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概论知识点回顾
南航航空航天概论总复习

南航航空航天概论总复习一、航空航天的定义和历史发展1.航空航天的定义:航空是指运用飞行器在大气层中进行飞行的科学和技术;航天是指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利用的科学和技术。
2.航空航天的历史发展:-航空的发展:蒸汽动力飞机和内燃机飞机的出现,涡轮飞机的发展,喷气式飞机的问世。
-航天的发展:火箭技术的发展,人造卫星的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
二、航空原理和技术应用1.航空原理:-空气动力学:研究飞机在空气中运动的原理和空气对飞机的作用。
-水动力学:研究飞机在水中运动的原理和水对飞机的作用。
-结构力学:研究飞机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强度计算方法。
-航空机械:研究飞机运动的动力学原理和控制方法。
2.航空技术应用:-航空器设计:包括飞机、直升机、滑翔机等各类飞行器的设计和优化。
-航空器制造:飞行器的制造材料和工艺,包括金属、复合材料的使用和加工。
-航空器维修:飞行器的维护、检查和修复,确保其安全可靠的运行。
-航空器运行管理:飞行器的航行规划、航班调度、运输管理等运行相关的工作。
三、航天原理和技术应用1.空间力学:研究天体运动的力学规律,包括行星运动、卫星轨道等。
2.航天器设计:包括载人航天器、探测器、火箭等航天器的设计和优化。
3.载人航天:人类的载人航天技术和航天员的选拔、培训和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4.卫星应用:人造卫星的设计和发射,以及在通信、导航、气象等领域的应用。
5.太空科学:研究太空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科学现象,探索宇宙的奥秘。
四、航空航天发展的前景和挑战1.前景: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带来更快速、更安全、更环保的飞行方式,推动空间探索和科技创新。
2.挑战:航空航天行业面临着航空器安全、能源问题、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需要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总的来说,南航航空航天概论是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对航空航天的定义、历史、原理和技术应用的学习和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航空航天工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作者: ————————————————————————————————日期:ﻩ航空航天概论要点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1航空航天基本概念航空: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运动。
航空按其使用方向有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之分。
军用航空泛指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动,主要包括作战、侦察、运输、警戒、训练和联络救生等。
民用航空泛指利用各类航空器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非军事性飞行活动。
民用航空分为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两大类。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者宇宙航行。
航天实际上又有军用和民用之分。
1.2飞行器的分类、构成与功用在地球大气层内、外飞行的器械称为飞行器。
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
航空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气球飞艇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机倾转旋翼机航天器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基本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运动的各类飞行器。
航天器无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卫星式载人飞船登月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1.3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783年6月5日,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用麻布制成的热气球完成了成功的升空表演。
1852年,法国人H.吉法尔在气球上安装了一台功率约为2237W的蒸汽机,用来带动一个三叶螺旋桨,使其成为第一个可以操纵的气球,这就是最早的飞艇。
1903年12月17日,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飞行者”1号进行了试飞,当天共飞行了4次,其中最长的一次在接近1min的时间里飞行了260m的距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而有控制的动力飞行。
1947年10月14日,美国X-1研究机,首次突破了“声障”。
喷气式战斗机(我国习惯称歼击机)的更新换代代表了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
山东省考研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复习资料航空航天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山东省考研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复习资料航空航天概论重点知识总结在山东省考研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复习过程中,航空航天概论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技术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就航空航天概论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以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古代时期的梦想。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梦想着像鸟一样翱翔于天空,探索未知的领域。
直到19世纪末,莱特兄弟的飞行实验才真正奠定了现代航空工程的基础。
之后,飞行器技术不断发展,从飞机到火箭、卫星、航天飞机等,航空航天工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二、航空航天工程的基本原理1. 飞行器的运动原理:飞行器的运动主要依赖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包括升力和阻力的产生与平衡、推力的产生与作用等。
2. 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要求具备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耐高温性能,如航空铝合金、高温合金等。
3. 电子技术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雷达、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电子技术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关键技术1. 飞行器设计理论:飞行器设计是航空航天工程的核心内容,要求掌握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
2. 飞行器动力系统:飞行器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燃料系统、动力传输系统等,不同类型的飞行器应选择合适的动力系统。
3. 仪表与控制系统:飞行器的仪表与控制系统包括导航系统、自动驾驶系统、飞行参数监测系统等,保证飞行器的安全与稳定飞行。
四、航空航天工程的应用领域航空航天工程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通信导航、科研等多个领域。
其中,航空运输、通信导航技术、遥感技术等是航空航天工程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
五、航空航天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航天工程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人类可能会实现太空探索、航空旅行的普及化以及更高效、更环保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目标。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1.热气球:1783年6月4日,蒙哥尔费兄弟的热气球升空。
同年11月21日下午,蒙戈菲尔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
飞行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和空气浮力。
我国古代航空发明:孔明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风筝(,风力垂直于风筝表面,风力和风筝线的受力平衡)竹蜻蜓(利用叶片的旋转产生升力,从而克服自身重力)首次火箭升空飞行的发明人:万户2.第一架可载人动力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1903年飞行器分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3.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载人飞船: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探月卫星:嫦娥1号,嫦娥2号4.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 苏联世界上第一个载人飞船:1961苏联世界上第一个登月飞船:1969 美国世界上第一个航天飞机:企业号美国5.地球大气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飞机飞行环境属于:平流层6.飞机主要组层部分及其辨认(大题):机翼,机身,尾翼,操纵面,起落架P116图(1)雷达 (2) 机身 (3) 水平安定面 (4) 机翼 (5)起落架 (6) 驾驶舱 (7) 副翼 (8) 发动机尾喷管 (9) 方向舵 (10) 襟翼 (11) 升降舵 (12) 垂直安定面 (13) 空速管 (14) 进气道 (15) 操纵杆 (16) 天线7.单旋翼直升机主要组层部分:旋翼:产生升力,推力和操纵力尾桨:平衡反扭矩,对直升机进行航向操纵发动机:提供动力机身:支持和固定直升机部件系统,装载人员物资设备8.直升机,旋翼机以及固定翼飞机之间的主要区别: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前方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像一只风车;而直升机的旋翼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既能产生升力,又能提供飞行的动力,象一台电风扇。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 课堂笔记(1)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课堂笔记(1)一、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了解航空航天发展概况.掌握航空器、航天器的分类,航空器、航天器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事件,航空发动机及火箭发动机原理,飞行器升空原理、复合材料和飞机的仪表等内容。
二、知识点整理(一)气球飞艇1、载人气球的诞生热气球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称为天灯或孔明灯,知名学者李约瑟也指出,西元1241年蒙古人曾经在李格尼兹(Liegnitz)战役中使用热气球过龙形天灯传递信号。
法国的孟格菲兄弟于1783年才向空中释放欧洲第一个内充热空气的气球。
法国的罗伯特兄弟是最先乘充满氢气的气球飞上天空的。
在世界很多不同的国家,气球也会用来作庆祝大日子来临时的点缀。
很多地方的街道上都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各种气球。
在一些开幕的仪式中,人们会刺破气球,象征着那开幕的重要时刻,也能凝聚气氛。
2.发展历程十八世纪,法国造纸商蒙戈菲尔兄弟因受碎纸屑在火炉中不断升起的启发,用纸袋聚热气作实验,使纸袋能够随着气流不断上升。
1783年6月4日,蒙戈菲尔兄弟在里昂安诺内广场做公开表演,一个圆周为110英尺的模拟气球升起,这个气球用糊纸的布制成,布的接缝用扣子扣住。
兄弟俩用稻草和木材在气球下面点火,气球慢慢升了起来,飘然飞行了1.5英里。
乘坐蒙戈菲尔兄弟制造的气球的第一批乘客是一只公鸡、一只山羊还有一只丑小鸭。
同年9月1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前,蒙戈菲尔兄弟为国王、王后、宫廷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进行了热气球的升空表演。
同年11月21日下午,蒙戈菲尔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热气球飞行了二十五分钟,在飞越半个巴黎之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
这次飞行比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整整早了120年。
二战以后,高新技术使球皮材料以及致热燃料得到普及,热气球成为不受地点约束、操作简单方便的公众体育项目。
八十年代,热气球引入中国。
1982年美国著名刊物《福布斯》杂志创始人福布斯先生驾驶热气球、摩托车旅游来到中国,自延安到北京,完成了驾驶热气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超音速战斗机分代一(50年代初) 二(60年代) 技术特点代表机型低超音速(1.3~1.5)飞行;最大升限达170米格-29;F-100 00m 速度普遍超过2;最大高度2万米并出现双米格-21、米格-23;F-104、F-105、F-三飞机 4;幻影-3、幻影F-1(法);英国P-追求高空高速 1闪电;瑞典SAAB-37雷、SAAB-35龙;J-7、J-8 保留高空高速,强调机动性能、低速性能;米格-29、苏-27;F-14、F-15、F-普遍装配涡扇发动机;大量采用新技术 16、F-18;狂风,幻影2000 超音速巡航、过失速机动能力、隐身能力F-、良好的维护性、短距起落能力 22(超视距作战、近距离格斗、隐身、相控阵雷达、中距空空导弹)、F-35;M1.44、S-37 三(70年代中期、80年代早期) 四(现在) 3.简述直升机的发展史、特点及其旋翼的工作原理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 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

民航概论总复习题(说明:黑体字题目系分析题和简答题,其余为选择题和填空题)一、绪论部分1、飞行器一般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3 类:航空器,航天器,导弹和火箭2、大气层如何分层,各有什么特点?适合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哪层?根据各层温度特征,分为五层逃逸层适合飞行的为平流层:温度基本不变;没有水蒸汽,几乎 没有云雨等气象现象,对飞行有利,这层几乎没有上下对 流,只有水平方向的风,空气质量不多约总重的 1/4不到。
以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为主要依据, 可将大气层划分层温度随高度而降低,空气对流明显,集中了全部大气质量的约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气,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90ozontLayer 3020 stratosphere 7060 40km(25mi> A 、 、Mdojp kre 中间80 km SO mi)J -1WT^roposphfcr^x80 创刑 200 20 40 60 80 Ttl$ill$ I '1 i4*120次,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低纬度地区平均16- 18km,中纬度地区平均10-12km ,高纬度地区平均8-9km。
(2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顶部到50-55km ,随着高度增加,起初气温不变或者略有升高;到20-30km 以上,气温升高很快,可到270k-290k ;平流层内气流比较稳定,能见度好。
(3 )中间层,50-55km伸展到80-85km,随着高度增加,气温下降,空气有相当强烈的铅垂方向的运动,顶部气温可低至160k-190k o(4 )热层,从中间层延伸到800km高空,空气密度级小,声波已难以传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5 )散逸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空气极其稀薄,大气分子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飞机主要在对流层上部和同温层下部活动。
3、第一架飞机诞生的时间是哪一天,由谁制造的?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4、何谓国际标准大气?因为大气物理性质(温度、密度、压强等)是随所在地理位置、季节和高度而变化的,为了在进行航空器设计、试验和分析时所用大气物理参数不因地而异,也为了能够比较飞机的飞行性能,所建立的统一标准。
航空航天概论第一、二章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航空:在地球周围稠密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
航天:在大气层以外的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行星际附近以及恒星及空间的航行活动。
联系:地面发射的航天器或当航天器返回地面时,都要穿过大气层特别是水平起降的航天飞机,其起飞和降落过程均与飞机极为相似,就与航空航天的特点,因此航空与航天不仅是紧密联系的而且有时是难以区分的。
2.飞行器的概念: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的空间飞行的器械统称。
分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导弹。
3.航空器: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
分为轻于空气的航天器(气球、飞艇)和重于空气的航天器(飞机滑翔机、直升机、旋翼机)。
航天器:在大气层外飞行的飞行器。
分为无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
导弹:依靠制导系统控制器飞行轨迹的飞行武器(弹道式导弹、巡航导弹、可高机动飞行的导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
火箭:靠火箭发动机(化学、核、电)提供推动力的飞行器。
(无控火箭弹、探空火箭、远载火箭)。
4.⑴轻于空气的航天器:10世纪初中国“孔明灯”。
18世纪末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热气球。
1783年10月15日E.P.罗奇埃和达尔郎特,热气球1000m高度12min飞行12km。
⑵重于空气的航天器: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飞行4次。
⑶火箭导弹:1942年纳粹德国V-2火箭,发射第一个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弹道导弹。
⑷航天: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个人造卫星。
1969年7月16日,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5.大气层①对流层: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空气对流运动明显。
②平流层:高度上升气温开始不变→略升高→20km-30km以上急升,气流平稳,能见度好③中间层: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空气有相当剧烈的垂直方向运动。
④热层:高度上升气温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⑤散逸层:空气稀薄,空气分子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6.飞行环境:⑴自然环境--真空、电磁辐射、高能粒子辐射、等离子体、微流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
分类、应用、历史事件要点等,新发生的事件。
1、“两弹一星”指什么?
原子弹、氢弹、卫星(错误)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卫星(正确)
2、战斗机是如何分代的?各代战斗机的典型技术特征是什么?
[很多同学认为战斗机分类以达到几倍声速为标准。
实际上这并不准确。
各代技术特征也回答的不全面,没有考虑典型的气动布局、发动机、电子设备、武器装备等内容。
]
第一代战斗机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以F-100和米格-19为代表,主要特征为高亚声速或低超声速、后掠翼、装涡喷发动机、带航炮和空空火箭,后期装备第一代空空导弹和机载雷达。
第二代战斗机于20世纪60年代装备部队,代表机型有F-4,米格-21和幻影III等,采用小展弦比薄机翼和带加力的涡喷发动机,飞行速度达到两倍声速,采用第二代空空导弹,配装晶体管雷达火控系统。
第三代战斗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F-15、F-16、苏-27、米格-29和幻影2000为代表。
一般采用边条翼、前缘襟翼、翼身融合的等先进气动布局以及电传操纵和互动控制技术,装涡轮风扇发动机,具有高的亚声速机动性,配备多管速射航炮和先进的中距和近距格斗导弹,一般装有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全天候火控系统,具有多目标跟踪和攻击能力,平视显示器和多功能显示器为主要的座舱仪表,可靠性、维修性和战斗生存性得到很大改善。
第四代战斗机的代表是出现于20世纪末的F-22。
以F-15、F-16和F-117为基础综合使用了隐身、航电、材料、发动机和气动设计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发展而成。
主要技术特征为:采用翼身融合体和具备隐身能力的空气动力布局;机体复合材料使用比例在30%以上;安装带二元喷管、推重比10一级的推力矢量发动机,飞机的起飞推
重比超过1.0;采用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机载火控雷达能同时跟踪和攻击多个空中目标,主要机载武器为可大离轴发射或发射后不管的超视距攻击空空导弹;即具备隐身能力、超声速巡航能力、高机动性、短距起降和多目标攻击能力等先进的技术性能。
第二章飞行环境与飞行原理
重点及难点:马赫数、粘性、可压缩性、连续方程、伯努利方程、机翼升力的产生、五大飞机阻力、超音速飞机的布局型式、临界马赫数、飞机的操纵性、飞机的稳定性、直升机的操纵性、直升机旋翼工作原理、航天器轨道。
1、低速气流和超声速气流的流动特点有何不同?
低速气流可作不可压流来处理,通过收缩管道加速、减压;通过扩展管道减速、增压。
在超音速情况下,管道横截面积的变化引起气流的密度变化,比横截面积变化引起的速度的变化快得多,密度占了主要地位。
因此超音速气流通过收缩管道减速、增压;通过扩张管道加速、减压。
2、飞机飞得好需具备哪些条件?
足够的动力、足够的升力、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3、影响飞机纵向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飞机横向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飞机方向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总体上是气动布局和质量特性。
(该题中关于稳定性的问题,有同学认为马赫数或外界扰动是影响飞机稳
定性的因素,是不对的。
稳定性应当是飞机的固有特性,对于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应当从飞机的布局形式、各翼面的几何参数,飞机重量分布特性等有关,因此应当从上述飞机的固有设计参数去考虑。
)
第三章飞行器动力系统
发动机分类,
活塞发动机、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区别。
喷气发动机的分类,核心机原理
1、涡轮发出功率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涡轮发出的功率大小与涡轮进口温度(燃烧室出口温度)及涡轮前后压力之比(落压比)成正比,温度和落压比越大,涡轮功率越大。
[该题是本次课后作业出现问题较多的一题。
课本上只是对涡轮的工作方式做了简要介绍,需要提炼或者查阅其它资料。
涡轮的功用是将燃烧室出口的高温高压气体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气体经过涡轮前后变化最为剧烈的参数是温度和压力。
有些同学把涡轮发出功率大小与发动机推力混为一谈,有些同学回答的是“单位推力、推重比与单位耗油率”、“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质量流量,出口燃气质量流量,进口气流速度,出口燃气速度,喷管出口面积,出口气流静压,周围大气静压”、“工作叶片的形状、强度”等]
第四章飞行器机载设备
各种飞行器仪表、传感器和显示系统,姿态测量,导航与制导技术和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
1、飞机的姿态角主要依靠什么仪器量?说明原理。
陀螺仪。
陀螺仪有定轴性和进动性两个重要特性。
2、测量飞行器的航向有那些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磁罗盘、航向陀螺与陀螺磁罗盘。
磁罗盘:在飞机平稳飞行时能准确指示磁航向(非真航向),而飞机坐变速、曲线和机动飞行时因过载、姿态等产生较大误差;
航向陀螺:利用陀螺仪定轴性可避免磁罗盘不稳定的缺点,但必须提供航向基准,且有一定的漂移性。
陀螺磁罗盘:结合磁罗盘和航向陀螺的优点,能提高测量精度和动态使用范围,但结构及装配相对复杂。
[很多同学的答成了飞行姿态角(俯仰角、偏航角和滚转角)的测量方法,即陀螺仪(机械陀螺、静电陀螺、激光陀螺)、磁罗盘、陀螺地平仪、大气数据系统。
测量飞行器的航向只与偏航角有关,只是姿态角中的一个,正确答案为航向陀螺、磁罗盘或陀螺磁罗盘,此问题是因为同学们没有对姿态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造成的。
]
第五章飞行器的构造
主要是飞行器的结构要求、材料、弯扭剪传力、起落架型式、直升机构造、航天器基本构造、火箭与导弹构造、辅助与保障设施等。
1、起落架形式有哪三种?
种类:机轮式、滑撬式、浮筒式。
布置形式(轮式):前三点式、后三点式、自行车式。
2、叙述空天飞机的定义,说明与航天飞机和飞机的主要区别。
空天飞机是可重复使用的,能在大气层内外飞行,在普通跑到水平起降。
与航天飞机区别:航天飞机不能在普通跑到水平起飞。
与飞机区别:飞机只能在大气层内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