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合集下载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推荐文章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热度: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心脏病患者可以吃什么食物热度:早泻患者的治疗方法热度: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的还会危及到婴儿、家庭和社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 护理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周。

为了对产后抑郁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我们对650例产妇进行了心理抑郁焦虑量表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2006?01~2008?02在本院妇产科住院产妇650例(其中剖宫产250例,正常产400例),年龄20~39岁。

1.2 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Zung评定抑郁量表(SD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3分,高于53分记为有抑郁症;Zung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0分,高于50分记为有焦虑证。

1.3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不同生育方式产后抑郁、焦虑发生率比较650例产后患者,抑郁410例,发生率63.08%;焦虑350例,发生率36.92%;部分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均出现。

生育方式不同,抑郁焦虑发生率也不相同。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现抑郁焦虑发生率较正常产患者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4.132,P<0.05)。

见表1。

表1 生育方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2.2 不同文化程度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10.12,P<0.05)。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开题报告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开题报告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开题报告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的水平产后抑郁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他并不属于精神病只是属于抑郁症的一种这种患者的症状一般是:有很长时间的情绪不高涨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和其他的人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没有办法去和他正常的去交流所以患者经常的会感到生活很没有兴趣没有好的心情经常性的为了一点小的事情会和别人发脾气所得这种病的人也能知道自己在情绪上是不好的但是再发脾气的时候总是认为是别人的原因并不是自己的原因产后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属情绪障碍引发的精神疾病其发病率为10%-15%。

产后抑郁是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可持续数周。

对于初产妇是一个应激因素由于社会角色的完全改变;对她们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超越正常界限造成病理性改变。

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易激惹等。

采取心理护理对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有积极效果。

长期以来国内将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上忽视了对病人的全面评估。

仅凭护士个人经验来进行对于产后抑郁患者心理进行护理受判断者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使得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的评估出现一定的局限性[3]。

虽然已经有很多的有关的学者对于产后抑郁患者心理进行相关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的成果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没有采用相关统计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不能够保证研究的准确性。

为了保障产妇安全渡过产乳期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必须对抑郁的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

为了进一步探讨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于孕妇产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具有一定的现实的实际的作用。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本文的研究的目的:探索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本文的研究的目标:对于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对于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三、关键词及定义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一、引言产后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产科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产后抑郁症会给产妇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对母婴健康和家庭幸福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有数据显示,国内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20%。

本文旨在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

通过心理护理的方式,帮助产后抑郁症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二、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1.焦虑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胎儿和自身的安全感问题而感到不安。

常常想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对宝宝进行有效的照料工作。

同时,又因为害怕自己出现后遗症而感到恐慌。

这种恐慌和焦虑常常会影响母婴的健康。

2.自责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把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归咎于自己,自责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孩子,或者是没有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这种自责会使患者产生过度的自我压力,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

3.失落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沮丧和消沉,失去对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无法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常常因为自身的心理困扰而感到凄凉和失落。

三、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1.开展心理疏导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缓解产后焦虑和自责情绪。

同时,逐渐恢复其生活信心和生活乐趣。

2.重视社会支持重视社会支持,引导患者在社会中寻找心理依托,从而强化其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

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思想,提高其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3.合理运用药物疗法如果患者的症状过于严重,建议适当使用药物疗法。

但是需严格遵循医师的指导,并且在药物治疗期间要配合心理干预和行为治疗,增强患者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药物过度依赖和滥用。

四、结语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心理诊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治疗措施,而心理护理则是心理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健康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初稿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初稿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初稿产后抑郁症(Postnatal Depression,PND)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抑郁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关系。

在临床上,产后抑郁症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可治愈性。

本文着重讨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旨在提供有关部门及专业人士更好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产后抑郁症的目的。

首先,心理状态分析1.1 预测因素(1)生殖方面:早产、羊水栓塞、流产等情况;(2)心理因素:孕期心理失衡、分娩过程中的恐惧和紧张、初为人母时无经验、面对新的生活环境、生产用药以及无法顺利哺乳等。

1.2 影响因素(1)心理因素:①缺乏支持和理解;②和配偶或婆婆争吵或意见不合导致产妇心情低落;③不良的心态与心理负担;④分娩方式及分娩期间产生的疼痛与恐惧;⑤性格特点:如情绪波动性强、独立性弱、情感外放性差等;⑥既往患有抑郁症或忧郁症等疾病。

(2)生理因素:①孕期诱导药物的副作用;②产后母乳不足或者哺乳后出现生理上的问题;③强制性的居家护理等。

其次,心理护理2.1 咨询和宣传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咨询和宣传,正确认识产后抑郁症,认识到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减少对疾病可能存在的恐惧和困惑。

2.2 家庭成员支持完善健康的亲子关系,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产妇创造安心、舒适、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健康的生活节奏,为母亲提供必要的家庭承载和肯定,以更好地帮助她恢复正常。

2.3 定期开展心理评估及疗愈进行产后咨询或心理诊所的团体/个人治疗,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治疗,重点是心理疏导、正向心理训练、反应式抗焦虑治疗等,以及药物治疗。

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选择不同治疗手段,有求必应。

最后,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是一个过程,在心理护理中应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可通过举办康复活动、交流会、讲座等形式,让更多的家庭和社会人员了解和关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情况,帮助产妇早日康复,早日重回社会生活,为家庭和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

方法:研究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并给与相应的心理护理。

结果:加强了对产后抑郁的重视。

结论:给与良好的心理护理会给患者带来愉快的身心、摆脱抑郁。

关键词:产后抑郁;临床现状;心理护理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

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及哺乳、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

故加强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

一、产后抑郁的临床现状(一)诱发因素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

据专家统计,大约有50%~90%的女性会患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症,10%会发展为严重的持续时间长的产后抑郁症。

严重者往往不能自行恢复而需要专家的帮助。

(二)危险因素1、产后抑郁症病人有情绪不稳定,对外界反应敏感和性格内向等人格方面的缺陷,其中脆弱敏感、缺乏自信、神经质型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高。

一般来讲,产妇在孕期和产后1个月内均有暂时性心理“退化”现象,她们的行为变得原始化,行为适应能力差。

另外,产妇本人在少年或青年时期与父母亲一方分离,或与双方分离等不良的青少年时期经历对未来人格可能有一定塑造作用,从而决定了成年后有些生活遭遇会产生致病性的应激影响。

临床观察还提示,应对性、强迫性格和易于焦虑可能与产后抑郁症有关。

2、孕期以及分娩前后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患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

特别是发生在怀孕期或产后6个月之内的重大生活事件(如离婚、失业、亲人死亡、大手术、死胎、畸胎、生女婴被冷落等),使抑郁发生几率增加到6倍以上口],这些事件都会使孕产妇产生应激性压力与负性情绪,是促发产后抑郁的重要诱因。

3、陈起燕等调查显示,产妇的健康状况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程度最大。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问题,它严重影响了产妇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幸福。

由于其症状多样化和易被忽视,因此需要心理护理来帮助产妇缓解症状并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文将就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产后抑郁症对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生育后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激动、失眠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使其感到自己无法胜任母亲角色,产生自卑情绪,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

产后抑郁症还会对产妇的家庭关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产后抑郁症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有着严重的影响。

我们来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影响。

心理护理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方式对产后抑郁症产妇进行干预和帮助的一种护理方式。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产妇树立正确的心态,认识到产后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个人的过错,减轻其自卑感和自责感。

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产妇学会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从而减轻其焦虑和压力。

心理护理还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倾诉空间,让产妇感到被理解和被关心,从而减轻其孤独和失落感。

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有望得到改善。

我们来讨论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并且坚持到底的程度,对于产后抑郁症产妇来说,治疗依从性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和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增强产妇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产妇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还可以通过解答产妇对治疗的疑惑和担忧,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其对治疗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产后抑郁症产妇的治疗依从性有望得到提高。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产后抑郁是一种心理障碍,其病因复杂,其中社会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产后抑郁的社会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建议。

一、社会压力现代社会要求女性既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和育儿任务,还要面对职场竞争和外部压力,这些社会压力常常成为产后抑郁的诱因。

女性在怀孕和产后期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生活在不断的压力下,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对产妇来说,理解她们的承受能力,减轻其周围的压力和负担,是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关键。

二、婚姻问题产后抑郁往往与婚姻问题有关,比如夫妻之间的矛盾和不理解,家庭经济负担,以及对孩子教育的差异等,都可能成为造成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因此,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减少夫妻之间的矛盾,让丈夫多为妻子分担责任,是非常必要的。

三、家庭角色产后抑郁与女性的角色和身份有关。

尤其是在传统的家庭中,女性的角色往往被定位为负责家务和育儿。

这种传统角色的限制,会让女性的个人发展受到限制,对妇女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要尊重女性的个人意愿和追求,让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发展机会,以减轻她们的抑郁情绪。

四、人际关系产后抑郁可能与人际关系不良有关,如朋友关系疏远,亲友关系不和等。

这种情况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产妇渡过产后难关,缓解内心的压力。

综上所述,产后抑郁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压力、婚姻问题、家庭角色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以下心理护理建议:1. 教育夫妻了解对彼此的支持和理解的重要性,减少夫妻之间的矛盾。

2. 帮助产妇减轻周围的压力和负担,让她们获得更多的生活支持和情感关怀。

3. 告诉产妇如何通过解决家庭和夫妻之间的问题来改善情况。

4. 教育家庭成员关注并陪伴一个产妇的身份转变过程,并为她们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

5. 鼓励产妇多交流,建立支持和帮助体系,以减轻心理压力。

总的来说,通过提供充分的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可以帮助产妇摆脱抑郁症状,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目的探讨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5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心理护理后7例抑郁,4例焦虑,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AS评分为(32.11±3.54)分,低于对照组(41.39±4.21)分(P<0.05)。

结论对产后孕妇采用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抑郁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产科并发症,这种疾病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情绪障碍性精神疾病,发病率在10%~15%。

患者患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易激惹等。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1]。

为了探讨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效果。

对我院自2012~2014年1月接收治疗的5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接收治疗的5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选取在我院分娩的产妇50例,产妇年龄一般在21~39岁,平均年龄为27.4岁。

高龄产妇5例,初次怀孕的产妇45例,经产妇5例。

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为5例,高龄产妇2例,初次怀孕的产妇2例,经产妇1例。

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权,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前后告诉患者相关事宜,让患者能够自己注意。

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具體方法如下: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护理措施。

并且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等,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

对于出现失眠的患者,可以指导患者在百会、涌泉等穴位进行手指按压或者按摩,使其身心放松而诱导入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摘要]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100例产后抑郁患者,对其给予相关护理干预。

结果:通过给予产后抑郁患者护理干预,培养产妇的自信心,结果10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护理
产后抑郁是指妇女在生完孩子后,由于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而出现抑郁症,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如内疚、恐惧、疑虑、紧张等,一方面影响产妇的健康,影响家庭、婚姻乃至社会[1]。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后抑郁症患者也呈现出了逐渐上升的趋势。

所以,必要的护理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心理。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有利于排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压力。

现选取100例产后抑郁患者,对其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年龄最小的是20岁,最大的是41岁,平均年龄是(26.4±3.1)岁;产后发病时间最短的是3天,最长的是29天。

其中轻度抑郁患者78例,所占的比例是78%,其临床表现为忧郁、情绪低落、失落、哭泣、易怒、饮食不佳等;中度抑郁患者20例,所占的比例是20%,其临床表现为内疚、厌恶婴儿、自卑等;重度抑郁患者2例,所占的比例是2%,其临床表现为精神疾病。

1.2 护理方法
1.2.1 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细致、耐心的护理,认真观察患者的行为和语言,可以从患者的动作、表情、言语中判断出患者所可能发生的问题,避免发生意外。

平时多和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得产妇能主动述说内心想法,另外,由于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接触是最多的,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患者,尤其要注意语言,避免和患者发生冲突,建立良
好的护患关系。

如果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耐心地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得患者感受到温暖,处处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2]。

1.2.2护理人员要把患者当做是自己的亲人,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多鼓励患者,培养患者的自信心,多和患者进行交流,排除患者寂寞、孤独等负面心理。

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谈心,多体贴患者,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保证患者心情愉快,排除患者抑郁、悲观等情绪,在必要的时候,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如果患者表现出抑郁状态,需要从各个方面找出抑郁原因,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平静患者的心情,使得患者能在不知不觉中忘记烦恼,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情[3]。

1.2.3 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避免增加患者的抑郁程度,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摄入热量。

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增加患者的食欲。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食物卫生和饮食环境,确保患者能吃到美味、营养、健康的食物[4]。

1.2.4 为产妇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尽量避免过多人员探视看望,而加重患者的负面心理;避免在产妇的视野中,出现锐利工具,如玻璃、绳子、刀子等,使得产妇有种安全感。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尽最大可能避免刺激患者的精神状态,隔离抑郁产妇,避免传播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1.2.5 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放松心理护理,取患者的卧位,按照规定的程度或者是指导性语言,对身体的全身肌肉进行收缩-放松运动,闭上眼睛,保持放松心情,安静几分钟,从双手开始运动,慢慢吸气,握紧拳头,保持10秒钟,再慢慢吐气,使得患者感觉手掌、手指、前臂的紧张状态,缓慢流走紧张感,保持放松。

通过此种方法,使得头颈部、四肢以及胸腹得到充分放松。

练习的时间最好是选择午睡和晚睡前,在练习期间,也可以播放一些舒缓、轻松的轻音乐,进而达到更好的心理状态[5]。

2 结果
通过给予产后抑郁患者护理干预,培养产妇的自信心,结果10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产妇出现抑郁心理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生理因素:分娩后,其内分泌系统有所改变,在怀孕期间,孕激素与雌激素均逐渐升高,达到峰值(为原来的10倍),在分娩后的3、4天内,激素逐渐降低,恢复正常水平,据研究表明,如果孕激素的降低幅度大,则患者发生抑郁的可能性会更大;性格因素:患者性格内向,在遇到问题后,易发生精神抑郁状态;患者性格外向,容易出现不平衡心理,进而产生抑郁心理;心理因素:产妇在分娩后,顾虑婴儿的性别、健康、喂养以及父母喜欢程度等,因此,产妇会出现烦闷、焦虑等状态。

目前,绝大多数的家庭都不是很重视患者的抑郁,认定为患者的抑郁心理是一种不讲理的表现,不能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进而加重产妇的抑郁心理。

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异常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多向患者讲解心理知识,使得患者及其家属都能积极预防抑郁心理,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欣然接受婴儿,尽早实现自身角色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雪琴.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预防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
144.
【2】佟建华.产后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2):169—
170.
【3】叶晓芹.产后抑郁心理状态的分析及护理[J].求医问药,2 012,4(10):482.
【4】杨俊蓉.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0,2(5):l385—1386.
【5】周建荣.产后抑郁患者 bN.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6(15):142—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