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这片土地神圣》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这片土地神圣》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这片土地神圣》教案3篇PEP sixth grade volume 1 Chinese Lesson 15 lesson "this land i s sacred" teaching plan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这片土地神圣》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这片土地神圣范文(标准版)2、篇章2:这片土地神圣样本标准版3、篇章3:这片土地神圣文档篇章1:这片土地神圣范文(标准版)教学目标:1、认识“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9个词语,并理解“神圣、眷恋”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体会深刻的句子,揣摩优美的语句,来理解土地的神圣。

3、体会人类与自然休息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

2、理解课文的丰富内涵,深刻寓意。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导入“神圣”1、说说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那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

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神圣”1、土地可以用肥沃、贫瘠来形容,还可以用宽广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

那么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第15课《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

第15课《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1.听写词语:汹涌澎湃、风暴、狂风怒吼、温暖舒适、波涛轰鸣、心惊肉跳。

2.回顾: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说营造的环境,并谈谈通过这样的环境,体会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桑娜。

3.回顾故事情节和心理活动:小屋补帆、盼复归来——探望邻居、抱回孤儿——渔夫归来、主动收养(着急)(忐忑不安)(非这样做不可)3.过渡:这篇小说还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又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桑娜和渔夫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习任务二品读心理,感受人物形象1.创设情境:桑娜的内心,牵挂着海浪中的丈夫,系着熟睡中的孩子,还系着邻居西蒙。

她去探望生病的西蒙,却发现西蒙已经去世了。

她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呢?2.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8~11自然段,勾画出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

(板书:心理描写)3.全班交流。

(1)思考: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内心又有哪些感受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2)学生交流: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桑娜怎样的内心世界?【预设】:①从“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桑娜内心的矛盾。

②从“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桑娜的坚定。

4.引导探究:桑娜为什么会矛盾,又为什么会坚定呢?我们还是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

①【预设】:体会桑娜的矛盾。

a.矛盾原因之一——贫穷。

引导发现:文章当中没有一个字写“穷”,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确实很穷呢?学生交流文中描写“穷”的句子,感受穷人生活的艰辛、不易。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5课 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5课 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15* 金色的鱼钩
一、搭配词语。

新鲜的两鬓热气腾腾的草地
斑白的声音整夜整夜地不合眼
惊人的鱼汤目不转睛地菜汤
低沉的毅力无边无涯的看着
二、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打比方的句子。

(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

( )
(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 )
(3)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 )
(4)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

( ) 三、给下面的一段话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参考答案
一、略
二、②③
三、,,:“ ,。

,……”。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这些生物在夏天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都描写了哪些植物和动物呢?快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边读边思考:这段主要写了哪几样生物?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呢?他们都有什么变化?你可以用笔在文中画一画,再仔细记一记。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但还是需要通过观看图片、视频、讲解等深入理解“围绕中心,抓典型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视频,感受夏天万物的生长。
2.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感受作者选取事物的典型性。
3.及时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环节
1、昨天、今天、明天。
2、几天,就;个把月,已经;一夜,就可以。
四、总结
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因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来写。)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用昨天...今天...明天...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此,在朗读“飞快地”、“跳跃地”、“活生生地看得见地”这几个词语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感,稍快。谁愿意来试试。
(本环节,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二、分别出示图片,展示瓜藤、竹林、高粱地、鲜花、石头、泥土,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读相应的句子,感受夏天万物的成长。
三、找重点表示时间的词语,感受夏天万物成长的快。
2.读第二自然段,读出轻快的语气。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金色的鱼钩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金色的鱼钩教案新人教版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情感,进行作文创作。
解决办法:
1.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分享,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阅读技巧,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3. 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技巧。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课文内容和分析技巧。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金色的鱼钩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5课《金色的鱼钩》。本课节选自吴伯萧的散文《记一辆纺车》,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红军长征时期的故事,重点描绘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 长征精神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勇敢的担当。在当代社会,长征精神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激励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夏天⾥的成长》⼀⽂⽤浅显易懂的语⾔向我们介绍了熟悉的事物在夏天⾥是如何⽣长的,从⽽让我们感悟到青少年时期的重要性,启迪我们要珍惜美好时光,健康地、有⼒量地成长。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15课《夏天⾥的成长》课⽂原⽂ 夏天是万物迅速⽣长的季节。

⽣物从⼩到⼤,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的看得见的长。

你在⾖棚⽠架上看绿蔓,⼀天可以长出⼏⼨;你到⽵⼦林、⾼粱地⾥听声⾳,在叭叭的声响⾥,⼀夜可以多出半节。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果实。

⼀块⽩⽯头,⼏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黄泥⼟,⼏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邻家的⼩猫⼩狗⼩鸡⼩鸭,个把⽉不过来,再见⾯,它已经有了妈妈的⼀半⼤。

草长,树⽊长,⼭是⼀天⼀天地变丰满。

稻秧长,⽢蔗长,地是⼀天⼀天地⾼起来。

⽔长,瀑布长,河也是⼀天⼀天地变宽变深。

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

”随着太阳威⼒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

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的缝⼉⼏乎填满。

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起来。

⼀过夏天,⼩学⽣有的成了中学⽣,中学⽣有的成了⼤学⽣。

升级、跳班,快点⼉,慢点⼉,总是要长。

北⽅农家的谚语说:“六⽉六,看⾕秀。

”⼜说:“处暑不出头,割⾕喂⽼⽜。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也是⼀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地长。

_____________ 本⽂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时有改动【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15课《夏天⾥的成长》教案 教学⽬标: 1.会写11个⽣字,重点理解“苞蕾、丰满、谚语、尽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明确⽂章的中⼼意思,体会⽂章围绕中⼼意思来写的好处。

3.体会本⽂的表达特点,明⽩⽂章最后⼀句话的意思,懂得⼈⼀定要珍惜时间,也要⽤⼒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围绕中⼼句,从动植物、⾮⽣物和⼈的成长三⽅⾯来感受中⼼意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5.夏天里的成长》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5.夏天里的成长》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5.夏天里的成长》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3.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读完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好引导和必要的点拨,以学生的发言为主。

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

汇报结束后,对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5.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7.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扩词、造句,并理解字词的意思。

【出示课件2:词语解释】威力:使人敬畏的气魄和力量。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活生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8.重点指导写好“藓”“蔗”“瀑”“谚”四个字,掌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又可以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通过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为下一节课突破本课的难点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夏天里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天气炎热、生物活跃、色彩鲜艳、乐趣无限的夏日景物特点,是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来讲的。

这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

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

本文选编到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知道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15金色的鱼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尽职尽责、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人物形象。

2.聚焦主要情节,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批注感受,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金色的鱼钩"的含义,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

教学重点:能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对话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红军过草地的资料,完成预习单。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曾在本册第二单元中学过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谁来有感情地给大家背诵一下?(生背)2.师:你背诵得真有气势,从你气势磅礴的话语当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们这漫漫长征路。

他们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尤其是过草地的时候,尤为艰辛。

通过课前资料查找,你知道“过草地”时,红军都面临哪些困难吗?(生交流:环境恶劣、食物匮乏、行路危险等等)3.师:同学们查找得都很全面,草地上真是危机四伏。

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红军战士们仍然凭借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走出了这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也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个,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回顾方法。

1.交流预习单(1)回顾五年级曾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概括情节,完成表格。

生交流师补充,总结通过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将文章分为五个主要的情节:接受任务——弯钩钓鱼——发现真相——含泪喝汤——壮烈牺牲。

2.回顾方法复习本单元前两篇课文中学过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通过小说的情节以及借助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本节课继续利用学到的这些方法来认识今天的主人公——老班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解题。

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

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

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

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
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
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

(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

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