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双线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双向四车道市政公路隧道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双向四车道市政公路隧道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综合说明一、编制说明及指导思想1、编制依据⑪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⑫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⑬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⑭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的《现行市政工程规范大全》;⑮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⑯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⑰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⑱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L50-078-2008;⑲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⑳根据《某县城摩围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⑴《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T535-2004⑵《道桥用防水涂料》JC/975-2005⑶《建筑防水涂料国家标准》GB/T16777-2008⑷《某县城摩围山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第一册道路工程》2、编制原则严格遵守施工图纸以及施工图设计交底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我单位将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安全、质量保证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本工程顺利、高效、优质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选派具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及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机构,保证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层全面负责整个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并保障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直接对业主负责,对工程项目负责。
在机械设备和检测仪器配置方面,优选高效机械化作业及现代化的检测手段,为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及安全提供强有力的设备、仪器保证。
在安全保证措施方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于全局性、可靠性及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岗位责任制,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在文明施工方面,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内外的文明施工,采取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化的环保、环卫措施,尽量减小对附近及周边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影响。
四车道双向高速公路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公路隧道 公路桥梁)

四车道双向高速公路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公路隧道/公路桥梁第一篇总体施工方案、方法1综合说明在资金到位和征地拆迁全部完成的情况下,我部将全面开展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剩余工程量,需要加倍投入设备和人力,业主务必考虑多投入的资金,确保今年通车任务。
我们将按施工组织设计投入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员和精良的机械设备,积极响应业主对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争创一流工程。
1.1编制依据1.1.1招标代理方及某市西环高速建设管理处提供的招标文件。
1.1.2招标代理方及某市西环高速建设管理处提供的设计图纸。
1.1.3国家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水泥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公路土工试验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工程机械台班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等有关法规、文件。
1.1.4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1.1.5我单位现有技术水平、施工队伍及机械设备情况。
1.1.6我单位施工类似工程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1.2编制原则1.2.1 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
1.2.2 坚持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原则。
1.2.3 确保施工按计划工期完成的原则。
1.2.4 搞好环境保护,实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原则。
1.2.5优化施工方案,采取网络技术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工程造价的原则。
1.3工程概况1.3.1地理位置根据山西省“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发展重点,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由“人字骨架,九横九环”调整为“三纵、十一横、十一环、十一条连接线”,规划里程由4050公里增加到6300公里,使山西省高速公路网络化程度和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本项目为某西环高速公路,与现有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某段(南环)、在建的平定至曲阳高速公路(北环)和在建某至盂县高速公路某段(东环)共同形成高速公路规划网中的某市环线。
双向行车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第二章编制范围和编制原则 (3)第三章工程概况、工程数量及施工条件 (4)第一节工程概况 (4)第二节工程数量 (7)第三节施工条件......................................... ..7 第四章施工总体方案及部署.................................. ..8 第一节施工总体安排..................................... ..8 第二节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安排....................... ..9 第三节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10 第四节施工通风 (13)第五节施工用电 (15)第六节施工用水 (15)第七节施工量测 (16)第八节内业资料 (34)第九节施工程序 (34)第五章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关键技术 (35)第一节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 (35)第二节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36)第三节主要项目的施工工艺要求 (39)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 (65)第七章主要材料、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 (69)第一节主要材料使用计划 (69)第二节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69)第八章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 (70)第一节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体系 (70)第二节质量保证措施 (71)第九章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85)第一节安全目标与安全保证体系 (85)第二节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87)第十章工期保证措施 (91)第十一章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93)第十二章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96)第十三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 (99)第十四章施工应急预案 (102)第一节事故事件应急救援措施 (102)第二节安全事项 (104)第十五章其它说明的事项 (105)第一章编制依据⑴国家、公路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有关规定;⑵承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⑶申嘉湖高速公路长安隧道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⑷申嘉湖高速公路长安隧道现场调查所获得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⑸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工法;⑹可资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⑺国家及地方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民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与技术标准。
隧道路面施工组织

中坡隧道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中坡隧道位于毕节市赫章县野马川镇中坡村,下穿G326国道,属新建毕威高速公路的一段。
设计为双线四车道分离式隧道,左线长426m,右线长420m。
隧道所处地段海拔为1480米-1580米,相对高差100米,场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粉质粘土层,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进、出口段围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埋深较浅,施工时必须加强支护。
中坡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与施工。
我部安排1支施工队伍从隧道进口单向掘进,施工中严守“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成环”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围岩自稳能力的情况下,按“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的原则尽快施作初期支护,控制围岩变形,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
路面设计:隧道主洞均采用复合式路面,路面上面层采用4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6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设26cm厚的C30水泥混凝土面层为路面板和平均厚度为20cm的C20素混凝土为基层。
二、施工准备1、图纸的审核由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组织下属各施工队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项目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对整个工程施工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的形式形成书面资料,相关技术交底已经下发。
2、配合比的选取砼的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及现场使用的材料进行试验确定。
3、物资材料准备施工中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材料及半成品需求计划,由物资部门负责材料的采购供应工作。
4、机械设备的准备根据本隧道实际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按照“满足需求,确保使用,略有富余”的原则进行配置,并充分考虑各种设备的性能配套。
隧道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5、福禄岭隧道管理人员分工:生产负责人:王朝国技术负责人:钱庆强质量负责人:朱紹辉实验负责人:刘宁施工负责人:陈元忠机械负责人:阮应安材料负责人:阮应安安全负责人:令狐昌军量测工程师:卢函恩6、碗铺隧道路面施工投入的劳动力:福禄岭隧道路面施工人员安排表三、施工方案流程施工准备清理路面整平层混凝土顶面测量出隧道中线及边线准确架立边缘槽钢浇筑混凝土路面层混凝土表面抛光养护、拆模检查验收加工传力杆、拉杆及各类钢筋报现场技术人员检查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不合格合格隧道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图1、 技术要求1.1准备工作:在绑扎钢筋前,首先对于已经打好的路面基层混凝土面进行清理,保证路面基层表面没有杂物。
分离式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范本模板

一、总则(一)编制依据:⒈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招标文件、图纸、参考资料、补遗书等相关资料。
⒉交通部颁布的现行公路《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⒊通过踏勘工地,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得的相关资料。
⒋我公司拥有的工法成果、机械设备状况、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及多年来的经验和各种施工统计资料。
(二)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合同文件要求和设计意图,贯彻执行现行公路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力创本工程质量全优。
2、采用网络计划管理技术,安排施工进度,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保施工工期。
3、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尽量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4、采用和工程相适应、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于生产线,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
5、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的、成熟的施工工艺经验,实行样板引路、实验先行、全过程监控施工。
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保既有公路交通安全和运营畅通,尽量减少对施工运输及居民的干扰影响,文明规范施工,搞好环保,保证施工安全。
二、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隧道位于境内,分为左右分离式隧道,设超高曲线。
隧址区属于构造侵蚀中山区,轴线走向进口端54°出口端32°,山脊走向进口端为90°,出口段为170°。
左线最大埋深121米,左线隧道长669米,进口端桩号ZK195+863,出口端桩号ZK196+532。
主要围岩类型为Ⅲ、Ⅳ类。
(二)主要技术指标如下:a.洞内路面设计荷载:汽-超20;挂车-120;b.地震基本烈度:路线所经过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结构不做设防。
c.隧道建筑限界:净宽:9.75m,净高5.0m;d.隧道路面横坡:2%的单面坡e.通风方式:自然通风;f.通风卫生标准:CO设计浓度δ:300ppm;浓烟设计浓度K:0.007m-1;g.公路等级:山岭重丘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道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隧道计算行车速度:80km/h。
双线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隧道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范围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范围 (1)1.3 编制原则 (1)2、工程概况 (1)2.1 工程简介 (1)2.2 地形地貌 (1)2.3 地质、地震 (2)2.4 水文地质 (2)2.5不良地质现象 (3)2.6气象条件 (3)2.7设计技术标准 (4)3、施工准备 (4)3.1组织机构设臵 (4)3.2、施工部署 (4)3.4、施工用电及照明 (4)3.5、施工供水及生活用水 (5)3.6、弃碴场 (5)3.7砼搅拌站 (5)4、总体施工方案 (5)4.1、工期安排 (6)4.2施工资源配臵 (7)4.2.1劳动力使用计划 (7)4.2.2主要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7)4.3主要材料供应 (8)5、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9)5.1、洞口及明洞施工 (9)5.2、暗洞开挖 (10)5.2.1开挖方法简述 (10)5.2.2、Ⅳ、Ⅴ级围岩洞口浅埋段开挖 (11)5.2.3、Ⅲ、Ⅳ、Ⅴ级围岩普通段开挖、支护 (13)5.3 围岩爆破施工工艺 (14)5.4 洞身初期支护 (20)5.4.1超前支护措施 (20)5.4.2型钢拱架和格栅拱架制作、安装 (22)5.4.3、锚杆施工 (23)5.4.4钢筋网安设 (23)5.4.5喷射混凝土 (23)5.5隧道防排水施工 (25)5.5.1、隧道施工排水 (26)5.5.2、环向、横向、纵向排水管施工 (26)5.5.3、土工布+隧道EVA防水板施工 (27)5.5.4、止水带、止水条施工 (27)5.6、隧道仰拱填充、隧道铺底及中心排水沟施工 (28)5.7、二次衬砌砼施工 (28)5.7.1、台车就位、立模 (29)5.7.2、砼搅拌 (30)5.7.3、砼的运输 (30)5.7.4、砼入模灌注 (30)5.7.5、砼的振捣 (30)5.7.6 保证拱顶填充密实措施 (31)5.8 路侧边沟、电缆槽 (31)5.9 隧道路面砼施工 (31)5.10 洞内装饰及防火涂料的施工 (32)5.11、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与现场监控量测 (32)5.11.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32)5.11.2、隧道现场监控量测 (32)5.12、临时通风措施 (36)5.13、不良地质处理 (38)6、工期保证措施 (47)7、安全生产措施 (49)7.1、安全生产目标及安全责任目标 (50)7.2、安全生产责任制 (50)7.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50)7.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50)7.5、保证安全的措施 (50)7.5.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规则 (51)7.5.2、机电设备施工安全技术规则 (51)7.5.3、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1)7.5.4、季节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2)7.5.5、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52)7.5.6、行车安全技术措施 (52)7.5.7、起重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3)7.5.8爆破施工安全措施 (53)7.5.9、隧道施工其它安全措施 (57)8、质量保证措施 (57)8.1、工程质量目标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57)8.1.1、作业层过程质量控制制度 (57)8.1.2、保证质量技术措施 (58)8.1.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60)9. 雨、冬、夏期施工措施 (60)9.1 雨期施工措施 (60)9.2、冬期施工措施 (61)9.3、夏期施工措施 (62)10、环境保护措施 (62)11、文明施工 (63)12 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实施 (64)1.编制依据、范围1.1 编制依据(1)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黔滇界)公路X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3)施工现场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数据以及现场实际情况(4)我单位积累的施工技术能力、机械设备能力及相关工程的施工经验1.2 编制范围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黔滇界)公路X合同段XX隧道工程。
xzxx高速公路分离式独立双洞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第1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公路**至**段高速公路工程第*合同段,里程桩号K16+000~K20+000,路线全长4km。
公路等级:4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公里;净空高度:5米;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路面标准轴载:BZZ—100;隧道建筑界限:双车道限界净宽10.25米。
主要控制性工程为xx隧道。
xx隧道采用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形式,隧道轴线间距11.3~23.0m。
左线隧道长3215m(ZK18+365~ZK21+580),本合同段为ZK18+365~ZK20+000,长1635m;右线隧道长3276m(K18+364~K21+640),本合同段为K18+364~K20+000,长1636m,属特长隧道。
进洞口为端墙式。
1.2基本地质本段地层岩性主要为强、弱、微风化灰岩、页岩。
测区构造的主体是北北东、北东向褶皱及其伴生断层,构造应力场的方向为北西西与南东东或北西与南东,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
地层走向以北北东、北东向为主,倾角20~40o,局部较陡。
xx隧道左线隧道穿越Ⅴ(长203m, 占12.4%)、Ⅳ(长209m, 占12.5%)、Ⅲ(长787.5m, 占48.2%)、Ⅱ(长435.5m, 占26.9%)级围岩;右线隧道穿越Ⅴ(长203m, 占12.4%)、Ⅳ(长236m, 占14.4%)、Ⅲ(长737m, 占45.0%)、Ⅱ(长460m, 占28.2%)级围岩。
1.3不良地质调查隧道穿越的主要不良地质为岩溶和岩溶水:主要分布于隧道所经灰岩地层,岩溶受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控制,分布成带状,与岩层走向近一致。
隧道开挖时可能新出现的如涌突水、地下水、溶洞软弱充填物等不良地质将请监理工程师核实后进行相应处理。
隧道通过这些地段时,应预防产生岩溶水,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地质工作,采取以排为主,封堵为辅的防治方案。
1.4气象条件沿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降雨量980~1340mm,年最大降雨量1534.8mm,日最大降雨量212.7mm,雨季降雨(5~8月)约为全年降雨量的70%;年均雾日30~40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气温18 o C,极端最低气温-3.3 o C,极端最高气温44.1 o C,温差大。
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一、隧道工程概况XXX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隧道山体最高海拔高程约为1580m,谷底最低海拔高程为1320m,隧道最大埋深约为226m,左线隧道起讫桩号为ZK35+240~ZK36+790,隧道长1550m,右线隧道起讫桩号为ZK35+246~ZK36+842,隧道长1596m,隧道进口为削竹式洞门,出口为端墙式洞门,边仰坡采用圆角法开挖,边仰坡临时开挖边坡坡率可采用1:0.25,回填完成后再按设计线刷边仰坡。
隧道洞顶截水沟用M3.15浆砌片石砌筑。
隧道位于曲线上。
隧道净空为10.5m×5.0m(宽×高)。
隧道单线Ⅱ类围岩295m,Ⅲ类围岩565m,Ⅳ类围岩2286m。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5米,净高5.0米,在隧道检修道下设置尺寸为0.8×0.65m电缆沟,在隧道右侧检修道下设置尺寸为0.80×65m电缆及消防沟,路面下两侧设Φ30cm的侧排水沟排除围岩渗水,在路面底侧设置一Φ20cm预留边水沟排除路面清洗水。
根据隧道埋深及荷载类型的不同共设计了七种衬砌形式:明洞衬砌:S1;复合衬砌:S2a、S2b、S3a、S3b、S4、STa。
明洞衬砌用于进出口明挖段,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
复合衬砌参数首先根据围岩类别,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及埋置深度,结构跨度及施工方法等确定,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围岩监控量测。
复合衬砌参数见下表。
复合衬砌支护参数表二、隧道工程总体施工方案XXX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按照“新奥法”的施工技术,开挖作业宜采用对围岩扰动较少的控制爆破技术和较少的开挖步骤,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稳定,开挖应尽量利用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支护作用。
根据这一原则,尽量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控制欠挖或减少超挖,也可采取预留光面爆破层的控制爆破办法,尽量使隧道开挖断面周边轮廓圆顺,避免棱角突变处应力集中造成坍方。
其基本原则扼要地概括为:少扰动、早支护、勤量测、紧封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行山高速公路平山至赞皇段中建六分部北芦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批准:目录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况 (1)1.2 地质条件 (2)1.3 气象条件 (3)1.4 隧道工程 (3)2 施工安排 (3)2.1 施工顺序 (3)2.2 施工进度计划 (4)3 施工准备 (4)3.1 技术准备 (4)3.2 人员配置 (5)3.3 设备配置 (5)3.4 材料准备 (6)4 施工过程 (6)4.1 南王庄1号隧道出口不良地质处理 (6)4.2 截、排水系统的施工 (11)4.3 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 (11)4.4 大管棚施工 (12)5 质量保证措施 (19)5.1 质量目标 (19)5.2 质量保证体系 (20)5.3 质量保证措施 (20)6 安全保证措施 (21)6.1 安全目标 (21)6.2 项目安全保证体系 (21)6.3 安全保证措施 (21)7 环保保证体系 (22)7.1 环境保护保障体系 (22)7.2 环境保护措施 (23)1 编制范围及依据1.1 编制依据1、《平山至赞皇高速工程工程(中建六分部)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6、我单位现场调查情况、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和经验;我单位为完成本工程拟投入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1.2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为K29+739~K30+272(ZK29+698~ZK30+350)段的北芦庄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机械配置,主要项目施工工艺及方法,安全、质量、消防、环保、水土保持及隧道施工应急预案等技术管理措施的编制。
对工程的施工与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每道施工工序,使工程顺利进行,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为第L-06标段,位于井陉县境内,线路途经微水镇、南王庄乡,起点桩号K23+305,路线沿途经过东水村、栾家窑、南王庄村、北芦庄村、南芦庄村,终点位于苍岩山互通处,终点里程K31+613,全长8.308km。
北芦庄隧道为双线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方案,右线隧道长533m,左线隧道长652m。
隧道平竖曲线见下表所示:表2-1 北芦庄隧道平竖曲线设计表隧道断面组成为(0.75+0.5+3.75*2+2.75+0.75=12.25)m,建筑限界高度5m,设双侧检修通道。
衬砌断面轮廓采用三心圆方案,顶拱半径7m、边墙半径5.86m、仰拱半径18m,见下图所示。
(1)洞门及明洞:(2)暗挖进洞方式:V级围岩地段,采用φ108大管棚进洞,大管棚设置1环,长48m;管棚编号为单号采用钢花管、双号为钢管,管内放置钢筋笼及注浆。
(3)暗挖支护方式: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CRD法施工,见下图2-1所示。
2.2 地质条件北芦庄隧道隧址区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起伏较大。
隧址区发育多条沟谷,走向与隧道大角度斜交。
地势总体由北西向南东抬高,隧道通过区最高点位于K30+080,高程为471m,该处隧道埋深为54m。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结果,隧址区山坡分布第四系坡洪积(Q3dl+pl)含碎石+粉质粘土外,其它地段大部分基岩裸露。
基岩主要为元古界甘陶河群白云岩(Ptns3)。
隧址区树技状侵蚀谷比较发育,坡度大,多处形成陡壁,沟谷无常年性水流。
雨季时降雨以地表径流方式流入沟谷,较大沟谷会出现暂时性水流。
隧道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但水位远低于隧道的设计标高影响不大,雨季时可能有滴水及渗水现象。
隧址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储存条件差,地下水不会对隧道造成大的影响。
根据隧道附近水样分析结果可知,地下水对水泥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隧址区无不良地质。
隧道进口段置于强风化白云岩(Ptns3)上,局部分布有少量粉质黏土及碎石土。
岩体较破碎,多风化成碎块状,稳定性差,易发生崩塌,在施工时应予以注意。
围岩稳定性极差,仰坡开挖时应予以注意。
隧道出口段置于碎石土中,围岩稳定性极差,仰坡开挖时应予以注意。
2.3 气象条件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潮湿多雨,秋季温和干燥,冬季寒冷、雪量较多而多强风。
夏季常出现暴雨和冰雹,全年80%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6-9月。
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56cm,最大风速21m/s,全年多偏南风。
2.4 隧道工程平山至赞皇高速第L-06标段共计3座分离式隧道,见表1-1。
表2-1 主线隧道设置一览表3 施工安排3.1 施工顺序图3-1 施工顺序3.2 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见表2-1。
表3-1 施工进度计划4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1本工程开工前,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包括测量、质检、试验、材料相关人员,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内容。
2施工前,完成全线导线点、水准点测量数据的复测,并在线路附近增设导线点与水准基点。
3施工前向施工班组及技术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安全、环保交底。
4.2 人员配置根据工期安排,施工所需的管理及施工人员已经到场。
工程开工前一次性全部进齐。
人员配置见表1-1。
表4-1 施工人员配置表4.3 设备配置每工作面主要配置施工机械见表3-2。
表4-2 主要机械设备(单洞)4.4 材料准备对本合同段所需各种材料的供应渠道及其供应能力作了详细调查了解,并与供料单位签订了供货合同,同时作出详细的材料需求计划,保证在施工期间各种材料有计划的供给,做到不积压、不短缺。
一切主材或地材均需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用配合比已报批,可按配比施工。
5 施工过程5.1 南王庄1号隧道出口不良地质处理5.1.1 处理范围根据勘察资料,南王庄1号隧道出口为强风化灰岩,稳定性差,可能出现滑坡,需对左线出口ZK26+258~ZK26+283范围内,右线出口K26+216~K26+201范围内进行地表预加固处理。
5.1.2 设计概况地表预加固注浆管采用φ42小导管,见图4-1,周边布置止浆帷幕注浆孔,间距0.52m,中间为地表注浆加固孔,间距1.2m,梅花形等腰三角形布置,偏压段注浆孔底标高至明洞边墙标高,其余段注浆孔底标高至隧道路面标高,具体平面布置见图5-2~图5-7。
图5-1 φ42小导管大样图图5-2 左线出口偏压段洞口处理方案ZK26+283立面图图5-3 左线出口偏压段洞口处理方案ZK26+273立面图图5-4 左线出口偏压段洞口处理方案ZK26+273~ZK26+258段立面图ZK26+258ZK26+273ZK26+283图5-5 左线出口偏压段处理方案平面图图5-6 右线出口偏压段洞口处理方案K26+216~K26+201段立面图K26+201ZK26+216图5-7 右线出口偏压段处理方案平面图5.1.3 工程量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水灰比0.6:1~3:1(重量比),注浆压力0.5~1.0MPa,每延米注浆量为0.147m3,浆液配合比和注浆压力可以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灌浆浆液的浓度由稀到浓,注浆压力由低到高,逐级变换,应根据注浆范围内林木分布情况适当调整注浆管位置,禁止破坏地表现有林木。
主要工程量见表5-1。
表5-1 隧道地表注浆工程数量表5.1.4 施工过程场地平整后,在作业区内做好临时排水排浆系统,并与场区内排水系统相连。
测量放线,标注出注浆孔的位置,并做好标记。
钻孔采用地质钻机间隔钻孔,垂直偏差不大于1%。
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拔出钻杆用清水清洗。
施工时先进行最外侧帷幕孔的注浆,然后进行内部孔的注浆,帷幕孔浆液掺加水泥重量的2~3%的速凝剂,使孔内注浆液尽快凝固,以形成帷幕防止浆液流失,可根据现场试验适当调整帷幕孔的间距和浆液配比,防止浆液的漏失,如果漏浆严重,应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注浆。
注浆结束标准以注浆终压和注浆量确定,前期注浆孔采用单孔注浆量控制,当单孔注浆量达到设计单孔注浆量时换孔注浆,后期注浆孔采用注浆终压控制,达到设计注浆终压时,且注浆孔注入率小于40L/min时,延缓20~30min,即可结束注浆,排除钻孔内的污物后,采用“机械压浆封孔法”或“压力灌浆封孔法”封孔,并将孔口抹平。
暗洞施工前,应先进行地表注浆,待注浆结束且洞顶岩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暗洞施工。
5.2 截、排水系统的施工1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及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隧道洞口截、排水系统的具体平面布置位置;在沿截排水系统平面位置进行明显标示,确保截、排水系统线性顺直、沟底平整、排水顺畅。
2截、排水系统的开挖和清理工作,截、排水系统开挖采用人工辅助机械开挖,局部采用微震控制性松动爆破进行。
在截、排水系统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山体和周边植被的破坏,同时务必将截、排系统内部的植被根系彻底清理干净,以防止后期的破坏。
3根据洞口截、排水系统周边地形,压实截、排水系统基底、帮壁和清除其沿线四周松散浮土和虚碴,尤其是截、排水系统的底部;在压实和清理中对松散区可以利用未风化的片石进行换填或填筑,利用碎石补塞缝隙、孔洞,换填或填筑过程中必须将开挖面清理平整、夯实。
在平整夯实过程中务必保证沟底平整,坡度一致。
4洞口截、排水系统基底、沟帮夯实平整后,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浆砌施工作业,浆砌片石采用未风化的片石(片石截面尺寸不小于15×15cm),浆砌砂浆强度M7.5,砌体施工过程中全部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进行砌筑,以保证砌体中砂浆的饱满度。
5截、排水系统浆砌片石完成后必须进行勾缝作业,全部采用凸缝形式,勾缝砂浆强度M7.5,浆砌勾缝要求线条清晰、平顺整齐、颜色协调。
5.3 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为保证在隧道进洞施工期间边、仰坡稳定性,上边坡、仰边坡必须在隧道进行超前大管棚施工的前期完成刷坡卸载。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洞口边、仰坡坡面防护参数为: C20 喷射混凝土,厚度8 cm ;22 mm 砂浆锚杆长度3.5m ,间距1. 2 ×1. 2 m ,按梅花形布设;直径8 mm 钢筋网格,尺寸20 ×20 cm。
5.3.1 施工流程1清除地表草木植被等影响施工的地面植物。
2按设计图纸的坡度进行施工测量,精确测设出边、仰坡开挖轮廓线。
3履带式挖掘机进入施工现场,并沿路修筑车辆通行的道路。
4进行开挖作业。
对于土体直接用挖掘机开挖,从坡顶开始自上而下进行刷坡,用装载机装土,汽车运输。
岩石爆破开挖地段,分层高度2~3米,采用密眼、少药光面爆破,以减小对洞口围岩的扰动。
5清理坡面上的浮石、危石,并修整坡面凹凸不平的地方。
6进行边仰坡防护,自下而上、分段分片进行边仰坡防护措施施作,防护措施施作顺序如下:(1)根据设计要求梅花型钻孔安装锚杆;(2)铺设钢筋网;(3)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分层喷射,湿喷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