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瓷器赏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汝窑瓷器赏鉴(一)

默认分类2009-09-16 10:22:56 阅读12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汝窑的历史

(一)民汝瓷(约北宋早期——金代)

1、初创时期:北宋早期。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少量青瓷和黑瓷。青瓷施釉很薄,釉色还不稳定,呈淡青色。器物以素面为主,仅见少量印花菊纹等装饰。

2、发展时期:北宋中期。仍以白瓷为主,但青瓷数量明显增多,施釉均匀,釉层变厚,装饰上新出现了莲花、牡丹、竖条纹和凸线纹。

3、鼎盛时期:北宋晚期。青瓷不仅数量上超过了白瓷,而且器类多样,花样繁缛,釉色以豆青和豆绿为主,还出现了少量天青釉瓷器,装饰上增加了印花龙纹、刻划牡丹和海水游鱼等,并在同一件器物上划花和印花并用,即器表划花、器内印花。除印花外,素面器物一般不使用模制,多采用手拉坯工艺制成。

4、衰落时期:金、元时期。青瓷釉色变深,釉面缺乏光泽,釉层内杂有褐色小斑点,器型增大,壁面加厚,器体显得粗笨。

(二)官汝瓷(约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间共20年)

1、第一阶段:创烧阶段。既烧制满釉支烧的天青釉瓷器,支钉粗壮,又烧制豆青和豆绿釉刻、印花瓷器。

2、第二阶段:成熟阶段。天青釉瓷器占全部瓷器的99%以上,传世的汝瓷形制应有尽有,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类。其中不少器类,无论素面还是有纹饰,大多采用模制,如洗、盘、钵、盆、碟、炉和部分碗、盏、套盒等,器物外壁有纹饰的用外模,内外壁无纹饰的皆用内模器物造型工整,器壁厚薄均匀,支钉小而尖,工艺非常精细。大型器物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器物如各类瓶、樽、器盖等,则以手拉坯工艺为主。此时,出现了大量的支圈垫烧器物。

二、官汝瓷的特征及鉴定

1、胎体特征

胎骨薄,胎色呈浅灰、灰白,俗称“香灰胎”,褐灰和深灰色的极少,而出土残片其断面色调多接近土黄和灰中泛白,这是与泥土长期接触土蚀造成的,非汝瓷本色。烧成温度越低胎色越淡,烧成温度越高胎色就越重。与同时期的民汝相

比,官汝瓷胎烧结程度差,呈未完全烧结状态,质地疏松,断面涩且没有光泽,吸水率相当高,大小不一的孔洞特别多,这是鉴定官汝瓷片的重要条件之一。

2、釉色特征

施釉较薄,釉色莹润,有的呈半透明,有的呈乳浊状,以天青色(即“雨过天青”之类的淡蓝色)为主,釉色变化大,包括了粉青(即青中闪绿,釉层透亮,有浓淡之分)、月白、卵青(即与青色鸭蛋壳相似,有失透感)等,还有青绿釉色,釉色变化小,在传世品中绝少。实际上可归纳为天青和青绿两种釉色,其中粉青、月白和透明度较好的卵青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淡灰色。从显微结构可以看出,乳浊状釉中有大量钙长石及少量残留石英形成的细小晶体团存在。

3、造型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官汝瓷器类有碗、盘、碟、盏、盏托、器盖、钵、洗、盆、套盒、瓶、炉、壶等20余种,约40多种造型,较传世品器类明显增多。但也有窑址没有发现的器类,如樽等。其器型多为宋代常见的瓷器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是在制作方法上以模制为主,器物形制更加规范、工整。

4、纹饰特征

有刻划、模印和雕塑等手法,图案以莲瓣、龙纹为主,还有鱼纹、鸟形、乳钉和弦纹等多种。

5、工艺特征

不少器物内外满釉,外裹足支烧,支钉细小如芝麻,排列多紧靠圈足足墙,支钉断面呈白色,支钉数多为3、5个,极少有4、6个的,如壶类方形器、椭圆形水仙盆等。完全支烧的器物有各类洗(外裹足、深腹平底)、盘(外裹足、假圈足、三足、平底)、碟、钵、盆(外裹足、假圈足、四足、平底)、樽等。碗类器物,垫烧占绝大多数,除外裹足碗皆支烧外,直圈足花式口碗也有满釉支烧,个别的敞口小矮圈足碗支烧置于圈足跟上。瓶的种类繁多,多为垫饼垫烧,足端露胎无釉,满釉支烧的仅见盘口折肩瓶和个别矮圈足小型瓶类器物上。盏托、盏、套盒比较特殊,以垫烧为主,少数满釉者,支钉横置在圈足底面上,个别较矮套盒支烧在盒内底面上。

汝瓷系先经过素烧后再施釉入窑二次烧成,釉面多有无色细碎开片,呈鱼鳞状或冰裂纹,另有极少部分无开片的器物,如椭圆形水仙盆等。

6、釉内气泡特征

以四十倍显微放大镜察看,一种气泡大而稀疏,一种气泡若隐若现,犹如数颗水泡由水底窜升还未到水面之状,但总体为“寥若晨星”。

当然,从总体上而言,上述所有特征并不是在每一件汝瓷上都全部具备的,不能形而上学,贸然肯定或否定。

三、官汝瓷后仿品的鉴定

汝瓷的仿烧始于明宣德年间,清代雍、乾时期达到高峰,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颇佳。现代的仿烧主要集中在河南汝州市、禹州市和平顶山宝丰县的诸多民间窑场。

(一)明宣德仿品特征

1、器类主要有菱花式洗、蟋蟀罐、鸡心碗和盘等,器型为宣德时期常见造型,与汝瓷造型相去甚远;

2、只重视模仿釉色,但釉色偏蓝,釉面片纹较重;

3、有些器物的底部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款识,不辨自明。

(二)清雍正、乾隆仿品特征

1、清代仿品品种繁多,多有创造,且大小悬殊,绝大部分是高档陈设瓷和文房用具,瓶类器居多,碗、盘、盅、碟类圆形器十分少见。雍正仿品器型主要有象耳瓶、菊瓣瓶、贯耳瓶、蒜头瓶、葫芦瓶、弦纹瓶、三系瓶、双耳扁瓶、石榴樽、象耳樽、犀耳樽、六方渣斗、缸式钵、桃式洗、水仙盆、花觚等;乾隆仿品器型主要有撇口瓶、弦纹瓶、蒜头瓶、直颈瓶、葫芦瓶、观音瓶、鱼耳瓶、象耳瓶、贯耳方瓶、五孔方瓶、七孔花插、花口缸、双耳樽、水仙盆、印泥盒、桃式洗等;

2、修胎规整。胎体为灰中泛红褐色,颇似“香灰胎”;

3、釉面呈泛蓝透亮的天青色,清澈晶莹,釉色匀净,与汝瓷整体质感相差甚远。开细小纹片,与蟹爪纹较为相似;

4、底部圈足处理平滑圆润,露胎处全部涂以红褐色的釉水,且大多书写有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或“大清乾隆年制”款识,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现代仿品特征

既仿釉色,又仿造型,仅有少数略得神韵,看上去颇有几分相似,但绝大多数只是照葫芦画瓢,不仅釉面透亮,釉色偏蓝,且器物不成比例,尺寸大小也与汝瓷相差甚远。有的新器作旧,应谨防上当。

四、汝窑与张公巷窑的区别及鉴定

(一)张公巷窑的特征

1、胎釉特征

类似汝窑的青釉瓷器,是张公巷窑烧制的唯一产品。从整体上看,它既不同于临汝窑的豆青釉,也有别于宝丰清凉寺汝窑的天青釉。其釉色可分为卵青、淡青、灰青和青绿等,釉面玻璃质感较强,有的器表布满细碎冰裂纹开片。常见以薄胎薄釉为主,胎质细腻坚实,胎色有粉白、灰白和少量浅灰色;

2、器型特征

器类有碗、盘、洗、瓶、壶、盏、盏托、熏炉、套盒和器盖等10余种。

3、底足特征

带圈足的器物外裹足的较少,以平直圈足为主,器底有支钉痕的呈非常规整的圆形小米粒状,分别为3、4、5、6枚。

4、工艺特征

与汝瓷一样,系先经过素烧后再施釉入窑二次烧成。

(二)汝窑与张公巷窑的主要区别

1、汝瓷釉色为纯正的天青色,而张公巷窑釉色浅淡,釉面玻璃质感强,手触有光滑感;

2、汝瓷开片有冰裂纹和鱼鳞状两种,而张公巷窑开片较汝窑细碎、显著;

3、汝瓷胎体呈香灰色,而张公巷窑胎体较薄,胎色泛白,一般作灰白色;

4、汝瓷支烧器物以外裹足为主,支钉细长如芝麻状,支钉数量绝多为单数3或5枚,而张公巷窑多为平直圈足,外裹足较少,支钉呈圆形的小米粒状,支钉数量从3、4枚到

5、6枚,单数、双数均有;

5、张公巷窑中的盘口细颈瓶、鹅颈鼓腹瓶、堆塑莲纹熏炉、套盒、盏托等不少器型,与汝瓷同类器均有一定的差异,而花口折腹圈足盘、花口板沿平底盘、椭圆形圈足洗和四方平底盘等器型,则为汝窑所不见。

五、汝窑与南宋老虎洞官窑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