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关于人文主义的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提纲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人文精神,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现世的欢乐,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
一、起源: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感性人文主义)1、概念: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城邦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辩论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
被反对者称为“诡辩学派”。
2、兴起背景:(1)经济基础:希腊工商业得到发展,海外贸易繁荣,奴隶制经济繁荣。
(2)政治基础: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称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伯里克里时期)(3)社会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平民地位提高,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和能言善辩;个人主义情绪不断高涨,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4)思想基础:自然哲学。
公元前7-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出现了一批自然哲学家。
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的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冲破了宗教神灵的束缚,标志着西方人文精神的觉醒。
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先哲们由物质世界转向关注人类自身,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3、智者学派的特点: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用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道德等问题,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世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4、性质: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形成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1)思想观点:①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万物的存在与否及事物的形态,全在人的感觉。
②否定“神意决定一切”的传统观念,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③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个人的感觉为转移。
(2)意义:“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神本-人本),率先吹响了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而普罗塔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框架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智者学派l.产生背景(l)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思想主张(l)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3)在社会道德方面,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l.苏格拉底(l)主张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柏拉图(l)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
(2)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l)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背景:(1)经济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市民队伍壮大。
(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与异化,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3)思想上“统治者采取文化高压政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2、明朝中后期: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原因:出生于伊斯兰商人家庭,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少:深受心学影响;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2)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3)思想主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道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
②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强调人的`个性。
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④在诗文写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4)评价: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高二历史必修3_课文注释:人文主义和人文主义者

课文注释:人文主义和人文主义者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求摆脱教会对于人的生活和思想的束缚。
他们不是以神而是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一切。
他们相信并且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他们肯定现实,肯定人生,指出天堂不在死后而在现在,不在天上而在地上。
他们认为人应该积极地奋斗,而不应该消极遁世。
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死后的“升天”,而是对现世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他们赞美人生和自然,崇尚科学和理性,这就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文化的基本内容。
这种新的文化倾向就是“人文主义”。
这种倾向的代表者就被称为“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同时他们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世俗性文化来反对以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
他们在创作的时候不仅利用希腊、罗马作家著作中的文体、结构、修辞,还利用其中的有关哲学、文学和历史的内容。
人文主义者揭露了当时教会的黑暗,使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发生动摇,在后来的资本主义制度推翻封建制度的斗争中起过推进作用。
1/ 1。
历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新人教版必修3)

何谓“人文主义”?
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为:
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立足于尘
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①人 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②理性,对真理的追 求;③超越性,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 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 存在的价值。
C、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D、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3、希腊最早的哲学是 A、神学,归纳为以宙斯为首的神灵家族 B、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C、社会哲学,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D、逻辑学,倡导理性精神 4、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把智慧和感觉区别开来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C、开创了精神治疗术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 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程标准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 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重点: 难点: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哲学观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起源:古代希腊 兴起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进一步弘扬: 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humanism)
古希腊智者的名言: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认为的), 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 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 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 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 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 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 都是一样的。” ——安提丰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自然哲学(古希腊最早的哲学)1、含义:对自然的探讨和解释。
2、代表人物: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观点:万物皆生于水。
二、智者学派l. 产生背景(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题(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三、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l. 苏格拉底(l) 主张①哲学追求:人认识自己。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l) 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l) 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 地位: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学习探究】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权威;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②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难点归纳五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难点归纳五篇说到高二历史必修三,很多同学都会说很难,的确,相对而言,历史必修三是高中历史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知识梳理】一、智者学派l. 产生背景(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题(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l. 苏格拉底(l) 主张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l) 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l) 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2) 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学习探究】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人教版 历史 必修三 第五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共25张PPT)

②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 规范,强调美德(理性)对人的重要性,反对过 激的民主政治。
四、柏拉图(前5世纪-前4世纪)
“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我们应该尽量使孩子们开始听到的一些故事
②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 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 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 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③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 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 运动也就停止。
④教育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 认识论及其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考察的基础之上的。
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认识
1.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 威。 2.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4.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5.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公元前5世纪)
①奴隶制经济繁荣; ②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参政的实际需要); ③人的地位的提高,学者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④自然哲学家们奠定的思想基础(文化)。
智者学派的主要主张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 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秉赋和实践; 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 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 人生是短促的。”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专题六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复习提纲)第一节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古希腊“智者”运动一、第一阶段:智者学派—1.产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
2.背景:⑴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
⑵希腊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性质:是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4.探讨问题:探讨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5.智者含义: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6.言论特点:⑴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⑵注重实利。
⑶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
7.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⑴思想核心:人是万物的尺度。
⑵评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⑶作用:启蒙作用。
1.研究范围:道德哲学。
2.教学方法:诘问术(“助产术”)3.重要主张:⑴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与智者学派不同)。
⑵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与智者学派相同)。
⑶“认识你自己”。
(他在哲学上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⑷“美德即知识”。
4.被判死刑: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5.评价:⑴马克思:“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⑵德菲尔神谕: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
⑶启蒙思想家:把他视为先驱和战友。
1.产生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创始人:芝诺(因他在斯多亚画廊讲学而被称为斯多亚学派)3.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塞内卡等4.哲学划分:⑴哲学划分: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三部分,其中以物理学和伦理学最重要。
⑵物理学:即自然哲学,阐述自然与人的关系,也揭示人与人的关系——逻各斯。
5. 逻各斯思想:逻各斯即规定着的理性。
力。
⑵逻各斯是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⑶人与自然都产生于最高理性(逻各斯),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
——得出结论:人人生而平等6.历史意义:⑴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类生而平等理论。
⑵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探究一: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有哪些异同?相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不同: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主义
1.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
”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普罗泰格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
B.东西方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
C.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
D.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2.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城邦中出现了一个有教授演讲、雄辩和政治知识的职业人群。
这一“职业人群”
A.强调人的价值
B.强调教育对美德的重要性
C.重视人的道德
D.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
3.伊拉斯谟认为古代希腊、罗马是人类的黄金时代,欧洲的社会改革应以希腊、罗马为榜样。
在他看来,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是愚昧,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启蒙”。
这实质上反映了他
A.推崇古典主义
B.倡导人文主义
C.反对教会统治
D.崇尚理性主义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约1466-1536)荷兰哲学家,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
)
4.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
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
”据此可以得出
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
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停归
5.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
据此可知当时
A.人文思想逐渐发展
B.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化
C.文学日益远离教会
D.思想不再受宗教影响
5.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据此可知,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统一,法律至上
6.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C.抨击贫富差别
B.主张权利平等
D.具有人文精神
7.(2018安徽安庆一中模拟)14-16世纪,罗马教皇不仅雇用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借助人文主义者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
甚至有诸多教皇是由于其人文才能才登上权力巅峰的。
这反映出
A.人权至上思想占据主流
B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
C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宗教
D.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宗教改革
8.(2019四川成都高中毕业班摸底)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
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可知,古希腊
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话观念逐渐得到了强化
9: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现代奥运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
这种核心价值观源于:
A.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C古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
B.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苏格拉底把研究的对象从社会转移到人身上
10.“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白何人之口(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套路王】本题学生易错选D。
原因是未能读懂材料,只凭材料中的教会就感性的判断是宗教改革的内容。
【套路在此】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在中世纪欧洲,人们对教会垄断文化和一切观点的不满,应该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说的话。
【破解套路】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11.成语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下列能体现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成语有:
A.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开放
B.禁欲苦行以人为本言论自由追求享乐
C.张扬个性麻木顺从神权至上追求享乐
12.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马丁.路德说:人人都可与上帝直接对话。
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是
A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B.反对教皇神权统治
C.主张加强道德追求
D.反映资产阶级要求
13.拉斐尔的名画《草地上的圣母》,画中的圣母温情地注视着玩耍的孩子,充满了人情味。
据此可知,该画作
极力批判宗教神学 B.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有损圣母庄严形象 D.讽刺教士勾心斗角
14.有人指出,从《蒙娜丽莎》那微微翘起的嘴唇和舒展的眉宇间寻找到那犹若海一样有深度的”神秘的微笑”,然而通过这淡淡的笑意,又分明感受到人物内心那种纯情喜悦平静。
据此可知,这幅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
A神秘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1 在宗教改革诸起因中,马丁·路德对‘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一问的回答,是最大的。
”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A.购买赎罪券
C阅读(圣经》
B.听从教会说教
D.依靠虔诚信仰
2.启蒙一词的原意是使蒙蔽开启或去除蒙蔽。
启蒙运动作为欧洲反对教会权威和宗教正统、推崇人性尊严和科学精神的思想潮流和社会运动,它的旗帜上写着“理性”两个大字。
这说明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A.科学
B.人性
C.权威
D.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