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地球站雪衰

卫星地球站雪衰

雪衰

根据实际经验,除非暴雪的情况下,降雪对Ku及其以下频段的卫星信号不会产生明显的衰减(馈源上的积雪不要太厚),但在化雪过程中,对于C波段及Ku波段的卫星传输来说,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在化雪过程中,天线馈源及主反射面凹凸不平的积雪对电磁波产生强弱不同的散射和吸收,严重地破坏了卫星天线口面场分布函数的均匀性,大大降低了天线的增益,同时也增大了天线的噪声温度,上行链路的EIRP值或接收系统的G/T值均会因此而大大减小,影响了卫星信号的传输质量。化雪对于天线增益和噪声的影响程度因天线口面的大小、馈源口的大小、天线主反射面的形状及通信频带的不同而略有不同。由于自然化雪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对天线增益影响显著,因此,无论是信号上行的地球站还是信号的接收站,均必须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处置措施。

对于节目上行的地球站,减小雪衰有两种方式:一是馈源除雪,目前普遍采用向馈源口吹热风及时化雪的方法,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价格便宜,国内外部分厂家都具备这一能力;二是主反射面除雪。可以通过在反射面背面安装加热金属丝、加热气囊的方式实现,但这种方式成本太高,国内极少采用。

经过实践,目前最简单有效且成功应用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在下雪的过程中用大功率风机通过喇叭形风口实时吹走雪花阻止其落在天线反射面上,这种方式非常适用于中小口径天线;二是化雪前或刚刚开始化雪时用高压水龙头冲动反射面上的积雪,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雪块滑落速度很快,对天线增益和噪声温度不会产生致命影响。在冲洗天线过程中可以人工手动及时调整上行功率降低对信号播出的影响。

卫星通信基站选址

卫星通信基站选址及勘察 一、简介 (一)项目建设基本流程 (二)无线设计基本流程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项目应该包括:项目启动、选址、勘察、设计、出版归档、会审等五个阶段(过程),如果会审的结果需要进行修正设计,则还包含设计修正阶段(过程) (三)规划、可研报告编制流程

(四)选址及勘察工作内容 1、选址 工程阶段:可研、规划阶段;初步设计(两阶段设计);施工图设计(一阶段设计)。 工作内容:根据网络规划方案或现有网络布局情况,对新增或搬迁站点的建设位置进行选定。 选址是网络建设从规划走向实施的第一步,实际网络是否基本符合规划设想,选址的恰当至关重要 选址是网络建设的奠基石,优质的网络建立在科学的选址上 2、勘察 工程阶段: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 工作内容:在移动站点建设现场收集设计工作的必备数据,是着手进行设计的前提。勘察的输出主要有:勘察资料(勘察表、勘察草图、照片等)、勘察数据。这些资料、数据是后续设计阶段的重要基础,必须保证其正确性和完整性。 二、流程及方法 (一)选址流程及方法 1、工作流程

2、选址方法 1)选址前准备 ●计划 时间、地点、人、工作量、车、钱 ●沟通 领导、甲方、相关人员、司机 ●资料 电子地图(纸质地图)、规划方案(建设原则、建设思路、布点图)、通信录 当地基本情况(话务、覆盖、城市规划) ●工具 包、勘察夹、勘察表、勘察纸、四色笔、

相机、手提电脑、指北针、测距仪、GPS、望远镜、皮尺、卷尺……… 测试软件、测试设备、车载电源? 2)选址 ●了解环境 明确周围基站位置 核实规划目标 ●确定目标 基本要求:位置、高度、机房、天面、承重、业主、电、传输; 安全性要求:洪涝区、高压电站、加油站、滑坡山体、航空管制区、易燃易爆区、粉尘区…… 业主要求、市政规划情况; 备选点 ●记录资料 周围环境:描述、拍照(30/12)、建筑物外观(物业用) 基本信息:位置(GPS,地址)、高度、机房条件、天面条件、承重、业主联系方式、特殊要求 填表(选址记录表) 3)选址后工作 ●当天 整理选址数据:照片、记录表、选址明细表、布点图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 5、降雨损耗及链路可用度 6、饱和通量密度 7、转发器的增益 8、连路计算 9、系统容量估算 5、降雨损耗及链路可用度: ①降雨对链路的影响:降雨会导致电磁波的散射并且会吸收无线电波的能量;降雨的衰减量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因此Ku波段的降雨衰减要比C波段严重;水平极化的降雨衰减要比垂直极化的降雨衰减要大;雨衰会产生噪声,衰减和噪声对卫星链路性能的影响在上、下行链路的雨衰余量中考虑。 降雨对天线罩的影响:对半球形的天线罩,降雨会产生一个厚度不均匀的水层,水层将导致吸收损耗和反射损耗(1mm厚的水层所产生的损耗是14dB)。 降雨会导致信号的去极化:雨滴通过大气层时略带椭圆形,主轴方向对电场分量的影响不同于次轴方向对电场分量的影响,其结果就是使电波变成了椭圆极化波;对圆极化波的影响大于线性极化波,为了弥补降雨引起的去极化,需要安装去极化装备。 ②链路可用度: 定义:在一年中% p的时间内,链路的误比特率不超过一个给定的门限值 p的概率,称为链路可用度。因此链路可用度表示含义是:一 b

年中经过该链路传输的误比特率性能优于门限b p 的时间百分比。为了使链路可用度达到要求,定义一个门限载噪比C/N []th 和余量[M],余量[M]包括雨衰余量、系统余量以及设备余量等,因此设计系统应该达到的载噪比为:[][M](dB)[]C C N N th =+。 6、饱和通量密度: 卫星转发器的行波管放大器(TWTA )存在输出功率饱和现象,由此定义:使TWTA 达到饱和时接收天线所要求的通量密度为饱和通量密度,用s ψ表示。卫星转发器的饱和通量密度也称为卫星转发器的灵敏度。 如果用[]EIRP S 表示能使卫星接收天线达到饱和通量密度所要求的地球站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则有: 2 4[][][]10lg( )s s s LOSS EIRP π ψλ =-+ 显然,2 4[][][]10lg( )s s s LOSS EIRP π ψλ =+-,这样,如果知道卫星接收系统 的设计参数s ψ以及系统的工作频率、各种传输损耗,就可以计算单一载波时地球站的[]EIRP S 。 7、转发器的增益: 卫星转发器的三个主要参数为[]G T 、S ψ与EIRP 。[]G T 和S ψ(饱和通量密度)反映卫星接收系统在其服务区内的性能,它们与卫星接收天线的增益分布线性相关。EIRP 反映转发器的下行功率,它与卫星发送天线的增益分布线性相关。

卫星地球站设备1dB压缩点的测试

卫星地球站设备1dB压缩点的测试 卫星地球站设备1dB压缩点的测试 1dB压缩点的概念 放大器有一个线性动态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放大器的输出 功率随输入功率线性增加。这种放大器称之为线性放大器,这两个功率之比就是功率增益G随着输入功率的继续增大,放大器进入非线性区,其输出功率不再随输入功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也就是说,其输出功率低于小信号增益所预计的值。通常把增益下降到比线性增益低1dB时的输出功率值定义为输出功率的1dB 压缩点。 具体到卫星地球站的设备里,低噪声放大器,上、下变频器,高功放等设备,与所有放大器一样,当输入功率很微弱时,可以认为是线性放大的,其增益是一常数,即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输入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输出功率增加得不多,甚至有所下降,这表明当输入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增益不再是一个常数,这是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造成的,国

外公司正是用1dB压缩点这一指标来衡量放大器件的这一特性。 1dB压缩点指标是放大器件线性放大能力的标志,也是放大器件 负载能力的又一特征,如图1 从图1看出,1dB压缩点的物理含义是:当输入功率逐步增 加时,放大器由线性区进入非线区,这一点定义为转折点(Pi1),当输入功率继续增加时放大器功率增益从转折点后不再增加,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放大器饱和之前,输出功率仍有所增加)。当放大器增益随输入功率增加下降1dB(Pi2 )时,所测对应的放大器输出功率,称为该放大器的1dB压缩点(P1dB。

二、1dB压缩点测试 1、STS系统地球站设备 1dB压缩点指标 以下测试以STS公司的V901上变频器和现有仪表为例,见表1。

便携式卫星通信站设计与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0750719.html, 便携式卫星通信站设计与实现 作者:高伟陈志汪梦 来源:《中国新通信》2013年第22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一种新型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对便携站的主要功能、基本原理、实 现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通过对卫星天线单元、终端单元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的阐述可知,我司设计、生产的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具有安装简单,对星快速,性能稳定的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为用户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卫星通信网络,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卫星天线终端单元卫星通信网络 一、引言 随着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已成为应急通信的一种重要通信组成部分。便携式卫星通信站通过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网形成卫星通信网络,可以实现话音、数据、音视频和广域网接入功能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实现如电话、传真、电传、电报、图像、可视电话、话带数据、计算机数据、复用数据、电话会议等功能,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抢险救灾、新闻采访、科考探险、公安、军事等应急和特殊通信领域。 二、技术方案 2.1 系统组成及功能 便携式卫星通信站主要由便携式卫星天线单元(含天线、伺服、BUC、LNB)和终端单元(含卫星调制解调器、交换机、视频会议终端、VOIP、矩阵、显示器、3G图传、单兵图传接收机等)组成。整套系统可由2人完成操作使用,总质量不大于60Kg。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基于VSAT卫星通信网,通过便携天线,可与后方指挥中心建立基于IP的透明链路。主要特点是简单、方便,易于运输,适应应急性指挥通信的要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搭建一个卫星通信平台,并建立起与主站的通信连接。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具备卫星通信、视频会议、VOIP语音通话等功能。在执行任务时,通过单兵式微波图像传输系统将野外现场的声音、图像等相关资料实时传输到便携站,再通过VSAT卫星系统和专业视频会议系统将其传送到国家、省、市级指挥中心,为领导总揽全局,果断决策,正确指挥提供直接的现场信息。本文设计的便携式卫星站具备“一键式”对星功能,同时采用双跟踪寻星模式,寻星时间小于3分钟,跟踪精度小于0.2度。为满足不同场合不同业务量的需求,天线单元可选用等效口径1m或1.2m天线面,功放选用20W~40W功率功放,组合配置,用于提供传输不低于2Mbps的通信业务。 2.2 便携式卫星天线单元

卫星通信地球站

卫星通信地球站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卫星通信地球站 英文名称:satellite communication earth station;earth station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其他名称:卫星通信地面站 定义1:设置在地球表面,对通信卫星发射信号的设备。 应用学科:航空科技(一级学科);航空电子与机载计算机系统(二级学科) 定义2:在地球的陆上、水上、空中设置的能通过通信卫星传输信息的微波站。 应用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卫星通信(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卫星通信地球站,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earth station,卫星通信系统中设置在地球上(包括大气层中)的通信终端站。用户通过卫星通信地球站接入卫星通信线,进行相互间的通信。主要业务为电话、电报、传真、电传、电视和数据传输。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使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主要使用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卫星通信使用微波频段。由于卫星距地球3万多千米,电波路径损失很大,地球站需要采用大口径天线、大功率发射机和高灵敏度低噪声的接收系统。 目录 类型

卫星通信地球站 卫星通信地球站按使用方式分为固定站、可搬运站和移动站(船载、车载、飞机载);按通信性能分为标准站和非标准站。在标准站中又分为A、B、C、D 4种类型。A、B、D3种站的天线口径分别为29~32米、11米和4.5~5米,用于6吉赫(上行)和4吉赫(下行)通信频段的系统;C型站天线口径为16~20米,用于14吉赫(上行)和11吉赫(下行)通信频段的系统。典型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基本组成包括:天线系统、高功率发射系统、低噪声接收系统、信道终端系统、电源系统、监控系统。为实现用户间通信,还需有地面接口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信息交换中心。随着对卫星通信需求的日益增长和通信卫星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通信地球站的种类日益增多,数量巨大。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便于移动、便于安装的小型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展了一种非常小口径通信终端(VSAT)地球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工作过程 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工作过程与微波接力通信终端站类似。发信时,每站的用户信号(电话、电报、图像、数据等)经基带处理、调制、上变频、功率放大,变换成适于卫星信道传输的形式,由天线对准卫星发送,卫星则将 卫星通信地球站 收到的信号经转发器变频、放大及其他处理后发回地面。各地球站天线接收到卫星转来的全部信号,经过与发射相应的反变换和处理,从中选出属于本站的信号分送给有关用户。为克服电波远程传播的巨大损耗、时延和噪声干扰的影响并有效地利用卫星

卫星地球站设备1dB压缩点的测试.

卫星地球站设备1dB压缩点的测试 一、1dB压缩点的概念 放大器有一个线性动态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线性增加。这种放大器称之为线性放大器,这两个功率之比就是功率增益G。随着输入功率的继续增大,放大器进入非线性区,其输出功率不再随输入功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也就是说,其输出功率低于小信号增益所预计的值。通常把增益下降到比线性增益低1dB时的输出功率值定义为输出功率的1dB压缩点。 具体到卫星地球站的设备里,低噪声放大器,上、下变频器,高功放等设备,与所有放大器一样,当输入功率很微弱时,可以认为是线性放大的,其增益是一常数,即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输入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输出功率增加得不多,甚至有所下降,这表明当输入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增益不再是一个常数,这是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造成的,国外公司正是用1dB 压缩点这一指标来衡量放大器件的这一特性。1dB压缩点指标是放大器件线性放大能力的标志,也是放大器件负载能力的又一特征,如图1 从图1看出,1dB压缩点的物理含义是:当输入功率逐步增加时,放大器由线性区进入非线区,这一点定义为转折点(Pi1),当输入功率继续增加时放大器功率增益从转折点后不再增加,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放大器饱和之前,输出功率仍有所增加)。 当放大器增益随输入功率增加下降1dB(Pi2)时,所测对应的放大器输出功率,称为该放大器的1dB压缩点(P1dB)。

二、1dB压缩点测试 1、STS系统地球站设备 1dB压缩点指标 以下测试以STS公司的V901上变频器和现有仪表为例,见表1。 2、测试仪表 射频扫描仪:HP83752A+HP8757D 射频衰耗器:HP8495B 绘图仪或打印机:HP7475B 3、测试连接 测试连接框图如图2所示。 4、测试步骤

移动卫星通信站系统设计方案

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招标文件 技 术 规 范 书 2013年4月

目录 1概述 (1) 1.1总体需求 (1) 1.2技术要求 (1) 1.3设计原则 (2) 2系统组成 (4) 3卫星通信设计 (5) 3.1卫星通信体制选择 (5) 3.2卫星链路计算 (5) 4X移动卫星通信站系统设计方案 (6) 4.1X移动卫星通信站功能 (7) 4.2卫星通信子系统 (7) 4.2.1x天线伺服控制系统 (7) 4.2.1.1x天线组成 (8) 4.2.1.2x天线系统设计要求 (8) 4.2.1.3x天线系统功能要求 (9) 4.2.1.4x天线系统技术指标 (9) 4.2.2卫星功放 (11) 4.2.3卫星调制解调器 (12) 4.2.3.1卫星调制解调器(网管) (12) 4.2.3.2卫星调制解调器(业务) (13) 4.2.4频谱仪 (14) 4.2.4.1便携式频谱仪 (14) 4.2.4.2机架式频谱仪 (15) 4.3视音频处理子系统 (17) 4.3.1图像采集 (18) 4.3.1.1单兵无线图像传输设备 (18) 4.3.1.2便携式摄像机 (20) 4.3.1.3装载平台室外云台摄像机 (21) 4.3.1.4装载平台室内云台摄像机 (23) 4.3.1.5装载平台两侧及后部摄像机 (24) 4.3.2图像处理与显示 (25) 4.3.2.1视频编解码器 (25) 4.3.2.2高清视频矩阵 (26) 4.3.2.3高标清转换器 (27) 4.3.2.4四联监视器技术要求: (28) 4.3.2.59寸头枕监视器技术要求: (29) 4.3.3音频系统 (30) 4.3.3.1数字调音台 (30) 4.3.3.2无线话筒 (30) 4.3.4VOIP语音网关 (33)

卫星通信系统设计讲解

卫星通信系统 设计方案 班级:011241 学号:01 姓名:

一、背景及研究目标 1.1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卫星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反送回另一地球站"地球站则是卫星系统形成的链路"由于静止卫星在赤道上空3.6万千米,它绕地球一周时间恰好与地球自转一周(23小时56分4秒)一致,从地面看上去如同静止不动一样"三颗相距120度的卫星就能覆盖整个赤道圆周"故卫星通信易于实现越洋和洲际通信"。 通信卫星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为移动用户之间提供通信服务,具有覆盖区域更广,不受地理障碍约束和用户运动限制等优势,从移动通信卫星的轨道看,目前移动通信卫星的轨道主要有三种: GEO卫星位于地球赤道上空高度为35 786 km的轨道上,其角速度与地球表面旋转的角速度相同,因此相对地面静止,单颗GEO卫星覆盖范围较广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3),最大可覆盖纬度±70°以内的区域[1]。在三种卫星中,GEO卫星距离地球最远,导致其与地面终端之间的通信延时最大,约为250 ms,链路损耗也较大。对于GEO轨道,利用三颗卫星可构成覆盖除地球南、北极区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MEO卫星通常位于距离地面高度为10 000 km~20 000 km之间的圆形轨道上,其与地面终端之间的通信延时约为120 ms,链路损耗也相对较小。 LEO星座系统中的LEO卫星通常位于距离地面高度为500 km~2 000 km之间的圆形轨道上,其与地面终端之间的通信延时最短,约为25 ms,链路损耗也最小。 1.2目标 本文中所设计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目标区域为中国大陆和沿海地区,为便于讨论,将目标区域抽象成圆心在东经105°、北纬30°、地心角为26°的一个圆内,其范围基本包括了中国大陆、领海以及部分周边地区。 通信卫星为GEO 同步轨道卫星,采用QPSK调制方式,上行链路为卫星交换的FDMA 每载波单路信号的FDMA(SDMA-SCPC-FDMA),下行链路为卫星交换的TDMA每载波单路信号的FDMA(SDMA-FDMA-MCPC-TDMA)。.LTE 随机接入策略为ALOHA协议。信道分配为按需分配(DA)方式。传输协议为IP协议。 该系统设计思路为:用户终端→信息编码→调制器→上变频器→功率放大器→卫星接收、下变频→解调、路由→上变频、发射→接收机与解调器→用户终端。

卫星地球站电磁环境测试方法探析_下_

队园地 Military World 中国无线电 2007年第11期 44 图2 卫星工作指向接收信号测试系统 3.2 接收测试系统灵敏度基本分析 电磁环境测试系统的性能分析,主要是分析其对微弱信号的接收能力,即测试系统灵敏度分析。接收机噪声系数和灵敏度这两个参数是衡量接收机对微弱信号接收能力的两种表示方式,并且可相互转换。接收机灵敏度是接收机在指定带宽下检测弱信号的能力,以μV或d B μV表示;而噪声系数是指接收机(或频谱仪)内部产生的附加噪声折合到输入端后与输入本身的理论热噪声之比,是无量纲参数,一般以dB为单位。即: FN=NO/GNI (12)。 其中: FN为噪声系数; NI为输入理论热噪声功率,NI=kT0B,k是波尔兹曼常数,T0是室温的绝对温度,B是接收机有效噪声 带宽; NO为输出噪声功率; G为电路系统增益。 由于电路的输出噪声除以增益一定是电路的等效噪声输入,所以N I×F N就是等效电路的输入噪声功率。即:NIFN=kT0BFN。 在接收机应用中,k T0B F N表示接收机输入端的 (接上期) 3 电磁环境测试系统组成 和性能分析 3.1 电磁环境测试系统基本组成 对卫星地球站站址进行电磁环境测试,主要包含对站址周边地面电磁环境测试和对卫星工作指向通信信号的接收测试两部分。站址周边地面电磁环境测试重点是测试卫星工作频段的电磁环境情况,对C频段和K u频段地球站而言,重点是测试3.7GHz~4.2GHz、10.95GHz~11.2GHz、11.45GHz~11.7GHz、11.7GHz~12.2GHz等地球站接收的下行频段的电磁环境情况,并兼顾5.925G H z~6.425G H z、14G H z~14.5G H z发送的上行频段的电磁环境情况。其电磁环境测试系统主要由标准喇叭天线、微波段通用低噪声放大器、H P8563E(或H P8593E)频谱分析仪、便携式计算机和打印机等设备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地面电磁环境测试系统 对卫星工作指向通信信号的接收测试主要是测试有标称经度、已在轨的C频段和K u频段卫星的下行接收信号,其测试系统主要由抛物面接收天线和对应专用馈源、高性能低噪声放大器、H P8563E(或H P8593E)频谱分析仪、便携式计算机和打印机等设备组成,如图2所示。 卫星地球站电磁环境测试方法探析 (下) ■ 总参电磁频谱管理中心 沈国勤

船载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分析及软件设计论文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船载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分析及软件设 计 专业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XXX 班级学号XXXXX 指导教师XXX 指导单位XXXXXXXX

摘要 在突发灾难情况下,现有的地面通信网络,往往很容易遭到破坏,且难以快速恢复,此时建立先进的应急通信系统显得格外重要。快速反应,应急开通,是抢险救灾服务中争取时间、减少损失的关键,它甚至关系到救援行动的成败。然而目前的“动中通”虽然已经应用于应急通信,但是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未来的“动中通”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和高度的可靠性,以嵌入式处理芯片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标志。 本课题研究是的船载卫星站监控器,它是控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能够实现实时通信、精确定位的功能。与此同时会涉及到动载体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的理解。所谓动载体卫星通信,其工作原理是:载体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其姿态和地理位置发生的变化,会引起原对准卫星天线偏离卫星,使通信中断,因此必须对载体的这些变化进行隔离,使得天线不受影响并始终对准卫星。这就是天线稳定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移动载体进行不间断卫星通信的前提。 对于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船载卫星站系统的监控功能,并且利用KEIL集成开发平台软件辅助实现天线监控系统的各部分功能,包括电子罗盘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的编写、监控器面板键盘程序的编写以及监控器液晶显示器显示程序的编写等。 关键词:卫星移动通信,动中通,捷联技术,单脉冲自跟踪

ABSTRACT In case of sudden disasters, the existing terrestrial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are often easily damaged and difficult to be recovered, Seting up an advanced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syste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t this time. The rapid response and emergency open is the key to gain time to reduce the loss in the emergency rescue. Though some typ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have been used in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there are some failures in these systems, such as higher costs, poor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The new typ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system should solve those problems and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the embedded chips and embedded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will be wildly applied. The vehicle "mobile communications" reaserched in this issue can be installed in a normal cross-country vehicles and has merit of miniaturization, light-duty, rapid response, high tracking precision which improve the mobility of vehicle, so that it can automatic track satellite and set up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link qucikly, and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This research is a satellite station on board to monitor, it is to control the state of an object in motion to achieve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precision positioning capabilities. At the same time would involve moving th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arri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ing principle. The so-called dynamic carrie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is: the process in the mobile carrier, because of their attitude and location changes, will cause deviation from the original aligned satellite satellite antenna, so that communication interrup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solate these changes in carrier so that the satellite antenna is not affected and always aligned. This is the antenna stabilization system to solve the main problem is uninterrupted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arrier the premise. For this research the main task is to achieve satellite station ship monitoring systems, and integra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 using KEIL assisted to achieve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antenna control system functions, including electronic compass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procedures for the preparation, monitoring panel keyboard and monitor procedur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ocedur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so on. Key word: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trap-down technology,monopulse tracking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1概述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 一、地球站的分类及组成 1.1地球站的各类 1.1.1卫星通信地球站 可以按安装方式、传输信号特征、天线口径尺寸、设备规模及用途来分类: 1、按安装方式: ●固定站 ●可搬运站 ●移动站 2、按传输信号特征: ●模拟站 ●数字站 3、按业务性质: ●遥测、遥控、跟踪站 ●通信业务站 4、按用途分: ●民用通信站:公用站 专用站 ●军用通信站:战略通信站 战术通信站

●卫星广播业务 ●气象卫星 ●航空、航海、导航 ●科学实验 另外还可以按工作频段、通信卫星类型、多址方式、天线口径等分类。 目前国际上,通常地球站天线口径尺寸及G/T值的大小将地球站分为A、B、C、D、E、F、G、Z等各种类型见下表1: 表1:各类地球站的天线尺寸及性能指标 ●其中A、B、C型站称为标准站,用于国际通信;

E和F又分为E-1、E-2、E-3和F-1、F-2、F-3等类型,主要用于国内通信。 其中E-2、E-3和F-2、F-3又称为中型站。E-1、F-1称为小型站。 1.1.2VSAT地球站的分类 1、按安装方式――固定、可搬、车载、机载、船载、背负式、手提式等 站。 2、按网络结构――星状、网状、星状网状混合结构。 3、按收发方式――单收站、单发站、双向站。 4、按业务性质――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 5、按支持的主要业务类型分――话音VSAT站、数据VSAT站、综合VSAT 站。 其它的还有按工作频段分(L波段、C波段、Ku波段等)、多址方式(FDMA、TDMA、CDMA、SDMA等)。 1.2地球站的组成 一般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尽管对于不同的通信体制,地球站的组成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组成一般包括: 天线分系统、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信道终端设备、遥测跟踪、监控分系统、伺服跟踪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 1.2.1VSAT地球站设备组成 VSAT卫星通信网由卫星转发器、主站(中心站)和远端小站三部分

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测试要求及方法

第六部分: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 测试要求及方法

目次 1范围 (1) 2通用要求 (1) 2.1工作频率范围 (1) 2.2信道间隔 (1) 2.3天线端口 (1) 2.4发射功率 (1) 2.5频率容限 (1) 2.6占用带宽 (1) 2.7杂散发射 (1) 3试验条件 (2) 3.1大气实验条件 (2) 3.2检测工作条件 (2) 3.3测试频率 (2) 3.4测量设备 (2) 4参考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2) 4.1发射功率 (3) 4.2频率容限 (3) 4.3占用带宽 (3) 4.4杂散发射 (4) 参考文献 (5)

在用无线电台(站)发射设备测试要求及方法第六部分:卫星 地球站射频单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用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发射设备的测试要求及方法等内容。 本文件仅适用于在用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 2通用要求 2.1工作频率范围 在用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发射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应严格按照无线电管理机构最新的相关规定执行。 在用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发射设备的用户应按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申请台站执照,并按照执照中指配的工作信道使用,不可随意更改工作信道。 2.2信道间隔 在用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发射设备的工作信道间隔应严格按照应符合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定的参数和技术资料的要求 2.3天线端口 在用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发射设备天线端口阻抗为50 。 2.4发射功率 在用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发射设备的发射功率应符合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定的参数和技术资料的要求。 2.5频率容限 在用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发射设备频率容限应符合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定的参数和技术资料的要求。 2.6占用带宽 在用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发射设备占用带宽应符合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定的参数和技术资料的要求。 2.7杂散发射 在用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发射设备杂散发射应符合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定的参数和技术资料的要求。

卫星通信

浅述卫星通信系统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信息传输基础的通信技术,越来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1世纪通信的发展与多媒体、互联网络、个人通信等高科技产物融合在一起,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进步最快的行业。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我们必须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设计方法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 卫星通信指的是在两个以上的地球站之间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波进行的通信,之前提到的地球站是设置在地球上(包括地面、水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它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航空航天技术相结合的一项重要成果,并且作为一种远距离通信方式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应用至今。 目前,卫星通信广泛应用于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国防、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诸多领域。较其他传统的通信方式而言,卫星通信具有极大优势,特别是在边远山区、人烟稀少地区、沙漠地区、江河湖泊地区以及海岛等通信不发达的地区,卫星通信具有其他通信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卫星通信具有的上述优势,使得它自诞生之日起便迅速发展成为现如今通信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通信方式。 一、卫星通信系统的起源于发展 1667年,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开普勒三定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而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卫星和地球也服从万有引力定律,这就使得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成为卫星诞生的理论基础。 1945年10月,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当时的英国空军雷达军官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地球外的中继站”(Extra-Terrestrial Relays)学术性文章。在

卫星电视地面站设计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II 1.绪论 (1) 2.系统设计要求 (2) 2.1用户需求 (2) 2.2卫星的选择 (2) 2.3设计规范 (4) 2.4卫星地面站的地址及环境 (4) 3.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4) 3.1工作频段及频道 (4) 3.2噪声、信噪比和噪声系数 (4) 3.3非线性失真 (5) 3.4信号电平 (5) 3.5反射 (6) 4.系统性能指标分析 (6) 4.1自由空间传输损耗 (6) 4.2地面站参数 (6) 4.2.1初始参数的确定 (6) 4.2.2设计计算步骤 (7) 4.3站点的选择原则 (9) 4.4方位角、仰角和极化角的计算 (9) 4.5日凌干扰 (10) 4.6站址去微波干扰的电测 (12) 4.7分配系统的工程设计 (12) 5.系统设计和网络规划 (13) 5.1系统组成 (13) 5.1.1前端系统 (13) 5.1.2系统控制室 (13) 5.1.3供电措施 (14) 5.1.4分配网络 (14) 5.1.5接收系统的避雷与接地措施 (15) 5.2设备的选择 (17) 5.3设备的安装 (28) 6.系统的调试 (29) 6.1天线的调试 (29) 6.2前端和机房设备的调试 (30) 6.3分配网络、用户端的调试 (30) 7工程预算 (31) 表7-1 系统工程预算表 (31) 8.系统验收 (31) 8.1系统验收的一般规定 (31) 8.2竣工验收证书 (35)

卫星地球站设备1dB压缩点的测试

卫星地球站设备1dB压缩点的测试

卫星地球站设备1dB压缩点的测试 一、1dB压缩点的概念 放大器有一个线性动态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线性增加。这种放大器称之为线性放大器,这两个功率之比就是功率增益G。随着输入功率的继续增大,放大器进入非线性区,其输出功率不再随输入功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也就是说,其输出功率低于小信号增益所预计的值。通常把增益下降到比线性增益低1dB时的输出功率值定义为输出功率的1dB 压缩点。 具体到卫星地球站的设备里,低噪声放大器,上、下变频器,高功放等设备,与所有放大器一样,当输入功率很微弱时,可以认为是线性放大的,其增益是一常数,即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输入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输出功率增加得不多,甚至有所下降,这表明当输入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增益不再是一个常数,这是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造成的,国外公司正是用1dB压缩点这一指标来衡量放大器件的这一特性。1dB压缩点指标是放大器件线性放大能力的标志,也是放大器件负载能力的又一特征,如图1 从图1看出,1dB压缩点的物理含义是:当输入功率逐步增加时,放大器由线性区进入非线区,这一点定义为转折点(Pi1),当输入功率继续增加时放大器功率增益从转折点后不再增加,而

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放大器饱和之前,输出功率仍有所增加)。当放大器增益随输入功率增加下降1dB(Pi2)时,所测对应的放大器输出功率,称为该放大器的1dB压缩点(P1dB)。 二、1dB压缩点测试 1、STS系统地球站设备 1dB压缩点指标 以下测试以STS公司的V901上变频器和现有仪表为例,见表1。

卫星通信基站选址

卫星通信基站选址及勘察一、间介 (一)项目建设基本流程 (二)无线设计基本流程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项目应该包括:项目启动、选址、勘察、 设计、出版归档、会审等五个阶段(过程),如果会审的结果需要进彳亍修正设计,则还包含设计修正阶段(过程) (三)规划、可研报告编制流程 立顶阶段实能阶段验收投产阶段

(四)选址及勘察工作内容 1、选址 工程阶段:可研、规划阶段;初步设计(两阶段设计);施工图设计(一阶段设计)。 工作内容:根据网络规划方案或现有网络布局情况,对新增或搬迁站点的建设位置进行选定。 选址是网络建设从规划走向实施的第一步,实际网络是否基本符合规划设想,选址的恰当至关重要 选址是网络建设的奠基石,优质的网络建立在科学的选址上 2、勘察 工程阶段: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 工作内容:在移动站点建设现场收集设计工作的必备数据,是着手进行设计的前提。勘察的输出主要有:勘察资料(勘察表、勘察草图、照片等)、勘察数据。这些资料、数据是后续设计阶段的重要基础,必须保证其正确性和完整性。 二、流程及方法 (一)选址流程及方法 1、工作流程

召开项目 启动会 2、选址方法 1)选址前准备 计划 时间、地点、人、工作量、车、钱 沟通 领导、甲方、相关人员、司机 资料 电子地图(纸质地图)、规划方案(建设原则、建设思路、布点图)、通信录当地基本情况(话务、覆盖、城市规划) 工具 包、勘察夹、勘察表、勘察纸、四色笔、

相机、手提电脑、指北针、测距仪、GPS望远镜、皮尺、卷尺…… 测试软件、测试设备、车载电源? 2)选址 了解环境 明确周围基站位置 核实规划目标 确定目标 基本要求:位置、高度、机房、天面、承重、业主、电、传输;安全性要求:洪涝区、高压电站、加油站、滑坡山体、航空管制 区、易燃易爆区、粉尘区…… 业主要求、市政规划情况; 备选点 记录资料 周围环境:描述、拍照(30/12 )、建筑物外观(物业用)基本信息:位置(GPS地址)、高度、机房条件、天面条件、承重、业主联系方式、特殊要求填表(选址记录表) 3)选址后工作 当天 整理选址数据:照片、记录表、选址明细表、布点图汇总讨论,确定明天选址目标 回单位前 向甲方汇报选址情况

卫星地球站故障案例分析

卫星地球站故障案例分析 卫星通信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通信系统,它包括空间的通信卫星、卫星通信地球站、中继传输系统(地球站与用户之间的传输系统)、用户终端设备等部分组成。 通信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某个卫星故障可引起使用该卫星的所有通信中断或部分转发器通信中断;卫星通信的无线电波要穿越大气层,通信质量受大气影响也很大,特别是Ku以上频段的卫星通信受天气影响更大。 卫星通信地球站是卫星通信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由调制解调器、上/下变频器、高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天线伺服系统及一些附属设备组成。 卫星通信地球站的任何部分发生故障都会影响卫星通信的可靠性。下面就工作中遇到过的几个故障进行简要地分析。 一、跟踪接收机饱和造成天线跟踪不正常步进跟踪工作原理: 下图为步进跟踪原理框图。通信卫星发射一个固定频率的窄带信号,这个信号叫做信标。卫星地球站接收这个信号,经过一系列处理变为直流信号,天线控制器跟据接收到的信标信号的强弱变化来控制天线驱动系统,使天线准确指向卫星,最终使收到的信标信号电平最大。 故障现象:接收信标的下变频器故障,更换了新的下变频器。为了使跟踪接收机显示的信标电平与原电平一致,调节新下变频器增益,在调节过程中发现改变下变频器的增益,跟踪接收机显示的信标电平无明显变化。 检查和分析:首先怀疑下变频器已饱和,用频谱分析仪查看下变频器输出的信标电平,能随变频器增益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下变频器本身未饱和。 跟踪接收机的中频信号输入范围为小于-25dBm,用频谱分析仪测量下变频器输出(即跟踪接收机输入端)的信标信号电平为-40dBm,并未达到跟踪接收机的饱和电平。为了证实说明书所给的指标,用一信号发生器,送一140MHz,-30dBm的单频信号给跟踪接收机,并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跟踪接收机显示的电平随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信标信号本身不足以使跟踪接收机饱和。

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方案说明

专业资料 Xxxxx 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及地面卫星站 技术方案 成都时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3 - 方案概述................................................................. - 3 - 第二章设计原则............................................................. - 3 - 2.1 先进性原则......................................................... - 4 - 2.2 开放性原则......................................................... - 4 - 2.3 可伸展性原则....................................................... - 4 - 2.4 安全性原则......................................................... - 4 - 2.5 可靠性原则......................................................... - 5 - 2.6 设计依据........................................................... - 5 - 第三章卫星通信系统建设..................................................... - 7 - 3.1概述.................................................................. - 7 - 3.2、用户需求和分析.................................................... - 7 - 3.2.1、用户需求...................................................... - 7 - 3.2.2、系统总体功能要求: ........................................... - 8 - 3.3、卫星便携站系统构建和功能介绍...................................... - 8 - 3.4、卫星便携站系统组成设备介绍....................................... - 10 - 3.4.1、TIM-BXZ2100便携天线系统...................................... - 10 - 3.4.2、TIM-DMZ3400便携天线系统卫星地面站............................ - 15 - 3.4.3、WAVESTREAM卫星功放BUC ....................................... - 17 - 3.4.4、NORSAT卫星高频头LNB(1108HB)............................... - 19 - 3.4.5、COMTEH调制解调器............................................. - 20 - 3.4.6、COMTEH协议转换器 CIM-25 ...................................... - 22 - 3.4.7 L波段四路功分器............................................ - 23 - 3.4.8、卫星复用器万康MUX-2200E ..................................... - 23 - 3.4.9、图像编解码器凯斯泰尔CASTEL FTF 1000 ........................ - 25 - 3.4.10、VOIP语音网关CNG1000 ........................................ - 26 - 3.4.11 便携式频谱仪安捷伦 N9320B ................................. - 30 - 3.4.12 二层网络交换机 D-Link DES-1005D ............................. - 31 - 3.4.13 TIM-BXZ2100终端箱........................................... - 32 - 3.4.14 便携式发电机................................................ - 32 - 3.4.15 时代星光单兵无线图像传输设备............................... - 34 - 3.4.16 便携式摄像机 SONY PJ390E .................................... - 38 - 3.4.17 哈尔滨光学仪器厂地质罗盘仪DQY-1 ........................... - 42 - 第四章项目组织方案......................................................... - 43 - 4.1项目负责人组织结构................................................... - 43 - 4.2 项目管理人员职能.................................................... - 43 - 4.2.1项目总负责人................................................... - 43 - 4.2.2 项目质量负责.................................................. - 44 - 4.2.3 项目技术负责.................................................. - 44 - 4.2.4 项目规划负责.................................................. - 44 - 4.2.5 项目售后维保服务办法.......................................... - 4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