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大层次看人居环境的建设

合集下载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贾跃华土木21班2120702010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涵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

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

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

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

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2 国家和区域
综合研究区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居环 境等,力图找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3 城市 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抓住整体性。
4 社区(邻里) 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中间层。
5 建筑 为“遮风雨”而建造的庇护所。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五个统筹”的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储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个统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五个统筹”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 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 导原则。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我们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 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 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五大层次:
——全球 ——国家和区域 ——城市 ——社区(邻里) ——建筑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1 全球
研究人居环境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特 别要把眼光放在直接影响全球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如考虑 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抓住重点问题,寻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市
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三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及共同研究如科学地进
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共同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城市规划部分【一】)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城市规划部分【一】)
➢人类聚居是一些独特的、复杂的生物个体(复杂性) ➢人类聚居是动态发展的有机体(动态性) ➢人类聚居是协同现象(整体性)
1、人类聚居的定义与组成
(6)人类聚居学的研究方法
➢经验 ➢经验实证 ➢抽象理论得出理论假设 ➢把理论假设进行实际验证 ➢反馈并进行理论修正
2、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
(1)人类聚居静态分析 ①聚居的数量和种类 1960年全球共有1409.22万个人类聚居,29.6亿人。 ➢乡村型聚居:92200个,占地35%,13.35亿人 基本特征: 基本类型: ➢城市型聚居:1400万个,占地65%,16.25亿人 基本特征: 基本类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聚居的定义与组成 (1)什么是人类聚居? ——————道萨迪亚斯
人类聚居学?
➢人类聚居是人类为了自身生活而是用或建造的任何类型的场所。 ➢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 ➢人类聚居实际上指我们的生活系统。 ➢人类聚居的广义定义,人类聚居是人类为自身所做出的地域安排,是 人类活动的结果, 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为人类聚居 而行动》
人居 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开课院系:城市建设学院 任课教师: 刘 杰
周莹 张世富
LOREM IPSUM DOLOR
1
人居环境
2
城乡规划
3
建筑学
城乡规划 Urban & Rural Planning
主讲教师: 张世富
雅各宾时期:重点是第三阶级和城市贫苦手工业和工业者 ①改善城市交通,增辟几条交通干到; ②开放城市基础基地,将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广泛绿化; ③提出建筑应该追求简单,体现“建筑就像平民的道德一样单纯的”原则。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 的中介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 生影响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1 可持续发展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环境为 主题的会议。
居 : 一种涵盖广泛的人的行为,因而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
环境 :“市围绕某种物体,并对这个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 的外界事物”
狭义:地理环境(物质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s) 广义:地理环境 人文环境与心理环境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人来自环境”中,“环境”是平台,“居”是 行为,“人”是主体。因此,人居环境研究是 通过“人”和“居”去研究“环境”,或通过 “人”和“环境”去研究“居”。
4 居住系统
建筑:只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的所有构筑物 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 社区设施 城市中心等,人类系统、社 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5 支撑系统
支撑网络:指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其服务 于聚落并将聚落连为整体,如道路供水系统通讯设 备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 务设施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 质环境规划等。
道氏还将15个单元化分为三大层次:
——从个人到邻里为第一层次,是小规模的人类聚居 ——从城镇到大城市为第二层次,是中等规模的人类聚居 ——后五个单元为第三层次,是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2 人类系统
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 人类系统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有关机 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高一【美术(人美版)】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教学设计 (1)

高一【美术(人美版)】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教学设计 (1)

以德胜门国家汉办旁,掩映于城市玻璃幕墙中的一座古代未知民居遗址的实拍图片作为本课导入。

图片显示的是授课教师偶然亲见的一个场景:四梁八柱的房子,只剩下梁柱构架,一看就是一座传统建筑的遗址。

它的周围都是现代建筑,使它看上去像是一个巨大的盆景,虽然没有被拆除,却也没有被特别保护。

这个现象,令人沉思,这或许曾是一座民居院落的中心建筑。

这类建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可能批量消失,被人为拆除;也可能迄今为止依然屹立在某处,孤独而强烈地昭示着它曾经辉煌的存在。

1950年前后,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屡次发出要保护和整理北京文物古迹的呼吁,先生说:“北平的整个形制既是世界上可贵的孤例,而同时又是艺术的杰作,城内外许多建筑物是历史上、建筑史上、艺术史上的至宝。

”提出问题一:传统古建筑,在我们当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何去何从?【设计意图】在当代城镇化进程中,每个人的身边多多少少都会有在过去记忆里屹立至今的传统建筑。

它们历尽时间的磨洗,穿过空间的桎梏,延续至今,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它们或完整或残破,被呵护或被遗忘,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风貌或格格不入,或惊鸿一瞥,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选取身边亲见的一个古建遗址与学生交流,也想要借此传递一个理念:人与环境共生,每个人都应该从关注与思考身边的事物做起,环境变化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提出问题二:衣食住行,与每个人休戚相关。

时间行进到当代,现代人在居家生活中由实用出发而产生的对住宅的通风、采光、用水等要求也比古人更苛刻。

换句话说,古代建筑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居住需求,我们为何还要保存它们呢?(一)技术之巧通过本单元前面两个主题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我国的传统建筑之精工细作、园林之优雅唯美有了清楚的认知了。

我国的木构建筑体系独步世界,并成为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学习范本。

凭借传统建筑中的榫卯连接、木柱承重、立柱位于高出地表的石座之上等工艺技术,屹立千百年而不倒,成为当今国内外不懈研究的课题。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浅谈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可以协调农村居住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推进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键字: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环境体系一、概念:吴良镛先生将其定义为:“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他认为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群1。

农村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农村人口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农村人口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是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基地,是农村人口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2。

农村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以满足“农村人口居住”需要为目的,是有充分的阳光、绿色、空气和水的健康安全居所;能有效避免噪音、大气和水质污染的居所;能在满足当前发展及将来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有利于农村人口身心健康的居所。

而大多数人认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是盖新房、建新楼,结果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

并且,出于攀比的心态,农民们重视的往往只是自家所盖的住宅从外观上看与邻居相比是否更加气派,而不重视基础设施和农村整体居住环境的规划建设,出现“关门现代化、出门脏乱差”。

农村人居环境是由农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的,农村的环境是由农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的,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城乡人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其规划对于指导农村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人居环境体系构成从农村人居环境体系的行政等级和作用的层次来划分,可以分为中心村、基层村和集镇3。

这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村庄的等级层次、人口、经济及发展条件等要素。

其中集镇主要是指乡镇地域内除乡镇驻地外的经济中心、服务中心,比一般的中心村具备更为丰富的公共服务功能,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带动乡镇地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游牧民族草原传统人居环境营造的自然智慧——以新疆伊犁河谷为例

游牧民族草原传统人居环境营造的自然智慧——以新疆伊犁河谷为例

阿拉衣·阿不都艾力 刘滨谊:游牧民族草原传统人居环境营造的自然智慧
建筑环境
BUILDING ENVIRONMENT
猎经济向畜牧经济转变的标志,被驯 化的动物繁殖起来,逐渐发展为畜牧 业 。 [11]
根据不同的畜群和习性,游牧民 族对驯化后的动物进行移牧、轮牧和 游牧,以充分利用各类牧草资源 。 [12] 除 了 水 面、 高 山 峻 岭 和 高 大 沙 丘 之 外,整片草原都是游牧民族的可用之 地。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利用了 不能耕地的土地资源。 3.2 游牧活动
在发现某个牧场水草供不应求 时,游牧民族就要搬迁到其他牧场。 转 场 时, 游 牧 民 族 有 各 自 的 转 场 路 线。转场路线的选择以保护草原为目 的, 有 着 一 整 套 缜 密 的 组 织 管 理 知 识 [15],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游荡。这些 路线就是早期的草原道路,其作为丝 绸之路的一部分,对中西方文化交流 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游 牧 民 族 在 驯 化 动 物、 游 牧、 转场过程中,长期与草原、牲畜互动 而共同构建了动态平衡的草原生态系 统;并经过时间的积累,最终形成了 一套放牧家畜、利用草原、管理游牧 社会的知识体系,以协调生存的态度 对待生活环境 [16]。这正是他们在发展 畜牧业的同时,保护好草原传统人居 环境的自然智慧。
根据考古研究,游牧民族祖先经 过了长期艰苦的驯化,才终于将草原 上生活繁衍的野马、野牛、野绵羊、 野骆驼等野生动物驯化成今天的马、 牛、羊、骆驼。驯化动物的出现是狩
图 1 人居环境学三元论示意图
60 住宅科技 /2022.3
图 2 伊犁河谷那拉提空中草原
图 3 草原传统人居环境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乡村振兴中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侯广平

乡村振兴中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侯广平

乡村振兴中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侯广平发布时间:2021-12-04T03:23:07.01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6期作者:侯广平[导读] 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中共庐江县委党校安徽合肥 231500摘要: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村庄特色亮点不足、长效管护不够到位、与产业发展融合不够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要多措并举,通过思想上积极转变、规划上体现特色、管护上落实奖惩机制、动力上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等举措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对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涉及事项众多,涵盖范围较广,对人力和物力的要求也较大。

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村庄特色亮点不足、长效管护不够到位、与产业发展融合不够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要多措并举,通过思想上积极转变、规划上体现特色、管护上落实奖惩机制、动力上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等举措来加以解决。

一、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现状及问题(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是镇村干部认识存在偏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围绕农村“三大革命”、“五清一改”和“五化两改”,实施村庄清洁、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镇村干部需要到农村最脏、最乱的地方,导致镇村干部认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就是扫垃圾、改厕所、清理沟塘,大材小用,工作过程中消极应对的情绪时有发生,不能够积极引导教育群众,并且镇村干部存在大包大揽的情况,本该是群众自己做的事情(例如房前屋后整治),由镇村代劳,没有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群众工作不细致、不深入、不务实,存在畏难情绪。

二是村民认识存在偏差。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房屋空置率高,留守者多为劳动能力较差的老者和幼童,在环境治理和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这类群体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受村民理念、传统习惯、技能素养等要素的影响,群众不愿意拆除破旧房屋和无功能建筑,乱堆乱放、私搭乱建、乱晾乱晒现象屡禁不止,很多村民将此项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政府和村两委的工作,很少主动投劳投钱,也拒绝履行相应的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