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氏家训)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勉学《颜氏家训》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_试题答案及翻译

勉学《颜氏家训》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_试题答案及翻译

勉学《颜氏家训》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_试题答案及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9分)勉学《颜氏家训》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

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

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

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苶(niè,疲倦的样子)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

历兹以往,百行皆然。

纵不能淳,去泰去甚。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zhuō,梁上的短柱)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有删节)17.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承颜:指能顺承(父母的)心意B.宰千户县宰:主管C.但能说之也说:议论D.秋登其实登:摘取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选文开篇就论述了学习的目的,人们之所以要读书,本来就是要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力,有利于行动。

古之学者 文言文阅读

古之学者 文言文阅读
4、(2分,每点1分)①弥补不足,求得长进(或:求益、补不足) ;②造福社会(或:行道以利世)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涵义
春花虽艳丽但终不成果,而秋实才是真正的成果。同样,讲论文章虽热 闹但不是终极目的,只有在修身利行上多下功夫,才能使自己具备美好的德行 。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 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 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 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 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 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 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答案:解析: 1.学习就像种树,春天欣赏它的花,秋天收获
它的果。
2.对比,通过古今学者学习目的的对比,寓 含着作者褒古贬今的情感态度,给人们以深刻的印 象和启示。
3.示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有所长进;学 习的态度是要谦虚好学,永不满足,切忌卖弄学问 ,自高自大。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古之学者
古之学者为己, 以补不足也;
今之学者为人, 但能说(yuè)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今
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
犹种树也, 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
也。
——《颜氏家训》节选之三
【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学:求学。 2.以:用来。 3.但:只是。 4.说之:向他人炫耀夸说(shuō)自己的才学。 5.行道:实行主张。 6.利世:造福社会。利:有利于。世:世间,此指社会。 7.修身: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8.进:进仕,做官。 9.者······也:表判断(夫学者犹种树也)。犹:好比,好像。 10.玩:赏玩。 11.华:同“花” 花朵。 12.登:同“得” 摘取。 13.其实:它的果实。其,它的,代树的。实:果实。

文言百练1(1)

文言百练1(1)

(七)不食嗟来之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

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

”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

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

檀弓》)。

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

(八)锡饧不辨一、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1.见其迎求溢户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人。

2.原礼心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诧异。

二、区别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偶一求药者既去(离开)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叩其故(问)叩石垦壤(敲打)殊不知古方乃饧字(竟)殊不沾污(很;甚)临煎加锡一块(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从高处往低处察看)三、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篇末点明中心:批评不学无术、不懂装懂之人。

(九)邹与鲁哄一、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百姓为什么“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孟子是怎样解答的?先说凶年百姓抛尸荒野、流离失所而有司不去赈济,再引用曾子的话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从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主张?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二、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是为了告诫统治者不要推行暴政要施行仁政。

请联系文中内容翻译这句话。

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三、解释下列词组。

1.莫之死(即莫死之)2.如之何(对…怎么办)3.凶年饥岁(饥荒之年)4.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四、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 )(十)卖柴翁殴宦者一、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词性。

1.宦者称宫市取之(指代柴)(代词)2.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他)(代词)3.今以柴与汝(把)(介词)4.尝有农夫以驴负柴(用)(介词)5.我有父母妻子(拥有)(动词)6.我有死而已(只有)(副词)二、试分析文中的“宦者”和《卖炭翁》中的“宫使”。

【初中文言文阅读】初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颜氏家训》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初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颜氏家训》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初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颜氏家训》附答案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文言文阅读(八分,每小题二分)[a] 顺的头发在英亩之间,傅朔在建筑之间,胶水在鱼和盐之间,关义乌在学者之间,孙朔在大海之间,白立熙在城市之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他们工作他们的肌肉和骨骼,饥饿他们的身体和皮肤,缺乏他们的身体,刷他们的行动。

因此,他们被感动和耐心,这让他们受益匪浅。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道生在悲伤中,死在幸福中。

(选自《孟子·告子下》)[b]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家训)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

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

③同列:同辈。

④疾之:怨恨他。

⑤鸱枭(中国ī席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九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孙硕举于海(提升:提升、使用、选择)b.工作其筋骨,饿其体肤(劳工:劳工)c.一旦益其所不能(曾:与“增加”相同,增加)d.不要理会长辈,要轻蔑同列(疏忽:疏忽)10.下列附加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例句:舜发于畎亩之在里面a.恶毒的如鸱枭B辍耕之山脊c.孔子说:“为什么不呢有?”D醉翁之不是酒11.以下对文章内容的错误理解是什么()A.【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

D【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

《勉学》原文翻译

《勉学》原文翻译

《勉学》原文翻译《勉学》原文翻译《勉学》为《颜氏家训》第八篇的篇名,一部分被收录于中学语文课本,作者颜之推。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勉学》原文翻译,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勉学》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篇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後,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

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

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

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

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斋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廕,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簿伎在身。

颜氏家训《求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造福社会》原文、翻译及解读

颜氏家训《求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造福社会》原文、翻译及解读

颜氏家训《求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造福社会》原文、翻译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颜氏家训《求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造福社会》原文、翻译及解读【导语】:求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造福社会原典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勉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勉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勉学》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勉学颜之推夫明《六经》之指①,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②风俗,犹为一艺③,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④,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簿伎⑤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赖营馔⑥,欲暖而惰裁衣也。

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⑦,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⑧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⑨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⑩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严氏家训》节选注释:①指:通“旨”,宗旨、主旨。

②敦厉:督促勉励。

厉,通“励”,劝勉。

③艺:技艺,才能。

④庇荫:保护。

⑤簿伎:小技术。

薄,微小;伎,通“技”。

⑥馔(zhuàn):食物。

营馔:谋求食物。

⑦羲、农:伏羲、神农,均为传说中的旧时帝王,与女娲并称“三皇”;已:通“以”。

⑧生民:人民、老百姓。

此可译为一般的人。

⑨疾:憎恶、厌恶。

⑩鸱枭:鸟名,俗称猫头鹰。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涉.百家之书涉:(2)纵不能增益.德行益:(3)是.犹求饱而赖营馔是:(4)读数.十卷书数:2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B.夫读书之.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C.行道以.利世也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D.春玩其.华其.真无马耶(《马说》)2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说明一个道理:不能一学到一点东西就自高自大,骄傲自满,要谦虚好学,学而不厌。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南北朝】颜之推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解1.夫:句首发语词。

2.学者:学习的人。

3.求益:求得长进。

4.凌忽:凌,欺侮;忽,轻视。

5.轻慢:轻视。

慢,傲慢。

6.同列:同辈。

7.疾之:怨恨他。

8.恶(wù):厌恶(wù)。

9.鸱枭(chī 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10.如此:像这样。

(代指:才读数十卷书,就自高自大,冒犯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

)11.所以:是为了。

12.疾:痛恨。

13.也:罢了。

14.损:损害。

译文说到学习这件事,本是为了求取知识的'。

常见世人才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

(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对恶鸟一样。

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1.解释加点的字词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长进 ) 人疾之如仇敌( 怨恨 )如此以学自损( 像这样 ) 轻慢( 轻视 )轻:轻视疾:痛恨2.翻译下列句子如此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答像这样以所谓学习损害了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9 本文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夫学者,所以求益耳3.文章的观点是如此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4.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学习生活谈谈,我们应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答:不能一学到一点东西就自高自大,骄傲自满,要谦虚好学,学而不厌。

5、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答: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6、短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答: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

道理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骄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氏家训)阅读答
案附翻译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原文: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

我却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

大家仇视他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恶鸟那样。

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1.填空
文中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
文中论述学习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
文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②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3.学了这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