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合集下载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情绪是人类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通常受到外部环境、个人经历和生理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情绪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情绪能够显著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到底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重要主题。

情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病原体的重要机制,而情绪则被发现能直接影响免疫功能。

研究曾表明,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和愤怒)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使得身体在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时变得更加脆弱。

具体来说,长时间的负面情绪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的升高,这些激素在短期内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压力,但长期过高则可能抑制免疫细胞的生成。

同时,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如快乐、满意和感恩)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反应,提高免疫系统的整体效能。

这说明,调整情绪状态、培养积极心理对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是有益的。

情绪与心血管健康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等,已成为全球健康的重要威胁。

在这一领域,研究发现情绪对心血管健康有着深远影响。

情绪波动大的个体更容易经历间歇性高血压,这与其高度焦虑或愤怒情绪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当我们遭遇压力或愤怒时,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与之相关的心率和血压都会上升,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如果这种状态长期存在,则可能导致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

此外,积极情绪能促进心脏健康,增加内源性抗炎因子的释放,从而间接保护心脑血管免受疾病侵害。

这样看来,通过培养良好的情绪状态不仅能提升心理健康,更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情绪与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负责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增殖和生长等生命活动,而此系统又受到我们的情绪变化影响。

负面情绪导致应激反应后,会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增加皮质醇等压力激素的分泌。

长时间暴露在高水平的皮质醇面前,会扰乱体内各种激素的平衡。

尤其是在女性中,这种失衡会导致月经不规律、排卵障碍以及不孕等问题。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情绪是人类内心的一种反应,它可以是喜悦、愤怒、悲伤等各种情感的表达。

情绪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状态,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方法。

一、情绪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1. 增加患病风险: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下,如焦虑、抑郁等,会增加患上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的风险。

这是因为负面情绪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2. 加速衰老:长期处于压力和负面情绪下,会导致身体内的氧化反应增加,加速细胞老化。

这不仅会影响皮肤的弹性和光泽,还会加速器官的衰老,增加患上老年病的风险。

3. 影响睡眠质量:情绪波动大、压力大的人往往会出现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

长期睡眠质量不佳会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4. 增加疼痛感受:负面情绪会增加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使原本可以忍受的疼痛感觉变得更加明显。

这会给患有慢性疼痛的人带来更大的困扰。

二、情绪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1. 提升免疫力: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身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增强免疫力,从而减少患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乐观的人更容易保持健康。

2. 改善心血管健康:积极的情绪可以降低血压、心率和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快乐的心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心脏健康。

3. 增强记忆力: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大脑的认知功能,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快乐的情绪可以促进神经元的连接,改善大脑的工作效率。

4. 提高生活质量:积极的情绪可以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和满足感。

快乐的心情可以促进社交活动,增加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三、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1. 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情绪,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有人倾诉的过程可以减轻负面情绪的压力。

2. 运动放松:适当的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积累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增加身体的快乐激素分泌,提升心情。

3. 学会调节:学习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可以帮助平衡情绪,减轻压力。

情绪的观点名词解释

情绪的观点名词解释

情绪的观点名词解释情绪是人类内在的心理体验,可以被描述为一种主观的、具有情感色彩的体验状态。

情绪对于个体的行为和思维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情绪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情绪的多个观点,并对情绪的本质与作用进行解释。

1. 生理观点根据生理观点,情绪是一种由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所激活的生理反应。

当个体处于特定情境下,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加速心跳、提高呼吸速度、肌肉紧张等。

这些生理变化与情绪体验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情绪的体现。

2. 评价观点据评价观点,情绪是对于某一特定事物或情境的评价或判断。

情绪的产生与个体对特定事件的认知和评估密切相关。

例如,当一个人面对一件令他感到愉快的事情时,他很可能会体验到快乐的情绪;而当他面对威胁或危险时,他可能会感到惊恐、焦虑等消极情绪。

3. 行为表现观点从行为表现观点看,情绪是通过个体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来表达出来的。

当人们经历不同的情绪时,他们的行为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时,他可能会表现出怒火冲天的行为;而当他感到喜悦时,他可能会表现出欢笑或跃跃欲试的行为。

因此,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推断他们的情绪状态。

4. 社会文化观点根据社会文化观点,情绪是一种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影响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有些文化鼓励人们表达情感,而有些文化则更加注重情感的内藏。

这些差异影响了情绪的经验和表达方式,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在情绪体验上产生差异。

总的来说,情绪涉及个体的心理体验、生理变化、行为表现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情绪的本质和作用。

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导个体的行为选择、促进社会交往、调节人际关系等。

因此,对情绪的理解和管理对于个体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情绪的具体定义和解释仍然存在争议,但对情绪的多元观点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情志失调可能导致哪些常见的身体疾病

情志失调可能导致哪些常见的身体疾病

情志失调可能导致哪些常见的身体疾病1、引言情志失调是指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失去平衡,长期的情志失调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将探讨情志失调可能导致的一些常见身体疾病。

11 情志失调的定义与范围情志失调包括但不限于过度的愤怒、焦虑、抑郁、惊恐、思虑过度等情绪状态。

111 常见的情志失调表现如经常发脾气、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持续的情绪低落、容易受到惊吓、过度担忧等。

2、情志失调可能导致的身体疾病21 心血管系统疾病长期的情志失调,如愤怒、焦虑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211 消化系统疾病过度的思虑、抑郁等情绪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导致消化不良、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甚至可能引发胃溃疡、胃炎等疾病。

212 免疫系统疾病持续的情志失调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如感冒、流感等,还可能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13 内分泌系统疾病长期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等。

214 神经系统疾病情志失调可能引发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

215 呼吸系统疾病强烈的情绪波动,如惊恐、愤怒等,可能导致呼吸急促、过度换气,甚至引发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3、预防与应对措施31 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情志失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人们对情绪管理的重视程度。

311 心理调节方法如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正面思考和应对压力。

312 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313 专业帮助当情志失调严重影响生活和健康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治疗师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4、结论情志失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如何通过中医养生方法调理内分泌系统

如何通过中医养生方法调理内分泌系统

如何通过中医养生方法调理内分泌系统中医养生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健康保健方式,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来促进健康。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之一,它负责分泌激素,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如果内分泌系统失调,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中医养生方法调理内分泌系统,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一、了解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多个腺体组成,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卵巢和睾丸等。

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传递到身体各个部位,调节生长发育、代谢、免疫功能等。

当内分泌系统失调时,会出现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问题。

二、中医养生方法调理内分泌系统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调理内分泌系统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持饮食的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其次,要避免过度饮食或暴饮暴食,以免造成肥胖和代谢紊乱。

此外,一些食物具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如黑豆、黑芝麻、山药等,可以适量食用。

2. 调节情绪情绪波动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

中医认为,情绪与脏腑有密切关系,情绪不稳定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

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3.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系统来促进健康。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熟地黄等,具有补气养血、调理内分泌的作用。

但是,使用中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或过量使用。

4.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对于调理内分泌系统,可以通过按摩脚心的内分泌区域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激素分泌。

按摩时可以用力适度,每天坚持按摩10-15分钟,可以起到调理内分泌的作用。

5. 调整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平衡非常重要。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此外,要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养生方法调理内分泌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不同,对于中医养生方法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内分泌调节与养生保健

内分泌调节与养生保健

内分泌调节与养生保健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系统,它由各种激素和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

内分泌调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了解内分泌调节和如何进行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一、内分泌调节的重要性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系统,它通过激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免疫等。

如果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因此,了解内分泌调节和如何进行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二、养生保健的方法1.饮食调理:饮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饮食可以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多食用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等,少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2.睡眠调理:睡眠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人体健康,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

因此,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同时,睡眠时应该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噪音干扰。

3.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每周进行至少三次的运动锻炼。

4.情绪调理:情绪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出现。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5.按摩调理: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疲劳,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

可以进行全身按摩或者局部按摩,如腹部按摩、足底按摩等。

三、总结内分泌调节与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通过饮食调理、睡眠调理、运动调理、情绪调理和按摩调理等方法,可以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内分泌系统课程思政

内分泌系统课程思政

内分泌系统课程思政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调节和协调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之一,它通过分泌激素来控制体内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

内分泌系统不仅在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人们的思想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内分泌系统的课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更需要思考和探讨内分泌系统对我们的思想道德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对于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分泌不同的激素,内分泌系统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例如,当我们处于紧张和压力的状态时,内分泌系统会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以增加心率和血压,提高警觉性。

这种调节作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内分泌系统还与人的行为和社会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分泌系统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来影响人的行为和社会交往。

例如,青春期的孩子们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开始出现性特征的发育和性行为的兴奋。

此外,内分泌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催产素的分泌来影响母亲和婴儿的亲子行为。

这些例子表明,内分泌系统对于人的行为和社会交往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内分泌系统还与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内分泌系统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来影响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例如,当我们感受到爱和亲情时,内分泌系统会分泌催产素和催乳素等激素,使我们表现出关爱和奉献的行为。

这种调节作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爱和亲情,培养出高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不仅在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人们的思想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内分泌系统的课程中,我们应该不仅关注其结构和功能,更要思考和探讨内分泌系统对我们的思想道德的影响。

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神经内分泌神经内分泌系统与情绪调节的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神经内分泌系统与情绪调节的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神经内分泌系统与情绪调节的相互作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情绪调节的相互作用神经内分泌系统是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调节机制。

它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参与调节各种生理过程,包括情绪调节。

本文将探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情绪调节的相互作用,并讨论其在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性。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述神经内分泌系统由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组成。

下丘脑通过释放促释放因子或抑制因子来调节垂体前叶的激素释放,而垂体则通过激素刺激其相应的靶腺。

垂体分泌的激素包括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这些激素在调节生长、能量代谢、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情绪调节的生理基础情绪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

研究表明,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例如,皮质醇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它在应激情境下的释放能够促进机体的适应性应对。

甲状腺素和性激素也与情绪调节相关,它们的分泌异常与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关。

三、神经内分泌系统与情绪调节的相互作用1. 应激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应激是触发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遇到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促释放因子,刺激垂体前叶释放相关激素。

这些激素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下丘脑-垂体轴的进一步激活,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 激素与情绪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在情绪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皮质醇能够通过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相互作用,影响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区域。

甲状腺素和性激素也被证明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它们的水平异常会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

3. 情绪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正常情绪状态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得以维持。

一些研究表明,情绪的积极体验与皮质醇水平的降低、生长激素水平的升高有关。

而抑郁等情绪障碍则伴随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活化和皮质醇水平的升高。

四、神经内分泌系统与情绪调节在心理健康领域的意义神经内分泌系统与情绪调节的相互作用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导读:情绪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对人的活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外层的不同部位分别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少量的性激素,当人体受到有害的刺激时,就会引起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改变肌体的新陈代谢状况以适应、,而作为内层和核心部分的髓质所分泌的激素则对激活和维持情绪起主要作用,甲状腺功能与情绪的关系在临床上被认识较早,甲状腺功能的亢进会伴发一系列的情绪症状情绪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对人的活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各种腺体不但维持和调节人体最基本的生命运动,而且还维持和调节人的神经活动,保持人的正常感觉、反射和思考,是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上腺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肾上腺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是腺体的外层,髓质是它的核心。

外层的不同部位分别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少量的性激素。

当人体受到有害的刺激时,就会引起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改变肌体的新陈代谢状况以适应、承受和消解这些有害刺激。

而作为内层和核心部分的髓质所分泌的激素则对激活和维持情绪起主要作用。

甲状腺功能与情绪的关系在临床上被认识较早。

甲状腺功能的亢进会伴发一系列的情绪症状,如焦虑、抑郁、激动、疲劳、情绪不稳等。

而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表现在不少方面可与抑郁症相混淆,如运动性迟滞、疲劳、性功能减退、抑郁情绪以及自杀倾向等。

甲低所伴发的睡眠过多和体重增加有可能使医生将之误诊为不典型抑郁症。

在人体中分泌激素种类最多的腺体是脑垂体,它还调节其他腺体的活动。

脑垂体又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其中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7种,分别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生长激素和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这些激素不但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活动,而且与人的情绪、气质和性格密切相关。

为了解内分泌系统与情绪的关系,布雷迪于1970年做了一次令人感兴趣的研究。

他的研究集中被禁闭在一个复杂的限制装置里的猴于身上。

这些猴子能够得到食物、水和脚部电击。

它们可以接近一个手操杠杆,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被呈现给他们。

然后,收集它们的血和尿的标本。

布雷迪证明了自主性—内分泌活动与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

如在条件情绪反应获得期间,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分泌量提高。

他认为这些发现仅仅反映了有这些“情绪”情境诱发的一般唤醒。

这些研究中对类胆固醇和内脏变化的时间过程也做了很好的观察。

他证明了有机体的先期历史在决定这些反映、行为和与他们密切联系着的自主性-内分泌活动等几个方面的上的重要性。

他的研究还表明,在延长的情绪反应过程中,相互依存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提供了广泛的变化模式。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应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或HTPA 轴),也被叫做边缘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LHPA轴),是一个直接作用和反馈互动的复杂集合,包括下丘脑(脑内的一个中空漏斗状区域),脑垂体(下丘脑下部的一个豌豆状结构),以及肾上腺(肾脏上部的一个小圆椎状器官)。

这三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HPA轴。

HPA轴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重要部分,调节许多身体活动,如消化,免疫系统,心情和情绪,性行为,以及能量贮存和消耗。

HPA轴在人体的应激反应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在应激状况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和皮质醇水平会发生相应改变。

在正常状态下,当应激信号沿中枢神经到达丘脑下部室旁核时,会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或称CRH)的分泌,CRF可以促进垂体前叶合成,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则促进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网状带合成,分泌以皮质醇为中心的糖皮质激素,促使机体各组织发生应激防御反应。

而近年的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分泌增加,失去了正常人夜间自发性分泌抑制的节律,整天处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状态。

杨宏宇(2006)等的研究也表明在负性情绪图片刺激下个体HPA轴激活,唾液皮质醇水平增加。

Rubin等的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增生约38%,增生的程度与皮质醇的浓度有关;且随着抑郁的恢复,这种增生似乎也随着皮质醇的正常化而逐步消失。

还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垂体也增大。

近来Catalan等发现,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及下丘脑外的CRF浓度升高,与轻度或中度抑郁发作相比,重度抑郁组CRF血浓度更高,且CRF与皮质醇血浓度显著相关,而ACTH血浓度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

对于HPA在应激中的作用,近年来国内的研究主要针对动物(大多是老鼠)。

研究者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将老鼠分为实验组(应激组)和对照组(正常组),给与一段时间的刺激后,比较两组老鼠血清中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变化,研究表明应激可以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素分泌发生改变。

王金涛、徐世(2007)年采用了实验法研究了冷应激对雏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

他们对15日龄公雏鸡进行了急性与慢性冷应激处理,检测了雏鸡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及皮质醇(CORT)的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应激时,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下丘脑CRH mRNA的表达水平先略升高,随后下降,ACTH、COTR及ALD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在3h时开始下降,并处于稳定状态。

慢性应激时,下丘脑CRH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ACTH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COTR与ALD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结果表明,冷应激可以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素分泌发生改变,而且不同程度的冷应激对同一激素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该研究与以往研究的不同在于:本研究检测时采用了四个指标,比以往研究者多出两个指标,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的表达水平和血清中醛固酮(ALD)的含量。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反映了CRH的变化。

醛固酮由ALD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主要参与体内的水盐代谢。

该研究只是分别研究冷应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激素分泌的变化,并没有证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说清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在应激的作用;同时,研究者也未能提出应激的生理机制;该研究时针对动物的,因此不能简单的将研究结果推论到人类身上。

不过这个研究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HPA轴在应激中的作用,该研究能给后人以启示,为研究人类被试提供了参考线索,为之后的深入研究HPA作为整体在应激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揭示应激的生理机制做出了铺垫。

激素与各种情绪焦虑与激素:影响焦虑的激素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

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特别是蓝斑核,起警戒作用,可引起对危险的警惕和期待心情;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系统,特别是中锋核,能一直焦虑特有的适应性活动,因此他也具有重要的保持警戒和控制焦虑的作用。

对广泛性焦虑(GAD)患者的研究发现,GAD患者基础血浆ACTH水平较健康人水平高,而皮质醇水平正常;应激反应时GAD患者ACTH和皮质醇与应激前后的健康人均无显著差异(Gerra G, et al,2000)。

另外,Corman(1987) Liebowitz等(1992)相继发现?—受体阻滞剂有助于正常人的操作性焦虑,而对广泛性社交恐惧症患者却无效。

这些研究证明肾上腺素能的过度活动可能参与操作性焦虑的活动和发展,却对广泛性社交恐惧症几乎没有影响(Fevin等,1989)。

抑郁与激素:影响抑郁的主要有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许多抗抑郁药,包括三环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回首阻滞剂和锂盐,均能够促使5—羟色胺的正常活动,从而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

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较低。

使用抗抑郁药物可以同时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因此可以改善抑郁症状。

抑郁症病人可以出现甲状腺素分泌昼夜节律的消失或平坦,其促甲状腺激素(TSH)和T3血清浓度也可下降,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TSH分泌的激动作用也消失或减弱。

抑郁症病人存在脑脊液TRH含量的升高。

而最近的研究也发现,直接向脑脊液中注射TRH可产生抗抑郁效果(Marangell等,1997),因为它可以扭转TRH受体功能下调所带来的生理效应。

Raadsher等(1995)对抑郁症自杀患者的尸体解剖研究发现,这些病人下丘脑室旁核含有CRH的神经元数量以及CRH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含量均升高,提示抑郁症病人垂体—肾上腺功能的异常与下丘脑CRH分泌增强有关。

而ACTH分泌的反应迟钝可能是由于长期的CRH功能亢进,导致了垂体CRH受体功能下调。

同时,可的松浓度的升高也对ACTH的分泌形成负反馈调节。

最近研究发现,CRH除了促进ACTH的释放外,在整合伴发于应激、焦虑和抑郁时的激素、行为和自主神经功能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多巴胺也是儿茶酚胺类物质,他是影响人们情感的重要生理物质。

研究者对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动物的研究中发现,这种动物的核尾和伏隔核的多巴胺耗竭。

用多巴胺拮抗剂可以继续恶化这种状态,而用多巴胺激动剂则可以预防这种状态的发生。

慢性抑郁与一组神经递质有关,如儿茶酚胺,尤其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一些研究中发现,在抑郁患者身上多巴胺代谢物的水平较低(Reddy,Khanna,Subhash,Channabasavanna,&Rao,1992)。

有几种神经递质与悲伤和抑郁存在或正或负的密切联系。

其中之一是?—内啡肽,人体自然产生的止痛剂。

疼痛并不总是引起内啡肽的释放,但当它释放时,会起到止痛的作用。

社会丧失和悲痛会一直内啡肽的释放,从而加大了与疼痛有关的不愉快感受。

这一结果已经在人类和实验室动物身上得到了验证。

例如,在一个研究中,研究者要求年轻的女性被试叙述各种生活事件,包括一些悲伤的时间和中兴的时间。

PET扫描的结果表明,当女性被试叙述各种生活事件时,脑内一些区域的内啡肽释放量降低(Zubieta et al,2003)。

抑郁症病人细胞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功能低于正常人,糖皮质激素对效应器官的抑制作用低于正常人,这种差异在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的受试者更为突出。

Holsboer和Barden(1996)发现,采用数种抗抑郁药物或ECT处理动物可增强糖皮质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使糖皮质激素的基础值以及应激后增加值下降,同时提高重要脑区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率及其mRNA 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