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摘要】根据高职高专《建筑结构》的课程特点,探索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法的优点,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建筑结构【基金项目】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重点课题: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项目批准号ky10-0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53-02一、引言近年来,高职院校出现了以“项目课程”为名的改革热潮。
目前高职学院的项目课程主要有三种模式:(1)附属式项目课程,即在学习了原有学科课程后,让学生通过完成几个完整项目来获得综合实践能力;(2)用与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改造原有学科课程的教学;(3)大量压缩学科知识,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但未能把专业理论知识很好地融入到项目中去。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徐国庆博士提出:“理想的高职项目课程应当融理论于项目,并在课程体系中居主体地位,和前三种模式相比,其差别并不仅仅是内涵上的,更为重要的是开发技术要复杂得多,必须解决如何均衡设计项目,如何使项目结构与工作结构相吻合,如何确保项目能覆盖整个工作领域,如何在项目中融入专业知识,如何通过项目序化来实现知识序化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 [1] 笔者个人也认为:理想的高职项目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院的经费及政策支持,需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以及专业的项目课程开发导师的共同参与。
目前,全国范围来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够实现理想的项目课程建设的院校屈指可数。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项目课程建设,以模式(2)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改革,即用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改造原有学科课程的教学,是比较现实的。
二、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对相应的任务作适当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各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2006年6月第7卷 第2期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une.2006Vol.7 No.2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3范臻辉(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75)摘 要: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讲解透彻,使学生掌握有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知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力量、考试形式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搞好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这一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管理;教学改革 1998年国家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设立了新的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政府相关机构等部门培养从事工程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培养学生具备土木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素质和能力。
而土木工程施工课作为其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作用就是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知识。
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如何改革,已探讨了多年[1-5],然而教学改革收效甚微,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即在于该课程实践性太强,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土木工程施工同其他任何一门课程一样,有其特有的教学规律,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
一、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及工艺原理,熟悉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一门介绍施工工艺的学科,综合了建筑施工、桥梁施工、路基与轨道工程施工以及地下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和基本方法。
其内容不仅庞杂,且各章节跨度大;不仅综合性强,涉及到建筑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地基基础、隧道、桥梁等学科知识,而且实践性强,涉及到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实际操作过程等内容。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工 程管 理专 业建筑 结构 教学是否是必须掌握 的内容 , 对 于教学效果影 响至关重要 。教材 内容 过于集中于结 构设计 自 身, 结构专业的印记过重 , 而对其与工程管理专业的材料力学 性能 、 施工技术及力学原理之间制约与联系涉及较少 , 缺乏工 程管理专业学生在理解结构专业课程时必须 的 ‘ 口” 内容, 接 人为割裂结构设计原理与建筑材料 、 建筑力学 、 施工技术等课 程的内在联系 ,加大学习难度 ,不利于结构素养 的养成。 结构设计 原理 的抽 象性 、材料力学特性的非直观性 、单 结语 纯语言讲授的单调性以及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结构思维的相对 教学 改革 实践证明 ,立足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结构知识 缺乏 ,尤其是结构设计原理与建筑构造 、施工技术 、力学原 接 理及材料特性等相关 内容 内在制约性 ,均导致理论讲授表达 体 系的构建 ,以建筑结构与相关课程 的 ‘ 口内容”为切入 效果差 ,需要探索多样化的 、适合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特点 的 点 ,提升教学效果 ,拓展学 生的工程能力 ,效果 明显 。 教学方法 ,以进一步提 高教学效果 。 过于注重总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而 与工程管理专 参考文献 t [】 1周芝 兰. 建筑结构【 . M】武汉: 华中科技 大学出版社 ,0 7 20. 业 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 目标脱节 的现象仍很普遍 。由于对专 【】 慧仙. 高校课程群建设[】江苏高教 ,0 6 ()2 -6 2李 论 J. 2 0 ,6:52 . 业性很强 的建筑结构课程 的掌握受制 于建筑构造 、施工 、力 [ 罗福 午. 3 】 建筑结构的任务和建筑结构教学 内容的改革[ . J 中国 ] 学等知识体系 的完善程度 ,教师更需要在对教学 和学习过程 2 0 , :95 . 产生影响 时提供反馈 ,而这正是教学过程期 间进行 的形 成性 建设教育 ,0 9 l 4 -1 【 唐 纳德 ・R ・ 4 ] 克里克山克. 师指 南( 教 第四版 ) . 【 江苏 : M] 江苏 评价 的优势所在 。过于 突出总结性评价特 征的期末考试 ,更 多关 注学 习效果 的区分 ,在无法有效甄别 对不 同课 程内容的 教 育 出版 社 ,0 7 20. 融会贯通程度 的前提下 , 易误 导学生对 自身学 习能力 的判断 , 【】 5盛群 力, 兰等. 目 马 论 标为本的教学设计 [ . J 教育研 究 ,0 8 】 20 , 不利 于学生构建对 自己能力的信心。 3 05:37 . 4 ()7 —8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报告(九篇)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报告(九篇)毕业实习是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一项重要实践性环节。
实习前,学生已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实习学生以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加工程概算、预算或决算等工程造价相关工作,在实习中应深入实际,认真实习,巩固所学理论,完成实习指导人(现场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培养和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毕业课题收集有关资料。
截至目前,共有湖北省电力调度楼、厦门嵩屿电厂、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部综合大楼、上海国际网球中心、天津泰达司法服务中心、河南省职工之家、武汉协和医院外科病房大楼等63项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
我这次实习是在中建三局联投广场项目部,我的毕业实习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看图纸、计算工程量、进行工程结算。
会看图纸是会造价的基础,是学习造价的入门技能,我这一个月的毕业实习就是从看图纸开始的。
在这次实习中我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对工程图纸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把自己有疑问提出来,因为如果图纸不明确就可能会在算量上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可能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我还进行了图纸上设计变更的标记,仔细找出变更的地方把它工工整整的标记好。
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是造价的重中之重,当然也是我实习的重点。
在这次实习中我算了土石方工程、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每次工作空闲时就会仔细检查自己计算的工程量,看看自己是不是错项漏项。
在计算工程量时我按照顺序进行,在师父的指导下按部就班。
现在我对这些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有了大致的了解,计算工程量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工程结算在我的毕业实习中也占据了相当的位置,一个月中有好多天都在做结算工作。
在这次实习中我分别进行了劳务结算、混凝土进度结算、降水结算等等,这些结算都是建立在工程量正确计算的基础之上的,做完结算后我的任务就是找相关领导签字,把有关资料整理好寄给公司,让公司根据这些资料付款。
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了解了工程造价的基本流程,对造价实操知识有了大致了解。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提升 工程 管理 专业学生教 学效果提供 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建 筑结构 ;教 学方 法 ;教 学 内容 ;工程 管理
专 业
中 图分 类号 :T 3 . U
文 献 标 识 码 :A
钢筋 混凝 土多层 及高 层房 屋、砌体结 构房 屋 、单层 厂房 以
及钢 屋盖的构造 ,包 括抗 震构 造。如对 钢筋混 凝土 受弯构
c nts g e to n te i sr c in lpa i g o ngn e n n- a u g si n o h nu to a lnn n fe ie r g ma r e i
构施工 图的识 读是 其难 点 ,因此 ,建筑结 构课程 必须 将结 构施工 图的识 读作 为重要 教学 内容 。 目前 ,我 国结构施
内容
Absr c t a t: The sr c u e i e hn c l f u dain o re tu t r S a t c i a o n to c u s s
c ur e r f r o ng ne r ng ma g m e o s e o m f e i e i na e nt
摘 要 :建 筑 结 构 是 工 程 管 理 专 业 的 技 术 基 础 课 程 ,
3 10 ) 400
辅助教学 ,将很 难提 起学 生的学 习兴 趣、激发 其学 习积极 性 ,也就很难 达到很好 的教 学 效果 。因此 , 须对 该 课程 必 的教学方法进行 改革。
内容 覆 盖 面 广 、 难 度 大 ,而 工 程 管 理 专 业 学 生 的 结 构 意 识
2 1 年 第 2期 00
第 3 6卷 总 第 14期 5
Sih an Bu・i g 材 ral c u I n aei s id l J M t
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建筑结构”课程标准的制定

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建筑结构”课程标准的制定作者:乔丹马鹏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4期摘要:课程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载体。
要实现“建筑结构”课程“岗课赛证”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必须构建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职教观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之纲,文章结合“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现状,以“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为出发点,从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探究了课程标准的制定,为“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下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合;课程标准;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技术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以此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岗课赛证”四者中课程是核心,具有重要意义,一则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二则将技能大赛的规程、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点融入课程,实现产教融合。
因此,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深入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尤为重要。
课程标准对于实施课程教学起指导性作用,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规范了课程教学要求,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考核评价的基本依据。
课程标准是教学得以进行最根本的依据,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施。
因此,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起点,是课程建设之纲。
“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将来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最新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对“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针对“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以“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为出发点,从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探究了课程标准的制定,为“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下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建筑结构”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课岗分离“建筑结构”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内容繁多、复杂。
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工程管理

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工程管理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工程管理(一):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学院姓名学号专业领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填表口期研允生部郝晶莹y2012201113电气工程王胜辉郑洪研究生部制学院名称:研究生部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工程管理(二):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研究生(专业实习实践)报告题目:手势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m201172614学号罗阳姓名专业计算机技术教师涂刚指导院(系、所计算机)生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制填表注事项恵、士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选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学术报告等。
二、以上各报告内容及要求由相关院(系、所)做具体要求。
三、以上各报告均须存入研究生个人学籍档案。
【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工程管理】四、本表填写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1/.—1-A刖a作为还没有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与工作,我们心屮是有很多的疑问的,我们特别需要到真正的环境中去感受一下自己几年后所从事的工作到底是怎样。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学校及导师为我们安排了专业实习实践,主要就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层次的接触社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认识企业实践活动,了解企业运行环境,认识企业管理业务流程,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实习目的1.加强和巩固理论知识,发现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锻炼自己的实习工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了解实习单位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情况、盅求情况和发展方向及前景。
4.亲身参与项目的实际完成工作,了解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的具体流程。
5.通过实习来认识了解自己,发现不足,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实习计划及进度2012.2参观单位的基本设施并通过资料和领导介绍了解单位的发展历史及各方面情况,对单位的结构和运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2012.2对部门的情况和运作方式有了详细的了解,包括已经完成的研发和正在进行的研发任务进度,了解系统的整体构思。
工程管理类专业“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些具 体 的专业 知识 ( 如 电力工程 管 理专 业 中的建 筑识 图 知
土建 工程方 面的知识将主要来 源于本课 程 , 教 学 目的 旨在使学
生了解土木工程的基本知识 , 具备建筑识 图的能力 , 熟悉建筑构
识、 建 筑构造 知识 和 电力建 筑 知识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但没有安 排相 应 的实
一
课 程 内容大都 介 绍一 些 基本 概 念和 基本 理 论 , 对 于某 些
内容 虽然 也会列 举工 程实 例 , 但 只是 进 行理 论 性地 阐述 和 介
绍, 没有 实践 内容 或者 实践课 程来 支撑 。 有些 章节虽然也涉及
一
学期, 是学生专业知识 的必要补充 , 学生关于电力工程建设 中
2 学 生缺乏相关基 础知识
础工程 、 交通 工程 、 桥梁 工程 、 港 口工程 、 水利水 电工程 、 给排 水工程 、 土木工程施 工、 建设项 目 管 理等基 本知识 ; 而电力工 程管理专业在认知 教育上侧重于建筑 工程 的相关 知识 , 包括 建
摘要 :“ 土木 工程概论” 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 在整个课程体 系中起 着十分重要 的先导作用, 同时该课 程也是电力工程管
理专业的专业课 , 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必要补充。 针对该课 程 内容广泛而不深入、 理论 多而实践少的特点 , 结合在 实际教 学中遇到的学时
少、 学生基 础知 识缺乏的问题, 立足 两专业不同的培养 目 标, 从教 学内容的取舍、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的运用、 考核模式的确定以及教 师 队伍 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提 出了 提 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 关键词 : 电力工程管理; 土木工程概论; 课程教 学 作者简介: 王素芳 ( 1 9 7 7 - ) , 女, 山西黎城人 , 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副教授 ; 杨太华 ( 1 9 6 3 一 ) , 男, 贵 州仁怀人 , 上 海电力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 。( 上海 2 0 0 0 9 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期(总第140期)工作研究■0引言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培养以土木建设技术为本,管理、经济并重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具有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能够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领域等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1]。
建筑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生获得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的唯一途径,但目前建筑结构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设计环节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1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内容基本上是由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结构抗震这四门课整合而成的,而且很多的整合只是土木工程类专业课内容的排列组合,并没有将这四门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融合在一起,没有打破原有的学科化内容体系,没能体现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建筑施工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这一目标。
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成员研究了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了学生就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构建了面向一线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五个方面的改革[2]。
1.1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获取的专业能力是施工能力,而不是结构设计能力,同时学生应具备在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
而土木工程类这四门专业课程的内容偏向设计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以“必需、够用”为度,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将四门课融合为结构材料、基本构件、结构设计方法、结构抗震设计基础知识、结构施工图,精简了一些重复交叉的内容、不常用的知识,比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基本原理留到《建筑施工》这门课中去讲授;删除了一些陈旧的、在工程实际中已不再使用的做法。
比如梁底的纵向钢筋在适当位置弯起承受支座负弯矩,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弯起式配筋方式。
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重点应该是建立工程概念、掌握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及其构造要求,所以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要讲清楚讲透彻。
比如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中,将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的受力特点不宜讲得过深,而应将该布置中的单向板、次梁和主梁的构造要求作为重点来讲,使学生重点掌握这些结构中的构造要求。
对工程中使用较少的构件,比如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理论部分不宜讲得过深,使学生能够理解受扭构件的破坏特点、能对简单的雨篷梁进行计算即可,关键是要掌握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1.2增加结构施工图教学内容建筑结构的教学内容没能很好地体现结构思想,忽略了结构施工图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
识图能力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能力,因此,建筑结构课程必须将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围绕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施工图表示方法等建筑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讲授了结构制图的规则,同时讲授了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三种结构施工图的图示与识读方法,其中,混凝土结构以平法施工图为主,还补充了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施工图、基础施工图和楼梯结构施工图。
这些结构施工图可以为学生期末做建筑结构楼盖课程设计提供参考资料。
1.3强化结构构造教学,重点讲述抗震构造构造措施是保证结构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建筑结构的教学内容没能很好地强化构造教学。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于讲“理论”,对公式推导、计算方法等理论性内容的讲解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黄丽娟1,高兰芳2,陈凡1(1.莆田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系,福建莆田351100;2.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福建福州350007)摘要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面向施工一线的建筑结构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介绍了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改革2012年不遗余力,而对构造要求则一带而过,这当然与教材本身给定的内容有关系,其实构造措施与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相辅相成的、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
根据课题组成员对一线人员所需知识的分析,建筑结构构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比理论知识更加重要与适用。
在实际工程中,因构造处理不当而引起工程质量事故的例子是不鲜见的,尤其是抗震构造。
抗震构造是确保房屋结构整体性和结构安全的可靠措施,重点讲述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
针对这种状况,必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大构造课的内容和课时,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适应岗位的必备知识。
1.4强化“规范”意识,吸收最新成果结构设计规范是结构工程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只有严格贯彻执行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才能经得起时间和自然灾害的检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紧扣规范,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教学内容引自哪本规范及规范的哪一条,一定要讲清楚,使学生养成学习规范、遵守规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保证教学内容始终紧跟建筑业发展的步伐。
关注2010年国家最新修订的三本规范、标准:分别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结构技术规程》。
这三本规范对结构的构造措施提出了非常详尽的规定,这些措施是很多震害调查和抗震设计经验的总结。
新的结构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计算、配筋构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抗震及结构的整体性,规则性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1.5联系工程实际《建筑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工程中必须紧密联系工程实际,通过对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将实际的工程图纸和相应的工程实体相对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科学地融为一体,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交互渗透,融合发展[3]。
同时,通过作业、录像、参观、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进一步熟悉和运用规范,逐步培养实际应用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如组织学生到工地实习,亲眼目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是怎样通过设计、构造要求和施工而构成整体结构,增强感性认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课程设计是继理论教学之后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环节,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较好地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建筑人才。
介绍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
2.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课程设计是最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环节,课程设计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只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在课程设计准备阶段,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方案设计,然后教师与学生交流,对方案进行讨论,最后选择切合实际的合理方案,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准。
在课程设计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量做到逐个辅导,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改变指导方式,过去只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其实有的学生根本就提不出问题,甚至无从下手。
因此,必须加强指导教师跟踪式指导,不定期检查学生的初稿,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用质疑的方式来引导、启发、通过讨论、分析问题,使他们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一些共性、难点的问题集中讲解。
2.2重视课程设计过程中施工图的绘制施工图是工人在施工中所依据的图样,通常要求比较详细和精确,结构施工图包括结构平面布置、梁的平法施工图、板的配筋图及结构构造等。
施工图具有图纸齐全、表达准确、要求具体的特点,是进行工程施工、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组织的重要依据。
建筑结构的课程设计是针对楼盖进行设计的,即梁板的设计,其结构施工图包括结构平面布置、梁的平法施工图、板的配筋图及结构构造。
因课程设计时间的限制,有些带课程设计的老师只要求学生做计算过程,而忽略了施工图的绘制过程。
其实,梁板施工图的绘制是学生从基础过渡到专业的一次很好的演练,而梁板施工图的绘制也有利于学生提高施工图的识读能力。
2.3改革考核方式建筑结构的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存在片面性。
传统的课程设计的考核仅仅对梁板设计的计算过程以书面形式进行评定,缺乏对学生梁板施工图绘制能力的考核以及采用答辩的方式综合评定成绩。
课程设计的成绩考核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做设计的积极性,所以必须认真对待。
考核时一方面要看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设计方案、计算书是否有雷同,是否存在抄袭现象。
只有采用答辩的考核方式,让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阐明设计意图,教师才能公开、公正、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加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更有利于教师对抄袭的设计成果作出准确的成绩评定。
同时使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有成就感,增加做设计的兴趣。
另一方面要看图纸质量,主要看图纸完整性和正确性,绘(下转119页)■工作研究第12期(总第140期)(上接126页)图是否符合现行的制图标准,是否按最新规范要求设计等。
2.4重视设计成果的反馈工作以往的课程设计缺乏反馈工作,学生虽然上交了课程设计成果,但对设计成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因此,指导教师在仔细评阅设计成果后要将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然后以上课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在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比如在绘制施工图的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忽略构造要求,教师应结合规范对构造要求进行系统地讲解。
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会形成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工程意识。
同时,对课程设计进行分析,找出设计中的通病,有利于教师在下次课程设计时更好地进行指导。
3结论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对《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按照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不断地探索、总结适合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
课题组成员经过几年的努力,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取得了一些较满意的效果,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将来适应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刘成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与必备实践技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1(23).[2]汤小凝,黄庆瑞.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10(Z5)[3]刘元芳,蔡彬清.建筑工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福建建筑,2010(10)作者简介:黄丽娟(1972-),女,福建莆田人,硕士,副教授,土建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结构方面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