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5课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青岛版(2014秋)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
单元第四单元课时第1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
单元第四单元课时第2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
单元第四单元课时第3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
单元第四单元课时第4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
单元第四单元课时第5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
单元第四单元课时第6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
单元第四单元课时第7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课件(共5课时)

探索新知
你能用等式表示下面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
x x
100
x x x
10
100
2x=100
3x+10=100
探索新知
分类整理 不等式 等式 不含未知数
χ + 20 <100 χ + 20 > 50
含有未知数
χ + 20 = 70
10 < 100
100+100=200
2 χ = 150 3 χ + 10 = 100 χ + 10 = 15
探索新知
盛米粉的碗重 20克
这只熊猫一次需 要喂一碗米粉。
米粉重多少克?
探索新知
米粉重多少克?
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
探索新知
如果米粉重x克,那么碗和 米粉共重(20+x)克。
50克
左边重了,(20+x)>50
探索新知
100克
右边重了,(20+x)<100
探索新知
70克
这是一个等式。
米粉重50克。 平衡了!(20+x)=70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4.1 方程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了解方程的含义。 2.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 量关系。 3.使学生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和 概括的能力。
情景导入
这只熊猫一次 需要喂一碗米 粉。
盛米粉的 碗重20克。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探索新知
活动二:天平两边“同时减”的情况 (1)天平两边同时减相同的物体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在朗读课文时注意抑扬顿挫。
3.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4.能够简单描述故事情节。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意思。
2.熟练掌握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并描述故事情节。
2.掌握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妖精的面纱》。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热身
1.师生互动: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导入
1.师生共读《妖精的面纱》,学生跟读,注意抑扬顿挫。
第三步:讲解生字词
1.逐个解释生字词的意思,举例使用。
2.学生跟着老师朗读,加深记忆。
第四步:分组讨论
1.将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写出自己的理解。
第五步:展示讨论成果
1.各组派代表发表讨论成果,进行同学间交流。
第六步:课堂练习
1.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第七步:课堂小结
1.老师进行总结,强调本课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惑。
六、课后作业
1.复习课文,熟练掌握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妖精的面纱》的故事情节。
本文档为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时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1—6年级课时划分

人教精品教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1课时)课题一: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3课时)课题一:比多少课题二:比长短课题三:比高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课题一:1-5的认识课题二:比大小课题三:几和几(以上共3课时)课题四:1-5的加法课题五:减法的初步认识(共5课时)课题六: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共2课时)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课题一:认识物体课题二:平面图形的认识第五单元分类(2课时)课题一:分类(一)课题二;分类(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课题一:6和7的认识(一)课题二:6和7的认识(二)课题三:6、7的加减法(一)课题四:6、7的加减法(二) (以上共5课时)课题五:8和9的认识课题六:8、9的组成课题七:8、9的加减法(以上共5课时)课题八:10的认识课题九:10的加减法课题十:填未知加数(以上共4课时)课题十一:连加课题十二:连减课题十三:加减混合(以上共4课时)课题十四: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共1课时)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课题一:11-20各数的认识(共2课时)课题二: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共2课时)第八单元认识钟表(2课时)课题一:认识钟表——整时课题二:认识钟表——半时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课题一:9加几(共3课时)课题二:8、7、6加几(共4课时)课题三:5、4、3、2加几(共3课时)课题四: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共1课时)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4课时)课题一:上、下前、后课题二:左、右课题三:位置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课题一:十几减9 (共3课时)课题二:十几减几(共4课时)课题三:解决问题(共2课时)课题四:整理与复习(共3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2课时)课题一:图形的拼组(一)课题二:图形的拼组(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共2课时)课题二:读数写数(共2课时)课题三: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共2课时)课题四: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共1课时)课题五: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共1课时)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共1课时)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4课时)课题一:认识人民币(一)课题二:认识人民币(二)(以上共2课时)课题三: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课题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二)(以上共2课时)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课题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共3课时)课题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课题三: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二)(以上共4课时)课题四: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课题五: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二)课题六:解决问题(以上共6课时)课题七: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七单元认识时间(3课时)课题一:认识时间(一)课题二:认识时间(二)(以上共3课时)实践活动:小小商店(共1课时)第八单元找规律(4课时)课题一:找规律(一)课题二:找规律(二)课题三:找规律(三)第九单元统计(3课时)课题一:统计(一)课题二:统计(二)第十单元总复习(5课时)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4课时)课题一:统一长度单位课题二:认识厘米课题三:认识米课题四:认识线段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题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课题四: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课题五:解决问题(以上共5课时)课题六:连加、连减课题七:加减混合课题八:加、减法估算(以上共4课时)课题九: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共1课时)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课题一:角的初步认识课题二:直角的初步认识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3课时)课题一:.乘法的初步认识课题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共3课时)课题三:5的乘法口诀(共2课时)课题四:2、3、4的乘法口诀课题五:乘加、乘减课题六:用数学(共4课时)课题七:6的乘法口诀(共3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五单元观察物体(4课时)课题一:观察物体课题二:对称课题三:镜面对称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3课时)课题一:7的乘法口诀课题二:“倍”的认识(共5课时)课题三:8和乘法口诀(共3课时)课题四:9的乘法口诀(共4课时)课题五: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看一看摆一摆(共1课时)第七单元统计(3课时)课题一: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一)课题二:数学广角(二)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4课时)课题一:解决问题(一)课题二:解决问题(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3课时)课题一:平均分(一)课题二:平均分(二)(以上共2课时)课题三: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题四:除法的初步认识(二)(以上共3课时)课题五:除法计算(一)课题六:除法计算(二)课题七: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题八: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以上共7课时)课题九: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共3课时)课题一:锐角和钝角课题二:平移课题三:旋转(以上共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共1课时)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9课时)课题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共3课时)课题二:解决问题(一)课题三:解决问题(二)(以上共4课时)课题四: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课题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题二:比较数的大小课题三:10000以内数的认识课题四: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课题五:比较大小、近似数课题六: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第六单元克和千克(2课时)课题一:克和千克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6课时)课题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题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课题三:估算(以上共6课时)实践活动:有多重(共1课时)第八单元统计(3课时)课题一:统计(一)课题二:统计(二)第九单元找规律(4课时)课题一:找规律(一)课题二:找规律(二)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7课时)课题一:毫米的认识课题二:分米的认识课题三:千米的认识(以上共4课时)课题四:吨的认识(共3课时)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共3课时)课题二:连续退位减法(一)课题三:连续退位减法(二) (共3课时)课题四:加减法的验算(共2课时)课题五: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三单元四边形(6课时)课题一:四边形的认识课题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题三:周长的认识课题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题五:估计第四单元有余数除法(5课时)课题一:有余数除法(一)课题二:有余数除法(二)课题三:有余数除法(三)第五单元时、分、秒(2课时)课题一:秒的认识课题二:时间的简单计算(以上共2课时)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共1课时)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课题一: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共3课时)课题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课题三: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课题四: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课题五: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以上共5课时)课题六: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题七: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以上共4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课题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题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课题三:分数的简单计算第八单元可能性(4课时)课题一:可能性课题二:可能性大小第九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共2课时)实践活动:掷一掷(共1课时)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5课时)课题一:认识方向(一)课题二:方向与路线(一)课题三:认识方向(二)课题四:方向与路线(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课题一:口算除法课题二:除法估算(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笔算除法(一)课题四:笔算除法(二)课题五:除法的验算课题六: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一)课题七: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二)(以上共9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三单元统计(4课时)课题一:简单的数据分析(共2课时)课题二:平均数(共2课时)第四单元年、月、日(4课时)课题一:年、月、日课题二:24时计时法(以上共4课时)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共1课时)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课题一:口算乘法课题二:乘法的估算(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笔算乘法(一)课题四:笔算乘法(二)(以上共4课时)课题五: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六单元面积(7课时)课题一:面积和面积单位)课题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题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题四: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课题一:认识小数课题二:小数大小的比较课题三: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八单元解决问题(3课时)课题一:解决问题(一)课题二:解决问题(二)(以上共3课时)实践活动:设计校园(共1课时)第九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一)课题二:数学广角(二)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0课时)课题一:亿以内数的认识课题二:亿以内数的写法课题三: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题四:求近似数课题五: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课题六:亿以上数的认识课题七:计算工具的认识课题八: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共10课时)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共1课时)第二单元角的度量(4课时)课题一:直线、射线和角课题二:角的度量课题三:角的分类和画角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课题一:口算乘法(共2课时)课题二:笔算乘法(一)课题三:笔算乘法(二)课题四:速度、时间和路程课题五:积的变化规律课题六:估算(共7课时)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课题一:垂直与平行(一)课题二:垂直与平行(二)课题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课题一:口算除法(共2课时)课题二:笔算除法(一)课题三:笔算除法(二)课题四:笔算除法(三)课题五:笔算除法(四)课题六:商的变化规律(以上共12课时)课题七: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六单元统计(2课时)课题一:统计(一)课题二:统计(二) (以上共2课时)实践活动:你寄过卡片吗?(共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4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一)课题二:数学广角(二)第八单元总复习(5课时)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6课时)课题一:混合运算(一)课题二:混合运算(二)课题三:四则运算课题四:有关0的四则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4课时)课题一:位置与方向(一)课题二:位置与方向(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课时)课题一:加法运算定律课题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乘法运算定律(一)课题四:乘法运算定律(二)(以上共3课时)课题五:简便计算(一)课题六:简便计算(二)课题七:简便计算(三)(以上共4课时)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共1课时)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课题一: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课题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共3课时)课题三:小数的性质课题四:小数的大小比较课题五: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共3课时)课题六:生活中的小数(共3课时)课题七: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案(共4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五单元三角形(6课时)课题一:三角形的特性课题二:三角形的分类课题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共4课时)课题四:图形的拼组(共2课时)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课题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题二: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课题三: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第七单元统计(4课时)课题一:折线统计图第八单元数学广角(4课时)课题一:植树问题(一)课题二:植树问题(二)(以上共4课时)实践活动:小管家(共1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8课时)课题一:小数乘整数课题二:小数乘小数课题三:倍数是小数的乘法课题四:积的近似数课题五:连乘、.乘加、乘减课题六: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1课时)课题一:小数除以整数课题二:一个数除以小数课题三:循环小数课题四:解决问题第三单元观察物体(3课时)课题一:观察物体(一)课题二:观察物体(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6课时)课题一:用字母表示数课题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方程的意义课题四:解方程(一)课题五:解方程(二)课题六: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课题七:稍复杂的方程(一)课题八:稍复杂的方程(二)课题九:稍复杂的方程(三) (以上共12课时)课题十: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量一量找规律(共1课时)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课题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题二:三角形的面积课题三:梯形的面积课题四:组合图形的面积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课题一:可能性(一)课题二:可能性(二)课题三:中位数(以上共4课时)实践活动:铺一铺(共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3课时)课题一:数字编码(一)课题二:数字编码(二)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课题一:轴对称图形课题二:旋转(一)课题三:旋转(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6课时)课题一:因数和倍数(共2课时)课题二:2、5的倍数的特征课题三:3的倍数的特征(共3课时)课题四:质数和合数(共1课时)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课题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共2课时)课题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共2课时)课题三:体积和体积单位课题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课题五: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题六:容积和容积单位课题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以上共7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粉刷围墙(共1课时)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课题一:分数的意义课题二:分数与除法(共4课时)课题三:真分数与假分数(共3课时)课题四:分数的基本性质(共2课时)课题五:最大公因数课题六:约分(共4课时)课题七:最小公倍数课题八:通分(共4课时)课题九:分数大小比较练习课题十:分数化小数(共2课时)课题十一: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课题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共2课时)课题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共3课时)课题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共2课时)第六单元统计(3课时)课题一:众数课题二:复式折线统计图(以上共3课时)实践活动:打电话(共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2课时)课题一:位置(一)课题二:位置(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2课时)课题一:分数乘整数课题二:分数乘分数课题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以上共5课时)课题四: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一)课题五: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二) (以上共4课时)课题六:倒数的认识(共1课时)课题七: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3课时)课题一:分数除以整数课题二:一个数除以分数课题三: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以上共5课时)课题四: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题五: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 (以上共3课时)课题六:比的意义课题七:比的基本性质课题八:比的应用(以上共3课时)课题九: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四单元圆(8课时)课题一:圆的认识(共3课时)课题二:圆的周长(共2课时)课题三:圆的面积(共2课时)课题四: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确定起跑线(共1课时)第五单元百分数(15课时)课题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共2课时)课题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题三: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以上共2课时)课题四:.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课题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课题六: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课题七:折扣课题八:纳税课题九:利率(以上共9课时)课题十: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六单元统计(2课时)课题一:扇形统计图(共2课时)实践活动:合理存款(共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3课时)课题一:认识负数(一)课题二:认识负数(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9课时)课题一:圆柱的认识课题二:圆柱的表面积课题三:圆柱的体积(以上共6课时)课题四:圆锥的认识课题五:圆锥的体积(以上共2课时)课题六: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三单元比例(14课时)课题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共4课时)课题二:解比例课题三:成正比例的量课题四:正比例关系图像课题五:成反比例的量(以上共4课时)课题六:比例尺课题七:比例尺的应用课题八: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题九:用比例解决问题(以上共5课时)课题十: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自行车里的数学(共1课时)第四单元统计(2课时)课题一:统计(共2课时)实践活动:节约用水(共1课时)第五单元数学广角(3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一)课题二:数学广角(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27课时)课题一:数的认识课题二:数的运算课题三:式与方程课题四:常见的量课题五:比和比例课题六:数学思考(一)课题七:数学思考(二)(以上共10课时)课题八:图形与变换课题九:图形与位置(以上共9课时)课题十:统计(共4课时)课题十一:有趣的平衡(共4课时)。
苏州市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全部课件(共5课时)

Read and choose!
To cross the road, we must look (looks,
look) for a zebra crossing. At the zebra crossing,
we must look (look,looking) at the traffic lights. We must wait (waiting, wait) for the
1
Let’s imitate.
Do you remember?
• How to cross the roads safely • First look for __a_z_e_br_a_c_r_o_ss_in_g__ • Then look at __th_e_t_r_af_fi_c_li_g_h_ts__ • Traffic lights mean different • __R_e_d_m_a_n___ stop • _G_r_e_e_n_m__an__ go • You must wait • On the road!
Unit 4 Road safety
Checkout time & Ticking time
We must…
We mustn’t…
onathheomroead
Rule(规则)
用所给句型说出相关地点的规则,轮流进行,重复或错误不得分。
Read and underline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rules around us.
Different places,different rules.
We must follow different rules in different places.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与地表》全部课件(共5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交流 生活中物体下落的现象
活动过程
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不下落,为什么?
活动过程
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不下落,为什么?
活动过程
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不下落,为什么?
活动过程
活动二:探究物体落地原因
活动过程
1.实验探究“移走磁铁,曲别针如何运动”,验证地球引力的存在。
活动过程
活动一:水流对地表产生了哪些影响?
活动过程
实验结论: 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活动过程
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会引起地表变化?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视频: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6500万年前的大陆板块与现在的大陆板块 作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过程
科学家探索地球 内部的方法
地震波测量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 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 心。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碰 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 的反射和折射,用仪器把这 些信息记录下来,再进行分 析研究,就可以推知地下物 质的状态和分布情况了。
活动过程
通过磁力探究
地球作为一颗行星,自 身磁场是因为转动而产生, 科学家由此判断地球内部有 融化的铁和镍,这些流状体 在不同层间的来回流动产生 磁场。
活动过程
地球表面的物
体,人们能够看得 见,可是地球内部 是什么样的,我们 没法看到。科学家 又是怎样知道地球 内部秘密的呢?
活动过程
从地面到地球的中 心约6300千米,而现在 最先进的钻机钻探的 深度也不过十几千米, 仅为地球半径的1/500。
活动过程
如果把地球比做 一个苹果的话,那 就相当于连表皮也 没有钻透。怎么才 能知道地球内部的 情况呢?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单元解读)五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
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学段相关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中要求:“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能进行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形成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2.教学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关键:小数加减法:创设具体情境,质疑引导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学会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学生讨论、交流、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
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借助课件演示、讲解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1)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学习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习难点:能准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课本第44页例1.2,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规律方法。
3、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合作解答疑惑。
一、自主学习自学教材第44页至45页1.看第44页主题图后,了解了同学们聚在一起开联欢会。
参加联欢会的每个同学都要表演一个节目,表演节目有抽签来决定,这个同学可能抽到这个节目,那个同学可能抽到这个节目。
2.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希望表演什么节目?二、合作探究1.三张卡片分别写着什么节目?小明可能抽到什么节目?结果抽到什么?2.小丽和小雪可能抽到什么节目?结果小丽抽到什么节目?3.小雪会抽到什么?三、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
确定性的事件就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事件的结果;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的事件就用“可能”来描述事件的结果。
四、过关检测:1.完成教材第45页上的“做一做”2. 根据生活常识,在括号里填上“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1)我知道地球()每天在转动。
(2)太阳()从西边升起。
(3)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4)人()两年不喝水。
(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6)鱼()会游泳。
(7)明天()会下雪。
(8)抛硬币时()正面朝上,也()背面朝上。
(9)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有人死亡。
(10)人()两年不喝水。
3.完成教材第47 页第1-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王劲参备人:聂影巴合提努尔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万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剪发的验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课标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减法。
其中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三位数减三位数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注意指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并能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加强估算训练,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掌握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连续进位加法。
2、连续退位减法。
课时安排:11课时
新课标单元教学要求:
1、注意指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并能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3、注意加强估算训练,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