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教案【精品教案】.doc

认识液体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用简单的器材来研究液体性质,并将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感官来认识液体,知道液体一些常见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感受并分享学习的快乐。
(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章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引水、蓄水、排水,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3)通过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匮乏,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渗透德育)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轻重、粘稠度、毛细现象等方面的性质差异。
难点:认识液体轻重、粘稠度、毛细现象等方•面的性质。
教具准备:油、水、牛奶、蜂蜜、杯子(四个)、量杯(四个)、天平、试管(四个)、滑板、餐巾纸、水槽。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谜语导入1 .猜谜语:什么东西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了不能喝,不洗反能尝?(水)2.水分布在哪里?地球上的水资源你了解多少?(向同学介绍,并借此渗透法制教育和德育。
)3 .水是一种什么东西?(液体)4.关于液体你都知道什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和了解。
板书:认识%1.研究液体的其他性质实验一: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
1、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杯子里装的都是液体吗?它们分别是什么? (水、牛奶、蜂蜜、油)2、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鼻子闻,眼睛看,嘴巴尝等。
)3、水有什么性质?(无色、无味、透明)。
利用学生对水的了解,比较水与其他儿种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等性质上的不同,进而让学生了解牛奶、蜂蜜、油这几种液体的性质。
4、讲述:刚才我们大家提到的透明度、颜色、气味这些都是液体具有的特点,在科学上我们把这些特点叫做性质。
(板书“性质”)但液体的性质不仅仅表现在颜色、气味和透明度上,还表现在许多方面。
说说你还想研究液体的哪些性质?1、引导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液体的轻重、液体的形状、什么样的液体流动得快等问题。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教学设计.doc

科目 苏教版小学科学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 审 核 单元课题 固体和液体 课 题3-认识液体审核日期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2. 能运用多种方法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科学知识: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2. 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的液体不同样重 教学难点1. 知道不同的液体流动的快慢不同2. 知道液体表面都有表面张力。
教学方法 谈话法、分组观察法、分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试管、油、水、蜂蜜、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研究液体的密 度不同1. 利用一些工具,我们还可以研究液体的哪些性质呢? 2. 公园里的跷跷板小朋友们都玩过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 一个“液体跷跷板”的实验。
3. 在大家面前的塑料量杯里都装有一样多的水、油、蜂蜜、 牛奶,请你把水放在天平的一端, 把蜂蜜和牛奶放在天平的另一 端,这时,你发现了什么?介绍自己认识的一些实验 器具。
四位同学各负责一种液体,另一位同学负责天平,把水放在 天平的一端,把蜂蜜或牛奶放在 天平的另一端,组长做好记录。
知道 同样多的 液体不同 样重。
4.小结:通过借助天平和量杯,我们知道,同样多的液体,有的比水重,有的比水轻。
二、研究液体的流1.谈话:刚才的实验同学们都做地非常认真,研究科学问题学生进行猜测不同的液体流动速度是否一样?知道不同的液动性就应该有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液体赛跑” 的实验,看看不同的液体流动速度是否一样?在实验以前我们先来猜测一下:你们认为哪种液体流地快些?2. 四位同学分别负责一种液体和一支滴管,一位同学负责蜡纸槽。
先把蜡纸槽平放在桌面上,四位同学用滴管个取一种液体,分别在蜡纸槽的蓝点处滴五滴液体,另一位同学把两个文具盒叠起来,轻轻地把蜡纸槽斜靠在文具盒上,使液体流下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液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液体》认识液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液体的颜色、形状和黏稠度等性质,并能够使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多种方法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愿意参与,体验合作研究。
教学准备:油、蜂蜜、牛奶、水、滴管、蜡纸、烧杯、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小小科学家,今天我们的课堂有四位好兄弟,它们就藏在你们的实验桌里,谁能最先找到它们?(学生开始寻找)2、师:找到了吗?请告诉我,它们分别是什么?(牛奶、水、蜂蜜、油)如果老师把你们的眼睛蒙上,你们还能准确地判断出它们都是什么吗?有什么好办法?(使用感官尝试识别)3、师:如果给这四位好兄弟起一个共同的名字,应该叫什么?(板书:液体)想不想知道关于液体更多的事情?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液体。
(板书课题:认识)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1、初步运用感官,观察四种液体的性质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种液体,比较一下,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点?一定要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观察)师:哪一组愿意说一说,你们是如何观察到这些不同点的?(使用感官发现四种液体颜色、透明度、气味和味道不同)2、猜想预测液体具有的其它性质师:你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像小科学家一样认真仔细,老师很高兴。
除了颜色、气味、味道不同之外,这四种液体还有哪些不同点?现在请小组的同学大胆猜测,想到一个不同点就在小组实验探究积分卡上加一分。
学生:(讨论交流,推想预测)师:请汇报一下小组的想法吧!(学生汇报,师将汇报的问题归纳整理到黑板上)(预设生预测情况:1、四种液体流动的速度有快有慢。
2、生产的厂家、日期不同。
3、营养成份作用不同。
4、同样多的四种液体轻重不同。
5、水具有毛细现象,其它液体也具有毛细现象吗?……)同学们经过实验,发现四种液体的流动速度确实不同,而且重量也不同,表面张力也不同。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液体_苏教版2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知道不同的液体在颜色、形状、透明、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愿意采用各种方法认识液体。
重难点:知道不同的液体在颜色、形状、透明、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教学准备: 油、水、蜂蜜、牛奶、天平、板子、滴管、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流流动动, 动动流流…”谈话: 水有什么特点?像水这样的物体属于液体, 还知道哪些液体?2.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的各种液体。
3、总结:我们身边的液体有很多,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液体。
(板书:认识液体)二、探究新知(一)辨别液体并比较不同液体在颜色、透明度、气味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填写记录表。
1.辨别四种液体。
(1)出示常见的四种没贴名称标签的四种液体: 油、水、蜂蜜、牛奶。
(2)提问: 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去辨别这四种液体?(3)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找出辨别四种液体的方法。
(用眼看、用嘴尝、用鼻子闻…)(4)学生辨别这四种液体并贴上相应的名称标签。
(5)汇报辨别结果。
2.观察比较不同液体在颜色、透明度、气味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填写记录表。
(1)谈话: 这四种液体有什么不同?(2)师出示记录表并讲解。
(3)学生观察并记录。
(4)汇报记录表中的内容。
(5)总结: 不同的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各不相同。
(二)比一比同样多的四种液体一样重吗?(1)出示一杯水和一杯蜂蜜, 让学生猜想谁轻谁重?(2)提问: 我们怎样科学的比一比这两种液体谁轻谁重?(3)学生思考: 使用天平比一比谁轻谁重。
(4)大屏幕出现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学生一分钟时间看, 师提问。
(5)提问: 怎样公平的比一比这四种液体谁轻谁重?(6)学生回答: 同样多才能比轻重。
(7)学生开始实验。
(8)学生汇报。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固体》、《认识气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液体,并了解液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物和简单的实验,使学生对液体有更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身边的物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液体的概念、性质和用途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的概念,认识常见的液体,学会用科学的词汇描述液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液体的一些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的概念,常见液体的特点。
2.难点:液体性质的探究,液体用途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液体物品(如水、盐水、酒精等)、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滴管等)、课件。
2.学具:学生实验用品(如烧杯、试管、滴管等)、观察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液体物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固体、气体知识,自然而然地引入液体概念。
2.呈现(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液体的特点,如流动性、不可压缩性等,同时展示各种液体的图片,让学生对液体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的性质,如密度、溶解性等,并用实验器材进行验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完成观察记录表,进一步巩固对液体性质的认识。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3.3.认识液体》word教案(2)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液体一、课程标准: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4.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二、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2.能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如语言、文字等)将观察到现象表述出来;(二)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2.能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如语言、文字等)将观察到现象表述出来;3.知道液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性质。
4.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1.不会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但不能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如语言、文字等)将观察到现象表述出来;3.能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如语言、文字等)将观察到现象表述出来;(二)探究能力:1.不知道液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性质。
2.知道液体的部分性质。
3.知道液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性质。
五、教学准备:1.一杯油、一杯水、一杯蜂蜜、一杯牛奶、记录表。
2.小天平、量杯或同样的小烧杯,水、蜂蜜、油等,记录表。
3.流速比较演示板、油、水、蜂蜜、洗涤剂,记录表。
4.蜡光纸、油、牛奶、水、滴管、记录表。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液体》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液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性质,从而提高学生对液体的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液体并不陌生。
但学生对液体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对液体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深入了解液体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的特征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液体性质的实验验证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液体的性质。
2.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液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液体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液体的基本性质。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液体的特点,进行实验验证液体的性质。
4.交流与分享: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分享液体性质的认识。
5.总结与拓展:总结液体的性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液体性质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突出液体的特征和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液体特征和性质1.液体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液体》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液体的一些基本性质,如液体的形状、体积、流动性和表面张力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液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是对于液体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液体,但是对于液体的基本性质还没有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液体的这些基本性质,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液体的形状、体积、流动性和表面张力等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液体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和解释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探究为主,结合讲授法和提问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液体的基本性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液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形状、体积和流动性。
3.实验总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基本性质。
4.表面张力实验:学生进行表面张力实验,观察和解释表面张力现象。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液体的基本性质,强调表面张力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液体,描述它们的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液体的基本性质1.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2.体积:液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不同液体的体积不同。
3.流动性:液体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七星关区岔河中心校宋家鑫(此小学科学实验优质课获七星关区“鸭、朱、阴”片区一等奖)实验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黏稠度的性质;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多种方法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参与,体验合作学习。
实验重点:知道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差异。
实验难点:认识液体的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实验准备:鸡蛋、瓷盘、菜油、洗发液、酱油、水、天平、表格、锥形瓶、烧杯、试管、一次性塑料杯、液体流动演示器、液体表面张力演示器、硬币等。
实验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各位领导、老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幸与大家一起学习、实验、研究、探讨,我非常高兴。
首先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岔河中心校的一名教师,姓宋,名家鑫,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让我们一起进行实验、研究、探讨。
我今天来到这里,看到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勾起了我的童心,让我有一种立刻想和你们一起学习、玩耍的心情。
现在我带来一些小菜,想与大家共进早餐,但一个人又忙不过来,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不知你们愿意吗?1、出示四个鸡蛋(两个生的,两个熟的),请小朋友们帮忙打开并放到指定的杯子中。
注意:让小朋友们在打鸡蛋时,为了让你们能够在一个清洁、干净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学习,因此蛋壳不能乱扔,应放在指定点,否则会污染环境卫生。
(对小朋友们进行环保、卫生教育。
)2、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有两个鸡蛋能打开并能倒入指定的杯子中,但有两个却不能倒,为什么?根据小朋友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入。
小结:生的那两个鸡蛋,它是液体,可以流动,所以能倒进指定的杯子中,而煮熟的鸡蛋已经变成固体了,不能流动,所以倒不出来。
(板书:液体)3 、小朋友们还知道有哪些与鸡蛋一样可以流动的液体吗?想不想知道关于液体更多的事情?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直共进早餐,一同来认识液体。
(板书课题:认识液体)4、小朋友们,我们在认识液体之前,先来分一下小组。
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分别为探究小组、创新小组、攀登小组、自强小组和希望小组,用抽签的方式分组,并抽出各组组长、记录员和“服务员”;同时进行分工,组长负责分管各小组实验、讨论以及记录员记录情况,实验后总结发言情况等;记录员主要负责实验现象的记录以及实验讨论结果的记录;“服务员”负责配合老师“端菜”和收盘子。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活动一:小朋友们,现在想和老师一起吃早餐了吗?请“服务员”给我们上第一道菜。
(用盘子装水、菜油、酱油、洗发液各一瓶,并在盘子里放锥形瓶、烧杯、试管等)老师介绍,第一道菜名为“服装表演”。
小朋友们,你们看过服装表演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根据小朋友的回答,老师小结:表演,主要的就是要展示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吃”的第一道菜也一样,需要小朋友们运用自己的感官——眼、鼻、嘴、手等感觉器官来感觉“水、酱油、菜油、洗发液”四位模特的各种特点。
即初步运用感官,观察水、菜油、酱油、洗发液四种液体的性质1 、让小朋友们认识水的性质。
(运用人的感官,如眼、鼻、嘴、手等)注意:小朋友们在做实验时,要在家长、老师或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液体,其中有些物质能挥发出有刺激性的气味,有的甚至有毒。
所以在用鼻子闻的时候,要把液体放在自己鼻子的前下方,再用手轻轻地扇气味至鼻子处闻;对于不知道、不了解、不太认识的液体,更不能直接用嘴去尝,以免中毒。
(对小朋友们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首先我们用眼看,发现水无色、是透明的液体;其次用鼻子扇水的气味闻,发现水无气味;最后用手倒水,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并可以流动。
观察后让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填表。
2、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水、菜油、酱油、洗发液,先讨论,小结是否有固定形状体的颜色不同,透明度不同,有些物质挥发的气味不同,在家中吃过的部分液体味道也不同。
另外,我们还发现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能流动,所以像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都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
板书:没有固定的形状,都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
同时让“服务员”撤去第一道菜,并上第二道菜。
活动二:小朋友们,我们这个餐馆名叫环环相扣,即必须吃完第一道菜才能上第二道菜,因为“谁知盘……”,盘中的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我们学习、实验也一样,要一步一步地学习,打好基础才能继续学习、实验。
通过刚才小朋友们的讨论知道小朋友们对第一道菜还是吃得挺好的,现在请上第二道菜“翘翘板”做做热身运动。
“服务员”上第二道菜。
先让小朋友们讨论“翘翘板”的玩法,然后说说实验该怎么做,应注意什么?学习液体的轻重,即重量。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液体的轻重。
我在四个杯子中都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水、菜油、酱油、洗发液),用注射器抽取相同高度的液体如5ml、10ml、20ml等等,请小朋友们先预测一下哪种液体轻,哪种液体重,把自己的预测写在老师发给大家的小纸片上。
现在我们先将天平调节到水平状态,让两边一样高,如图。
再放上水和菜油,观察并填表,让小朋友们说说自己预测的结果是否正确。
再用相同的方法比较水和酱油、水和洗发液、菜油和酱油、菜油和洗发液、酱油和洗发液,先观察、讨论、小结再填表。
总结:液体也有重量,它们各自的轻重不同,同体积的液体重量不同。
板书:液体也有重量,它们各自的轻重不同,同体积的液体重量菜油酱油洗发液水水()油()水()酱油()水()洗发液()菜油一样菜油()酱油()菜油()洗发液()酱油一样一样酱油()洗发液()我们正式开始比赛了,请“服务员”上第三道菜“百米冲刺”。
现在请小朋友们说说“百米冲刺”比赛应注意什么?“同时、一样多”根据小朋友们的回答,我们来看“百米冲刺”情况,即学习液体流动的快慢。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在做液体重量的时候,我们分别倒了水、菜油、酱油、洗发液四种液体,有的倒起来较快,而有的倒起来很慢,那到底这四种液体流动的速度怎么样呢,我们现在就启用老师自己制作的液体流动快慢演示器来看看。
如图:出示百米冲刺演示器,先介绍,在演示时,将四种液体分别注入四个注射器中并放在自己的位置上,然后请一位小朋友来发号施令,再同时启动四个注射器,让它们同时挤压出相同的液体,当液体流到终点时,闪光灯就会闪光,从而给相应的液体标出相应的名次,并填名称水菜油酱油洗发液流动快慢(名次)体流动快慢与液体的黏稠有关,粘的液体快,不粘的液体慢。
板书:液体流动快慢与液体的黏稠有关,粘的液体快,不粘的液体慢。
同时提示小朋友们在学习实验中,可以根据现有的器材,进行组装、发明、创造出适合于自己实验的实验器材,还可以参加今年七星关区十月份举行的科技创新大赛。
(上面我们做的这些,都是我们的校本教材,利用一次性塑料杯、注射器、闪光灯等来做,属于废物利用)活动四:小朋友们,刚才做了“百米冲刺”比赛,好玩不好玩,且小朋友们也学到了液体流动快慢与液体的黏稠有关,粘的液体快,不粘的液体慢。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水漫金山寺”的活动,请“服务员”上最后一道菜“水漫金山寺”。
如下图:通过让小朋友们回忆早晨起来上学时发现树叶或小草的叶子上有露珠,了解认识液体的表面有一种力叫表面张力,并出示液体表面张力演示器。
说明:实验时,先将水倒入杯子里,看到水满杯子为准,然后在杯子中放入1元的硬币,让小朋友们把自己预测的硬币个数写在小纸片上,然后请小朋友们数,看数到多少个时闪光灯会亮,即放到多少个硬币时,水的表面会鼓出来,使水的表面张力承受不住而流出杯子。
这就像“水漫金山寺”一样。
并说说自己预测得准不准。
课后实验,在硬币上滴入小水滴,让学生说说多少滴水才能让硬币上的水流出来。
这也是学习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另一种实验方法。
三、延伸拓展结束1 、小朋友们,通过刚才“服务员”上的这四道菜,小朋友们都吃完了,且也在“吃”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说说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小朋友们讨论发言,老师总结。
现在要下课了,请同学们看老师将用过的不同液体倒入量杯中,看看怎么啦?生:(惊奇)分层了!师:这就是鸡尾酒的做法,是下节课我们将要研究的问题:“把液体倒进水里。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先来研究。
2 、这节课你过的快乐吗?现在我们已经共进过早餐了,小朋友们知道老师和你们的早餐是什么吗?希望大家今后努力把实验做好,提高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分析、综合等能力。
谢谢大家!四、板书设计认识液体慢。
液体有表面张力。
五、课后反思这堂实验课,首先通过自己的介绍,拉近了与小朋友的距离,为实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再次使用学生帮忙操作、实验来引入实验,利用共进早餐,上菜的方式做好每一步实验,提高了小朋友们的学习、实验、研究、探讨的积极性,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好好地把握这种动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实现学生的“好”与“乐”,让“以人为本”的宗旨得以实现,让学习的主体——学生体验到在“学中玩”和在“玩中学”的乐趣,再加上校本教材的利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乐趣中努力使自己去研究、探索、发明、创新。
最后是校本教材的利用,也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小朋友们研究发明的兴趣,为科技创新大赛打下伏笔。
美国教育家杜威这样说到:“学生求知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也有这样的一个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要依据”。
而我则认为:我们教书育人,虽然都不能决定要教育出多少科学家或发明创造出多少东西,但我们能就师生现有知识,引导师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探究、改进,找出一条适合于我们自己学习的路,走向自己美好的人生,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光和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要在“一德七新”(“一德”即德育教育,“七新即:新理念、新教学、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新改进、新创新”)。
和“四维德育环境”(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都是德育环境,课课渗透品德教育,家家都是和谐、德育家园)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本课为了让学生认识液体的性质,我设计了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了便于实验,我设计了闪光型液体流动快慢演示器和闪光型液体表面张力演示器,以供所有师生参考,为七星关区科技创新大赛尽点力,请大家指点一二为谢。
为学生全面认识液体的多和种性质,提供多种探究方法。
在课堂上我主要引导学生以①相互讨论,②提出疑问,③实验探究,④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知道表述一种液体只从它的颜色、气味、味道等这些表面性质是不够的,还要从它的形状、轻重、流速、表面张力等多方面、多角度去说,才能说得更加具体、更加全面,通过这一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也达到了实验重难点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