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教学设计河大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中对》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这篇文言文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怎么讲好这篇名文呢?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我决定一改以往的逐字翻译的传统讲法,从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弄清历史人物的身份、关系入手,进而理解课文,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 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结合《三国演义》第37和第38回,引导学生了解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教学重点】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方针依据。【教学难点】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背景。【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演示等【教材及学情分析】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师表》和《三国演义》中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写,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水平,因此对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可适当加宽加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现在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那么在史学家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人物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隆中对》。

(二)简介背景及题目: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北魏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准备南下消灭东吴孙权和西蜀刘备等,而刘备此时兵微将寡,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胸有成竹的为刘备提出了战略决策,本文所记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始末和他与诸葛亮问答的情况。

对,对策,答问的意思,封建时代臣子回答皇帝所提出的问题,叫对策。

(三)知识积累

1.生字

诣(yì)沔(miǎn)璋(zhāng)胄(zhòu)

恤(xù)箪(dān)殆(dài)

戎(róng)

2.雅词

莫之许:就是“莫许之”。之,代词,代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许,承认,同意。

谓为信然:说是确实这样。谓,说。信然,确实这样。

器:器重,重视。

与俱来:和(他)一起来。

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诣:拜访。

凡:总共。

乃见:才见到。

因屏人: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因,于是、就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崩溃。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

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就因此失败了,(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用,因此。猖蹶,失败。

然志犹未已: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犹,仍,还。已,止。

计将安出:意思是说,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计,计策。出,产生。

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利尽南海: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利,物资。尽,全部取得。

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说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大概是天拿来资助将军的。殆,大概。资,资助,给予。

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3.一词多义

(1)为:①好为“梁父吟”(作动词,可译为“唱”);②谓为信然(译作“是”);③以弱为强者(作动词,可译为“成为”);④贤能为之用(表示被动读阳平,可译为“被”)。

(2)将:①则命一上将(名词,将领);②将荆州之军(调动,率领);③君谓计将安出(副词,将要)。

(3)然:①谓为信然(形容词词尾):②然操遂能克绍(连词,然而);③豁然开朗(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志犹未已(连词,然而)。

(4)已:①然志犹未已(动词,停止,完);②自董卓已来(介词,通“以”。);③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副词,已经)。

4.省略句

①君与俱来(“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句意是:您和他一起来。)

②此诚不可与争锋(“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句意是:既然如此,我们实在是不能和他争强斗胜。)

③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以”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四)明确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简述诸葛亮的为人。第二部分:(2)写徐庶向诸葛亮推荐诸葛亮。第三部分:(3-4)写刘备三顾茅庐,着重写隆中对策。第四部分:(5)写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五)作业:熟读文章。

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复习实词(二)、上节课,我们把《隆中对》这篇文章的基本大意做了一个基本疏通,同学们基本上能了解这篇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隆中对》这篇文章出自史书《三国志》,是《诸葛亮前传》的一部分文字,是节选的,题目是编者加的,有的地方也作《草庐对》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这篇塑造了一个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光辉形象:诸葛亮。要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刘备,当时刘备正在做什么呢?文中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时先主屯新野”同学们现在放飞自己的想象,让我们的心去贴近古人的心,设想研究一下在1700多年前驻扎在新野这个小地方的刘备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明确:“时先主屯新野”这简短的六个字,却含有丰富的内容,我觉得在1700多年前,驻扎在新野的刘备他的心不应该像湖水一样平静,而应像海水一样波澜起伏,我觉得他很伤感、焦急、苦闷。刘备和其他的割据势力一样也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起家的,他也有兵有将,但他兵少,只几千人,当时他算不上割据势力,为了生存,总依靠别人,他先投靠公孙赞、陶谦、曹操、袁绍、后投靠刘表,刘表不能容纳他,把他派到荆州边塞的小城新野,他的前半生,到处流浪,一筹莫展,所以他很伤感,感叹自己一事无成,有几句诗比较贴切的勾勒了他前半生的经历,同学们听一下,老师读一下:“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做羁旅”他连家都没有了,混到了流浪汉的地步,所以他很伤感。他也很焦急,心急如焚呀,因为他是有志向的人,曹操评价刘备是“人中之龙”,只是生平“未尝得水”他得志向在本文流露出来了:“欲信大义与天下”也就是要兴复汉室,可当时是是二分天下得形势,他想兴复汉室,希望很茫远。所以他又很苦闷。他伤感、焦急、苦闷,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壮志难酬,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此时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拜见了诸葛亮,诸葛亮得一翻言语让刘备豁然开朗,下面我们看诸葛亮说出了怎样得对策?(三)、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思考诸葛亮对策得核心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这个对策得核心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