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合集下载

新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与应对

新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与应对

新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与应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政府公共关系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受到了新媒体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新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1.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政府公共关系需要及时向公众传递政策、法规等重要信息,而新媒体的快速传播能够更迅速地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公众。

然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也带来了挑战,政府需要更加高效地应对信息的传播,以避免信息的失真和误解。

2.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政府公共关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渠道,如电视、报纸等,而是需要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

政府需要适应新媒体的特点,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3.公众参与度提高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公众参与政府公共事务的意愿和能力得到提高。

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政府需要更加重视公众的声音,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需求。

政府公共关系需要更加注重与公众的互动和合作,以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二、政府公共关系应对新媒体的策略1.加强新媒体宣传力度政府应加强对新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新媒体的认知和使用率。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新媒体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

2.建立健全的新媒体管理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新媒体管理机制,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规范新媒体的使用行为,防止新媒体的滥用和误导。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积极回应公众关切政府应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需求,及时向公众传递政策、法规等重要信息。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回答公众的疑问,解决公众的问题,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社交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

社交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

社交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政府公共关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变。

本文将探讨社交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并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一、扩大政府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速度社交媒体的兴起使政府能够通过新的渠道更快地传达信息,与公众进行即时互动。

政府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政策解读、政府通告等信息,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快速反馈意见。

这种互动让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更加迅速和及时。

二、增强政府形象认同度通过社交媒体,政府可以积极塑造和传播正面形象,提高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度。

政府部门可以运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政府工作成果、公共服务信息等,使公众更容易接触到政府的正面形象。

与此同时,政府官员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公众进行互动,回答疑问、解决问题,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三、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与参与社交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渠道,使公众能够更方便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政府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开展在线调查、征求公众意见等活动,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更好地制定政策和规划。

社交媒体还可以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加强双方的互动,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社交媒体传播负面信息的挑战尽管社交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有诸多积极的影响,但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具有高速、无界限和大范围传播的特点,这使得不实信息、谣言和负面言论更容易被传播。

政府在社交媒体上面临着信息失控的风险,一旦出现不实信息传播、舆情危机等问题,政府需要迅速应对并进行恰当的处理。

否则,这些负面信息可能会对政府形象和公众信任造成负面影响。

五、社交媒体的使用策略和管理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和管理措施。

首先,政府需确保发布的信息准确、透明,避免给公众造成混淆或误导。

其次,政府应主动与公众互动,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的问题和疑虑,增加双方的互动和信任。

此外,政府还需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监管,及时过滤、排查不实信息,确保媒体环境的健康和秩序。

论我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调适

论我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调适

――新闻学Xi nw e nxue论我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调适□刘日华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特殊背景下,作为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政府与媒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阐述媒体与政府的基本关系,列举二者之间的关系所存在的问题,随后分析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构建新型政府与媒体的关系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政府;媒体;关系作者:刘日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概述(一)政府与媒体的价值追求分析对于政府而言,政治学理论认为:政府,是国家的组织要素或政治机器,达到国家目的和行使、表现、执行、解释国家意志的机关。

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个学派的观点。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政府只是“守夜人”,即政府是为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所服务的;福利经济学派认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就应当介入进来,充当市场经济的“指挥棒”。

而在我们国家,政府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1)提供公共物品,进行宏观调控;(2)培育成熟市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界定和保护产权。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政府与媒体存在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追求。

正是因为它们存在这些职能差异性,使得二者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呈现出不同的关系。

(二)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分析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媒体扮演的是单纯的“喉舌”角色。

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媒体的组织结构形式、运作方式以及宣传内容都是由政府的政策所决定的,媒体只拥有极少的自主决定权。

在宣传报道过程中,对政府的报道绝大多数属于正面报道,这种模式极大地影响对政府的监督。

这个时期的政府,对于媒体实行的是严格的管制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以及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

我国逐步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开始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这个时期的政府,也从过去对媒体实行严格管制的方针,逐步开始转变为对它实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其发展壮大,并且给予合理的管理。

网络与新媒体媒体与政府的互动关系

网络与新媒体媒体与政府的互动关系

网络与新媒体媒体与政府的互动关系现代社会中,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传播观点的重要平台。

同时,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网络与新媒体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其中,与媒体展开互动。

本文将探讨网络与新媒体媒体与政府的互动关系。

一、网络与新媒体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媒体逐渐崭露头角。

网络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迅速、互动性强、传媒门槛低。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观点,进行意见交流,这为实现媒体与政府的互动提供了便利。

二、政府对网络与新媒体的重视政府机构意识到网络与新媒体的重要性,积极利用这一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宣传政策和解释政策等。

政府通过自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与公众进行互动,并及时回应关切的问题,增加政府对公众的透明度和亲和力。

三、政府对新媒体的监管尽管政府重视与新媒体的互动,但也不可忽视对新媒体的监管。

政府采取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新媒体的运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同时,政府还会加强对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以确保传媒行业的良性发展。

四、媒体对政府的监督作用网络与新媒体的崛起使媒体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方式得到了扩展。

媒体通过曝光不法行为、报道政策失误等方式,监督政府的决策和行动,推动政府的改进与进步。

媒体的监督作用促使政府更加注重公众利益,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

五、政府对新媒体的回应与反馈政府通过网络与新媒体平台积极回应公众关切。

政府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与公众进行互动,回答疑问、解释政策,及时传达政府的决策意图和政策效果。

通过回应与反馈,政府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六、网络与新媒体的挑战虽然网络与新媒体为政府与传媒机构的互动提供了机会,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网络上的信息泛滥、虚假信息的传播等问题使政府与媒体难以精确传递信息,同时也会影响公众的信任度。

因此,政府和媒体都需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新媒体与政府传播的互动关系

新媒体与政府传播的互动关系

新媒体与政府传播的互动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政府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也逐渐与新媒体产生了互动关系。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与政府传播的互动关系,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政府传播的影响1. 提供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新媒体的出现为政府传播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传统的政府传播主要依靠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而新媒体则包括微博、微信、APP等多种形式。

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政府可以更加灵活地传递信息,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得民众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政府信息。

2. 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性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得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直接。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信息、回应民众关切,而民众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提出问题、表达意见。

这种互动性的增强,使得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有效地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3. 扩大政府传播的影响范围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使得政府传播的影响范围得到了扩大。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群,而这些人群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群。

这种信息的传播方式,使得政府传播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政府的政策和决策也更容易被社会各界所接受。

二、政府传播对新媒体的影响1. 提供权威信息支持政府传播作为一种权威的信息传递方式,为新媒体提供了权威信息支持。

政府传播的信息经过严格审核,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可以为新媒体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

这种权威信息的支持,使得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更加可信,也提高了新媒体的影响力。

2. 引导新媒体舆论导向政府传播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引导舆论导向,对社会舆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发布正面信息,引导公众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回应负面舆论,及时纠正错误信息,维护社会稳定。

这种舆论导向的引导,使得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更加客观、公正。

传媒与政治的关系与解读

传媒与政治的关系与解读

传媒与政治的关系与解读在现代社会中,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和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的运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与此同时,政治作为国家权力的集中体现,在媒体的表现及影响范围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因此,传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传媒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传媒的作用及影响、政府对传媒的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解读。

一、传媒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传媒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指媒体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当政治和社会事件发生时,传媒作为信息的传递者,会对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报道,然后通过媒体的力量传递给公众,进一步影响人们的思想、态度、意见和成见。

而政治家和政府则通过媒体,获取和影响公众的认知、观念和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传媒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非常紧密,双方都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传媒对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对于社会形态、公众意见、舆论导向等方面的影响。

而政治则在监管媒体、调控媒体管理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传媒直接影响政治家和政府的形象、公众对于政治和政府的信任度等,而政治则对媒体的监管、调控、监督,以及信息的传递、公众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传媒的作用及影响媒体作为社会和政治领域信息的传递者和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媒体的主要作用和影响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传递和沟通的作用作为信息传递者,媒体可以让公众快速了解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消息。

无论是新闻、政策、事件,还是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媒体都可以将这些信息快速传递到公众手中,从而形成更加迅速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2. 形塑公众舆论的力量舆论是社会动态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主要构成部分,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作用。

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报道和评论等手段,对于公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和引导,从而形成重要的社会动态和政治舆论的形塑力量。

新媒体与政府公共管理的关系研究

新媒体与政府公共管理的关系研究

新媒体与政府公共管理的关系研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政府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如何与政府公共管理相互作用,如何对政府公共管理带来影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对新媒体与政府公共管理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其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影响。

首先,新媒体的出现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工具。

通过新媒体平台,政府能够更加快速和直接地传递信息给公众,实现精准传播。

政府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政策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等信息,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政府的决策和计划。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开展在线问政、投票调查等活动,获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参与度。

其次,新媒体的兴起使公众对政府行为更加透明。

过去,政府信息的传递往往受到限制,公众对政府的了解相对有限。

但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政府行为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监督。

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了解政府的各项决策和行动,并对政府进行评价和批评。

政府公共管理者不得不在新媒体的监督下更加谨慎和透明地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和权力运行的合法性。

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也给政府公共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广泛传播范围使政府在信息发布和解读方面更加需要加强能力。

政府需要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媒体的特点,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信息传播机制。

此外,新媒体还容易加剧信息不对称,引发谣言传播和舆论炒作,对政府的形象和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政府公共管理者需要增强对新媒体的风险意识,及时回应和澄清不实信息,以保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使用也使政府公共管理者面临更多的信息管理问题。

政府需要监测和管理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识别并及时应对网络舆情风险。

政府公共管理者需要具备媒体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对新媒体安全和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和信息泄露问题。

除了信息管理的挑战外,新媒体还带来了政府与公众互动模式的改变。

过去,公众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往往需要通过传统渠道反馈,效率相对较低。

新媒体与政府公共关系合作与沟通

新媒体与政府公共关系合作与沟通

新媒体与政府公共关系合作与沟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政府公共关系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变革。

新媒体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使得政府公共关系合作与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与政府公共关系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一、新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1. 提供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博客等,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政府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布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等信息,而公众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取政府的最新动态和政策信息。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使得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更加广泛和深入。

2. 增强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通过新媒体平台,政府可以及时回应公众关切,解答疑惑,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政府可以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热点问题等方式,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3. 促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新媒体平台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在线问答、征集意见等活动,与公众进行直接的互动和交流。

这种互动可以增加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信,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二、新媒体与政府公共关系合作的策略1. 建立专门的新媒体团队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新媒体团队,负责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沟通工作。

这个团队应该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制定合适的传播策略,提高政府在新媒体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2. 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政府应该与新媒体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

政府可以与新媒体平台合作举办在线讲座、专题讨论等活动,提高政府在新媒体上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3. 制定科学的传播策略政府在新媒体上的传播策略应该科学合理,能够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分析公众需求和兴趣,制定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提高政府在新媒体上的传播效果。

三、新媒体与政府公共关系沟通的方法1. 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政府应该及时回应公众关切,解答疑惑,消除误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以中国为例
内容摘要:媒体和政府的关系向来错综复杂,说不清道不明,很耐人寻味。

不同的国家,媒体和政府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本文旨在简要说明一下媒介和政府之间的几种关系,然后以中国为例,着重探讨一下中国媒介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再进一步阐明现代媒体与新型政府之间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和谐的关系。

如果真能达到这样,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更繁荣昌盛,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的美好。

关键词:媒体政府和谐的关系
是有了媒体之后才有政府,还是有了政府之后才有媒体,或者还是二者是一起诞生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没有答案。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政府和媒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管是谁先诞生的,双方谁都离不开谁。

媒体就像是政府的小情人,时而乖巧妩媚,对你言听计从,千依百顺,时而怒目相向,对你百般苛责,令你难堪。

但是这些都不是和谐、理想的关系。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媒体和政府之间和谐的关系我觉得应该就像丈夫和妻子的关系,双方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举案齐眉,互补干涉,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政府和媒体是相互依赖的。

政府需要媒体来帮助自己把握舆论的方向,控制民众的思想,而媒体则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扶持才能不断发展。

媒体如何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能让政府依赖?关键就在于媒体的影响力,简而言之就是媒体的力量。

媒体是一种政治思想的宣传教育工
具,还可以用来作为社会沟通的渠道和途径,也可以运用舆论监督的方式,来推动民主、法制建设,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半导体技术、海底电缆、喷气式飞机、卫星通讯、光缆、VCRS、VCD、DVD、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无线上网等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的内容传播出现了多种新形式。

现代媒体是国际政治斗争角斗场上不容忽视的一种力量。

特别是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现代媒体对时间的报道、传播深深地影响着公众对事件和相关问题的理解与判断。

现代媒体不仅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而且还有能力通过事实和信源的选择及有倾向性地提供信息和观点,影响公众在某个突发性事件或重大问题上采取的立场。

现代媒体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知识结构,也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方法和思想过程。

现代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给人类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新知识的爆炸。

这种知识的剧增是否削弱了人类理性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从而破坏一个有效的政府乃以生存的基础——公共智慧?现代媒体制造的是即刻的公众情绪、即刻的公共舆论和即刻的公众压力。

这些力量使决策者们再设计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重大决策面前,没有思考的时间的空间。

媒体对公众重要的影响是激发情绪,并对政府决策带来严重后果。

比如,在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国媒体对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正面报道赢得了公众对政府的高度支持;而媒体对美国侵略越南的负面报道使公众对美国政府的决策出现低度支持。

同样都是非正义事件,但是经过媒体的干涉之后,黑的也能变成白的。

这就是媒体巨大力量的一
个具体体现。

在两个国家之间发生冲突或面临潜在的重大冲突时,电视、电台和网络媒体24小时实时滚动报道,使媒体本身变成了“一种力量的放大器、一种向对方施放信号的方法和工具”。

在现代媒体下,受众有对信息回应和交流的渠道,公众不再仅仅是新闻事件和外交谈判的观众,而且还可能是事件解决、决策形成和谈判的参与者。

一个政府要想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影响和赢得民意,需要利用和开发现代媒体带来的软资源,制造舆论,设置议程和框架,从而形成自己的软力量优势。

如果不能适时地调整到现代媒体的舆论环境下,这个国家、政府或党派组织将在舆论和民意上处于劣势。

美国政府吸取了越南战争的教训,在美国与国外发生冲突时,美国政府特别注意培养一个支持政府的现代媒体环境,比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中美撞机等。

面对现代媒体带来的新环境,中国需要调整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实施的宣传战略。

中国在未来的国际政治斗争中,要学会利用现代媒体新环境,争取公众和媒体的支持,制造一个有利于政策形成和实施的支撑环境。

在重大事件结束后,要勇于客观地评估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是否赢得了目标受众的支持,是否赢得了潜在支持者的支持,是否赢得了中间立场受众的支持,如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调整未来的媒体战略等等。

媒体早已显示出它强大的力量,政府对这种强大的力量也非常重视。

1841年,普鲁士政府为了控制媒体,从而控制人们的思想,控制舆论走向,于这年12月24日颁布了新书报检查令,以替代1819
年10月18日起生效的旧书报检查令。

新书报检查令使自由主义者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新时代由于国王的恩准即将到来。

其实这只不过是普鲁士政府的一个伎俩,用来迷惑人们,以便继续控制媒体,控制舆论。

马克思为此写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这篇文章,从政治上分析新闻出版自由的必要性和普鲁士书报检查立法的性质,从而揭露新书报检查令的虚伪性。

这是马克思撰写的一篇政论文章,从此他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开始了政治活动与新闻工作生涯。

这一时期普鲁士政府和媒体的关系剑拔弩张,二者针锋相对,可谓是针尖对麦芒。

政府不断出台控制媒体、反对新闻自由的政策,然后媒体就对政府反击。

“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的形式呢?我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

我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

一片色彩就是这种自由所许可的唯一色彩。

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现着无穷无尽的色彩。

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那就是官方的色彩!精神最主要的形式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适的表现;精神只准穿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花丛中却没有一支黑色的花朵。

”这是马克思用优美的笔调来反驳普鲁士政府的这一政策的荒谬和虚伪,批判的淋漓精致,语言还如此唯美,让人不得不叹服马克思的思想的睿智。

当媒体和政府关系紧张的时候,政府的政令不能下达,民众的民意不能上传,媒体的中介桥梁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影响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在袁世凯上台之初,由于民主共和思想和言论出版自由理念的深入人心,新闻界十分活跃,“有冠之皇帝大限告终,无冠皇帝炙手可热”。

刚刚平息的《中华民国暂行报律》之争,不仅反映了当时新闻界的强烈愿望,还显示出了新闻界的强大力量。

鉴此,袁世凯不得不故作姿态尊重新闻自由的姿态,甚至推出一些保护新闻自由的举措,如在国务院特设新闻记者招待室、每天由国务院秘书长亲自出面接待等。

但是,在袁世凯的统治地位稍稍巩固之后,他就开始以总统、中央政府以及其组成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的名义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以钳制舆论、阻碍报业发展。

进入1914年后,随着袁世凯统治地位的巩固与加强,袁世凯政府开始制定与颁布对新闻界实施全面管制的专门法律。

4月2日,《报纸条例》颁行,不仅把《大清报律》对报刊的禁限条款悉数照抄,还从1909年颁布的日本《新闻纸条例》等外国报律中搬来了许多新的禁限措施。

12月5日,《出版法》颁行,不仅把《报纸条例》中的限禁规定推而广之到所有的文字、图画等各类出版物,而且在报刊的创办及其条件方面更为苛刻。

袁世凯及其继任者百般扭曲的民初新闻法律制度,其特点有以下三点:一,在形式上采用自由新闻体制。

二,带有浓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

三,滥用军法,唯军阀意志是从。

袁世凯不仅扭曲和破坏孙中山建立起来的自由新闻体制,还对一
批民主革命立场坚定的政党报刊以及其他政治性报刊进行大肆迫害与摧残。

1912年6月,袁世凯指使内务部总长赵秉钧出面,派出军警200多人,包围、打砸北京《中央新闻》,绑走该报经理、主笔等工作人员11人。

8月,袁世凯政府通过法国驻华公使,指令天津租界当局,将《民意报》逐出租界。

上行下效,各地反动势力也开始对革命、进步报刊进行迫害与摧残。

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较之民国元年的500多家锐减300多家,北京的上百家报纸也只剩下20余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癸丑报灾”。

在中国,政治制度决定了政府和媒体之间只能是密切的伙伴关系。

只有二者和谐共处,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