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名片赏析结课影评《教父1》
《教父》影评

《教父》影评《教父》是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它不仅在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觉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给人一种浓厚的情感体验。
通过展现一个黑帮家族的兴衰史,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家庭、友情和背叛等情感的复杂性。
尤其是主人公迈克尔·科里奥内的转变,从一个无辜的战争英雄变成了冷酷无情的教父,这种情感的转变令人震撼。
这部电影通过情感的描绘,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这个黑帮家族之中。
其次,电影《教父》在道德和伦理层面上也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观众不禁会思考到底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正义与邪恶。
电影中的黑帮家族虽然从事非法活动,但他们之间的忠诚和信任却令人敬佩。
这种道德层面的冲突让观众思考,当一个人为了家人和朋友而做出了不道德的选择,这是否可以被原谅或理解。
这种道德困境的展现,使电影更加引人深思。
此外,《教父》还通过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演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享受。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暴力的黑帮世界。
演员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人的精湛表演更是给电影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他们通过细腻的情绪表达和生动的演技,将角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对故事产生了更加深入的认同感。
总的来说,《教父》是一部情感丰富、思考深刻的电影。
它通过展示黑帮家族的故事,引发观众对情感、道德和人性的思考。
同时,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演也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艺术之作。
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思想上,它都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教父影评

教父影评电影教父影评(一)我最爱的电影是《教父》。
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同许多男人达成共识。
马龙的表演实在令人心折。
在少年时代,我深深着迷,甚至模仿他那含混不清的说话方式,却并不成功。
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喊破了嗓子也找不到认真的听众,那个口齿不清的教父,却没人敢忽略他说出的每一个字。
他总是面无表情,背后却潜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一种优雅的狂暴、平静的残忍、化妆的邪恶,如同毒蛇与猛虎的混合体。
他轻蔑地说,“让我开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这是男人的威权;他温和地说:“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
”;;这是男人的价值。
而事实不是这样的。
那个真实的教父,生活中的马龙;白兰度,是个十足的混蛋,他的家族则是一窝混蛋。
当然,他们是迷人的混蛋,令人同情的混蛋,应该被宽恕的混蛋。
白兰度家族中,女人个个红杏出墙,男人个个酗酒成性,且盛产自杀者。
小马龙的童年在阴郁中度过,父亲很少回家,母亲终日喝得酩酊大醉,与一个又一个男人发生关系。
小马龙生活中惟一的温暖来自一个友善的同性恋教士。
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双性恋者,因为同性恋行为被军校开除。
为逃避这一切,他来到纽约,跻身百老汇,阴郁生活赐予他的狂暴气质令他成功出演《欲望号街车》,名声鹊起。
“仿佛一觉醒来坐在糖果堆上”,他不能承受这种名气,感觉自己是个骗子,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
为了帮助他战胜焦虑,医生甚至为他宣读希特勒的讲演词。
上世纪50年代初,马龙步入影坛,开始辉煌之旅。
他拿下了七次奥斯卡提名,两次奥斯卡奖。
与此同时,他不停地结婚离婚,生下一大堆性情阴郁的子女。
他的妻子总在争吵,他的情妇总在自杀,他的子女则陷入无尽的麻烦。
马龙的大儿子克里斯蒂安;白兰度吸毒、私藏武器、干非法交易、与父亲的情妇吉尔上床(吉尔后来在汽车上自杀)。
切娜是白兰度的小女儿。
这个太阳般美丽的姑娘在家中得不到关爱,就到毒品中寻求慰藉。
1990年5月16日,马龙生活中最大的悲剧发生了:儿子克里斯蒂安杀死了女儿切娜的男友戴格。
《教父》电影影评

《教父》电影影评影片的主人公麦克·柯里昂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
他原本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军人,有着清白的背景和自己的荣誉。
然而,家族的遭遇和父亲的受伤让他不得不承担起家族的重任,成为新一代的教父。
在这个过程中,麦克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纯真和善良,变得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他为了保护家族的利益,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暗杀、威胁和贿赂等。
麦克的两段婚姻也对他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西西里姑娘爱洛波尼娅,他们的婚姻是基于家族的利益和传统的。
这段婚姻让麦克在心理上更加认同了自己西西里人的身份,也让他感受到了家族的温暖和力量。
然而,爱洛波尼娅的死去让麦克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为家族报仇的决心。
他的第二任妻子是美国女孩凯,他们的婚姻是基于爱情和个人的选择。
凯代表着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她的出现让麦克感受到了自由和幸福。
然而,他们的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凯无法理解麦克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而麦克也无法给凯带来她想要的生活。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都鲜明而富有个性。
老教父柯里昂是一个智慧、果断、冷静的人,他深知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同时也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家庭观念。
他的儿子桑尼鲁莽、冲动、暴躁,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而他的另一个儿子弗罗多则懦弱、无能、缺乏主见,是一个被家族边缘化的人物。
其他的角色,如汤姆、阿波罗尼亚等,也都各具特点,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的音乐和摄影也为其增色不少。
尼诺·罗塔的配乐为影片营造了一种神秘、紧张、压抑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黑手党的冷酷和无情。
而摄影方面,影片运用了大量的广角镜头和阴影,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教父》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让我们看到了黑手党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家族、权力、人性和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黑帮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和社会的经典之作。
教父 影评

教父影评
《教父》是一部无法忽视的经典电影,它不仅在电影史上留下
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
这部
电影以其精湛的表演、扣人心弦的剧情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成为了
一部永恒的作品。
首先,电影中的演员们表现得非常出色。
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的表演无疑是本片的亮点,他们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对这些角色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连接。
特别是阿尔·帕西诺饰演
的迈克尔·柯里昂,他那冷酷、坚定的表情和举止,深深地吸引着
观众,让人对他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和共鸣。
其次,电影中的剧情设置和情节发展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故事
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惊喜。
电影中的家族纷争、权力斗争
以及人性的扭曲,让人不禁陷入其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世界
的残酷。
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都让人深思,让人对人性和命运产生
了更深的思考。
最后,电影中的音乐和画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片中的配乐让人
沉浸其中,画面的布置和摄影手法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这些元素都
让电影更加生动和震撼,让人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更加深刻的共鸣。
总的来说,《教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它深刻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让人对人性和命运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这部电影不仅在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
《教父》影评

《教父》影评导语:制度:影片伊始,一位商人对美国制度大加赞赏,这或许也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美国——一个美好而自由的天堂。
诚然,从黑手党在美国这片土地上的蓬勃发展,我们便可略窥一二。
这是由国家制度所决定的。
高晓松曾说过:“一个国家法制是否健全,可从当地黑帮的发展状况看出。
”黑帮有钱聘请律师,而律师则利用法律保护黑帮,这听起来颇具讽刺意味,但这也正是《教父》对美国制度的一种反讽。
资本与政治:维托·柯里昂(马龙·白兰度饰)作为美国东海岸城市纽约的柯里昂家族族长,却能涉足西海岸以洛杉矶为代表的电影产业,以及以拉斯维加斯为代表的酒店娱乐产业,而柯里昂家族却以经营橄榄油生意为幌子。
这只是美国黑手党的冰山一角。
更令人震惊的是,教父曾说:“这件事交给别的选区的犹太议员。
”政界中有许多人依赖黑手党的帮助,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当柯里昂家族杀死一名警察后,他们利用在报社的人脉为自己编造舆论,以控制局势。
至此,我们不能再轻视黑手党,他们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覆盖着整个美国大陆。
而教父在谈及自己的遗愿时,希望家族能真正进入政界。
原则:黑手党以自己的方式行事,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就去做。
他们想贩毒,但决心让毒品远离学校,绝不卖给孩子,因为他们明白这是在摧残幼苗。
他们甚至考虑过只将毒品卖给黑人,让其在有色人种中流通,尽管这种做法不值得称赞,但我们也能看到黑手党的恻隐之心。
教父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
当其他帮派都希望发展毒品产业时,他却深知毒品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
灰色地带虽然处于黑白之间,但一旦跨越,便截然不同。
信誉:在我们的印象中,黑手党往往是负面的代名词,但正如一位智者所言:“存在即合理。
”他们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做事有原则,这些原则并非我们社会中的法律,而是他们的信誉和承诺。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教父在面对那个向他求助的商人朋友时,对他承诺的种种优厚回报不为所动,他所渴望的只是商人对他的尊重。
浅析《教父1》:伟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其成长过程中显示

浅析《教父1》:伟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其成长过程中显示除了让朋友低估你的缺点,世上最大的天然优势就是让敌人高估你的缺陷。
离你的朋友近些,但离你的敌人要更近,这样你才能更了解他。
——《教父》《教父1》是由名震世界影坛的大导演费兰西斯迈·福特·科波拉根据美国著名作者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教父》改编而来,由马龙·白兰度与阿尔·帕西诺联合主演的经典社会成长剧情片。
这部电影与1972年上映,上映以来就备受好评,不但斩获第45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第3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影片等多个奖项。
在2007年更是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NO.TWO”!并且在豆瓣上也是拥有着9.3分的超高成绩!对比同系列《教父2》、《教父3》而言,《教父1》显得更加经典,可能主要原因是因为老教父维多·柯里昂不管是在于形象的塑造,还是影片的深度以及给人深入灵魂的震撼感,都是独一无二的。
正如网友说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位教父,那就是马龙·白兰度饰演的老教父柯里昂,不管阿尔饰演的麦克有多优秀,都是不如老教父的。
”在我看来,确实是如此,老教父的一言一行都充斥着一种成熟、优雅,难以言明的信服感。
老教父就是一个完美男人的化身,如果有人能够学到老教父优良性格的十分之一,就已经算是一个成熟的男人!我认为“男人的圣经”不是《教父1》,而是老教父维多·柯里昂本身维多·柯里昂就是“男人的教科全书”《教父1》的主要剧情就是:在40年代的美国,“教父”维多·柯里昂是黑手党柯里昂家族的首领,带领着家族从事非法的勾当,但是同时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平民的喜爱与尊重。
于是大毒枭索罗索想要与他合作,但是被老教父给拒绝了,随后柯里昂家族与纽约其他的家族矛盾被激化。
在圣诞节的前夕,索罗索劫持了“教父”的军师兼教子汤姆,并且派人暗杀“教父”!同时,由于被叛徒的背叛,“教父”的大儿子山提诺被仇家杀害,连平民一样的小儿子麦克也被卷入其中。
《教父》影评

《教父》影评《〈教父〉影评》花了三天时间,我终于将那部声名远扬的《教父 1》看完了。
这是一部纯粹的男人戏,它涵盖了所有与男人相关的词汇:父子、兄弟、江湖、权力、斗争……“教父”一词,在这里已超脱了宗教的神圣意义,更多地带有江湖的韵味。
在这个词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血雨腥风。
与其他描绘黑社会的影片不同,《教父》并没有过多地展现血腥镜头,但却始终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仿佛死亡正悄然迫近。
即便迈克·科里昂逃到了意大利偏远的小镇,远离了美国的仇杀,我仍然会担心他何时会被仇家找到。
影片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又一个陷阱:恐吓、利诱、出卖、暗杀、报复……稍有不慎,便会落入其中,最终难逃死神的镰刀。
最令我赞赏的是,《教父》对死亡的表现手法以及对命运的探索。
不知现实中的黑社会是否真能视人命如草芥,杀人不眨眼。
在阴森的背景音乐中,杀人者犹如死神降临,轻易地结束他人的生命,干脆利落,几乎看不到鲜血,也感受不到太多挣扎。
而最具深意的一幕,当属迈克·科尼昂为侄子洗礼之时。
在这之前,他已精心策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杀戮。
于是,新生与死亡、圣洁与黑暗交织在一起,矛盾冲突达到了极致。
然而,一切又迅速归于平静,新教父诞生了。
若死亡是一种解脱,本身或许并不痛苦,而真正痛苦的是摆脱命运枷锁的过程。
迈克·科里昂,这位曾获得美军表彰的青年,也曾以为自己能主宰命运,摆脱家族的阴影。
但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自从成为科里昂家族的一员,他的生命便被置于悬崖边缘。
即便远走天涯海角,他也终究要回归,为家族的利益和尊严而战。
从迈克·科里昂在医院保护他的父亲老教父那一刻起,他便成为了老教父培养的对象,也是下一任教父的继承人。
尽管他还有其他兄弟,但他的沉着与冷静,注定了他与众不同的命运其他人要么被人所杀,要么被人利用,而他却要去杀人。
性格决定命运,或许这便是其中的真谛。
当昔日父亲的手下躬身亲吻他的右手,并尊称他为“Godfather”时,迈克·科里昂正式成为黑帮家族的新首领,这也意味着命运的胜利。
教父影评讲课教案

教父影评《教父》三部曲影评《教父》三部曲讲述的是意大利黑手党在美国的故事,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没有过度的浮夸,没有傻叉的摆酷,没有无敌的身手,更没有美女帅哥离奇的爱情,所有故事的发展,顺理成章,却又悬念迭起,出人意料。
三部电影都采用了较为简单的叙述方式,只有第二部采用了两段时间同时叙述的方式,展现了柯里昂家族的兴起和落寞(麦克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妻子的离去,不得不说是一种落寞)。
第一部,主旋律应该是复仇,讲述麦克是怎么从一个好学生,成为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黑手党教父。
麦克开始时是不打算沾手家族的事业的,父亲也不想让他进入这个圈子,但当父亲因为拒绝投资毒品生意,而遭到报复,两个哥哥一个冲动,一个愚蠢,他不得不决定要亲自为父亲报仇,巧妙的利用警察与毒枭的亲密关系,表现出了他的智慧,沉着,与冷静。
他与警察和毒枭会面并射杀他们的那一段,堪称经典,不在于他的枪法多么好,动作多么酷(不像某些国产影片),而是那种紧张的气氛,足以令人窒息,整个过程很简单,但是导演故意把这一段拉得很长,让演员在这冗长,而又不允许有任何多余表情的时间和空间里,只能通过眼神透露一点点内心的紧张,对演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这一段没有激情的飞车场面,而是一个简单的突然掉头,摆脱跟踪;没有火爆的机枪扫射,而是普通的左轮手枪塔塔两声;没有人群惊声的尖叫,而是一种无声的诧异和恐惧。
但是,他的复仇并没有结束,当他不动声色,顺理成章的接替父亲的位置之后,便迅速地解决了另外几大家族的头目,但是,他这样做的目的,以及走上这条路的目的,不单单是复仇,更多的应该是他想保护自己的家人,这在后面两部续集中,都有所提及。
第二部,主要叙述的是麦克的父亲是如何流浪到美国,并创建了克里昂家族,以及麦克复仇过后,又面临到的报复。
在这一步中,主要表达的是父子两走上这条路的不情愿,他们都不是一开始就想走这条路的,而是社会的逼迫,他们的行为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保护,面对无理压迫的一种反抗,然而黑道毕竟是黑道,在这种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的环境中,他们更需要格外的坚强,以至于冷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父1》影评
由弗兰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马龙·白兰度、艾尔·帕西诺
主演的电影《教父》在1972年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各方好评,并在次年一举获得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1973)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提名)三项大奖,被视为是经典电影之一。
影片主要讲述了教父唐·科里昂的小儿子迈克尔如何成为新教父
的故事,把小说中虚构的纽约黑手党塑造成一个实现美国梦的家族奋斗史。
影片发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纽约黑手党柯里昂家族头目
-教父维托·柯里昂育有三子,其中长子桑尼卖力表现,次子弗
雷多表现庸碌,而幼子麦可禀赋聪颖,拥有成为“教父”(黑手党的头目)的天份。
不过麦可性格单纯,不爱江湖的腥风血雨,也并不想进入任何黑道事业,他不仅投笔从戎,投身军旅,献身于美国海军陆战队,更有意和身为平民的女友凯伊结婚。
电影以维托独女康妮的婚礼揭开序幕,并且揭露角色关系。
教父维托除了受到人敬仰外,也仰赖他的养子律师汤姆·海根。
婚礼中,维托的义子─知名歌手庄尼·方坦请求教父替其争取好莱坞新戏的角色,教父维托以一句:“我会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答应。
并且遣心腹养子汤姆前去协调。
好莱坞制作人约翰·沃兹死不接受,并且说明与庄尼结仇的原因。
沃兹将汤姆赶了回去,但隔日醒来,沃兹发现他床头上满是血迹,定睛一望,却找到了
他昨日向汤姆介绍价值60万美元的种马首级,而经此巨变的沃兹,立刻屈服。
汤姆回来后,毒枭索拉索找上教父。
维托手执家族的大权,考量风险性等问题,决意不涉足毒品买卖,并因此惹来索拉索的不满。
索拉索不但买凶行刺维托,又绑架维托的律师兼顾问汤姆;加上麦考斯基警长与索拉索串通,令麦可处处求救碰壁。
麦可决定约索拉索和麦考斯基警官会谈,假意求和,实则将二人刺杀。
维托与汤姆的安全无虞,而麦可枪杀二人后,听从兄长的劝告和安排,抛下美国的一切,逃回意大利老家西西里去避风头,并在该地认识了一名美丽女孩,进而相恋成婚。
1948年,纽约黑帮为争地盘互相厮杀,维托长子桑尼,在接到妹妹打来的哭诉电话后,前去妹妹家,竟然意外地在公路上,遇到敌人设好的圈套给乱枪扫射而亡。
而次子弗雷多才具平庸,被认为无能接手家族事业,维托也决定召唤幼子麦可回来掌握家族。
远在西西里的麦可,也因为其身为柯里昂家族的身份而被对手盯上,贴身保镳被敌人买通,麦可美丽的意大利妻子,更因此成为他的替死鬼,在麦可面前被炸死于车内。
娇妻惨死的冲击,带给麦可巨大的刺激,麦可知道他的一生除了黑帮之外,恐怕再无他路,因此麦可接受了父亲的召唤,回到美国,与原女友凯伊成婚,接手家族事业。
最后麦可接受家族事业,成为新一任教父。
教父本人甚至都不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占据这地位的是他最年轻、最聪明的儿子迈克尔,他既理解父亲那个位置的性质,同时又能给他的过时做法来些修改。
教父在家族企业中的角色,正如他的名字所描述的;他独力于将会接手事业的下一代之外,满怀希望地将家族事业带上合法企业的轨道。
读过小说的人或许会很惊讶,迈克尔竟然取代唐·科里昂成了影片焦点。
事实上,面对有关家庭内部权力转移的原著小说,科波拉只是为了能更经济有效地直指其核心部分,才用了这办法。
马龙·白兰度把教父演成了一个精明、坚强的老人,事实上,他是演员表里的第一号;而成功饰演迈克尔的艾尔·帕西诺则是影片的主演。
白兰度的表演是技巧娴熟的举重若轻。
他的声音如喘息,如耳语,肢体动作故意缺乏精准度,达到的效果就是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男人,他对权力早已处之泰然,无需再刻意提醒周围之人。
科波拉为所有这些材料找到了适合的风格和视觉效果,于是《教父》成了某种稀有的东西:一部脱胎于畅销书的真正优质的影片。
决定用符合过去时代背景(四十年代中期与后期)的舞美,这一点很关键;倘若他们真如原本计划的那样,为省钱而把整个故事搬到现代,这电影绝对不可能成功。
但它作为一部时代剧却获得了出奇的成功,充斥着线条流畅、凹凸有致的豪华轿车和战后流行的各式帽子。
科波拉和摄影师戈顿·威利斯一起,用彩色摄影实现了某些有意思的效果。
影片刚开始的部分,有一种褐中带红的色泽,稍稍
过曝,感觉就像是一份1946年的报纸增刊。
虽然影片长达三个小时,但却能令我们看得津津有味,其节奏也无需匆匆忙忙。
在片中,维托·科里昂实际是黑帮老大,但他冠上了教父这个身份,而且这绝不单单是名号上的区别。
我相信电影所要描写的不再是那种寻衅滋事的黑帮组织的杀戮和战争游戏,而转向了科里昂家族的人物命运这个话题。
他们如同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个特殊阶层,这个阶层在新生都市的纷乱逐鹿中产生。
作为后来的幸存者掌握了强大的权势和财力,触手伸及各方各面,甚至还能充当平民的保护神,看似强大无比。
但实际上,家族的生存始终是一个艰难的问题,他们不仅要参与黑帮间的明争暗斗,在从社会的黑暗代表努力转向社会主流的道路中更碰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时代的发展中举步维艰。
这就像一场不可逆转的悲剧,无数的枪杀洗底,甚至包括对自己的亲友手下,让人简直有些麻木了,这场悲剧就是从《教父》第一部开始。
马里奥·皮左和科波拉的对一切的诠释是戏剧化的,在科里昂家族的经营中,产生了激烈的叛乱挣扎,涉及政府、亲信及各方各面,又加入了细腻的感情戏成分,取材对一部电影来说太宏大了。
对比其它的黑帮题材,别人通常只能挖出一小块题材来拍一部电影,而《教父》这个题材如果引申出去,却完全可以超越“黑帮”这个主题,映射到更广的方面。
虽然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给我的最深印象似乎是情节繁冗——电影耗时长、出场人物多,自己恰恰对其背景又缺乏理解,简直令人看得疲劳。
但是慢慢的沉下心来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虽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还是不太明白,但是还是非常喜欢这部影片。
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电影评选中,《教父》获影迷票选为第二名,我想这也是对这部影片最好的褒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