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利益问题研究综述
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策略

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策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农民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是指来自农村地区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者,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农民工问题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农民工问题的现状农民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薪资待遇不公平:农民工的工资普遍较低,甚至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
一些用工单位存在恶意压低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2.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不完善。
3. 工作环境恶劣:农民工往往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大,安全保障不足。
4. 子女教育问题:由于农民工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较为突出,缺乏平等的教育资源。
二、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民工问题的产生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密切相关:1. 城市户籍制度限制:城市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益,包括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待遇。
2. 用工单位的不规范经营:一些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违法用工,恶意压低农民工工资,严重侵害了农民工的权益。
3.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吸纳农民工就业的途径,迫使他们外出务工。
4. 农民工自身素质和技能不足:部分农民工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限制了他们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完善城市户籍制度:逐步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平等待遇。
2. 加强用工单位监管:建立健全用工单位的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用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护。
3. 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需求。
4. 加强农民工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400字】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1)农民工问题研究。
美国作家Carolyn A Martin(1993)将“Y一代”定义为80年代生人。
Tulgan 和Martin(2001)则在此基础上,针对Y一代各方面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Y一代最突出的特点即其受教育程度与老一代人相比,明显较高,并且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知识吸纳能力都相对更强[1]。
Suqiong Chen(2014)认为第一代农民工更喜欢选择县外和省内的流动类型;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选择成为技术工人;与第一代农村劳动力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汇款量较少,工资大部分用于自己在城市的消费[2]。
Deng(2018)借鉴社会资本理论、社会交换视角和组织支持理论,提出利用“家庭性”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
认为家族企业可以通过将这种家族性嵌入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来获得比较优势。
报告总结说,体面的工作条件、职业发展和将员工融入一个大社区的企业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3]。
Liang Zhuoxin(2013)期待通过加快改革开放进程,推进城镇化,从而道道转变经济发展的效果,而想要达到这一效果必然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相关概念展开研究,并且,他认为,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激励对策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保障[4]。
Yanling Cao(2018)对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发现他们的教育是有帮助的,主要是在就业,工作和方法的指导和进修组织的雇主。
揭示了培训时间短、培训自付费用高、培训理论性差、缺乏领导的支持等问题。
我们发现,职业发展受到政府、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劳动者自身等因素的影响[5]。
Yeyun Liu,Meixuan Li(2013)认为应当将关注的重心放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层面[6]。
Qingxiu Peng,Chaojie Zhao(2013)认为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激励保障措施将能对农民工的心理满意度起到正面的影响作用[7]。
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与对策建议

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与对策建议引言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但其在就业、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报告旨在对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改善农民工的就业与生活状况。
一、农民工问题的现状1. 就业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他们往往缺乏职业技能和教育背景,导致他们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其次,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一些企业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使得农民工无法获得应有的报酬。
此外,农民工还面临着就业歧视和缺乏职业晋升的机会等问题。
2. 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非常突出。
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缺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障。
一些农民工在遭遇意外事故或疾病时,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和赔偿,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不安。
3. 文化融合问题由于来自不同地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与当地居民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一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的生活压力。
二、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民工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对农民工问题的原因进行的深入分析:1. 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农民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农业发展滞后,缺乏吸纳就业的机会,迫使农民外出寻找工作。
2. 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缺陷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在吸纳农民工的同时,对其权益保障不到位。
缺乏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支持,造成了农民工的待遇不平等和社会保障缺失。
3. 农民工自身条件限制一些农民工因教育程度低、技能较差等原因难以融入城市职场,限制了他们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工作待遇的机会。
三、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和改进。
以下是对农民工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1. 完善法律保障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待遇,加强拖欠工资行为的监管和惩治。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背井离乡,投身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为城市的繁荣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然而,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切实的解决措施。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一)工资待遇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无视法律法规,恶意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导致农民工的劳动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此外,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工作强度大但收入微薄,与他们的劳动贡献不成正比。
(二)劳动安全与健康问题许多农民工从事的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建筑施工、矿山开采等高危行业,农民工面临着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威胁。
由于缺乏劳动安全保障,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三)社会保障问题大部分农民工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他们在城市工作,但却无法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旦遭遇失业、疾病等情况,往往陷入困境。
(四)劳动权益受损一些企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随意延长农民工的工作时间,不支付加班工资。
还有的企业不与农民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使得农民工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一)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但在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也不够,导致一些企业有法不依。
(二)社会歧视长期以来,社会对农民工存在一定的歧视和偏见。
在城市中,农民工往往被视为“外来者”,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和机会。
这种社会歧视使得农民工在权益保护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三)企业逐利行为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农民工的权益。
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不重视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和福利。
(四)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维权意识不足农民工大多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
推荐-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精品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一、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写作意义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当今社会,农民工被称为“三最”,即最受关注、最有争议和最难界定的人群。
他们既非农民,又非工人,身份难定;他们大部分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活,对城市建设贡献巨大,但却得不到应有尊重,他们的生存、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情况令人忧虑;农民工流动性大,给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农民工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新闻界和政府决策部门的探究热点,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本选题研究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问题,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现状(一)专家、学者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分析1、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周亮亮在《》中提到我国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关系不稳定。
有些用人单位更是以成本增加、出口减少等诸多理由,试图暂缓、甚至中止劳动合同法的施行。
另外,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农民工急于找到工作的迫切心理,只与农民工进行口头约定,而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些地方、一些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问题再次凸显。
王茹,李亚辉在《农民工劳动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提到,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之间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一些企业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一些企业虽然与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本意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这些合同大多临时拟定,一式一份,农民工只是在合同上签名而已,既不知道合同内容,也不拥有合同文本,劳动合同并没有得到执行。
还有一些企业仅与农民工中的工头签订劳动合同,并不与农民工本人签订劳动合同。
2、农民工劳动基准问题日益凸显(1)劳动报酬不稳定李培智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制度障碍及其矫正》中提到报酬协商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协商确定劳动报酬的形式和水平的权利。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
他们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他们为城市贡献的同时,他们的权益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本文将从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角度进行探讨。
一、农民工待遇低农民工的待遇一直都是问题中的问题。
许多农民工因工作安全卫生不达标,长期工作时间和过度劳累等原因,身体多有疲惫不堪、健康受损的情况。
而且他们工作的收入也相对较低,很难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
有些雇主也不顾农民工的利益,拖欠工资或是恶意扣除工资。
这些问题使得农民工很难真正地融入城市。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措施1. 法律保障法律是保障农民工的重要法律依据,各种劳动法律法规保障了工人的合法权益。
个人也可以通过法律渠道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如通过人民法院来维护自己遭受侵害的权益,或是向劳动监察机关申诉。
法律的保障能够将权益保护放在一个确定的轨道,给农民工们以希望。
2. 工会组织工会组织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化的农民工权益保护组织。
工会组织可以维护劳动者的共同利益,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协商,为农民工争取各种权益。
工会组织常常以集体的形式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也可以为农民工提供咨询和指导。
3. 媒体的监督和曝光媒体的监督和曝光,对于向社会公众展示各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曝光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领导可以使那些危害农民工权益的人受到惩罚,并为违法行为执行惩罚。
媒体也可以通过公开展示农民工的处境,让公众更关注农民工的权益保护。
4. 建立独立组织除上述机构外,也有不少关注农民工权益的独立组织。
这些组织致力于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援助,以帮助他们摆脱困难。
在很多城市,志愿者组织、公益组织以及学生组织等都在帮助农民工改善生活和维护权益。
三、农民工权益保护仍存在问题虽然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农民工的阶级和地位仍不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及许多雇主仍不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权益,这自然会影响他们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农民工就业权保障问题研究综述

农民工就业权保障问题研究综述【内容摘要】当今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衍生其他农民工问题的基础。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农民工就业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的基本状况、造成农民工就业权保障缺失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等方面。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权益缺失保障措施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和渴望摆脱贫穷的失地农民,为了寻找就业机会而涌向城市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
当今社会谈及农民工问题,实质就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也是衍生其他农民工问题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民工问题的解决,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对农民工就业权保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其内容主要包括: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的基本状况、造成农民工就业权保障缺失的主要原因、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等方面。
一农民工就业的基本状况: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这里的“劳动的权利”,实质上就是劳动就业权。
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
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平等就业权利,但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我国《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和择业的权利。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公民在就业和职业方面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这是我国《宪法》的应有之义。
法律保护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利,使每个劳动者都能有平等的机会去竞争工作岗位。
在我国尤其要淡化户籍等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突出对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权的保护。
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利,是指农民工与非农工在就业地位、就业机会、就业条件上的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就业机会平等。
它是实现就业平等权的重要前提,贯穿于招工、录用标准、劳动环境、工作要求、工资待遇等就业的各个环节之中,亦即涵盖了就业待遇平等、就业安全保障平等等相关权利的平等。
关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探讨研究报告报告及分析

关于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探讨关于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探讨作者[摘要]当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以及各种侵害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如何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是值得思考并研究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根本情况的根底上,探讨了农民工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试图从法律角度研究农民工进城打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劳动权益被侵害的问题,进而提出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及政策方面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一、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理论定位分析和保护现状<一〕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理论定位1、“农民工〞和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定位农民工不是一个劳动法律意义上的概念。
它包含了方案经济时代的烙印,也夹杂着户籍管理制度的因素。
因此,有必要对农民工从法律上进展重新定位,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的状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首先应当明确农民工是劳动者。
当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镇从事产业工作以后,他们在法律上的定位应当是劳动者,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符合劳动关系的一切条件,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确定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所有权利义务关系。
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是指在劳动权根底上享有的各种权益。
因此,必须先明确劳动权的概念。
广义上的劳动权概念与劳动权利是等值概念。
狭义上的劳动权仅指获得和选择工作的权利,有时也可以包括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狭义上的劳动权与人们通常使用的工作权根本同义。
但上述的分析也只是相对的,在各种著述和政府文件中,有时并没有严格区分劳动权、工作权和劳动权利这三个概念,往往不加严格区别地混用。
我国宪法和劳动法也没有直接使用劳动权的概念,而是使用劳动的权利或劳动权利的概念。
2、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为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时机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保障每个公民的根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社会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东 技术 师范 学 院 广
}
社 会 科 学 部 ,广 州
5 06 ) 16 5
摘 要 :我 国农 民 工 利 益 问题 研 究 主要 成 果 集 中在 关 于农 民 工 利 益 维 护 的 主 体 、农 民 工 利 益 内 容 及 其 受损
现状 农民工利益受损 原因、农 民工 的利益维护和保障。农 民工利益 问题 研 究存 在的局 限性表现在 缺乏农 民 工主体性研究和利益表达角度的相关研 究。
定 的 主体 行 动 ,邹 树 新 认 为 : “ 了维 护 城 市 为
农 民工 的 合 法 权 益 ,城 市 农 民工 要 依 靠 自身 力 量 。 【 1 ( ) 各 级 党 政 机 关 应 承 担 起 维 护 农 民 ” 1舛 2 l 工 利益 的责 任 。为 了维护 农 民工 的合 法 权 益 ,输
工 的利益 问题 也 引起 众 多 学者 的关 注 ,农 民工 利
围组织 ,也包 括其他 的一些 草 根 N O G 。李 学 平认
为 , “ 民工 参加 和组 建 工 会 可 以协 调企 业 和劳 农 动 者之 间 的关 系 ,维 护 劳 动 者 的 合 法权 益 ”4 4 [3。 ] 冯铭 认为农 民进 城 后 失 去 了组 织依 托 , “ 立 为 建 农 民工服 务 的非 营利 组 织 或 志愿 组 织 ,对 中 国农 民工 的 权益 将 起 到 巨大 的 作 用 。 ” ( )各 种 新 4
第1 8卷第 2期 2 1 年 4 月 0 1
东 莞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L OF DO NGGU NI AN U VER I Y O EC ST F T HNO OGY L V11 N . o 8 o2 .
AD . r 2 l 01
我 国 农 民 . 益 问题 研 究 综 述 T
出务工 人员 家乡 的党 政 组 织 是维 护 农 民工 权 益 的
主体 。2弘 有 的学者认 为 ,我 国在 司法 上 对农 民 [ 1也 】
工 的利 益 提供 了全 面 的制 度 性 保 障 , “ 一 保 障 这 体系 主要 由司法 援 助保 障 、劳动 检 查 保 障与 劳 动 仲裁保 障 、人 民法 院审 判 与 执行 保 障 和人 民检 察
入 地和输 出地 的党 政组 织 应 该 双 向联 动 ,确 立外
二 、关 于 农 民 工 利 益 的 内容 及 受损 现 状
对 农 民工 的利 益 内容 及受 损 现状 的研究 主 要 可 以从农 民工 的经济利 益 、政治利 益 、文化利 益 、 社会 利益 几个方 面来 分析 : ( ) 农 民工 的经济 利 1
织也 可 以作 为 农 民工 利 益 维 护 的主 体 。我 国 现在
非 政府组 织 包 括工 会 、妇 联 、共 青 团这 些 政 府外
势群 体 ,他 们在 维 护 和争 取 自己利 益 的能力 方 面 不能 跟其他 强势 群 体 同 日而语 ,在 整 个 城 市化 道
路 中 ,他们 的 利益 被 多 维剥 夺 ,已经 引发 众 多 的 社会 问题 ,影 响 了社 会 的公 正 与 和谐 发 展 ,农 民
益研 究 的成果 主 要集 中在 以下 四个 方面 。
一
闻媒 体也应 该 承 担农 民工 利益 维 护 的 责任 。卫 夙
、
农 民工 利 益 维 护 的 主体
瑾认 为 , “ 民工 缺 乏话 语 权 ,不 能 很好 地 维护 农
自己 的 权 益 ,代 其 立 言 是 媒 介 的 社 会 责 任 ” 。 农 民工 利益 维 护 需要 一 定 的 主体 ,当前 众 多
收 稿 日期 : 0 1 1一l 2 1 一O 0
入 比较低 成为 一 个普 遍 现 象 ,韩 长 赋调 查 中发 现
农 民工 的月工 资 较 低 ,平 均 在 50~80元 之 间 ; 0 0
基 金 项 目 :2 1 广东 高校 优 秀 青 年 创 新 人才 培 养 项 目 “ 民工 利 益 表 达 的 障碍 及 其 进 路 ” ( MI0 3 。 0 0年 农 WY O 1 ) 作 者 简 介 : 尚旗 ( 9O ) 李 18 一 ,男 , 山东 烟 台 人 ,讲 师 ,博 士 ,主 要从 事 马 克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研究 。
护 主体认 定主 要包括 :( ) 确定 农 民工在 维 护 自 1
身权 益 中的主 体 性 责任 。农 民工 的利 益 维 护需 要
一
及 社会保 险 和福 利权 利 等 人 身权 、财 产权 以及政 治 权 利 ,用 人 单 位 应 该 采 取 一 切 合 法 有 效 的措
施 ’ 3 - 9 ’ J83 。 [ 7 7
关 键 词 :农 民 工 ;利 益 问题 ;研 究 综 述
中图分类号 :C 1 9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10 0 1 (0 1 2— 04— 5 0 9— 3 2 2 1 )0 0 4 0
我 国农 民工 为 推动 我 国的城 镇 化 和 工业 化 作 出了巨大 贡献 ,但 是农 民工 群 体是 一 个 典 型 的弱
益受 损 。陈安 民 、刘 晓 霞认 为 ,农 民工 经济 利 益 受损 主要 表现 在 :劳 动 报 酬低 、工 资 增 长缓 慢 甚
至负 增长 、工 资被 克 扣 和拖 欠 严 重 。农 民工 收
院的法律监督保障组成。 l5可见各级司法部 门 ”3 J 也是农 民工利益 维护 的主体 。 ( ) 各种 非 政府 组 3
研究 者所 确 定 的 农 民工 利 益 维 护 主体 是 பைடு நூலகம்元 的 。 归纳 众多学 者 的研 究 成 果 ,他 们对 农 民工 利益 维 ( ) 企业也 可 以作 为农 民 工权 益 的维 护 者 。有 的 5
学 者认为 , “ 了保 障农 民工 就业 权 利 、获 得 劳 为
动 报酬 的权 利 、休 息休 假 的权 利 、劳动 保 护权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