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军事力量详表
战无不败的意大利军队

79经典阅读2010.05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非洲只有两个独立的国家,埃塞俄比亚就是其中之一。
它之所以能保持独立,是因为“幸运”地遭到了意大利的侵略。
1890年初,意大利单方面宣布,埃塞俄比亚受其“保护”,派兵入侵埃国。
埃塞俄比亚迅速装备起一支10万人的军队。
说是装备,其实能拿到枪的只占一部分,很多士兵还拿着长矛、短剑和盾牌。
论装备,埃国绝对落后,可意军真不愧是西方列强中出了名的“饭桶军队”,他们竟连手持长矛木棒的非洲土人都打不过。
他们情报工作之差,将领指挥水平之低,甚至到了连份像样的军用地图都弄不好的地步。
在阿杜瓦,意大利人靠着粗制滥造地图的指引,分兵行动混乱,再加上各部间通讯联络不畅,结果整整五小时令人沮丧的夜间行军后,意大利军队透过晨曦的薄雾吃惊地发现——漫山遍野都是敌军,他们已被对方重兵分割包围……最终,17700名意军官兵中,只有7600人逃脱,11000条步枪和全部56门大炮都被敌军缴获。
战后,意大利被迫同埃塞俄比亚签约,承认埃国的主权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
1935年,占领埃塞俄比亚这个让他们耻辱了40年的国家,成了墨索里尼的目标。
这时的埃塞俄比亚军队,比阿杜瓦战役时的装备进步不少,可意大利的装备也同样是水涨船高。
即便如此,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仍十分费劲,前后花了半年时间,最终还是靠毒气弹这类的化学武器,才艰难地占领了这个尚未完全脱离原始状态的古国。
征服埃塞俄比亚后,有人开玩笑说:“意大利的装备是19世纪的,而埃塞俄比亚的装备是16世纪的,年代相差久远,所以意大利获胜。
”意大利军队是个很想得开的军队,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降。
二战初期,墨索里尼看到英国人败退英伦三岛,认为抢夺英国利益的时刻到了。
墨索里尼想,在欧洲我打不过你是因为你人多,非洲你人少,我40万人打你10万人,怎么也能占到便宜。
于是,企图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
一旦达到上述目的,地中海便可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湖”。
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简介_0

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简介19世纪末的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以埃塞俄比亚的胜利告终,此战对西欧殖民主义势力是一次有力反击,为整个非洲反殖民统治的斗争树起了一面旗帜。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分析中文名称: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参战部队: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结果: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主权的完整时间:1895年~1896年,1935年~1941年地点:埃塞俄比亚人物:马科涅诺公爵E.德博诺P.巴多利奥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详情第一次抗意战争(1895~1896)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于1889年即位后,统一并扩大了领土,奠定了今日埃塞俄比亚的版图。
孟尼利克二世于1889年5月2日与意大利签订了《乌查利条约》。
条约规定,埃塞俄比亚北部若干地区划归意大利,而意大利则按附约给埃塞俄比亚3万支枪和28门大炮,以及200万里拉。
条约中最重要的是后来引起争议的第17条。
该条的阿姆哈拉文本说,埃塞俄比亚在与其他欧洲国家交涉时,“可以向意大利国王陛下政府请求协助”,而意大利文本却将“可以”写作“同意”,并又进而曲解为“必须”,据此单方面强行宣布对埃塞俄比亚实行“保护”。
1893年,孟尼利克二世宣布将在《乌查利条约》签订5年之际予以废除。
1894年7月,意大利不宣而战,并在半年内侵占了古城阿克苏姆及提格雷省首府马卡累。
1895年,孟尼利克二世宣布废除《乌查利条约》,并发布《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奋起保卫祖国。
两个月后,孟尼利克二世麾下已形成一支配备10万支来福枪、400门加农炮的军队。
1895年12月,埃军在阿拉吉平顶山首次击败意军并收复马卡累城。
1896年3月1日,孟尼利克二世亲自率军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阿杜瓦战胜意军。
意大利政府被迫于10月26日同埃塞俄比亚签订《亚的斯亚贝巴和约》,放弃了把埃塞俄比亚作为它的保护国的要求,承认其作为主权国家的完全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
世界各国军队兵力

世界各国军队兵力(10万以上的国家,其他国家都不值一提,这些当中大部分国家以陆军居多,海空只有几万人)排名国家军队人数(现役)1.中国 230万2.美国 140万3.俄罗斯124万人4.印度总兵力:117.5万人。
5.朝鲜:约105.56.韩国总兵力:67.2万人。
7.土耳其总兵力:63.9万人。
8.巴基斯坦:总兵力:58.7万人。
9.伊朗总兵力:约54~54.56万人。
10.越南总兵力:约48.4万人。
11.埃及总兵力:45万人。
12.缅甸总兵力:约43.48万人(含准军事部队)13.法国总兵力:35.88万人14.乌克兰总兵力:34.64万人15.德国总兵力:33.35万人16.叙利亚总兵力:32万人17.巴西总兵力31.325万人18.泰国总兵力:30.6万人19.印度尼西亚总兵力:29.920.意大利总兵力:29.84万人21.日本:27.3751万人22.波兰总兵力:24.065万人23.罗马尼亚总兵力:21.965万24.英国总兵力:21.094万人25.摩洛哥总兵力:19.63万人26.西班牙总兵力:19.395万人27.墨西哥总兵力:17.5万人28.以色列总兵力:17.5万人29.希腊总兵力: 16.85万人30.柬埔寨总兵力:约13.9万人31.秘鲁总兵力:12.5万人32.阿尔及利亚总兵力:12.233.孟加拉国总兵力:12. 1万34.埃塞俄比亚总兵力:约12万人35.菲律宾总兵力:约11.78万人36.斯里兰卡总兵力: 11~11.5万人37.安哥拉总兵力:11.4万人38.马来西亚总兵力:约11万人39.沙特阿拉伯总兵力:约10.55万人40.约旦总兵力:10.405万人41.保加利亚总兵力:约10.15万人。
抗美援朝各国军力表

抗美援朝各国军力表这里是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军队列表,暂缺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前信息。
目录[隐藏]∙ 1 志愿军介入初期o 1.1 联合国军▪ 1.1.1 美国▪ 1.1.2 韩国▪ 1.1.3 英国▪ 1.1.4 加拿大▪ 1.1.5 澳大利亚▪ 1.1.6 法国▪ 1.1.7 新西兰▪ 1.1.8 荷兰▪ 1.1.9 泰国▪ 1.1.10 希腊▪ 1.1.11 土耳其▪ 1.1.12 菲律宾▪ 1.1.13 南非o 1.2 中、朝方▪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1.2.2 北朝鲜∙ 2 僵持初期o 2.1 联合国军▪ 2.1.1 美国▪ 2.1.2 韩国o 2.2 中、朝方▪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2.2.2 北朝鲜∙ 3 停战前o 3.1 联合国军▪ 3.1.1 美国▪ 3.1.2 韩国▪ 3.1.3 英国▪ 3.1.4 加拿大▪ 3.1.5 澳大利亚▪ 3.1.6 法国▪ 3.1.7 新西兰▪ 3.1.8 荷兰▪ 3.1.9 泰国▪ 3.1.10 希腊▪ 3.1.11 哥伦比亚▪ 3.1.12 土耳其▪ 3.1.13 比利时▪ 3.1.14 菲律宾▪ 3.1.15 南非▪ 3.1.16 埃塞俄比亚▪ 3.1.17 卢森堡o 3.2 中、朝方▪ 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4 注释∙ 5 参考文献志愿军介入初期[编辑]联合国军[编辑][注 1](1950年10月-12月)∙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注 2]美国[编辑]∙(直辖)第10军(英语:X Corps (United States)),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
o3师。
o7师。
o第1海军陆战师。
∙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注 3]。
o1军,军长弗兰克·米尔本。
▪24师。
o9军,军长约翰·库尔特。
▪2师。
▪25师。
▪骑兵1师。
∙远东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特迈耶。
非洲军事实力排名

非洲军事实力排名非洲军事实力排名介绍如下:10.利比亚80/138利比亚在接受调查的138个国家中排名第80。
尽管现役部队数量相对较少,但利比亚军队通过拥有大量装备来弥补这一点。
无论如何,尽管该国目前面临的困境,它仍然拥有17架战斗机、7架攻击直升机、250辆战斗坦克、450辆装甲战车和55架火箭发射器。
利比亚人还在国防预算上花费了3,000,000,000美元。
9.苏丹76/138苏丹在接受调查的138个国家中排名第76。
苏丹武装部队之所以在这个名单上,是因为他们是一支组织严密、经验丰富的军队。
军队有几个单位:陆地、海军和空军。
人民国防军是伊斯兰民族阵线的军事部门,它的大部分军事装备来自中国和俄罗斯。
他们的装备包括46架战斗机、38架攻击机、43架攻击直升机、690辆战斗坦克、400辆装甲战车和12艘海军巡逻艇。
苏丹在国防上花费了2,470,000,000美元。
8.刚果民主共和国71/138刚果民主共和国在评估的138个国家中排名第71。
FARDC或刚果民主共和国武装部队在和平协议使该国相对平静后开始复兴。
第二次刚果战争造成了生命、财产等方面的大规模破坏。
刚果民主共和国武装力量最大的资产是其地面部队,这弥补了他们相对较少的空中和海军部队。
他们的部分装备如下:175辆主战坦克、8架攻击直升机、100辆装甲战车等。
刚果还在国防预算上花费了1亿美元。
7.埃塞俄比亚60/138埃塞俄比亚在接受调查的138个国家中排名第60。
全球火力力量组织不会因为一个内陆国和没有海军力量而贬低一个国家。
埃塞俄比亚利用了这一劣势,将精力集中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陆地和空军的潜力上。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军事装备外,它还拥有非洲大陆上最大的人口之一,可在需要时为其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
尽管埃塞俄比亚不再要求强制性军事训练,但他们有权在需要时召集人民武装。
不幸的是,埃塞俄比亚的排名比前几年有所下降。
它曾经在非洲排名第二和第三位保持不变,但现在已经下降到目前的第七位。
世界力量——非洲七雄之埃塞俄比亚(转载)

特别章:写埃塞俄比亚之前,想了很久……从哪里开始写起。
埃塞俄比亚是南非州部分,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拥有非常长的历史,并且埃塞俄比亚因为地理原因,是白人和黑人的交汇地。
根据之前的篇幅,觉得还是按节奏先介绍这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吧!————————————【用长矛弓箭戳坦克飞机的战士们——袁腾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这个呆子试图重拾罗马的光荣,重新控制地中海沿岸。
而埃塞俄比亚中枪的主要原因……居然是一条运河,对……你木有眼瞎,就是那条沟通东西大洋的重要运河“苏伊士运河”。
而控制苏伊士运河的关键,有两条必须做到……其一;控制埃及地区,并且控制运河。
其二:必须控制曼德海峡。
而控制厄立特里亚,就必须控制埃塞俄比亚……于是埃塞俄比亚因为地理原因,果断躺了意大利的枪。
很多熟悉二战史的人总是在津津乐道的说关于意埃战争期间的搞笑事。
一句话就是……意大利打埃塞,用飞机大炮都打不过长矛弓箭的黑叔叔。
这个段子是历史发明家“袁腾飞”先生发明的,并且广泛流传于网络。
相信被毒害的少年应该不少。
而事实是当时的埃塞俄比亚帝国,绝对不是一个拿长矛弓箭战斗的国家,他们当时已经是进入准现代级的一个非洲国家。
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中,埃塞俄比亚军队已经拥有和意大利相当的火力水平。
并且,第一次意埃战争中,是1895年。
当时并没有坦克的出现,坦克的出现是在之后的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索姆河战役中被实际应用。
而第一架用于军事用途的侦察机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5年期间。
所以,第一次意埃战争中……意大利拥有的优势为火炮优势,而双方的火器(枪支)基本都是一个水平线上的。
并且埃塞俄比亚拥有另一个优势,就是骑兵队伍。
在机枪没有摆上战场之前,携带步枪的骑兵是非常强大的存在。
所以,历史发明家们把第一次和第二次意埃战争混为一谈是无耻的行为........倒不是为意大利洗地,而是埃塞俄比亚实在冤枉……他们真的不是拿长矛弓箭戳飞机坦克的啊!!!!第一次意埃战争中,意大利在阿杜瓦战役中失败,1896年这让埃塞人胜利了,成功的确立了现代埃塞俄比亚的疆域(虽然后来又悲剧了)。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王国扎格韦王朝(1117——1268)1:马拉里(Marari)1117——11332:耶姆里哈纳"克里斯托斯(Yemrehana Krestos)1133——11723:格伯拉"马斯卡尔"拉里比拉(Gebra Maskal Lalibela)1172——1212 4:纳库图(NaKueto)1212——12605:耶特巴拉克(Yetbarak)1260——1268所罗门王朝(1268——1974)1:耶库诺"阿姆拉克(Yekuno Amlak)1268——12852:雅各比"塞约恩(Yagbea Seyon)1285——12943:瑟法"阿达(Senfa Ared)1294——12954:亨兹巴"阿斯加达(Hezba Asgad)1295——12965:克达马"阿斯加达(Kedma Asgad)1296——12976:吉"阿斯加达(Jin Asgad)1297——12987:萨巴"阿斯加达(Saba Asgad)1298——12998:威顿"阿达(Wedem Ared)1299——13149:阿姆达"塞约恩一世(Amda Seyon Ⅰ)1314——134410:尼瓦亚"克里斯托斯(Newaya Krestos)1344——137211:尼瓦亚"马亚姆(Newaya Maryam)1372——138212:达维特一世(Dawit Ⅰ)1382——141113:提沃德罗斯一世(Tewoderos Ⅰ)1411——141414:耶沙克(Yeshak)1414——142915:埃吉亚斯(Endreyas)1429——143016:塔克拉"马亚姆(Takla Maryam)1430——143317:萨维"埃雅苏斯(Sarwe Iyasus)1433年18:阿姆达"埃雅苏斯(Amda Iyasus)1433——143419:扎拉"雅克布"康斯坦丁(Zara Yakob Constantine)1434——1468 20:贝达"马亚姆一世(Baed Maryam Ⅰ)1468——147821:埃斯坎达(Eskandar)1478——149422:阿姆达"塞约恩二世(Amda Seyon Ⅱ)1494年23:诺达(Naod)1494——150824:勒卜纳"丹格尔"达维特二世(Lebna Dengel Dawit Ⅱ)1508——1540 25:加拉德沃斯(Galawdewos)1540——155926:梅纳斯(Minas)1559——156327:萨尔察"丹格尔(Sarsa Dengel)1563——159728:雅克布(Yakob)1597——1603,1604——160729:扎"丹格尔(Za Dengel)1603——160430:苏西约斯(Susenyos)1607——163231:法西拉达斯(Fasiladas)1632——166732:约翰尼斯一世(Yohannes Ⅰ)1667——168233:埃雅苏一世(Iyasu Ⅰ)1682——170634:塔克拉"海马诺特一世(Takla Haymanot Ⅰ)1706——170835:特沃夫洛斯(Tewoflos)1708——171136:约斯托斯(Yostos)1711——171637:达维特三世(Dawit Ⅲ)1716——172138:阿斯马"乔尔吉斯(Asma Giyorgis)1721——173039:埃雅苏二世(Iyasu Ⅱ)1730——175540:伊约亚斯一世(Iyoas Ⅰ)1755——176941:约翰尼斯二世(Yohannes Ⅱ)1769年42:塔克拉"海马诺特二世(Takla Haymanot Ⅱ)1769——177743:萨洛门(Salomon)1777——177944:塔克拉"乔尔吉斯一世(Takla Giyorgis Ⅰ)1779——1784,1788——1789,1794——1795,1795——179645:埃雅苏三世(Iyasu Ⅲ)1784——178846:亨兹克亚斯(Hezekiyas)1789——179447:贝达"马亚姆二世(Baeda Maryam Ⅱ)1795年48:瓦尔达"萨洛曼(Walda Saloman)1796——179749:约纳斯(Yonas)1797——179817981800混乱时期50:德门乔斯(Demetros)1800——180151:埃格瓦拉"塞约恩(Egwala Seyon)1801——181852:伊约亚斯二世(Iyoas Ⅱ)1818——182153:吉加(Gigar)1821——1826,1826——183054:贝达"马亚姆三世(Baeda Maryam Ⅲ)1826年55:埃雅苏四世(Iyasu Ⅳ)1830——183256:加布拉"克里斯托斯(Gabra krestos)1832年,1832年57:萨拉"丹格尔(Sahla Dengel)1832年,1832——1840,1841——1850,1851——1855 58:约翰尼斯三世(Yohannes Ⅲ)1840——1841,1850——185159:提沃德罗斯二世(Tewoderos Ⅱ)1855——186860:塔克拉"乔尔吉斯二世(Takla Giyorgis Ⅱ)1868——187161:约翰尼斯四世(Yohannes Ⅳ)1871——188962:孟尼利克二世(Menyelek Ⅱ)1889——191163:埃雅苏(Lej Iyasu[Joshua] )1911——191664:佐迪图女王(Zawditu)1916——192865:海尔"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Ⅰ)1928——1974。
埃塞俄比亚: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一大出兵国

埃塞俄比亚: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一大出兵国作者:高望来来源:《世界知识》 2020年第5期文/高望来在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了最多人员?答案是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人口大国,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一大出兵国,自2011年以来每年均派出5000人以上。
截至2019年10月,仍有7026名埃塞维和人员活跃在联合国维和一线上。
埃塞总理阿比·艾哈迈德就曾参与过联合国维和行动,去年10月因积极推动埃塞与厄立特里亚的和解进程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维和重点在东非埃塞是非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东非地区第一大经济体。
东非战乱频仍,埃塞出于自身和地区安全利益考量积极致力于推动地区和平稳定,其维和行动也主要集中在该地区,尤其是苏丹和南苏丹。
苏丹、南苏丹均为埃塞邻国。
由于种族、宗教和文化差异、外部势力介入以及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北南两苏长期动荡。
2003年2月,苏丹达尔富尔危机爆发,旷日持久的冲突导致数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2007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维和部队,负责保护平民并协助开展人道救援。
联合国与非盟就向达尔富尔派驻混合维和部队达成协议,“非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也在2008年正式部署。
埃塞于2010年2月向联合国和非盟驻达尔富尔联合特派团派出五架米-35直升机,以增强维和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
截至2017年1月,埃塞共向混合行动派出2575名维和人员,是参与该行动人数最多的国家。
埃塞还是联合国阿卜耶伊地区维和行动的主要参与国。
2011年南苏丹脱离苏丹独立后,横跨苏丹和南苏丹分界线的石油富产区阿卜耶伊成为两国争夺焦点。
2011年,两苏爆发武装冲突。
在南非前总统姆贝基的斡旋下,两苏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谈,2011年6月达成协议,同意在阿卜耶伊地区实现非军事化。
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决议,决定在阿卜耶伊地区部署维和部队,负责监督两苏军队撤出,并在必要时为该地区石油基础设施提供安保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塞俄比亚军事力量详表
概况|简史|规模|国防政策|相关的国防立法,军队节日|陆军|海军|空军|组织结构|指挥体制|国防教育结构概况
自然地理位于红海西南的东非高原上,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西与苏丹交界,南邻肯尼亚,北接厄立特里亚。
领土面积1103600平方公里。
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年平均温度13℃。
尼罗河水资源之争的由来
人口7740万(2005年官方数字)。
全国约有80多个民族,其中奥罗莫族人占54%,阿姆哈拉族24%,提格雷族5%.其他还有阿法尔族、索马里族、古拉格族、锡达莫族和沃莱塔族等。
阿姆哈拉语为联邦工作语言,通用英语,主要民族语言有奥罗莫语、提格雷语。
居民45%信奉伊斯兰教,40%信仰埃塞正教,少数人信奉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
简史埃塞俄比亚是具有3000年文明史的古国。
早在公元前975年,孟尼利克一世就在这里建立了努比亚王国。
公元之初,这里兴起的阿克苏姆王国曾是非洲伟大的文化中心。
公元13-16世纪,阿姆哈拉人建立了强盛的阿比西尼亚王国。
西方殖民者15世纪侵入非洲后,埃塞曾几度沦为英国和意大利的殖民地。
16世纪,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相继入侵。
19世纪初分裂成若干公国。
1868年英国入侵。
1890年意大利入侵,并宣布埃受其“保护”。
1896年3月1日,埃军击败意军,同年10月意承认埃独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彻底赶走了殖民主义者。
1930年11月,埃皇海尔·塞拉西一世登基。
埃塞俄比亚的国名1941年正式启用。
它在古希腊语中意为“被太阳晒黑的人民居住的土地”。
1974年9月,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接管政权,废黜帝制。
1987年9月,宣布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
1988年埃塞俄比亚爆发内战。
1991年5月,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推翻门格斯图政权,同年7月成立过渡政府。
1994年12月,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
1995年8月22日,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
规模武装力量由国防军、安全部队和民兵组成。
联邦政府总理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统帅全国武装力量。
国防部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下辖空军司令部和陆军司令部。
国防军由原埃革阵领导的推翻门格斯图政权的军队组成,1991年革命胜利后成为正规国防军,1996年正式实行军衔制,共分12级,上将是全军最高军衔。
国防军总兵力约18万人,其中正规军约15万人,安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约3万人,空军约8000人,有作战飞机120架。
安全防暴部队负责重点警务、维持社会秩序。
民兵组织属地方武装组成部分,配合正规部队防卫作战、维持治安。
军队装备以苏制武器为主。
国防政策埃厄边界冲突结束后,埃大规模裁军,国防开支不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