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串行数据通信
PLC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及应用

PLC 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及应用驱动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是由计算机、编程语言和控制器组成的自动化系统。
计算机负责数据处理和控制逻辑的编写,编程语言用于控制逻辑的编写,而控制器则负责接收数据和控制执行器,实现自动化控制。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主控设备,拥有广泛的应用,而单片机则在很多控制领域都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PLC 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及应用,成为当前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热点研究。
1.PLC 与单片机的异同点PLC 是先进的微处理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它集成了模拟量采集、数字信号采集、控制逻辑执行、数字信号处理、通讯和数据存储等多种功能。
PLC 的特点是:多点输入多点输出,高速运算,可编程,可扩充。
单片机是集成电路技术的一种,它将微处理器、存储单元和各种外设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单片机的特点是:小型化、低功耗、性能优良、易于编程和使用、成本低廉等。
PLC 与单片机最大的区别是应用场合和控制对象不同。
PLC 主要应用于制造业、化工行业、冶金行业等工业控制领域,而单片机主要应用于家电、电子产品、汽车电控等领域。
PLC 通常控制的是大规模的工程项目,而单片机控制的是小规模电子系统。
此外,PLC 具有高可靠性、高实时性、易于维护、技术成熟等优点,而单片机则具有开发成本低、灵活性高等优点。
2.PLC 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PLC 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是指PLC 通过串行通信接口与单片机建立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命令的发送。
串行通信是指将数据字节一位一位地转换为电信号传输,数据传输的速度比并行通信慢,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更高。
串行通信中,常用的协议有RS232、RS485、MODBUS 等。
RS232是一种串行通信标准,适用于PC 机与串行设备(如PLC)之间的连接。
RS485 是一种多点串行总线协议,可在多个设备之间进行通信,适用于数据采集、工业控制等领域。
plc串口通信协议

plc串口通信协议PLC串口通信协议。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殊计算机,它可以控制各种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
而串口通信协议则是PLC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PLC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常见协议类型以及应用实例。
一、基本原理。
PLC串口通信协议是指PLC通过串行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在进行串口通信时,PLC需要遵循一定的通信协议,以确保数据能够准确、稳定地传输。
通常情况下,PLC串口通信协议包括数据帧格式、通信速率、校验方式等内容。
1. 数据帧格式。
数据帧格式是指在串口通信中,数据传输时所采用的数据格式。
通常情况下,数据帧格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等内容。
PLC在进行串口通信时,需要根据外部设备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数据帧格式,以确保数据能够被正确解析和识别。
2. 通信速率。
通信速率是指在串口通信中,数据传输的速度。
通信速率通常以波特率(Baud rate)来表示,常见的波特率包括9600、19200、38400等。
在进行PLC串口通信时,需要确保PLC与外部设备的通信速率一致,以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地传输。
3. 校验方式。
校验方式是指在串口通信中,对数据进行校验的方式。
常见的校验方式包括奇偶校验、CRC校验等。
通过校验方式,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二、常见协议类型。
在PLC串口通信中,常见的协议类型包括Modbus协议、Profibus协议、RS-232协议等。
这些协议都是为了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需求而设计的,每种协议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通信规范。
1. Modbus协议。
Modbus协议是一种通用的串口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采用主从结构,支持多点通信,能够实现PLC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2. Profibus协议。
Profibus协议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能够实现PLC与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两个plc网口通讯怎么设置

两个plc网口通讯怎么设置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常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它通过逻辑程序和输入输出模块来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PLC之间的通信至关重要,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协调工作。
本文将讨论两个PLC网口通讯的设置方法与技巧。
在进行PLC通讯设置之前,首先要明确PLC之间通信的目的。
通常来说,PLC之间的通信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数据传输、状态监测、工艺协调等。
在具体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
通信方式主要有两种:串行通信和以太网通信。
串行通信在小规模的系统中较为常见,使用RS485或RS232等接口进行连接。
以太网通信则适用于大规模系统或需要高速传输的场景。
本文将重点讨论以太网通信方式。
首先,确保PLC之间所处的网络环境正常工作。
PLC通信是基于TCP/IP协议,因此需要配置相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信息。
保证PLC所处的局域网内没有IP地址冲突,并确保网关的设置正确。
另外,还需要确保PLC之间的通信网线连接正常,避免信号干扰和线路故障。
其次,配置PLC的通信参数。
在PLC的设置菜单中,一般会有通信参数相关的选项。
根据具体设备和通信方式的要求,设置正确的通信协议、端口号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设置PLC的站号和数据格式等信息,以确保通信能够正常进行。
接下来,编写PLC的通信程序。
PLC的通信程序是通过编程语言(如LD、ST等)来实现的。
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编写合适的程序代码,实现与其他PLC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功能。
在编写程序时,需要注意数据传输的方式和数据格式,保证通信的稳定和可靠性。
除了上述的基本设置与编程,还可以通过一些高级技巧来优化和改进PLC的通信设置。
例如,使用心跳包机制来监测通信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通信中断或异常情况。
另外,可以使用数据加密和校验等技术来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的优化和调试,可以确保PLC之间的通信稳定、高效。
plc通信原理

plc通信原理PLC通信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常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设备,它通过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来实现对工业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PLC 通信原理是指PLC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工作原理。
一、PLC通信的基本原理PLC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PLC与其他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在双方之间传输数据以实现信息的交换。
通信连接可以通过串行通信、以太网通信、无线通信等方式实现。
1. 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指通过串行接口将PLC与其他设备连接起来进行数据传输。
串行通信的特点是传输速度相对较慢,但可以实现较长距离的通信。
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有Modbus、Profibus等。
2. 以太网通信以太网通信是指通过以太网接口将PLC与其他设备连接起来进行数据传输。
以太网通信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可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常用的以太网通信协议有Ethernet/IP、Profinet等。
3.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网络将PLC与其他设备连接起来进行数据传输。
无线通信的特点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方便设备的移动和布线。
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有Wi-Fi、蓝牙等。
二、PLC通信的工作流程PLC通信的工作流程可以简单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三个步骤。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PLC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对工业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
采集的数据可以包括温度、压力、流量、位置等各种参数。
PLC通过输入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进行后续处理和传输。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PLC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和控制算法处理。
PLC可以根据预设的控制逻辑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判断和计算,并控制输出模块对执行器进行控制。
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用于监控工业过程的状态、控制设备的动作等。
3.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指PLC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通信接口传输给其他设备。
PLC可以通过串行通信、以太网通信、无线通信等方式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plc通讯协议有哪些

PLC通讯协议有哪些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来控制工业自动化过程的电子设备。
而通讯协议则是PLC用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规范和约定。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PLC通讯协议,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1. Modbus协议Modbus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采用主从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变种:•Modbus RTU:基于二进制的协议,通过串行通信进行数据传输,速度较快,适用于简单的控制系统。
•Modbus ASCII:基于ASCII码的协议,通过串行通信进行数据传输,相对于Modbus RTU更易于调试和理解,但速度较慢。
•Modbus TCP/IP:基于TCP/IP协议的Modbus协议,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速度更快,适用于大规模、复杂的控制系统。
Modbus协议具有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适用于各种不同厂家的PLC之间的通讯。
2. Profibus协议Profibus(Process Field Bus)协议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通信的开放式通讯协议。
它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如串行通信、光纤通信和以太网通信。
Profibus可分为以下几种变种:•Profibus DP:用于PLC与分布式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通讯,传输速度较快,适用于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
•Profibus PA:用于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通讯,适用于过程自动化领域。
Profibus协议具有高速传输、可靠性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
3. CAN协议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串行通信协议。
它采用主从结构,支持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CAN协议具有以下特点:•高实时性:CAN协议的传输速度快,可满足实时性要求高的控制系统。
•抗干扰性强:CAN协议采用差分信号传输,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适用于工业环境中复杂电磁干扰较大的场景。
PLC的通讯方式

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数据通信主要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方式。
并行通信是以字节或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除了8根或16根数据线、一根公共线外,还需要数据通信联络用的控制线。
并行通信的传送速度快,但是传输线的根数多,成本高,一般用于近距离的数据传送。
并行通信一般用于PLC 的内部,如PLC内部元件之间、PLC主机与扩展模块之间或近距离智能模块之间的数据通信。
串行通信是以二进制的位(bit)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每次只传送一位,除了地线外,在一个数据传输方向上只需要一根数据线,这根线既作为数据线又作为通信联络控制线,数据和联络信号在这根线上按位进行传送。
串行通信需要的信号线少,最少的只需要两三根线,适用于距离较远的场合。
计算机和PLC 都备有通用的串行通信接口,工业控制中一般使用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多用于PLC与计算机之间、多台PLC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串行通信中,传输速率常用比特率(每秒传送的二进制位数)来表示,其单位是比特/秒(bit/s)或bps。
传输速率是评价通信速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标准传输速率有300、600、1200、2400、4800、9600和19200bps等。
不同的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差别极大,有的只有数百bps,有的可达100Mbps。
2.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串行通信按信息在设备间的传送方向又分为单工、双工两种方式。
单工通信方式只能沿单一方向发送或接收数据。
双工通信方式的信息可沿两个方向传送,每一个站既可以发送数据,也可以接收数据。
双工方式又分为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方式。
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别由两根或两组不同的数据线传送,通信的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接收和发送信息,这种传送方式称为全双工方式;用同一根线或同一组线接收和发送数据,通信的双方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这种传送方式称为半双工方式。
在PLC通信中常采用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3.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在串行通信中,通信的速率与时钟脉冲有关,接收方和发送方的传送速率应相同,但是实际的发送速率与接收速率之间总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别,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在连续传送大量的信息时,将会因积累误差造成错位,使接收方收到错误的信息。
S7-200SMART PLC的通信与自动化通信网络

4.网络连接器 终端电阻可吸收网络上的反射波,有效地增强信号强度。网络终端的连接 器上的开关应放在On位置(接入终端电阻),网络中间的连接器上的开关应 放在Off位置。 5.网络中继器 中继器用来将网络分段,每个网段最多32个设备,中继器可扩展网络长度。 6.PPI协议 PPI是一种主站-从站协议,HMI是通信主站,S7-200 SMART在通信网络中 作为从站。
2.S7-1200作客户机的S7通信 S7-1200 有集成的以太网端口,在博途中设置 S7-1200的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生成以太网,添加一个S7连接。连接伙伴为“未指定”,由S7-1200建立连接。 在该连接的属性视图的“属性”选项卡中,设置S7-200 SMART的以太网端口 的IP地址和通信双方的 TSAP。在OB1中调用GET和PUT功能块来读写S7-200 SMART的数据区。 3.S7-1200作服务器的S7通信 S7-200 SMART作客户机的程序见例程“以太网客户机”。 在 S7-1200 的项目中,只需要设置 S7-1200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不用编写 通信程序。
Hale Waihona Puke 在第2、3页设置操作的类型分别为 PUT和GET、要传送的数据的字节数、 远程CPU的IP地址、本地和远程CPU保存数据的起始地址。 在第4页(存储器分配)设置用来保存组态数据的V存储区的起始地址。 第5页(组件)显示用于实现要求的组态的项目组件默认的名称。 在第6页(生成)单击“生成”按钮,自动生成用于通信的子程序等。 4.调用子程序NET_EXE
6.3 基于以太网的S7协议通信 6.3.1 S7-200 SMART之间的以太网通信
1.S7协议 S7协议是专为西门子控制产品优化设计的通信协议,它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S7-200 SMART只有S7单向连接功能。单向连接中的客户机(Client)是向服 务器(Server)请求服务的设备,客户机调用GET/PUT 指令读、写服务器的 存储区。服务器是通信中的被动方,用户不用编写服务器的S7通信程序,S7 通信由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完成。 2. GET指令与PUT指令 GET指令从远程设备读取最多222B的数据。PUT指令将最多212B的数据写 入远程设备。连接建立后,该连接将保持到CPU进入STOP模式。 3.用GET/PUT向导生成客户机的通信程序 用GET/PUT向导建立的连接为主动连接,CPU是S7通信的客户机。通信伙 伴作为S7通信的客户机时,不需要用GET/PUT指令向导组态,建立的连接是 被动连接。 在第1页(操作)生成名为“写操作”和“读操作”的两个操作。最多允许 组态24项独立的网络操作。通信伙伴可以具有不同的IP地址。
plc通讯串口和网口的区别

plc通讯串口和网口的区别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常用的设备,用来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而PLC通讯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串口和网口。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通讯方式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1. 通讯速度串口是一种串行通信方式,它通过一对数据线,将数据逐字节发送和接收。
串口通讯速度相对较低,一般在几千到几十万比特每秒之间。
而网口则是一种并行通信方式,可以同时传输多个比特,其通讯速度相对更高,通常可以达到几百万比特每秒。
2. 连接距离串口通讯在连接距离方面相对较短,一般在几米到十几米之间。
而网口通讯则可以实现更远的连接距离,达到几百米甚至上千米。
这是由于串口通讯使用的是RS-232或RS-485等物理层接口,而网口通讯使用的是以太网线缆。
3. 数据传输可靠性串口通讯在数据传输方面相对较为可靠,因为串口在发送数据时是逐位逐字节发送的,每个字节都有校验位进行检验。
而网口通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因为使用了更高的通讯速度,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或错误。
但是由于网口通讯速度更快,可以通过重新发送来保证可靠性。
4. 网络拓扑和多点通讯串口通讯是一种点对点的通讯方式,只能实现单个PLC设备和上位机之间的通讯。
而网口通讯可以支持多个设备之间的通讯,通过网络拓扑的布局,可以实现多个PLC设备和多个上位机之间的通讯。
这种特点使得网口通讯更适合于大规模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5. 应用场景由于串口通讯在速度和连接距离方面的限制,一般适用于小规模的现场控制系统。
比如工业机器人控制、仪器仪表的数据采集等。
而网口通讯适用于大规模的现场控制系统,比如智能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远程监控系统等。
在PLC通讯方式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进行权衡。
如果只是简单的控制和监测要求,并且距离较近,则可以选择串口通讯。
如果需要远程连接或多个设备的通讯,则需要选择网口通讯。
同时,应该注意在网络通讯中的安全性,确保数据的传输不受到干扰或攻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定义
• 令变频器正转的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 ENQ 01 30 31 FA 45 40 1 31 02 30 32
16进ASCII码数据: 05
• 令变频器反转的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 16进ASCII码数据: ENQ 05 01 30 31 FA 45 40 1 31 04 30 34
•令变频器正转的数据格式: 格式A’中各字节含义如下: 第一字节为通信请求信号ENQ,对应程序为 MOV H05 D10 第二、三字节为变频器01站号,对应程序为 MOV H30 D11 MOV H31 D12 第四、五字节为指令代码HFA,对应程序为 MOV H46 D13 MOV H41 D14 第六字节为等待时间,对应程序为 MOV H31 D15 第七、第八字节为指令代码数据内容:正转运行H02,对应程序为: MOV H30 D16 MOV H32 D17 第九、第十字节为总和校验代码,对应程序为: 总和校检码指令对应程序为: CCD D11 D28 K7 (先求出校验码放在D28D29中) ASCI D28 D18 K2(将校验码变为ASCI码放在D18D19中)
设置以下变频器的参数与PLC的485模块通讯
PU接口 Pr.117 Pr.118 Pr.119 Pr.120 Pr.121 Pr.122 Pr.123 Pr.124 Pr.79 通信参数 变频器站号 通信速度 停止位长度 是否奇偶校验 通信重试次数 通信检查时间间隔 等待时间设置 CR、LF选择 操作模式 设定值 1 192 10 2 9999 9999 9999 0 1 备注 1站变频器 通信波特率是 19.2K 7位/停止位是1位 偶检验 不重试 不检查时间间隔 变频器设定 无CR,无LF 计算机通信模式
X8013
在操作之前设定
三菱变频器的通讯
• 通讯口
– 1 用PU口 – 2 用外扩展485接口模块
PU通讯口:
使用PU口的SDA,ADB,RDA,RDB,SG与别的485接口通讯
使用PU口的与别的485接口通讯
PU口与别的485接口通讯相关参数
Pr79 =1
参数设定完毕,要将变频器关电源再开启
控制位 使用485模 块 b15~b12 0000 b11b10 11 起始符 终止符 计算方式通 讯 b9b8 00 传送速度 19.2K b7b6b5b4 1001 停止 位 1 b3 0 校验 位 偶 b2b1 11 数据 长 7 b0 0
设定D8120的值 的值=0000 1100 1001 0110B=0C96H 设定 的值
停止位为1位 数据位为 数据位为7位 停止位为 位+数据位为 位 得通信的每组数据总长度为8位 得通信的每组数据总长度为 位
M8161=ON
X8002 MOV H0C96 D8120 X8000 M8161 X8000 RS D10 k10 D30 k10 设定发送与接收的 起始地址与范围 设定每组数据的长度 设定数据格式
令变频器正转 共十个字节的数 据
停止
正转
反转
读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率
设定频率
令变频器停止
共十个字节的数据
停止位为1位 数据位为 数据位为7位 停止位为 位+数据位为 位 得通信的每帧数据总长度为8位 得通信的每帧数据总长度为 位
M8161=ON
X8002 MOV H0C96 D8120 X8000 M8161 X8000 RS D10 k10 D30 k10 设定发送与接收的 起始地址与范围 设定每组数据的长度 设定数据格式
PLC的串行数据通信
• 1 了解参与通信的特殊性触点(中间继电器) • 2 根据通信对象设定PLC的通信数据格式
– 设定串口通信数据的位数,如:7位或8位 – 设定D8120串口通信格式字
• 3 根据变频器的数据格式在PLC上设定通 信数据
通信的特殊性触点
• M8122 发送标志
– 接通M8122 PLC立即发送数据,发送完数据 M8122会自动关闭(M8122=OFF),
十六进制数与十六进制的ASCII码
十六进制 0 1 2 3 4 5 6 7 ASCII码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十六进制 8 9 A B C D E F ASCII码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PLC和变频器之间的RS-485通信协议
• 设计要求: 使用PLC的485模块与变频器的PU 口通信,变频器的数据格式要求是:数据位是7 位,使用偶校验.停止位是1位,传送速度为 19.2K,请设定D8120的值?
三菱通讯协议的参数规格
计算机向变频器写入数据时使用的格式:
计算机向变频器读取数据时使用的格式:
控制码
参数说明
操作命令代码:
操作指令 正转 反转 停止 运行频率写入 输出频率读取 输出电流读取 输出电压读取 指令代码 HFA HFA HFA HED H6F H70 H71 H02 H04 H00 H0000-H2EE0 H0000-H9C40 (0~400Hz) H0000-HFFFF H0000-HFFFF 数据内容 数据位数(格式) 2位16进制A’ 2位16进制A’ 2位16进制A’ 4位16进制A 4位16进制E 4位16进制E 4位16进制E
注:变频器参数设定后请将变频器的电源关闭,再接上电源,否则无法通讯。
编写PLC程序
• 可编程控制器中M8161置位进行8BITS数据转 输; • 通信格式置D8120为H0C96; • 设置RS所用的数据区域; • 根椐变频器的操作命令代码所用的数据格式设 置PLC的数据(数据定义 ); • 发送通信数据使用脉冲执行方式(SET M8122)。 • 根据该通信格式在变频器作相应设置;
控制位 使用485模块 b15~b12 0000 b11b10 11 起始符 终止符 计算方式通讯 b9b8 00 传送速度 19.2K b7b6b5b4 1001 停止 位 1 b3 0 校验 位 偶 b2b1 11 数据 长 7 b0 0
设定D8120的值 的值=0000 1100 1001 0110B=0C96H 设定 的值
初始化程序
X8013
在操作之前设定
保存数据
RST M8123
• M8161
– 设定通信时每组数据位数, – M8161=OFF时 7位 – M8161=ON时 8位
• 由D8120设定的数据长度来选择M8161的 状态
RS指令
• 功能: 指定发送与接收数据的起始地址与范 围 • 用法格式:
–使用RS指令前必需设定通讯的数据格式,即设定D8120 –在不用发送数据的系统中,要将发送数据地址的点数设为K0; –在不用接收数据的系统中,要将接收数据地址的点数设为K0;
频率数据内容H0000~H2EE0为0~120Hz,最小单位为0.01Hz
不同的操作指令代码会自动选择相应的数据格式,编 程时要根操作指令代码设置好相应的数据
常用的数据格式:
求和校验
使用CCD自动求 出数据的校验码, 再用ASCI将求出 两个单元的校验 码变为16进的 ASCII码
CCD D11 D100 K9 ASCI D100 D18 K2
设置 发送 的数据
SET M8122
发送完毕
自动
M8122=OFF
• M8123 接收标志
– 如果设置有可保存数据的接收单元,PLC会自动 地接收数据,数据接收完毕M8123会自动ON,不 会自动OFF,故接收完毕数据后可利用M8123将 已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再将M8123=OFF,
M8123=ON
如何设定D8120
D8120共有16位长, 每一位都代表不同 的意义,
1 起始符,终止符使 用计算方式通讯时 必须设为0 0 2 b13~b15用计算 机方式通信时必须 设为0 3 使用485模块时 b11=1,b10=1
例:设定D8120
• 设计要求: 使用PLC的485模块与变频器的PU 口通信,变频器的数据格式要求是:数据位是7 位,使用偶校验.停止位是1位,传送速度为 19.2K,请设定D8120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