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6课 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重要知识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第5课的唯物史观与第6课的价值观)(一)唯物史观(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①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发展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推动社会的进步P90。
③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必修1经济生活里的内容)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必修2政治生活里的内容)、思想观念的解放(文化哲学里的内容)等则属于④3.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改革(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途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3)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5

原理(1)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原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基督教:上帝创造了人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唯心史观: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因素的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们可以唯物主义解释自然界,却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社会历史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
4、社会存在
笔记区P60.
是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5、社会意识
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力量、因素)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第二课)
(实践、真理、认识)(第四课)
(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整体部分、质变量变)(第三课)
(第五课)
(第六课)
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生价值观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整个世界)
唯物辩证法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随着脑的进一步的发育,脑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育起来。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伴随有听觉器官的相应的完善化一样,脑的发育也总是伴随有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新教材部编版必修四课件:2.5.1 社会历史的本质(共26页PPT)

【归纳·释疑】 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人类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活动的结果事先已在人的观念中存在。 (2)人类劳动是人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通过劳动来支配自然界,并在自然界打下自己 意志的印记。 (3)人类劳动从制造工具开始,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是人类劳动必然的、普遍的要素。 2.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同时也就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就是说,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是既成的、先 定的,它形成和存在于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之中。
“长征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丰碑,体现了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和伟大 情怀,“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又影响世界,是崇尚正义、追求进步的人类的共同财 富。长征与“长征精神”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历史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征路线和长征文化的开发,对于让后人铭记历史、让世界了 解中国,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课堂回眸】
议题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议题诱思:宋国有个农夫,见识很少,一生只是披着破麻袋片熬冬。有年春天,
他到东村干活,独自晒在太阳下,感到非常温暖。回家后便对妻子说:“太阳光 晒在背上这样温暖,别人大概还不知道,如果拿去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重大的 奖赏。” 探究:(1)搜集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体会社会存在的重要性。 (2)与同学交流农夫产生这种想法的主观原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类别 地 位
区 别作
用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二者关系第一个方 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心主义的依据
对二者关系第一个方面的 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5课第1课时《意识的本质》ppt课件

3.(教材 P36)(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 人脑?
(2)劳动和社会交往的作用: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 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 富了意识的内容。
1.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 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所以意识
更重要的是( )
A.动物心理发展的产物
B.社会发展的产物
C.人脑高度发达的产物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提示: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动物脑比人脑要低级,不会形成意识。 (1)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 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简单。因此,人脑
与其他高等动物的脑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他高等动物的脑的复 杂性不会超过人脑。
事物,所以 A、B 两项错误。能思维的只有人脑,所以 D 项错 误。故选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意识的内容看) 1.意识的形成 (1)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人脑。 (2)生成意识的原材料——客观存在。 (3)意识产生的途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 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
这两种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
是反映的性质不同而已,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错误。 故选 A。
5.2011 年,国内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为此,国务院 以及多个相关部门连连下发多个文件和通知,并部署了一系列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独创出崭新的“流浪地
球”范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影片传承了愚公
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所代表的保卫自身家园的传统,体现着“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民族气度,
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相契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探究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成功 的原因。
放思想、与时俱进。古老的丝绸之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
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解惑提高
1.准确理解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
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指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
提示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影片通过对科技发展和未知宇宙 进行大胆预测和推演,很好地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好奇心理需求。②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影片独创出崭新的“流浪地球”范式,创 造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③意识活动具有自 觉选择性。影片传承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所代表的保卫 自身家园的传统,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气度。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 反映,影片所展现的家国情怀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相契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图示如下: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知识点推荐文章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热度:高中政治文化发展的知识点热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热度:高中政治文化必背知识点热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热度: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
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知识一、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劳动和社会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主观映像)。
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看,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存在的实际,决定主观的做法;意识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行动的目标、方式、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含义: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
②措施:A要把客观规律、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基础和前提。
B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世界:无生命物质——生物反应——动物反应——人的意识
意识的本质: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社会的产物:人脑生成、语言产生、意识内容
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
谁更 聪明:
所以,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
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 的意识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 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 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
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 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 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黑猩猩Ayumu短时 记忆超过人类
亚洲象“幸福” 能认出镜中自己
人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 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的作用:能动地改造世界
•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可谓“交响曲之冠”,完成时作者已耳聋许久。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 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 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 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 喻的感动与震撼。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 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 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 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物质定意识
意识的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
•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 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
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意识的作用: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的反应
韩信画兵 挂帅印
不管是什么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 环节进入人脑,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意识的本质
•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 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