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秦观
满庭芳秦观范文

满庭芳秦观范文引导语:有关北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下面是收集的四首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秦观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赏析:《满庭芳·碧水惊秋》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的词作。
此词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
此词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
明董其冒《评注便读草堂诗馀》谓此词:“因观景物而思故人,伤往事且词调洒落,托意高远,佳制也。
”开头三句:“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在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
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
“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
“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在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
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
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入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在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致;“催”字,写尽哀痛之切。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风神,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原文、译文及赏析满庭芳秦观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①谯门:城门。
②引:举。
尊:酒杯。
③蓬莱旧事:男女爱情的往事。
④烟霭:指云雾。
⑤消魂:形容因悲伤或快乐到极点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样子。
⑥谩:徒然。
薄倖:薄情。
【评解】这首词写诗人与他所眷恋的一个女子的离别情景,充满了低沉婉转的感伤情调。
上片描写别时的景色及对往事的回忆。
下片抒写离别时的留恋、惆怅之情。
全词把凄凉秋色、伤别之情,融为一体。
通过对凄凉景色的描写,用宛转语调表达伤感的情绪,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集评】周济《宋四家词选》:此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
谭献《谭评词辨》:淮海在北宋,如唐之刘文房。
下阕不假雕琢,水到渠成,非平钝所能借口。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全词层次井然,步步深入,分别在江边征棹之中,看的是野外苍茫之景;由饮酒到话别,到解囊相赠,由泪染襟袖到征棹远逝,灯火朦胧,真是满纸凄凉色,一派伤别情,不愧是婉约派代表作。
晁补之云:少游如《寒景》词云:“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
(《苕溪渔隐丛话》引评《复斋漫录》)《唐宋词百首详解》:就全词来说,景是引人的,情是悱恻的,景中有情,景以表情;情寓于景,情融于景,亦景亦情。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缠绵凄婉。
“山抹”两句,写别时所见景色,已是堪伤。
“画角”一句,写别时所闻,愈加肠断。
“高城”两句,以景结,回应“谯门”,伤情无限。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赏析】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
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
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
《满庭芳》古诗原文及鉴赏

《满庭芳》古诗原文及鉴赏满庭芳秦观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鉴赏词分今昔两层写,写作上运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往日光景,再写今日情景,反衬今日的落寞情怀。
整首词语言清丽,形象鲜明,感情丰富。
上片从写景开端,写的是春末的风光。
天破晓了,骤雨刚过,云开天晴,天从人愿,可以外出春游了。
满庭芳,词牌名。
因唐吴融“满庭芳草易黄昏”句而得名。
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等。
有平韵、仄韵二体。
平韵正体为双调九十五字,上下阕各四平韵,或上阕四平韵,下阕五平韵。
仄韵体又名《转调满庭芳》,双调九十六字,上下阕各四仄韵。
又曲牌名。
南北曲均有。
南曲入中吕宫引子,字句格律与词牌平韵体同;又入高大石调正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异。
北曲入中吕调只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平韵体上阕略异。
参见“常用词谱”、“常用曲谱”类。
《诗余***谱》载本调亦名《满庭霜》。
万氏《词律》则以九十三字者为《满庭芳》,以九十五字者为﹝满庭霜﹞。
实则仅后者之前后阕第七句较前者各多一字而已。
一则取柳宗元诗:“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为词名,一则取方夔诗:“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为词名,实则同一调也。
又本调亦名﹝锁阳台﹞,***《词学全书》:“﹝满庭芳﹞,采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一名﹝锁阳台﹞,中吕调也。
”本调九十五字,前阕首二句各四字,不用韵。
第二句一、三两字皆可仄。
第三句六字,起平韵,第二、三字平仄可不拘。
(“过”字作仄)第四、五句与﹝蓦山溪﹞后阕第四、五句同其句法。
第六句亦六字不用韵;第一、三、五字平仄皆可不论。
第七句七字,上三下四,协韵。
第八句亦七字,亦为上三下四,而不协韵,且一为平收,一为仄收;一则第二、四字可仄可平,一则七个字平仄不能稍易也。
《满庭芳-晓色云开》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满庭芳-晓色云开》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满庭芳·晓色云开》当是北宋秦观在扬州追忆汴京旧游而作。
上片写人,先写良辰美景:雨过天晴,燕子轻飞,红花盛开,风舞榆钱,一片生机盎然。
在这明媚春光的映照中,有人正在朱门中抚奏秦筝。
歇拍一笔画出一个端庄高雅,轻盈美貌的女子形象。
下片继续迫忆,写春日里二人共同行乐的情趣。
“渐酒”之后笔锋暗转,表明时过境迁,往事已成旧梦。
结尾凭栏远眺,只见暮中薄雾,落日余辉,更加黯然神伤。
全词章法绵绵,意旨深远,语辞清丽自然又精练工妙,情调婉约忧伤;写景状物细腻,生动表现出景物中人的思想情怀。
作品原文:满庭芳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作品注释:①晓色:拂晓时的天色。
②芳榭:华丽的水边楼台。
③蹴(cù):踢。
红英:此指飘落的花瓣。
④榆钱:春天时榆树初生的榆荚,形状似铜钱而小,甜嫩可食,俗称榆钱。
⑤绿水桥平:春水涨满了小河,与小河平齐。
⑥秦筝:古代秦地所造的一种弦乐器,形似瑟,十三弦。
⑦珠钿翠盖:形容装饰华丽的车子。
珠钿,指车上装饰有珠宝和嵌金。
翠盖,指车盖上缀有翠羽。
⑧玉辔红缨:形容马匹装扮华贵。
玉辔,用玉装饰的马缰绳。
红缨,红色穗子。
⑨金榷(què):金制的饮酒器。
⑩花困蓬瀛:花指美人。
蓬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州。
此指饮酒之地。
⑪“豆蔻”句:化用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意,写旧识的少女。
⑫“十年”句: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句意,抒今昔之慨。
⑬芜城:即广陵城,今之扬州。
因鲍照作《芜城赋》讽咏扬州城的废毁荒芜,后世遂以芜城代指扬州。
作品译文:拂晓的曙色中云雾散净,好春光随人意兴,骤雨才过天色转晴。
临江仙秦观赏析翻译

临江仙秦观赏析翻译1. 背景介绍《临江仙·满庭芳》是明代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唐诗律诗,共四十句,体裁为七绝,在唐诗律中属于平调,也就是没有押韵的律诗。
秦观为南宋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表达感情细腻动人,擅长寓情于景,对景物描绘别具一格。
其代表作有《春夜喜雨》、《临江仙》等。
2. 诗歌赏析2.1 诗歌原文满庭芳・正月尽,花开热烈似三春。
关外雪寒如飞絮,家家户户有酒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2 翻译解析以下是诗句的翻译解析:1.满庭芳・正月尽,花开热烈似三春。
整个花坛都洋溢着浓烈如同春天一般的芬芳气息,春天只阳春三月。
2.关外雪寒如飞絮,家家户户有酒盆。
外面的雪花冰冷像纷飞的棉絮,每个家庭都有自家制作的酒盆,暖意融融。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的寿命历经代互,永无终止,相对的,江面的月亮每年只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4.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道江中的月亮在等谁,只看见长江水流送来的荡漾。
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白云漂浮着没有措施向前漂去,青枫浦旁连绵的山岭凄凉万分。
6.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今夜扁舟子把谁载回家,是在哪个相思明月楼相会?7.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可怜那月亮还在楼上徘徊,只应该照亮离家的人的梳妆台。
8.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玉门帘里旗开得太大了遮不住,打衣砧上甩得太狠了回来。
9.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此时彼此相对却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希望追随月华流光照亮你。
秦观《满庭芳》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秦观《满庭芳》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满庭芳宋秦观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24] ,画角声断谯门 [25] 。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 [26] ,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27] 。
销魂 [28] 。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29] 。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30] 。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24]粘:宋本作“连”,此据毛晋《汲古阁本》。
[25]画角:饰以彩绘的号角。
谯门:城楼,其下设门以通行人,上建楼以望敌情。
[26]蓬莱旧事:指对某歌女的恋情。
绍兴有蓬莱阁,秦观曾来此冶游。
[27]“寒鸦”两句:从隋炀帝“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化出。
[28]销魂: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29]“香囊”二句:是说情人互赠信物,以结深情。
香囊,盛放香料的锦囊。
罗带,系腰的丝带。
[30]谩:空。
青楼:指歌舞欢场、妓女居处。
薄幸:薄情、负心人。
译文: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般;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
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
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
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
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
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
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
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评析:这首惜别之作,据《避暑录话》,元丰间就已盛行于淮、楚了。
其时作者不过三十岁左右,写得缠绵悱恻,表现出对自己的情人——一个会稽歌妓的深情眷恋。
上片写景:微云、衰草、流水、寒鸦,色调凄婉,正与离情相合。
过片后,纯乎写情:“销魂”四句,真把小女子轻怜轻惜、难解难分的深情写到了十分。
“谩赢得”一句,是无可奈何的痛惜之语,并不是轻薄口吻。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满庭芳-山抹微云》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1。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2。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3。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4。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5。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6!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7。
【注释】1.天连:一作“天粘”,此从宋刻本。
“画角”句:画角,古代军中吹奏乐器,出自西羌,形如竹简,本细末大,以竹木、皮革或铜制成,外施彩绘,故名。
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之,以警昏晓。
谯门,城门楼。
《汉书·陈胜传》:“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颜师古注:“门上为高楼以望曰谯。
”2.引离尊: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此有延长牵连义,引酒即连续地喝酒。
‘共引离尊’,言饯别时举杯相属。
杜甫《夜宴左氏庄》“看剑引杯长。
”3.蓬莱:阁名,旧址在今浙江绍兴卧龙山麓。
唐代元稹任浙东观察使,居越州,有《以州宅夸于乐天》诗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五代时钱公辅因而建阁曰蓬莱。
4.“寒鸦”二句: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引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5.销魂:形容极度悲伤。
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香囊:后世俗称香荷包。
汉·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罗带:即香罗带。
唐·韦庄《清平乐》:“惆怅香闺渐老,罗带悔结同心。
”宋·林逋《长相思令》:“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6.“谩赢得”二句:用杜牧《遣怀》诗意。
谩,通“漫”,赢得,犹空自落得。
7.“高城”句: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译】远山涂抹了几片淡淡的云,天幕与枯蓑的秋草相粘相混,凄厉的号角渐渐在城楼消隐。
暂且停下征帆吧!让我们将这离别的酒,聊饮一樽。
唉!蓬莱中多少往事,回首一望,都化作烟霭纷纷。
秦观《满庭芳》全词翻译赏析

秦观《满庭芳》全词翻译赏析秦观《满庭芳》全词翻译赏析《满庭芳·山抹微云》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代表词作之一。
此词虽写艳情,却能融入仕途不遇,前尘似梦的身世之感。
而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这首词的资料,欢迎阅读。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译文:离情难耐的时候回头再望,高城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黄昏的灯火闪烁明灭。
出自: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倖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谯门:城门。
引:举。
尊:酒杯。
蓬莱旧事:男女爱情的往事。
烟霭:指云雾。
消魂:形容因悲伤或快乐到极点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样子。
谩:徒然。
薄幸:薄情。
译文1:远山飘着淡云,天边连着衰草,城楼上号角声初停。
让船再稍停片刻,我们一起畅饮饯别的酒。
当初多少欢爱的往事让人留恋,如今回首四望,已是雾霭茫茫,无处寻踪影。
夕阳西下,只见无数寒鸦急飞归巢,一弯流水环绕着孤村。
在那悲伤离别、令人黯然伤神的时刻,我默默地取下定情的香囊,她轻轻地解下罗带,这互换的信物暗示着我们永不变心。
可叹我得到什么呀,只有那薄名留在了青楼。
这一去何时才能再相见?我的胸襟和衣袖,沾满了泪痕。
回头远望她所在的地方,已看不到高耸的城楼,只有一片迷蒙的灯火照耀着这即将消逝的黄昏。
译文2:山上淡淡地抹了一丝白云,遥远的青天粘上广袤的枯草,这时画角之声已经停歇在寂静的谯门。
暂且搁住将要远行的船棹,勉强一起举起告别的酒尊。
许多蓬莱阁上的往事,空空地回首,就象烟雾一样缭绕飞纷。
遥看远处的夕阳之外,有栖归的寒鸦数点,静静的溪水环绕着孤独的乡村。
离情别意使人清魂,正当这个时候,他的香囊已经暗暗脱解,爱情象罗带将轻易地离分。
不用提起怎样进入青楼,如今薄情的名声依然犹存。
这次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也?胸襟两袖之上,白白地染上悲伤的泪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
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
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
其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
词属婉约派,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颇多伤感之作。
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
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
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
“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
本词用典与出处:
1.“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化自隋炀帝杨广诗《野望》——“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不过历来评论认为词句的化用远远超越了原诗的意境。
2.“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化自杜牧诗《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销魂”出自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此外,从整首词来看,此词意境被公认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相类。
苏东坡指摘秦少游“学柳七作词”,说:“…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
后世多引用此段,说明《满庭芳》对《雨霖铃》的承袭关系。
所谓“山抹微云秦学士”、“晓风残月柳三变”。
对比——《雨霖铃》
这首词铺写男女恋人离别时的哀愁之情,以寄托自己仕途蹭蹬不遇的感怀。
由写景渐入,“抹”、“粘”,下字精美传神,远景入画。
角声报时,停棹点地,“离尊”说出暂对别筵,一派暮色苍茫、行色匆匆的场景。
“蓬莱旧事”三句,追想旧情,多少缱绻,无限低徊,顿涌心头。
插写外景,烘染凄凉况味,浓化别绪。
香囊、罗带,缀以“分”、“解”,告别刹那间,密意柔情难以割合之状,宛然在目。
“谩赢得”、“何时见”,思前念后,自怨自艾,无可奈何,逼出泪染襟袖,离情达到高潮。
旅船远驶,城不见,夜已深,而仍回首凝望,眷顾不休。
笔触精细,思绪缠绵,画景诗情,一往而深。
按此说法,“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
若直书“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全无了。
词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
”的名句。
这两个“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可见作者是有意将绘画笔法写入诗词的。
山抹微云,非写其高,概写其远。
它与”天连衰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暮冬景色惨淡的气象。
全篇情怀,皆由此八个字里而透发。
“画角”一句,点明具体时间。
古代傍晚,城楼吹角,所以报时,正如姜白石所谓“正黄昏,清角吹寒,都空城”,正写具体时间。
“暂停”两句,点出赋别、饯送之本事。
词笔至此,便有回首前尘、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叹。
妙“烟霭纷纷”四字,虚实双关,前后相顾。
“纷纷”之烟霭,直承“微云”,脉络清晰,是实写;而昨日前欢,此时却忆,则也正如烟云暮霭,分明如,而又迷茫怅惘,此乃虚写。
接下来只将极目天涯的情怀,放眼前景色之间,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于是这三句可参看元人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画笔点染,非大手不能为也。
少游写此,全神理,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流水孤村,如此便将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的游子之恨以“无言”之笔言说得淋漓尽致。
词人此际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画这一痛苦的心情,却将它写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难怪令人称奇叫绝。
下片中“青楼薄幸”亦值得玩味。
此是用“杜郎俊赏”的典故:杜牧之,官满十年,弃而自便,一身轻净,亦万分感慨,不屑正笔稍涉宦郴字,只借“闲情”写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词意怨愤谑静。
而后人不解,竟以小杜为“冶游子”。
少游之感慨,又过乎牧之之感慨。
结尾“高城望断”。
“望断”这两个字,总收一笔,轻轻点破题旨,此前笔墨倍添神采。
而灯火黄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纷纷烟霭”的渐重渐晚再到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不紊,而惜别停杯,流连难舍之意也就尽其中了。
这首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体味,不能得其妙也。
后,秦观因此得名“山抹微云君”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少游此处是暗用寇准的“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的那个“连”字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苏东坡“黏”字之病在于:太雕琢,——也就显得太穿凿;太用力,——也就显得太吃力。
艺术是不以此等为最高境界的。
况且,“黏”也与我们的民族画理不相贴切,我们的诗人赋手,可以写出“野旷天低”,“水天相接”。
山抹微云,非写其高,写其远也。
它与“天连衰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惜别伤怀的主旨,而摄其神理。
极目天涯就是主旨。
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满地秋容惨淡的气象:整个情怀,皆由此八个字里而透发,而“弥漫”
画角一句,加倍点明时间。
盖古代傍晚,城楼吹角,所以报时,正如姜白石所谓:“正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正写那个时间。
暂停两句,才点出赋别、饯送之本事。
——词笔至此,能事略尽——于是无往不收,为文必转,便有回首前尘、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叹。
妙在“烟霭纷纷”四字,虚实双关,前后相顾。
——何以言虚实?言前后?试看纷纷之烟霭,直承“微云”,脉络晓然,乃实有之物色也,而昨日前欢,此时却忆,则也正如烟云暮霭,分明如在,而又迷茫枨惘,全费追寻了。
此则虚也。
双关之趣,笔墨之灵,允称一绝天色既暮,归禽思宿,人岂不然?流水孤村,人家是处,歌哭于斯,亦乐生也。
而自家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又成游子,临歧帐饮,哪不执手哽咽乎?
高城望断,词的上片整个没有离开这两个字。
到煞拍处,总收一笔,轻轻点破。
而灯火黄昏,正由山有微云——到“纷纷烟霭”(渐重渐晚)——到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为紊,而惜别停杯,留连难舍,维舟不发……也就尽在“不写而写”之中了。
作词不离情景二字,境超而情至,笔高而韵美,涵咏不尽,令人往复低回,方是佳篇。
雕绘满眼,意纤笔薄,乍见动目,再寻索然。
少游所以为高,盖如此才真是词人之词,而非文人之词、学人之词——所谓当行本色,即此是矣。
有人也曾指出,秦淮海,古之伤心人也。
其语良是。
他的词,读去乍觉和婉,细按方知情伤,令人有凄然不欢之感。
此词结处,点明“伤情处”,又不啻是他一部词集的总括。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每一吟诵,追忆歌声,辄不胜情,“声音之道,感人深矣”,古人的话,是有体会的。
然而今日想来,令秦郎如此长怀不忘、字字伤情的,其即《满庭芳》所咏之人之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