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充填特征
盆地分析(10)克拉通盆地分析

二、克拉通内盆地的分布 克拉通内盆地出现于远离板块边缘的地区, 克拉通内盆地出现于远离板块边缘的地区,其底部 远离板块边缘的地区 为大陆壳。这种盆地在各大陆上都有广泛分布。 为大陆壳。这种盆地在各大陆上都有广泛分布。 如北美洲的克拉通内盆 地有伊利诺斯、威利斯顿、 地有伊利诺斯、威利斯顿、 伊利诺斯 密歇根、哈德逊湾等大型盆 密歇根、哈德逊湾等大型盆 )。其中含大型 地(图6-4)。其中含大型 - )。 油田的盆地有伊利诺斯、 油田的盆地有伊利诺斯、威 利斯顿盆地。 利斯顿盆地。
中国大陆构造 经历了多旋回的演 经历了多旋回的演 化。古生代以来, 古生代以来, 主要表现为冈瓦那 大陆的裂解、 大陆的裂解、离散 和亚洲大陆的增生 、造山活动。 造山活动。
中国有三个主要的古地台 中朝地台、 区,即中朝地台、扬子地台 和塔里木地台。中朝地台是 和塔里木地台。 早元古代末固结的克拉通, 早元古代末固结的克拉通, 扬子地台和塔里木地台则是 晚元古代固结的克拉通。 晚元古代固结的克拉通。 中国大陆与北美、欧洲大 中国大陆与北美、 陆不同, 陆不同,不具有巨型的前寒 武纪克拉通,而是有一些微 武纪克拉通,而是有一些微 小的克拉通块体和其间由许 小的克拉通块体和其间由许 多造山带组合而成的拼贴大 陆或复合大陆, 陆或复合大陆,呈现出复杂 的镶嵌格局。 镶嵌格局。
二、克拉通内盆地的分布
南美洲有巴拉那、北亚马逊盆地等大型克拉通内盆地, 南美洲有巴拉那、北亚马逊盆地等大型克拉通内盆地,巴拉 有巴拉那 那盆地尚无工业性油气流,北亚马逊盆地有较大型油田。 那盆地尚无工业性油气流,北亚马逊盆地有较大型油田。 非洲的克拉通内盆地中, 锡尔特、伊利兹、撒哈拉、 非洲的克拉通内盆地中 , 锡尔特 、 伊利兹 、 撒哈拉 、 乍得 等盆地具大型和较大型油田。 等盆地具大型和较大型油田。 欧洲的克拉通内盆地中, 含大型油田的盆地有北海、 欧洲的克拉通内盆地中 , 含大型油田的盆地有北海 、 西北 德盆地; 德盆地; 俄罗斯克拉通内盆地中,西西伯利亚盆地具大型油田, 俄罗斯克拉通内盆地中 , 西西伯利亚盆地具大型油田 , 波 罗的盆地有油田。 罗的盆地有油田。 在澳洲的克拉通内盆地中,鲍恩、坎宁、库珀、 在澳洲的克拉通内盆地中 , 鲍恩 、 坎宁 、 库珀 、 瑟拉特等盆 地有油气田发现。 地有油气田发现。 中国的克拉通内盆地中,塔里木、四川、 中国的克拉通内盆地中 , 塔里木 、 四川 、 鄂尔多斯盆地有大 型油气田发现。 型油气田发现。
加里东期上扬子区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层序特征与地层划分

图 2 上扬子中奥陶—中志留统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SO2 同样不发育低位体系域,它的底界为!型 层序界面。庙坡组或十字铺组构成海侵体系域,宝
布的沉积物,厚仅 1—3m 至十余米,厚度变化不大。 凝缩层由观音桥组组成,厚度薄,以含钙质、泥灰岩、
塔组与临湘组则构成了高位体系域。庙坡组或十字 泥晶灰岩和腕足类、三叶虫生物组合为特色。苏文
加里东期上扬子区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层序特征与地层划分!
尹 福 光1)2) 许 效 松2) 万 方2) 陈 明2)
( 1)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4; 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82)
摘 要:层序地层的主控因素包括全球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气候、物源供给等方面,在不同性质的盆地内它们所
二、沉积相特征及层序地层划分 结合盆地性质及演化阶段,主要以前陆隆起开
始露出水面、提供物源方向和沉积环境的改变,将上 扬子地区从中奥陶统至中志留统划分为 2 个二级层 序、4 个三级层序(图 2)。 # 第一个二级层序组成及特征
第一个二级层序(OS-1)由大湾期至宝塔期的沉 积层组成,其顶底都为!型层序界面。红花园组的 顶部发育有多个从砂屑灰岩到藻纹层白云岩序列, 藻白云岩中鸟眼、帐篷构造常见,是一碳酸盐台地! 型暴露界面,也为第一个二级层序的底界。在临湘 组或同时代的涧草沟组顶部广泛存在一个起伏不平 的古风化剥蚀面和残积物,记录了其间一次较大的 海退(孙 云 铸,1942;卢 衍 豪,1959;盛 莘 夫,1974;李 耀西,1975;朱 兆 玲,1986;冯 洪 真,1993;成 汉 钧, 1993)。在鄂东南崇阳(刘永耀,1984)、湘中桃江(徐 熊飞,1981)、四川广元等地临湘组白云质灰岩之上, 沉积了一套石英砂岩,代表了一次海退沉积,构成了 第一、二 两个二级层序之间的!型界面。此二级层 序(OS-1)由两个三级层序组成。大湾组至牯牛潭组 的沉积物 代 表 第 一 个 三 级 层 序( SO1),十 字 铺 组 至 临湘组代表第二个三级层序(SO2)。SO1 高位体系 与 SO2 组成了第一个二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
大地构造学克拉通盆地

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 旳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 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旳 沉积层序。槽台说称其为台向斜。
1-中、新生界产油气盆地;2-古生界(或有中上元古界)产油气分布;3-古生界(或有中 上元古界)-新生界产油气盆地
中国旳克拉 通内盆地有 松辽、华北、 四川、鄂尔 多斯、塔里 木盆地等。
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类型图
1-裂谷型盆地,2-弧后被动边沿盆地;3-前陆盆 地(据克拉通基底);4-陆内挤压挠曲盆地;5-山
(8)板块边沿旳俯冲、碰撞作用引起板内应力 场变化产生挤压、伸展和走滑等构造及沉降盆地;
(9)因为构造活化作用,沿老构造再活动;
(10)被动大陆边沿旳蠕动,即中、下地壳塑性 物质向洋逐渐蠕动,造成陆壳变薄。
克拉通 盆地旳 形成与 大陆裂 解有关
克拉通盆地旳形成与大陆裂解有关
克拉通内盆地旳一种形成和演化模式(Klein)和Hsui,1987
板块运动体制中不同阶段伴生不同类型旳盆地:
1)板内初始裂陷阶段,可形成板内裂陷盆地、 板内宽裂陷盆地、板内窄裂陷盆地和克拉通盆 地;
2)大陆裂开后来,板块发生离散运动,洋壳 出现,可形成陆间裂谷、衰退裂谷(拗拉槽)、 新生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和被动大陆边沿 (陆阶和陆隆或陆堤)等裂陷盆地;
3)板块(B) 俯冲过程中,可伴生弧内 (裂陷)、弧后(裂陷)盆地、弧间裂 陷盆地等裂陷盆地;海沟、斜坡盆地、 弧前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等压陷盆地;
克拉通盆地特征

克拉通盆地具有地台型构造性质,主要是稳定大陆壳板块区内以均匀沉降为主,地势平坦、长期稳定、地形坡度很小的陆表海和内陆棚海。
陆壳克拉通内部不发育断裂活动,也没有火山喷发活动和岩浆活动,因此不发育火山沉积建造类,主要形成稳定型陆源建造和、隐定型内源建造。
建造的物源是古陆风化剥蚀区或由浅水陆表海水中直接或间接沉淀下来的内源沉积物(孟祥化,1990)。
克拉通并不是均质的完整块体,而是具显著非均一性的拼合体,克拉通是在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由大、小岩石圈碎块通过组合、分开、再组合而成的拼合体。
克拉通构造上的非均一性表现在地壳块体间或内部存在一系列构造带(克拉通焊接缝合带、前寒武纪造山带、绿岩带、岩浆弧及前寒武纪裂谷)。
克拉通在岩石学上的非均一性可表现出岩石质量的差异分布导致浮力的不均一和热导率、流变性的差异(张光亚,1995)。
发育在古老克拉通块体上的盆地大体可分为两类:克拉通边缘在拉张分裂时可形成大陆边缘盆地(前渊),在挤压拼合时可形成前陆盆地。
克拉通内部则主要发育相对简单的坳陷型盆地,一般称为克拉通内盆地(张抗,2004)。
克拉通内盆地又称简单克拉通盆地,其性质主要表现在稳定大陆板块区内以均匀、缓慢、地势平坦、长期稳定、地形坡度很小的陆表海沉积为主,在陆表海沉积的基础上盆地深度加大,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形状的狭义简单克拉通盆地。
陆壳内部克拉通盆地不发育断裂活动,也没有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因而形成了稳定型的内源沉积和陆源沉积以及与板块边缘无关的沉积矿产(张立平,1994)。
克拉通内盆地沉积物主要是碳酸盐岩,并含少量高成熟度的石英砂岩、高岭石粘土岩、海绿石质石英砂岩等,克拉通内盆地陆源碎屑沉积主要由单一而稳定的石英砂岩、高岭石粘土岩和石英质砾岩组成(张立平,1994)。
克拉通内盆地沉积韵律性明显,旋回层序发育。
陆内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建造主要为稳定型的陆源沉积,其中海绿石沉积和风暴沉积是其主要的稳定沉积建造的鉴定标志。
扬子板块及四川盆地演化特征

扬子板块及四川盆地演化特征扬子板块和四川盆地是中国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演化特征。
下面将从地质构造演化、岩石组成和地貌景观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扬子板块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板块之一,主要由印度洋和太平洋两个大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交汇寄生而成。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扬子板块经历了多次大陆碰撞和变形,形成了丰富的地质构造特征。
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扬子地块的隆起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
扬子地块是中国东部特有的一个地质区域,其西部和北部临近华北地块和青藏地块,东面濒临东海,南面与华南地块相接。
扬子地块具有广阔的盆地和丘陵,地势平坦,适合农业和工业发展。
在地质构造上,扬子地块被各种断裂和逆冲断裂切割,形成了丰富的断层和褶皱构造。
其中最重要的断裂是金沙江-怒江断裂带和成都-重庆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在构造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调节作用。
四川盆地是扬子板块内的一个大型盆地,也是中国重要的沉积盆地之一、四川盆地形成于中生代,经历了长时间的沉积和抬升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结构和丰富多样的地质岩层。
四川盆地的地壳运动主要受到东亚大陆板块东南俯冲的影响,形成了东西向的褶皱和断裂带,包括龙门山断裂带、巴东新太古代断裂带、大邑—都江堰古隆起等。
岩石组成是扬子板块和四川盆地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扬子板块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麻粒岩、英安岩等构成,是中国东部最丰富的岩石类型之一、四川盆地主要由三叠纪和侏罗纪的火山岩、凹凸山岩和砂岩等构成,其中火山岩是盆地最主要的岩石。
地貌景观是扬子板块和四川盆地的另一大特征。
扬子板块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等。
其中最著名的地貌景观是三峡大坝和峨眉山景区。
四川盆地地貌类型相对单一,以盆地为主,分布着大量的丘陵和低山。
其中最著名的地貌景观是九寨沟和黄龙景区。
综上所述,扬子板块和四川盆地具有独特的演化特征。
地质构造演化主要表现为扬子地块的隆起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形成了丰富的断裂和褶皱构造。
克拉通盆地

Klein等(1987)指出大型克拉通内 盆地似是在超级大陆裂解时开始的 ,具有同时性。 据此, Klein 提出了一种克拉通盆地 形成的模式: 熔融花岗岩上拱造成岩石圈拉伸(621a); 然后发生张裂,由断层控制产生沉降 (图6-21b); 最后由于花岗岩体变冷,张裂带发生 缓慢热沉降,形成碟形盆地(图 621c)。
岩建造、含煤-铝土-铁质岩建造、红层建造、陆相火山—
碎屑岩建造等。
2、沉积环境:常以大面积的浅海—滨海沉积为主,可有一 部分海陆交互相。
汇报提纲
克拉通盆地的定义和分类 克拉通盆地的构造特征 克拉通盆地的沉积特征 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 克拉通盆地实例分析
克拉通盆地的沉降原因
(1)岩石圈热拱起-侵蚀变薄-冷却沉降; (2)与岩石圈底部产生热柱有关的张裂作用; (3)因负荷作用(构造的、水和沉积的)而发生挠曲;由于先期张裂或扭张, 使岩石圈变薄; (4)由于火山活动使深处岩浆损耗,岩浆囊空虚,重力塌陷成盆; (5)由于岩浆侵入活动,造成岩石圈上拱或下弯; (6)由于致密物质的贯入,如超基性岩脉底碎或变冷的火成岩,在重力均衡调 整下发生沉降。 (7)由于在重力和热变质作用下发生相变,使密度增大,体积缩小,产生沉降 。 (8)板块边缘的俯冲、碰撞作用引起板内应力场变化产生挤压、伸展和走滑等 构造及沉降盆地; (9)由于构造活化作用,沿老构造再活动; (10)被动大陆边缘的蠕动,即中、下地壳塑性物质向洋逐渐蠕动,造成陆壳变 薄。
石炭纪末,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最终碰撞拼贴,塔里木板块成为欧亚 大陆的一部分,古天山褶皱带形成。
克拉通盆地实例
(4)二叠纪:塔里木盆地中央 为一个克拉通内裂谷盆地,沉 积了褐色岩屑砂岩、泥岩,下 部夹两层玄武岩、凝灰岩,厚 度数百米至3600m。此外还有大 规模基性岩墙群侵入,属大陆 裂谷玄武岩和火成岩组成。塔 西南克拉通坳陷内为潮坪与河 流三角洲相砂泥岩夹生物碎屑 灰岩,厚330--1800m。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解析

不同基底的克拉通盆地含油气性不同
裂谷拉张型> 拼接缝合型 褶皱造山型> 稳定结晶型
>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4、克拉通盆地的不整合
A、伴随造山带变形作用隆升剥蚀的结果,不整合面上下变 形作用、变质作用、研究作用存在巨大差异;
不 整 B、常见与洋盆、陆坡与陆隆的地层中,与海底侵蚀有关, 合 可由地球旋转引起的等深流、温盐海流、浊流及海底相对于 类 溶跃面的变化引起的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形成; 型
1、形态特征
平面形态多样,有圆 形、椭圆形、不规则 形等。 长宽比为1:1或者2:1, 面积可大可小。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剖面形态 一般为碟盘
状,显示了盆 地的不对称和 基底的不平整 性。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2、沉积特征
A 沉积环境 沉积相:大面积的滨浅海为主
海陆交互相 横向上变化不明显 沉积中心与盆地的沉降中心基本一致
区际不整合是克拉通范围的,即从克拉通内部至克拉通陆架沉积 棱柱体,并不局限于克拉通的某些部分。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2)、几何变量
A、构造不一致性 大多数克拉通不整合可能为平行不整合。实际上,所有区域范围的不
整合若追至相当距离也表现出角度不一致性。一些克拉通不整合(尤其是 在快速的、断层伴生的克拉通隆升期形成的)表现为构造角度不整合。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3、新生代强烈的改造
A 古近纪-华北和扬子克拉通东部-盆岭构造 B 古近纪末到新近纪初-喜马拉雅褶皱带-裂谷系
反转和改造 C 新近纪到第四纪
➢中东部隆起剥蚀 ➢西北部克拉通 ➢西藏隆起为高原
块体间复活山系 块体为沉降坳陷
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刘树根1 孙玮1 钟勇2 邓宾1 宋金民1 冉波1 罗志立1 韩克猷3 LIUShuGen1,SUNWei1,ZHONGYong2,DENGBin1,SONGJinMin1,RANBo1,LUOZhiLi1andHANKeYou3
摘 要 四川叠合盆地是在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其研究成果,详细 阐述了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在显生宙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可分为早晚两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123031309)和国家“973”项目(2012CB214805)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刘树根,男,1964年生,博士生导师,石油地质学专业,Email:lsg@cdut.edu.cn
本文所称的“四川”是指四川盆地现今中生界残留范围, “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是指大扬子海相克拉通盆地的西部 残留部分。现今四川盆地作为典型的多阶段陆内盆地(叠合 盆地)(PIP盆 地 )(JohnsonandRitts,2012),显 生 宙 以 来 经 历了晚震旦世中三叠世克拉通外围多幕强拉张强挤压、克 拉通内多幕弱拉 张弱 挤 压 体 制 下 的 海 相 碳 酸 盐 岩 台 地,晚 三叠世晚白垩世强 挤 压 体 制 下 的 复 合 前 陆 盆 地,和 新 生 代 以来强隆升作用的褶皱隆升改造三大演化阶段(Johnsonand Ritts,2012;郭正吾等,1996;刘树根等,2011),同时由于盆 内隆坳格局的动态变化导致显生宙多种盆地原型空间上相 互叠合、配置,且沉积中心动态变化,纵向上继承迁移动态叠 加演化(廖曦等,1999;Wang,1996;李晓清等,2001;Meng etal,2005;姚根顺等,2006;何登发等,2011),如:早古生 代拉张槽(即 绵 阳长 宁 拉 张 槽 )与 碳 酸 盐 台 盆 (刘 树 根 等, 2013;钟勇等,2013)、加里东古隆起 (即乐山龙女寺古隆 起)与克 拉 通 坳 陷 (隆 间 坳 陷 )(宋 文 海,1987;徐 世 琦 等, 2002;刘树根等,2008;孙玮,2008)、晚古生代拉张槽(即开 江梁平拉张槽等)与碳酸盐台盆(王一刚等,1998,2006;马 永生等,2006)、印支期古隆起(即泸州开江古隆起)与克拉 通坳陷(隆间坳陷)(张廷山等,2008;梁东星等,2015)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等.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叠系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J],2008,28(2):46-52.(CSCD,科技核心)。
[2] 丘东洲,谢渊,李晓清,黄福喜.亚洲特提斯域岩相古地理与油气聚集地质特征[J].海相油气地质.2009,14(2):41-51.(CSCD,科技核心)。
1.3 海西-印支时期(D-T2)
为板内活动发展阶段,包括汇聚-拉张与汇聚造山-拉张两个大地构造阶段,其中汇聚-拉张阶段,发生大陆裂谷作用,形成南盘江盆地、湘桂赣裂盆地、勉略小洋盆等,晚期钦防海槽封闭;而汇聚造山-拉张阶段,早期大陆裂谷进一步发展,晚期陆内汇聚开始,全区由海变陆。海西-印支期,在广西运动形成的构造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的构造运动有紫云运动、云南运动(川鄂运动)、黔桂运动、东吴运动和印支运动等。其中,①广西运动(志留纪末)对整个中上扬子区后期的发展演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主体隆升相对稳定、边缘裂陷相对活动的构造格局一直持续到早二叠世晚期;②早海西期(D-C),扬子地台大部持续隆升为陆,台缘(龙门山前地区)急剧裂陷,接受巨厚的稳定型—过渡型沉积。发生
1.2 加里东时期
为板块活动发展阶段,包括拉张裂陷阶段和汇聚拼合阶段,对应裂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阶段和扬子克拉通上形成大隆大坳、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加里东期发生的构造运动主要有桐湾运动、兴凯运动、郁南运动和都匀运动(北流运动)等,其中,①震旦纪末的桐湾运动,对扬子西部影响较大,造成四川盆地西部发生隆升,并形成了乐山-龙女寺、龙门山、汉南-大巴山、雪峰和黔中的古隆起的雏形;②早寒武世末期的兴凯运动对扬子地区影响不大,表现为隆升性质;③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同样影响不显著,以隆升作用为主,造成局部不整合;④奥陶纪末期的都匀运动相对较强烈,活动性西强东弱、边缘强内部弱,乐山-龙女寺隆升较早且强烈,汉南和大巴山隆起继承性发育,随后雪峰隆起和黔中隆起大幅隆升,从而由西高东低演变成为东南缘隆升的格局。⑤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在前期的构造格局背景下,以隆升作用为主,造成全区主体隆升,成为统一的华南隆起。总之,加里东期的构造特征受古亚洲洋和原特提斯洋各分支俯冲、中国各陆块第一次经扩张后集合与碰撞作用的影响,而扬子陆块北缘主要响应于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形成弧后扩张带;南缘响应于古华南洋向北俯冲消减,湘桂以挠曲盆地形式与扬子大陆边缘呈超覆关系。整体隆升的华南隆起向周缘提供物源,沉积格局为主体隆升、内部裂陷分异、边缘拉张海侵扩展,相带为台盆相间与沿陆/隆滨岸-台地展布特征( 图16a) 。沉积建造规律为活动期碎屑岩发育,构造平静期以碳酸盐岩为主,平面岩性分异大,沿古隆起呈带状分布。沉积模式受区域隆升背景、地区构造运动、局部构造特征、大断裂以及海平面变化控制。
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充填特征
摘要:扬子区是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之一,本文重点探讨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的构造演化,以揭示盆地的沉积过程和沉积充填物的特征。克拉通盆地,看似简单(长期较稳定、结构简单),实则复杂(成因机制复杂、演化历史长等)。按照“构造控盆”思路分析上扬子地区克拉通演化阶段中区域构造特征。
[3] 黄福喜,陈洪德,唐静,等.吐哈盆地鄯善地区岩性油气藏特征与勘探目标[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29(3):56-61.(CSCD,科技核心)。
[4] 陈洪德,黄福喜,徐胜林,等.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成烃物质聚集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C].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0:34-42.(国际会议论文)。
2.2 海西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加里东运动后,中上扬子陆块以相对稳定的整体进入海西-印支构造阶段,成为东特提斯洋中的一部分。海西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从泥盆纪到晚石炭世,中上扬子整体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即南北边缘扩展裂陷和断陷、中部隆起的格局,其中上扬子地为继承性隆起陆块,并成为向西供给的稳定物源区,早二叠世,海水才将本区的大部分地区完全覆盖。②地层分布特征,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沉积性质、类型和相变特色,并随着时间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的变化特征。③纵向沉积模式的演化特点:早期(D1)以滨岸-浅海陆棚碎屑岩沉积和灰、砂泥混积陆棚沉积,以及潮坪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中期(D2-C2)以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孤立台地碳酸盐岩沉积和潮坪-陆棚-深水盆地沉积为特征;晚期(P1-P2)以灰岩、泥灰岩、硅质页岩等为特征的台盆相间、陆棚-次深海盆地的沉积格局。④海西期的整体古地理面貌为,克拉通主体隆升、边缘裂陷沉积,即中部高边缘低,海水由边缘向克拉通内部渐进侵入,沉积体系受深大断裂、海平面变化与古地貌等因素控制。
2. 各构造运动阶段的主要构造-层序古地理特征及其沉积规律简述如下:
2.1 加里东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加里东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加里东阶段的地层特点,以都匀运动为界,区分为两个次级阶段,以奥陶系红花园组顶界面为界,区分出次级阶段间的岩性过渡时期。早阶段(Z-O1)的岩石组成特征是碳酸盐岩为主,深色泥质岩为次,间互成层;过渡时期(O2-O3)的特征是碳酸盐、细碎屑岩混积;晚阶段(S)的特征是以碎屑岩为主。②纵向沉积模式演化特点是:潮坪、泻湖-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斜坡型(Z-O1)→陆棚-缓坡型(O2-O3)→缓坡-混积陆棚-陆棚-碎屑滨岸型(S)。③寒武纪、奥陶纪的物源区以北西缘为主,主要来自康滇、汶茂以及汉南隆起等,都匀运动后,为多物源供给,雪峰隆起、南缘及西北缘都成为物源区。④台地边缘主要向南东方向迁移,台地范围扩大。⑤加里东期的整体古地理面貌,在都匀运动前为西高东低的平缓台地,后期,东、南缘隆起,略具盆地雏形。
在该时期的紫云运动(泥盆纪末),在川鄂地区活动明显,造成石炭纪与泥盆记的间断不整合或超覆;云南运动(川鄂运动)在早石炭世末期造成晚石炭世与早石炭世的间断不整合,形成武当隆起;而石炭纪末期的黔桂运动,以升降运动为主,造成间断不整合。③东吴运动(P2末期):二叠纪中、早期构造环境相对稳定;发育碳酸盐大缓坡,晚期强烈拉伸,中二叠世末期的“峨眉地裂运动”使古特提斯洋打开,峨眉热地幔柱隆升,卧龙攀西裂谷晚二叠世早期大规模玄武岩浆喷溢活动,形成晚二叠世与中二叠世的侵蚀间断,华南隆升成剥蚀区。④早印支期(T1-T2):松潘—甘孜海槽弧后拉伸、沉陷、发育欠补偿活动型沉积,台缘滩岛环列,台内为上扬子蒸发海稳定型沉积。总之,海西-印支期,扬子陆块的构造特征受古特提斯洋扩张与收缩封闭作用的影响,即,①石炭纪在扬子南北缘扩张形成两个东西向分支洋盆——勉略洋和钦防海槽的影响;②晚二叠世北缘的勉略洋向华北俯冲,南面的粤海洋由东向西、向南俯冲,而古特提斯洋由西、南向北俯冲消减的影响;③中三叠世,继承了前期的构造背景,整体表现为俯冲碰撞作用,华南周边形成前陆盆地和前渊盆地,陆内有雪峰山、大巴山和江南造山带以及相应的前陆隆起区。即受北缘的勉略洋向北与华北碰撞,南面的粤海洋湘南俯冲,西缘的甘孜-理塘小洋盆由东向西俯冲作用影响。
2.3 印支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东吴运动后,华南进入印支构造阶段,华南陆块东南缘普遍受到来自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活动而产生的挤压作用,造成盆地性质的改变,其中,包括右江前陆(弧后)盆地的出现等。印支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中上扬子地区,东吴运动后,深水区继续扩大,而且在早三叠世,沿郴州—萍乡—绍兴一线,形成北东—北东东向的贯穿全区的深海浊积盆地,随着印支运动的加强,到中三叠世末,发生褶皱隆起,致使盆地最终消失,并开始新的构造演化阶段。②物质聚集与沉积体系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特征,南部右江盆地性质转变为弧后裂陷型盆地,盆地内生物灰岩沉积的孤立台地发育,由台-盆相间古地理格局演化转变为盆包台沉积格局;西缘龙门山为开阔台地-潮坪沉积,南段含陆源碎屑沉积,在康定-西昌一线以西发育峨眉山玄武岩;北缘南秦岭西段为开阔台地,中-东段为深水盆地,南部发育深水硅质岩沉积;上扬子以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环境为主,川滇古陆东缘陆源碎屑发育;中扬子地区为含生物屑灰岩沉积为主的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环境。③古地理面貌,东吴运动后之后,印支期古地理格局以西高东低为特征,晚期受印支运动影响,西缘的江南-雪峰隆起再次隆升,沉积格局由西高东低转变为西低东高。④沉积模式的演化特点,a-晚二叠世早期,受东吴运动影响,即中上扬子西缘康定-西昌一线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影响,区内以火山岩沉积为特征;b-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为河流沼泽-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缘礁滩-深水盆地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主要特点为开阔台地广泛分布,台缘礁滩为区内海相领域重要储集层;c-早三叠世中晚期-中三叠世,为滨岸河流-混积潮坪-局限台地(蒸发盐湖、浅滩)-开阔台地-混积盆地沉积模式,该时期以局限台地为主,蒸发盐湖广发发育,盐湖周边形成的浅滩(藻滩)为重要储层,浅滩分布受海平面下降控制具有规律性迁移(嘉陵江期浅滩具有由西向东迁移、层位上移的规律,雷口坡浅滩具有随盐湖和台地边缘迁移控制),盐湖区发育的膏盐岩为优质盖层。值得指出的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仍处于印支运动阶段,且从诺利期早期(小塘子沉积期)-诺利期中期-晚期(须三段沉积期)沉积充填有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
1.4 晚印支期(T3)
属于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旋回。古特提斯洋封闭:北部华南与华北碰撞聚合为一体,南部华南与三江地区为统一的浅海域,西部松潘甘孜海槽、龙门山台缘坳陷回返,构造反转、造山成盆,川西 T3x 前陆盆地形成、演化,进入陆内造山与前陆盆地发育的新阶段。
上述分析表明,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至中三叠世,经历了多阶段构造演化、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多类型盆地叠合、多旋回沉积充填和多期成藏的突出特征。
关键词:上扬子;克拉通;沉积;构造运动
扬子区是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之一,新元古代末的晋宁运动形成扬子地台基底,使扬子陆块自南华纪开始进入了板块运动机制的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其演化发展与中国大陆再造过程中特提斯洋的扩张、收缩演化阶段,以及相邻陆块之间的作用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扬子陆块从早古生代至中三叠世,经历了在原特提斯-特提斯洋中由南向北旋转性漂移过程中与相邻陆块(华夏陆块、华北陆块、印支陆块等)在不同时期差异性作用的发展演化史。一直持续到中三叠世的晚印支运动造成古特提斯洋封闭、海水退出、构造反转以及前陆造山,从而结束了扬子克拉通盆地的发展演化阶段,进入了陆内造山与前陆盆地的新一轮盆地演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