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品的价值量

合集下载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的价值量的含义: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它通常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总量是指某一部门或某一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

它等于商品的数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乘积。

商品价值的大小用什么来衡量?能否用不同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来衡量?为什么?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此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决定的,而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多,商品的价值量越高。

但是这样会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不同商品生产者由于技术水平、工具的先进与否、工人是否懒惰等原因,生产同一种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都会有所不同,(这里面每一个生产者各自生产一件同样的商品所使用的劳动时间,我们称为个别劳动时间),也就是个别劳动时间不同,那我们以谁的劳动时间为标准呢?第二,是不是技术水平越差,人越懒惰,生产商品所花的时间越多,其价值量就越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很显然,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一句话: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但是它又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个劳动时间是指什么样的劳动时间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市场上,同样的商品是按同样的价钱出售的。

就是同样的商品价值量相同,就说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同一时间决定的,这个时间在我们经济常识里面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ⅹ)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不是众多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值。

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A,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某年生产部门里,绝大多数的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通常是单位价值量。

1、基本含义
商品价值量是用货币进行计量的,货币是价值的尺度。

商品的价值量在商品交换(商品与货币交换)后才能实现。

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商品的价值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马克思认为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前提是等量劳动价值量相等)。

西方经济学将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价格看成是一回事,认为商品价格(单位商品价值量)由需求与供给决定。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均认为: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因为在一定成交价格,供给量与需求量是相等的。

在一定成交价格,不存在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在需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商品供给量减少(不是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商品供给量增加(不是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在需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是供给量的变化导致了价格的变化。

但在每一个成交价格,必然有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供求是相等的。

这是事实存在。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分析:部门劳动生产率就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因 此, 260 元÷( 1 + 30% )得到今年该商品的价格 200 元,然后,甲生产者 1 小时内创造 2 件该商品, 所以得到答案。
关于价值总量的计算:
主要记住并理解两条线: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 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弄清楚哪些是正比,哪些是反 比,哪些是无关。(见下表)

分析:首先区分劳动生产率,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 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因此, 今年该商品的价格仍然是 10元。 审题要提取关键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有些高考题还有第二步:求该国的货币 价值下降(贬值)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 是多少。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故“正比 用乘法,反比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 法。”的公式在这里仍然适用。总结如下: 设某商品的价值量为N元。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分析: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 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于是:15元÷(1+50%)÷(1-20%)=12.5元 。
4 、(2010 年全国卷Ⅰ 24 )假设某国 2009 年甲产品 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10元。 2010 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 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 20%的不同情况下,甲 产 品 2 0 1 0 年 的 价 格 分 别 是 A. 5元 6元 B. 10元 12 元 C. 20元 24元 D. 8元 16元 分析: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当货 币价值不变时:10/(1+1)=5(元);当通胀率为20% 时,即物价上涨了20%,5 × (1+20%)=6(元)

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既然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因而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但是,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各自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

而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时各自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否则,越是劳动不熟练、劳动越差的人,生产同一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多,他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就越大,同一种商品就不会有.相同的价值量,这显然不符合商品经济规律。

实际上,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这就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第一,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也就是现时某一生产部门中大多数同类商品的生产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条件,以及所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所决定。

第二,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

劳动熟练程度是指人们的劳动经验和技术精湛的程度。

劳动强度是指人们在单位劳动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

在同样数量的劳动时间内,熟练劳动和强度大的劳动,可以比非熟练劳动和强度小的劳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由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的。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叫做商品的社会价值;而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是商品的个别价值。

我们通常所说的商品价值,凡不指明是个别价值时,都是指的社会价值。

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的。

如果某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小于社会价值,但该商品仍能按其社会价值进行交换,他就可以获得较多盈利,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如果某个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个别价值大于社会价值,则会亏本甚至破产。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劳动价值理论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劳动价值理论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劳动价值理论考研政治冲刺复习阶段,小编给考生划重点!劳动价值理论是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考前要加深记忆,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看看你疏漏了哪些要点:劳动价值理论一、商品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①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②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商品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③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④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①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②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

商品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彼此可以比较。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①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

       ②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真题示例】(201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样是因为无论谁穿A.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B.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二、劳动二重性       内涵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

B
3.(2009年全国卷Ⅱ,24)2008年某 国生产一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 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 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 则 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C
4.(2009年江苏卷,7)假定原先 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 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 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 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 A.2 B.4 C.8 D.16
B
5.(2009年四川卷,24)十八世纪,亚 当.斯密发现在一家扣针厂里,生产一枚扣针 需要经过18道工序,这家工厂由10个工人分别 承担1~2道工序,每天共生产48000枚扣针,平 均每人生产4800枚,如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 全部工序,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连 20枚扣针也生产不出来.这说明企业内部的分 工协作可以( ) A.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减少单位劳动时间的商品产量 C.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D.减少商品的个别价值
无关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 反︱比 无关 ————个别劳动生产率 P12想一想 商品的价= 单位商 × 商品 (使用价值量) 品的价 的总 值总量 值量 数量 如: 300元 =30元/1匹布 × 10匹布
我们以生产布为例
社会必 商品 要劳动 的价 时间 值量 (小时) (元)
商品的 价值量
三、商品的价值量
商 本质(质) 品 的 价 值 大小(量)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
(一)价值量的含义

商品与货币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商品与货币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 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
(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意义
1、价值实现就是经营成功: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获超额价值
2、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缩短意味社会生产力发展
(四)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概念
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 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 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六)五种职能的关系
1.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2.其他职能是派生职能
(三)关系:
1. M与PQ 成正比
2. M与V成反比
(四)调整公式:
PQ-PQ1(赊销商品)+PQ2(到期支付)-PQ3相互抵消 M= —————————————————————————
V
价值波动图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1.概念 某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
的价值形式上
2.等式
1 把斧子 80斤粮食
1只绵羊= 60尺布
5张兽皮
一定量的其他商品
3.特点: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局限性:无统一的等价物
扩大价值形式中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进一 步加深了。
(三)一般价值形式 1.概念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出现以后,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内在 矛盾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直接交换的困难,但是 并没有消除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反而 使二者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
3.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
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教案

《商品的价值量》教案

《商品的价值量》教案易门县职业高级中学许荣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价值量的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概念;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结合实例说明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从而树立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

【教学重点】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教学方法】读、讲、议、练相结合。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直观教学与抽象概括相结合。

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什么是价值?生:略。

导入新课师:不同的商品其价值是不同的。

大家都学过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他笔下的那两串同样用于装饰的相似的项链,价值就整整相差71倍,害得漂亮的玛蒂尔德太太整整辛苦劳作了十年。

为什么两串项链在价格上有如此大的差别,这就涉及到商品的价值量问题了。

讲授新课三、商品的价值量(板书)(一)、商品的价值量(板书)1、商品的价值量的含义(学生回答)商品价值的大小2、决定因素(板书)(学生阅读教材P85第1自然段段,讨论、回答)(多媒体显示)师:下面我们来共同看一个表格,然后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1)、谁生产的布匹的价值量大?(生思考回答)一样大,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假设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生思考回答)奖懒罚勤,不利于社会进步一是同样的商品会有完全不同的多种多样的价值量,这意味着同样的商品的价值量失去了统一的衡量标准,致使商品交换无法进行。

二是生产者的工具越差,技术越低,人越懒,花费的时间越长,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出售时,商品的价格越高,这势必又会大大削弱生产者的积极性,鼓励助长落后,生产就永远发展不了。

师归纳: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 10 台/小时
3 小时
100 元
将来 20 台/小时
1.5 小时
50 元
价值总量
1000 元
1000 元
1000 元
通过以上练习,我们就能够得出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 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图示三:
商品的价值量 正 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
反比

个别劳动时间 反
4、如果 1 双皮鞋=2 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
产上衣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1 双皮鞋可换( )
A、2 件上衣
B、4 件上衣
C、8 件上衣
D、16 件上衣
六、板书设计:
△三、商品的价值量
(一)三对概念:
单位商品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
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的数量


× 商品的数量 =
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 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价值量的相关知识,这一框题是本册书的难点。重点
掌握三对概念:商品的价值量与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 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以及围绕这三对概念产生的关系。
13
[巩固练习]
1、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所生 产的商品也就越多,而同一劳动在同一 时间
里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是(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测定
2、个别商品生产者首先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其直接结果是( )
A、降低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B、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缩短了个别劳动时间
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3、社会上绝大部分布匹是用机器织出来的,甲厂织 1 匹布用 8 小时,乙厂织 1 匹布用 12 小时,丙
厂织 1 匹布用 10 小时,丁厂用手工织 1 匹布用 22 小时,1 匹布的价值量是由( )
A、8 小时决定的 B、12 小时决定的 C、10 小时决定的 D、22 小时决定的
三、商品的价值量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弄清个
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结合实际,说明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 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识记:商品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理解:(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
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有另外一个概念:个别劳动时间(板书)。这个概念容易 理解,它是指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各自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不做更多解释。 我们来看第三组概念,关于劳动生产率(板书)。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对于“效率”我们也不难理解,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说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等。理解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理解它的两种表示方法。 我们再来看老师下海的例子,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单位时间内我和另外两家自行车 厂的产量:我的厂子一天生产 1 台自行车,另外两家厂分别产 2 台和 4 台,我们这三 家厂相比,谁的劳动生产率更高?(产 4 台的厂)由此可见,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 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少,劳动生产 率就越低。其次,我们来比较生产 1 台自行车所用的时间:我的厂生产 1 台自行车用 8 小时,另外两厂分别用 4 小时和 2 小时,相比之下,谁的劳动生产率高?(用 2 小时 的)可见,生产单位产品所用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生产单位产 品所用的劳动时间越多,劳动生产率越低。
价值总量
2、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量无直接关系
3、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
(二)概念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 正 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
反比

个别劳动时间 反


× 商品的数量 =
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 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
11
个天然的尺度就是时间,我们用劳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劳动的多少,从而得出价值的 大小。可是劳动时间怎样衡量价值的大小呢?老师举个例子:改革开放之初流行一个 词——下海。假设有一天老师我下海了,去生产自行车。由于我没什么经验,顾的工 人又都是生手,结果,我的厂子一天(8 小时)的产量只有 1 台自行车。而和我同一个 区还有另外两家自行车厂,一家一天生产 2 台,一家一天生产 4 台。同学们算一下, 我们三个厂生产自行车各需要多少时间?(8 小时、4 小时、2 小时)这里,老师要问: 既然说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那么,我们三个厂家就根据自己的劳动时间确 定商品的价值量,我的厂劳动时间长,价值量最高;而生产的最快的厂劳动时间短, 价值量最低。这样可以吗?(不可以)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不能用单个生产者 各自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人们就在实践过程中想到一个办法,在全社会找 到一个劳动时间的平均值,用这个平均值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全社 会统一的价值量,并能起到“奖勤罚懒”的社会功效。这样一个平均值我们将它称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板书)。所以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 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究竟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给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下了一个科学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 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这个概念中包含两方面的限定:①物的因素——“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板 书)。它是指绝大多数同类产品是用什么样的生产条件生产出来的,通常指生产工具。 例如汽车制造业,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汽车是由机器生产出来的,同时还有一些小手 工作坊,用敲敲打打的方式生产汽车。大家说,对于汽车来说,“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 产条件”是什么?(机器生产)②人的因素——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板书)。生产条件相同的不同企业的劳动时间也会有差别,这主要就是因为人的因素 了。如工作经验、技术水平、工作者的体力、态度、热情等无不影响着劳动时间的长 短。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 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 产率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1、三组概念: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 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2、四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 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两个意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发现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商品的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做习 题的过程中,有同学问到:商品的质和量都是什么?我们知道,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 性,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那么,商品的质在交换过程中体现在——无差别的人类 劳动;而商品的量,即为无差别人类劳动的数量问题则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商 品这一节的第三框:商品的价值量(板书) [讲授新课] 提到“量”的概念,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我们常用到“饭量”一词,“饭量”什 么意思?(能吃多少饭)那么,价值量就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板书)。这里所说的价 值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 支笔、1 本书、1 只羊、1 把斧子都是 1 单位商品。如 果我们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乘以商品的数量会得出一个新概念——价值总量(板书: 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数量=价值总量)。这里的价值总量是指某部门或某一商品生产 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的总和。 我们已经知道了商品的价值量的含义,可是价值量的大小怎样衡量呢?衡量价值 量的大小就是衡量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多少,而衡量人类劳动多少有一
刚才老师所举的生产自行车的例子,是“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的生产效率”, 称为个别劳动生产率;而对于任何一个生产部门来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 件下,各个劳动者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数”,就构成社会劳动生产率(板书)。
12
下面,我们来共同填一个图表:(边填表,边讲关系)
图表一:
甲厂
乙厂
பைடு நூலகம்
个别劳动生产率
5 台/小时 10 台/小时
无 反比

个别劳动时间
6 小时
3 小时


(单位)商品价值量

100 元
100 元

价值总量
500 元
1000 元
丙厂 15 台/小时
2 小时 100 元
1500 元
图表二:
社会劳动生产率

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比

关 (单位)商品价值量
过去 5 台/小时
6 小时
200 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