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性软骨瘤临床路径
内生性骨软骨瘤

X线表现
• 与发生在短管状骨的内生性软骨瘤相比, 长骨内生性软骨瘤膨胀常不明显,不侵蚀 骨皮质内层,骨皮质无明显变薄,很少发 生病理性骨折,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主要原因为长管状骨生长空间大。
CT表现
• 可见髓腔内异常软组织密度影,密度略低 于肌肉,其内可见小环形、点状或不规则 钙化影。邻近皮质膨胀、变薄,边缘光整、 锐利,一般无中断,其内缘凹凸不平。增 强扫描可见肿瘤轻度强化。
CT平扫
CT平扫
CT平扫
CT平扫MRI来自RIMRI压脂MRI压脂
MRI压脂
• 外院髋关节MRI发现右侧股骨近端肿物,考 虑良性病变。
• 患者于我院行手术治疗。
讨论
• 术后病理结果:符合内生性软骨瘤,部分 软骨组织细胞增生活跃。请结合临床及影 像学表现。
软骨瘤
• 属于成软骨性肿瘤。 • 软骨瘤是常见的骨良性肿瘤,据病灶数目
病例讨论
• 李某,女,63岁。以“右股骨近端阵发性 疼痛1年余”于2013年11月11日收入我院骨 科。查体:右侧股骨近端局部无压痛及叩 击痛,包块无法触及,局部血运及皮温、 感觉均正常。
• 2013年11月6日曾于外院行髋关节MRI检查。 入院后在我院行骨盆正位片及股骨上段CT 平扫。
骨盆正位片
见局部肿块。肿块表面光滑,质硬,局部 皮肤正常。可合并病理性骨折。 • 镜下对软骨瘤和软骨肉瘤的鉴别,有时极 困难,应密切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 病变位于骨干者多为中心性生长,而位于 干骺端者则以偏心性生长为主。内生性软 骨瘤位于髓腔内,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 形骨质破坏区,多有硬化边与正常骨质相 隔。病变邻近的骨皮质变薄或偏心性膨出, 其内缘因骨脊而凹凸不平或呈多弧状。由 于骨脊的投影,骨破坏区可呈多房样改变。 骨破坏区内可见小环形、点状或不规则钙 化影,以中心部位多见。
临床执业医师易错100题(第1套)

西医临床执业医师易错100题1、有关半抗原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分子量较大B.有免疫原性C.一般为蛋白质物质D.佐剂可以使其具有免疫原性E.具有抗原性【答案】E2、内生性软骨瘤的治疗方案应选择A.刮除植入松质骨B.肿瘤段切除C.必要时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D.截肢术E.放疗.化疗.手术相结合【答案】A3、宫颈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
A.高分化鳞癌B.中分化鳞癌C.低分化鳞癌D.高分化腺癌E.低分化腺癌【答案】B4、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区别在于()。
A.呈不对称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小于静脉红细胞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B.呈不对称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略大于静脉红细胞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C.呈对称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略大于静脉红细胞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D.呈对称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小于静脉红细胞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E.呈不对称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等于静脉红细胞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答案】A5、患者,女,30岁,哮喘病史6年。
近日感冒,使用感冒药后哮喘发作,最可能是感冒药中以下哪种成分引起?A.阿司匹林B.美沙芬C.伪麻黄碱D.扑尔敏E.金刚烷胺【答案】A6、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是A.苯唑西林B.氨苄西林C.羧苄西林D.阿莫西林E.哌拉西林【答案】A7、氯丙嗪抗精神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是__A.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B.激动中枢M胆碱受体C.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D.阻断中枢5-HT受体E.阻断中枢α肾上腺素受体【答案】A8、女,27岁,后仰摔倒左枕部着地,伤后昏迷,检查发现患者左枕部头皮血肿,右侧瞳孔5mm,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2mm,左侧肢体偏瘫,右侧肢体有自主动作,正确诊断是A.左额颞硬膜下血肿并脑疝B.左额颞硬膜外血肿并脑疝C.左枕头皮血肿并右额颞硬膜外血肿D.左枕头皮血肿并左额颞硬膜下血肿E.右额颞硬膜下血肿并脑疝9、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A.伤寒杆菌B.结核杆菌C.葡萄球菌D.链球菌E.肺炎球菌【答案】B10、原核生物多肽合成的延长阶段需要将氨基酰-tRNA带入核糖体A位,与mRNA 密码识别,参与这一作用的延长因子成分应为A.EFTu-GTPB.EFTsC.EFTu-GDPD.EFTGE.EFTs-GTP【答案】A11、R因子与细菌的下列()有关A.耐药性B.粘附性C.运动能力E.变异特性【答案】A12、男性,65岁,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年,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2年,近1周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45.内生性软骨瘤临床路径

内生性软骨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内生性软骨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内生性软骨瘤(ICD10:D16.-)行软骨瘤切除术(ICD9CM-3:8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2011年,王澍寰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北京积水潭医院译,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局部肿胀或膨隆,无痛或轻痛,或病理性骨折;2.体格检查:局部肿块,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有时有压痛;有时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病理性骨折征象;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骨内有密度减低区,或呈磨砂玻璃状上有散在的砂粒样钙化点,较大的肿瘤,骨皮质可呈梭形膨大。
有时骨皮质破裂,呈病理性骨折。
必要时可做CT或MRI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2011年,王澍寰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北京积水潭医院译,人民军医出版社)1.全身状况允许手术;2.根据情况选择单纯病灶刮除术、刮除植骨术、或植骨内固定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16.- 内生性软骨瘤疾病编码;2.单发的指骨或掌骨内生性软骨瘤;3.除外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病(Ollier氏病);4.除外病变范围较大、破坏严重,需要行整段骨切除或整块骨移植者;5.除外对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6.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手部X线检查,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4.其他根据患者情况需要而定:如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等;5. 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骨肿瘤习题及答案

骨肿瘤习题及答案A1型题1.下列对骨肿瘤的概述中,错误的是()A.凡发生于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种组织成分,无论原发性或转移性,统称为骨肿瘤B.良性者以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多见,恶性者以骨肉瘤、软骨肉瘤多见C.骨或关节疼痛、骨性肿块及功能障碍为三大临床主症D. X线检查对骨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E.采取截肢治疗仍是唯一的治疗选择手段2.内生性软骨瘤的治疗方案是()A.病灶刮除及自体骨植骨术B.肿瘤段切除C.必要时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D.截肢术E.放疗、化疗、手术相结合3.关于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下列错误的是()A.骨软骨瘤又称外生骨疣,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B.最常发生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其次为肱骨上端,单发多见C.CT对其诊断有较大帮助D.为局部渐行增大的骨性无痛性包块,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可引起疼痛E.骨软骨瘤没有恶变倾向4.骨软骨瘤的治疗宜采取()A.早期发现,早期手术B.肿瘤段切除C.若肿瘤大,生长快,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基底四周部分正常骨组织D.刮除病灶,自体骨植骨术E.切除后人工关节置换术5.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特征是()A.外生性,可见明显破坏B.长骨干骺端偏心性膨胀性溶骨破坏,呈“肥皂泡”样改变C.位于干骺端,可见有分格D.骨破坏,可见Codman三角E.骨性破坏,可见片状钙化6.下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中,错误的是()A.可能起源于骨髓内间叶组织的溶骨性肿瘤B.是一种潜在恶性或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溶骨性肿瘤C.主要症状为疼痛、局部肿胀、压痛和运动受限D.好发年龄20~40岁,好发部位为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E.典型的X线表现呈肥皂泡样改变,常有骨膜反应7.骨肉瘤X线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是()A.可见于骨端B.可见于短管状骨C.可见“日光照射”现象D.可见膨胀性生长E.可见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8.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特征是()A.溶骨性骨破坏B.葱皮样骨膜反应C.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D.分叶状,膨胀性,椭圆形透明阴影E.密度增高的肿瘤骨9.下列对骨肉瘤临床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起源于成骨性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B.多发生于骨生长最活跃的部位,如股骨远端,胫骨、胖骨和肱骨近端C.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10~27岁男性多见D.几乎所有转移均经淋巴转移E.疼痛为早期症状,初为间断性疼痛,后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10.有关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下列错误的是()A.早期出现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进而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B.局部出现软组织肿块、质硬、增长速度较快C.肢体出现运动功能障碍D.体检局部可有压痛及浅表静脉怒张E.一般不发生病理性骨折11.下列内生软骨瘤的临床特点中,错误的是()A.起源于干骺端,从干骼端开始可波及整个骨干,甚至侵入骨B.一经发现应早期手术,恶变者行截肢术C.主要发生于长管状骨和短管状骨,在长管状骨可恶变,短管状骨很少有恶变D.通常无特殊症状,或无痛性肿胀,可发生病理性骨折E.X线片可见骨干内椭圆形骨疏松阴影,很少波及骨髓12.下列选项中,哪项不符合骨转移瘤的临床特点()A.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高于肺癌骨转移B.可表现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和骨髓衰竭C.释放可溶性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促进骨质破坏D.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E.X线表现以溶骨性的骨质破坏为多见13.骨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方法中,不包括()A.放射性核素治疗B.高压氧治疗C.放射治疗和化疗D.骨吸收抑制剂双磷酸盐和降钙素的应用及内分泌治疗E.手术治疗14.有关尤因肉瘤的临床特点,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起源于骨髓的间充质细胞,好发年龄10~25岁,男性多于女性B.好发部位为股骨、胫骨、胖骨、髂骨等,脊柱和颅骨亦可发病C.X线检在表现有骨质脱钙、破坏,少量骨膜增生,软组织肿胀阴影D.局部疼痛、压痛和肿块,伴有皮温升高、皮肤发红E.恶性度高、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早期即可发生转移15.关于尤因肉瘤的临床治疗,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对放疗不敏感B.主要采取综合性治疗C.以手术治疗为主D.因易早期转移,单独应用放疗或化疗的远期疗效差E.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适应证,手术可采取保肢或截肢的方法A2型题1.患者男,35岁。
骨外科住院医师轮转出科考试题及答案

骨外科住院医师轮转出科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题)1、内生性软骨瘤的治疗方案应选择【A】A、刮除植入松质骨B、肿瘤段切除C、必要时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D、截肢术E、放疗、化疗、手术相结合2、骨软骨瘤外科分期属于【B】A、G0T1M1B、G0T0M0C、G1T0M1D、G2T1M0E、G2T2M13、骨软骨瘤临床表现为【D】A、生长较快,伴明显疼痛B、肿块明显,并可见其表面静脉怒张C、X线检查见骨膜反应D、本身可无症状,但压迫周围组织可影响功能E、肿块与周围界限不清4、骨巨细胞瘤的性质,属于【B】A、良性B、潜在恶性C、恶性D、高度恶性E、性质不明5、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B】A、外生性,可见明显破坏8、偏心性,位于骨端,溶骨性破坏C、位于干骺端,可见有分格D、骨破坏,可见Codman三角E、骨性破坏,可见片状钙化6、骨巨细胞瘤外科分级,属于【C】A、G0T1〜2M0一1B、G0〜1T0M0C、G0〜1T0〜2M0〜1D、G2T0M1E、G2T0M07、骨巨细胞瘤治疗方案的确定,决定于【C】A、X线表现B、临床表现C、G、T、M分级D、病理检查E、放疗后有否恶变8、骨肉瘤X线片可见病变【C】A、发生于骨端B、短管状骨多见C、可见“日光照射”现象D、可为膨胀性生长E、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9、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是【D】A、溶骨性骨破坏B、葱皮样骨膜反应做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D、膨胀性低密度区内夹杂钙化斑块E、密度增高的肿瘤骨10、35岁男性,右手中指近节指骨肿胀,疼痛。
查体:右手中指近节指骨膨隆,皮肤颜色正常,轻微压痛,关节运动不受限。
可能性最大的诊断是【B】A、骨囊肿B、内生软骨瘤C、骨巨细胞瘤D、骨软骨瘤E、骨结核11、30岁男性,右手中环指肿胀,疼痛,X片显示中、环指近节指骨膨胀性骨吸收,夹杂钙化斑。
诊断内生软骨瘤,施刮除植骨术。
术后一年复发,进一步的治疗是【C】A、肿瘤段切除植骨术B、肿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C、刮除植骨术D、截指术E、放射治疗12、40岁男性,股骨下端疼痛,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
内生性软骨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病因
病因
内生性软骨瘤的发病机制 - 多巴胺受体D2基因突变、
染色质易位等因素受到研究人 员广泛关注;
病因
内生性软骨瘤的病因分析 - 内部因素、外部因素、遗传因
素可能与内生性软骨瘤的发生有关 ;
病因
内生性软骨瘤的遗传方式 - 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罕见的非常染色体遗传类型。
治疗
药物治疗 - 局部注射甲氨蝶呤可抑制
肿瘤生长; - 富马酸钠能改善患者融治疗 - 射频消融是一种可以完整
切除软骨瘤组织的手段,具有 创伤小、有效可靠等优点。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内生性软骨瘤 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介绍 病因 症状 诊断 治疗
介绍
介绍
什么是内生性软骨瘤? - 内生性软骨瘤是一种罕见的病
理性疾病,主要在长骨的骨干区和 骨骺部发生,病因尚不明确;
介绍
内生性软骨瘤的症状表现 - 疼痛、肿胀、运动障碍等
症状表现多变;
介绍
内生性软骨瘤的治疗方案 - 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射
症状
症状
疼痛症状 - 患者可出现患部疼痛,随
运动及夜间加重;
症状
运动障碍 - 患者因肿胀、疼痛会影响
关节的活动度及运动灵活性;
症状
皮肤改变 - 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肿块以及
皮肤出现色素沉着等;
症状
神经及血管受压 - 严重情况下可影响到周围
的神经及血管;
诊断
诊断
体格检查 - 患者常有明显的局部隆起
,触摸表面光滑,周围有骨性 硬结;
诊断
影像学检查 - 内生性软骨瘤在X线及CT上
表现为肿胀性病变,石灰化不 明显;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临床路径(最全版)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临床路径(最全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先天性多发性骨软骨瘤(ICD-10 Q78.403)行肿瘤切除术(ICD-9-)(二)诊断依据。
1.病史:患者自出生后逐渐出现多处临近关节处肿物,肢体畸形,双下肢不等长等。
2.体格检查:病变部位多发,可触及包块,患肢功能受限。
3.辅助检查:患肢平片、CT、全身骨扫描等。
4.病灶活检:提示骨软骨瘤诊断。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先天性多发性骨软骨瘤(ICD-10 Q78.403)。
2.全身情况允许手术。
3.除外全身有恶变部位。
4.首选肿瘤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血沉;(3)胸部X线平片、胸部CT、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患肢CT、全身骨显像、患肢动静脉血管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肺功能、血气分析、肌电图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影像学显示病变范围及活检病理提示,选用肿瘤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术。
前提:多发病变,恶变几率较高,必要时可对多个可疑部位进行活检,若有恶性证据,不能进入本路径,按照软骨肉瘤进行治疗。
有严重畸形,需要进行矫正。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
为入院后第1-3天。
1.麻醉方式选择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股骨远端病灶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根据病损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材料,必要时植骨。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生素。
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恢复。
1.大约七天;2.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X光片。
122.骨软骨瘤临床路径-1

一、骨软骨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骨软骨瘤(ICD-10:D48.004)。
行骨肿瘤切除术(ICD-9-CM3:77.6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特点可作出诊断。
2.伤口愈合良好: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伤口感染、伤口血肿、神经血管损伤、硬膜外血肿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手术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九)术后住院恢复3-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
2.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生性软骨瘤临床路径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内生性软骨瘤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内生性软骨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内生性软骨瘤(ICD10:D16.-)
行软骨瘤切除术(ICD9CM-3:8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2011年,王澍寰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北京积水潭医院译,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局部肿胀或膨隆,无痛或轻痛,或病理性骨折;
2.体格检查:局部肿块,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有时有压痛;有时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病理性骨折征象;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骨内有密度减低区,或呈磨砂玻璃状上有散在的砂粒样钙化点,较大的肿瘤,骨皮质可呈梭形膨大。
有时骨皮质破裂,呈病理性骨折。
必要时可做CT或MRI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2011年,王澍寰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北京积水潭医院译,人民军医出版社)
1.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2.根据情况选择单纯病灶刮除术、刮除植骨术、或植骨内固定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16.-内生性软骨瘤疾病编码;
2.单发的指骨或掌骨内生性软骨瘤;
3.除外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病(Ollier氏病);
4.除外病变范围较大、破坏严重,需要行整段骨切除或整块骨移植者;
5.除外对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6.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
2.胸部X光片、心电图;
3.手部X线检查,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
4.其他根据患者情况需要而定:如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等;
5.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单纯病灶刮除术、刮除植骨术、或植骨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各种植骨骨材料;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术后病理:所切除肿瘤组织送病理科做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5—6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手术部位X光检查;
2.必要时复查的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生化;手术部位CT检查。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其他对症药物:消肿、止痛等。
4.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根据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
2.X光片证实复位固定符合标准;
3.切口无异常;
4.无与本病相关的其他并发症;
5.病理回报符合内生性软骨瘤诊断。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尽管严格掌握入选标准,但仍有一些患者因病理性骨折或手术带来的一些并发症而延期治疗,如局部神经血管损伤、血肿、感染、植入物排斥反应等情况;
2.合并症:如患者自身有及较多合并症,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手术后这些疾病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或需延期治疗;
3.植入物选择:根据病灶大小及病理性骨折类型选择适当人工骨材料以及合适的内固定物,植入物材料费用可能会较高。
4.病理情况:若病理回报结果与内生性软骨瘤不符合,则需要退出临床路径。
二、内生性软骨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内生性软骨瘤的患者(ICD-10:D16)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