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 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物形象

艺术手法分析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诗歌的结尾写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死后,化鸟双飞,旦 夕和鸣。散发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式的结尾,饱含 着人们对焦刘的深切同情,也寄寓着当时人们对自由爱情、 幸福婚姻的向往,使得全诗的悲剧气氛得以升华。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守礼尽孝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 是一个痴情而又软弱,性格 有所发展的人物形象。
悲剧人物形象分析之 焦阿母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挑剔、刁钻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礼记》等一系列典章制度在儒家基本伦理纲 常的基础上,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制订了一整套更 为细致、不可逾越的规范。“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成了婚姻合法的必要充分条件。(盛产爱情 悲剧的婚姻制度)
分组讨论 1
悲剧人物形象分析: 刘兰芝 焦仲卿 焦阿母 刘阿兄
悲剧人物形象分析之 刘兰芝
足、头、腰、耳、 形体美 指、口、步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蛮横、独断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代表
悲剧人物形象分析之 刘阿兄
粗暴
贪婪 势利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侧面描写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正面描写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人物形象分析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人物形象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现代作家刘兰芝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清末民初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位普通女子刘兰芝的一生,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风气和女性命运的变迁。
在整个小说中,刘兰芝作为主人公,她的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展现出了她的坚韧、聪明和勇敢,同时也描绘了她的苦难和牺牲。
刘兰芝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是一个洒脱的姑娘。
她自由自在地跑在大街上,独立地生活。
刘兰芝的早期形象展示了她对自由的追求和勇敢的个性。
她拒绝了传统婚姻的束缚,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她不再依赖男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份工作,独立养活自己和家人。
然而,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女性往往受到各种限制和不公平待遇。
刘兰芝在寒冷的城市里艰难度日,她遭受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尽管如此,刘兰芝从未放弃她的尊严和尝试改变。
她意识到只有通过教育和提高自身素质,她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她努力学习,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追求梦想。
刘兰芝聪明而机智,在与各种不公和困难的斗争中,她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
小说中,她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文书,同时,她也学会了如何应对种种情况。
她在无力抗拒的时候选择了妥协,但她从不气馁,而是继续积极地寻找自己的机会,利用自己的智慧抓住机会。
另一方面,刘兰芝也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女性。
尽管她自己的生活并不容易,但她总是乐于帮助别人,关心周围的人。
她在城市里建立了社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的善良和乐于助人也是她内心中坚定的信念在作用。
通过这些善举,刘兰芝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拥有了更多的意义,也使自己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也不可避免地展现出一些弱点和无奈。
她作为女性在爱情和婚姻面前同样深受困扰。
她被迫入赘给有钱人家,既依然在物质上受到压迫,又无法忍受家庭暴力和婚姻的不幸福。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李英男的妻子吴晓琴,她是一个严格的家庭主妇。
吴晓琴对家庭有着极高的责任感,她对李英男的事业并不看好,常常对他
进行责备和批评,并试图控制他的生活。
在小说中,吴晓琴代表了传统的
家庭观念和婚姻观念,她追求稳定和安全,希望李英男能够按照常规的方
式生活。
然而,当李英男踏上寻找孔雀的旅程后,吴晓琴感到被抛弃和背叛,她试图劝说丈夫回头,回归平凡的生活。
吴晓琴的形象展现了传统婚
姻观念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困扰,也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中的无声牺牲和对安
全感的追求。
在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次要人物,如李英男的学生小米,以及他在
旅途中遇到的各种人物。
这些人物形象的展现,使整个小说更加丰富有趣,也更加真实可信。
这些人物形象通过各自的言语、行为和命运,反映了社
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人生的艰辛和无常。
刘兰芝焦仲卿形象分析

刘兰芝焦仲卿形象分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全⽂通过曲折的情节、艺术的⼿法描述了东汉末年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故事。
在此诗中,作者极⼒刻画了刘兰芝和焦仲卿这两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物形象。
作者刻画了⼀位有着美丽外貌和美好内在的完美⼥性的被毁灭,展⽰了封建礼教制度对有价值的美好的事物的才摧残,使这部悲剧引起了读者的愤慨与同情。
刘兰芝的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点分析:⾸先她是⼀个勤劳能⼲、温柔体贴的⼥性。
⽂中“⼗三能素织,⼗四学裁⾐,⼗五弹箜篌,⼗六诵诗书”体现了她的多才和勤劳。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稀”,尽管焦仲卿常⽇不在家,与刘兰芝见⾯也是“常⽇稀”但刘兰芝依然在家“守空房”反映了她的温柔体贴与⼤⽅,正是由于她的体贴、⼤⽅才使得焦仲卿得以抽出时间在事业上奔波。
“鸡鸣⼊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断五匹,⼤⼈故嫌迟”⽤陈祚明的话说“鸡鸣织何早,夜不息何迟,三⽇五匹何速,甚⾔⽆可出理。
”亦充分说明兰芝是⼀位勤劳能⼲的⼥性。
其次,刘兰芝是个⾃尊⾃重,并竭⼒维护⾃⾝的⼈格尊严的⼥性。
⾯对“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她宁可忍受恩夫妻分离的痛苦也要维护⾃⼰做⼈的尊严,主动提出“及时相遣归”。
在仲卿⾯前,她也没有哀求仲卿去向焦母求情以求容纳⾃⼰。
⾯对仲卿“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取”的承诺,兰芝以“仍更被驱谴,何⾔复来还”维护⾃⼰的尊严。
刘兰芝还有着镇定、刚强的性格。
兰芝临⾏前的“事事四五通”的严妆打扮写出了即使是被驱谴回家也要严妆打扮⼀番的刚强的⼥⼦形象。
后⽂的“上堂拜阿母”,兰芝的不悲不亢亦体现了她的镇定的性格。
还有刘兰芝被兄长逼迫嫁于太守第五郎,兰芝虽然表⾯答应兄长但最后却以投⽔⾃杀来抗婚,表现了刘兰芝的刚强的性格。
最后,刘兰芝最签注的形象就是忠于爱情,并敢于为之反抗。
刘兰芝归家后先是拒绝了县令的第三郎的求婚,继⽽以投⽔⾃尽来表明⾃⼰对与仲卿爱情的忠贞以及敢于为爱情同封建礼教制度进⾏反抗的⽃争精神。
《孔雀东南飞》的人物性格分析

《孔雀东南飞》的人物性格分析《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组人物形象,这是以前的诗歌中所没有的。
正如沈德潜所说:“共一千八百五十字。
古今第一首长诗也。
淋淋漓漓。
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肖其声音面目。
”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将古代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发展新高度,也成为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典型的向封建礼教宣战的优秀杰作。
标签:人物性格;反封建性格;悲剧一、刘兰芝的自信、守信与刚烈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也是广大读者熟悉和欣赏的艺术形象,她在未嫁之前,接受良好的封建家庭教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这样使刘兰芝成长为贤惠的家庭主妇,十七岁嫁给焦仲卿后,心中时常苦悲。
而苦悲的原因并不是夫妻不和睦,而是婆媳关系不和。
尽管刘兰芝自信、认真、能干,但还是被婆婆嫌弃,甚至捏造理由逼迫焦仲卿与她离婚。
婆婆的专横与兰芝的自信造成强烈的冲击,兰芝不堪逼迫,发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反抗,奠定了其反封建性格的第一步。
强烈的自尊、自信,使得兰芝在离开焦仲卿家前“严妆”,兰芝不同于其他被遣女性,要么泪流满面,要么衣冠不整,而是光彩照人,与焦母拜别,与小姑辞别,处处得体大方,与焦母“此妇无礼节”形成鲜明对比。
刘兰芝是守信和刚烈的。
她的遣归不能逃脱封建礼教的迫害,从一个暴戾的家庭走出,走入的是另一个冷酷的封建家庭里。
性格粗暴的哥哥,为了攀附势力和获取钱财,胁迫妹妹改嫁。
县令遣媒来,兰芝谢绝了。
她对焦仲卿的盼望中,表明了自己的坚守。
太守派人说亲,哥哥极力逼嫁,刘兰芝难以抵抗家庭的逼嫁,或者顺从,或者以死相抗,刘兰芝对焦仲卿的期望是迫切的。
但是焦仲卿的软弱让她失去了依靠,可是兰芝不能不接受悲剧的到来。
她对焦仲卿的爱情诗坚守的,只能以结束生命来反抗命运的安排。
“举身赴清池”,她后来的刚烈与其受到的感情折磨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焦仲卿的软弱、无能与冲动焦仲卿在作品中的人格形象充满矛盾性。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 1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转承民族灵魂的载体。
乐府诗歌,千般怜爱,生死相随。
《孔雀东南飞》为乐府诗的一个爱情悲剧,家里行间流露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
其中,文中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构成了本文的重要部分。
仆人公刘兰芝秀丽、聪慧、知书达礼。
诗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马上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
随着故事的绽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
如“拨指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表现了她出众的秀丽,下文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
又如“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乡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
她向焦母不无怨言,可最近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辞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顺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和善、多礼。
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
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辞时,她自比“韧如丝”的“蒲苇”,将仲卿化作“无所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愿,后来,她的确做到的。
回到娘家后,她没有对县令、太守两家的求亲没有动心。
最终在拒婚不成的状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
同时,兰芝身上还有珍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糊涂,行动坚决。
诗前小序里说她“为仲卿母所谴”,而诗歌的一开头写她主动提出离开焦家。
当然,她不会无缘无故地让焦母“遣”她回娘家,得可能是焦母长期的百般挑剔,让她熟悉到焦母根本不喜爱自己,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博得她的欢心,甚至是焦母近来脾气愈加坏,已经向兰芝示意她不愿再让她做儿媳妇。
可是,从诗歌一开头兰芝向仲卿提出恳求的话语看来,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
这是长期忍让、服从后的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不满,又坚决有力,毫无伪饰。
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的形象汇总

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的形象汇总《孔雀东南飞》是两汉乐府诗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它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女主人公刘兰芝。
刘兰芝是一个勤劳,善良,聪明,美丽,性格坚强,终于爱情,具有反抗精神的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长诗开篇就点出了刘兰芝的优秀。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这么一个贤淑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达理.并且具有良好家庭教养的女子.怎么会成为婆家谴归的对象呢?况且,刘兰芝也是外貌出众."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更让人无法理解其中的原委.从刘兰芝的口中得知,原来是焦母蛮横无礼,无论怎么样,就是看不上这么好的一个媳妇.总是用一种挑剔的近乎苛刻的眼光来审视刘兰芝."此妩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恐怕是焦母在刘兰芝刚进家门的时候,就已对刘兰芝有意将其扫地出门了.不知是何原因,待到今天,两人之间的矛盾才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长诗中没有提及焦仲卿的父亲,我想家中大权在握者非焦母莫属了.焦母之所以对刘兰芝如此忿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刘兰芝太过于聪明能干了.焦母怕她会动摇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于是不顾儿子的幸福,决意遣送刘兰芝回娘家.另为其谋娶.不管怎样说,从焦母安在刘兰芝身上莫名其妙的罪名和她无理的要求当中,其蛮横无礼的形象已经十分鲜明,是一个典型的家庭独裁者.刘兰芝此时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所处的形态"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归."既然婆婆容不下媳妇继续待在家里.何必还要忍气吞声,寄人篱下,更不能被焦母休媳还家,污辱自己的名声,还不如自己先作决断."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表现出刘兰芝性格坚强,勇敢,具有强烈地反抗精神的一面.因为在当时那个时代,敢于作出这样决定的女子,真可谓少之又少,不光要有勇气,还要有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因为她们的敌人是"吃人"的封建礼教.就象20,30年代敢于摆脱包办婚姻,而自由恋爱的男女一样,刘兰芝是一个无畏的战斗者.在她被归遣的当天早上,刘兰芝并没有表现出平常女子那般哭哭泣泣的样子,而是神态如常,镇定自若,我猜想她此刻的心里也许正在想:我今日还家,也要体面异常.怎么进的焦家门我同样也要光彩照人的出来.不能让别人见笑"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可见她思谋已久,用心良苦.而且临行前,还上堂前去辞谢阿母.历正辞严.却也是字字句句入情入理,丝毫看不出有低声下气的感觉.如果,刘兰芝在当今这个时代,她亦然是一个出色,优秀的独立女性.有自己的追求,理想和主张.思想先进,决不会附会于谁,当是职业女性的典型代表,若称之为"白领丽人",我想决不为过.刘兰芝对于爱情的忠贞,也是令人敬佩的。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孔雀东南飞》是当代作家阿桑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孔雀的身世和成长经历,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苦难和追求自由的坚定决心。
以下是对《孔雀东南飞》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孔雀是本书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描写着对个人自由权的追求。
孔雀出生在一个封建家庭,从小就受到束缚和压迫。
她的名字取自于富丽堂皇的孔雀,象征着她内心深处的优雅和自由。
她在家族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被禁锢在传统女性角色的桎梏中。
然而,孔雀并不甘心被动地接受自己的命运,她渴望突破束缚,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她懂得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摆脱了对自己的否定,并奋起反抗家族和社会的限制。
她代表着那些奋斗不息的女性形象,坚定追求自由和平等,为自己和其他被压迫的女性争取权利。
其次,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孔雀的母亲(孔雀夫人)。
孔雀夫人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家庭女性形象,她为了家族的利益和尊严,始终无条件地服从家族安排的一切婚姻和嫁娶。
她一直将家族的声誉置于个人的幸福之上,她的牺牲和忍耐是封建社会女性的写照。
虽然孔雀夫人的形象给人以封建束缚和苦闷的印象,但她在保护和教育孔雀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孔雀内心不屈的反抗精神。
孔雀夫人既是孔雀的牵制者,也是她奋斗的源动力。
此外,书中的少爷形象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少爷是家族中权势显赫的长子,他没有从小受到太多的束缚,享受了家族的一切权利和荣耀。
少爷与孔雀是相互吸引的,他一直在努力寻求她的认同和接纳。
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也被传统的家族观念所束缚,无法完全站在孔雀一边。
少爷的形象体现了封建社会男性的矛盾和困惑,他渴望爱情和自由,却又被舆论和社会传统所压制。
除了上述主要人物,书中还有一些次要人物,如家族长老、孔雀的兄弟姐妹等。
他们的形象都围绕着封建礼教和家族利益展开。
这些形象描写了封建社会中男权运作的方式和女性受压迫的现实,充分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无助和被边缘化的境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充分揭示封建礼教对她的摧残?
课文又是怎样塑造的?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1、诗中有两段诗句几乎完全一样,请找出来,简析这种繁 笔(不厌其烦,细加描述)的作用。
2、在兰芝离开焦家时,诗中特意写她的晨起严妆。其作用 是什么?
3、比较兰芝与婆婆、小姑离别时的言行,试作简要分析。 4、诗中用了较多的笔墨写了太守迎娶的排场,作用何在? 5、兰芝投水,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
⑵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⑶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
娇逸未有婚
求婚者地位
求婚者才貌 说媒者身份 太守家迎娶的排场
1、你认为焦仲卿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你喜欢他吗?
2、仲卿对兰芝的感情始终如一,而 对母亲的感情却有所变化。试指出 这种变化,并体会其对表现人物性 格的作用。
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
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 的孝顺、屈从,不顾“不孝有三,无 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 作了最强有力的反抗。
•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 顺从到抗争的叛逆形象。
——都是封建宗法势力的代表
1、焦母
——专横暴戾,心胸狭窄。
塑造该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刻划)
子。
⑴斥责兰芝“无礼节”和“槌床”骂
⑵兰芝道别时“怒不止”。
⑶得知儿子要殉情仍骂兰芝下贱。
侧面描写(通过兰芝之口说出)
2、刘兄:
——尖酸刻薄,冷酷无情,贪财慕势
(趋炎附势)。
塑造该人物的方法:语言。
全文线索:
1、封建家长压迫与青年男女的反抗为主要矛盾。 2、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的爱情。
艺术特色:
1、结构完整,情节曲折。 2、运用各种手法来塑造鲜明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⑴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⑵人物行动的刻画; ⑶环境景物描写作衬托、渲染。 3、在叙事技巧上做到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⑴详于叙事,略于抒情;
1、诗中有两段诗句几 乎完全一样,请找出来, 简析这种繁笔(不厌其 烦,细加描述)的作用。
——在第⑵段和第 ⒀段。突出兰芝多 才多艺,有教养, 是个本应无所指摘 的好媳妇。为下文 作铺垫。
2、在兰芝离开焦家时,诗中 特意写她的晨起严妆。其作 用是什么?
——不仅巧妙地对兰芝的美作 了必要的补叙,为下文县令和 太守的两度求婚作了张本,而 且有力地突出了兰芝那种冷静、 镇定、外柔内刚别时的言行,试作简要分析。
对婆婆: •突出其倔强
貌似谦卑,实含激愤不平之意
•有修养,识大体
并没出口伤人
对姑姑: 心地善良,“知礼节”。
4、诗中用了较多的笔墨 写了太守迎娶的排场,作 用何在?
——突出表现兰芝 形貌美,人品好 (不慕荣华富贵, 爱情专一),反衬 其悲剧命运,加剧 悲剧气氛。
5、兰芝投水,表现 了她什么性格特点?
——忠于爱情。
兰芝形象赏析
形体美
足头腰耳指口步
精妙世无双
勤劳:兰芝自诉 品质美 善良:与小姑别
知书达礼:与婆婆别
焦母 精神美 反抗性 兄长
•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善良、 知书识礼、坚强忠贞、富有反
抗精神的妇女形象。
•运用衬托的手法。
县令之子 太守之子
窈窕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