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操作性定义
心理学考试:2021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模拟及答案(3)

心理学考试:2021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模拟及答案(3)共76道题1、确定变量间因果关系的途径不包括()。
(单选题)A. 归纳法B. 实验设计法C. 统计分析法D. 模型方法试题答案:D2、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哪种叙述是正确的?()(单选题)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试题答案:D3、能将研究的对象从其背景中抽取出来,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的是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中的()。
(单选题)A. 继承性B. 创新性C. 系统性D. 控制性试题答案:D4、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单选题)A. 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 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 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 以上都不是试题答案:A5、对以前研究的文献综述包括在研究报告的哪个部分?()(单选题)A. 摘要B. 前言C. 方法D. 结果试题答案:B6、()适用于等距等比量表测得的数据。
(单选题)A. 等级相关B. 点二列相关C. 积差相关D. 二列相关试题答案:C7、对以前研究的文献综述包括在研究报告的哪个部分?()(单选题)A. 摘要B. 前言C. 方法D. 结果试题答案:B8、下列测验理论又称作真分数理论的是()。
(单选题)A. 经典测验理论B. 项目反应理论C. 概化理论D. 潜在等级分析理论试题答案:A9、在任何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中,变量之间的三种相互关系不包括()。
(单选题)A. 正交关系B. 相关关系C. 平行关系D. 因果关系试题答案:C10、方差分析的条件不包括()。
(单选题)A. 总体正态分布B. 变异是可加的C. 实验组内部的方差一致D. 样本正态分布试题答案:D11、做一个心理学研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一)》总复习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一)总复习一、名词解释题1.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的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622.访谈法——一种研究性谈话,指通过与被访者的口头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的研究方法。
1663.个案研究——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过程。
1894.个案研究法——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5.教育观察法——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
6.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应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依赖的知识;她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187.结构观察——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确定使用的结构性观察工具,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观察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
1048.课堂观察方法——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1029.实验——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过程。
20510.无关变量——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定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会影响研究进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58研究的环境中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且和实验主题无关的因素成为无关变量。
21111.问卷法——问卷调查法也称问卷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
12.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以学习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状况改变的研究活动。
儿童行为观察(新)

儿童行为观察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是重要的教师行为之一,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
●观察能力是有效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研究和实践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心声。
●“观察不应该因某种理论和观点而展开并使其符合某种理论和观点,而应该将其作为帮助观察者更好地了解幼儿及其需要的起点”——《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推荐书目● 1.(美国)本特森:《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 2.(英)莎曼等著,单敏月、王晓平译:《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 3. (英)Sheila Riddall-leech 著,潘月娟、王艳云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观察儿童有何困惑?●看录像片段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第一章简介一、什么是观察●1、定义●2、对象●3、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4、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5、专业的观察能力有哪些●6、幼儿园教师观察的目的1、定义●观察(observe):即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感官获取信息,理解其意义,并以有意义的方式运用这些信息。
(书上)●观察: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的过程。
(补充)2、观察对象●人●事●物3、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学前儿童的行为及现象进行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方法。
●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感官或仪器●收集客观资料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运用人的感官来收集资料。
●二个是运用各种能够帮助收集观察对象资料的仪器或工具来收集资料。
第二个要点:自然状态●所谓的自然状态,也就是对所观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以任何人为的控制,使它们以本来的面目客观地呈现出来。
在小班阅读区中运用操作性材料的实践研究ok

在小班阅读区中运用操作性材料的实践研究中国福利会托儿所蔡璟烨摘要:3-8岁时儿童学习早期阅读和读写的关键期,在整个学前阶段,图画书是幼儿阅读的主要材料。
在实践中,老师通常会创设阅读区来支持孩子的早期阅读。
小班年龄幼儿好动爱玩,语言时常伴随动作,喜欢情境化的游戏内容。
本研究中,笔者尝试在小班阅读区中设计可玩的操作性材料,将阅读内容转换为游戏化、情境化的可操作活动材料,让静态的阅读变得动静交替、生动有趣。
同时,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阅读材料,让幼儿成为阅读的主人。
关键词:操作性材料、小班、阅读区前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每天要给幼儿看书的时间,养成“阅读图书”的兴趣与习惯。
而小班幼儿年龄在3-4岁之间,正处于阅读关键期的开始阶段,如何为这个关键期奠定好基础,是我们值得去努力的。
通常每个班级的教室里会有阅读区,它是提供给幼儿自主阅读图书的专门区域,也是一种典型有效的早期阅读环境。
阅读区中通常有温馨的环境创设,如背景墙、书架、沙发、靠垫等,也有适合小班年龄段情趣化的图画书,但是这些环境和材料是否足够满足小班幼儿的阅读需求了吗?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正主客体交互过程中获得的。
其实,儿童的语言也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
在阅读区里,如果单纯地让幼儿看书,对于小班年龄孩子,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主动性也不会很高。
小班幼儿语言表达简单重复,好动爱玩,根据这样的特点,我们尝试将阅读的内容材料转换成游戏化、情境化的操作性材料,使静态的阅读变得动静交替和生动有趣。
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阅读兴趣习惯”的目标,尝试让幼儿口述自己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让幼儿扮演“讲故事人”的角色来编和讲自己的故事,这对幼儿来说是最重要的早期书面语言学习经验。
一.小班阅读区环境的创设要点环境和材料密不可分,一个温馨的环境也是吸引幼儿走进阅读区的首要因素。
选点:教室靠窗处的一片空地,光线明亮,比较适合安静色彩:以清新淡雅的黄绿为主色,使幼儿进入阅读区后心绪宁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基本题型一、选择题二、辨析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六、材料分析题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1.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义→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过程。
2.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①从研究目的看研究方法:教育基础研究、教育应用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预测研究(见附录)②从研究主体看研究方法:专业化的研究和非专业化的研究(见附录)③从研究方式看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式与实证研究方式(见附录)3.教育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或正确性,也指一项研究能够实现其目的的程度。
效度可以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的结果能否被合理、精确地予以解释。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它情景的程度。
信度也叫可靠性,是指研究方法、研究条件及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可重复性或稳定性。
内部信度主要强调在同一研究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一致性。
外部信度主要强调的是某一独立的研究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情景中被重复进行。
二、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1.教育研究选题的来源选题的注意事项①从研读研究文献中选题①研究内容要避免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要②从工作实践中发现课题立足与创新③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②选题范围不可过大④其他来源:参与导师课题、兴趣等等③最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专长选题④研究问题的可行性2.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见附录)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
与此相反,变量是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体现出不同价值的特征和条件。
研究中重要的、并被广泛描述的变量,是自变量和因变量。
二者的关系:因变量的价值取决于自变量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它使被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具体化。
在所有研究中,所研究的变量和条件必须有可供操作的定义。
本质上,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是关于如何或用什么办法测量变量的描述。
自考护理学研究名词解释总结

自考护理学研究名词解释总结研究:是通过系统地、有控制地收集资料反复地探索未知、客观地认识地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活动,是一种系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能从中获得客观规律和产生新知识,阐明实践与理论间的关系。
基础研究:是以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旨在增加新知识、发现新的探索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应用研究: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转化为实用技术。
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发展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方法、或者对现有的材料、设备、方法进行本质上的、原理上的改善而进行的系统创造性活动。
护理研究: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有系统地探索现存的或产生新的知识从而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活动过程。
实验:指用物质的手段来主动控制和改造研究对象,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的知识。
护理:通过护理工作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为患者恢复健康提供理想的环境和支持, 使患者尽可能地痛苦、感到舒适。
知情同意:即研究对象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研究的相关情况,包括研究的目的、步骤、期限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不便、可以对研究者或医护人员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进行取舍或(知情同意:指研究者已充分告诉研究对象有关研究的信息,研究对象能充分理解相关的信息,同意自愿参与研究)。
文献:是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主要指在杂志、学报、论文集、百科全书、教科书、专著等方面发表的文章而言。
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主要指原始论著、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录、档案资料、专利说明书、学位论文等。
它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先进性和成熟性,是最基本的文献类型,是产生二次、三次文献的基础。
二次文献:是将大量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搜集整理,著录其特征,按一定顺序编排,供读者检索所形成的文献,主要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
是提供查找一次文献的线索,是文献检索的主体。
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eated中观w历而ith史定有A课 。些sp是问os题开e.一值Sl门得Eidv还研easl究是ufoa,两rti.o门但Nn”不EoTn,可l3y要操..5依作C据。lie不如nt同涉P的及ro价到fil值测e 5.2.0 量隐私Co的p问yr题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研究的可靠性是指信度。即研 究的前后的一致性及研究能在多大 程度上重复。内在信度是指在给定 的条件下,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解 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如对教 师的行为进行Ev研alua究tio,n o几nly个. 观察者看 eated待wi同th A一sp教ose师.Sl的ide表s fo现r .N时E,T 3能.5 C达lie成nt 一Pro致file 5.2.0 的意C见op吗yrig?ht外200在4-2信01度1 A是spo指se一Pty个Lt独d. 立 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 下重复研究,结果是否前后一致。 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
假设的种 类和形式
Evaluation only.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定向假设:示意结果有一
定的趋向的假设。如:“初中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数与 社会协调指Ev标alu分atio数n o存nly在. 负相关”
Evaluation only.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五到七章

第五章研究文献的查阅第一节研究文献的类别与特点一、研究文献的类别心理与教育研究科学的研究文献主要指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心理与教育科学知识的一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
按照不同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手工型,印刷型,微缩型,机读型,视听型按文献内容加工程度不同: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按文献所属领域不同:心理学文献,教育科学文献,综合型文献按公开程度:国内外公开文献,国内公开文献,内部文献按编辑出版的不同形式:书籍,期刊,会议论文,报纸,学位论文,内部资料二、目前研究文献发展的新特点1.数量的急剧增加2.各种文献的内容交叉重复3.质量下降4.分布分散5.分布不平衡,缺乏交流6.翻译文献多,语言障碍增加,术语不统一,研究文献格式不规范,发表“时滞”拉长,文献来源情况复杂,记录手段和载体多样化等等特点。
三、研究文献查阅的意义、作用1.有助于研究者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2.有助于研究者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3.有助于研究者搞好研究设计;4.有助于研究者解释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第二节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渠道和方法一、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1.采用倒查法,先查最近的,再插过去的文献;2.在范围和数量上应该有所限制;3.应注意搜集第一手的资料,而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4.应注意搜集有代表性的各种观点,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资料;5.不仅收集直接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直接相关的资料,还应该收集跨学科、跨领域的资料。
1.通过图书馆搜集文献;2.通过专门研究机构的资料室搜集资料;3.通过大学有关系所资料室搜集资料;4.通过学术会搜集资料;5.通过个人交往搜集资料。
三、研究文献搜集的方法1.检索工具查找法优点:研究文献比较全面、广泛缺点:信息滞后,难反应最新研究动态(1)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2)计算机检索计算机信息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项检索计算机文献检索包括内部检索和开放检索2.参考文献查找法(追溯查找法)优点:所查找的文献针对性强、直接、集中、效率高缺点:文献资料不够全面,原文作者列出的资料有主观性,选择性,会受到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又称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
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它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
一种研究如果可以被称为是实证性的,其概念的可操作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个概念的操作性定义标准已经被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诸多学科接受作为自己的标准。
对于传统的自然科学,概念的可操作定义已经植根于研究的各个方面,以至于根本不用去特别强调。
如果一种理论可以被称为科学理论,首先应该是实证性的研究,并且在某个领域的某个范围获得广泛证实,同时具备可证伪特征。
具体指标如何获取有价值的反映抽象定义内容的具体指标是研究是否客观可靠的条件。
例如,“挫折感”的抽象定义为“当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所产生的情绪感觉或反应。
”根据这一定义很难从科研中找到相应的测试内容,因为它不具体。
如果研究人员把它规定为在某一具体情景中,如幼儿正在玩一个他十分喜爱的玩具的过程中,突然告诉他不能玩,或禁止继续玩,此时,幼儿的反应就是挫折感的反应。
这样,一个抽象性定义就转变成了操作性定义。
又例如,李伯特(Liebert)和巴隆(Baron)在对侵犯性行为研究中曾得到这样两种结果:一是“儿童观看暴力电视将促使其攻击行为增多”;二是“如果让儿童观看在实验室中攻击别人的3分钟短片后5分钟,儿童将可能按动按钮给隔壁房间的儿童施加疼痛的刺激”。
从字面表述中可以看出,第一种表述更加有趣和普遍;但第二种表述可能会更精确一点,因为它比较确切地描述了做什么和结果发现什么,尽管第一种表述中包括了根据实际数据推理得到的结论。
从上面研究中我们都能认识到“观看暴力电视”和“攻击行为”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但是教育研究中有很多品质,像智力或创造力这样的品质并不是可以迅速而自动地被观察到的“事实”。
更确切地说,如果要研究它们,就必须把它们变成可操作的项目,就是把它们变成具体的和可测量的形式。
所有的实证性研究都必须有测量,并且所有的测量都必须把一般的抽象概念变为具体的行为指标。
发展最早提出操作性定义的是美国的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W.Bridgman)。
1923年,他提出:一个概念的真正定义不能用属性,而只能用实际操作来给出;一个领域的“内容”只能根据作为方法的一整套有序操作来定义。
他认为科学上的名词或概念,如果要想避免暧昧不清,最好能以我们“所采用的测量它的操作方法”来界定。
他举例说明物理学领域的三个基本概念:长度、时间、重量,都可以采用测量它们的操作方法来界定,如,可以界定“1米”的长度为测量从赤道到北极直线距离的1/10000000;“1小时”的时间长度为测量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的1/24;“1克”的重量为测量1立方厘米纯水在摄氏4度时的重量。
布瑞奇曼的操作性定义的观点和思想在20世纪30-40年代被物理学界普遍接受,1971年被美国的《科学》杂志列为世界五大哲学成就之一。
教育研究中的目的在教育研究中,下操作性定义的目的是为了能客观准确地测量变量;为他人重复验证提供具体的做法;便于别人和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避免不必要的歧义和争论。
一般实证性的研究都要求下操作性定义。
用测量操作方法来界定一个名词或概念的最大优点是具有明确客观的标准。
当我们讨论一个问题或交流有关信息时,彼此都在同一个层面使用同一个概念,都清楚所用的概念意味着什么,不会产生误解或歧义。
即使对某一个概念产生疑问,也可以通过重复测量操作性定义予以验证。
在教育研究中,之所以有许多说不清、道不白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所探讨的概念没有明确客观的操作性定义造成的。
大家在不同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定义来探讨同一个问题,这样的研讨肯定会产生很多误解和歧义,很难获得一致的结果。
研究人员要求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要求研究人员必须通过严格的解释、说明或陈述产生测量那些变量的方式。
虽然,现今只有极少数的研究人员坚持用这种严格的操作性定义,然而操作性定义对教育教学研究有着持久的和重要的影响力。
它所做的是去设置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框架,使大家都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达成共识,避免由于不同背景经验造成理解上的歧义。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要求将测量操作客观地分类,这样也便于其他研究人员,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能够重复操作别人的研究。
因此,我们可以对操作性定义下这样的定义: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
方法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条件描述法条件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作出规定,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样的状态,即规定某种条件,观察产生的结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给自变量下操作性定义。
例如,要给“饥饿”下一个操作性定义,饥饿是一种自身感受,那么怎样才算饥饿了呢?心理学家用条件描述法给饥饿下了一个操作性定义:“饥饿”,指连续24小时没进食物的状态。
这样,每个人都能对饥饿进行实际操作了。
下面再举几个例子:① 竞争关系两个以上的同伴,所处环境相似,大家都有相同的目标,但只允许其中一人达到目标,这时同伴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
② 智力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CR)上的测量分数。
③ 自信心学生对即将来临的期终考试可能获得分数的估计值。
指标描述法指标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测量手段、测量指标、判断标准作出规定。
通常这些指标能作量化处理,常用于给因变量下操作性定义。
例如,“青少年”可以界定为“年龄在7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
下面再举几个例子:① 发散思维对同一物体多种用途的设想能力,具体指标为在60秒内回答砖的不同用途达10项以上为优秀;5项至9项为一般;5项以下为差。
② 阅读能力用阅读测验表上中等难度的文章进行测验,要求阅读速度达到200字/分以上;辨别达到90%以上;理解达到80%以上;记忆达到70%以上为合格。
③ 差生在标准化成就测验中的分数低于个人智力所预测的成就分数一个标准差的学生。
或者两门主课不及格的学生。
行为描述法行为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结果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动作特征进行描述,对可观测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
通常这种操作性定义用于给因变量下定义,解释客体的行为。
例如,心理学家为了用饥饿的小白鼠做实验,给“饥饿”下了一个行为描述的操作性定义:一分钟内压低杠杆10次以上而获取食物的小白鼠。
只有达到这样行为频率的小白鼠才属于饥饿状态。
下面再举几个例子:① 旁观注视别人的活动达2-3分钟以上,自己未参与。
② 合作对别人的活动给予支持,并直接参与活动,成为其中一员。
③谦让行为——在分配糖果时谦让行为可以分成三种水平:“主动谦让”指没有任何人提醒或暗示,都能将高级糖果让给别人;“被动谦让”指在他人的提醒或暗示下,才肯将高级糖果让给别人;“不谦让”指经他人再三提醒,都不肯把高级糖果让给别人,一定要自己享用。
实例说明又如,巴耐特(Barnett)在研究儿童游戏时,运用了行为描述法,确定了游戏性的五个维度:1、身体的自发性;2、社会自发性;3、认知自发性;4、明显的愉悦性;5、幽默感。
其中,身体的自发性有四个方面的表现:儿童的运动能很好地协调;儿童在游戏中行为很活跃;儿童好动不好静;儿童有许多跑、跳、滑动作。
社会自发性有五方面表现:儿童对别人的接近反应友好;儿童能与别人一起玩游戏;游戏中儿童能与其他儿童合作;儿童愿意与同伴分享玩具;在游戏中担任领导者的角色。
认知自发性有四个具体表现:儿童创造自己的游戏;游戏中使用非传统的物品;儿童担任不同特征的角色;儿童在游戏中变换活动。
明显的愉悦性有五个表现: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很兴奋;在游戏中表现精力充沛;在游戏中表达情绪;在游戏时又说又唱。
幽默感也有五个具体表现:儿童喜欢与其他儿童开玩笑;儿童善意地逗惹他人;儿童讲滑稽故事;儿童听到幽默故事时发笑;喜欢和周围人闹滑稽笑话。
给变量下操作性定义的注意事项下操作性定义的基本要求是要提供观察或测量的标准,规定变量的操作程序,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可观察、可测量、可检验的项目。
通常判断一个操作性定义是否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可将这个定义向第三者描述,如果他表示理解这个变量的含义,并知道该如何去操纵、测量,那么这个定义往往是个比较好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性定义。
给变量下操作性定义要注意以下几点:研究课题中重要的变量要下操作性定义一般来说,研究假设中涉及的变量;在整个研究中起关键作用的新概念、新名词等要下操作性定义。
例如,要研究儿童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就是这项研究中的重要变量,不对这个变量下操作性定义,研究是难以进行下去的,因为创造能力本身不会告诉人们:创造能力的具体指标是什么,如何去测量,用什么去测量。
研究目的、内容以及变量来下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要与变量的原意相符,要与抽象性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相符。
一般对研究结果的测定可采用指标描述法或行为描述法为宜。
一个变量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水平进行定义,但在一项研究中,只能认定其中之一贯穿始终,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操作性定义的设计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定义的设计要具体、明确。
所谓具体是指所提示的测量或操作必须具有可行性,要使别人能理解操作内容和过程并能重复验证,要使被解释的事物成为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可以测量计数的项目,要将操作性定义的指标成分分解到能直接观测为止。
所谓明确就是指制定的操作性定义要满足研究目的的需要,要与抽象性定义相吻合,能代表抽象性定义的实际含义。
操作性定义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是独特的操作性定义是研究者为了研究需要而规定的特殊解释,并非是对变量的全面的、唯一的解释。
如果对变量作全面的解释,能将变量的所有含义囊括,这样的定义必定是抽象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比较灵活,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界定变量,对同一个变量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性定义。
例如,我们把儿童的智力定义为: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CR)上测得的分数。
当然我们也知道测得的分数并非是某个儿童智力的全部,仅仅代表该生整个智力的一部分。
但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就把这测得的分数看作为该生智力的指标,用来代表该生的智力,这就是操作性定义的独特性。
因为要将智力的所有因素都测量出来才能确定该生的智力是无法做到的。
饭总是一口一口地吃,仗总是一仗一仗地打,研究也总是一步一步向终极真理逼近。
例子说明由于操作性定义的独特性比较难以理解,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说明:有人要研究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态度可以通过查阅教育词典、百科全书、教科书等获得抽象性定义,或者自己给学习态度下一个抽象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