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历史上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物质基础: 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
的措施及文景之治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 主观条件: 于用人
四.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过
秦始皇
辩一辩:秦始皇与汉武
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 大?(提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历
史上都是有功又有过的)
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
要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当时的 历史条件下,用一分为二的、 全面的观点评价,同时还要 分析那是主要的那是次要的
“热身运动”
秦朝开始于哪一年?是哪一年结束
的?算一算秦王朝共存在了多少年? 项羽和刘邦争权夺利的战争史称 为什么? 西汉是哪年建立的?由谁建立的?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
了解文景之治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
史实 评价汉武帝
自主学习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文景之治 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
材料二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 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 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 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阅读材料回答: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一.“文景之治”
1.汉初社会经济情况:
牛车
4.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 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
“文景之治”
历史意义: “文景之治”使西汉初的社会经济 得到了恢复发展,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 的雄厚基础,使中国出现第一盛世局 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大一统:

12课大一统的汉朝

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儿子

儿子
诸 侯 国

儿子


儿子


儿子



儿子

儿子
汉武帝与大臣商议国家大事……
武帝:众爱卿,王国威胁已解除,天下太平啊!
大臣:启奏陛下,现在有些人整天说三道四,批 评您的政策,指责中央,这样下去,恐怕对国家 不利。
武帝(大怒):是谁敢毁谤朕!?
大臣:还不是那些受诸子百家影响的学者嘛。
原因 客观 文景之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主观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政治 削弱侯国实力,封国逐步变小
帝 的 大
措施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 设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 主要教材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

中央,统一五铢钱
军事 抗击匈奴
意义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 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
烦恼一:
我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 和我一样的威风。他还自造弓 箭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 现在像梁王这样 的诸侯王的统治已经占据我的 半壁江山,这样下去可如何是 好?
政治大一统
建议内容:下令
允许推诸恩侯令王将削自
己的弱封诸地侯分给国子

弟侯,国建。势立力较小的
父偃
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削 去当时半数的侯国
盛时期
东汉的统治: 阅读了解:
1、东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 帝、都城? 公元25年 刘秀 洛阳 2、东汉初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3、中期以后的统外戚治和宦局官面交替?专权 4、东汉末年爆发什么?东汉 政权怎样?农民战争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历史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历史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造纸术
汉朝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质量更好、更便宜,逐渐取代了简牍和缣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汉朝的科技发展
文学
01
汉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史记》、《汉书》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为后世研究汉朝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音乐与舞蹈
02
汉朝时期,音乐和舞蹈艺术取得了很大发展。如汉乐府的设立,搜集和整理了大量民间音乐作品,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
社会结构
汉朝时期,中国社会结构逐渐形成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的二元结构,对中国社会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繁荣,加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世界贸易
科技文化
宗教思想
汉朝的科技文化成果如造纸术、火药等传播至西方,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朝重视法治,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规范社会秩序和政府行为。
历史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续)
01
02
03
04
汉朝的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
02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汉朝的经济繁荣
农业发展
汉朝时期,农业经济繁荣,铁犁牛耕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增加了粮食产量。
手工业进步
汉朝手工业技术不断创新,丝绸、陶瓷、冶炼等产业取得显著成就。丝绸之路的开通更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道家思想
汉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道教也在民间逐渐兴起,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汉朝的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
04
汉朝的影响与历史地位
政治制度
汉朝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官僚制度等,为后世历代王朝提供了借鉴。

历史七上第12课_大一统的汉朝

历史七上第12课_大一统的汉朝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背 景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
条件\ 原因
物质: 文景之治后,经济繁荣
人才: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措 施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经济: 军事:
意义
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是 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 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进入它的第一个鼎盛期。
西东 汉汉
西汉 东汉
西汉
东汉
前202-220年 前202-220年 前202-9年 25-220年
2、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处于鼎盛时期
A、汉高祖 C、汉文帝
B、汉景帝 D、汉武帝
3、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它的主要教材是(

A、儒家经典 C、法家著作
B、道家经典 D、墨家著作
4.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 确的是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③汉景帝④ 汉文帝
• 2.(措施)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
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用怎样的措 施进行统治?
• (结果)其统治结果如何, • (评价)历史上称汉文帝、汉景帝的统治
为什么?
• 3对比秦始皇与汉文帝的陵墓,你能得到
怎样的启示?
一 、பைடு நூலகம்景之治
阅读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 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 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 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Q: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是为了与民休息吗?
启示
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汉文帝预修
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初一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初一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基础。
汉朝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发 展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1
02
03
豪门贵族的崛起
汉朝时期,豪门贵族逐渐 崛起,掌握了大量土地和 财富。
农民阶级的地位
农民阶级是汉朝社会的主 体,承担着主要的生产任 务,但生活较为贫困。
商人阶级的地位
汉朝时期的商人阶级逐渐 崛起,对经济社会发展起 到了推动作用。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官方推崇的学术思想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以儒学经典为主要教 材,培养官吏和学者。
征辟制度
皇帝或中央政府直接征召有名望的人 士担任官职的制度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
80%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 率。
100%
水利工程的修建
汉朝政府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如 灌溉渠道的修建和维护,保障了 农业生产的稳定。
80%
农作物的多样化
汉朝时期,农作物种类增多,如 稻、麦、粟等,丰富了人们的饮 食来源。
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汉朝时期,手工业技术不断进 步,如冶铁、纺织、制陶等, 产品品质和产量均得到提升。
商业都市的出现
汉朝出现了以长安、洛阳等城 市为中心的商业都市,促进了 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
货币与度量衡的统一
汉朝政府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制度,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 和规范。
社会阶层与阶级关系
太尉
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三公九卿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监察制度
汉朝设立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各 级官员的行为。此外,汉朝还通过派遣使者巡行、设立监郡 官等方式,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察和管理。这些监察制度有 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01
02
03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 作方式逐渐普及,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效率。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农民起义和豪门贵族之间的争斗时有发生, 对汉朝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统治造成了威胁。
农民阶级的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阶级内部出 现了分化,一部分农民通过努力逐渐富 裕起来,而另一部分农民则陷入贫困。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01
02
03
04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发展,成为官方学说和主流
意识形态。
汉朝的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的 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汉儒学派。
汉儒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秩序 和道德伦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汉朝, 还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乃至 东亚地区的文化、教育和政治
制度。
文学艺术的繁荣
汉朝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
战争与反击
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汉武帝时 期开始对匈奴采取主动进攻的策 略,通过多次战争,成功削弱了 匈奴的势力。
对西域的经营与丝绸之路
开拓西域
汉朝通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 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加强了 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加深,丝绸之 路逐渐繁荣起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 重要贸易通道。

七年级历史上册_大一统的汉朝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_大一统的汉朝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②思想 :(董仲舒)
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3.意义:
两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 的 第一个鼎盛局面
东汉的统治
1、东汉建立的时间、开国 皇帝、 都城? ? 2、东汉初期的统治称为什么? ? 3、中期以后的统治局面怎么样? ? 4、东汉末年爆发了什么?东汉政 权怎样?
祖高汉
帝景汉
帝文汉
还采取什么措施?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
: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 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 政治局面.
汉武帝的大一统局 面是怎样形成的?
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 ①景帝后期经济繁荣 ②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①政治 :(主父晏)“推恩令”
2.措施 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加强中
?2.找借口削去侯国
假如这个长方形为一个诸侯王的封地
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
2.思想措施:
常指责中央,不利于中 央政策的实行。 思想上不统一怎么办呢
“罢黜 百家, 独尊儒术”
主要内容:废除 诸子百家的主张, 惟独尊重儒家的学 术,把儒家思想作 为封建统治的正统 思想.
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 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
、西汉王朝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
局面形成于 A、汉高祖时
( D) B、汉文帝时
C、汉景帝时
D、汉武帝时
6、公元前202年,__刘_邦___称帝,建立汉朝, 定都_____长,安历史上称为_____汉__高。祖
7、儒家代表人物 _董__仲_舒__建议汉武帝排斥 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
2、汉初这样一片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12课 大一统的汉朝_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12课  大一统的汉朝_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问题3:西汉初年为什么会从经济萧条、社会荒凉的
现象变化到社会安定、国家富裕的现象?
休养生息政策
轻徭薄赋 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节俭 重视“以德化民”
【活动二】 问题1: 汉武帝即位后, 面临什么社会问题? 问题2: 如果你是当时的 汉武帝,你会如何来 解决这些问题,巩固 统治? 政治:诸侯国势力太大 削弱诸侯国的势 力 思想:不统一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设太学
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轻徭薄赋 汉初恢 复经济 的措施 提倡节俭 以德化民 政治上彻底削弱王国权利
汉武帝加强 中央集权
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 面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大一统, 西汉进入鼎盛 时期 经济上…… 军事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下一页
课堂练习
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B A.大学 B.太学 C.中学 D.国子监 6.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C A.贾谊 B.东方朔 C.董仲舒 D.主父偃

返回
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 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 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 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 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 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 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思维点击】 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B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C、道家和兵家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董 仲 舒
设立太学
讲经图 (汉代画像砖)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的局面。
练习:
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 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 “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 2.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 期,要进入全国的学府接 受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C.咸阳
B.洛阳 D.开封

•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 指: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D 2.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初年 D.西汉盛期
3.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B
A.大学 B.太学
C.中学 D.国子监
C 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贾谊 B.东方朔
C.董仲舒 D.主父偃
诸子百家思想活跃,经常指责 中央,不利于中央政策的实行。
思想上不统一怎么办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思想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 仲 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要内容:
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惟独尊重儒家的学术,把儒 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 思想.
为了使大一统思想深入 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 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 还采取什么措施?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思想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设太学,学五经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西 汉进入鼎盛时期。
东汉的统治
时间:公元25年 都城:洛 阳 建立者:刘秀(汉
光武帝)
刘秀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有效 的措施,使得社会又出现了安宁和 经济较好的局面,史称“光武中 兴”.
• 秦朝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汉初统治政策
汉高祖 刘邦
汉初的统治政策:休政养策生息
1.轻徭薄赋 2.注重发展农业 3.提倡节俭 4.“以德化民”(社会安定)
汉初统治政策
汉文帝
汉初统治政策
汉景帝
文景之治时的盛世景象: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 A.诸子百家 • 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 C.法家和墨家 • D. 道家和兵家
• 4、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 的实质是: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 B.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
建 统治
• C. 分割王国的封地
• D. 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练习:
C 1.汉朝,下令诸王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的是
一、 “文景之治”
作用: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国库充裕,景帝后期经济繁荣。 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基础, 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 出现创造了条件。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 武 帝
什么是大一统?
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
对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 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 局面.
1.政治措施:
东汉末年出现了宦官和外戚 专权相交替的局面,政治黑暗,农 民战争爆发,东汉走向灭亡。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局 面是怎样形成的?
原 客观: 文景之治(修养生息)
因 主观: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一 统
措 政治: 削弱诸侯国势力
施 思想: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
设立太学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
义 是我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
刚即位时,汉武帝就面临着严 峻的考验:
政治上:诸侯势力仍相当大,严 重威胁中央集权
解决措施:削弱诸侯国势力
如果整个圆环代表原来诸侯王拥有封地,他有四 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就变成了 原来的五分之一左右,无力对抗中央。
次子
三子
长子 四子
诸侯王
探究:汉武帝打击诸侯势力的另一措施?
2.思想措施: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古 都 西 安
大一统的汉朝(2)
西汉建立的时间: 公元前202年
开国皇帝:
刘邦
都城:
长安
汉初经济情况
•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 能具醇驷,而将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汉初经济情况
经 济




请回忆上堂课的内容:是什么原 因造成了汉初经济萧条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