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奇联趣对妙不可言(二)

合集下载

古今绝妙的经典对联集锦

古今绝妙的经典对联集锦

古今绝妙的经典对联集锦古今绝妙对联,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古今绝妙对联,感兴趣的过来看看吧。

古今绝妙对联(精选)一、清同治中,有布政使王文勤,遇事多无定见。

由湖南巡抚吴元炳,为政专好闲谈。

属吏苦之,为撰一联云:王不出头谁做主?吴虽有口只谈天。

上联讽刺王(“主”字不出头),下联讽刺吴(“口”下一“天”为“吴”),令人哑然失笑。

二、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得罪富绅,被压公堂。

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出句云: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言下之意,你在我管辖之下,不是随便可以出去的。

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结果不言而喻。

三、吴淞间有一官宦,闺门不正,乡人戏谑之,作一联贴于其门曰: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上联意在亡(无)八(即王八),下联意在缺德。

四、明永乐年间福建乡试,生员到掌灯时分方才完卷。

而考官又出如下一联要考生对:一只烛尽,烧残单子之心。

此联极言答卷之艰苦,对考生亦极具挑衅性。

莆田生员林环毫不示弱,对道:三幅文成,惊破试官之胆。

此人三年后中了状元。

五、苏东坡自南海贬谪归来,有问其艰苦者,答曰:“此乃骨相所招。

”原来苏少时一相者送了他一个对句: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

相者让他将此十字熟记于心,并直言“异日文章虽当知名,然有迁徙不测之祸”。

此联确也深刻地概括了苏的一生,“配军头”言“半个”,是因苏到南海不过是降职使用而已,与一般邢徒仍有分别。

六、光绪年间,梁鼎芬滥收捐税,民怨大起,相率罢市。

或撰一联云:一目不明,开口便成两片。

廿头割断,此身应受八刀。

横批“黄粱一梦”。

一目不明,指去掉“鼎”中一“目”,开口即把其下部分分开成两片,即“爿”和“片”。

“廿”下边割断为“艹”,乃“芬”之上部,其下为“八”与“刀”。

“粱”谐“梁”,不仅点出此人姓名,还喻其所作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七、相传某知府欲革两役史之职,遂出一联令二吏对:一史不通难做吏,一吏对道:二人相聚总由天。

古今巧联妙对赏析

古今巧联妙对赏析

古今巧联妙对赏析之四十二逸梅序言楹联(包括春联、喜联、挽联、对句等)是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学形式,而绝非仅仅是文字游戏,没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深厚的文学功底,是绝对对不工稳的。

古往今来,我国一些文人墨客创作的巧联妙对浩如烟海,这与他们才思敏捷、功底深厚、创作态度严肃是分不开的。

近些年来,一些网友也喜欢撰联以讽刺时弊,集市上也有大量的对联出售。

但上述两种情况中绝大多数对联除了上下联的字数一样之外,其它地方均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而且有些过于俗气,格调低下,其水平与古人所撰楹联相去甚远。

为此,普及楹联知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源于此,本博主根据余德泉、孟成英夫妇编纂的《古今绝妙对联汇赏》,选择其中确属上乘之作进行连载。

因原著中差错不少(主要是有悖于楹联创作规律及与一些史实不符),加之排版之中谬误频出(或许是盗版的缘故),故本博主参考其他一些史籍及楹联知识,予以订正。

其中一些注释乃本博主根据平日所学予以重新修正,因而也可视作二度创作。

不当之处,欢迎原作者及有识之士指教。

愿与同好者共勉之。

【接上期】411、年年办会,谁敢不来?咬着牙巴,哭脸装成笑脸;处处张灯,实在热闹,迈动脚板,这头跑到那头。

一九二九年双十节,蜀人刘师亮在其开设于成都的澡堂门口贴有上书楹联。

会,指双十节武昌起义纪念会。

因其时四川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故而人们对此类纪念毫无兴趣,因而“咬着牙巴”、“哭脸装成笑脸”之说。

至于“这头跑到那头”,是说也不过空看一场热闹而已。

“而且是”年年”、“处处”,可见百姓们尤其是官员们对此类毫无实际意义的纪念会是多么厌烦,但又不敢不去。

412、先生知其几乎?何为又入职方也?太史非附热者,奈何只管翰林耶?明陈继儒《见闻录》载,陈式斋选任职方(掌管邦国贡赋等)之官,太史李西涯戏撰了此联。

式斋应声对出了下联。

联语主要用谐音双关法。

几,谐机。

职方,谐织坊。

意思是你懂得纺织机械吗?干吗入织坊呢?下联为反唇相讥,意思是你作为太史,自称非攀龙附凤者,那你怎么翰林(汗淋)呢?联语虽然机巧,但“何”字犯重,乃白璧微瑕也。

妙不可言趣味对联合集3篇

妙不可言趣味对联合集3篇

妙不可言趣味对联合集3篇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一些趣味对联合集,欢迎大家阅读。

趣味对联合集1陈中孚撰写寿联陈中孚(1766年-1826),鄂州人,清嘉庆进士,官至山东巡抚,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一日,出巡视察,乘船阻风,登岸信步。

至一村落,见一户人家张灯结彩,询之,知为老太君祝寿。

阖家五代同堂,寿星有120岁,甲子年生,历三甲子矣。

知来客为陈公,即延为上宾,优礼相待。

陈公遂援笔撰联曰:甲子三周开寿宴;重孙五代祝遐龄。

谢元淮巧对主考谢小子暗藏春色;陶大人明察秋毫。

松滋谢元淮(1792--1874),幼聪慧,家贫,在云台寺当事(写签文)。

湖广陶主考路经该寺,见楹壁对联题意贴切隽永,问知是谢撰写,欣然招见。

陶见谢身着绿棉袄,便信口咏出出句:“谢小子暗藏春色;”谢应声对曰:“陶大人明察秋毫。

”陶主考听罢,拈须颔首,十分欢喜,收为幕僚。

隔岸闻声,想必油之行榨;沿河晾网,总是回也不渔。

谢元淮随着陶主考翌日起程,行至河边,陶想继续验证谢的才华,听到对岸榨油声脱口出联:“隔岸闻声,想必油(由)之行榨(诈);”谢见河岸晾着渔网,对曰:“沿河晾网,总是回也不渔(愚)。

”上联“油”、“由”谐音,指孔子学生仲由。

下联“回”,乃孔子学生颜回。

陶主考见对得如此贴切,连声称:妙对,妙对!四岁神童对考官踮、踮、踮,踮上板凳;跳、跳、跳,跳入龙门。

单懋谦(1802--1878),襄阳人,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幼时勤奋好学,善于应对,他四岁时,坐在他父亲肩上去应试。

到考场后,父亲把他抱到凳子上坐着,于是主考官顺口出了上联:“踮、踮、踮,踮上板凳”;懋谦脱口对曰:“跳、跳、跳,跳入龙门。

”“对得好,对得好!”考场上发出一片喝彩声。

毛知县撰联安民毛正坦,麻城人。

1835年秋,飓风大作,海塘冲决,毛正坦在宝山县任内,他奉总督陶澍、巡抚林则徐的命令,号召地方筹款修堤。

古往今来的绝妙对联(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对子)

古往今来的绝妙对联(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对子)

古往今来的绝妙对联(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对子)1.大嫂翻书心想汉小妹怕日手遮阴这是苏东坡的妻子在看《汉书》时,苏小妹说出的上联,此时苏东坡不在家,苏小妹巧妙利用“汉”字既代表“汉子”一意,又有“《汉书》”的意思,跟大嫂开的一个玩笑,联中有挪揄成分。

不巧的是,苏妻在辞赋联句方面也颇有造诣,就在苏小妹走出房门时,因外面日光刺眼,于是就把手放在额头遮挡阳光,苏氏见状,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其中“阴”字有双重意义,一个是“阴凉”,另一个您自己领会。

此联对仗工整,尤其最后一个字,都隐含双重意思,让人叫绝。

2若不撇出真是苦入能回头既成人此联对仗工整,在两个字上下功夫,每个字经过演变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而且其中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的确意蕴隽永。

3.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曾经有人出了一个对子的上句,但无人对出下联,不久抗战胜利,有人想起了这句上联,于是对出了下联。

其中“捷克”,“重庆”这两个词既可以当地名用,充当名词,又可以当动词用,不但对仗工整,而且用词及其巧妙。

4.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成婢,女又可称奴这次是二字组合。

“人”、“曾”可组成为“僧”字,“女”和“卑”能组成“奴”字,组合前俩字都是人,组合后又都成了特殊的人,构思精巧,对仗工整,难出其二。

东坡与佛印5.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苏东坡和和尚佛印关系很好,苏东坡没少欺负佛印。

一次,二人游玩,苏东坡看见河边有一狗啃骨头,就出了上联,“河上”与“和尚”谐音。

佛印听后顺手把一把题有苏东坡的诗的扇子丢进河里,并说出下联,同样的“诗”和“尸”谐音。

6.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上联含“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位词,下联同样是“前后左右高低”六个方位词,双翅对两轮,匹配绝妙。

7.一担种泥问子路两地夫子笑颜回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出游,农夫看见路上放了一担稀泥巴,他们想考考孔子,便出上联:一担重泥拦子路.上联把孔子的字“仲尼”和学生“子路”的名字嵌进去了,孔子被拦在这里冥思苦想,对不上来.这时,孔子的另一个弟子颜回想去把那担泥巴挑走,试了试挑不动.水田里的农夫见颜回这幅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情景使孔子为之一动,于是大吟出了下联:两岸夫子笑颜回.8.睡至三更时凡功名皆成幻境,想到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妙联解难的文章答案

妙联解难的文章答案

妙联解难的文章答案
(一)妙对陆耳山
纪昀和朋友陆耳山,常以联对为乐。

有一天,陆耳山对纪昀说:“药店门上贴着五个字,若作上联,不知如何对下联?”那五个字是:祖传狗皮膏;
纪昀等陆耳山一说完,就随口对道:
秘制乌须药。

陆耳山拍手叫好。

接着又道:“我见过四眼井,这‘四眼井’三字,该如何对才算绝妙?”
纪昀笑道:“你从四眼井经过时,不是已经对好了吗!”陆耳山愕然。

纪昀接着说:“以贤弟大名相对,堪称绝对!”
四眼井;
陆耳山。

陆耳山恍然大悟,连称:“妙!妙!妙不可言!”
(二)南岳庙死个和尚
这天,纪晓岚正在书房里读书,家人传进一张名片,说:“衡阳太守刘朝玉拜见大人。

”纪晓岚忙把客人请进,问:“公务都办完了吗?”
刘朝玉欠身回答:“公务已办完了,明日便启程返回湖南。

今日求见,一是辞行,二是南岳衡山上有座南岳庙,当家和尚新近坐化归天了。

此处为衡阳府所管辖,这次回去要参加祭奠仪式,请纪大人作一副对子。

”纪晓岚立时铺开纸,写下七个大字:
南岳庙死个和尚;
刘太守一哆嗦,心想:“纪大人不是出口成章吗,怎么大白话都上来了?这要带回去悬挂起来,岂不让人笑话?”可又不好说。

偏偏纪晓岚又问了一句:“你看如何?”刘朝玉实在不好回答。

纪晓岚微微一笑,接着又写了七个大字:
西竺国添位如来。

刘太守脸上堆起了笑容,连连拍手叫绝。

【原创】古今巧联妙对赏析(12)

【原创】古今巧联妙对赏析(12)

【原创】古今巧联妙对赏析(12)古今巧联妙对赏析之十二逸梅轩主序言楹联是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学形式,而绝非仅仅是文字游戏,没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深厚的文学功底,是绝对对不工稳的。

某些自称为文学大家者对此不屑一顾,其实,这除了他们自命清高之外,也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和对民族文化的轻视。

同时,某些网友也喜欢撰联以讽刺时弊,集市上也有大量的对联出售。

但上述两种情况中绝大多数对联除了上下联的字数一样之外,其它地方均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而且过于俗气,其水平与古人所撰楹联相去甚远。

为此,普及楹联知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愿与同好者共勉之。

【接上期】91、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二人是天,一人是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此联出自《奇趣妙绝对联》。

相传有位姓王的童生,从小时候获得童生资格其就开始考秀才,考到七十余岁还考不中。

主考见他一大把年纪还在考,出了上联要他对。

主考可怜他,见他的对句也得体,就选了他。

此联手法为析字,也是自对。

92、华亭百姓逢灾,皆因业报;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

《古今谭概》载,明郑洛书为上海知县,聂豹为华亭知县。

一日同坐,先由仆人来向聂豹来报:华亭大雨,发了水灾。

于是郑洛书讥笑聂豹。

继而门人来向郑洛书报,谓上海秋试脱科(即无一人考中),于是聂豹反唇相讥。

此联手法为谐音。

“业报”谐“聂豹”;“落书”谐“洛书”,亦即平时不好好学习。

93、山上杜鹃花作鸟;墓前翁仲石为人。

《巧对续录》云,清人王伯縠工于撰联,曾撰了上一副对联,很是得意。

其中,杜鹃既为花名亦为鸟名。

翁仲,古代立于墓前的石人。

后有好事者仿王氏的上联撰了下一副对联,以讥讽王氏:身上杨梅疮作果;眼中萝卜翳为花。

即王氏因常去嫖娼,得了性病杨梅疮,且眼中又有白内障。

94、山中落日沈于涧;楼上观花都见心。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载,清代沈于涧与好友都见心出游,日落西山之时,都氏心血来潮,撰了上联,沈氏一时没对上来。

古今奇联趣对,妙不可言(九)

古今奇联趣对,妙不可言(九)

古今奇联趣对,妙不可言(九)楹联大观园中有很多生动的故事,有的可能并非真实,但加上奇妙绝伦的对联本身,便生出无限的色彩和趣味,幻化成一朵朵奇葩。

在众多的联苑故事中,明代的翰林学士解缙是不能不提的人物。

数百年来,关于解缙的奇联趣对故事很多,最近的是单口相声大师刘宝瑞的《解学士》,其中关于解缙对对子的故事有很生动的演绎。

相传解缙出身贫寒,却自幼聪明好学,被誉为“神童”。

他家对面是曹尚书的府邸,其中有一大片竹园,于是他借此景在家门口书写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看到了很不高兴,心想一个穷小子,写春联竟然要沾我的光,于是命家人把竹子砍去一截。

解缙见状不慌不忙,在春联末尾加了两个字,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更加生气,命人将竹子连根拔掉,心想这下解缙没辙了吧。

没想到小解缙又加多了两个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曹尚书气得不行,一心想要羞辱一下解缙,便命人把他叫到府上,却故意紧闭中门,只开了旁门相迎。

解缙抗议道:“正门不开,非迎客之礼。

”曹尚书道:“我有几副上联,你若是对得上,我就开正门相迎。

”言罢说出上联:小犬无知嫌路窄小解缙心知这是在骂自己,却从容地对道:大鹏展翅恨天低曹尚书又出句挑衅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对句)解缙才思敏捷,立即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出题)曹尚书哑口无言,只好开中门请解缙入内。

眼见解缙身穿绿衣,蹦蹦跳跳,又出言挖苦道: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老尚书体态龙钟,身着红袍,便应答道:落汤螃蟹着红袍曹尚书听罢,不得不叹服解缙的神童之名。

解缙不负神童的称谓,十八岁时第一次参加乡试,就获得了解元(乡试第一名)。

后来有一次,解缙去茶楼喝茶,茶博士一见是解解元,就出了一个上联:一杯清茶,解(jiě)解(xiè)解(jiè)元之渴第一个“解”字是解除之意,第二个是解缙的姓氏,第三个是指乡试第一名解元,一字三音三意,堪称绝妙。

解缙见旁边有一名乐师正在奏乐,一打听才知道,他恰好姓乐,曾经是朝廷里的一名乐官。

八种经典趣味对联,妙不可言!

八种经典趣味对联,妙不可言!

八种经典趣味对联,妙不可言!2018-03-15 14:09·古典文学与诗词行业联镜子店:现出须眉都活泼看来毫发不参差理发店: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杀猪的: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书店: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保险公司:小费君莫惜后顾自无忧钟表店:万千星斗心胸里十二时辰手腕间鞋店: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扇子店:人受冻寒非我愿,世皆温暖是予心右军五字增声价,诸葛三军听指挥趣味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领略了各种趣味对联,但是你知道对联都有哪几种形式吗?一起往下看吧!拆合格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对联,例如: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镶名格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例如: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

(内含中药材名)急转格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

例如: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晕山岂非山乎回文格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乾隆出)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纪晓岚对)拟人格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例如: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反诘格利用反问形成对联,例如: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奇联趣对,妙不可言(二)古今奇联趣对,妙不可言(二)楹联的奇趣和万般变化,可以说是无与伦比。

古今历史上有很多对联极其绝妙,在此列举一些,从中可以窥见一二。

甲申吉幸春来早中土昌兴业共荣这副对联看似普通,其实相当不易。

此联的每个字都是左右对称的,如果把它贴在玻璃上就会发现,无论正看反看都是一样的,所以俗称“玻璃联”。

中国楹联学会曾以加拿大人、“中国通”大山的名字出过一副上联:山大王大山,并公开征集下联。

此联由“山大王”和“大山”两个固定名词构成,正读倒读都一样,每个字左右对称,呈现镜像,“大”字既读作dà又读作dài,对起来难度极大。

很多楹联爱好者对出下联,其中尤以“某员工员某”、“雨量器量雨”为佳,满足了“正读倒读一样”、“一字二音”和“镜像对称”三项要求,但都因为达不到“两个固有名词”而落选。

此联遂成为绝对,然而大山本人并非山大王,此联本身并不属实,为白璧之瑕。

对联还可以续文,或锦上添花,或化腐朽为神奇,很有意思。

过去有个浪荡子弟,挥霍无度,将家底败了个干净,过年时贴了一副春联遮羞:行节俭事过淡泊年有好事者在上下联前各添一字,变成了: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相传有一次,纪晓岚陪乾隆帝同游斗母宫,住持师太请纪晓岚题联。

纪晓岚想到关于众尼不守清规的流言,提笔写道:一笔直通两扇敞开众尼看后一片哗然,认为纪晓岚有辱佛门,乾隆和众臣工也认为老纪玩笑开得太过分了,不料纪晓岚在联后又加了几个字,变成了:一笔直通西天路两扇敞开大千门改后的对联寓意全变,众尼转怒为喜,乾隆和众臣工都很赞赏老纪的高才。

相传过去有位书法家,除夕夜张贴在家门前的春联常常被人揭去。

于是他心生一计,又贴出这样一副春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样的对联当然没有人要了。

次日大年初一早上,人们再看这副对联,却变为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大家看过后,都十分钦佩书法家的妙思。

过去的客栈常用这样一副对联:日之夕矣君何往鸡既鸣兮我不留有人将上下联对调,删掉末尾一字,作为结婚贺联:鸡既鸣兮我不日之夕矣君何此联以新娘的口吻道出,又极为含蓄羞涩。

上联鼓励夫君闻鸡起舞而未言尽,下联欲言又止:“天已经黑了,夫君你应该......”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相传过去,有一对父子为富不仁,却通过贿赂都考中了进士,于是在大门上张贴对联道: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有人对此很气愤,稍做一些手脚,添加几笔,该联就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1932年,在清华大学的入学国文考试中,有一道对对子的题目,上联是:“孙行者”。

很多学生交了白卷,也有些对得很好,如“胡适之”,而最好的答案则是“祖冲之”,字字稳妥贴切,遂成就了联苑的一段佳话。

清代的贵州有两个靠贿赂得官的教谕,叫作冷超儒、钱登选。

秀才们鄙视他们,题联嘲讽道:不读书以超儒,士心皆冷未通文而登选,人谓有钱联中分别嵌入两人的姓名,妙极!语言学家屈万里曾追求一位费姓的老姑娘,好事多磨后,最终喜结良缘。

友人赠贺联道:小姐诚抱屈矣!先生果破费乎?联中嵌入二人的姓氏,“抱屈”“破费”均有一语双关之妙。

梁羽生先生对此联的评语是:“可谓雅谑。

”1938年11月,为了实行“焦土抗战”的政策,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奉蒋介石的命令,放火焚毁了长沙城,直接造成3000多人死亡,物质财产损失无法估量。

事后为了平息民愤,蒋介石撤了张治中的职,枪毙了三个替罪羊,发放了十万元抚恤金。

有人愤而撰联道:治湘有方,五大政策一把火(上联)中心何忍,三个人头十万元(下联)张皇失措(横批)联中嵌入张治中的名字,他虽然有些冤枉,却也难辞其咎。

还有一些堪称绝妙的嵌人名联: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人游园内,览花荣,相石秀,有感乐和上联人名出自三国,下联出自水浒,且人名语带双关,实为难得。

嵌名联还可以古今联珠,中外合璧,例如下例:云长先死,翼德又亡,刘备安徒生哉公台方殁,文远遂降,吕布白求恩也此联以三国著名的桃园和白门楼故事为文,嵌入“安徒生”和“白求恩”两个外国人名,并巧做别解,有趣!对联里可以嵌入词牌,例如:大圣娶亲齐天乐观音打架菩萨蛮“大圣娶亲”和“观音打架”既突兀又诙谐,还对《齐天乐》和《菩萨蛮》两个词牌做了全新的注解,让人忍俊不禁。

有的对联还可以加入标点符号,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例如1948年3月,南京政府的伪国大召开,有学者为此撰联道:费国民血汗已?亿集天下混蛋于一堂联中嵌入一个大大的问号“?”,既直斥了国民政府的腐败,又比给出一个具体数字更生动。

楹联的奇趣和万般变化,可以说是无与伦比。

古今历史上有很多对联极其绝妙,在此列举一些,从中可以窥见一二。

有次,乾隆皇帝与众臣游园,在湖边看见桌上摆着两碟豆,便出句道:两碟豆。

一旁的纪晓岚不假思索,对道:一瓯油。

乾隆故意为难纪晓岚,指着花间的蝴蝶,改口说:朕所言乃是花间两蝶斗。

纪晓岚环顾湖面,看到一只水鸟戏波,便回答道:臣所对的是水上一鸥游。

乾隆听了,很是夸赞老纪。

联苑百花中有一朵奇葩,那就是上下联在字面上对仗严格,在内容上却毫不相关的无情对。

清末名臣曾国藩喜好整治他人,人称“曾剃头”。

有次曾国藩造访同僚李次青的府第,恰逢李的小妾正在洗脚。

曾国藩于是戏言道:看如夫人洗脚“如夫人”是小妾的别称,曾国藩嘴上无德,此语大有嬉笑戏弄之意。

不料李次青也不是省油的灯,反唇相讥道:赐同进士出身原来依明清科举制,殿试上榜考生的成绩分为三甲:一甲是我们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十七名,赐进士出身;三甲八十名(后增至一百三十名),赐同进士出身。

曾国藩虽是能臣,科举成绩却不理想,只是赐同进士出身,这也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和遗憾。

李次青以牙还牙,一语刺中曾国藩的痛处,也对出了一副极佳的无情对,尤以“出身”对“洗脚”为妙。

与曾国藩同时的张之洞是无情对的高手。

有一次,他在陶然亭会友宴客,有客人出句道:树已半枯休纵斧众人各展高才,其中张之洞对得最绝:果然一点不相干对句中“点”字做动词,全联字字工对,对句与出句却毫无牵连,真的是“果然一点不相干”。

后来,张之洞又以“陶然亭”为出句,客中有人答道:“君要无情,非阁下之姓名莫属矣。

”众人大笑,原来对句就是“张之洞”,实为天造地设的无情佳对。

明成祖朱棣有次对大学士解缙说,看到书上有“色难”二字,无法对上。

解缙立即答道:“容易。

”明成祖说:“你既然说容易,那就对出来听听。

”解缙回答:“臣刚才已经对出来了。

”明成祖方才醒悟过来。

“色难”“容易”构成一副无情佳对。

对联有时也可以像绕口令一样有趣。

相传一次苏东坡到西湖游玩,歌女手提锡壶为他斟酒,失手把锡壶掉入湖中。

有人以此出句: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后来有人到湘西风景区矮寨游玩,才对出下联:登矮寨,携爱崽,爱崽坠矮寨,哀哉爱崽“西湖”“锡壶”“惜乎”,“矮寨”“爱崽”“哀哉”均是近音,读起来和绕口令一样。

类似的绕口对联有: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妞妞蹓牛,牛卧,妞妞扭牛联中嵌有数字也是十分常见的,例如: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云南黑龙潭联)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新月半亭风(苏州闲吟亭联)一经数字的点缀,文字描绘出的景色就变得更鲜明生动了。

再如: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1983年,央视等单位联合举办迎春征联活动,以下这副佳联荣获一等奖: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千年晓月,永定一桥上联以十里长安街入笔,含“长治久安”之意;下联以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相对,含“永远安定”之意,对仗工整,嵌数得当。

还有一副嵌数联,总共只有十个字,包含两个数字,却是千古名联。

那就是安徽霍县的韩信祠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是指汉相萧何。

韩信投奔刘邦后,起初不受重用,一气之下出逃。

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向刘邦极力推荐,韩信才得以被拜为大将,成就一代战神伟业。

然而汉朝建立后,韩信受到刘邦的猜疑,心生怨恨,意图谋反。

知晓此事后,萧何与吕后合谋,将韩信骗入长乐宫诛杀。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两妇人”分别指漂母和吕后。

韩信年少时家贫少食,在河边钓鱼也一无所获,幸亏得到河边洗衣的漂母救济,才没有饿死。

最后则是死于吕后之手。

此联短短十字,却概括了韩信跌宕传奇的一生,虽然“知己”“妇人”对得并不工整,“生死”对“存亡”更有合掌之嫌,却仍然不失为一副佳联。

对联中还可以包含谜语。

传说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曾写过这样一副谜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上下两联各猜一字。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是指“青”字,“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是指“犭”旁,合起来就是“猜”字;“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是指“讠”旁,“对东西南北模糊”是指“迷”字,合为“谜”字。

此谜联的谜底就是“猜谜”,而且还说明谜语“虽是短品,却是妙文”。

清代时,一个姓潘的山东人出任江南某地知县。

在接风酒宴上,当地秀才们见新任知县其貌不扬,有心为难他,出上联求对道: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摔潘知县听了默不作声,随手拿起一本《左传》翻看。

秀才们心觉好笑,以为知县大人无以为对,不得不翻书求助,便催促他道:“大人为什么半天对不了下联啊?”潘知县淡淡笑道:“我早就对出来了,你们还没有看出来吗?”说罢吟出了自己的下联: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往右翻秀才们听完非常佩服,再也不敢轻视眼前这位大人了。

清代的刘凤诰是乾隆朝进士,曾为济南大明湖沧浪亭题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他早年进京参加殿试时,乾隆皇帝见他其貌不扬,有意考他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刘凤诰应声对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最妙的是“探花郎”三字,既可以理解为“赏花人”,又可以理解为殿试第三名的“探花”。

乾隆听罢大喜,当即钦定刘凤诰为探花。

还是在乾隆时,京城的工部衙门失火,乾隆命工部尚书金简负责重修。

工部别称水部,工部尚书别称大司空,于是有人戏作上联曰: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有位中书(官名)见无人能对,便去向纪晓岚请教。

纪晓岚看到这位中书虽是北方人,却长着一副南方人的面孔,便笑道:“对出下联倒是不难,只是对您有些妨碍。

”中书连说“无妨”,老纪乃对道:北人南相,中书君什么东西相传有个举子进京赶考,不小心错过了镇甸,眼见日薄西山,只好向荒野的一户农家借宿。

主人见他是个读书人,就出句道:北往南来,看斜日西沉,谁为东道声称只要举子能对得出来,就让他留宿。

举子拱手对句道:冬寒夏热,望中庭春永,我打秋风下联尤以“打秋风”对“为东道”为妙,诙谐工整。

主人大笑,盛情接纳款待了举子。

抗战时期,国民党元宿于右任曾与郭沫若、复旦大学校长吴南轩同游北温泉。

途中因为暑热,吴南轩买来西瓜给大家解渴。

于右任由此得上联道:游北温泉,吃西瓜,吴南轩做东三人想了良久,未对出下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