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建史名词解释

台基、踏道、栏杆、铺地P263

2.叠涩: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多用于塔身、台基、出桅等。P182

17.寻杖绞角造:宋以前多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绞角造。

18.寻杖合角造:宋以前多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寻杖止于转角望柱而不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合角造。

◆大木式P266

1.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主要包括柱、梁、枋、檩等。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清式大木作分大木大式、大木小式两类。小木作:宋代对室内装修的称法。

2.开间:我国木构架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又称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又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3.间: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示。宋《营造法式》则以椽数计进深。

4.步架:古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檩中心线的水平投影距离,也简称步(进深);清代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条桁(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歩”。宋《营造法式》称架,或椽架。根据檩的布置和数量,常将木构架划分为若干个步架。其中,正脊两侧的步架称脊步,檐檩内侧的步架称檐步,脊步与檐步之间的步架称金步。木构架如有金柱,则檐柱与金柱之间的檐步,有时也称步。

5.进深/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有时则用建筑侧面间数或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表示“通进深”的,简称为“进深”。

6.缝:凡中心线均称缝,如柱列的中心线称为柱缝,槫(檩条)断面的垂直方向中心线称为槫缝,转角铺作上的斜栱斜昂称之为“斜出跳一缝”等。

7.馒头榫:柱子上端与梁结合之榫,位于柱头中线位置,榫呈方形,宽高均为柱直径的1/4~3/10,其榫根部略大,头部略小,呈方形馒头状,多见于小式做法。

8.管脚榫:柱根与柱顶石相结合之榫,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其径寸略同于馒头榫,多见于小式做法。

◆柱

1.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营造法式》中已有梭柱做法,规定将柱身依高度等分为三,上段有收杀,中、下二段平直。元代以后重要建筑大多用直柱。明代南方某些建筑又复采用梭柱。)

2.卷杀:宋代建筑中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此种做法宋《营》中称为卷杀。“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3.收分:中国清代建筑柱子直径下大上小,以柱根部分直径为基数,按柱高的1/100或一定比例减小柱径,称为收分。

4.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5.都柱:在秦、汉宫室和崖墓中,有的在厅堂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汉称“都柱”。

列柱: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6.槽:宋代殿阁类建筑的术语,指殿身内用一系列柱子与斗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栱所在的轴线。《营造法式》载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厢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

7.金厢斗底槽/金箱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内外两圈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外层环包内层。此种做法宋《营》中称为金箱斗底槽。如佛光寺大殿。

8.分心槽/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方式之一,一列中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此种做法宋《营》中称为分心槽。如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辽)。

9.双槽:宋代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方式之一,两列内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空间。此种做法宋《营》中称为双槽。如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10.单槽: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内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空间。此种做法宋《营》中称为单槽。如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11.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的做法,宋《营》中称“副阶周匝”,一般应用于较隆重的建筑,如圣母殿、释迦塔。

12. 殿身:宋代建筑中重檐建筑的概念是由殿身外面包一圈外廊。(副阶周匝)殿身是相对于副阶而言,指上檐所盖的那一部分空间。假如殿身7间,加副阶周匝,古代文献记录有时称此殿为9间,有时称7间,应注意鉴别。

13.生(升)起: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升高,檐口呈一缓和曲线。明间二柱不升,其余则每出一间,升高2寸。此种做法宋《营》中称为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对应。其他各槫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14.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向两个方向都有倾斜。此种做法宋《营》中称为侧脚。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则已大多不用。

15.移柱造:宋、辽、金、元建筑中常将若干内柱移位,称移柱造,如华严寺大雄宝殿。

16.减柱造:宋、辽、金、元建筑中常将若干内柱减去,称减柱造,如佛光寺文殊殿。

17.叉柱造:宋代多层木建筑柱的交接方法之一,上层柱的柱脚落在下层柱顶的栌斗中心的做法。即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叉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隆兴寺转轮藏殿,独乐寺观音阁)

18.缠柱造:宋代多层木建筑柱的交接方法之一,上层柱立在下层柱后的梁上,但在角部需要增加钭梁,另外每面还要各增加一组附角斗。

19.柱径:柱子根部的直径(若为方柱则指柱根部的看面尺寸)。

20.柱高:明清建筑中所指柱高通常指檐柱高。在带斗拱的清式建筑中,柱高包含斗拱及平板枋之高。

21.檐柱:位于建筑物外围的柱子。

22.山柱:位于建筑物两端山墙部位的中柱。

23.金柱:位于檐柱内侧的柱子,多用于带外廊的建筑。又称老檐柱。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和山柱以外的柱子的通称,依位置不同可分别以外金柱和内金柱。(位于檐柱以内,除了处于建筑纵轴线以外的所有柱

子。)

24.里金柱:即围金柱,参见“金柱条”。

25.下檐柱:在二层或多层楼房中,最下面的一层的檐柱。

26.重檐金柱:用于重檐建筑的金柱,采用一木做成,其下半段为金柱,上半段支承上层檐,故称重檐金柱。

27.重檐角金柱:用于转角部位的角金柱。

28.瓜柱(童/桐柱):柱脚落于梁背上,用于支顶上层檐或平座支柱,又称童柱。两层梁架之间或梁檩之间的短柱,其高度超过直径,叫做瓜柱。瓜柱/侏儒柱/蜀柱/童柱:下端立于梁、枋之上,功用与檐柱、金柱相同的短柱。宋时瓜柱叫侏儒柱或蜀柱,明以后称瓜柱、童柱

29.角背:瓜柱两端的木构件,以固定瓜柱。(一般在大式房屋上用的较多)。

30.平台海墁下桐柱:用于三滴水(指古建筑三层檐屋顶形式建筑的名称。多用于歇山式楼阁建筑。也有攒尖庑殿罕见悬山硬山)楼房,支承平台(平座)部分的桐柱。

31.倚柱:壁柱虽然保持着柱子的形式,但它实际上只是墙的一部分,并不独立承受重量,而主要起装饰或划分墙面的作用。

32.垂莲柱:用于垂花门的垂柱,倒悬于垂花门麻叶抱头梁下,端头有莲花等雕饰,故得名。

33.雷公柱:在汉族古建筑中,避雷装置主要是用“雷公柱”。(一)用于有推山的庑殿建筑屋脊两端太平梁之上,用于支顶脊桁挑出部分的柱子;(二)用于攒尖建筑斗尖部位的悬空柱。

(这种装置有三种形式:一是亭、阁上的宝顶及佛塔的塔刹,下面设有雷公柱;二是牌坊之类的建筑,在高架柱处设雷公柱;三是殿堂的顶上,在屋脊两端的正吻下面,也设置雷公柱。)

34.通柱:为于二层楼房中贯通上下层的柱子,用一木做成。

35.假檐柱:假檐柱是专用于转角房的外转交两侧,转间房的外转角两侧开间(即转角进深)大于其余两开间,为解决开间过大而附加的檐柱。假檐柱的高度比一般檐柱要高垫板一份、檩碗一份外施假梁头。如用代梁头,则其高度与其他各檐柱同。

36.擎檐柱:擎檐柱是指用以支撑屋面出檐的柱子,立于建筑物台明(或平座)四角,用于支顶四偶角梁的方柱(柱子断面有圆、方之分,通常为方形)。

37.封廊柱:位于楼阁建筑平座之上,用于支承挑出深远的檐椽端头的方形木柱,与擎檐柱作用相似,柱头间通常有横枋及折柱花板雀替等构件相连,柱间有栏杆,栏杆内为走廊。

38.槏(lian)柱:窗旁的柱或用于分隔板壁、墙面的柱,属小木作,不承重。宋式名称。

39.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40.瓜楞柱:采用拼邦法加粗柱子,柱身成瓜楞状,近人呼之为瓜楞柱。一般用八根小圆木拼于中间圆木上,成八楞形。宋《营造法式》称“蒜瓣柱”。

41.挑金悬饰柱:把交金瓜柱解放出来,成为装饰性很强的构件。

◆枋

1.枋: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

2.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宋称阑额、清称额枋。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如不穿入柱头而在柱顶上放一根通长达整个建筑物立面的硕大枋料,则称为檐额,檐额下用绰幕枋承托。(大式(带斗拱)叫额枋。小式(不带斗拱)叫檐枋。长按面阔尺寸减半柱径,高宽按斗口计。)

3.绰幕枋:位于大檐额下串联角柱与檐柱的枋料。因大檐额仅搁置于柱头上,故需用绰幕枋把檐柱连接起来,以增加其稳定性。绰幕枋向内止于心间的补间铺作下,出头作成蝉肚形或?头型,以后演变为明、清的雀替形式。

4.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清称雀替、宋称绰幕枋。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连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5.平板枋/普拍枋:平置于额枋(阑额)之上,用以拉接柱和承托斗栱的长条形木构件,清称平板枋、宋称普拍枋。

6.柱头枋/正心枋:檐柱或内柱中心线上,用于各朵斗栱的枋料。宋称柱头枋,清称正心枋。(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

7.罗汉枋/拽枋:在里跳或外跳栱上的联系枋料。宋称罗汉枋,清称拽枋。(位于铺作跳头上方的素枋)

8.橑檐枋/挑檐枋:宋代斗栱外端用以承托屋檐的枋料。此枋荷载大,故断面高度为其他枋之1倍。清称挑檐枋。如用圆料,则称撩风榑。宋称撩檐枋,清称挑檐枋。

9.穿插枋:明清建筑在檐柱与老檐柱之间,用枋料加以串联,提高了木构架的稳定性。(又称挑尖随梁)随梁枋:又在内柱之间用枋料加以连接,则称之为随梁枋。顺随梁枋:用于顺梁下面的随梁枋。

10.箍头枋(即搭角枋):此枋用在山面前后转角处。前(后)面与山面搭接相交。长按尽间面阔,山面按廊深各加一檩径半即长。一端做银锭榫,榫做法同前。一端作箍头榫和霸王拳(小式作三岔头)作法,长宽同坐斗枋出头。

◆斗栱

1.斗栱:我国古建筑特有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起承重、挑檐的作用,并具有装饰作用和建筑等级标志。

2.柱头铺作/柱头科:斗栱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明称,位在柱头上的宋称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

3.补间铺作/平身科:斗栱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明称,位在柱间上的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宋代建筑位于两柱之间阑额上的外檐斗栱称补间铺作,即清代的平身科。补间铺作的数量,通常当心间用2朵。其他次、稍各间用1朵。各补间铺作的分布尽量使之间隔大体匀称)

4.转角铺作/角科:斗栱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明称,位在角柱头上的宋称转角铺作、清称转角科。

5.朵:宋代斗栱计量方法,一朵即一组斗栱,即最简单的四铺作。

6.攒:清代斗栱计量方法,一朵即一组斗栱。

?斗、升

1.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清代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按建筑等级分为十一等。

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

2.材:高宽比为15:10的矩形断面尺寸,宋代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按建筑等级分为八等。

3.栔:高宽比为6:4的矩形断面尺寸,宋代建筑单位。

4.足材:单材加栔谓之足材,高21分,宋代建筑单位。

"一材一栔"为足材.其中材高15分,宽10分,栔高6分,宽4分.可见一足材为21分.材分八等。一等材6寸×9寸,相当于四个八等材.如柱径大小为2足材~3材,即42分~45分之间。

5.栌斗/坐斗/大斗:位于一组斗栱最下面的方形木构件,宋称栌斗、清称坐斗、大斗。

6.斗耳:斗口两侧凸起的部分。

7.斗腰:斗口下平直部分,宋称斗平。

8.斗底:斗下倾斜的部分,宋称斗欹(yi)。

9.平盘斗:没有斗耳的,常用于角科上。

10.升:清营造法式中构件名称,在栱与翘相交处、栱与栱上下两层之间,位于栱的两端的斗形的立方块叫做升。因其位置不同而名称各异,如三才升、槽升子。

11.交互斗/十八斗:宋代斗栱中位于横栱与华栱相交处,承托横栱和华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清称十八斗(在斗栱中,位于挑出的华栱(翘)或昂头上的的方形木构件,宋称交互斗、清称十八斗)

12.齐心斗:斗栱中用于栱心,即铺作中线上的斗。一般有两个。《营》中称为斗栱。

13.散斗:宋代称法,山字形的栱两端所支托的小斗。

槽升子:在清代斗栱中,位于坐斗正上方横栱二端上的方形木构件,叫槽升子,相当于宋代的散斗。

三才升:在清代斗栱中,位于里跳与外跳横栱二端上的方形木构件,叫三才升,相光于宋代的散斗。

14.讹角斗:即方斗,四角内凹成海棠纹状。

15.斗子蜀柱:在短柱上加一斗。唐宋时常作为一种简洁的支撑体用于木石栏板上或木构架的补间铺作位置上。

?栱

1.栱:是置于坐斗口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外出跳的栱,清式叫翘,宋称华栱或卷头。

2.溜金斗栱:由外檐有昂而室内无天花的斗栱发展而来。盛行于明清两代不用天花的殿宇内。(多用于宫殿,庙宇)自中线以外,与普通斗栱完全相同。中线以里,自耍头以上,连撑头和桁碗,都在后面特别加长,顺着举架的角度向上斜起称杆,以承受上一架的桁或檩。

3.华栱/翘头:斗栱中垂直于正脊的向外挑出的栱,宋称华栱,清称翘头。

4.瓜子栱/瓜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宋称瓜子栱,清称瓜栱。(斗栱中华栱或昂之上且与之垂直的栱)

5.慢栱/万栱/正心万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宋称慢栱,清称万栱。(斗栱中位于瓜子栱和泥道栱之上,并与之平行的栱)

6.令栱/厢栱/金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宋称令栱,清称厢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栱)

7.泥道栱/正心瓜栱:斗栱中栌斗之上与阑额平行的栱,正出于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栱。宋称泥道栱,清称正心瓜栱。第二层叫正心万栱。

8.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9.计心造:在跳头上置横拱的做法。(在斗栱的跳头上有与之相垂直的斗栱或枋的做法,在宋《营》中称

计心造)

10.偷心造:在跳头上不置横拱的做法。(在斗栱的跳头上没有与之相垂直的斗栱或枋的做法,在宋《营》中称偷心造)

11.丁头栱:位于梁下的半截栱。原由串枋出头部分作成,后成为梁头下的装饰。

12.插栱:插入柱中之半栱,一般位于檐柱上,用以承托出檐,偷心造的做法。

13.替木:中国古代建筑中起拉接作用的辅助构件,常用于对接的檩子、枋子之下,有防止檩、枋拔榫的作用。

14. 耍头:斗栱衬方头下所用出跳木料,称为耍头木,清式称蚂蚱头。(最上一层栱或昂之上,与令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15.出抄:宋代《营造法式》中,把斗栱中的华栱出挑称为出抄。

抄:宋代斗栱出一跳华栱称为“一抄”,或“出一卷头”。出二跳华栱称为两抄,或出两卷头。

16.衬方头:宋式斗栱最上一层出跳之木,在耍头之上,用以拉固橑檐枋及平棋枋。清式称为撑头木,上承桁椀。

?昂

1.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有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2.上昂:昂分上下两种,上昂用于室内支承天花或用于平坐下,因昂首向上而得名。下昂:昂分上下两种,下昂用于外檐承托挑檐,因昂尖向下而得名。

3.批竹昂:宋代昂的一种,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而得名,清代已不用。

4.琴面昂:宋代昂的一种,昂面竖向稍凹,横向稍凸,形成一缓和曲线而得名。

5.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清代以踩计,宋以铺作计。出一跳叫三踩(宋称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宋称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超过四跳九踩(七铺作)。

6.铺作:狭义说是指斗栱;广义时指斗栱所在的结构层。唐宋建筑斗栱所在的铺作结构层对木构架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

7.四铺作:宋代斗栱出一跳称为四铺作,从下而上,依次有栌斗、华栱、耍头、衬方头,共四层,故称四铺作。五铺作则多一层下昂或华栱,共五层,出二跳。六、七、八铺作以此类推

8.九踩斗栱:清式斗栱按出跳数称呼。里外出一跳称为三踩斗栱,出二跳称为五踩斗栱,出三跳称为七踩斗栱,出四跳称为九踩斗栱。牌坊斗栱可多至十一踩。

9.双杪双下昂:双杪即出两个华拱,双下昂即设两个下昂。(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真昂,至明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有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丧失殆尽)。

10.麻叶头:翘、昂后尾的一种雕饰,作分瓣的曲线形。

◆梁(宋称梁或栿)

1.踩步金粱:歇山建筑山面的特有构件。其正身似梁,两端似檩,位于距山面正心桁(或檐檩)一步架之处,具有梁、檩等多种功能。(它的位置是在挑尖顺梁上,与顺梁成正交,高同每二层梁,两端做假桁头,与下金桁相交,放在交金墩上。采步金的外边还刻有一排椽窝,以承受两山的椽子。)

2.月梁/虹梁:天花下面的明栿。为取得柔美的效果,将梁的两端加工成下弯的曲线。汉称虹梁、宋称月梁。

3.顺栿串:宋代建筑中沿横断面方向之串枋,与梁栿方向上下相合,故称。

4.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草栿: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故称草栿。是和天花下的明栿相对而言。

5.平梁:宋式建筑位于脊榑下的梁,长二椽。(一道梁椽袱,是梁架最上一层的梁。清代称为太平梁)太平梁=/平梁?

7.顶梁:其上承二根檩,长度为一顶步架之梁。平梁?

6.三架梁:其上承三根檩,长度为二步架之梁。n架梁:其上承n根檩,长度为n-1步架之梁。

8.桃尖梁:用于柱头科斗拱之上,承接檐头桁檩之梁,其梁头侧面成桃形,故名。(大式有斗拱)

9. 顺桃尖梁:用于建筑物山面的桃尖梁,因其放置方向与建筑物面宽一致,故名。

10.抱头梁:用于无斗拱建筑廊间,承接檐檩之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系清代称谓,可一步架。乳栿系宋以前称谓。后者二椽架(且非平梁)。

斜抱头梁:用于无斗拱建筑廊子转角,于山面檐面各成45°角的抱头梁。

11.乳栿:两步架的梁,宋称乳栿,清称双步梁。(两椽袱。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斗放在铺作上的)

2.双步梁:长度为二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多用于门庑建筑或一般建筑的两山。(在建筑物的构架中,连接金柱和檐柱的挑尖梁,一般是不起称重作用的。但是,当檐柱与金柱之间的距离过大时,在挑尖梁的正中还可以加立一根瓜柱,上架一条梁和一根桁,此时的挑尖梁便具有了称重作用,同时梁的名称也改为"双步梁",宋代称为"乳栿"。)

13.单步梁:长度为一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多用于门庑建筑或一般建筑的两山。

14.三步梁:长度为三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多用于门庑建筑。抱头梁?

15.五架随梁枋:帖附于五架梁之下,拉结前后金柱之构件。(五架梁下的随梁枋)

七架随梁枋:帖附于七架梁之下,拉结前后金柱之构件。

16.天花梁:用于建筑物进深方向,承接天花之梁。

17.承重:用于楼房进深方向,承接楼板楞木之梁。

18.斜双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的双步架。

19.斜三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的三步架。

20.递角梁/斜五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的五步架。斜五步梁又称递角梁。

21.递角随梁枋:贴附于递角梁之下,用于拉结内外角柱之构件。

22.顺梁:用于建筑物山面,平行于建筑物面宽方向之梁。多用于无斗拱建筑,相当于无斗拱建筑的顺桃尖梁。

23.趴梁:梁头外端扣搭在檩之上的梁,多用于庑殿建筑的山面,故又称顺趴梁。

24.下今顺趴梁:承接下金檩的顺趴梁。

上今顺趴梁:承接上金檩的顺趴梁。

25..斜承重:用于楼房转角处,与山面、檐面成45°角的承重梁。

26.麻叶抱头梁:梁头做成麻叶头形状的抱头梁。垂花门的主梁亦称麻叶抱头梁。

27.抹角梁:用于矩形或方形建筑转角部位,垂直于角梁方向放置的趴梁。

28.井口趴梁:平面呈井字形的组合梁架,是趴梁的一种形式,多用于多角亭或藻井等部位。

29.假梁头:外端做成梁头状,至于假檐柱柱头之外。

30.四角花梁头:至于角柱柱头,沿角平分线放置的梁头,用于承接搭接檩,两端常做成麻叶头状,花梁头又称角云。多用于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建筑。圆亭柱头上也常放置花梁头。

31.角梁: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沿角平分线方向向斜下方挑出的用以承接翼角部分菏载之梁,角梁一般有上下两根重叠使用,下面一根是老角梁,上面一根是仔角梁。

仔角梁:角梁的下面一根称仔角梁,主要用于承接翘飞椽。

老角梁:角梁的下面一根称老角梁,主要用于承接翼角椽。

32.由戗:角梁的后续构件,依位置不同又分下花架由戗,上花架由戗,脊由戗等。

脊由戗:用于脊部的由戗。

上花架由戗:用于上步金的由戗。

下花架由戗:用于下步金的由戗。

33.里掖角角梁:用于建筑物里转角部位的角梁,其断面的高度小于外转角角梁,没有冲出和翘起,主要用用于两翼檐椽。

里掖角老角梁:里掖角角梁两根中的下面一根,主要用于承接里角与之相交的檐椽。

里掖角仔角梁:里掖角角梁两根中的上面一根,主要用于承接里角与之相交的飞椽。

34.帽儿梁:承接天花支条与天花板的构件,其两端搭置于天花梁之上,相当于顶棚中的大龙骨。帽儿梁通常用圆木制作,梁断面呈半圆形。

35.穿梁:安在草架柱上。

36.箚(扎)牵:一般用于乳袱之上,仅长一架,不承重,固定桁的位置。

37.出肩:梁架宽出柱径的部分称为出肩。

38.冬瓜梁:断面为圆形的梁和额枋两端圆混,立面如冬瓜状者,多见于赣皖一带。

◆桁(或叫檩,宋称槫)

1.檩/槫/桁:位于斗栱以上,椽以下,平行于建筑正面的一种屋顶构件,长度与建筑总开间相等,截面多为圆形。宋称槫,清称桁或檩。

2.草架柱:安在踏脚木上面承托山花板及博风板。

3.踏脚木:用在歇山的山面檐椽上,踏着檐椽的上面。

4.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

5.八架椽:宋代房屋进深以椽数呼之,如“四架椽”即四椽之深、“八架椽”即八椽之深。清代则以檩数称呼,如“五檩”即宋之四架椽、“九檩”即宋之八架椽。

6.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襻间:宋式大木构件,是槫下附加的联系构件,或每间都用,或隔间采用。其两端往往插柱或驼峰上,将相邻两片梁拉紧。

8.劄牵:长一椽的梁。

◆椽

1.椽:是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屋架、屋顶

1.叉手:宋代建筑中位于脊槫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槫,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得名。(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2.托脚:宋代建筑上各槫均用斜杆支撑固持,其中支撑脊槫的斜杆称为叉手,其余称为托脚。(支撑平槫的木构件)

3.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梁上垫木,用之承托上面的梁头,其状如驼峰。)

4.正贴、边贴:“贴”是指一榀木架,含柱、枋、梁等构件,是《营造法原》及江南一带术语。正贴为明间木架,边贴为山面木架。

5.举架(宋称举折):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举:是指屋架的高度。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举架是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举架为两檩中到中的垂直距离除以相应的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

6.举势:屋面坡度。

7.举高:相邻两檩轴心的垂直距离。

8.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宋《营造法式》中已有规定,但在清才成为定规。具体做法为:正脊向两端推出,四条垂脊由45°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9.收山:歇山(九脊殿)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

10.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坡(四条垂脊)并有正脊的建筑称庑殿建筑,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型制。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特别隆重的建筑也可用重檐。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单檐庑殿顶,北京故宫太和殿为重檐庑殿顶。

11.歇山建筑: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因此又称九脊殿,型制等级仅次于庑殿建筑。也有重檐形式。例如: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北京故宫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用于殿阁则称九脊殿,用于亭榭、厅堂则称厦两头造。

12.悬山建筑:屋面有前后两坡,屋面两端悬挑于山墙或山面梁架之间的建筑,称为悬山式建筑。悬山又称挑山。(出山)

13.戗脊:庑殿或歇山顶,正面及侧面屋顶斜坡相交处的屋脊。

14.两厦:即两坡的悬山顶,宋时称“两下”、“不厦两头造”。

15.硬山建筑:屋面既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与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称为硬山建筑。

16.攒尖建筑:建筑物的若干坡屋面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尖顶,称为攒尖建筑(斗尖)。攒尖建筑平面为正多边形,如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圆形等。如祈年殿的圆攒尖。

17.宝顶:位于攒尖顶顶部的圆形装饰,多为金色。

18.盝顶:中国古代屋顶形式的一种,中间为平顶,但在四角加短檐。

19.复合建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建筑形式,或由一种建筑形式的不同形态组合而成的建筑称复合建筑。复合建筑形式优美,历史上很多著名楼阁如黄鹤楼、腾王阁、故宫角楼等都是复合建筑。

20.正脊:屋顶前后两坡相交处的主要屋脊。

垂脊:屋顶上与正脊垂直,顺着屋坡的屋脊。

博脊:一面斜坡屋顶与建筑物垂直之部分相交处的屋脊。

21.抱厦/龟头屋:突出于主体房屋前的小屋,宋称龟头屋,清称抱厦。如宋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22.博风板:悬山和歇山屋顶,桁都是沿着屋顶的斜坡伸出山墙之外,为了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称博风板。

23.山花板:山花板是用在歇山(小红山)的山面的山花上。

24.悬鱼:位于悬山或者歇山建筑两端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用木板雕成,安于博风板的正中。早期多为鱼形,后有各种变形。

25.发戗/起翘:古建筑中屋角向上翘起的作法,南方有水戗发戗和嫩戗发戗两种作法。

水戗发戗:南方建筑屋角起翘的做法之一,特点是檐口平直,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唐宋起翘已成定规,以后更是如此。

嫩戗发戗:南方建筑屋角起翘的做法之一,特点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唐宋起翘已成定规,以后更是如此。

26.琉璃瓦:用“白土”制作瓦坯,表面浇刷琉璃釉的瓦。

27.筒瓦:横断面成半圆形的瓦。

28.板瓦:横断面小于半圆形的弧形瓦。

29.瓦当/勾头:古建筑屋顶筒瓦每陇最下有以圆盘为头的瓦。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30.滴水:古建筑屋顶陇沟最下端有如意形舌片下垂的板瓦称为滴水。

31.三滴水:古代屋檐为滴水,三滴水即三重屋檐。

32.排山勾滴:硬山悬山或歇山,博风槫上之勾头与滴水。

33.鸱尾/鸱吻/正吻/兽吻/大吻:屋脊两端的装饰物。汉时方士称,天下有鱼尾星,以其形置于屋上可防火灾,逐有鱼尾形脊饰。汉到隋称鸱尾,唐到明称鸱吻,明以后称正吻或大吻。(唐时鸱尾无首,宋时有首有吻,明清时鱼尾形仅在南方建筑中存在,官式建筑则用兽吻。)

34.剑把:正吻上的雕饰。

35.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36.回水:建筑物的上出大于下出,上出与下出之差称为回水。(下檐伸出较上檐减少之尺度。)

上出:建筑物檐口自檐柱轴线相外挑出的水平长度。带斗拱的建筑,上出是由斗拱出踩和檐椽飞椽挑出两部分组成。

上檐出:檐头挑出由飞椽前端至檐柱中的水平距离称上檐出。

下出:台明(台基露出的地面部分)由檐柱中线向外延展出的部分称台明出沿,又称下出。

37.出水:建筑物的上檐出又称出水。

38.墀(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

脊砖.称为墀头。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突出在两边山墙边檐,用以支撑前后出檐。

39.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

40.平坐之制:其铺作减上屋一跳或两跳,宜用重栱及逐跳计心造。

41.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在阁层(除一层)在其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柱和梁,额,斗拱,作为各层的基座,以承托各层的屋身。平坐斗拱上铺设楼板,并置勾阑,做成环绕一周的跳台。)

·平座:宋代建筑构造名称,亦称鼓座。建筑周围用木柱、梁额、斗拱等构件架设的平台。依位置不同,有楼阁平座、城头平座、地面平座、水中平座、塔身平座等多种类型。平座外缘一般设有勾阑以供凭栏远眺。

·平座:古建筑中塔、楼阁中的暗层或夹层称为平座。

42.屋脊:斜面屋顶两面相接所形成的角度。

43.屋檐:屋顶的一部分,突出于外墙之外。

44.腰檐:塔与楼阁平坐下之屋檐,称为腰檐。

45.翼角:建筑物四个转角处的檐头翘起部位称为翼角,是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檐椽、翼角翘飞椽等构件组成。

46.檐面:平面呈矩形的建筑物,短边方向称山面。

47.出际:木构名词,檩(槫)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部分叫“出际”(也叫屋废),其长度以屋椽数而定。宋代规定:两椽屋出2尺到2尺5寸,四椽屋出3尺到3尺5寸,又在槫背上置生头木,使屋面在纵轴方向上也略呈曲面升起。

48.封火山墙:封火山墙是一种屋顶与山墙的组合形式,多见于江南,其山墙高于屋顶,呈阶梯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火灾蔓延,故得名。

49.叠瓦脊:宋代屋脊用瓦层层压叠而成,顶部覆一筒瓦,与元代以后用分段烧制的空心通脊不同。建筑物高大,脊也相应提高,用的脊瓦层数也多。此法不仅重量大,且不稳定,故明清官式建筑已废止不用。50.五花山墙:悬山建筑有时不将山墙砌到山尖,而是沿着山面屋架的梁下皮和柱中线作阶梯型转折,墙的上缘则砌作斜面,这种形式称为五花山墙。

51.披檐:楼阁等建筑于入口处之上增加的一步屋檐。又称雨搭。

门、窗、天花

1.门:古称双扇为门,单扇为户,后世统称为门。常用有以下几种:棂星门、板门、软门、槅扇等。

2.乌头门:在两立柱之中横一枋,柱端安瓦,柱出头染成黑色,枋上书名。柱间装门扇,设双开门,门扇上部安直棂窗,可透视门内外。此门用于官邸及祠庙、陵墓之前。(宋《营》中门的一种类型,也称乌头大门、表褐、阀阅、褐烫、绰楔,俗称棂星门。)

3.灵寝门:明代帝陵明楼之下有陵寝门,是陵区寝宫之门;或谓区划陵殿与方城明楼间的内红门,即灵寝门。

4.戟门:天子宫殿、太庙、诸州府官署、文庙、武庙大门内均可列棨(qi)戟,以示威仪,但戟数多寡有差。凡列戟之门均可称为戟门。

5.版门:门扇全用厚木板实拼而成的门。用于城门或宫殿,衙,署的大门,一般为两扇。

棋盘版门:先以边梃上下抹头组成边框,框内置横幅若干,后在框的一面钉板,四面平齐不起线脚。

镜面版门:门扇不用木框,完全用厚木板拼合,背面再用横木联系。

6.槅扇门(宋称格子门):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

7.内宅门:内宅门是官衙与内宅的分界线,明代建筑。

8.罩:多用于室内,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神话故事等,在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

落地罩:古建筑内檐装修木雕花罩的一种。凡从地上一直到梁(或枋)的花罩都可称为落地罩。

9.窗:唐以前以直棂窗为主,固定不能开启。宋代开始,开启窗开始变多。

10.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的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既可以支撑,又可以取下的窗,所以叫支摘窗。

11.漏窗: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亭,廊,围墙等处。窗孔形状有方,圆,六角,八角,扇面等多种形式,再以瓦,薄砖,木竹片和泥灰等几何图案或动植物形象的窗棂。

12.直棂窗:一种用直棂木条竖向排列的窗。

13.槛窗:槛墙上的窗,由格子门演变来的。

14.槛墙:外檐墙中窗子下面的墙,墙高一般3/10檐柱高。

15.横披:当建筑比较高大时,可在门窗上另设中槛,槛上再设横披。

16.彻上明造:没有天花,完全暴露内部梁架斗拱结构的做法。清称露明。

17.天花:建筑物内上部,用木条交安为方格,上铺板,以遮蔽梁以上的部分。

18.平棋/平棊:一种大方格子的天花,格内贴络木雕花饰,并绘彩画。

平闇/平暗:一种小方格的天花,规格较大方格平棋稍低,一般不作华丽的彩画。如佛光寺大殿和独乐寺观音阁。

19.平棋枋/无花枋:承搁平棋的木枋。宋称平棋枋,清称无花枋。

平棊枋:斗拱附属构件,用于斗拱最里侧,与井口天花相接的枋子,高3斗口,

厚1斗口。清称做井口枋。

20.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或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是平棊向上凹入的部分,通常位于天花板的核心位置。常见的是八角形的“斗八藻井”,也有圆藻井,藻井的设置起到了烘托空间和强化空间重点的作用。)

21.卷棚:中国古代屋顶形式的一种,没有正脊,而是以一弧形连接前后两面屋顶。

卷棚:又称为轩,是室内天花的一种,使用的位置常在于檐柱,与前后金柱间。结构由质轩梁、轩檩和轩椽组成。

彩画

1.霸王拳:明、清额枋在角柱出头的一种做法,有利于改善柱上部的结构与构造状况。多做成连续半圆形曲线的装饰图案。(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

2.箍头:梁头彩画两端部分。

3.藻头:彩画箍头与枋心间的部分。

4.七朱八白:在、阑额的侧面,将额中心1/5-1/7的宽度,依额的长度匀分为8格,每格画一长方形的白

块,格之间用朱隔开,这样就有7条朱色,8块白色,称七朱八白。

5.披麻捉灰:清代绘制彩画的方法,用油灰,麻丝与麻布层层包裹,由最少的一麻三灰到三麻二布七灰,共10余种。在建筑构件外形成一个厚壳。

6.五彩遍装:宋《营》中建筑彩画制度之一。采画中最华丽的一种,用于等级最高的建筑物上。其特点是把建筑的木构件从头到脚都用彩绘的图案花纹来装饰,以达到五彩缤纷、华丽高贵的效果。

7.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以抽象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是旋子彩画的基本形式,藻头由短至长形式为①勾丝绕(3份)②喜相逢(4份)③一整两破(6份)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

⑦一整两破加勾丝绕(9份)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

8.枭线:是指凸线,凹线称“混“。

非营造法式

3.明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候,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4.天宫楼阁/天空楼阁:用小比例尺制作宫殿楼阁木模型,置于藻井、经柜(转轮藏、壁藏)及佛龛之上,以象征神佛之居,多见于宋、辽、金、明的佛殿中。

5.辟雍:原为周天子所办的大学的学宫,东汉后辟雍代有祭祀性建筑的性质,其形制为圆形水池中设方形建筑(群)。

10.榫卯:中国古代建筑中利用构件的凹凸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做法,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

17.千步廊:位于北京故宫大清门北以500余米长的一个狭长的前院。称为“千步廊”

18.过白:为中国古代民居确定建筑间距的方法之一,是时间静止时对视觉重点处建筑关系的要求。作法:要求后栋建筑与前栋建筑间距要足够大,使坐在后进建筑中的人通过门樘刻看见前一进屋脊,即在阴影中的屋脊与门樘之间要看得见一条发白的天光。

19.平水:是指未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先决定一个高度标准,然后根据这个高度标准决定所有建筑物的标高.这样一个高度标准就是古建施工中的"平水"。平水不但决定整个建筑群的高度,也决定着台基的实际高度。

24.卤簿:以大盾为前导之兵器旗杖队伍,始于秦汉。(历代天子、后妃、王公大臣均有不同规格的卤簿)

25.驻跸处:古制天子出入警跸清道,禁人通行,故其留止之地称为驻跸处。

26.栽:一种立柱方法,栽柱造,“载”是比喻的叫法,如同“栽树”

27.鱼沼飞梁:三西晋祠圣母殿前的十字形木桥,石柱斗栱,木梁。

28.版筑:是以木板作模具,于其中置土,再以杵分层捣实,所以又称版筑。

29.赤陶土: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30.泥笆墙: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31.升线:有侧角的柱子侧面特有的墨线,该线位于柱子侧面中线的内侧,与中线之距离等于侧角尺寸,升线垂直于地面(水平面),柱整体向内侧倾斜。通则权衡部分

32.壁缘:古典柱式建筑的中间构件,位于阑额之上,檐口之下。或通常指浮雕中水平的带状装饰。

33.壁龛:墙壁内凹处,通常置有塑像。

34.轿厅:旧时官绅宅院中停放轿子的厅屋。在第二进,也有与门厅布置在一起的,是供客人和主人上下轿

35.櫍(zhi):木柱之下用扁圆形横纹木料作垫块,以阻隔地面水分上升,称之为“櫍”。最早之櫍见于五代华林寺大殿。

36.剪边:屋面做法的一种。即在屋脊和檐口部分使用色彩、种类与屋面不同的瓦件,明显突出屋面的边际线。亦称镶边,檐口、屋脊用瓦颜色与坡面不同的做法,多用于园林建筑。主要类型有:草泥屋面用小青瓦剪边,小青瓦屋面用筒瓦剪边黑活筒瓦屋面用琉璃瓦剪边;琉璃瓦屋面用其他颜色的琉璃瓦剪边;琉璃瓦剪边一般用于屋面边缘,屋脊,转角等处。还有一种集锦做法,即将剪边瓦拼成菱形,双喜,福寿等图案或文字。此外在一些地方也有小红瓦或机制红瓦屋面用小青瓦剪边的。

◆人物

1.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司空(周至汉):周至汉国家的最高工官称为“司空”。

3.将作(秦至西汉:将作少府;东汉:将作大匠;唐宋:将作监;明清:不设将作,而是营缮司;清康熙以后:内工部(营造司)):汉以后至唐,工官称为将作。

4.都料:汉唐时期,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作"都料",“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5.样式雷:清代宫廷,在样式房公职时间最长的雷氏家族,人称“样式雷”。(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6.《营造法原》:姚承祖(1866—1938)原著。此书系根据其祖传建筑做法和其本人的实践经验编写。印本经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1959年出版。是一部较完整的苏州地区传统建筑术书。

一封书二柱门三才升四阿顶五凤楼六方罩七分头八字墙九脊帐十字别

一封书:是院落里耳门的一种。

二柱门:是在隆恩殿后身,又叫“冲天牌楼”、“照牌”。门为一间,其上有一悬山式琉璃瓦屋顶,两边各有一方形石柱。石柱前后有抱鼓石。在两石柱之间有木板门,此板门常年关闭。石祭台在二柱门之后,长一丈八尺六寸,宽五尺,高四尺?用汉白玉雕造,造型是须弥座式,上面雕刻各种图案。祭台之上有五件石雕:正中为香炉、两侧有香瓶、烛台各一对。

三才升:是一攒斗拱中的小构件,形式类似的还有十八斗、槽升子等构件

四阿顶:即庑殿顶

五凤楼: 是围屋的一种样式,福建永定就有。旧称"老屋里",位于路桥区新桥镇西,建于晚清,为五井十五堂二层楼房,成四合院式组合,是我国江南一种独具风格的民居建筑群。新桥五凤楼至今基本保持原貌,实属古典式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六方罩:属于室内装饰—罩—中落地罩的一种,中间做成六角形的门的形式。分割室内两间七分头:是砖的一种,尺寸为:长180mm,宽115mm,高53mm

八字墙:平面呈“八字”形的墙体,常见的是影壁的一种形式,也有大门后退做八字墙,比如衙门口的墙,另外涵洞口部的护坡也有叫八字墙的。

九脊帐:即是歇山顶

◆陵墓、风水

1.兆域图:中国古代设计及表达陵墓布局的平面图,多刻于铜板上。现存最早为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

错银兆域图:在铜板上镀银法画的陵区平面图。

2.方上:古代陵墓中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秦始皇营建骊山陵,大崇坟台,汉因秦制,帝陵都起方形截椎体陵台。

3.孝堂山墓祠:现存东汉时期地面石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位于山东肥城孝堂山。

4.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不再使用。(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题,头也。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

5.阙:宫殿、陵墓、官衙大门前两侧各立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称阙。天子用三出阙,诸侯大臣用二出阙。

6.表:中国古代陵墓中的一种纪念性,标志性的石碑。设立在墓前用来记刻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早在东汉时就有了石制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朝梁箫景墓墓表。

7.辟邪:辟邪为陵前仪仗石雕,常与天禄配对,俱属神兽之列。此兽以巨型青灰色石灰岩石块雕凿而成, 形如虎似狮,态极凶猛,体魄健壮。代表南朝萧景墓前的石辟邪。

8.华表:由“诽谤木”演变而来,为望柱形,柱身布满雕饰,上端多设横交的云板。常设在宫殿、庙宇、城垣陵墓前。

9.方城明楼: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shi)碑。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例有南京明孝陵。

10.宝城宝顶:明清帝陵分头部分称为宝城宝顶。包括坟头部分的宝顶和用砖围成带有垛口的宝城。

11.月牙城:明清帝陵宝城和方城之间有一小院称月牙城,俗称“哑巴院”。正对方城所筑之墙称为月牙墙。

12.明器:即冥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的随葬器物,同时还只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13.庙谥石碑:今通称明楼碑或圣号碑,即明代帝陵中方城上的明楼中置一石碑、仅刻所葬皇帝死后谥号,并无其他碑文。

14.神厨神庖:即坛庙陵墓等祭祀时用作宰牲及准备祭品的场所

15.冢:古代埋葬用的土丘。

16.碑:直立石造标记,以墓碑最常见,呈柱状或板状,上有雕饰或题字。

17.椁:石造外棺,通常装饰精美。

18.神主:木制牌位,上书死者或神祗名号,供于庙堂内。

19.石几筵:明清帝王陵墓内明楼前所列石刻香炉一、花瓶二、烛台二共五件,立于石台之上,称为石五供,象征对死者祭奠崇敬之情。

20.五音姓利:唐宋间流行的一种风水术。将天下所有姓氏归属宫、商、角、徵、羽五音,行事凶吉,都以其所定之法为据。明清此说已不行。

21.负阴抱阳: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和环境力求协调的自然观,古代建筑多北凭山而负阴,南临水而抱阳,这种山环水抱的生态景观模式对古代建筑、聚落乃至城市的选址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殿、城、寺庙、佛塔

1.门屋:指宫殿、庙宇、邸宅中单独成栋的屋宇,有一间、三间、五间等,明清故宫太和门为九间,等级

2.工字殿:就是在平面图上看,两座大殿,平行布局中间加一条中廊,称为“工”字型,所以把这样的殿称之为工字殿,也是前殿与后殿由中廊连接,使其成为一体,扩大体量,显示宏伟的气魄。

3.金殿:个别建筑全部用铜建造,称为金殿。

4.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

5.宫城:是在皇帝为首的皇室所居宫殿区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其内的宫殿区便是。

6. 皇城:主包括内部宫城和宫城外的中央衙署及其他皇室所属建筑。

7.子城/内城/阙城:城,可指城墙,也可指城市。一般指古代统治者居住的地方。即皇城和宫城。

8.外城/罗城/国城/郭:指古代统治者居住内城以外的城市部分,又称为郭。

9.城墙:土造防御工事,通常见于碉堡及要塞四周,多半附有石造女儿墙。

10.瓮城:又称月城,是建在大城门外的小城,作用是增强城池的防御性。

11.羊马城:城墙与城壕之间所筑的小墙(又称羊马垣),高5尺,厚6尺,上立雉堞,去城墙约6丈,是城墙的外围防卫措施。(五代后唐时成都罗城外层筑羊马城)

12.堞(die):城墙上向外一侧所设墙垛。战时可抵挡敌人矢石攻击,从空隙中则可向敌人射箭发炮。城墙向内一侧则设矮墙,防止人马下坠。

13.瓦肆:两宋时都城的戏场单独成立的戏台。又称瓦舍,瓦市,瓦子。包括小唱、杂剧等各种技艺。金后成为一种建筑类型被广泛使用。

14.闾里: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环绕,四周设门的居住区。春秋至汉称为“里”。

坊:在古代建筑中以整齐的道路网划分出若干棋盘格,这样的棋盘格称为坊。坊周围有围墙环绕,四周设门,坊内为居住区。坊是为了严格管理居民的一种城市规划,大约在三国时期至唐。

里坊制: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士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15.大红台:位于河北承德外八庙中普陀宗乘庙的后部主体建筑。由三组外绕高楼内为庭院的建筑组成。

16.白马寺/鸿胪寺:西汉洛阳城中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兼外交宾馆之类的机关。称为鸿胪寺。“寺”是古代官署名称,自此之后,就成了佛教经院的专用名称了。

17.舍宅为寺:佛教初入中国(南北朝)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即将私宅捐为寺庙,是当时市井寺庙的源头。该现象决定了寺庙住宅化空间布局,也是佛教建筑中国化的重要诱因之一。多采用“以前厅大殿,以后堂为佛堂”的形式。

18.无量殿:即无梁殿,于公元十五世纪出现的全部采用砖券结构的建筑,例如明代江苏南京灵谷寺大殿。

19.砖细:砖作细做的简称,即用刨子加工砖面及线条,可得到极为平直的效果

20.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广胜上寺寺内,明重修,八角十三层的楼阁式砖塔,内青砖,外贴五彩琉璃砖、瓦

21.塔院寺:采用寺院结合白塔布局形制的寺庙叫做塔院寺,有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和甘肃金塔县塔院寺。

22.相轮:伞状穹顶或亭,有时作为佛塔顶端的塔刹。

23.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相轮的层状结构。

24.宝瓶:宋式转角铺作斗栱或清式角科斗栱由昂之上,承托若角梁的瓶形木块。

25.宝盖:

26.刹:佛塔顶上所立之柱及相轮,宝盖等附属物,统称为刹。(原为佛祖墓顶之伞盖,示尊崇之意,至中国则安于塔顶。佛寺、佛塔也可别称为刹)

27.经幢: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柱身多为六角、八角或圆形,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28.清真寺:回教寺院,为回教意识型态的具体呈现。

29.山花蕉叶:用于佛塔、佛龛、经柜等顶部的叶状或如意头状装饰纹样。

30.光塔: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31.石窟:石窟原是印度佛教建筑形式。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中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石窟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见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著名的有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

32.转轮藏:庋(gui)藏佛教经书于八角形经柜中,柜中心有轴,上支于梁架,下承于地面,推之可转动。经柜装修华美,顶上长饰以天宫楼阁,并专建一殿,以容此经柜,称为转轮藏殿。

◆园林

7.轩:消暑的小屋,或是作为书房用的凉亭。

8.问廊:半圆形或多边形的拱廊或走道。

9.凉亭:位于观景点的开放式建筑,位于园林或是屋顶上。

10.园:花园或庭院。

11.暗层:夹层,通常位于一楼与二楼之间。

12.殿:高大的厅堂,用于举行庆典或宗教仪式。

13.榭:凉亭或轩。

14.墩:长方形的基础;柱子或墙基部的支撑。

15.亭:构造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

16.四面厅:四面设落地窗,利于四面观景。

17.水口:大的水面上做的许多小的水湾,使得在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看到水面边界的全貌,使睡眠有深远之感,余味不尽。

18.驳岸:池岸一般都用石块叠成曲折自然的形状,只有少数地带砌成整齐的池岸,可以用来停船的地方。

19.鸳鸯厅:鸳鸯厅作为苏州园林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主要是园林主人会客休闲的地方。厅堂内部一分为二,中间用屏风或挂落隔开。一般都分为男厅女厅或南厅北厅。男厅尽显尊贵,女厅少有装饰,含而不露,完全体现了旧时的男尊女卑和主次有别。一般外厅接待贵宾,内室则作亲属密友会客之用。还有另一种说法,它是在内部将一个厅堂隔成南北两半来分别享用冬天的阳光和夏日的阴凉的隔断方式。随季节变化,可选择恰当的位置来待客、起坐、听曲。

◆住宅、建筑

1.干阑:即干栏式建筑,先用柱子在底层架空,上层作居住用,竹木结构,可防潮,多用于西南湿热地区。

2.井干: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圆木层层垒起而形成墙壁,端部开凹榫相叠,常用于东北,云南等林区。

3.碉楼:西藏,四川一代在地形陡峭的处采取分层的办法修筑的楼房,外观似碉堡故称碉楼。

4.土楼:客家人的住宅,由于移民之故,以群聚一楼维主要方式,楼高耸而墙厚实,用土夯筑而成,称为土楼。至今保存最好较古者维明代土楼。形制:1.以祠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生活的必须内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正中央。2.无论圆楼、方楼、弧形楼,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

3.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5.窑洞:中国传统民居形式,由原始社会的穴居、半穴居形式发展而来,多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分为开敞式靠崖窑、下沉式地坑窑、砖砌的锢窑。

6.锢窑:地面上用砖、石、土坯等建造的一层或二层的拱券式房屋,与靠山窑、地坑式窑并称为窑洞的三大类型。

7.地坑院:下沉式窑院是在没有天然崖院的情况下,于平地下挖竖穴成院,再由院内四壁开挖窑洞的方式。

8.阿以旺:本是新疆维吾尔族住宅中带天窗的大厅,后成为这种带外廊平顶的土木形式的代名词。

9.一颗印:云南一颗印住宅特色民居,因其平面、立面皆方整,类似印章,故得名。由于高原地区多风,故墙厚瓦重,住宅外围用厚实的土坯砖或夯土筑成,或外砖内土,称金包银。房屋梁架主要是穿斗式。主要特征:墙厚重,开小高窗。多用三间四耳形式。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

10.三方一照壁:云南白族民居中最主要的布局形式,三坊是三座两层三开间的房子,分别构成主房和两边厢房;一照壁就是一影壁墙,将院子的剩下一面围合,中间是个大天井。形式完整。

11.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

12.骑楼建筑: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它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故称骑楼建筑。

13.牌楼:一种装饰性建筑物。有两根或四根并列直柱。上有檐额。多建于街市要冲或名胜处。亦指为庆贺而用竹木等搭建的类似牌楼的临时建筑物。

14.香山邦:苏州的建筑闻名于世,明清以后中国传统建筑在江南的重要流派,由于香山匠师手艺精绝,被称为“香山帮”,主持设计和修建北京紫金城宫殿的蒯祥被尊为"香山帮"鼻祖。

15.照壁:四合院必有的一种处理手段,一般来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也可位于大门外。前者称为内照壁,后者为外照壁。形状有一字形,八字形。通常由砖砌成,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

16.垂花门:四合院中的第二道门,垂花门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屋顶用勾连搭。

勾连搭:两座或多座建筑之屋顶前后联系在一起的结构形式称为“勾连搭”,其作用是扩大建筑室内的进深。

17.抄手游廊:四合院连接于包抄垂花门、正方、厢房的连廊。

18.倒座: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中主要中线上与正房相对的屋,座南朝北的附属性房间。

19.耳房: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中正房两侧较为低矮的房间。

20.露地: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中,正方两侧的耳房与厢房山墙合院墙所组成的窄小空间。

21.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此类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富商,地主,官绅纷纷涌入租借寻求庇护,外国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围合是建筑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求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

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木厚木做门扇,故得名。

22.画舫斋:清代行宫建筑,在北海东岸,称水殿。是一座以方形水池为中心,回廊四匝的庭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两室。布局紧凑,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是北海的园中之园。

23.云台:位于北京北部居庸关内镇,是过街塔的著名一例,过街塔即喇嘛教的另一种建筑类型。

24.堂:是在庭院组合中,居主轴线上当正向阳而轩敞的房屋。

25.堂与殿:古建中台基均作堂,宋代称“阶基”,清代及今成为“台基”。殿也是指台基,后对高显崇丽之建筑称之为堂或殿,汉以后殿成为宫中之堂的专称,并以正脊是否筑吻区别堂与殿,有吻者为殿,无吻者为堂。

26.穿堂:工字殿前后殿之间的连接部分,又称柱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瓦历史可以追索到西周 P24 2.著名的小雁塔、应县木塔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塔:密檐塔 P40 楼阁式塔P176 3.倒座和抄手游廊常见于北京四合院 P99 4.号称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分别是指 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 5.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建筑物是(北宋)定州料敌塔。 我国现存最古的古代木构架建筑物是(唐)南禅寺大殿。 6.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建房屋的建筑遗址余姚河姆渡遗址P17 7.号称“中国第一四合院”的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早周凤雏村遗址。P23 8.我国自办最早的建筑教育始于1923年,最早的建筑系成立于1927年。 P390 9.列出下列建筑作品的设计人或设计公司 金茂大厦SOM 中国国家大剧院保罗.安德鲁 赵州桥李春 鸟巢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南京中山陵吕彦直 CCTV央视新楼库哈斯 上海鲁迅纪念馆陈植P462 香山饭店贝聿铭 广州中山纪念堂吕彦直 人民大会堂赵冬日和沈其张镈P465 上海汇丰银行新楼公和洋行P361 上海沙逊大厦公和洋行P361 北京仁立地毯公司梁思成与林微因P406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KPF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何镜堂 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彭一刚P485 10.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砖历史可以追索到西周 P25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 园林布局、理水、叠山、建筑营构P207 12.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两种建筑类型是干澜式建筑和木骨泥墙房屋 P17 13.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它早期的作用主要是结构作用--承托屋檐,它至迟在汉代已经出现。P31 14.我国著名的安济桥是隋朝的建筑,它的设计人是李春。P38 15.“垂花门”常见于北京四合院民居。P99 16.我国古代著名的楼阁式塔代表有应县木塔、大雁塔,密檐式塔代表有西安小雁塔、嵩岳寺塔。17.号称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18.《园冶》的作者是明代计成 P204 《营造法式》的作者是宋代李诫 19.我国传统的清式彩画作主要有和玺、旋子、苏式三种。 P315 21.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山、水、植物、建筑 22.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是辽代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它是属于楼阁式塔。 P176

建筑设备习题库

建筑设备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水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空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2.液体流动时存在和的流态,判别流态的标准是一个无量纲的准数,称为。 3.给水管道附件是安装在管道及设备上的启闭和调节装置的总称,一般分为 和两类。 4.建筑给水管道的敷设,根据建筑对卫生、美观方面要求不同,分为和两类。 5.消火栓口处的压力一般应保证充实水柱长度不小于,对六层以上单元式住宅、六层的其它民用建筑、超过四层的库房应不小于。6.给水管道敷设在寒冷地区不供暖房间时,对管道应采取措施;敷设在湿度大的房间时,对管道应采取措施。 7.水表结点是由、和等组成的水表井。 8.用表面换热器处理空气,当用做空气加热器时,发生的是过程;用做表冷器时,如果表冷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则发生的是过程。9.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称为。 10.热水供应系统按是否设置循环管分为、和三种。11.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火灾探测器有、和三类。1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由、、、和等组成。 二、判断改错题

1.民用建筑的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必须各自独立设置。 2.膨胀水箱在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的作用是完全一样的。 三、选择题(1-3题单选,4-7题多选) 1.生活给水引入管与污水排出管管外壁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 A、0.5m B、0.7m C、0.8m D、1m 2.水箱上哪种管不得装阀门?() A进水管B、出水管C、溢水管D、泄水管 3.下列哪种情况可不设防火阀?() A、穿防火分区隔墙 B、穿空调、通风及重要机房 C、穿沉降缝 D、空调风管分支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火栓系统消防给水管道的水流速度不宜大于2.5m/s。 B、喷洒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水头,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3m。 C、消防水枪的充实水柱.一般不应小于7m。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汇总一次给大家: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唐长安城和明清北京是重点 举个例子:论述为何中国古代如此长期、广泛地采用木架建筑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 作图题:举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有一道作图题,书上没有图,但我画过几次板书的,反复强调的,希望你们好好把握,在课外书有(穿斗式的屋架)《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宽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A、小雁塔(唐)B、摩尼殿(北宋)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燕下都故城D、东汉洛阳。 22.在汉朝,规定在皇帝登位()年开始营造皇陵。 A、第一年B、第二年C、第三年D、第四年 23.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 A、唐乾陵B、汉文帝灞陵C、汉武帝茂陵D、宋裕陵24.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 A、洛阳白马寺B、武当山建筑群C、天龙山石窟D、安徽九华山建筑群 25.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菩萨道场。 A、文殊菩萨B、普贤菩萨C、地藏菩萨D、观音菩萨26.()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A、山西佛光寺大殿B、山西应县木塔C、蓟县独乐寺山门D、河北正定隆兴寺 27.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的是() A、布达拉宫B、普陀宗乘庙C、雍和宫D、席力图召28.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河南嵩岳寺塔B、小雁塔C、苏州虎丘塔D、云南大理三塔 29.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悬山式D、复合式 30.天坛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攒尖式D、复合式 二·简释(10分,可随机抽取5道题) 1.一池三山 2.黄肠题凑 3.抱厦 4.叉柱造、 5.缠柱造、 6.永定造 7.副阶周匝 8.收山 9.推山 10.阑额 11.普拍枋 12.和玺彩画 13.旋子彩画 14.苏式彩画 三、图释(10分,随机抽取5道题) 1.两出羡道 2.鸱尾 3.悬鱼 4.吻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三分为一中国古建筑存在很多“三分为一”的现象,就是一个整体分为三部分。建筑立面分为“大屋顶、墙体、基座”三部分;柱子分为“柱顶、柱身、柱础”三部分; 不仅立面,平面也有“三分为一” 正房一般为三开间;标准(三进)四合院分“前院、中国古代木架建筑吧相邻两屋架之间的空间成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达 通面阔建筑物纵向相邻两檐柱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面阔;各间面阔的总和为通面阔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宋代称当心间, 其左、右侧的称次间, 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步: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 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根据《营造法式》的记录,副阶:宋代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身、殿身建筑主体外部另加一圈回廊,在《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副阶周匝:塔柱的收分: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柱的卷杀:柱的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挑尖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踩步金:歇山建筑屋顶四面出檐,其中,前后檐檐椽的后尾搭置在前后檐的下金檩上,两山面檐椽后尾则搭置在山面的一个既非梁又非檩的特殊构件上,这个只有歇山建筑才有的特殊构件叫“踩步金” 罗锅椽: 是中国建筑中的一种设计风格,双桁卷棚屋面顶步架侧面成弧形的椽子。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称为“侧脚”。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举折(举架):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指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横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这就是“折”。 叉手: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北魏宁懋石室已见。 扶脊木:清式构件,六角形截面,位于脊桁上且与脊桁平行。平棊:大的方木格网上置板并 遍施彩画的天花。 平闇:平棊天花中格小而不施彩画者。 偷心造:宋式斗拱,挑出华拱的挑头上没有与之垂直的斗拱与枋为偷心造计心造:宋代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放置横拱的一种斗拱的结构方法。须弥座:多层叠涩组成的台基,源自佛像基座。 斗口制: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补间铺作:柱间斗拱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踩:翘、昂自坐斗出挑的多寡,清代一踩计 材分制:材和契作为宋代建筑尺度的计量标准,材分八等,根据不同建筑等级采用不同等级的材 歇山收山法: 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庑殿推山法: 庑殿屋顶的一种处理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四条垂脊呈柔和曲线。 悬山挑山:是将悬山建筑两山的檩头,向山墙外伸出四椽四档或1/3 檐柱高的做法。 隔扇:隔扇可作对外地门、窗,也可作内部的隔断。 支摘窗:支摘窗多用于住宅。窗下为槛墙,高一般可按3/10 檐柱高定,铺首:门扉上的 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如天花不做装饰,更不用藻井,而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称为“彻上明造”,也称“彻上露明造”。

《中国建筑史》题库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

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3、明清北京城中轴线长7.5里,起于永定门,止于正阳门。 24、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5、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26、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建筑设备模拟试题(1)

《建筑设备》模拟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当室外管网的供水压力周期性不足时,可采取供水方式较为适宜。 A、直接 B、水泵、水箱、水池 C、水泵、水箱 D、单设水箱 2、自动喷水给水系统能有效扑灭初期火灾,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喷水灭火系 统要求工作环境温度大于4℃。 A、预作用式 B、干湿式 C、干式 D、湿式 3、卫生器具与排水管道相连接有存水弯的目的是。 A、防止排水管道内的水回流进入室内 B、防止排水管道内的臭气进入室内 C、增大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 D、减少排水管道的堵塞 4、在确定卫生器具当量时,以上支管直径为15mm 的水龙头的额定流量0.2L/S 作 为一个给水当量。 A、蹲式大便器 B、污水盆 C、浴盆 D、洗脸盆 5、下列管材中,耐温较差的管材是。 A、复合管 B、铸铁管 C、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D、不锈钢管 6、在选择水泵流量时,对于不设水箱的给水系统,水泵的流量应满足。 A、设计秒流量 B、最大时流量 C、平均时流量 D、最高日流量 7、系统适用于屋面面积较小的公共建筑和单跨工业厂房。 A、天沟外排水 B、天沟内排水 C、檐沟外排水 D、混合式排水系统 8、为了使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的热水始终处于设计供水温度,则在系统中需 设。 A、通气管 B、循环管 C、加热器 D、疏水器 9、某旅馆的热水供应系统如图所示,关于该系统的供水方式,表述正确的是。 A、间接加热,上行下给 B、间接加热,下行上给 C、直接加热,下行上给 D、直接加热,上行下给 10、接上题,关于该系统的循环方式, 表述正确的是。 A、机械循环,不循环 B、自然循环,全循环 C、机械循环,全循环 D、自然循环,半循环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室内生活冷水给水管道可用的管材有。 A、混凝土管 B、硬聚氯乙烯(UPVC)管 C、聚乙烯(PE)管.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古代中国部分 【简答】木架建筑的优点: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简答】木架建筑的缺陷: (1)木材越来越少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3)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简答】穿斗式(或“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简答】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三到五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简答】穿斗式和抬梁式的区别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名词解释】斗栱 斗拱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填空选择】斗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名词解释】干阑建筑 干阑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西南山区少数民族仍多采用这种建筑。有人认为这种建筑由原始社会的巢居发展而来。 【填空选择】斗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 【填空选择】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填空选择】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名词解释】庭院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简答】古代庭院的围合方式 (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3)主房前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为三合院。 【简答】古代中国建筑主要从几个方面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1)善择基址 (2)因地制宜 (3)整治环境 (4)心理补偿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分”为其厚。斗拱的两层拱之间的高度定为10“分”,而以1、材分制(宋); “材”的高度分为15 大木做的一切构件均以“材”、“分”、“栔”来确定。,为“栔”,6“分”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 最大斗口;2、斗口制(清)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 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斗栱3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上。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一个雷公柱的庑殿推山;4、度斜直线变为平滑的折线产生曲线感,从而影响屋顶正面坡度步架距离45柱径,从而使四条垂脊由都不一样长。(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歇山收山;5、具体做法:山面向内收进一檩径定作山花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板的外皮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侧脚;6、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建筑物的檐柱(即最外圈柱)由当心间向两端依次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优美的曲线7、生起叉柱造是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叉柱造;8、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叉柱造:上层柱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椽等构件组成。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懔枋. 9、大木作;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柱,梁.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大木作:木结构古建筑中,承重的木构件及由这些构件组成的木构架,总称为大木。宋代以来,手工行业多以“作”为名,遂称设计、制作、安装大木的行业为大木作。大木是指木构架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拱等。大;10、大木大式与大木小式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使用斗拱)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不使用斗拱)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 ,属于低等次建筑助用房而南方柱础高约在一个「柱顶见方按柱径加倍,厚同柱径,古镜高按柱顶厚十分之二。」古镜;11、到一个半柱径之间,鼓形下可置方座或须弥座等。;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前12、驼峰者形式较多,后者少见。 13、月梁;在北方的木结构建筑中,多做平直的梁,而南方的做法则将梁稍加弯曲,形如月亮,故称之为月梁。 14、鸱尾;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 15、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 16、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建筑设备复习题

建筑设备 名词解释: 设计秒流量:在建筑物中,用水不均匀,并且“逐时逐秒”在变化,因此设计室内给水管网时,必须考虑这种逐时逐秒变化,以此求得最不利时刻的最大用水量,这就是设计秒流量。卫生器具当量:为了计算方便,引用一个“当量值”:即以污水盆上支管直径为15mm 的水龙头的额定流量0.2L/s作为一个“当量值”,其他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均以它为标准折算成当量值的倍数,即“当量数”。 空气调节:用人工的方法创造和保持某以特定的室内环境,使之满足室内温度、相对湿度、洁净度、气流速度参数要求的技术,简称空调。 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工业通风: 风压:室外气流与建筑物相遇时,将发生绕流,由于建筑物的阻挡,建筑物四周压力发生变化,迎风面气流受阻,动压降低,静压降低。侧面,背风面由于产生涡流,静压降低,动压升高和远处未受干扰的气流相比,这种静压的升高和降低,统称风压。静压升高,风压为“+”,称为正压。静压降低,风压为“-”,称为负压。 高空排放: 室内温湿度基数:根据工艺要求确定的空气调节房间工作区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基准值。合流制排水体制:建筑物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污、废水合用一套排水管道系统排除。下列两种情况,宜采用合流制排水体制(1)城市有污水处理厂,生活废水不需回用时(2)生产污水与生活污水性质相似时。 热压:冬季建筑物的内外温度不同,由于空气的密度差,室外空气在底层一些楼层的门窗缝隙进入,通过建筑物内部楼梯间等竖直贯通通道上升,然后在顶层一些楼层的门窗缝隙排出。这种引起空气流动的压力成为热压。 空调精度: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是由冷热源、冷热媒管道、空气处理设备、送风管道和风口组成。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对新风进行集中处理的空调器和在各个空调房间内分别对回风进行处理的末端装置。 问答题: 1试推导自然压头公式H=(ρh-ρg)gh,并据此说明双管系统为什么会出现垂直失调现象,单管系统有无垂直失调现象,为什么? 2热水采暖系统中,单管与双管系统有什么不同? 3膨胀水箱的作用有哪些,上面有哪些管接头,各接管的用途是什么? 4试比较蒸汽采暖系统与热水采暖系统有什么不同? 5把132页图9-2改成机械循环采暖系统应作如何改动? 6对一个具体的车间如何确定它的通风方案? 7试述局部排风的特点和方法? 8试对比用喷水室和表冷器处理空气的异同点? 9画出以空气为介质的集中式空调系统示意图,并据此说明空调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10常用的空气加湿和减湿的方法有哪些? 空气加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空气处理室或空调机组中进行,称为集中加湿;另一种是在房间内直接加湿空气,称为局部补充加湿。集中加湿方法有:(1)用喷水室加湿空气(2)喷蒸汽加湿空气(3)水蒸发加湿空气;空气减湿处理的方法有:(1)制冷减湿(2)固体吸

中国建筑史考试重点总结

中国建筑史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和抬梁式?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地梁,以减少柱子地数量,取得室内较大地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斗棋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地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岀悬臂梁承托岀檐部分地重量. 斗棋地主要构件:棋.斗?昂?一座木架建筑地建造,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地目地.台基上则按柱网(柱子地分布状况)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 .木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面(或石地面).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单体建筑地另一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地不可分割性.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地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地灵魂?庭院地三种围合方式:一.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例:北京故宫. 处理建筑与环境地关系:一.善择基址.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 中国最早岀现地建筑:穴居和巢居?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地产物,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地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最高工官:司空.汉代以后:将作.历史上有作为地工官: 隋代宇文恺:观风行殿.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古代两种发展模式:一在工官掌权下建造地官式建筑;二是各地自主建造地民间建筑. 第一章原始社会:发展极缓慢,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创造了原始地木架建筑.奴隶社会: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地使用,岀现了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岀现瓦屋彩绘地豪华宫殿.封建社会:不论在城市规划.群建筑.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地创造与贡献. 原始社会:两种代表性建筑: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地干阑式建筑; 2.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 来地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六七千年),干阑式建筑. 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地规模较大地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地实例 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地早周遗址和和湖北蕲春地干阑式木架建筑.制瓦技术是西周在建筑上地突岀成就.春秋时期:瓦地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地高台建筑地岀现.封建社会前期:1.战国时手 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地高潮.2.农业和手工业进步地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3.装修用地砖也岀现了 .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整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汉:后世常见地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构架已经形成.在制砖技术和拱卷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三国.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岀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地邸宅改建地.石窟可分为三种:1.塔院型,以塔为窟地中心.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3.僧院型,窟中置佛像.园林发展地原因:1.由于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2.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地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匠人李春. 唐代建筑六个特点:1规模宏大,规化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地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地真实和成熟.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四个发展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地城市模式. 古代都城建设地三种类型:1新建城市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在旧城基础上地扩建.城市建设特点:一切为 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地宫廷而展开.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0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0 墨菲 美国建筑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14年他主持清华大学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后来又对南京大学校园做了规划,并主持了中国的很多项目,他的规划、设计当时认为体现了西方近代的物质文明与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的结合。墨菲后来担任了“国民政府建筑顾问”,对30年代中国建筑师的传统复兴建筑创作有很大影响。 吕彦直 吕彦直,山东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曾在清华大学攻读建筑,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办彦记建筑事务所。1925年吕彦直在中山陵设计竞赛中获了头奖,他的方案融汇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精神,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后来还设计了广州中山纪念堂。 关颂声 关颂声是广东人,生于189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工业学院毕业。1919年来到天津,开办基泰工程司事务所,承包建筑工程。基泰工程司是天津近代成立最早的中资建筑公司之一,与天津当时众多的外资工程公司在规模和技术方面相比毫不逊色。该公司在天津承建了多处大型建筑,主要有永利工业公司大楼、中原公司、基泰大楼、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 上海沙逊大厦 于1929年建于上海,平面呈A 字形,建筑为钢结构的10层大楼,局部高12层。是当时标准很高的一幢大型饭店。由英商维克多·沙逊经营的沙逊洋行房产,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普宁寺大乘阁 位于河北承德市,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仿西藏三摩耶庙。大乘阁是一座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塔,高36.65米。高三层,上面五个屋顶一大四小,造型稳重。大乘阁位于9米高的石台正中,综合了汉式建筑中楼、阁、殿、亭等多种形式,这在我国传统建筑中是极为少见的。阁内供奉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像高21.85米。 1.嵩岳寺塔是那个朝代建造的(A.北魏 B.隋 C.唐) 2.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是哪个朝代建造的(A.北宋 B.辽 C.金),其构架形式是(A.殿堂型 B.殿阁型 C.堂阁型) 3.《园冶》作者是(A.孝诫 B.李渔 C.计成),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A.宋代 B.明代 C.清代) 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园冶》一书作者是(计成),其出版年代是(明代) 2.蓟州独乐寺观音阁的建筑年代是( 辽统和二年 ),它是(殿阁)型构架 3.宋代称为华栱,清代称为(翘) 4.清代称为五架梁,宋代称为(四椽栿) 5.在天花板上面的梁,作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故称为(草栿) 1. 斗栱跳头上置有横栱的叫(计心),不置的叫(偷心)

建筑设备工程试题及答案

2014学年建筑设备工程期末试卷 专业(班级) 姓名 注意:请将考试题的答案一律写在卷子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排入市政排水管网的污水一般要求温度低于( C )℃。 A. 60 B. 50 C. 40 D. 30 2、高压蒸汽采暖系统的蒸汽压力大于( C )kPa 。 A. 90 B. 80 C. 70 D. 60 3、水箱上哪种管不得装阀门?( C ) A. 进水管 B.出水管 C.溢水管 D.泄水管 4、不能使用焊接的管材是( D )。 A. 塑料管 B.无缝钢管 C.铜管 D.镀锌钢管 5、高层建筑物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和建筑物高度超过( B )m 的其他民用建筑物。 A. 20 B. 24 C. 28 D. 22 6、消防管道不能采用的管材是( C )。 A. 铜管 B. 无缝钢管 C. 塑料管 D. 镀锌钢管 7、一般管径DN 大于( B )mm 时,应采用螺翼式水表。 A. 40 B. 50 C. 60 D. 70 8、( A )是靠启闭阀孔对蒸汽进行节流达到减压的目的。 A. 减压阀 B.疏水阀 C.球阀 D.蝴蝶阀 9、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作用下产生的可燃气体,其组分主要为( D ) A. 氮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甲烷 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使用喷头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 C )喷水灭火系统。 A. 干式自动 B.湿式自动 C.开式自动 D.重复启动自动 ---------------------------------------------------装 ---------------------------------订-----------------------------线----------------------------------------------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1.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中国建筑史题库及答案精华版电子版本

中国建筑史题库及答 案精华版

问答题 1.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 答:1.穿斗式:用穿枋吧竹子串联起来,形成一品一品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 2.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撑起较短的梁 3.井平式;用天然原木或者经过加工成为方木,多角形的幕僚层层叠成为房屋墙体,木头围 成矩形木框,层层叠叠,木头承重。 2. 屋面举架是什么意思? 答: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如《考工记》中即有“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的记载,这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已对草顶和瓦顶屋面规定了不同的坡度。 3.中国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材之一有何优缺点? 答:优势是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缺点是木材越来越稀少,木架建筑易遭火灾,白蚂蚁对木架建筑的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4.分析北京故宫中轴线前三殿以南的空间处理手法? 答: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主要手法是在 1.6km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北京故宫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庭院而后到达主殿:大清门北以500余米长的“千步廊”组成一个狭长的前院,再接一个300余米长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形平面,北端就是高耸的皇城正门——天安门,门前配有白石华表,金水河桥,形成第一个高潮。进入天安门,是一区较小的庭院,

尽端是体量、形式和天安门相同的端门。这种重复,使天安门的形象得到加强。通过端门,进入一个深300余长的狭长院落,午门以其丰富的轮廓和宏伟的体量形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内是太和门庭院,宽度达200余米,至此豁然开朗。过太和门,庭院更大,是一个面积4公顷多的近乎正方形的大广场,正中高台上的太和殿有10余座门、楼和廊庑环列拱卫,达到全局的最高潮。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5.南北朝时石窟寺有几种类型? 答:石窟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型,二是佛殿型,三是僧院型,此外还有一种小窟,分布在一、两类窟的周围,也属打坐用的禅窟。 6.分析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水面处理手法。 答:手法: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铺。池的平面以不规则状为佳,可与整体布局相协调。水面分隔采用桥、廊、岛为宜,尤以桥与廊为妙,能使水面空间既隔又联,相互交融渗透,层次丰富。这些都是小园设计中扩大空间感的巧妙手法。 艺术成就:江苏无锡寄信畅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吴江退思园,扬州个园 7.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指导思想,或者说常用手法如何? 答:手法:苑囿,又更具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各国都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 成各自特色。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再不止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和园中园,如静明园有32景,避暑山庄有康熙时的36景和乾隆时的36景,圆明园有40景,每景都有点景的提名。实际上,这种方法采自西湖10景等江南名胜风景区的理景办法。所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是清苑囿造景的创作源泉。 艺术成就: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8.请解释金厢斗底槽?

建筑设备考试题终极版

建筑设备 一、单选选择(每题1分,共10分)【3、6、9、11、21】 1、(C)不是排水系统的清通设备。 A.检查口 B.清扫口 C.地漏 D.检查井 2、建筑低压配电系统常用的配电方式不包括(B)P169 A.放射式 B.环式 C.树干式 D.混合式 4、(B)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形式特别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P38 A.地上式 B.地下式 C.半地下式 D.墙壁式 5、可用来制作风道的材料很多,一般通风空调系统常用(B)制作风道。P84 A.塑料板 B.薄钢板 C.胶合板 D.纤维板 7、给水铸铁管的主要连接方式是(D)。P5 A.焊接 B.丝接 C.法兰连接 D.承插连接 8、在车行道下,室外给排水管线的覆土厚度不宜小于(B)米。P18 A. B. C. D. 10、(D)V不是我国现行规定的三个等级的安全电压值。baidu 12、燃气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很多种类,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nous A.甲烷 B.乙烯 C.丙烷 D.丁烯 13、在幼儿园、小学校的教室等公共场所,安装非安全型插座距地面的安装高度不宜小于(A)米。P218 A. B. C. D. 14、安装室外照明灯时,对墙上灯具允许安装高度可低至(A)米。P215 A. B. C. D. 15、塑料给水管道与水加热器连接应有不小于(C)米的金属管段过度。P16 A. B. C. D. 16、当排出污水的温度高于(B)℃时,应该考虑降温措施。P27 17、钢管的主要连接方式是(C)。P5 A.焊接 B.丝接 C.法兰连接 D.承插连接

18、自动喷洒系统管网可布置成树状,每个配水支管上最多装(C)个喷头。 19、铝塑复合管指的是(D)。P8 20、需要泄空的室内给水管道,其横管宜设有(D)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P17 A. B. C. D. 、排水立管上检查口宜设置高度为(B)米。P30 A. B. C. D. 【补充选择】 1、白炽灯的寿命(即有效寿命)通常只有( B )小时左右,相对比较短。 2、给水管道一般使用( B )给水铸铁管。 A.低压 B.普压 C.高压 D.超高压 3、楼层高度不超过4米时,立管只需设一个管卡,通常设在( D )米高处。 、室内排水立管不宜靠近与( C )相邻的内墙。 A.客厅 B.厨房 C.卧室 D.书房 5、水箱进水管上缘至水箱上缘应有( B )米的距离。 、室内废水或雨水管道的最大设计充满度为( D )。 、硬质聚氯乙烯管指的是( B ) 8、安装室外照明灯具时,一般安装在高度不低于( A )米处。 9、室内生活污水管道宜采用( B )坡度。 A.最小 B.标准 C.计算 D.最大 10、污(废)水抽升设备最常用的是( C )污水泵。 A.卧式 B.立式 C.潜水 D.防腐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4、9、21】 1、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是根据用户对(ABCD)的要求,并结合外部给水情况划分的。P1 A.水质 B.水压 C.水量 D.水温 E.水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