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课件
动脉血压综合实验PPT课件

实验步骤
• 准备实验器材:血压计、听诊器、记录表等。 • 选择实验对象:健康成年人,年龄在20-40岁之间,无高血压、心脏病
等疾病史。 • 实验操作:让实验对象静坐5分钟,然后将袖带缠绕在实验对象右上臂,
松紧适宜;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充气加压阻断肱 动脉血流;缓慢放气减压,监听肱动脉搏动声,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 分析实验数据:根据记录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收缩压、舒张压的正 常范围,以及不同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动脉血压的测量通常采用间接法,即通过袖带加压阻 断肱动脉血流后逐渐减压,同时监听肱动脉搏动声, 记录听到搏动声时的压力值,即为收缩压;继续减压 至搏动声消失时的压力值,即为舒张压。
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 压力。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包括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 周阻力、主动脉与大动脉的管壁弹性及循环血量与血 管容量之间的比例等。
02
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
01
02
03
04
血压计
用于测量动脉血压,应选择具 有适当量程和精度的型号。
实验台
提供稳定和适宜的环境,以便 进行实验操作。
电脑和投影仪
用于展示PPT课件,方便学生 观看和学习。
实验记录本
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 。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
如兔子、狗等,应选择健康的 成年动物。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器材,做好实验 现场的清洁工作。
04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与整理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每个实验对象的血压数据,包 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等。同时,还需要记录实验环境 、实验操作步骤等信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血压的形成、影响因素及测量

操作规程
根据Korotkoff5期法,首先听到的响亮拍击声 (第1期弹响音)代表收缩压,随后拍击声有所减弱 和带有柔和吹风样杂音成为第2期(杂音) ,在第3 期(拍击音)当压力进一步降低而动脉血流量增加 后,拍击声增强和杂音消失,然后音调突然变得沉 闷为第4期(捂音),最终声音消失即达第5期(消 失音) 。第5期的血压值即舒张压。 对于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Korotkoff音不消失者,可以第4 期作为舒张压读数,或舒张压也可以同时记录两个 数值,如血压160/80~50mmHg。
3.2影响因素:血管顺应性
指血管内压力每改变1mmHg时血管 容积的变化值。C=△V/△P
影响动脉血压, C与△P成反比关系, 即顺应性愈高,则增加一定血量引起 的血压增值就愈小。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循环系统内 的血液充盈 每搏输出量 形成 心输 心脏射血 两个 动 出量 心率 脉 因素 外周阻力 血
脉 压
(3)外周阻力 外周 阻力 舒张期 血外流 舒张期 存留血 舒张 压 收缩 压略
脉 压
收缩期射血 动脉血压
收缩期 血外流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缓冲作用(贮存势能)
血 管 弹 性
收缩期 管壁可 扩张性
舒张期 管壁回 缩力
血液对 管壁张 力
血流快、 存留少
收缩 压 舒张 压
脉 压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循环血量 体循环平 均充盈压 血压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血压形成影响一个前提两个因素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血管顺应性主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1心脏每搏输出量搏出量收缩期射入主a血量管壁承受张力收缩压血流速度舒张期存留血量略舒张压略脉压2心率心率舒张期舒张期血外流舒张期存留血舒张压收缩期收缩期血外流收缩期存留血收缩压脉压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舒张期血外流舒张期存留血舒张压脉压收缩压略收缩期血外流收缩期射血动脉血压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缓冲作用贮存势能血管弹性收缩期管壁可扩张性舒张期管壁回缩力血液对管壁张力血流快存留少收缩压舒张压脉压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血管容量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压1905年俄国学者柯洛特柯夫发现用臂带绑扎上臂并加压将肱动脉血管压瘪然后再减压随着外压力的降低从臂带内的听诊器中可以听到血流重新冲开血管后发出与脉搏同步的摩擦冲击音
血压及其调节功能最新PPT课件

第三章 循环机能
第一节 心脏的机能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 (一)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 ? 运动开始: 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达
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 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 ? 运动过程中: 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 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 保证。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 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也有利于 增加静脉回流。
? 3.运动训练时,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心 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 运动后理想的反应是收缩压升高而舒张 压适当下降或保持不变。
? 一般而言,收缩压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 而上升。大强度负荷时,收缩压可高达 19OmmHg或更高,舒张压一般不变或 轻度波动。
名词解释
自律性 每搏输出量 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 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
颈动脉窦性晕厥
反射效应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PO2↓ [H+]↑ PCO2↑ 等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
↓窦神经、弓神经
延
髓
↓ 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
↓ 呼吸中枢(+)
↓ 心率↑、冠脉舒
心输出量↑
↓ 内脏 肾脏的血流量↓
↓ 呼吸加深加快
3.本体感受性反射
? 骨骼肌的肌纤维、肌腱和关节囊中有本体感 受器。肌肉收缩时,这些感受器受到刺激, 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 心肌增大是对抗超负荷刺激的一种基本生物学适 应,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考点】动脉⾎压形成及影响因素。
【解析】(1)动脉⾎压的形成。
动脉⾎压的形成有赖于⼼射⾎和外周阻⼒两种因素的相互作⽤。
⼼舒缩是按⼀定时间顺序进⾏的,所以在⼼动周期的不同时刻,动脉⾎压的成因不尽相同,数值也不同。
⼼每收缩⼀次,即有⼀定量的⾎液由⼼室射⼊⼤动脉,同时也有⼀定量的⾎液由⼤动脉流⾄外周。
但是,由于存在外周阻⼒,在⼼缩期内,只有⼤约1/3的⾎液流⾄外周,其余2/3被贮存在⼤动脉内,结果⼤动脉内的⾎液对⾎管壁的侧压⼒加⼤,从⽽形成较⾼的动脉⾎压。
由于⼤动脉管壁具有弹性,所以当⼤动脉内⾎量增加时,迫使⼤动脉被动扩张,这样,⼼室收缩作功所提供的能量,除推动⾎液流动和升⾼⾎压外,还有⼀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贮存在⼤动脉管壁之中。
⼼室舒张时,射⾎停⽌,动脉⾎压下降,被扩张的⼤动脉管壁发⽣弹性回缩,将在⼼缩期内贮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转换为动能,推动⾎液继续流向外周,并使动脉⾎压在⼼舒期内仍能维持⼀定⾼度。
由此可见,⼤动脉管壁的弹性在动脉⾎压形成中起缓冲作⽤。
(2)影响动脉⾎压的因素 ①每搏输出量:当每搏输出量增加时,收缩压必然升⾼,舒张压⼒亦将升⾼,但是舒张压增加的幅度不如收缩压⼤。
这是因为收缩压增⾼使动脉中⾎液迅速向外周流动,到舒张期末动脉中存留的⾎液量虽然⽐每搏输出量增加以前有所提⾼,但不如收缩压提⾼的明显。
这样由于收缩压提⾼明显⽽舒张压增加的幅度不如收缩压⼤,因⽽脉压增⼤。
如每搏输出量减少,则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
因此,收缩压主要反映⼼室射⾎能⼒。
②⼼率:若其他因素不变,⼼跳加快时,舒张期缩短,在短时间内通过⼩动脉流出的⾎液也减少,因⽽⼼舒期末在主动脉内存留下的⾎液量就较多,以致舒张压也较⾼,脉压减⼩。
反之,⼼率减慢时,舒张压较低,脉压增⼤。
因此,⼼率改变对舒张压影响较⼤。
③外周阻⼒:如果其它因素不变,外周阻⼒加⼤,动脉⾎压升⾼,但主要使舒张压升⾼明显。
因为⾎液在⼼舒期流向外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外周阻⼒,因外周阻⼒加⼤,⾎液流向外周的速度减慢,致使⼼舒期末存留在⼤动脉内的⾎流量增多,舒张压升⾼,脉压减⼩。
动脉血压形成机制PPT课件

26
二、体 液 调 节 (全身、局部)
(一)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心率;心肌;骨骼肌、肝、心肌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为血管的收缩(除心肌),升高血压 (二)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刺激交感N中枢和其末梢→兴奋→心脏活动加强、Bp升高 (三) 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或垂体后叶素)
(一)组成及功能
微A:总闸门,调节血压 和组织液生成。
后微A:分闸。
Cap.前括约肌:分闸,局 部代谢物调节。
真Cap.:营养性血管。
微V:微细的有物质交换 功能。
直捷通路
12
13
七、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1.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 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 >0 →组织液生成(动脉端),<0 →组织液回流(静脉端)
24
4.本体感受性反射
• 骨骼肌的肌纤维、肌腱和关节囊中有本 体感受器。肌肉收缩时,这些感受器受 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血压 升高。
25
(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中枢间存在相互作用,即 表现为一定整合型式的反应,使各器官之间的血流分 配能适应机体当时的功能活动的需要。 例如,当人的情绪愤怒或动物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出现 防御反应。 猫的防御反应表现为瞳孔扩大、竖毛、呼吸加深、 怒叫,最后发展为搏斗或逃跑;伴随防御反应的心血 管整合型式,最具特征性的是骨骼肌血管舒张,同时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血 压轻度升高。
滤过
重吸收
14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4.3.1动脉血压的形成

生理学
血压的由来
第四章血液循环
动脉血压的形成
(一)动脉血压
指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于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指主动脉压力单位:mmHg,kPa
1. 动脉血压的形成
◆心血管系统足够的血液充盈
◆心脏射血
◆外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1)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
循环系统容量
血量
7 mmHg
(2)基本因素:心脏收缩射血
势能 (99%)
动能(1%)
(2)基本因素:外周阻力
管径影响外周阻力
管径越小
更多的液体与管壁接触
更大的阻力
更大的压力
血压形成中外周阻力的作用
(3)附加因素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间断心脏射血连续的血液流动
小 结
心脏射血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外周阻力 心血管系统足够的血液充盈 “一个前提”
“两个基本因素” “一个附件因素”
生理学在线课程。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PPT课件全

入球小动脉收缩+ Ang II
蛋白尿
进一步损伤 内皮和肾间质
= 血管紧张素 AT1 受体 = AT2 受体 出球小动脉收缩++
Ang II
肾脏疾病事件链
直接损伤肾脏
抑制细胞增殖肥大 延缓肾纤维化
↑肾小球内压
细胞因子 细胞外基质
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
减少肾小管的钠水重吸收 降低血容量
正常血压的形成和调节机制 高血压病因和发病机制 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
1.遗传学说 2.钠与高血压 3.肾原学说(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 酮学说) 5.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与高血压 6.其他因素
2.钠与高血压
高盐摄人和肾排钠能力减退→钠在体内积聚→ 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 Ⅱ等的反应性增强→外周血管阻力↑
ARB 减少蛋白尿
非压力
依赖性途径
压力依赖性 途径
Ang II
血管
主动脉夹层、破裂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Ang II 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氧化性应激
NAD(P)H 氧化酶活性 活性氧 LDL过氧化作用 , LOX-1
NO
血管收缩 PA-I 1 活化 血小板凝集 内皮功能异常
Ang II
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 塞、腔隙梗死
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可干预性卒中危险因素
高血压
血脂紊乱
吸烟
不活动
肥胖
2倍
颈动脉硬化 心房纤颤
2倍
5-17倍
0
10%
20%
发病率
Alberts. Curr Med Res Opin 2003;19:438–441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动脉血压是指在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它由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表示,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动脉血压的形成涉及多个生理因素和调控机制。
本文将探讨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心脏泵出的血液量是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心脏每次收缩时排出的血液量决定了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当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增加时,动脉血压将升高;反之,当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减少时,动脉血压将降低。
其次,外周血管阻力是影响动脉血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外周血管阻力取决于血管的直径和血管壁的张力。
当血管收缩时,血管壁受到收缩肌肉的挤压,血管直径减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导致动脉血压升高;反之,当血管扩张时,血管直径增大,外周血管阻力减小,动脉血压降低。
血液粘稠度也对动脉血压的形成有影响。
当血液粘稠度增加时,血液流动会受到更大的阻力,从而导致动脉血压升高。
血液粘稠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浆浓度、红细胞数量和形态等。
最后,血管壁的弹性对动脉血压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血管壁的弹性决定了血管对血液流动的适应性。
当血管壁弹性降低时,血管对血液流动的反应变差,动脉血压容易升高。
动脉血压除了受到以上生理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多种生理和生活方式因素的调节。
这些调节因素包括神经系统、激素系统、血管活性物质及重要的生活习惯。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调节动脉血压。
交感神经通过释放肾上腺素使心脏收缩力增加、血管收缩,从而提高动脉血压;而副交感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收缩力降低、血管扩张,从而降低动脉血压。
激素系统中的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也起到调节动脉血压的重要作用。
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会导致血管收缩和心脏收缩力增加,从而升高动脉血压;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以通过收缩血管和增加血容量来提高动脉血压。
此外,一些生活习惯也可以影响动脉血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血管顺应性
• 指血管内压力每改变1mmHg时血管容积的变 化值。C=△V/△P
• 影响动脉血压, C与△P成反比关系,即顺应性 愈高,则增加一定血量引起的血压增值就愈小。
Department of Phys学io习l交og流yP,PF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7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青年人)
16
动脉血压影响因素
Sp
DP
脉压
Bp
搏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明显) (明显) (明显)
有效血量
(明显)
大A弹性
(明显) (明显)
学习交流PPT
17
(二)血压
概念 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不流动时的侧 压力称体循环平均压(充盈压);流动时的侧压力称 血压(分动、静脉血压)。
公式 P=QR
学习交流PPT
2
形成血压的因素
• 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血液停止流动 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该数值的 高低取决于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 相对关系。
• 心脏射血
动能---推动血液流动 压强能---血管壁的侧压并使血管壁
扩张
Department of Phys学io习l交og流yP,PF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14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缓冲作用(贮存势
能) 收缩期
血 管
管壁可 扩张性
弹 舒张期
血液对 管壁张 力
收缩 压
脉
血流快、 舒张 压
性 管壁回 存留少 压
缩力
学习交流PPT
15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循环血量 血管容量
体循环平 均充盈压
血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epartment of Phys学io习l交og流yP,PF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缩 期血 期存 缩
期 外流 留血 压
Department of Phys学io习l交og流yP,PF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13
(3)外周阻力
外周 舒张期 舒张期 舒张
阻力 血外流 存留血 压
脉
收缩期射血 收缩期
压 收缩
动脉血压
血外流
压略
Department of Phys学io习l交og流yP,PF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10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一个 循环系统内
前提 的血液充盈
形成
动脉
两个
心脏射血
血压
因素 外周阻力
心输 每搏输出量 出量 心率
影响
血管顺 应性
主、大动脉弹 性贮器作用
Department of Phys学io习l交og流yP,PF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11
(1)心脏每搏输出量
搏 收缩期 管壁
收
出 射入主 承受
缩
量 A血量
张力
压
脉
压
舒张
舒张期存 血流
压略
留血量略 速度
Department of Phys学io习l交og流yP,PF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12
(2)心率
舒 舒张 舒张 舒 张 期血 期存 张 心 期 外流 留血 压 脉 率 收 收缩 收缩 收 压
18
各段血管 的压力梯度:
主 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V始:10mmHg
心房(大V):≈0
学习交流PPT
19
学习交流PPT
20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 (一)动脉血压 1.正常值与测量
收缩压(Sp) 室缩中期 动脉血压升高到最高值 (12.0~18.7Kpa)
舒张压(Dp) 室舒末期 动脉血压降低到最低值 (8.0~12.0Kpa)
学习交流PPT
5
动脉血压的形成因素
• 一个前提: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 二个必要因素:
1)、心脏收缩射血:提供血液流动的势能和动 能。
2)、外周阻力:主要指小、微动脉对血流的阻 力。与动脉血压成正比
Department of Phys学io习l交og流yP,PF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3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 (一)动脉血压
• 动脉血压的形成 •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 (二)动脉脉搏*
Department of Phys学io习l交og流yP,PF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4
1.动脉血压的形成
• 动脉血压 :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强。
学习交流PPT
22
3.形成机制
前提 足够的血液充盈 闭合的血流环路
条件 心室射血 外周阻力
心室收缩
↓
射血入主A + 外周阻力 ↓
推血(1/3)流动 + 大A扩张(2/3) (动能消耗) (势能贮存+缓冲力)
心室舒张 大A回弹 (势能释放)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 影响因素
学习交流PPT
1
(三)血压
• 定义: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侧压强)。
• 测血压时,用高于大气压的数值来衡量血压的高 低。单位:kPa 或 mmHg。从动脉到静脉,血压 逐渐降低。
Department of Phys学io习l交og流yP,PF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学习交流PPT
21
2.生理变异
(1) 年龄↑10岁→Bp↑1mmHg(血压随年龄增加而 升高,Sp升高比Dp升高更明显) (2)吸气<呼气Bp: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肺中→ 回心血量↓→射血量↓→Bp↓ (3)活动>安静;站位>卧位
右臂>左臂(=1.33kPa or 10mmHg) 上午>下午(8~11时最高,0~8时最低) 高原>平原;男性>女性
• 收缩压:心室收缩(中期)时动脉压达到的 最高值。正常值 (100~120mmHg)
• 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时动脉压降到的 最低值。正常值 (60~80mmHg)
• 脉 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正常 值 (30~40mmHg)
• 平均A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 血压的平均值。
Department of Phys学io习l交og流yP,PF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8
mmHg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120
脉压
100
pulse
pressure
80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 + 1/3脉压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学习交流PPT
9
Department of Phys学io习l交og流yP,PFTujian medic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