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开题报告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论文名称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产后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属情绪障碍引发的精神疾病,其发病率为10%-15%。

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易激惹等。

采取心理护理对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有积极效果。

为了进一步探讨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于孕妇产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具有一定的现实的实际的作用。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本文的研究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的水平,产后抑郁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他并不属于精神病,只是属于抑郁症的一种,这种患者的症状一般是:有很长时间的情绪不高涨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和其他的人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没有办法去和他正常的去交流,所以患者经常的会感到生活很没有兴趣,没有好的心情,经常性的为了一点小的事情会和别人发脾气,所得这种病的人也能知道自己在情绪上是不好的,但是再发脾气的时候总是认为是别人的原因并不是自己的原因,的这种病的人是生过孩子的人占有率是很高的,大约占有率在百分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针对这种状况,心理方面的护理对于产妇是非常的重要的,同时也为孩子以后的照顾是是非常的重要的,可以为产妇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

本文的研究的目标:对于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对于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三、关键词及定义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然而,目前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状况如何?倘若说三项护理中技术护理基本到位的话,生活护理相比就有差距了。

心理护理更是不可相提并论,尚处在起步阶段。

护理工作不完全是护士的事情,尤其是心理护理,很多方面体现在整个医务人员与病人的交流。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摘要:目的:寻找科学全面的护理方式,帮助产妇排解消极情绪,促进产妇恢复健康成为科研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迫切解决的问题。

方法:本文以2019年9月在我院入院的一例产妇为例,采用科学全面的护理方式对产妇进行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产妇心理状态的差异。

结果:产妇在护理前SDS和SAS评分分别为64分、53分,表明产妇在有一定的产后抑郁症倾向,对患者实行护理措施之后,两项评分为51分和40分,说明患者的产后抑郁症情况得到好转,病情消失。

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有助于产妇排解消极情绪,改善抑郁症症状,缓解压抑的心情,从而更好的照顾婴儿。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产妇;心理状态一、前言产后抑郁症是目前产科非常常见的症状,其不仅能够影响产妇的情绪,干扰产妇的正常恢复,同时还能够对产妇的家庭造成一定的影响。

轻度的产后抑郁症可能会导致产妇的情绪受到影响,表现出焦虑、急躁等,而重度的产后抑郁症则会引起患者出现幻觉、神志模糊以及自杀等危险行为。

本文以2019年9月到我院成功分勉的一名产妇为例,对其产后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同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

现报告如下。

二、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产妇,26岁,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

于2019年9月17日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成功分娩一名男性婴儿,产后患者身体健康,无明显抑郁症症状,三日后出现轻微的抑郁症症状。

(二)方法1.问卷调查法本文的研究采用Zung评定抑郁量表(SD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率,将其分为四个等级,以53分作为及格分,评分高于53则判定为抑郁症;Zung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其评定标准则为项目中给出的症状发生的频率,并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及格分数定为50分,评分高于50分则判定为焦虑症。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产妇是否出现产后抑郁症。

2.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环境护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通常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同时也会大量出汗,导致身体的电解质平衡被打破,身体极度虚弱。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及状态分析护理学大学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及状态分析护理学大学论文

黄淮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及状态分析摘要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的还会危及到婴儿、家庭和社会。

因此如何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的一个新课题。

现将其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AbstractPostpartum depression is to point to in puerperal depression, is a kind of non psychotic depression syndrome, usually occurs for just a few days or weeks after childbirth, not only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women, some still can endanger the baby, family and society. How to provide the best care for the patient has become a new topic of modern nursing. Now the mental state analysi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experie nee reports as follows.Key words: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ostpartum depressi on Psychological care.、八、一1、前言 (4)2、产后抑郁症病因 (4)3、临床表现 (8)4、护理 (9)5、小结及结束语 (11)6、参考文献 (12)、尸■、■前言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第1篇:产妇产后抑郁的医疗护理模式研究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4土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个医学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的医疗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除了熟练地掌握医疗和护理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和相关的社会因素问题,从促进健康的角度开展全方位医护干预工作,以提高治疗水平和患者康复质量。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0年2月到201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娩的200名正常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拒绝合作、合并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多胎妊娠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完整问卷195份,应答率为。

最终纳人的195位产妇中98人来自对照组,97人来自干预组,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人、妊娠种类、流产史和婴儿性别企盼等方面和居住条件均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产妇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接受常规的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

在此基础上,由指定的医护人员对干预组产妇实施“一对一”的产前、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

1.2.1产前心理干预采用交谈方式给待产妇解释分娩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措施,消除对分娩产生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指导产妇进行腹式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

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产时通过交谈,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产后帮助产妇认同角色。

1.3评估项目(1)心理测评:产妇人院当天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院焦虑一抑郁自评量表、出院前1d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比较不同组别不同产程心理测评结果;(2)总产程时间:用产程图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

1.4评分方法EPDS量表每一条目按0?3分进行4级评分。

各项目得分累加即为量表总分,总分>13分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总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

HAD表由14个条目组成,分为2个分量表,A值表示焦虑,D值表示抑郁。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推荐文章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热度: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心脏病患者可以吃什么食物热度:早泻患者的治疗方法热度: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的还会危及到婴儿、家庭和社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 护理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周。

为了对产后抑郁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我们对650例产妇进行了心理抑郁焦虑量表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2006?01~2008?02在本院妇产科住院产妇650例(其中剖宫产250例,正常产400例),年龄20~39岁。

1.2 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Zung评定抑郁量表(SD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3分,高于53分记为有抑郁症;Zung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0分,高于50分记为有焦虑证。

1.3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不同生育方式产后抑郁、焦虑发生率比较650例产后患者,抑郁410例,发生率63.08%;焦虑350例,发生率36.92%;部分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均出现。

生育方式不同,抑郁焦虑发生率也不相同。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现抑郁焦虑发生率较正常产患者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4.132,P<0.05)。

见表1。

表1 生育方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2.2 不同文化程度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10.12,P<0.05)。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2)推荐文章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的论文热度: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热度:护理心理学职称论文2000字热度:护理心理学职称论文范文热度:护理心理学大学生结课论文1500字热度: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篇二《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产妇在分娩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

采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开解劝导等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结果:剖宫产产妇中,抑郁症发生率为81.7%,自然分娩产妇中,抑郁症发生率为51.6%,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51.6%,30-35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74.2%,35-41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91.3%,不同年龄段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的年龄及分娩方式有关,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护理干预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53-01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生产后出现抑郁障碍,表现与抑郁症相同,产后抑郁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担心多虑、烦躁不安等情绪,严重时患者会失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

有数据显示,产妇在分娩后的第一周内,有10%-15%的产妇会患上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1]。

护理干预是目前产科防治产后抑郁症最常用的护理方法。

本文主要对产后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分析,并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其中行剖宫产60例,行自然分娩60例;年龄在20-41岁,20-30岁62例,30-35岁35例,35-41岁23例。

抑郁症护理论文(共3篇)【护理医学论文】

抑郁症护理论文(共3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探索产后抑郁症中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危害产妇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通常多发在产后2周,在产后4~6周时间内达到高发期。

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为悲观焦虑、抑郁沮丧、易激惹等甚至有自杀倾向。

发病时,有时出现自理能力或照顾新生婴儿的能力降低等情况。

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家庭、婚姻、社会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产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也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1968年国际上开始报道产后抑郁症的研究,80年代以后获国际上普遍重视,90年代初国内有专家开始关注此疾病的研究。

随着对疾病的重视及认识的不断提高,此疾病发现率逐年升高,已经引起相关医学界人士广泛关注。

目前相关几个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为:针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研究;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等研究。

在研究报道的相关内容中,比较明确的阐述了在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是有效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目前国内针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选择的对象大多数是住院期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对社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研究还不多见4,对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目前还缺少较规范的、简单易行的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和干预模式。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院社康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约100万人次,其中常住人口平均年龄25.37岁,育龄妇女占44.98%,服务人口正处于生育高峰阶段。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产后抑郁症的社区预防和治疗护理工作,探讨社区护士开展抑郁症护理干预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及工作内容,在年 - 年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南山区社区居民中,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和探索,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项研究将研究对象分别选定为我院社康服务中心护士及所对应服务的社区产后妇女及其家庭。

1.1.1选定参与研究的社康服务中心护士我们选择研究期间,在我院20个社康服务中心工作的全体护士约90余名。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作者:日期: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并探讨心理护理的应采取的方式及其结果。

方法: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 0 16年12月间收治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 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90例,对照组患者90例。

其中,根据观察组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进行综合护理,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并比较。

结果:两组产妇在孕六周时的EPDS^分没有明显差异,P >0.05;在产后六周, 观察组的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 5。

产后六周,对照组产妇共有26 例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这一症状的出现率为2 8.9%。

观察组中有8例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这一症状的出现率为0.9%。

经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产后抑郁的表现及患者的心理,之后采取综合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且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心理护理产后抑郁主要是产妇在分娩之后才会出现的一种抑郁症状。

患有这一症状的患者症状表现为容易被激怒,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等,同时也会对自身健康以及婴儿的健康等产生过度担忧,严重者甚至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照顾婴儿, 甚至会陷入错乱或是出现嗜睡症状。

如果产妇患有产后抑郁,那么也有可能会出现自杀死亡的情况[1 ]。

专家对产妇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有超过一半甚至是有9 0%以上的患者都会患有产后抑郁症,只是患病程度有所差异。

如果患者的症状较轻,那么就有可能自动恢复。

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就需要进行适当的住院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及时康复。

为了帮助产后抑郁患者不断改善其心理状况,我院对产后抑郁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5年1 2月一2 0 16年12月为期一年的时间里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后抑郁患者18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

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

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

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

[1]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心理护理
1.临床表现
1.1核心症状
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三主征
1.1.1情绪低落
病人体验到情绪低,悲伤,常感觉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病人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

病人常常可以在压抑状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所致的悲哀情绪相区别。

在抑郁发生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

1.1.2兴趣缺乏
病人体验不到乐趣是常见的症状,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甚至疏远亲友,有的病人虽可参加娱乐活动,但无法体验到应有的乐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

1.1.3乐趣丧失是指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称为快感缺乏。

1.2心理症状群
1.2.1焦虑[1]
焦虑与抑郁伴发出现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病人常用“心里难受”、“没有意思”等替代,或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为掩盖或否认心情不好强装笑脸,使身边的人也无法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

有的病人焦虑情绪非常明显甚至将抑郁情绪完全遮掩,有的病人无故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好,未尽到责任等。

[2]有的病人言行激越还导致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恶化。

1.2.2自卑观念明显
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病人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过失让别人感到失望,严重时达到妄想程度。

1.2.3认知症状
认知功能致变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和计算、理解、判断力下降等。

1.2.4多疑敏感
病人常在情绪低落等的影响下出现关系妄想、自责自罪、嫉妒妄想、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等。

1.2.5自杀观念和行为
是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危险的症状。

但病人常不明确表达,甚至否认有自杀观念。

产妇担心自己不能照顾婴儿自己或婴儿会受到伤害等。

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错乱或昏睡状态。

1.3躯体症状群
1.3.1睡眠紊乱
是抑郁状态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有早醒的病人更是如此。

早醒后,病人即陷入痛苦绝望之中。

1.3.2食欲紊乱
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

食欲减退的发生率约为70%左右。

1.3.3精力下降
常在主观上感到精力不够,表现为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甚至需他人帮助料理日常生活。

1.3.4昼重夜轻
病人的心境常有昼夜节律改变,即情绪在晨间加重。

病人一睁眼,就在为新的一天担忧,不能自己。

在下午和晚间有所减轻。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睡眠护理
抑郁患者往往因居住环境、失眠、早醒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痛苦有关。

严重失眠、早醒会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加重病情的发展。

要随时评估病人的睡眠情况,并了解失眠、早醒的原因。

[4]若因环境改变或一时间的苦恼而造成的失眠,可通过与病人交谈,缓解其心理不适感,无需用药。

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则应针对原因给予相应措施,以增进病人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2.1.2饮食护理
抑郁患者大多出现食欲减退,故应根据病情提供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2]。

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家庭式饮菜,增加食欲并注意饮食卫生,创造洁净的饮食环境。

2.1.3安全护理
提供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杜绝出现自杀物品如刀、绳、玻璃等。

生活设施应安全,不能用作自杀工具。

避免外界对病人的不良刺激与影响,限制与其他抑郁患者接触,以防止抑郁情绪的互相感染。

2.2心理护理
2.2.1倾听
倾听产妇的倾诉,充分理解病人的抑郁体验,并观察产妇情绪状态的变化和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

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

教会病人如何正确应对和疏解自杀危机的方法。

2.2.2倾诉
鼓励病人主动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想法,尊重病人的隐私权。

询问产妇对本次分娩的期盼和实际体验,鼓励其回想分娩情景的频率,和对分娩的感受。

并了解产妇对婴儿的态度,对婴儿有无混乱、失望或愤怒情绪,并从产妇的倾诉中了解其作为一个新母亲的感受。

对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病人,应鼓励病人诉说其异常的感知和思维[3],以及受不良情绪影响的体验并与其探讨积极的应对方式,但不宜对病人进行强制性或防卫性教育与辩论,当病人的病情恢复到一定程度,才可对其病态体验提出合理的解释。

2.2.3家庭干预[4]
评估产妇社会活动和社会支持系统,了解病人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参与易完成、有趣味的活动,引导病人关注周围及外界的事情。

了解产妇与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和其他人交流、互动的情况,以及个家庭成员的角色行为。

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增进家庭对疾病的认识,引导家属共同面对病人问题,调整家庭的适应能力。

在这同时,产妇需认识到接纳一个新的家庭的重要性,与丈夫一起担当家长的责任,调节好从夫妇两人生活方式到夫妇与孩子三人的生活方式。

指导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加倍的关心产妇,提供婴儿喂养和护理知识,耐心帮助产妇护理和喂养自己的孩子,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心情并与其他产妇交流等均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自尊感,促进接纳孩子,接纳自己。

3.小结
产后抑郁的症状比产后沮丧持续长,可持续数周。

通常发生在分娩后的数日或数周。

心理护理对缓解症状、配合治疗、预防复发都有极大的帮助。

方法常用的有一般性心理治疗如支持、鼓励、保证、解释、倾听等。

4.结束语
产后抑郁是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可持续数周。

对于初产妇是一个应激因素,由于社会角色的完全改变;对她们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超越正常界限造成病理性改变。

为了保障产母安全渡过产褥期,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必须对抑郁的产母进行心理护理,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文清,祈剑云,刘利华,等.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6):421—424
[2] 邵小玲,董晓琪.200例住院患者营养问题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07,6(9):586—588
[3] 张翠红,陈佐明.住院抑郁患者团体治疗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83—184
[4] 冯文,卢晶梅,刘旭红.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杂志,2007,23(7):48—50
高级护理毕业论文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