生糖
氨基酸、丙酮酸、乳酸。
2. 由于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使体内有大量糖原堆积的遗传性代谢病。
3. 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是可以迅速动用的葡萄糖储备。
4. 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5. 在代谢过程中由催化单向反应的酶催化两种底物互变的循环称为底物循环。
6. 在肌肉中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经血液运到肝脏,肝脏将乳酸异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释放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这种代谢循环途径称为乳酸循环。
7.蛋白激酶,细胞内由ATP提供磷酸基及能量,催化酶蛋白或其他蛋白质分子中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羟基磷酸化的酶,包括蛋白激酶A、K等。
8.在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UDPG中的葡萄糖基。
9. 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反复脱氢、脱羧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
10. 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2mmol/L(130mg%)称为高血糖。
二、填空
1. 36; 38
2. 降低;增加
3.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4. 1;4
5.甘油;乳酸
6. 甘油;乳酸
7.乙酰CoA NADPH+H+
8. 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9.葡萄糖酵解有氧氧化
10. 糖原合酶磷酸化酶
三、问答题
1.(1)乳酸经LDH催化生成丙酮酸。
(2)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GOT催化生成天冬氨酸出线粒体,在胞液中经GOT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循酵解途径至1,6—二磷酸果糖。
(4)1,6—二磷酸果糖经果糖二磷酸酶—1催化生成6—磷酸果糖,再异构为6—磷酸葡萄糖。
(5)6—磷酸葡萄糖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2. 肝糖原合成时由葡萄糖经UDPG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直接途径由葡萄糖先分解成三碳化合物如乳酸、丙酮酸,再运至肝脏异生成糖原的过程称为三碳途径或间接途径。
3. 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糖原分解而抑制糖原合成,使血糖水平升高。
其分子机制如下:肾上腺素作用于肝及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后,促使G 蛋白与GDP解离而与GTP结合,从而激活G蛋白。
活化的G蛋白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生成增加,cAMP激活蛋白激酶A;后者催化细胞中许多酶类和功能蛋白质的磷酸化,从而引起肾上腺素的生理效应。
(1)使无活性的磷酸化酶b激酶磷酸化为有活性的磷酸化酶b激酶。
后者催化无活性的磷酸化酶b磷酸化为磷酸化酶a;则可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2)使有活性的糖原合酶a磷酸化成无活性的糖原合酶b。
从而抑制糖原合成,致使血糖浓度升高。
(3)cAMP—蛋白激酶系统还通过磷酸化改变某些酶的活性调节血糖水平。
如抑制肝丙酮酸激酶减少糖的分解代谢,激活果糖双磷酸酶—1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
4. (1)空腹或饥饿时利用非糖化合物异生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恒定。
(2)糖异生是肝脏补充或恢复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
(3)饥饿时,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5. 血糖的来源:(1)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2)肝糖原的分解;(3)糖异生。
血糖的去路:(1)氧化供能;(2)合成糖原;(3)转变为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4)转变为其他糖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