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冷却系统设计
电厂热力系统检修作业指导书

电厂热力系统检修作业指导书第一章总则 (3)1.1 编制依据 (3)1.1.1 编制目的 (3)1.1.2 编制依据 (3)1.1.3 检修作业类别 (3)1.1.4 检修作业内容 (3)1.1.5 检修作业范围 (4)第二章检修前期准备 (4)1.1.6 目的与意义 (4)1.1.7 检修计划的主要内容 (4)1.1.8 检修计划的制定流程 (4)1.1.9 人员配置 (5)1.1.10 人员培训 (5)1.1.11 人员分工与协作 (5)1.1.12 检修材料准备 (5)1.1.13 检修设备准备 (5)1.1.14 现场环境准备 (5)第三章燃料系统检修 (5)1.1.15 检修目的 (5)1.1.16 检修范围 (6)1.1.17 检修内容 (6)1.1.18 检修注意事项 (6)1.1.19 检修目的 (6)1.1.20 检修范围 (6)1.1.21 检修内容 (7)1.1.22 检修注意事项 (7)第四章锅炉系统检修 (7)1.1.23 检修目的 (7)1.1.24 检修内容 (7)1.1.25 检修方法 (7)1.1.26 检修注意事项 (8)1.1.27 检修目的 (8)1.1.28 检修内容 (8)1.1.29 检修方法 (8)1.1.30 检修注意事项 (8)第五章汽轮机系统检修 (8)1.1.31 检修目的与要求 (9)1.1.32 检修内容与方法 (9)1.1.33 检修注意事项 (9)1.1.34 检修目的与要求 (9)1.1.35 检修内容与方法 (10)1.1.36 检修注意事项 (10)第六章发电机系统检修 (10)1.1.37 发电机本体检修 (10)1.1.38 发电机辅机检修 (11)第七章冷却系统检修 (12)1.1.39 检修目的 (12)1.1.40 检修范围 (12)1.1.41 检修内容 (12)1.1.42 检修方法与步骤 (12)1.1.43 检修目的 (13)1.1.44 检修范围 (13)1.1.45 检修内容 (13)1.1.46 检修方法与步骤 (13)第八章热力管道检修 (13)1.1.47 检修目的 (13)1.1.48 检修内容 (13)1.1.49 检修方法与步骤 (14)1.1.50 检修注意事项 (14)1.1.51 检修目的 (14)1.1.52 检修内容 (14)1.1.53 检修方法与步骤 (14)1.1.54 检修注意事项 (14)第九章自动化控制系统检修 (15)1.1.55 检修目的 (15)1.1.56 检修内容 (15)1.1.57 检修方法 (15)1.1.58 检修周期 (15)1.1.59 检修目的 (15)1.1.60 检修内容 (16)1.1.61 检修方法 (16)1.1.62 检修周期 (16)第十章安全及环保措施 (16)1.1.63 安全教育与培训 (16)1.1.64 安全防护设施 (16)1.1.65 个人防护 (16)1.1.66 应急预案 (17)1.1.67 废气处理 (17)1.1.68 废水处理 (17)1.1.69 固废处理 (17)1.1.70 噪声控制 (17)1.1.71 环保培训与宣传 (17)第一章总则1.1 编制依据1.1.1 编制目的本《电厂热力系统检修作业指导书》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电厂实际情况,旨在规范电厂热力系统检修作业流程,保证检修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进行。
毕业设计--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bb821b2a8956bec0875e337.png)
毕业设计题目:小型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类别是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目录目录 (1)摘要 (1)第一章库址选择 (1)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气侯情况 (1)第二章冷库隔热防潮设计 (2)第一节冷库的结构 (2)第二节隔热与防潮的基本要求 (2)第三节维护结构的材料及选择 (3)第三章冷负荷计算 (3)第一节计算各传热层系数 (4)第二节设备负荷计算 (5)第三节各房间的负荷汇总 (9)第四章冷库制冷方案的确定 (10)第五章制冷机及辅助设备的选择 (11)第一节制冷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11)第二节制冷系统辅助设备选型计算 (12)第六章制冷系统管道 (18)第七章制冷系统的试压、试漏及管道保温 (19)结论 (21)参考文献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对南京的某冷库进行设计。
设计分为七个过程,首先给冷库进行选址,根据冷库提供的要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址。
然后进行冷库隔热防潮设计,包括结构,要求及材料的选择。
冷负荷计算是本设计的重点,根据结构材料和传热系数计算出各房间的负荷及汇总。
确定冷库设计方案,包括压缩形式,冷凝器的配置,及系统的供液方式和冷间的冷却方式,而后简单的对冷间工艺设计和系统管道及管道的试压、试漏及管道保温的一些说明。
关键词:冷库设计制冷系统负荷计算选型计算第一章工程概况与原始资料第一节工程概况此次毕业设计为南京某公司进行制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制冷机房、冻结间及冷库。
该工程包括冻结间 ( -23℃),低温冷藏间( -18℃)两项制冷系统。
此设计题目是我们专业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毕业设计对我以前学习的专业知识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本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本制冷系统设计原始资料概况如下:一、冻结间、冻结物冷藏间冻结间:设计温度-23℃。
,总建筑面积为8×18= 144㎡,冻结能力20吨/小时。
冻结物冷藏间:设计温度-18℃。
库房内净高5 m,总建筑面积为20×24 =480㎡,低温冷藏总能力为500吨。
好氧池冷却系统设计

好氧池冷却系统设计
1. 前言
好氧池是污水处理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质在好氧条件下被微生物氧化分解。
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池温升高。
如果温度过高,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处理效率。
因此,在好氧池中设计一个高效的冷却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2. 冷却系统类型
常见的好氧池冷却系统包括以下几种:
2.1 表面散热器
利用池面蒸发和对流散热的原理,在池面设置一些散热装置,如水喷淋系统、水雾系统等,增加水面积,促进热量散失。
2.2 板式换热器
在池内设置板式换热器,利用冷却水循环对池水进行间接冷却。
该系统能耗较高,但冷却效率好。
2.3 盘管冷却系统
在池底或池壁埋设盘管,通入冷却水,利用热传导原理对池水进行冷却。
该系统布置灵活,但冷却效率一般。
2.4 冷冻水系统
利用冰蓄冷或冷冻机制冷,制取低温冷冻水,在池内循环使池水降温。
该系统投资较高,但精确控制温度。
3. 系统设计
好氧池冷却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冷却负荷、能耗、投资成本、运行维护等,通常需要进行技术经济比选,选择最优方案。
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因池水冷却而引起池水富氧不足的问题。
4. 总结
好氧池冷却系统的合理设计,对于确保污水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选择适宜的冷却方式,并注意节能环保。
旋钮设计说明书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注塑模具设计说明)题目: 家用洗衣机旋钮注塑模具设计说明姓名: 刘晓婧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系别: 数控工程系学号: 29160216指导教师:王毅、申锐2010-12-24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注塑模具设计说明)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注塑模具设计说明,题目《家用洗衣机旋钮注塑模具说明》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除此之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
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作者签名:刘晓婧日期:2010-12-24目录摘要 (1)第一章前言 (2)一、模具行业及产品发展现状 (2)二、选题意义 (3)三、设计任务 (3)第二章塑件设计分析 (5)一、塑件模型建立 (5)二、塑件参数设计 (6)三、塑件模流分析 (9)第三章注塑设备和模架选择 (19)一、注塑设备选择 (19)二、注塑机重要参数校核 (21)三、模架选择 (24)第四章浇注系统设计 (24)一、主流道设计 (25)二、分流道设计 (26)三、浇口设计 (27)四、冷料穴和钩料脱模装置 (28)第五章成型零件设计加工工艺方案制订 (29)一、型腔的设计 (29)二、型芯设计 (30)三、镶件设计 (31)四、加工工艺方案制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顶出机构设计 (33)一、顶杆顶出机构 (33)二、顶管顶出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冷却系统设计 (34)一、冷却管道的工艺计算 (34)二、冷却水道的结构设计 (36)第八章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36)-、模具3D图形绘制 (36)二、模具及其零件2D图形绘制 (40)第九章模具设计的创新与特色总结 (42)第十章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设想 (43)参考文献 (44)致谢 (45)附录模具装配图成型零件图塑件产品图家用洗衣机旋钮注塑模具设计说明【摘要】通过对家用洗衣机旋钮塑件的设计分析,设计出该塑件的模具。
航空航天行业民用飞机发动机维修与改装方案

航空航天行业民用飞机发动机维修与改装方案第一章民用飞机发动机维修概述 (3)1.1 维修背景与重要性 (3)1.2 维修类型与流程 (3)1.2.1 维修类型 (3)1.2.2 维修流程 (4)第二章发动机结构与原理 (4)2.1 发动机主要结构组成 (4)2.1.1 活塞组件 (4)2.1.2 气缸组件 (4)2.1.3 曲轴组件 (5)2.1.4 燃油系统 (5)2.1.5 润滑系统 (5)2.1.6 冷却系统 (5)2.1.7 点火系统 (5)2.2 发动机工作原理 (5)2.2.1 吸气过程 (5)2.2.2 压缩过程 (5)2.2.3 燃烧过程 (5)2.2.4 排气过程 (5)2.3 发动机功能参数 (6)2.3.1 最大功率 (6)2.3.2 最大扭矩 (6)2.3.3 燃油消耗率 (6)2.3.4 排气温度 (6)2.3.5 噪音 (6)第三章维修前准备 (6)3.1 维修工具与设备 (6)3.1.1 维修工具 (6)3.1.2 维修设备 (6)3.2 维修人员培训与资质 (6)3.2.1 维修人员培训 (6)3.2.2 维修人员资质 (7)3.3 维修场地与环境 (7)3.3.1 维修场地 (7)3.3.2 维修环境 (7)第四章发动机拆解与检测 (7)4.1 发动机拆解流程 (7)4.2 发动机部件检测 (8)4.3 故障诊断与排除 (8)第五章发动机部件维修与更换 (9)5.1 零部件维修方法 (9)5.1.1 检查与诊断 (9)5.1.2 清洗与清洁 (9)5.1.3 焊接与修补 (9)5.1.4 更换磨损件 (9)5.2 零部件更换标准 (9)5.2.1 更换时机 (9)5.2.2 更换要求 (9)5.3 维修质量检验 (9)5.3.1 检验方法 (9)5.3.2 检验标准 (10)第六章发动机组装与调试 (10)6.1 发动机组装流程 (10)6.1.1 零部件清洗与检查 (10)6.1.2 零部件分类与排序 (10)6.1.3 组装顺序 (10)6.1.4 装配检查 (10)6.1.5 发动机组装完成 (11)6.2 发动机调试方法 (11)6.2.1 冷态调试 (11)6.2.2 热态调试 (11)6.2.3 自动控制系统调试 (11)6.3 调试结果分析 (11)6.3.1 功能分析 (11)6.3.2 可靠性分析 (12)6.3.3 改进措施 (12)第七章发动机改装方案设计 (12)7.1 改装需求分析 (12)7.2 改装方案制定 (12)7.3 改装工艺流程 (13)第八章发动机改装实施与监控 (13)8.1 改装实施流程 (13)8.1.1 前期准备 (13)8.1.2 技术方案制定 (13)8.1.3 生产准备 (13)8.1.4 改装实施 (13)8.1.5 质量检验 (14)8.2 改装过程监控 (14)8.2.1 进度监控 (14)8.2.2 质量监控 (14)8.2.3 安全监控 (14)8.2.4 成本监控 (14)8.3 改装效果评估 (14)8.3.1 功能评估 (14)8.3.2 经济性评估 (14)8.3.3 可靠性评估 (14)8.3.4 环境影响评估 (14)第九章发动机维修与改装项目管理 (14)9.1 项目管理方法 (14)9.1.1 项目管理概述 (14)9.1.2 项目规划 (15)9.1.3 项目组织 (15)9.1.4 项目执行 (15)9.1.5 项目监控 (15)9.2 项目进度控制 (15)9.2.1 进度计划制定 (16)9.2.2 进度监控与调整 (16)9.3 项目成本控制 (16)9.3.1 成本预算编制 (16)9.3.2 成本监控与调整 (16)第十章维修与改装后质量保证 (16)10.1 质量保证体系 (16)10.2 质量检验与监控 (17)10.3 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 (17)第一章民用飞机发动机维修概述1.1 维修背景与重要性民用航空业的迅速发展,民用飞机的安全功能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毕业论文之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毕业论文之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作者:————————————————————————————————日期:题目: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所在院系:汽车系专业班级: 汽车电子技术学生姓名:万美玲指导教师:李晗2012 年03 月21 日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1.1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在现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1)1.2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修的重要意义 (2)第二章课题的目的及现实意义2.1 课题主要目的 (3)2.2 课题的现实意义…………………………………………………3第三章汽车冷却系统的故障案例3.1故障现象………………………………………………… (4)3.2冷却系统的特点 (4)第四章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 (6)4.2桑塔纳轿车冷却系统的组成 (6)4.3桑塔纳轿车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9)第五章冷却系统故障分析 (11)5.1发动机过热 (11)5.2发动机升温缓慢或工作温度过低 (11)第六章实际故障检测与维修6.1 故障一 (12)6.2 故障二 (13)第七章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14)第八章结论 (17)谢辞 (18)参考文献 (22)摘要汽车现在已是大众的交通工具,它集机械与电子一体,是当前社会的高科技产品。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燃油喷射、安全气囊和ABS系统以及各种电控部件的应用技术都日趋成熟,电子智能系统几乎已经应用到汽车的各个领域。
这些高科技的应用使得汽车更趋近完善,但同时也使得在维修汽车上增加了许多难度。
本论文针对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各种典型故障,进行了仔细的故障分析和维修过程,解决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
目的就是为了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使得在实际维修中得到更好的经验和方法。
从而使发动机冷却系统更出色的工作,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
学习_第七章铁道车辆制冷系统

B22型铁路机械冷藏车
57
58
59
60
(5)蓝鲸型铁路机械冷藏车制冷系统 蓝鲸系列LFT98NR型和LFT98型铁路车
用制冷机组为新型的机械冷藏车制冷系统 。
B18 是 我 国 铁 路 机 械 冷 藏 车 的 代 表 , 以 10
辆车固定编组,其中1辆为机械发电车兼乘务员
生活车;另有9辆为货物车,货物车的制冷装置
设在每辆车的两端,冷风机部分向两端插入车
体内部,向车内吹送冷风,实现车箱内的降温
。制冷机组车外部分有外罩,外罩两侧面有冷
凝器风机进、排风百叶窗,其端面还设有新风
1
一、分类
按运载对象不同分: 客车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系 统 机械冷藏车制冷系统
按制冷剂冷却车内空气的方式不同分:
直接冷却式:独立设置
间接冷却式:增设中间冷媒系 统
2
二、特1、点直冷式:换热效率高,降温速度快, 设备较简单、紧凑,管理方便,易于实现 操作和运转自动化。
2、间冷式:制冷量损失大,结构复杂; 技术经济性差。不宜发展。用于多节式冷 藏车。
22
(4)室室内内换换热热器器(为蒸铜发管器套) 铝肋片的直接蒸 发式空气冷却器,一个蒸发器分用于两个 制冷循环回路。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制 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当车内循环空气和 新鲜空气混合后,通过蒸发器时进行热交 换。这时,空气的热量被蒸发器内的制冷 剂吸收,温度降低。
23
(5)室室外外换换热热器器(为冷风凝冷器冷) 凝器,其结构型 式与蒸发器相同。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 体,通过冷凝器时,在外界空气的强制冷 却下,变成高温(约50℃)、高压的制冷剂 液体。
25
(7)毛细管(或膨胀阀) 为一组内径极小的细长铜管,当高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冷却系统设计
在注塑过程中,对模具型腔进行填充的塑胶熔体温度达220°--230°,甚至更高,这使得模具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其模具温度将会很高,而顶出来的已成形的塑胶产品温度也只有五六十度。
在高速生产成形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制品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适宜顶出的温度?这里就必须考虑一个冷却的问题。
使得模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不至于影响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模具里面就出现了冷却系统。
高温塑料熔液进入模腔,经过冷却固化,才能得到所需制品.成型周期中一半以上时间用于对制品的冷却,可见其对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意义;由于制品形状复杂,壁厚不均,充模顺序不同等因素,使塑料在固化过程中,不同位置温度不一样,这种热交换产生的应力会直接影响制品尺寸精度及外观.冷却系统的设计理念就是保持与塑料特性,制品质量相适应的温度.最大限度消除或减少这种应力,改善塑料的物理性能,得到高质量制品;冷却系统以冷却水道(运水)为主.其工作目的不仅仅使模具冷却,而且要把成型过程中塑料熔液带给模具的高温不断散发掉,使模具保持恒定温度,控制塑料熔液冷却速度(冷却速度太快会影响填充,太慢会因温度过高引起制品产生缺陷和使成型周期加长.)
模具的冷却方法有水冷却、空气冷却、油冷却等,
1、用水冷却模具,这种方式最常见,运用最多。
2、用油冷却模具,不常见。
3、用压缩空气冷却模具。
4、自然冷却。
对于特简单的模具,注塑完毕之后,依据空气中与模具的温差来冷却。
本章我们将以最普通的冷却方式―――水冷却,来讲述模具设计中冷却系统的设计。
6.1 常用冷却方式介绍
用水冷却模具,其实也就是在模具当中钻些管道通过水流进行冷却,简称“运水”设计。
运水设计虽说理解上简单,但具体设计还颇需要仔细考虑一番:譬如,冷却管道该如何布置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等等,下面我们将详细讲解。
6.1.1 直通式水路
直通式水路可分为直通模板式和直通模板模仁式两种。
这两种方式存在一个很小的差别,但这个差别往往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这个差别就是水管接头固定的位置不一样:直通模板式水路水管接头固定在模板上,而直通模板模仁式水路的水管接头固定在模仁上,这样的话,才能密封,不致于漏水。
由于水管接头位置不一样,其样式也有一些变化。
主要是锁定螺纹部分。
如下图。
图
图直通式水路还有其它的形式,如图所示:
图
6.1.2 阶梯式水路
阶梯式的水路的形式是在模板上固定好水管接头之后,冷却通道穿通了模板进入到了模仁,在模仁里面绕了一周,然后,再次穿通模板,从另一端的水管接头出来。
这种水路的形式很常见,如图所示。
图
阶梯式的水路,注意防止漏水,需要几个零件,一是挡水圈:水路穿通模板与模仁的地方需要用挡水圈。
二是堵头,堵头可以用无头螺丝或铜来代替。
这两个辅助零件的作用就是密封,都是标准件。
阶梯式水路的路线可根据产品的具体形式和模具结构设计不同。
6.1.3 隔板水路
图
如图所示,就是一个典型的隔板式水路,这种水路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模仁里面挖了几个较大较深的水孔,然后用一个厚度不大于3mm的薄片把这个水孔一分为二,最后运用小的水路把这些大水孔联通就行了。
6.1.4 盘旋式水路
图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典型的盘旋式水路。
这种水路非常适用于桶状式的产品,进行设计时,我们可以特意的加一个入子,使水路在此入子上盘旋,然后从这个入子的中心钻下来。
要注意的就是它同样需要密封作用,所以不能没有挡水圈。
6.2 冷却系统设计细节
上面我们谈了冷却系统的几种常见形式,然后具体的设计细节,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现略微归纳如下,仅供参考:
1.水孔排列尽可能按型腔形状排列,在保证钢料足够机械强度的前提下,运水尽量设置在靠近型腔(型芯)表面且彼此到型腔距离应尽量相等,以加强冷却,使模温均匀;运水离型腔的距离视产品的壁厚情况而定,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距离太远影响冷却效果,距离太近影响模具强度,通常其边距为10~18mm。
图
2.冷却水孔数量多,尺寸大,间距小,冷却效果越好,在保证钢料足够机械强度的前提下,运水尽量安排紧密。
一般情况下,水孔直径不宜过小,在Φ8~Φ12mm之间选取较适宜,优先采用Φ10mm的直径。
且在整个冷却系统中各水道直径应尽量相同,以便于加工。
3.动模和定模要分别冷却,以保持冷却的平衡;热量聚集的地方(如塑件厚壁处和热浇口处),应特别注意加强冷却,以使模温均匀。
4.避免接近制品易出现熔接痕的部位.以防止熔接不牢降低制品强度.
5.运水入口应靠近浇口部位,因浇口附近温度高,应加强冷却。
6.一模多腔时,尽量在各个型腔单独设计运水,以便于控制.
7.较大的行位,斜方,也需设置运水,因其尺寸大,如缺少冷却,除影响成型的制品质量,还会在运
动时因受热易发生咬蚀.
8.充分考虑模具材料的热传导性,在运水无法到达而又必须加强冷却的部位,可采用铍铜镶件散热。
9.运水不能有太长死角,以免冷却水回流影响效果.
10.尽量降低运水入口和出口的水温差,这样就要求水路流程尽可能要短而不可过长,运水太长,不可避免会造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变化,导致运水末端温度较高,从而影响冷却效果,可将运水分成若干条独立回路,以增大冷却液的流量,减少压力损失,提高传热效率。
如图所示,A只有一组出入水,会造成模具冷却不均匀;而B分为三组,模具冷却均匀,效果较好。
11.水管接头的部位,要设置在不影响操作的方向,其位置间距以互不干涉为原则,一般在30mm以上,偷孔取Φ14以上;要清楚显示运水途径,标注水道组别如:IN1,OUT1;
IN2,OUT2等。
有模板接镶件处应注上UP、DOWN。
如图所示。
12. 运水到顶针最少要保持4mm;运水胶圈到顶针最少要保持2.5mm;
13.运水穿过两块钢料时必须做"O"型密封胶图防漏;
14.模具安装到注塑机上后,水管接头不要正对着注塑机拉杆以免安装水管困难;运水接头最好装在注塑机背后,即操作员的另一侧,以免影响操作;对于自动成型模具(卧式注射机),运水接头最好不要设置在模具顶端,以免给机械操作员带来不便,因水管接头装于模具顶端拆装运水时,冷却液易流入型腔;避免将运水接头装于模具底面,因为自动成型时(卧式注射机),因水管限制,会影响制品与水口凝料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