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保护剂及脑卒中的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开启侧支循环——脑卒中治疗新策略全国巡讲会在广州召开

开启侧支循环——脑卒中治疗新策略全国巡讲会在广州召开

为 1 ~ 2 /i 万 人 口 , 每 年 脑 卒 中 死 亡 率 约 为 6 9 i i 0
5 ~ I 2 l 万 人 口 。 据 统 计 , 在 存 活 的 脑 卒 中 患 者 8 / 4 0 中 , 约一 半 以上 不 同程 度 地 丧 失 劳 动 能 力 。脑 卒 中 已 成 中 国 人 重 要 死 因 , 危 害 程 度 甚 至 超 过 癌 症 。 如 何 有 效 地 预 防 和 治 疗 脑 卒 中 , 已 成 为 一 个 严 重 的 医 学 和 公 共 卫 生 课 题 。 为 提 升 公 众 对 脑 卒 中 疾 病 的 认 知 度 , 帮 助 医 生 认 知 “ 支 循 环 ” 在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治 疗 中 侧 的 价 值 , 由 天 普 药 业 主 办 的 脑 卒 中 治 疗 新 策 略 全 国 巡 讲 会 于 6月 2 6日 在 广 州 拉 开 帷 幕 , 国 内 外 专 家 学 者 齐 聚一 堂 ,交 流 研 究 成果 ,探 讨 临 床经 验 。 美 国 加 州 大 学 洛 杉 矶 分 校 的 David s. Li b k d 授 在 会 上 介 绍 了 “侧 支 循 环 ” 在 急 性 e i 教 e s n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治 疗 中 的 价 值 , 他 指 出 , 对 于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 “ 支 循 环 ” 作 为 改 善 脑 血 流 灌 注 的 一 条 侧 重 要 途 径 , 已 获 得 国 际 学 者 及 临 床 医 生 的 广 泛 关 注 与 认 可 。 通 过 研 究 侧 支 循 环 在 急 性 脑 梗 死 疾 病 过 程 中 的
查 ,脑 血 管病 已经 成为 中国 国 民第 1 的死 亡 原 因 。 位
要 的 意 义 , 因此 血 脂 控 制 的主 要 趋 势 是 除他 汀类 药 物 外 ,积 极 寻 求 更 优 化 的治 疗 方 案 , 在 降 低 L L c同时 D—

胸腺素β4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及进展

胸腺素β4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及进展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4.185胸腺素β4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及进展代青海1,舒凌峰1,李航1,朱鹏程1,吴涛2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河南郑州450099[摘要]胸腺素β4是一种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肽,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在大脑、肝脏、肾脏、睾丸、心肌、血小板和白细胞中高度表达,其中Tβ4的前四个氨基酸具有调节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1~15氨基酸片段可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对细胞的毒性诱导损伤。

由氨基酸17~23编码的活性片段触发血管生成和毛囊生长。

胸腺素β4作为人体内主要的肌动蛋白调节分子之一,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在以往研究中已证实其具有促进组织再生、重塑、创伤愈合的作用,在维持肌动蛋白平衡、肿瘤发病与转移、细胞凋亡、炎症、血管生成、毛囊发育等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多位学者报道了其神经保护作用,可作为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修复/再生疗法。

本文将综述胸腺素β4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关键词]胸腺素β4;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信号通路;综述[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7(b)-0185-05The Mechanism and Progress of Thymosin β4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DAI Qinghai1, SHU Lingfeng1, LI Hang1, ZHU Pengcheng1, WU Tao21.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46 China;2.Interventional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99 China[Abstract] Thymosin β4 is a small molecular peptide composed of 43 amino acid residues, which exists in various tis‐sues and is highly expressed in brain, liver, kidney, testis, myocardium, platelets and white blood cells, in which the first four amino acids of Tβ4 have regulatory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fibrotic effects: the 1-15 amino acid frag‐ments can inhibit apoptosis and reduce toxic induced damage to cells. Active fragments encoded by amino acids 17-23 trigger angiogenesis and hair follicle growth. As one of the main actin regulatory molecules in human body, thymo‐sin β4 has multiple biological functions. Previous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it can promote tissue regeneration, re‐modeling and wound healing, and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actin balance, tumor patho‐genesis and metastasis, apoptosis, inflammation, angiogenesis, hair follicle development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have reported i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pair/regenerative therapy for nerve injury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mechanism of thymosin β4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he prospect of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Thymosin β4; Ischemic stroke; Neuroprotection; Signaling pathway; Review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因狭窄或梗塞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氧、缺血和神经细胞死亡,是导[基金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8JDZX013)。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
( 1) 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 期进行抗凝治疗。
( 2)关于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 效益比后慎重选择。
( 3) 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24h后使 用抗凝剂。
12
降纤: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
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可选用降纤治疗。
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
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谨 慎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 短效药物( 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 ,最好应用微量输
液泵,避免血压降得过低 。
3) 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用降压药者,如病情平稳,可于 脑卒中24h后开始恢复使用降压药物。
如头颈部过度扭曲、激动、发热、癫痫 、呼吸 道不通畅 、咳嗽等。 2) 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必要时也可用甘 油果糖或呋塞米等。 3) 对于发病48h内,60岁以下的恶性大脑中动 脉梗死伴严重颅内压增高,内科治疗不满意且 无禁忌证者,可请脑外科会诊考虑是否行减压 术。 4) 对压迫脑干的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可请 脑外科会诊协助处理。
( 2) 人尿激肽原酶( 尤瑞克林):是近年国内开发的另一 个I类新药。对照试验提示:尤瑞克林治疗组的功能结局 较安慰剂组明显改善且安全 。
四、中医治疗:中成药和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尚需更多高质量RCT进一步证实 。
14
(三)、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
1.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 : 1) 卧床,避免和处理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5
2.出血转化:
对需要抗栓治疗的患者,可于出血转化病情稳 定后7~10d开始抗栓治疗; 对于再发血栓风险相 对较低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可用抗血小板药物代 替华法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要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要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要点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是因脑供血动脉闭塞或狭窄、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

椎动脉狭窄、脑中动脉拴塞等均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复视、眩晕、力弱、发病侧肢体麻木等。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该类患者若未得到及时的救治,则会对其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严重的危害。

临床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始终坚持的原则是尽早治疗。

那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要点有哪些呢?一般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48小时之内其血压指标会增高,产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机体的应激性反应,故而并不主张对该类患者过早降低血压。

若患者出现血压持续剧烈升高的情况,则医护人员应当应当对脑血流灌注量进行保障的基础上适当对患者降压。

但在治疗患者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交感神经阻滞剂或者大剂量用药。

通常情况下,可给予患者小剂量的甘露醇静脉滴注进行治疗。

如若甘露醇未取得较为显著的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则可加用甘油果糖溶液。

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当对其动脉血氧分压进行密切监测。

如若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则可给予其低流量的氧气吸入,以实现对呼吸道阻塞及感染的预防。

应激性血糖增高、原发糖尿病等均被视为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糖的重要原因。

若患者持续性血糖增高,则可会增加其出现意识障碍、脑水肿的风险性。

所以当患者血糖高于10mmol/L时,则可运用胰岛素实现对血糖指标的控制。

发热会直接影响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可使得梗死病灶的范围缩小。

因而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医护人员应当展开对症处理,包括运用退烧药或者采取物理降温手段等,并及时寻找发热的原因,尽可能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7.5摄氏度以下。

溶栓治疗。

尽早恢复血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的关键。

在患者发病后对其展开早期溶栓治疗对于恢复其梗死区血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



三、其他疗法:
1) 丁基苯酞:是近年国内开发的I类新药。对照试验提示: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安慰剂对照组 显著改善,安全性好。 ( 2) 人尿激肽原酶( 尤瑞克林):是近年国内开发的另一 个I类新药。对照试验提示:尤瑞克林治疗组的功能结局 较安慰剂组明显改善且安全 。

9

( 3) 发病6h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 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 行动脉溶栓。 ( 4) 发病24h内由后循环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 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 行动脉溶栓。 ( 5) 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 凝治疗者,应推迟到溶栓24h后开始。

( 2)关于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 效益比后慎重选择。 ( 3) 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24h后使 用抗凝剂。
12

降纤: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
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可选用降纤治疗。


扩容:( 1) 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容。
( 2) 对于低血压或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可 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功能衰竭等 并发症,此类患者不推荐使用扩血管治疗。

扩张血管:目前缺乏血管扩张剂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临
床预后的大样本高质量RCT证据,需要开展更多临床试验。 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血管治疗。
13

二、神经保护:理论上,针对急性缺血或再灌注后细
胞损伤的药物( 神经保护剂) 可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 缺氧的耐受性。但钙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神 经节苷脂等在动物实验中的疗效都未得到临床试验证实, 故神经保护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 试验进一步证实。

脑卒中急救护理

脑卒中急救护理

发病年龄 起病状态 起病速度 全脑症状 意识障碍 神经体征 CT检查 脑脊液
多为60岁以上 安静或睡眠中 10余小时或1~2天症状达到高 峰 轻或无 无或较轻 多为非均等性偏瘫(大脑中动脉 主干或皮质支) 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 无色透明
救治与护理


(一)救治原则 急诊的救治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 减轻和控制脑水肿,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主要目 的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残率,防止复发。 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and Stroke, NINDS)制定了脑卒中患者到达院内的关键时间目标, 以评估和处理疑似脑卒中患者。具体的内容如下:① 到达急诊科10分钟内,急诊专科医生或其他专家立即 对患者进行全身评估,安排进行紧急头部CT扫描。② 到达急诊科25分钟内,专科医生完成神经系统评估,进 行CT扫描。③到达急诊科45分钟内,解读头部CT扫 描结果。④到达急诊科1小时内,症状出现3小时内,可 对无禁忌证的患者开始溶栓疗法。⑤从到达急诊到 收入专科病房的时间为3小时。
(四)判断

由于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在治疗上有显著的不同,出血 性卒中的患者禁忌给予抗凝和纤溶治疗,而缺血性脑卒中在症状 出现后3小时内可以提供静脉溶栓疗法,应注意早期识别脑卒中, 并对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鉴别(表10-9)。
表10-9 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脑梗死 脑出血 多为60岁以下 动态起病(活动中或情绪激动) 10分钟至数小时症状达到高峰 头痛、呕吐、嗜睡、打哈欠等高颅压症 状 多见且较重 多为均等性偏瘫(基底节区) 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 可有血性
脑卒中
定义

绳经病学--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

绳经病学--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
• 病变部位 :壳核、尾状核、内囊、丘脑、脑桥 • 病因:高血压所致的脑内细小动脉硬化
临床表现
1. 多见于有高血压的老年人; 2. 安静时急性或逐渐起病; 3. 无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4. 症状较轻,常见的腔隙综合征:
常见腔隙综合征
临床表现
1. 纯运动性轻偏瘫(pure motor hemiparesis, PMH) 2. 纯感觉性卒中(pure sensory stroke, PSS) 3.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ataxic-hemiparesis, AH) 4.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erebral infarction
概述
概述
• 概念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 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 在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占60~90%。 • 临床最常见的类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出血倾向和血小板减少
急性期治疗
4. 降纤治疗 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抑制血 栓形成 常用药物包括巴曲酶、降纤酶
5.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发病早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 可降低卒中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性期治疗
6. 脑保护治疗 (1)神经保护剂 • 许多试验和临床研究,探讨了各种神经保护剂的效
(二) 危险因素 病前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等
(三) 既往病史 1/3患者前驱症状表现为反复出现TIA,
(四) 起病情况 常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起病
临床表现
(五) 症状体征 •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研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目前,对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亚低温治疗和依达拉奉已成为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热门话题,而将二者联合应用是否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面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现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是一种危重的疾病,其预后通常较差。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都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时间窗限制、出血风险、再栓塞风险等。

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亚低温治疗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2℃~35℃之间的治疗方法。

早期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降低大脑的代谢率、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减少炎症反应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来发挥保护作用。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心脏骤停和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率。

亚低温治疗被逐渐引入到脑梗死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是一种神经保护剂,已在临床上成功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依达拉奉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症和促进神经再生等机制来发挥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可以减轻脑梗死后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提高脑组织的存活率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依达拉奉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依达拉奉已成为治疗脑梗死的重要药物之一。

亚低温治疗和依达拉奉各自在脑梗死的治疗中都表现出一定的临床效果,而将二者联合应用是否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是当前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方面,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降低脑组织的新陈代谢率和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脑损伤;依达拉奉则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症和促进神经再生来发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保护剂的误区(Pitfalls)
• 临床前研究的时窗极短,而临床研究的时窗较长 • 临床前治疗靶区是半暗带,而临床试验则不是 • 临床前治疗偏向对灰质的保护,而临床不针对特定的 临床定位 • 尚不清楚确切疗程 • 临床前研究疗效判定主要依据梗死面积,而临床主要 依据行为学 • 临床前主要依据早期预后,而临床是远期评价 • 卒中模型为同质性,而人类卒中为异质性 • 预后测量方法比实际疗效更重要 • 用小规模试验回答大规模试验要回答的问题
内容
1. 2. 3. 4. 5. 6. 神经保护治疗的概念 神经保护剂的现状 从失败到成功 自由基清除剂 神经保护剂的分层用药 神经保护剂的联合用药
Oxygen Metabolism
O2
RBC Hb-O2
Cells
PS
hn
NOS NO.
Membrane MPx H2O2
Peroxisome Oxidases
SER PHS
AA PGs
O2
1O 2
O2
P-450
Mitochondria e - transport
O2 H2O
O2
. - HOClO
2
NO.
H2O2
LT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O 2
H2O
. O 2
缺血半暗带超氧化物(自由基)增加(n=18)
超氧化物化学发光计数 600 500 400 300 脑中动脉缺血 200 对照 100 0 100
内容
1. 2. 3. 4. 5. 6. 神经保护治疗的概念 神经保护剂的现状 从失败到成功 自由基清除剂 神经保护剂的分层用药 神经保护剂的联合用药
神经保护应用的范围
• 神经外科 • 心脏外科
– Beating heart
• • • •
心脏骤停 颈动脉治疗 创伤 卒中(缺血性和出血性)
潜在治疗
缺血核心和半暗带
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
血栓形成或栓塞 脑血流量 ATP Nai+ Cai2+ CliKe+
细胞毒性水肿
谷氨酸
脂肪酸
[Ca2+]i
激活脂酶、 蛋白酶、核酸内切酶 细胞损伤
脂质过氧化
生物化学级链反应
氧和能量底物减少
膜去极化
NMDA/AMPA 受 体
谷氨酸释放 钙离子内流 钙超载
References: 1. Dirnagl U, Iadecola C, Moskowitz MA. Pathobiology of ischaemic stroke: an integrated view. Trends Neurosci. 1999;22(9):391-7. 2. Lee JM, Grabb MC, Zipfel GJ, Choi DW. Brain tissue responses to ischemia. J Clin Invest. 2000;106(6):723-31.
神经保护和神经恢复
神经保护 Neuroprotection 神经恢复 Neurorestoration 全部有功能的组织
靶向 时间窗
缺血半暗带
0-24小时,或许更长
24小时以后,数周?数 月?
目的
控制分子事件
调节功能组织的活动
神经保护剂的作用
无神经保护 永久缺血性损害 有神经保护 缺血损害减轻
Reference: 1. Fisher M. The ischemic penumbra: identification, evolution and treatment concepts. Cerebrovasc Dis. 2004;17(suppl 1):1-6.
神经保护可以改善临床预后
其中一个途径使减少自由基损害1,2
急性缺血性卒中
缺血级链反应 谷氨酸释放 NMDA/AMPA 受体活化 再灌注级链反应
去极化
一氧化氮 钙离子增加 自由基增加 自由基增加
神经细胞死亡
References: 1. Bright, R, Mochly-Rosen D. The role of protein kinase C in cerebral ischemic and reperfusion injury. Stroke. 2005;36(12):2781-90. 2. Lipton P. Ischemic cell death in brain neurons. Physiol Rev. 1999;79(4):1431-568.
Ubiquitin-Proteasome Complex
Following 15 min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protein aggregates are ubiquitin labeled
CA1
DG
Hu et al, J. Neurosci, 2000, 20(9):3191
血管保护治疗
New discovery compounds
Synthesis and Screening Pre-clinical development appraisal Phase I Sub-acute toxicity Phase IIA (PoC) Chronic toxicity Clinical Phase II 10,000 6,000 50 20 15 10 5
1. 缩短缺血时间 2. 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3. 减少细胞内钠离子浓度 4. 阻断谷氨酸作用Block effects of glutamate 5. 抑制自由基Trap free radicals 6. 抑制PARP活性 7. 阻断caspase活性 8. 阻断白细胞黏附 9. 改变细胞膜流动性 10.降低组织温度
神经保护剂及 脑卒中的治疗策略
内容
1. 2. 3. 4. 5. 6. 神经保护治疗的概念 神经保护剂的现状 从失败到成功 自由基清除剂 神经保护剂的分层用药 神经保护剂的联合用药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血流
闭塞核心 缺血半暗带
正常组织
正常脑血流的40%
半暗带组织
坏死组织
正常脑血流的150%
闭塞
References: 1. Lipton P. Ischemic cell death in brain neurons. Physiological Reviews. Oct 1999; vol. 79; 1431-1568. 2. Lo EH, Dalkara T, Moskowitz MA. Mechanis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stroke. Nat Rev Neurosci. 2003;4(5):399-415.
Carcinogenicity
PLA Market Post Market
Probability of Success = 1 in 10,000
3
1 1 ?
COST PER COMPOUND $US1 BN
内容
1. 2. 3. 4. 5. 6. 神经保护治疗的概念 神经保护剂的现状 从失败到成功 自由基清除剂 神经保护剂的分层用药 神经保护剂的联合用药
自由基可以损害细胞和DNA
线粒体破坏
自由基
MMP活化
DNA氧化损伤
细胞膜破坏
细胞处理过程失调
内皮细胞
References: 1. Lipton P. Ischemic cell death in brain neurons. Physiological Reviews. Oct 1999; vol. 79; 1431-1568. 2. Dirnagl U, Iadecola C, Moskowitz MA. Pathobiology of ischaemic stroke: an integrated view. Trends Neurosci. 1999;22(9):391-7.
自由基损伤线粒体
References: 1. Dirnagl U, Iadecola C, Moskowitz MA. Pathobiology of ischaemic stroke: an integrated view. Trends Neurosci. 1999;22(9):391-7. 2. Sasaki C, Kitagawa H, Zhang WR, Warita H, Sakai K, Abe K. Temporal profile of cytochrome c and caspase-3 immunoreactivities and TUNEL staining after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s. Neurol Res. 2000;22(2):223-8.
Safety: ICH after thrombolysis
20.9%
P<0.005
Asympt ICH Sympt ICH
SAINT-I结论
• The administration of NXY-059 within six hours after the onse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imary outcome (reduced disability at 90 days), but it di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other outcome measures, including neurologic functioning as measured by the NIHSS score. Addition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confirm whether NXY-059 is beneficial in ischemic strok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