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哲学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工程哲学》课程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工程哲学》课程的思考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未来的工程师,未来的工程师不仅要懂得造物的技术,还应该具有人文素养,这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本文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实施《工程哲学》教育为例,探讨了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以期为同类院校开设本门课程提供一些建议。
标签:应用型本科;工程哲学;课程建设工程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是为未来的工程师培养哲学思维、树立正确的工程观的新兴教育领域。
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社会工程和自然工程领域的工程师,能够走到生产第一线的工作者,培养一种工程哲学思维尤为重要。
目前,全国高校中只有很少一些院校开设了《工程哲学》这门课程。
本文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实施《工程哲学》课程的实践为例,阐述了此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目的在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一、应用型本科实施《工程哲学》课程的必要性工程塑造了现代文明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工程师的“造物”活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应该关注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和谐,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因而,对工程师的培养,首先要从哲学思维的培养入手,使工程师具有系统的工程思维方法和哲学的思辨能力,树立全面的工程观,并用哲学思维更好地解决工程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就提出“工程需要有哲学支撑,工程师需要有哲学思维”,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一门《工程哲学》是非常必要的。
《工程哲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哲学思维为目的,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用哲学指导实践、用实践案例来丰富学生的哲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哲学观的大视野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从而用一种哲学的观点去看待工程实践。
从1991年建校开始,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就以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为目标,经历了二十年的职业教育的艰难发展,走过了十年的升本历程,于2011年4月顺利进入国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行列。
工程哲学的认识

工程哲学的认识工程哲学是一种关于工程实践的思考和探索,它涉及到工程师的价值观、方法论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工程哲学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工程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工程哲学强调的是工程实践的目标导向性。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工程哲学认为,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和可衡量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我们的工作,并使我们的工程实践具有实际意义。
工程哲学注重的是工程实践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工程实践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多个方面的问题。
工程哲学认为,我们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工程问题,不能只关注某个局部的方面。
只有系统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才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工程哲学强调的是工程实践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工程实践往往需要解决一些独特和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具备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工程哲学认为,创新是工程实践的灵魂和动力。
只有不断地追求新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取得突破和进步。
工程哲学也强调的是工程实践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工程实践是一种具体的行动和实践,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实践。
工程哲学认为,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验证和完善理论。
只有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够产生实际的效果和成果。
总的来说,工程哲学是一种关于工程实践的思考和探索。
它强调工程实践的目标导向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通过对工程哲学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工程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工程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工程哲学的认识对于培养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工程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工程哲学的思考

关于工程哲学的思考工程哲学是关于工程实践中的思考和原则的研究。
工程哲学旨在探讨工程实践的本质、目的和价值,以及工程师应该如何处理工程伦理和决策。
它涉及到技术、社会、环境和人类价值等多个领域,对于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工程哲学强调工程实践的本质和目的。
工程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人类需求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工程哲学认为,工程实践的目的不仅仅是设计和制造产品,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和实现人类的愿望。
工程师应该关注产品的功能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考虑到产品对社会、环境和人类价值的影响。
工程哲学关注工程伦理和决策。
工程实践中常常涉及到权衡不同利益、平衡风险和效益的问题。
工程哲学认为,工程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伦理道德素养,遵循公正、诚信和负责任的原则。
他们应该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权衡不同的利益,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三,工程哲学强调创新和持续改进。
工程实践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
工程哲学认为,工程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方法。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技术发展,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推动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工程哲学还强调跨学科合作和团队精神。
工程实践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应用。
工程哲学认为,工程师应该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与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协调和管理团队资源,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工程哲学是关于工程实践的思考和原则的研究。
它强调工程实践的本质和目的,关注工程伦理和决策,强调创新和持续改进,以及跨学科合作和团队精神。
工程哲学的研究对于推动工程实践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程师在实践中应该秉持工程哲学的精神,注重思考和原则的引导,为实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工程哲学的十个基本观点

工程哲学的十个基本观点
第一,哲学与工程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两项基本活动,工程哲学就是沟通工程和哲学的一个桥梁。
第二,科学、技术与工程“三元论”是工程哲学得以成立的基础。
第三,从知识层面看,工程位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经济——社会”的知识链和知识网络的中心位置,工程是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第四,工程是直接生产力,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
第五,在工程实践中,既要重视突破性的工程创新,也要重视渐进性的工程创新。
第六,要高度重视工程思维与工程方法的研究。
第七,工程理念和工程观是人们关于工程活动所形成的总体观念和基本观点,它渗透到工程活动的全过程,并深刻影响着工程战略、工程决策、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建构、工程运行以及工程管理的各个阶段和环节。
第八,工程应该以为公众服务为目的,因而,公众应该理解和参与工程。
第九,需要将工程哲学的新观念落实到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第十,理论联系实际是研究工程哲学的灵魂。
在《工程哲学》一书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们逐步理清了中国学者们研究工程哲学的基本思路,那就是:从工程活动的实践出发,建立工程师、哲学家、工程管理学家等相关专业人士的“联盟”,针对工程活动中的哲学问题进行对话,碰撞出思想火花,寻找到工程与哲学的“交集”,推动工程哲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进而扩展成工程与哲学的“并集”。
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哲学的内容,并促进哲学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深化了对工程的认识,并促进工程实践的健康发展。
本书的写作过程表明,只有充分发展工程师、工程管理家和哲学家之间的联盟关系,才能使我国工程哲学研究走向深入,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工程设计中的工程思维与哲学读后感

工程设计中的工程思维与哲学读后感读完关于工程设计中的工程思维与哲学这本书(或者文章啥的),我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对工程这事儿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就觉得工程嘛,无非就是盖盖房子、修修桥,按照固定的图纸和标准把东西弄出来就得了。
可这一深入了解工程思维和哲学,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比我想象的多多了。
工程思维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它可讲究实际了。
工程师得像个超级问题解决者,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都得能拿出办法来。
就好比要在一个狭窄又坑洼不平的地方建个大楼,那可不是简单地把楼的设计往上一套就行。
得考虑这地基怎么打才稳,材料怎么运进去,周围的环境会不会影响大楼的寿命,这思维得在理想的设计和现实的限制之间来回穿梭,像走钢丝一样小心翼翼又得保持平衡。
再说说哲学在工程设计里掺和的事儿。
哲学这东西,听起来很玄乎,但在工程里它就像是背后的军师。
比如说,工程中的伦理哲学就很重要。
你想啊,一个工程做出来可不是只给自己看的,它可能会影响到好多好多人。
像建个工厂,如果只想着赚钱,不考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那就是违背了伦理。
这时候哲学就跳出来说:“你得考虑长远,得考虑对人类和大自然的影响。
”这就像是给工程这个大怪兽拴上了一根道德的缰绳,让它不能到处撒野。
而且工程思维和哲学还都强调创新。
工程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工程都有它独特的地方。
工程师不能老是守着旧的方法,得有点哲学家那种探索未知的精神,敢于尝试新的材料、新的结构。
比如说以前盖房子都是用砖头,现在有人就想出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又轻便又结实,这就是创新思维在工程里的体现。
我感觉工程思维和哲学就像是一对好搭档,一个在前面冲锋陷阵,把工程的实际问题一个个解决,一个在后面运筹帷幄,从更高的层面给工程指引方向。
它们俩合在一起,让工程不再是简单的机械作业,而是变成了一种有思想、有灵魂的创造活动。
读了这个关于工程设计中的工程思维与哲学的内容后,我再看那些高楼大厦、桥梁隧道啥的,就不再只是看到一堆混凝土和钢铁了,而是看到了背后一群有着聪明头脑和哲学思考的工程师们的心血结晶。
三峡工程哲学思考

长江三峡工程是人类在自然界中一项巨大的造物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工程改变了长江及长江流域原有的环境和生态,对其利与弊,不仅要运用现代科技予以兴利除弊,更要用哲学思维加以分析思考。
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工程建设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分3个阶段施工,总工期17年。
自1993年开始进入工程实施阶段,1994年12月正式开工,2003年6月水库蓄水到135米高程,三峡工程开始发挥初期的综合效益。
2006年10月,三峡水库已实现初期蓄水156米高程,左岸电站14台共980万千瓦机组提前一年投产发电,大坝提前两年挡水初步发挥防洪效益。
整个工程将于2009年全面竣工。
长江三峡工程由于规模巨大、问题复杂,一直是正反方面有争议的工程,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探索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思辨,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以取得预期目标的可持续性,并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我思故我在”和“我造物故我在”是两句哲学箴言。
“思”与“造物”是人类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活动全过程。
人类在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维、不停地造物,也创造了人类自己,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由初级的思维到高级的思维,由简单的造物到复杂的工程造物,永无止境,这就是人类的本质。
没有无思的造物,也没有不造物的思维。
什么是工程哲学?工程哲学可以理解为对工程的认识,对工程造物的思辨。
长江三峡工程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长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政治、经济以及工程本身的建设技术和基础科学的复杂问题。
长江三峡工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例如三峡工程建设与生态和环境的关系问题、长江洪水灾害及其对策问题、三峡水库移民搬迁和重建家园脱贫致富问题、是否可能以“蓄清排浑”的调度方式协调水沙关系的问题、如何保护长江及三峡水库水质的问题、如何保护三峡水库水生物的良好生态和发展渔业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三峡水库的地质构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质灾害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长江三峡工程安全问题、如何充分利用长江三峡水能资源改善环境问题、如何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确保三峡工程项目实施成功的问题等等。
2021年工程活动中的哲学反思

Fear of the unknown is a common feature of human being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工程活动中的哲学反思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批大型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探月工程等的先后实施,现代工程大规模、超长期、高投入、高科技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等特点也日益显露出来。
工程是人们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和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和成果的总称,是人类某种需求的物化。
无论何种工程,都要经过设想、酝酿、调研、论证、决策、立项、实施、运营、以及效果评估等主要环节,这些环节构成工程的整个生命期。
显然,工程生命期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人为主导展开的。
工程决策人、设计者、建造者等的价值观、自然观和哲学理念对工程的运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讨论渗透在工程活动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1 工程价值观工程决策人和设计者的价值观是影响工程立项的最主要的因素。
首先,工程决策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工程的大小和规模。
我们知道,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看重什么,轻视什么,依据什么,追求什么,从而去做什么,放弃什么,怎么去做。
在行动之前,人们总是要把几个价值在内心的天平上称量一番,选取大的价值,舍去小的价值。
按价值的取向去决定自己的行动。
工程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代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进行现代工程建设的过程。
工程活动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活动,而且是经济、文化、环境等综合作用的社会活动。
工程活动是进行直接物质创造的活动,工程活动的本质是集成技术要素和其他要素实现优化的价值目标,其“结果”是直接的物质财富,它不但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的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许多方面的利益。
一项工程,为什么上马,在何时何地上马,这项工程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在工程决策中必须认真考虑和正确解决的问题。
片面的、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程观,会导致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矛盾日益突出。
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

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本文通过对工程及工程管理定义的阐述,详细的探讨了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
标签:工程;工程管理;哲学一、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进入工程项目高速发展的工程时代。
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改进。
所以,加强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对于对于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哲学视野中的工程和工程管理1、工程哲学的范畴和关注点工程哲学是对人类依靠自然、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和合理改造自然的工程活动的总体性思考,是关涉工程活动根本观点和普遍规律的学问,主要包括工程本体论、工程认识论、工程方法论的研究;工程系统观、工程社会观、工程生态观的研究;工程理念和工程价值的冲突与协调等基本内容,以及工程哲学与工程历史等学科关系的研究。
工程哲学主要关注工程发展观、工程辩证观、工程系统观、工程生态观、工程价值观等内容。
2、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属于工程和管理两者的交叉领域。
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主要研究工程管理的认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内容,包括工程管理的辩证观、系统观、价值观、和谐观、创新观和发展观等。
哲学是世界观,是其它科学的主导原则和方法论,哲学原理在工程管理中的体现、统领、指导与应用,构成了工程管理的哲学内涵。
哲学是工程管理的精神和导向,工程管理是哲学的实践和体现。
三、工程项目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给人以智慧,教导人们如何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涉及的问题多种多样,包括自然、社会、思维和人生等领域诸多重大问题。
哲学与科学是互动关联的。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以探索发现为核心,着重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而哲学是指导人类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以思想指导为核心,着重解决“如何思考”、“如何实施”的问题。
科学是方法,哲学是思想,哲学指导科学,科学完善哲学,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工程项目活动就是将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思想、理论、观念物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理论实践,随着现代工程项目活动复杂程度的提高,工程项目活动与科学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如何推动工程项目更高、更快发展,走出原有理论框架,进入更为复杂、广泛的领域俨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2月中国工程科学Feb.2005丝!童丝!塑垦垒星!里呈呈塑堡量!堡垒竺兰呈!:!墼皇:!
院≥萋j蛰i臻
囊曩一一£缔者接篝.-.曩:鏊熏,我阐:,攀:者刮i鬻-的:新::学r耩兰薹舞篱-耩哲:r孥蟪蔫的发展j鬟雒瓣
和影桶誊一!一:丽髓巍避囊:步:雅动:豢崔哲学-的普藏和滚瓣磷究蒙i-申:r禽:。
萋:程:院、和‘串j真
瓣:然!麟谗渗孵宠:套兴::瞬发起;筹t熏::29鳓::鬻:臻-飘鬟彰雀:寨举:察-戳黪善j程哲学菊.
:祥:擎麓展瓣}i琵}{域鬻j:{碍篆j蓐藕:糕-隐・骶隧:蓑一弑}祥:糕j隧?垂劐i套。
徽:摹:题:溅。
要藏:善糕:麓
:擘韵i溅蒸感i考篓i鳓发i害蒙兰誊i菊::意嬷糍黼遴鬻鬟程管。
学韵:。
森j稻:发蠹壤鬟程:哲:学。
研究:鳓:意鬻蠹i豢囊i瓣:舞{耩{祥{骥i麟:誊瓣凌:害要蒸蠢{{{{;曩曩囊囊={;11-曩焉誊曩曩。
囊曩i曩曩.:)一一:)
对工程哲学的几点思考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北京100038)
[摘要】指出了工程哲学产生的背景,论述了工程哲学的内涵及开展工程哲学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哲学;科学发展观;工程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1326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1742(2005)02—0024—02
作为一名工程科技工作者,我对哲学虽有浓厚
的兴趣,却没有专门的研究,现就工程哲学问题谈
几点粗浅的认识。
1工程哲学的提出和深入研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客观需求的呼唤
工程哲学作为一个学科的研究不会局限于中国,但对这一学科的开拓,我国学者却走在了国际
同行的前面。
我国学者李伯聪率先倡导了工程哲学
的研究,一批哲学界和工程技术界的专家们提出了
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论述。
工程哲学之所以
首先在我国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有赖于上
述专家们的深厚造诣和多年的潜心研究,另一方面
也有着当代中国的社会背景、社会基础,是有深刻
的社会根源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工程活
动是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
的活动方式之一。
然而,只有深刻地认识工程技术
的本质和规律,并在工程实践中正确把握和运用,
工程活动才能成功并真正达到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
[收稿日期]2004—12—07
[作者简介]杜祥琬(1938一),男,河南开封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的。
因此,工程活动需要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
过去几十年间,在我国的大量工程活动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迅速,成就有目共睹,其中也包括组织实施了数不胜数的各种工程。
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上最宏伟壮观的建设时期。
但是,多年的快速发展,也使我们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了本国的国情,同时也更尖锐地揭示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我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大国,面积大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国,人均资源的小国,人均能源的小国,人均可耕地和人均GDP的小国、穷国。
多种意义上的不平衡,不协调相当严重。
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明了出路和方向。
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具体化,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几个协调发展,凝结着深刻的辩证唯物论的哲学思想。
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成功并不容易,它对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处理好科技、投资、效
第2期杜祥琬:对工程哲学的几点思考25
益、资源、环境、人才……等多方面的因素及其关系。
因此在工程活动的全过程需要有正确的哲学观的指导。
实际上,每项成功而优质的工程项目,它的工程师和管理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唯物论和辩证法。
现在需要的是让人们更自觉、更系统、更科学地以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工程活动。
因此,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存在着对工程哲学迫切的客观需求,存在着研究、发展和运用工程哲学的肥沃土壤。
这次论坛把工程哲学和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作主题,也是含义深刻的。
2工程哲学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工程活动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工程与社会的关系。
工程哲学必然是一个交叉学科,主要是工程与哲学的交叉,它的内涵还涉及到广泛的科学、技术及社会科学的问题。
殷瑞钰院士提出了在一个从自然到社会的长链条当中工程哲学研究的六个方面内容,它既包括工程的哲学问题,如工程定位及工程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又包括工程活动中的哲学问题。
作为一个工程科技工作者,我特别感受到工程实践中哲学问题的丰富,它存在于工程活动的全过程。
一方面是对待工程项目要有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态度。
从工程的调研、论证、决策、立项,以至进展和效果的评估,都要真正做到并敢于做到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对工程涉及的技术、基础、环境、材料、工艺等要有真切的了解,把体现唯物主义的实际调查、统计分析、专家论证、试点研究等纳入科学的决策程序;而对工程的质量、效益的评估,必须通过一种机制,保证评估和评价的客观、科学和求实;另一方面,工程活动中充满了辩证法,例如要处理好所用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的关系,质量和造价及进度的关系,还有顺利和挫折,困难和信心,竞争与协作,保密与交流等涉及到人的因素,许多事情关系到对立的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考,需运用哲学的智慧去把握和处理。
结合典型的案例从哲学的高度进行分析,得到规律性的认识,也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所以工程哲学的内涵是丰富、深刻而且饶有兴味的。
3工程哲学的研究和普及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我国学者开创先河的工程哲学研究,与时俱进地保持高水平,不断深化和创新,使它发育得更为完善和丰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意义。
同时,工程哲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它的研究和普及将使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程活动中,少花学费,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和效益。
如徐匡迪院长所说的“工程需要有哲学支撑,工程师需要有哲学思维”。
用唯物主义武装工程师和工程的领导、管理者,有助于避免主观主义、政绩工程、拍脑袋工程、豆腐渣工程;而更多的辩证思维有助于避免片面性,走极端,避免思想僵化,等等。
所以,对工程科技工作者来说,工程哲学是思想方法、思维武器,也是可以转化为物质的精神力量。
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要关注工程哲学,学习、研究和运用工程哲学,力求具有较好的哲学素养。
工程哲学不只具有指导工程活动的作用,反过来,人类工程活动及相关科技的深入发展也会影响哲学。
从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来说,与高能加速器工程密切相关的粒子物理的研究,基因工程的研究,将会提供有关世界微观层次的新概念;从对宏观世界的认识来说,航天、航宇工程和探测手段的发展,将会对“漫无边界”的宇宙空间和“不明始终”的时间,提供新的认识。
21世纪将是微观文明和宏观文明并行发展的世纪,而这些新的文明发展和认识,也会引发哲学家的新思考,引出哲学的新概念,甚至为哲学的发展开拓新的天地。
SomeConsiderationsonEngineeringPhilosophy
DuXiangwan
(ChineseAcademyofEngineering,Beijing100038,China)
[Abstract]Thepaperpointsoutthebackgroundoftheemergenceofengineeringphilosophy,anddescribestheconnotationofengineeringphilosophyandthesignificanceforconductingthestudyonengineeringphilosophy.
[Keywords]engineeringphilosophy;out—lookonscientificdevelopment;engineeringscientific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