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月经不调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月经周期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 <0.05)。

结论给予月经不调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标签:月经不调;中西医结合;西医治疗;疗效近年来,女性月经不调发病率逐渐提高,临床上通常采用西医治疗该病,但并未取得理想的疗效,而中医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

本文选取86例月经不调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院治疗的86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40岁,病程1~7年。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月经不调临床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排除合并垂体肿瘤、子宫肌瘤、严重精神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具体方法为: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疗法,1疗程为两个月经周期,需连续服用1个疗程的药物。

1.2.2研究组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周期调经疗法,患者需在月经周期前、中、后三个阶段每天用清水煎服l剂不同中药汤,1疗程为1个月经周期,需连续服用2个疗程的中药汤。

①月经前期,以调养经血为治疗原则,中药汤配方为:20g太子参、15g女贞子、15g菟丝子、10g当归、10g紫河车、10g山茱萸、10g枸杞、10g淫羊藿、10g肉苁蓉、10g 熟地黄;②月经中期,以疏肝行气、养血活血为治疗原则,中药汤配方为:15g 菟丝子、10g红花、10g柴胡、10g淫羊藿、10g当归、10g丹参、10g枸杞、10g 香附、10g郁金、10g桃仁;③月经后期,以健脾益肾、调理冲任为治疗原则,中药汤配方为:20g太子参、15g山药、10g当归、10g菟丝、10g淫羊藿、10g 枸杞、10g熟地黄。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随着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的提升,月经不调已经成为女性的常见病,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延后、月经过少、月经提前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诱发妇科炎症、痛经、头痛、子宫肌瘤等疾病,甚至还会引起不孕不育。

中医将其归为经期延长、崩漏等范畴,常以中药汤剂、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基于此,本文将综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具体如下。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和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因素、房劳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渡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间接或直接地损伤冲、任、督、带和胞宫、胞脉、胞洛,以及肾-天葵-冲任-胞宫功能失调而致。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让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引起月经失调。

“经水出诸肾”月经不调的重要病因是肾虚,临床治疗时可从肾入手。

但有关学者认为,冲脉失利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病因,诊治此病时,应对冲脉实施辩证论治,根据寒热之别、阴阳气血等使用平逆、固冲、理冲、温冲等方式进行治疗。

足以看出,月经失调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学者有不同诊治方法。

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中医辨证论治月经不调多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过少、月经后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

2.1月经先期月经多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3个周期以上,多是因气虚和血热因素导致的。

(1)对于因气虚导致月经提前的患者,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是因体质素弱,或饮食失节,或劳倦思虑过渡,损伤脾气,脾伤则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以致月经先期来潮。

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则心气亦伤,致使心脾气虚,统摄无权,月经提前。

舌诊时,舌质呈现淡红,舌苔薄白。

脉诊时,脉细弱。

可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药物: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等,其中人参、黄芪益气为君;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臣;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为使,诸药合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摄血归经,能有效改善月经不调。

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是指在治疗妇科疾病时,将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诊断治疗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西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以达到病情更好的控制与治疗的目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总结,并附上一些趣味记忆法帮助记忆。

1.血崩、滑胎、子宫出血
中医辨证:血虚、寒凝、瘀血
治疗方法:金银花煮水疗程子宫出血,服用杞菊地黄丸调理血气
趣味记忆法:流水连绵(中医辨证),金银花(治疗方法1),吃黄豆(治疗方法2)。

2.月经不调
中医辨证:肝气郁结、脾胃失调
治疗方法:针灸祛瘀理气,服用养心安神丸平衡内分泌
趣味记忆法:三过午门(中医辨证),扎毛衣(治疗方法1),服养心丸(治疗方法2)。

3.白带异常
中医辨证:湿热、寒凝
治疗方法:中药煎剂清热解毒,局部用草药冲洗阴道
趣味记忆法:滑溜湿物(中医辨证),清寒冲淡(治疗方法1),洗阴洗掉(治疗方法2)。

4.子宫肌瘤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肝郁气滞
治疗方法:中药培肝汤活血化瘀,结扎术或微波治疗切除
趣味记忆法:硬呀老大(中医辨证),培养动感(治疗方法1),结扎微波(治疗方法2)。

5.乳腺炎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湿热
治疗方法:穴位按摩疏通乳经,中药丹参饮活血化瘀
趣味记忆法:累傍乳房(中医辨证),按摩丹参(治疗方法1),疏通改变(治疗方法2)。

中西结合治疗月经不调233例观察

中西结合治疗月经不调233例观察

治疗月经过频 、 多和经期延 长的有 效方 过
法 , 高 宫 内 节 育 器 的 继 续 使 用 率 。 方 提
法: 采用 中药 自拟 固宫汤 ( 芪、 黄 党参、 白
术、 地榆炭、 鹤 草、 仙 阿胶 、 茜草 、 贼骨、 乌 山芋、 丹皮、 丹参 、 盆子 ) 西 药维 生素 覆 和 C、 络 血 ( 止 血 敏 ) 合 维 生 素 B 消 安 或 复 、
7 20 4 50甘 肃 陇 南 成 县 计 生 服 务 站 摘 要 目的 : 讨 放 置 宫 内节 育 器 后 , 探
方法 : 2 3例采取 随机分 为治疗组 对 3
与对照组。两组 之间 不论 年龄 、 质 、 体 职
业病情放环种 类 均无 明显差 异。治 疗组 中 10例 用固宫汤 , 剂组 成 : 3 方 黄芪 3 g 0, 党参 1 g 白术 1 g 自芍 1g 仙鹤草 1 g 5, 5, 2, 5, 茜草 1g 乌贼骨 1 g 山芋 1g 丹皮 1 g 0, 5, 0, 0, 丹参 1 g 阿胶 1g 地 榆炭 1 g 覆 盆 子 5, 0, 5, 1g 水煎服 , 日 1剂 , 3次服 。临床 5, 每 分 加减 : 出血暴 崩者 , 参改 人参 、 党 附子 ; 有
不得归经形 成恶 性循 环 。故 治崩 漏重在
益气养血 、 凉血 、 血 、 益肝 肾 、 止 补 调节 冲 任 。所 以方 中 : 芪 、 黄 党参 、 白术 健 脾 益 气, 脾气旺血有所统 , 气血生化有源 , 药也 得 以吸收 ; 白芍 、 山芋 、 覆盆 子 补益 肝 肾, 调节冲任 ; 参 活血 祛瘀 ; 皮 、 丹 丹 地榆 、 乌
放置宫内节育器之后 , 由于个体差异 , 部分 妇女出现月经过频 、 过多和经期延长 , 直接 影响到宫内节育器的继续使用, 也是取 出宫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病证。

凡外感六淫、伤七情,以及房室不节,饮食劳倦,或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可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出现病态者。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来两次,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如仅提前三、五天,并无其他不适的,或偶尔提前一次者,都不属月经先期围。

【病因病机】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两种。

1.血热妄行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致阳盛血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迫冲任,致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不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先期而下;也可因产育过多或房室过劳,肾气不固,冲任失约而为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1.血分实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兼有面红唇赤,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如生地、丹皮、白芍、玄参、地骨皮、青蒿、旱莲草、黄柏。

经行有块加泽兰、丹参活血化瘀;乳房、小腹胀痛加川楝子、橘叶行气止痛;经量较多者酌加地榆、槐花、仙鹤草收敛止血。

2.肝郁化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紫,常夹瘀块,经前乳房、胸胁或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苔微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丹皮、栀子、香附、炙甘草。

经量少而有块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寒热往来者,去白术、白芍、加半夏、黄芩和解少阳;有潮热者,去柴胡,加青蒿、鳖甲清虚热。

3.阴虚血热【临床表现】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经期偏长,兼见颧红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两地汤加减:药如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虚热甚者,可加银柴胡、胡黄连;午后潮热者,加青蒿、鳖甲养阴清热。

月经失调,淋漓不尽,7个中医经典方来支招,卓有成效!

月经失调,淋漓不尽,7个中医经典方来支招,卓有成效!

月经失调,淋漓不尽,7个中医经典方来支招,卓有成效!功能性子宫出血,常简称“功血”,是指内分泌调节系统的功能异常所导致的月经紊乱和出血异常。

根据其临床表现,在中医学主要属于崩漏的范围。

本病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

病因多端,归纳起来主要有虚、热、瘀三类。

1、肾虚其原因主要有:少女先天不足,肾气稚弱,天癸初至,冲任未盛;更年之期肾气渐衰;房劳或者久病体虚伤肾。

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肾阴虚,阴虚火旺动血,则导致崩漏或经期紊乱。

2、脾虚其原因有:素体中气不足;忧虑过度,饮食不节伤脾;脾虚则气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以致月经量大,或提前,重则引起崩漏。

3、血瘀其原因主要有:七情算伤,冲任瘀滞;经期、产后淤血未尽又外感寒热之邪;气血虚弱,血流无力,经血迟滞而淤。

瘀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或净量增大。

4、血热热证分实热和虚热:实热多素体阳盛,肝火妄动;或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

虚热者多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阴虚火旺。

不论实热、虚热均损伤冲任,迫血忘行,以致月经异常。

辩证和治疗1、肾阳虚多表现为经期不调,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主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常用方剂如右归丸随症加减。

2、肾阴虚症状多经期不调,出血淋漓不尽或量多,色鲜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脉细数。

治疗当滋水益肾,止血固经。

主方左归丸加减。

3、脾虚型经血非时而至,月经量大,色淡质稀,神疲气短,面色晄白,或肢体浮肿,手足不温,纳少便溏;舌质胖大,边有齿痕,苔薄润,脉弱或沉。

治疗当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常用方剂固本止崩汤。

4、血瘀型经量常突然增大或淋漓不绝,色黯黑,常挟有血块;小腹胀痛;舌质紫黯,舌体有淤点,苔薄白,脉涩或紧。

治疗重在化瘀的同时,养血调经。

方用四物汤合失笑散。

中西医治疗月经病的优势

中西医治疗月经病的优势

中西医治疗月经病的优势月经病属于妇科疾病,一般是出现月经不调、月经推迟、痛经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经期长、经期缩短等,最好去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是内分泌失调、妇科感染还有子宫肌瘤等导致的,最好抽血检查激素六项、B超检查,建议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调理。

如果是子宫肌瘤,容易引起出血量增多,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建议服用止血的药物。

不同病症有着不同的治疗方式,很多患者因对月经病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未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下我们就来聊聊如何以中西医来治疗月经病,并浅述其优势在哪。

1.什么是月经病?月经病,是月经经量、经期、月经周期等出现异常或者是经质、经色出现异常,以月经周期疾病来说,其异常主要表现在月经后期、月经先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等,其会引发痛经、经行便血、逆经、崩漏、经来浮肿、经行发热等各种问题。

2.月经病是怎么引起的?药物因素若是长期服用避孕药,会影响女性朋友机体正常功能,并引发月经失调,若是不进行干涉,后续情况会愈发严重。

精神因素若是女性朋友日常工作、生活中一直处于恐慌、紧张、不安、抑郁等不良负面情绪中,或者是突然遭遇重大创伤、精神挫折,可能会对机体垂体、下丘脑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内分泌失调,使得卵巢功能异常,引发月经病。

疾病因素生殖道炎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病症,都有一定概率引发子宫异常出血;宫腔粘连(Asherman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则可能会引发闭经、月经量减少、月经稀少等病症;血液病、慢性肝炎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会破坏女性患者机体状态,造成月经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亦会造成月经失调。

其他因素引发月经病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比如使用宫内节育器,造成月经失调;节食过度、疲劳、运动量大,熬夜、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性,会引发身体机能下降,干扰机体平衡,引发内分泌失调,造成月经失调。

3.中西医治疗月经病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西医重在治标,而中医重在治本,中西医结合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能够做到标本同治,从而提高疗效。

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

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

2、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内外生殖器无
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明是显月器经质失性调病中变最,常而见由的内分一泌种调,节常系见于
青春期及更年期。
统失调所
3、绝经后阴道出血。指月经停止6个月后的出血,常由恶性
肿瘤、炎症等引起。
4、闭经。指从未来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3个周
期以上
5、月经失调 - 中医辨证类型
1、不规则子宫出血。包括:月经过多
或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殖症、子
宫内膜异位症等;月经过少,经量及
经期均少;月经频发即月经间隔少于
25天;月经周期延长即月经间隔长于
35天;不规则出血,可由各种原因引
起,出血全无规律性。以上几种情况
可由局部原因、内分泌原因或全身性
疾病引起。
西医篇
• 1、局部——即于它本身的因素引起。常见的 有子宫肌瘤特别是子宫粘膜下肌瘤,即使是体 积较小的肌瘤,也会引起月经过多;其次是子 宫腺肌症和盆腔子宫内股异位症。由于子宫内 膜向子宫肌壁生长、子宫增大等因素,月经量 往往较多。
• 2、全身性因素主要是机体处于高雌激素状态 时,引起单纯性的月经过多。
1、周期:每个女性的月经周期都不 尽相同,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 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称为一个月经周期。 绝大多数人在28-35天之间,但也有 少数人短至20天或长达45天一个周期, 在上述范围内,只要月经有规律,均
属正常现象。 2、行经期:女性的经期大约是3-7天, 出血量最多的时候集中在前3天,以 后逐渐减少,直到经血干净为止。有 的人经血干净以后,过一两天又来了 一点儿,俗称“经血回头”,这也是 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的人经期长 达10-20天,月经淋漓不尽;有的经 期极短,只是“一晃”即过。这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月经失调 - 中医辨证类型
1、阳盛血热型月经不调。证见月 经先期,月经量多,色鲜红或紫 红,伴有面赤,烦躁易怒,口渴, 舌红,苔黄,脉滑数。 2、阴虚血热型月经不调。证见月 经先期,月经量不多,甚至减少, 色鲜红质稠,伴有面潮红,手足 心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虚不摄型月经不调。证见月 经先期,月经量多色淡,质清稀, 伴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 苍白,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 细弱无力。 4、肾虚不固型月经不调。证见月
经先期,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淡,质稀薄,伴有腰脊酸痛,腿脚无力, 舌淡,脉沉、细、弱。 5、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 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月经不调的治疗手段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 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 和脾、肝、气血、冲脉、 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 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 “不荣则痛”,是由于气 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 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 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 是实证,即“不通则痛”, 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 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 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 动,多为不通之症。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 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 症的标本兼治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 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 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 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 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 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
4、吸烟: 烟草中的尼 古丁能降低 性激素的分 泌量,从而 干扰与有关 的生理过程, 引起不调。 资料显示, 每天吸烟1包 以上的女性, 不调者是不 吸烟女性的3 倍
1、贪凉:女性经期 受寒,会使盆腔内的 血管收缩,导致卵巢 功能紊乱,可引起量 过少,甚至闭经。
2、压力:正 值年龄的女性, 如果长期处于 压力下,会抑 制脑下垂体的 功能,使卵巢 不再分泌女性 荷尔蒙及不排 卵,就会开始 紊乱。同样, 长期的心情压 抑、生闷气或 情绪不佳,也 会影响到。
月经不调的治疗手段
西医篇
(1)出血与贫血:由于经期长及经量多造 成。除一般止血措施外,可酌情选用激 素或刮宫止血。
(2)周期紊乱: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单 一或联合的周期治疗,也可用中药治疗。
(3)不孕: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中的一 个或多个环节功能失调引起无排卵,是 月经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也是不孕 的原因之一,是许多患者迫切要求解决 的问题。有些患者虽然排卵但黄体功能 不足,也能引起不孕。根据患者情况选 择不同的促排卵药物,改善卵巢的功能 或代替垂体及下丘脑的部分功能。
西医篇
1、局部——即于它本身的因素引起。常见的 有子宫肌瘤特别是子宫粘膜下肌瘤,即使是 体积较小的肌瘤,也会引起月经过多;其次 是子宫腺肌症和盆腔子宫内股异位症。由于 子宫内膜向子宫肌壁生长、子宫增大等因素, 月经量往往较多。 2、全身性因素主要是机体处于高雌激素状态 时,引起单纯性的月经过多。 3、血液病,像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不良等 出血性疾病; 4、肝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血管脆性增 大、凝血不良; 5、分娩后或流产后的第一次月经量可能偏多; 6、使用激素、抗凝血药物等也会造成一次性月经量过多。凡月经量多,都 要查找原因,以免造成慢性失血性贫血而危害健康。
中医篇
疾病机理在于气血失于调节而 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多由于 肝气郁滞或者肾气虚衰所致。而以 肝郁为主,肝为肾之子,肝气郁滞, 疏泄失调,子病及母,使肾气的闭 藏失司,故常发展为肝肾同病。 ⒈肝郁: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 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 溢,则月经周期正常。若情志抑郁, 或忿怒伤肝,以至疏泄失司,气血 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如疏泄过度, 则月经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则月 经后期而来。 ⒉肾虚:素体肾气不足,或年少肾 气未充,或久病失养,或多产房劳, 损伤肾气,或老年肾气渐衰,使肾 气亏损,藏泄使司,冲任失调,血 海蓄溢失常,以至月经周期紊乱。
7、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
现代医学对生殖内分泌周期性变化,在内 分泌调控下采用中医中药分期治疗,既考 虑月经周期中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又顺应 体内的阴阳消长,保持了中医固有的辨证 施治及整体治疗特色。不孕不育专家针对 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诊疗方案, 根据月经周期、排卵期、子宫内膜、卵巢 的不同变化分阶段用药,将中医的辨证和 ,同时补肾阴的药物中加入补肾阳药。 促使卵泡发育成熟 2、排卵期。此时应在养精血的基础上加入通络、行气、活血的药物 以促发排卵 3、黄体期。此期阴阳并补,而以补肾阳为主。创造一个好的受孕环 境,为孕卵着床预备条件。 4、月经期。此时因势利导,用活血调经法,以求行经通畅。
中医篇
治疗月经不调之针灸篇
1.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 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 钟。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 3~5日更换一次。 2.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 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 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 暂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 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 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 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卵。此期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均升高。这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产 生负反馈抑制加强的作用,因而使排卵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 下降,导致黄体退化,进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 失去这二种激素的支持而剥落、出血,即发生月经。此时,雌激 素和孕激素的减少,又开始了下一个月经周期。
1、周期:每个女性的月经周期都不 尽相同,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 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称为一个月经周期。 绝大多数人在28-35天之间,但也有 少数人短至20天或长达45天一个周 期,在上述范围内,只要月经有规律, 均属正常现象。 2、行经期:女性的经期大约是3-7天, 出血量最多的时候集中在前3天,以 后逐渐减少,直到经血干净为止。有 的人经血干净以后,过一两天又来了 一点儿,俗称“经血回头”,这也是 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的人经期长 达10-20天,月经淋漓不尽;有的经 期极短,只是“一晃”即过。这两种 现象都是不正常的。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表现 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 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血液病、高血压病、 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肿瘤 (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
——
目录
1、月经的形成 2、正常的月经及月经不调 3、月经不调的病因病理(中医、西医) 4、月经不调原因及月经不调的表现 5、月经失调 - 中医辨证类型 6、月经不调的治疗手段(中医、针灸、西医) 7、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
月经的形成
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 三者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 节的,在月经周期中的月经期和增 殖期,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很低, 从而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负反馈作 用减弱或消除,导致下丘脑对促进 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继而导致腺 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 素增多,因而使卵泡发育,雌激素 分泌逐渐增多。此时,雌激素又刺 激子宫内膜进入增殖期。黄体生成 素使孕激素分泌增多,导致排
3、便秘:便秘可能会引起女性紊乱。直肠内大便过 度充盈后,子宫颈会被向前推移,子宫体则向后倾斜。 如果长时间反复发生子宫后倾,阔韧带内的静脉就会 受压而不畅通,子宫壁会发生充血,并失去弹性。如 果子宫长久保持在后倾位置,就会发生腰痛、紊乱。
1、不规则子宫出血。包括:月经过多或持 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 息肉、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异位症 等;月经过少,经量及经期均少;月经频 发即月经间隔少于25天;月经周期延长即 月经间隔长于35天;不规则出血,可由各 种原因引起,出血全无规律性。以上几种 情况可由局部原因、内分泌原因或全身性 疾病引起。 2、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 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 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 更年期。 3、绝经后阴道出血。指月经停止6个月后的出血,常由恶性肿瘤、炎 症等引起。 4、闭经。指从未来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3个周期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