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

合集下载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氨基糖苷类抗菌机理: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氨基糖苷类抗菌机理: 2、氨基糖苷类主要用于
敏感的需氧G-杆菌 敏感的需氧 杆菌
3、可用于结核病治疗的氨基糖苷是 链霉素 + 卡那霉素 可用于结核病治疗的氨基糖苷是 氨基糖苷类不良反应(四个,掌握) 4、氨基糖苷类不良反应(四个,掌握) 5、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氨基糖苷是 链霉素 6、肌毒性的抢救措施 新斯的明 + 钙剂 兔热病、 7、兔热病、鼠疫首选 链霉素 8、一般G-杆菌感染首选 一般G
阿米卡星( 阿米卡星(Amikacin,丁胺卡那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
1. 抗菌谱最广的氨基糖苷类,对结核、绿脓杆菌均 抗菌谱最广的氨基糖苷类,对结核、 的氨基糖苷类 有效; 有效; 2. 对钝化酶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 对钝化酶稳定, 3. 用于对常用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的感染 用于对常用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的感染——首选 常用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的感染 首选 4. 与β-内酰胺类(羧苄西林、头孢菌素)联合可 内酰胺类( 内酰胺类 羧苄西林、头孢菌素) 用于粒细胞缺乏或其它免疫缺陷患者合并严重的 G-菌感染效果好。 菌感染效果好。 菌感染效果好
)、临床应用 (五)、临床应用
1.
敏感的需氧G 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敏感的需氧G-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联用广谱 所致的全身感染 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 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 口服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术前准备,肝昏迷 口服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术前准备, 用药,如新霉素 用药, 制成软膏或眼膏或冲洗液用于局部感染. 制成软膏或眼膏或冲洗液用于局部感染. 此外,链霉素、卡那霉素可用抗结核病治疗。 此外,链霉素、卡那霉素可用抗结核病治疗。
妥布霉素( 妥布霉素(tobramycin)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老年人或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合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3.神经肌肉阻滞:
神经肌肉阻滞和呼吸暂停是氨基糖苷类药物 不常见的毒性反应。在人体、胸膜内或腹腔内滴 注大剂量氨基糖苷类药物可发生神经肌肉阻滞。 肾功能减退、血钙过低及重症肌无力患者易发生 神经肌肉阻滞。 作用机理 分类 共同特征 不良反应 代表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化学结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结构特点
• 糖苷结构:由糖元和苷元两部分组成,通过氧苷键相
连。糖通过其上面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种化合物上的醇羟 基相连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糖苷,其中糖称为糖元部分,另 一种化合物称为苷元部分。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作用机理
二、异常产生的蛋白质造成细胞膜破损
异常蛋白 插入细胞膜 细胞膜 通透性增加 药物进入增 多 重要物质外 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1.产生钝化酶
通过质粒介导,产生钝化酶,使氨基或羟基乙酰化 、腺苷酸化或磷酸化。 2.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膜孔蛋白结构和数量的改变,氧依赖性主动转运系
• 卡那霉素、链霉素比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要窄 ,尤其不能用于沙雷菌属或绿脓杆菌所致感染。 • 链霉素或庆大霉素有协同效应;
氨基糖苷类与β -内酰胺类合用常呈协同作用。后者
破坏细菌细胞壁,使氨基糖苷类药物易于进入菌体,到达 核糖体的作用靶位。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上作用机制的各步骤均为耗能过程 ,在缺氧环境下,这些过程不能进行,药物即不能发挥作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药剂科:贾朝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简介 Waksman 1944年——链霉素 1949年——新霉素
氨基糖苷又称氨基环醇,是分子中含有氨基糖 并与氨基环醇及其他氨基糖或中性糖以糖苷键相连 接的一类广谱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对包括绿脓杆菌 在内的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和一些革兰氏阳性细菌 以及包括结核菌在内的抗酸菌都有杀菌作用,但对 厌氧菌无效。

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

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

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一、引言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它们在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抗生素的抗菌谱。

本文将详细介绍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二、氨基甙类抗生素氨基甙类抗生素是一类由氨基糖和氨基配糖体构成的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天然产物相似。

这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常见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

1.链霉素链霉素是最早发现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特效。

它通过与结核分枝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然而,链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且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

2.庆大霉素庆大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抗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链霉素相似,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庆大霉素的适应症较广,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但也需要关注其可能引起的肾毒性和耳毒性。

3.妥布霉素妥布霉素是一种广谱氨基甙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相似,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妥布霉素的肾毒性和耳毒性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合理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苷元结合而成的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卡那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等。

1.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是一种广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卡那霉素的适应症较广,但肾毒性和耳毒性较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

第41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41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s
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 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 2. 肾毒性:药物经肾排泄,主要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 胞,一般不影响肾小球,肾皮质浓度高,出现蛋白尿、血 尿、肾衰。 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链霉素。
aminoglycosides
(3)阻碍终止因子(R)与核蛋白体A位结合,使已 合成的肽链不能释放并阻止70S核蛋白体的解 离,最终造成菌体内核蛋白体的耗竭。
(4)通过离子吸附作用附着于细菌体表面造成胞膜
缺损致使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钾离子、 腺嘌呤核苷酸、酶等重要物质外漏,从而导致 细菌死亡。
2、抗绿脓杆菌有效,常合用梭苄西林,不混同静滴。
3、常合用梭苄西林、头孢类治疗病因不明的G-菌混合感染。 4、口服用于肠道感染及肠道手术前给药。
aminoglycosides
卡那霉素 抗菌相似链霉素,对绿脓杆菌无效, 抗结核有效(次选) 1. 用于G-菌感染,毒性和耐药常见,已被庆大 霉素等取代。 2. 常见耳毒性、肾毒性
Pharmacology
妥布霉素 抗绿脓杆菌作用>庆大霉素(为庆大的2-4倍)用于各 种严重G-菌感染,但一般不做首选。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卡那霉素衍生物,氨基苷中抗菌谱最广。 1、抗绿脓杆菌强于庆大霉素。
2、 对钝化酶稳定,用于耐庆大、卡那感染。
3、合用梭苄西林、或头孢类治疗粒细胞减少、其
4、抗菌谱基本相同,链霉素、卡那霉素还对结核分枝杆菌 有效。
2018/11/28
5
aminoglycosides
机制
1. 抗菌作用机制相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还能破坏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综述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综述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综述氨基糖苷类(Aminglycosides)曾称氨基甙类,是由微生物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由氨基糖(或中性糖)与氨基环乙醇以苷键相结合的易溶于水的碱性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的特点有:水溶性佳,性质稳定。

抗菌谱广,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结核菌均具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

分类自1944年Waksman等报道了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以来,已报道的天然和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总数已超过3000种,其中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近200种。

这些抗生素按照其来源可分为两类:一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产生的抗生素。

二是由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e)产生的抗生素。

按照抗菌特点、结构特点及发现与合成先后次序,可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划分为以下三代:第一代以卡那霉素为代表,包括链霉素、阿泊拉霉素、新霉素(NM)、巴龙霉素(PM)、核糖霉素(RM)、利维霉素等,以结构中含有完全羟基化的氨基糖与氨基环乙醇相结合、不抗绿脓杆菌为共同特点。

第二代以庆大霉素为代表,它们包括:小诺霉素(NCR)、强壮霉素(阿司米星)、司他霉素等。

第三代以奈替米星(NTL)为代表,全系1-N-(2-DOS)取代的半合成衍生物。

作用机理与特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细菌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点在细胞30S核糖体亚单位的16SrRNA解码区的A部位。

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妨碍初始复合物的合成,诱导细菌合成错误蛋白以及阻抑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敏感菌体内的积蓄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来完成的,包括需氧条件下的主动转动系统,故此类药物对厌氧菌无作用。

本类抗生素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呈碱性,在碱性环境中作用更强。

脂溶性小,口服难吸收,可用于胃肠道消毒。

氨基糖苷类易产生耐药性,同类药间有交叉耐药性,其耐药性的生化机制最主要是因为细菌借助质体产生钝化酶,钝化或分解抗生素,其次还包括:(1)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致使抗生素不能进入细菌体内;(2)细菌细胞内染色体发生变异,使抗生素的原始作用点发生改变,抗生素难以与之结合起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③选择性的与30S上的靶蛋白(P10)结合, 引起错配;
④ 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终止密码子与A位结合,阻碍肽链 释放。使核糖体耗竭;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们直

接与30S核糖体亚单位的16S

rRNA解码区的A部位结合,虽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合的是

rRNA的保守区域,但它们对原
作 用
核和真核核糖体的作用大不相 同
改变膜通透性
药物摄入与积累的降低常见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可能是由于细胞膜的不渗透作用造成的。一般的好氧革兰 氏阴性菌也具有适应性耐药现象,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 用下,细菌厌氧呼吸途径的基因调节膜蛋白的变化可能是 这一现象的原因,因其为细菌固有特性,影响到所有氨基糖 苷类抗生素,导致中度耐药性。因此,在临床上非常重要。
目录
氨基糖苷类药理作用 氨基糖苷类的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探讨
1 2 3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
氨 基 糖 苷 类 药 理 作 用
氨 基 糖 苷 抑制蛋白质合成 类 作 用 机 制
① 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30S 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② 阻止酰胺tRNA在A位的正确定位,干扰 功能性核糖体的组装,抑制70S始动复合 物形成;
耳毒性(不可逆)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耳蜗毛细胞中的主要

积聚部位是线粒体和溶酶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细胞内氧自由基

活动增强是毛细胞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局部或者全身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保护耳
蜗免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损害。
钙激活的蛋白酶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 的毛细胞破坏过程中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因此抑制钙激活蛋白酶的活性也能有效保护耳 蜗毛细胞。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控制耐药性的策略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控制耐药性的策略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控制
耐药性的策略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包括天然和半合成产品两大类:天然来源的由链霉菌和小单胞菌产生,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半合成品包括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等。

那大家是否知道它的作用机制、临床反应或不良反应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耐药机制:产生修饰氨基苷类的钝化酶,使药物灭活。

包括乙酰化酶、腺苷化酶和磷酸化酶,可分别将乙酰基、腺苷、磷酸连接到氨基苷类的氨基或羟基上,使药物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而失效。

膜通透性的改变,如外膜膜孔蛋白结构的改变,降低了对氨基苷类的通透性,菌体内药物浓度下降。

2.体内过程:吸收氨基苷类的极性和解离度均比较大,口服很难吸收。

多釆用肌内注射,吸收迅速而完全。

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在肾皮层和内耳内、外淋巴液有高浓度聚积,且在内耳外淋巴液中浓度下降很慢,因而其肾毒性和耳毒性明显。

3.临床应用:氨基苷类主要用于敏感需氧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如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等。

以及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关节感染等。

4.不良反应:耳毒性包括前庭神经和耳蜗听神经损伤等。

肾毒性氨基苷类是诱发药源性肾衰竭的最常见原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H 2N NH HN HO HO OH O O CH3 链霉素 OHC O OH H HN CH3 O OH OH H N NH2 HN OH
化学名为O-2-甲氨基-2-脱氧-α-L-葡吡喃糖基-(1→2)-O-5-脱氧3-C-甲酰基-α-L-来苏呋喃糖基-(1→4)-N1,N3-二脒基-D-链霉胺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机制 为通过产生灭火酶改变氨基糖苷类结构, 使其失去抗菌活性,或通过改变细菌膜通 透性而发生非特异性耐药。氨基糖苷类抗 生素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用于临床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有链 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
一、链霉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链霉素的不良反应时易产生耐药性,对第八 对脑神经有损害,另外对肾脏也有毒性 链霉素的结构改造对其活性无多大改变
二、卡那霉素及其衍生物 (Kanamycin and its Derivatives)
卡那霉素类抗生素的结构 基本结构
HOH 2 C HO H 2N R2 O HO O H 2N O NH 2 R1 O HO R3 CH 2 R 4
H 2N NH HN HO HO OH OH S tre p ta m in e H N NH2 HN 2 -D e o x y s tre p ta m in e HO HO OH H 2N NH2 HO HO HN
CH3 OH H N OH S p e c tin a m in e CH3
由于其化学结构特点,这类抗生素都呈碱性,通常 都形成结晶性的硫酸盐或盐酸盐而用于临床。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多为极性化合物,水溶性较高, 脂溶性较低,口服给药时,在胃肠道很难被吸收。 注射给药时,与血清蛋白结合率低,绝大多数在 体内不代谢失活,以原药形式经肾小球滤过排出。 因此对肾脏产生毒性。除肾毒性外,此类抗生素 还有对第八对脑神经毒性(耳毒性)、引起失聪, 神经肌肉阻断和过敏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药品存储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 � 黑 龙江省大庆市医药公司 � 黑龙江 � 大庆 �1 6 3 0 0 0�
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 ��� ���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R 9 5 4� � � �� � A� � � � � � 1 0 0 9-6 0 1 9 2 0 1 4 0 6-0 3 3 0-0 2 药品 的 � �药 品 的 储 存 对 药 品 的 质 量 影 响 非 常 大 � 在 环 境 的 影 响 之 下 � 变化可能性较多� 有时许多因素交 叉起来作用� 这 些因素甚至互相 作用� 互 相影 响 � 在这些影响之下 药品还有 加速变质 的可能�药品 的储存最 好 的办 法 是 分 门 别 类 储 存 以 免 不 同 药 品 之 间 的 互 相 影 响 � 而 且相同药 品的 特 性一 致 可 以 采 取 同 样 的 措 施 储 存 � 每 一 种 药 品 都 有 其 独 特 的 储 存 要 求� 要根 据 不 同 的 储 存 要 求 进 行 储 存 � 在 药 品 的 储 存 中 有 几 种 特 性 是 所 有的 药 品 储 存 所 要 注 意 的 共 性 � 根据这 种共性我 们通常应 把药品放 置在 密 闭的 瓶 子 里 � 并将其放在避光� 通风� 干燥� 阴凉处为宜�过期药 品必须 及 时 清理 � 以确保用药的安全� 1� 人为 因 素 对 药 品 质 量 的 影 响 药品 的 质 量 需 要 制 药 企 业 生 产 管 控 � 质量控制 及检验成 效整合一 体 的 综 合效 应 � 在 药 品 质 量 的 诸 多 影 响 因 素 中 � 排在 首要 位置 的是认 知� 药 品 生产 企 业 的 各 个 工 作 岗 位 上 的 工 作 人 员 包 括 管 理 层 � 工人层� 技术层 等 都 对药 品 质 量 是 否 合 格 有 着 关 键 性 的 影 响 作 用 � 包 括 对 药 品 质 量 的 高 度重视� 有 着 强烈 的 责 任 感 � 对研发与 提升药品 的质量有 很高的热 情� 熟 练 的 操 作 各 项生 产 流 程 � 以及有着 健康的体 魄等等�人为 的因素不 仅单 方 面 的 对药 品 质 量 产 生 影 响 � 也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整体企业单 位的信誉� 制药企业的各 层人员如果不能 娴熟的做好职位 之务� 即使物 质条件配备 优良� 也 不 能 制造 出 成 正 比 的 优 质 药 品 � 药 品 生 产 企 业 各 岗 位 员 工 都 应 该 以 质 量 为 首 要目 标 进 行 生 产 工 作 � 因为质量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2� 药 品 本 身 性质 对 质 量 的 影 响 2. 1� 水分 与 湿 度 影 响 药 品 水 解 的 原 因 多 种 多 样 � 主 要原 因包 括水 分� 湿度� 化 学结 构 等 等 � 当 中 化 学 结 构 是 药 品 水 解 的 内 部 矛 盾 � 部 分含 有脂类� 酰胺类的药品易水解�例如常见的阿司匹林� 抗生 类药物�水分 会在此类固体 药品表层形成人 眼不易发现的液 膜� 液膜中就会 发生化学 反 应 �比 如 � 溴本辛因为自身分子结构的相比较来说较为稳定� 但由于其 含 水 量 超 高百 分 之 三 � 存贮1年后� 咕吨酸的含有量则会越过规 定的百分 之二� 所 以 此类 药 品 一 般 选 用 玻 璃 器 具 进 行 包 装 � 将盖子康 � � � � � � � � � � � � � �
� � � � 年 �月 � 第 �卷 � 第 � �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
��� � 浙 江丽水市丽水学院医学院 � 浙江 � 丽水 �3 2 3 0 0 0�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R 9 7 8. 1+2� �� � � � A� � � � � � 1 0 0 9-6 0 1 9 2 0 1 4� 0 6-0 3 3 0-0 1 � �概 述 抗生素的发现和生产是上世纪前叶医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 抗生素 减 少了 人 类 的 发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 其本 质是延长 了人类的 寿命�抗生素 不 仅 仅有 治 疗 和 预 防 作 用 � 还 广泛的应 用于农业 实践中�大量 的抗生素 用 于 人类 疾 病 的 治 疗 � 同时也 用于家畜 甚至是水 产业�抗生素 的大量使 用 导 致致 病 菌 产 生 多 重 耐 药 � 多 重 耐 药 的 产 生 机 制 有 许 多 类 型 � 细菌 细 1. 胞 壁通 透 性 的 改 变 从 而 限 制 抗 生 素 进 入 靶 位 点 � 主动外排作用� 细菌 2. 3 . 产 生钝 化 酶 � 抗菌剂的降解� 改变靶位� 4. 5. 1�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的 耐 药 机 制 在 上 世 纪四 十 年 代 早期 第 一 个 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链 霉 素 在 灰 色 链 霉 菌中 被 发 现� 几 年 后� 从 其 他链 霉 菌 中 获得 另 外 的氨 基 糖 苷类 抗 生 素� 新霉 素和 卡 那 霉素 分 别 在1 此外�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9 4 9和1 9 5 7被分离得到� 人们 从 放线 菌 科 小 单孢 菌 属 中 分 离 到 庆 大 霉 素 � 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抑 制 蛋白 质 的合 成 是 因 为他 们 改 变 了 细 菌 细 胞 膜 的 完 整 性 � 他 们 具 有 广 泛 的 抗菌 谱 � 此外 � 他 们与 其 他 抗生 素 在 抗 感染 中 发 挥更 有 价 值的 协 同 作用 � 2�耐 药 机 制 许多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机制已经被知道� 2 . 1� 通 过 氨 基 糖 苷 修 饰 酶 使 药 物 失 活 � 修 饰( 钝化� 酶是氨基糖 苷类 抗生 素 最 常 见 的 耐 药 机 制 � 可分为三 类� � �乙酰 转移酶( AA C� �核 苷转 移酶 ( � �另外根据它们 对氨基糖苷类抗 菌药 ANT� �磷酸转移酶( A PH� � � � 物 修饰 部 位 的 不 同 � 乙 酰 转 移 酶 有 4 种 不 同 的 酶 AAC( 1� AAC( 2 � �和 AAC( � � 核 苷 转 移 酶 有 5 种 酶 ANT( � � � � AA C( 3 6 � 2 " ANT( 3 " ANT ( � � 和 ANT( � 磷 酸 转 移 酶 有 7种 酶 � 分 别 是 AP � �A 4 � ANT( 6� 9� H( 2 " PH ( � � � � � � � � �此外� 3 � AP H( 3 " AP H( 4 A PH( 6� A PH( 7 " 和 APH( 9� 有 双重 功 能的 酶 存 在 � 如6 可以使底物乙酰化和 � -乙酰转移酶2 " -磷酸转移酶� 磷 酸化 � 临 床 耐 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菌 株 中 检 出 率 最 高 的 修 饰 酶 就 是 双 功 能 酶� 其既具有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又具有磷酸基转移 酶的活性� 该酶 由 C 端2 � -磷酸转移酶结构域和 N端6 � -乙酰转移酶 结构域组成� 两 个结构 域 的起 始 密 码 子 和 终 止 密 码 子 都 共 用 一 个 � 由开放阅读框( 表达� 此 OR F� 研究发现两种酶的活性 不能用常 规的生化 方法 O RF 编 码 4 7 9个氨基酸� 分 开� 氨 基 糖 苷 类 双 功 能 酶 的 2 个 结 构 域 具 有 各 自 的 特 点� N端6 � -乙 酰 转移 酶 活 性 区 域 除 主 要 修 饰 6 还可以修饰6 这就使 �-NH 2外� �-OH� 像利 维 霉 素 � 巴龙霉素等缺乏6 � - NH 2的抗生素也 无法逃脱被乙酰 化的 命 运� 但其 修 饰位 点却 多达 4 C端2 � -磷酸 转移 酶虽 然只能 修饰 羟基� 个� 分别是2 说 明该酶的 磷酸转移 酶活性基 本不 " -� 3 � -� 3 " -� 5 " - OH� 受 氨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结 构 的 影 响 � 使 药物不能 与靶位结 合� 2 . 2 �1 6 S � RNA 甲 基 化 酶 的 修 饰 作 用 � 1 6 S � RNA 甲 基 化 酶 主 要 通 过 2 种 方 式 使 细 菌 对 氨 基 糖 苷 类 药 物 的 耐 药 � 甲 基 化 酶 在 N-7 位 点 � 引起 1 6 S� RNA� G 1 4 0 5 上 的 N-7 位 置 甲 基 化 � 上 鸟苷 变 成 7- 甲 基 鸟 苷 � 从而使细菌产生耐 药� 这种机制 可引起对 卡那 霉 素和 庆 大 霉 素 的 耐 药 � � 甲 基 化 1 6 S � RNA� A 1 4 0 8 位 点 被 腺 嘌 呤 N-1 甲 基 转 移 酶 修饰 � 此种机制可引起对卡那霉素和安普霉素的耐药� 它能将药物 泵出 2. 3� 主动 外 排 机 制 �外 排 泵 在 微 生 物 中 广 泛 存 在 � 细胞外� 并 与包 括 抗 生 素 在 内 的 多 种 药 物 抗 性 有 关 � 至 今 � 已 经有 至少 3 0 0 个 外 排泵 基 因 被 发 现 � 其编码产物能将细 胞内物质有 效外排� 已 发现 在 不 同细 菌 上 至 少 存 在 的 2 0多种 外排泵�抗 菌药物相关 的外排泵 可分 为 5 个家 族 � 主要易化子 超家族( 主 要介导 对氯霉 素� 四环 素� 吖 MF S�� � 啶 黄 素 等 药 物的 耐 受 � 耐 药结 节分化 超家族( 其 主要介 导对 四环 RN D� 素� 氨 基 糖 苷类 � 大环内酯类等药物 的耐受� � 介 AT P耦联 超家族 ( A B C� 导对氯霉素� 四环素等 药物的耐受� 多药及毒 物外排家 族( � 介导 MA TE� 对 氨 基 糖 苷 类� 氟喹诺酮类等药物的耐 受� 小多 耐药蛋白( � 介 导对 SMR� 苯甲烷铵� 溴 棕 三 甲 铵 等 药 物 的 耐 受 �在 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中 主 要 是 已 证 实 的 RND 型 外排 泵 均 为 三 组 分 结 构 � 包括 RN D 外 排泵 起 主 要 作 用 � 属于 R 内膜 转运蛋 白和 内膜相 关质 膜融合 蛋 ND 家族 的 外 排 通 道 蛋 白 � 白 � 目前 已 经 研 究 得 比 较 深 入 的 RN D 药物 转运 复合 体有 不动 杆菌 的 常引起 对氨基 糖苷 A d e A B C系统�临床菌株 A d e A B C外排 泵表达过 度� 类� 喹 诺 酮 类� 氨基糖苷类� 替加环素� 氯霉素� 四 环素� 甲氧 -内酰胺类� � 苄 氨 嘧啶 等 药 物 的 耐 药 �A d e A B C外排泵在耐碳 青霉烯类抗生素 中的作 用 存 在 争 论 �加 入 外 排 泵 抑 制 剂 羰 基 氰 氯 苯 腙 C C C P后� 对 某些药 物的 M I C 降 低 2-8倍 � 3� 结 语 氨 基糖 苷 类 抗 生 素 从 1 9 4 4年链霉素被分离以来� 一直都是 临床上重 要的抗菌药物之一� 因为氨基糖苷 类是广谱抗生素� 疗效卓越� 在 临床及 畜 牧 兽 医 业 得到 广 泛 应 用 � 由 于 抗 生 素 的 不 合 理 使 用 � 其 耐药问题 随之 凸 现 � 目 前 出现 许 多 耐 药 表 型 � 如间歇性耐药� 就无法以已知的 耐药机制 来解释� 因 此需 要 进 一 步 研 究 � 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其 1 6 S� RNA 甲 基 化 酶 基 因和 修 饰 酶 基 因 的 研 究 从 分 子 水 平 证 明 菌 株 耐 药 性 的 存 在 � 且 这些 耐 药 基因 多 分 布 于 可 移 动 元 件 上 � 可在菌株间转移� 从而引起细 菌耐药谱 的 改 变 � 除 此之 外 � 细菌对氨 基糖苷类 抗生素的 耐药基因 分布会因 地域 或 时 间 不 同而 改 变 � 因此有必要进行动态监测� 及 早 发 现 并 作 出 对 策� 参考文献 � � 1 h e n L F�C h o � a T�K a e K S. P a � h o e n � � e � i � � a n � � o a n � i b a c � e � i a l �C � p � � � g � � � � a g e n � � . I n f e c � � D i � � C l i n � N o � � h � Am� 2 0 0 9� 2 3� 4� 8 1 7-8 4 5 � 2� �V a k � l e n k o � S B� M o b a � h e � � S. V e � � a � i l i � � o f � a m i n o g l � c o � i d e � � a n d � � � P � o � p e c � � � f o � � � h e i � � F � � � � e. C l i n� M i c � o b i o l � R e � 2 0 0 3� 1 6� 4 3 0-4 5 0 � 3� n n- C h a � l o � � e T h � � e � � o n�L e i f A� K i � � e b o m�A n d e � � V i � � a n e n. �A � � � I n h i b i � i o n � o f � p o l �� A �p o l � m e � a � e � b � a m i n o g l � c o � i d e �. � c i e n c e � d i � � � e c � 2 0 0 7� 8 9� 1 2 2 1-1 2 2 7 � � 4 o � � i � AL� S � e e � � � EH. NMR d e � e c � e d h d � o e n-d e � � e � i � m e � �N � p � � � � g � c h a n g e � � e � e a l � � d i f f e � e n � i a l � d � n a m i c � � o f � a n � i b i o � i c -a n d � n � c l e o � i d e� b o � n d � a m i n o g l � c o � i d e � p h o � p h o � � a n � f e � a � e � 3 � I I I a. J � Am� C h e m� S o c � 2 0 0 9� 1 3 1� 2 4� 8 5 8 7-9 5 9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