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市实验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765733

2016—2017学年度上期第一阶段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栖.息(qī)怅.恨(chàng)可汗.(hàn)分.外妖娆(fēn)

B. 妖娆.(yáo)禁锢.(gù)襁.褓(qiáng) 润如油膏.(gāo)

C. 静谧.(mì)憧.憬(chōng) 凝.望(líng)审时度.势(dǜ)

D. 留滞.(zhì) 喑.哑(yīn)沉浸.(jìn) 被.坚执锐(pī)

2.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 洗礼隐藏润如油膏披蓑戴笠

B. 风骚暄嚷江山多娇温声细雨

C. 田圃寂寞强聒不舍红装素裹

D. 社稷斟酌弥足珍贵一代天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

..的一项是是()(3分)

A. 刚洒过水的大道润如油膏

....,散发出一阵阵空气的味道。

B. 时光飞逝,青春岁月转瞬即过,回到家乡已是物是人非

....,他的爹娘已入了土。

C. 人贵立志,有了鸿鹄之志

....,又能脚踏实地,还愁不能获得成功吗?

D. 中国航天科技飞速发展,圆梦飞天,指日可待

....。

4.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了,

B.而白天早已忘却了甚至无暇顾及的;

C.有的却会清晰地想起来。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

D. 连痛楚也会变得美丽。

5.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理解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这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诗人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B.《沁园春·雪》中“俱往矣,数风流人数,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毛泽东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C.《陈涉世家》选自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编年体史书《史记》。

D.《夜》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代表作,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由田园生活的留恋。

6.仿照画线语句,在后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4分)

不是所有的花儿都能代表爱情,玫瑰做到了;不是所有的黑人都能当总统,奥巴马做到了;,;,。

7.综合性学习。(11分)

星光中学九年级航梦1班举行《雨的诉说》语文活动,邀你参加,请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雨的功过】(4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天气网9月5日讯,前几天重庆暴雨引发多处洪涝灾害。据重庆市民政局报告,截至9月5日9时统计,8月31日以来重庆遭受的洪涝灾害已造成云阳、奉节、巫溪等20个县(区)212.2万人受灾,42人死亡,19人失踪,9.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8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3.2万间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4.1万间房屋一般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6.2亿元。

材料二:记者昨日从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入春以来从未降雨,持续晴热致云南省部分地区旱象严重。截至目前,全省因旱造成30.2万人、1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151万亩农作物受旱。人畜饮水困难主要在曲靖、玉溪、临沧、保山、普洱、丽江、楚雄、怒江等8个州市。

我的发现:

(2)活动二【雨的诗意】(4分)

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描写“雨”的诗句,请把下面的诗句按要求分类。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D.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喜雨类(填序号):苦雨类(填序号):。

(3)活动三【雨的呼唤】(3分)

结合语境,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带有“雨”的名句。

①新一届政府反腐斗争逐渐走向深入,既打“苍蝇”,也打“老虎”,老百姓在盼望,在呼喊:“”!

②梦想没有准确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梦想,但是通往梦想成真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

就像《真心英雄》里唱的“,,。”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8.默写填空。(10分)

(1),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2),人迹板桥霜。(温庭筠《高山早行》。

(3)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4),,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5)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用来表达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句子是,,。

(6)白居易擅长刻画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的揭示了主题《观刈麦》与《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相同的句子是,。

(7)陈胜在发动起义时间成卒发出号召,并提出了千古流传,体现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5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选自《陈涉世家》)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会.天大雨。会:(2)等.死,死国可乎?等:

(3)扶苏以数.谏故。数:(4)为天下唱.。唱: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1.下列对选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B.陈胜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鱼腹藏书”和“行卜念鬼”,从“固以怪之矣”和“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中可以看到士卒们对陈胜的恐惧。

C.陈胜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是为了掌握人心动向。

D.秦二世时的秦王朝存在着严重的内、外危机,从而使陈胜、吴广的起义得以成功。

12.结合选段内容,请简要分析陈胜这个人物形象。(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共20分)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

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3.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4分)

14.根据提示,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内容(一)(二)(三)(四) (五)情节突遇暴雪(1)发现黑点(2)走到村庄心理(3)焦急万分(4)失望之极放下心来(1)(2)(3)(4)

15.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选作一题)(4分)

①表弟一次次

...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

..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16.第五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40字以内,4分)

17.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国家公祭鼎

①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搀扶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一起参加揭幕的还有13岁的阮泽宇,他的祖辈惨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随着拉动丝带,幕布徐徐降下,一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呈现眼前。

②汉经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鼎”字说:“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可见“三足鼎”的器型具有代表性。国家公祭鼎采用“三足两耳”的器型,以在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用来祭祀的礼器、最大的圆鼎“楚大鼎”(又称“铸客大鼎”)为原型,按等比例放大铸造,既保存古代青铜器的古朴之美,宏伟壮观,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有纪念碑、和平大钟、灾难墙等其他纪念物相协调,又与祝贺、庆典用的“大克鼎”“大孟鼎”“毛公鼎”等器型相区别。

③国家公祭鼎高1650mm,鼎上外口径1266mm,内口径1156mm,鼎耳高498mm,鼎足高915mm,底座为高450mm,长宽各2000mm的黑金沙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

④国家公祭鼎的设计充分凸现了“南京元素”,设计团队包括中国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工业学院等。据设计者之一、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邬烈炎介绍,鼎上颈部和两耳侧面纹饰以南京市常见绿色植物的枝叶为图案元素,象征着绿色和平、生命重生;铜质底座部分铸有南京标志建筑城墙图案,象征首次国家公祭举办地;

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鼎足上端采用犀角纹,足下端为象腿足形,两足在前,一足在后,圆睛张目,粗犷有力,象征中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⑤国家公祭鼎鼎身正面刻有160字铭文记述历史,后侧左右用287字记事。

⑥在国家公祭鼎正面,用骈文体写成的铭文共160个字,魏碑简体字,内容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与鼎浑然一体,体现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增强了公祭的感染力、震撼力、历史传导力。铭文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强烈谴责之情,对遇难同胞表示痛悼、祭奠之意;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表达了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维护和平、圆梦中华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⑦国家公祭鼎的后侧左右两边则铸有记事,共287个汉字,楷体简体字。详细记载了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和兴办首次国家公祭的事实。

⑧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为何需要设置国家公祭鼎?其意义有三:

⑨一是国家重器体现国家礼仪。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首次以国之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以鼎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有助于突出祭祀主题,体现国家礼仪,营造庄重氛围。

⑩二是铸鼎记事纪念国家公祭。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铸鼎记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制,更能表达公祭活动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的现实意义。

⑾三是铸鼎铭史强化历史记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诸多暴行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巨大创伤,是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之痛。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凝固社会记忆,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18.选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国家公祭鼎的?(4分)

19.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阅读选文第④段,请简要写出国家公祭鼎运用了哪些南京元素及其寓意?(4分)

21.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⑤⑥⑦段不可调换顺序的原因。(4分)

2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国家公祭鼎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

B.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鼎足上端采用犀角纹,足下端为象腿足形,两足在前,一足在后,圆睛张目,粗犷有力,象征中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C.国家公祭鼎正面的铭文共160字,楷体简体字,内容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

D.设置国家公祭鼎的意义有国家重器体现国家礼仪、铸鼎记事纪念国家公祭和铸鼎铭史强化历史记忆。

四、写作(55分)

23. 按下面的提示作文。

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相伴,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甜美;花草树木、山川田园的相伴,让我们享受到自然的美好;名著美文、诗词歌赋的相伴,让我们获得心灵的洗礼……一路陪伴,我们一路成长。

请以“有你相伴,真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