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mr诊断
MR诊断早期胎盘植入的应用分析

MR诊断早期胎盘植入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MR)诊断在早期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2015年1月到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胎盘植入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
对照组使用超声检查完成诊断,试验组使用磁共振检查完成诊断,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并比较两组对植入深度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试验组对植入性胎盘和粘连性胎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结论:MR诊断在早期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MR诊断;早期胎盘植入;应用效果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穿入部分宫壁肌层的情况,其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产妇发生大出血、休克、子宫穿孔、继发感染甚至死亡[1]。
胎盘植入通常在子宫内膜创伤性或炎性损伤或癜痕形成之后较为常见,因此具有人流手术史、清宫史、剖宫产、徒手胎盘剥离史、子宫内膜炎和经产妇等情况下容易发病。
由于胎盘植入可对孕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及早确诊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此确保孕妇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对MR诊断在早期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1月到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期胎盘植入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2~39岁,平均(28.654.62)岁,孕周18~35周,平均(29.153.24)周。
试验组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28.734.58)岁,孕周18~34周,平均(29.083.17)周。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使用超声检查进行诊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完成,患者进入检查室后让其保持仰卧位,将探头频率设定在3.5MHz,将患者的小腹充分暴露后对胎儿附属物及胎儿进行全面检查,先进行常规二维检查,在检查到明显的异常情况时则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患者血流变化情况进行检查,着重观察胎盘的位置及胎盘后间隙和内部的回声等情况。
磁共振诊断胎盘植入及植入深度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诊断胎盘植入及植入深度的临床价值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极具分辨率和对比度的影像技术。
在妊娠期间,MRI 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背景异常、胎儿异常及胎盘异常等方面。
胎盘植入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目前无创检测手段较为有限。
然而,MRI 技术却可以提供非常详细的影像图像,并且对于胎盘植入的检测及植入深度的判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一、胎盘植入的磁共振检测胎盘植入是指胎盘在它通常所在的位置外的区域附着于宫腔。
不同于正常情况下胎盘附着于子宫壁处,胎盘植入常常出现于剖宫产术后,胎盘没有完全脱落或流产后胎盘及其残留品没有清除干净等情况,而且它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病理情况。
由于准确判断胎盘植入位置对于随后的产后处理以及预防不必要的出血以及疤痕子宫等并发症至关重要,因此胎盘植入成为了产科医生和患者们特别关注的病理情况之一。
经典图像学检测手段如超声波检测,对于胎盘植入的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超声波只能检测到胎盘的表面结构,而且在胎盘植入时,由于胎盘内部和外部血流逆转或漏出所形成的虚假信号会增加误诊率。
MRI 技术则可以提供非常高分辨率的影像图像,由于质子可以在磁场中产生信号,因此可以在磁极场中对各种组织类型进行明确的鉴定,并且具有优良的对比度,使得在产前早期或产后胎盘植入的检测中可以更加准确地定位胎盘植入的位置及其关系,从而进一步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
二、胎盘植入深度的磁共振检测胎盘植入深度即指胎盘在子宫中的附着程度。
目前对于胎盘植入深度的检测主要通过经阴道和腹腔两种方式。
然而,近年来随着 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胎盘植入深度的检测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MRI 技术可以显示胎盘及其周围组织与子宫之间的关系,并可以测量胎盘在宫腔中的附着深度。
相较于制备标记和组织处理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成本,MRI 技术不仅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重复性,而且可以为医学实践提供更为便利、简单的解决方案。
胎盘植入的磁共振诊断知多少

胎盘植入的磁共振诊断知多少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组织在子宫内生长的过程中,继续向宫腔内向子宫肌层内生长,导致宫腔出血、腹痛、阴道出血等在分娩过程中胎盘不能自行剥离,人工剥离出现大出血症状,严重者可危及母儿生命。
胎盘植入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与妊娠并发症和围生期胎儿死亡相关。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及剖宫产术式的不断改进,胎盘植入发生率明显升高。
目前认为胎盘植入是由于胎儿娩出过程中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形成不可逆性粘连所致,而导致的子宫内膜缺损。
磁共振是目前诊断胎盘植入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检查结果可协助鉴别诊断、评估病变程度及评估治疗效果,能更准确的对病症进行诊断,保障孕妇与胎儿安全。
一、磁共振基本原理磁共振是利用人体的磁场来采集图像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主要通过人体组织中不同频率的铁磁性物质(如氢原子)在外加磁场中产生感应磁化来获得人体组织的磁场图像,从而实现对组织病变的显示。
磁共振是目前唯一一种可直接显示组织内氢原子核大小和位置以及质子密度的成像技术,而不像 CT或X线检查那样依赖于X线吸收剂量,对身体无损伤,且不受辐射影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磁共振诊断胎盘植入时主要通过采集图像序列、重建图像并结合临床信息等方法进行,其成像原理不同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显示胎盘植入病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二、什么是胎盘植入?胎盘植入的原因是什么?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的绒毛侵入部分子宫肌层,胎盘绒毛错综分散植入子宫肌壁内的一组疾病。
正常胎盘与子宫之间隔着子宫内膜,内膜本身可以阻止胎盘上绒毛膜细胞的入侵,但当子宫内膜受伤时,胎盘便有可能直接侵入子宫肌肉层,甚至延伸到子宫外面,称之为植入性胎盘。
当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后,胎盘就像大树长了根一样,错综分散并深深地扎根在子宫肌壁内,胎盘的植入部分不能自行剥离,人工剥离时会损伤子宫肌层,可能会导致患者大出血、休克、子宫穿孔,甚至死亡。
胎盘植入的主要常见原因是剖宫产史,再次怀孕的时候会在剖宫产切口处形成胎盘植入,还有人工流产术或清宫手术史、徒手剥取胎盘、宫腔镜操作、子宫内膜炎症等影响子宫内膜完整性的有创操作或疾病,既往子宫穿孔史、胎盘植入史也会增加胎盘植入的发生。
胎盘植入的MR诊断

胎盘植入的 MR诊断摘要:目的:研究MR在针对胎盘植入产妇的临床在诊断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超声结果显示胎盘植入的患者134例,针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在完成剖宫产分娩后,针对检查结果进行病理分析。
结果:在134例临床诊断胎盘植入患者中,MR诊断胎盘植入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胎盘植入75例,其中粘连型34例,植入型39例,穿透型2例;MRI针对胎盘植入的总体以及三种分级(粘连型、植入型以及穿透型)辅助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1.72%、44.38%、95.13%.66.62%,特异度分别为87.46%、96.71%、75.04%、100.00%。
结论:MR可以高效诊断出患者的胎盘植入情况,临床诊断率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胎盘植入;MR诊断;灵敏度胎盘植入是常见产科并发症类型,如果不能有效确诊,容易给产妇带来严重后果,包括子宫穿孔以及产期大出血等,严重影响产妇生命安全。
因此,加强临床诊断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尽早诊断,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治疗,充分降低产妇发生危险的概率[1]。
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我院接受检查134例疑似胎盘植入患者,进行MRI检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超声结果显示胎盘植入的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0.5±2.8)岁,孕周33~38周,平均孕周(35.5±0.8)周,包括初产妇77例,经产妇57例。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完全知情,并签署相关同意书,并且临床资料具备完整性。
排除标准:存在MRI检查紧急产妇,以及合并盆腔产科疾病产妇。
1.2方法MRI检查主要通过MRI扫描仪,通过体部线圈,指导孕妇进行胸式呼吸,采取仰卧位,让产妇膀胱进行中度充盈,针对产妇盆腔以及中下腹进行定位,扫描WITR 顺序从产妇的子宫底部2cm处,向产妇耻骨联合处进行扫描。
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MR表现通用课件

前置胎盘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 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受精卵在到达子宫腔后,滋养层尚未 发育到可以着床的阶段,继续向下移动,着床于子宫下段而发 育成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
根据植入的深浅程度,胎盘植入可分 为部分性植入和完全性植入,其中部 分性植入较完全性植入预后较好。
胎盘植入的病因
胎盘植入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子宫蜕膜发育不良、 宫腔创伤、多次人流、高龄初产妇、产次过多等因素有关。
子宫蜕膜发育不良可能与黄体酮等激素分泌不足有关;宫腔 创伤可能由于宫腔手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导致;多次人流 、高龄初产妇和产次过多等因素可能由于子宫内膜损伤或炎 症等引起。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切除、 子宫修补、子宫动脉栓塞 等,具体方式根据患者情 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治疗效果
经过及时、正确的手术治 疗,胎盘植入的预后通常 较好,但可能对母婴的健 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出血量
胎儿情况
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患者的预后与出血量 密切相关。出血量越大,病情越严重,预 后越差。
胎盘植入周围组织的信号变化
膀胱受累
胎盘植入可累及膀胱,表现为膀胱壁受压、变形、移位,膀胱信 号异常。
直肠受累
胎盘植入也可累及直肠,表现为直肠壁受压、变形、移位,直肠信 号异常。
子宫周围脂肪组织浸润
胎盘植入可引起子宫周围脂肪组织的浸润,表现为子宫与周围脂肪 组织界限不清,脂肪组织呈混杂信号或等信号。
04
胎盘植入的MR表现
胎盘植入子宫肌层的信号变化
1 2
胎盘植入部位
胎盘植入MRI表现

动,接受MRI扫描
03 检查时间:根据胎盘植
入的复杂程度,检查时
间可能较长
04 检查结果:MRI可以清
晰地显示胎盘植入的部
位、范围和程度,为临
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MRI的诊断价值
01
胎盘植入的早 期诊断:MRI 可以早期发现 胎盘植入,提 高诊断率
02
胎盘植入的分 级:MRI可以准 确判断胎盘植 入的严重程度, 为治疗提供依 据
03
胎盘植入的预 后评估:MRI可 以评估胎盘植 入对孕妇和胎 儿的影响,为 预后提供参考
04
胎盘植入的治 疗指导:MRI可 以提供胎盘植 入的详细信息, 为治疗方案的 制定提供依据
胎盘植入的典型表现
胎盘植入的典型表现包括胎盘植入子宫肌层、胎盘植入子宫颈管、胎盘植入 子宫浆膜层等。
胎盘植入的典型表现还包括胎盘植入子宫肌层、胎盘植入子宫颈管、胎盘植 入子宫浆膜层等。
胎盘植入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胎盘植入:胎盘组织侵入子 宫肌层,导致出血、感染等
并发症
胎盘早剥:胎盘在胎儿娩出前 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可 能导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
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 下段,可能导致产后出血、
早产等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胎盘绒 毛膜血管异常增生,可能导
致胎儿贫血、胎儿水肿等
指导临床治疗
02 部分性胎盘植入:胎盘组织部分侵入子宫肌层,MRI表现为胎 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胎盘信号与子宫肌层信号融合。
03 边缘性胎盘植入:胎盘组织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MRI表现为 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胎盘信号与子宫肌层信号融合。
04 胎盘植入伴子宫肌层缺损:胎盘组织侵入子宫肌层,MRI表现为 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胎盘信号与子宫肌层信号融合。
胎盘植入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分型及鉴别

T R / T E= ( 3 2 0 0— 3 5 0 0 ) / ( 2 0 — 2 5 ) m s , T 。 值 1 6 0 ms , 反 转 角 F A1 5 0 , 增 强 扫 描 经 静 脉 高 压 注 射 对 比 剂 钆 喷 酸 葡 胺 ( G d — D T P A) 0 . 1 m mo l / k g体质量 , 流率 2 m L / s 。
表 1 胎 盘植入 MR 1 分型诊 断
1 .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 院 2 0 1 2年 3月至 2 0 1 3 年 5月期间 ,
经手 术病 理证 实 的 1 1 例 胎盘 植入 患者 的 MR I 资料 ,年龄
2 7 3 5岁 , 平 均( 3 0  ̄ 3 ) 岁。 主要症状均为停 经后 或流产后或流 产过程 中阴道 出血 ,患者均有 1 ~ 3 次剖 宫产或人工流 产 、 药
蜕膜发育不全处深 入子宫肌层 , 甚至达浆膜层 【 1 l 。可造成产前
或产 后大 出血 、 子 宫穿 孔 、 继 发感 染 , 危及 孕妇 及胎 儿 的生 命, 自然分 娩时胎盘 植入患者 可能会 出现 大出血 , 平 均 出血 量可达 3 ~ 5 L , 并 有可能出现弥漫性血管 内凝血 、 成人呼吸窘 迫综合征 、 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 甚至死亡 。胎盘植入是 产科严 重并发症 , 因此 , 正确及 时的诊 断对手术 的规划 有较 大益处 , 是改善预后 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 1 1 例经过病理证 实 的胎盘 植入的磁共 振成像 ( MR I ) 表 现进行 回顾 性分析 , 旨 在提高 MR I 诊断胎盘植入诊断水平 。
冠 状位 T 。 一 T i r m 加权成 像 。层厚/ 间距 = 5 / 6 . 5 m m, F O V 2 0 0 ~ 3 8 0 mm。 扫描参数 : T WI / S E 。 T R f r E = ( 6 0 0 — 6 2 0 ) / ( 1 0 — 1 2 ) m s ,
1.5TMR诊断胎盘植入常用序列探讨

1.5TMR诊断胎盘植入常用序列探讨摘要】:目的:通过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胎盘植入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探讨最佳的MR应用序列。
方法:使用SiemensSymphony超导型1.5TMR扫描仪,对15例疑诊胎盘植入患者行MRI检查,选择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脂肪抑制T2WI、T1WI、半傅里叶转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等序列。
并对影像学资料特征进行分析,与手术和/或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比较,分析MRI鉴别胎盘粘连和植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结果:矢状位及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及轴位脂肪抑制T2WI,以同序列子宫外围肌层信号为参照,T1WI胎盘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与宫壁结构分界不清,T2WI胎盘呈高信号,信号强度高于宫壁,胎盘粘连表现为胎盘与宫壁融合。
HASTE序列脂肪抑制后凸显含水量较高的宫腔,子宫内壁显示清晰,胎盘内部含水高的结构易于显示。
结论:MRI软组织分辨率高,通过相应序列扫描能明确胎盘植入并判断肌层受侵的情况,对胎盘植入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检查;MR序列;胎盘植入胎盘植入(PIA)是一种妊娠并发症,为产科少见而危重的一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大出血、休克、子宫穿孔、继发感染,甚至死亡,过去常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而紧急切除子宫。
近年来,由于人工流产的增多及剖宫产率的增高,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了避免切除子宫的后果,探讨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胎盘植入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极其重要。
胎盘植入是产科危重症之一,临床一般认为是由于子宫下段的蜕膜形成不良,尤其缺乏蜕膜的海绵层,或是有徒手人工剥离胎盘史,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进行过度、反复性搔刮宫腔等,皆易发生内膜缺陷,增加胎盘植入风险。
通常根据面积将其分为完全性胎盘植入和部分性胎盘植入,根据胎盘植入子宫肌层的深度又可分为胎盘附着、胎盘植入、胎盘穿透三种。
(1、2)目前对其还没有确切的诊断依据,产前诊断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