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设计代表
简述格罗皮乌斯设计理念

简述格罗皮乌斯设计理念
格罗皮乌斯设计理念简述。
格罗皮乌斯(Dieter Rams)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德国工业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
对于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设计理念以简洁、功能性和持久性为核心,被誉为“极简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
在他的设计理念中,简洁是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他认为,设计应该是简单明
了的,不应该有多余的装饰和复杂的结构。
他的设计作品通常采用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让产品的功能和美感得以完美结合。
功能性是另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
他的设计作品都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易用性,追求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能够得到最大的便利。
他常常强调“好的设计是不可见的”,即设计应该让人感觉自然而不觉得刻意。
持久性也是格罗皮乌斯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产品的质
量和耐用性,追求让产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过时。
他认为,持久性是设计的重要价值之一,设计师应该为未来考虑,而不是仅仅满足当下的需求。
格罗皮乌斯的设计理念不仅影响了产品设计领域,也对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
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设计理念不仅是一种审美追求,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的思考。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格罗皮乌斯的设计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醒人们应该追求简洁、功能性和持久性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过多的物质和信息所困扰。
彼得·沃克

有限|无限——2013北京园博会大师园
什么样的花园
以同一元素,在同一空间中创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 这就是彼得· 沃克花园所呈现的景致。花园被简单的环形 绿篱所覆盖,花园中央一条笔直的步道从圆环中央穿过, 将花园一分为二,步道被两堵双面镜墙所界定,而步道 中央以五米间隔均匀排布着一列悬铃木。如此一来,对 于步入镜墙内部的游人,由于倒影反射倒影的“理发店 效应”(Barbershop Effect),狭窄的步道空间瞬间扩 大,成为一个“无限景象”:单排的悬铃木被不断复制 成为一片无边的树林。而与此对照,由镜墙外侧的游人 看来,被墙体切割成半的绿篱又在镜面中与各自的倒影 合并为完整的圆环,由此,一个清晰、完整的“有限景 象”在镜墙外侧被创造出来。
2016/6/1
彼得· 沃克的代表作品
日本丰田市美术馆 澳大利亚悉尼千禧公园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 美国驻华新使馆 柏林索尼中心 美国IBM索拉纳园区
谢谢!
THE
END
极简主义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 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 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 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 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 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彼得沃克代表作品有美国驻华新使馆 、哈佛大学唐纳喷 泉 、柏林索尼中心 、日本埼玉广场等。
《看不见的花园——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是一部 关于在1925~1975年之间曾为美国景观学做出过重要贡 献的一些个人和公司发展历程的著作。在那个时期,美 国兴起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景观设计体系,该设计体 系将体现永恒价值观的社会思想与园林景观和花园进行 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现代美学思想。在作者选取的研 究对象中,既有未建成的设计方案,也有实际的花园作 品,范围从小型的私家花园、到游戏场和公司总部花园。 书中讨论的项目,既有现代景观中的经典作品,也有鲜 为人知、但实际上却应该拥有同那些经典作品相同地位 的作品。因此《看不见的花园——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 主义》成为美国景观学在战后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为争取 行业地位和为追求现代审美理想所做出的文化贡献的一 种记载——这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这些姊妹学科的历 史、目标和发展进程有着明显的不同。
美国伯奈特公园

park)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设计师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 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 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 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 计与规划奖获得者。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 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 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 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 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 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 技术精湛。
1/6/2015
13
植物分析
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公园,伯奈特公 园仍然是一种为人们提供放松与接 触自然的城市绿地,沃克在公园中 设计了平展的草坪、遮阴乔木、水 池带、长条凳及台阶供人们休息、 平躺和玩耍。考虑到公园四周的交 通环境,伯奈特公园的设计又呈现 了某些城市绿化广场的特点,有意 义的空间、方便的步道、明亮的夜 景。由一种简单的规则和方式,最 终形成充满丰富变量和偶然性的系 统,呈现不一样的视觉盛宴,使身 处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寻常的体验。
1/6/2015
14
使用者分析
过往游人(临时使用人群)
公司职员 (一部分不稳定使用人群)
周围住宅居民 (大多数稳定使用人群)
1/6/2015
15
专家或业内评价
皮特·沃克对极简土义和独立物质时代的地帚艺术的应用,使物体(景 观)具有可见,表明了景观的地位和空间,并延伸了他的景观作品的解 释领域意义。 沃克的作品充满美感、悟性、幽默感、双关的诙谐指代以量与大地的对 话、与艺术的合作和诗,并不时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和幻灭感的哲思。
1/6/2015
7
场地分析
鸟 瞰 图
彼得沃克作品浅析

道路系统由垂直及对角线网格构成.铺以粉红玛瑙色花岗 岩,因凸出公园地面而在草坪上投下阴影.下沉草坪提供 地平基础,与多变的花岗岩交叉图案相互呼应,形成软与 硬的对比,嫩绿生机与静谧的对比.形式感与亲切感的对 比.
一圈方形水池相连构成矩形用 对位与对照的手法强调公园多 层组合的特色。
公园由镶嵌于花岗 石小路上的方形灯 照明,树林中及方 形水池纤细的喷水 管中也安装照明设 备,使它们看起来图
北立面
4 1 2
2 3
6
总平面
5
7
1 花岗岩步道 2水池 5办公楼 6 草坪
3马蒂斯“背”浮雕 4灌木种植坛
草坪
马蒂斯“背”浮雕
花岗岩步道
水池
灌木种植坛
沃克以几何网格 的叠加手法设计 了草坪、树林、 水池、坐卧游戏 的场地.使该公 园既具有传统绿 地可供休闲思考 的自然空间、作 为城市公共广场 常有的集中硬地 空间,同时具有 市中心区入口的 气势和特色.
及设计特点
特点:1.网络的叠加
2.自然植物与规则形式的对比 3.现代材料与现代感表达出的都市自然
4.对四季与自然造化的体现
5.理性与神秘感的交织
彼得·沃克代表作
哈佛大学泰纳喷泉 广场大厦和镇中心公园 柏林索尼中心 波奈特公园 IBM公司净湖 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城纳什尔基 金会雕塑中心
波奈特公园(Burnett Park,1983年)
Peter Walker
极简大师 彼得· 沃克 作品浅析
以 波奈特公园 为例
个人简介
彼得· 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 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1978-1981 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 任。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 得· 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人们在他的设 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 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 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 义。
著名设计师理念

著名设计师理念著名设计师是那些在设计领域中有着卓越成就和重要影响的设计师。
他们通过自己对设计的独特见解和追求,塑造了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些重要理念。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设计师的理念。
1. 班扬·明斯特:简约主义理念班扬·明斯特是著名的德国设计师,他提出了简约主义的设计理念。
他认为设计应该追求简洁、纯粹和功能性,摒弃一切多余和不必要的装饰。
他的设计风格以简单的几何形状、纯净的色彩和精细的工艺闻名,深刻影响了现代设计界。
2. 斯蒂夫·乔布斯:简约与创新结合的理念斯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将简约和创新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他认为设计应该追求简单、易用和美观,同时不断创新,推动科技和设计的发展。
他的设计作品如iPhone、iPad等深受世人喜爱,对现代科技产品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菲利普·斯塔克:人本主义设计理念菲利普·斯塔克是一位著名的法国设计师,他倡导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
他认为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追求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共鸣。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深受现代消费者喜爱。
4. 周正龙:民族文化融入设计理念周正龙是中国知名的设计师,他提出了将民族文化融入设计的理念。
他认为设计应该体现当地文化和传统,尊重历史和人文精神。
他的设计作品充满中国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5. 伊万·张伯伦: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伊万·张伯伦是一位著名的荷兰设计师,他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他认为设计应该追求环境友好、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再利用,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些著名设计师的理念概括了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些重要观点和趋势。
它们对于设计师和消费者都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促进了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无论是在产品设计、空间设计还是图形设计领域,理解和应用这些设计理念都有助于创造独特而有价值的设计作品。
极简主义代表人物

夕阳下的唐纳喷泉美得犹如仙境一般
总结:
• 作为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园林设计作品唐纳喷泉具有 鲜明的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的色彩,而且也对使用功能有 着周到的考虑
• 大地艺术——巨石阵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大地艺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地艺术与现代公 共园林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如林璎设计的华盛顿 越南阵亡将士纪念碑、哈格里夫斯设计的拜斯比公园等, 唐纳喷泉也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
唐纳喷泉场地的四周是乔治时代的哈佛庭院、现代 科学中心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式大会堂。沃克希望作为 新来者的唐纳喷泉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把波士顿新英格 兰的乡村意象融入到哈佛校园理性的氛围之中。
极简主义——序列 极简主义Minimalism)是一种以简洁几何形体为基本艺
术语言的艺术运动沃克认为极简艺术中最常见的手法序列— —某一元素的重复使用、或要素之间的间隔的重复在园林设 计中是非常有效的。在唐纳喷泉中,沃克以传统的天然石块为 基本设计元素,通过“序列”的手法将159块石头纳入1个直 径18m的圆形空间之中,而这个圆形空间又是由若干近似同心 圆以“序列”的形式组成的。沃克擅于用简单的元素,强调几 何构图,用人工的秩序去统领自然的材料。
设计思想:
极简主义(Minimalist,又称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 早期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初 在20世纪60年代,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 表现。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Martha Schwartz)等先锋园 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 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 物即其本身。(The object is the thing itself)。
西方设计流派知识点汇总

西方设计流派知识点汇总设计作为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需要深入了解不同的设计流派以及其背后的理念和风格。
本文将对几个西方设计流派进行知识点的汇总,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些设计风格。
1. 现代主义设计流派现代主义设计流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股潮流,追求简洁、功能性和抽象性的设计风格。
这一流派强调线条的纯粹性、几何形状的简洁性以及材料的实用性。
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包括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和贝聿铭等。
2. 包豪斯设计流派包豪斯设计流派起源于德国,追求将艺术与工艺相结合,注重功能性和工业生产。
包豪斯设计师倡导将设计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追求简约、实用和经济。
包豪斯设计流派对现代建筑和家具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代表人物有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和米斯·凡·德·罗等。
3. 艺术装饰派设计流派艺术装饰派设计流派兴起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洲,强调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对材料的讲究和对装饰的过度。
艺术装饰派设计流派的设计师致力于将艺术与工艺相融合,创造出华丽独特的艺术品。
代表人物包括奥本海默、威廉·莫里斯和路易斯·康等。
4. 极简主义设计流派极简主义设计流派强调简洁、精确和功能性,追求去除多余的装饰和繁琐的细节,突出设计的本质和实用性。
极简主义设计流派的作品通常具有几何形状的纯净线条、中性色调和简单的材料。
代表人物有迪特·拉姆斯和乔纳森·艾夫等。
5. 后现代主义设计流派后现代主义设计流派强调对传统规则和限制的反叛,注重个体性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师通常善于使用非传统的材料和形式,追求拼贴和碎片化的视觉效果。
代表人物包括弗兰克·盖里和菲利普·约翰逊等。
总结:以上是几个西方设计流派的知识点汇总,每个设计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理念,对于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流派的背景和特点对于进行设计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解读极简主义的景观设计——以玛莎·舒瓦茨的作品为例

Ke r s mi i y wo d n mMim; a d c p e i n Ma h c wa z s l n s a e d sg ; r a S h r t t Au h rS d r s Do g u C l g , u a i e st, 3 2 2 to ’ a d e s n h o l eW h n Un v ri 4 0 1 , e y W u a , b i Ch n h n Hu e, i a
摘 要 极 简 主义 是 一个 独特 的艺 术类 型 。随着 这 门艺术 类 型 的发 展 . 仅 在 艺 术 审美 和 意 识 观 念 上 产 生 了影 响 , 在 不 更
社 会 实 践 上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 使 现 代 景 观 设 计 师深 刻 地 促
思 想 、 观 念统 一 起 来 。 新 极 简 主 义 的主 要 特 征 :
me to i t p fa t n to l n t e s n e o e t ei n n ft s y e o r, o n y i h e s f a s t a d h h c
c n e t a mp c . u lo i o il p a t e h d a p o o n o c p u l i a t b ta s n s c a r ci a r f u d c
( ) 制 作 工 艺 上 主 要 运 用 工 业 生 产 方 式 , 显 出 现代 5在 凸 工 业 文 明 的理 念 和 特 征 。
总之 , 极简主义 的设计是极 少 , 但不 显枯燥 ; 简约 , 但不 失美 感 。
2 玛莎 ・ 瓦茨 的设计 作 品实例 分 析 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简主义设计代表
1.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1883-1969)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
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
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
纳粹德国期间,他受到迫害和驱逐,他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几经辗转后于1932年被纳粹强行关闭。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
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
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
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
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
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
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2.彼德•沃克
彼得•沃克,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哈佛大学设计系主任,美国SWA集团创始人,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的代表。
随着西方,尤其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社会变得日益动荡不安,这种急剧的变化使得人们不得不从各方面进行严肃认真的反思,艺术家们当然也无法置身其外。
于是,各种新兴的艺术类型,肩负着反映社会各阶层现实状况的使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其中就包括有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又称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
最初,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
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Martha Schwartz)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园林已经日益为人们了解和认可。
彼德•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由于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他也被人们认为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
不管是谁,当看到他的作品时,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
彼德•沃克于1932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德纳市。
195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他的风景园林学士学位。
上学期间,他曾经在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劳伦斯•海尔普林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
毋庸置疑,这一切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毕业后,他去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
一年后,他与另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佐佐木•英夫(sasaki)合伙成立了事务所,这也就是现在著名的SWA集团的前身。
1976年,在完成了大量单一风格的作品后,感到有些厌倦的彼得•沃克决定去哈佛大学教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并担任了系主任一职(1979-1981)。
在那里,他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玛萨•舒瓦茨(当时玛萨•舒瓦茨还是他的学生)。
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结合并合作成立了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事务所。
但是,数年后由于他们各自的设计思想存在着巨大分歧,事务所宣告解散,沃克与其他人先后成立了几家事务所,包括目前他与威廉•约翰逊合作的事务所。
如今看来,彼德•沃克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是有其客观因素的。
早年他在哈佛求学时,受到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的巨大影响,与他同时代的导师、学长们对于现代主义的追求深深感染了彼德•沃克,他也因此成为现代主义的忠实追随者。
随着对园林认识的不断深入,彼德•沃克开始尝试着将自己喜爱的极简艺术结合到园林设计中。
需要说明的是,彼德•沃克曾是一名狂热的极简主义艺术爱好者,这也成为他日后运用极简艺术的主要动力源泉。
其后的欧洲之旅,尤其是法国古典规则园林带给他的巨大冲击更加坚定了他将极简艺术运用到园林设计中的决心。
在进行了一些初期的尝试之后,沃克发现这种结合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成功,它们所反映出的那种鲜明的特色“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昏暗的天空。
”当时他设计的那些作品包括1980年和舒瓦茨合作的尼可庭院和1983年伯纳特公园等。
初期设计尝试的成功促使沃克更加努力的发展自己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
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些作品标志着他这种风格的成熟,如1984年的唐纳喷泉、IBM
索拉那园区规划、广场大厦以及1991年的市中心花园等。
其中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唐纳喷泉尤为典型。
它位于一个交*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则排列状。
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会有强烈的神秘感。
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沃克对于极简主义手法运用的纯熟。
巨石阵源自他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的研究,同时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风格完全协调,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与其原型:安德鲁的雕塑作品“石之原野”比起来,这件作品从内容和功能上都已经超越了它,唐纳喷泉也因此被看做是沃克的一件典型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
步入晚年的沃克仍然在执著的追寻着设计的真谛。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沃克的作品中有着相当明显的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子,这既是他对日本园林的兴趣与研究的成果,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极简主义与日本禅宗园林的某些设计思想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简洁与自然。
当然,作为一名西方设计师,沃克运用得最多的还是日本园林中的要素:竹子、石块、水体、沙砾等。
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日本播磨科学城、索尼幕张技术中心、丰田艺术博物馆等设计作品中。
极简主义与日本传统园林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做是沃克设计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
彼得•沃克作为一位著名的园林设计师,数十年来设计了无数佳作,他因此也获得了包括ASLA设计奖在内许多重要奖项。
此外,他还出版过《极简主义庭园》和《看不见的花园》这两本书来详细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
对于他作为极简主义者这一重要特征,我们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他的各种极简主义风格的园林作品,同时也对其他艺术门类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你漫步于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中时,不知是否会想起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简洁的形式中往往却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