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
汝窑瓷器之器型

xx瓷器———器型
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量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词讼描写,和印花、模印等工艺。
如:
天青花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斑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
别的,在传世品的单个器物上还呈现有文字。
如:
“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
“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
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进步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个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
器形又分缠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
盘分有缠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
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
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知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3、造型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官汝瓷器类有碗、盘、碟、盏、盏托、器盖、钵、洗、盆、套盒、瓶、炉、壶等20余种,约40多种造型,较传世品器类明显增多。
但也有窑址没有发现的器类,如樽等。
其器型多为宋代常见的瓷器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是在制作方法上以模制为主,器物形制更加规范、工整。
1/ 1。
浅谈汝瓷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浅谈汝瓷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汝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工艺技法和精美绝伦的艺术效果,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在汝瓷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生活、美感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汝瓷的制作工艺、器型特点、装饰纹样、文化象征等方面,浅谈汝瓷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汝瓷的制作工艺源自中国北宋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艺技法。
汝瓷制作的原料主要是由瓷石、长石、高岭土等经过精细配料研磨而成的瓷料,采用高温还原气氛焚烧的烧制工艺。
「还原气氛」是汝瓷独有的一大特点,它决定了汝瓷在烧成过程中能够形成独特的釉色和装饰效果。
而制作工艺的精湛和工艺技法的独特性,使得汝瓷成为了中国传统瓷器中的珍品。
汝瓷的器型特点主要表现在造型端庄稳重、线条流畅优美、形态丰富多样等方面。
汝瓷的器型大多取材于自然界,如花卉、草木、山石等,通过匠师巧妙的构思和设计,使得器型既符合自然的美感,又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汝瓷的瓶、壶、碗、盘等器型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而这种器型特点也恰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汝瓷的装饰纹样也是其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之一。
汝瓷的装饰主要通过刻、划、画等手法进行,常见的纹样有「鸟兽花卉」、「山水人物」、「文人雅士」等。
这些纹样虽然取材于自然和生活,但都经过匠师精心设计和创作,使得装饰纹样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特别是「鸟兽花卉」纹样在汝瓷中的应用尤为广泛,不仅表现了汝瓷的审美追求,更是对自然界万物生机的赞美和表达。
而「山水人物」和「文人雅士」等纹样的应用,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汝瓷中还体现了丰富的文化象征和民族精神。
汝瓷的釉色以青灰、天青和天蓝为主,采用的「冰裂纹」效果和「蟒皮纹」效果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富有寓意。
汝窑瓷器的风格特点与鉴别方法

汝窑瓷器的风格特点与鉴别方法汝窑瓷器,那可是瓷器界的大明星!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它的风格特点还有鉴别方法。
我记得有一次去博物馆,看到了一件汝窑瓷器,那一瞬间,就好像时间都静止了。
它静静地摆在那儿,却散发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魅力。
那温润的釉色,柔和的线条,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前的故事。
先来说说汝窑瓷器的风格特点。
它的釉色那叫一个绝,多为天青色,这种青啊,可不是那种死板的青,而是一种有着生命感的青,就像雨后初晴的天空,带着一丝清新和灵动。
而且釉质非常细腻,摸上去就像婴儿的肌肤,光滑得让人陶醉。
汝窑瓷器的造型也特别讲究,简洁大方又不失优雅。
不管是瓶、碗、盘还是尊,线条都流畅自然,比例恰到好处。
就拿汝窑的水仙盆来说吧,那圆润的盆口,矮矮的盆身,看起来普普通通,可越看越觉得有韵味。
再瞧瞧它的装饰,汝窑瓷器大多素面朝天,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图案。
但正是这种简约,反而凸显出了它的高贵气质。
接下来说说鉴别汝窑瓷器的方法。
首先得看釉色,真正的汝窑釉色应该是自然均匀的,如果颜色过于鲜艳或者不均匀,那可得多个心眼儿。
然后看看开片,汝窑瓷器大多有开片,而且开片纹路自然细腻。
要是开片生硬粗糙,那可能就有问题了。
还有重量也能作为参考,汝窑瓷器因为其特殊的材质和工艺,通常不会太重,如果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那就不太对劲儿了。
另外,观察底足也很重要。
汝窑瓷器的底足一般都比较规整,修足精细,如果底足粗糙不规整,那可能就不是正品。
鉴别汝窑瓷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多学习。
就像我那次在博物馆,盯着那件汝窑瓷器看了好久,越看越觉得里面有门道。
回去之后我就找各种资料,研究汝窑瓷器的特点和鉴别方法,慢慢地也算是有了一些心得。
总之,汝窑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瑰宝,了解它的风格特点和鉴别方法,不仅能让我们欣赏到它的美,还能避免在收藏的道路上走弯路。
希望大家都能与汝窑瓷器来一场美丽的邂逅,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宋代汝瓷的设计文化及其表征

宋代汝瓷的设计文化及其表征汝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名贵瓷器,因起源于汝州而得名,是宋代的一种瓷器,因其独特的设计文化和精湛的工艺而备受世人称颂。
汝瓷的设计文化深刻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精神文化,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制作工艺的巅峰。
汝瓷的设计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纹饰设计汝瓷的纹饰设计十分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刻线纹饰、浮雕纹饰、刻划、刻花纹饰等。
这些纹饰设计既丰富了汝瓷的艺术表现力,又使其具有了一定的装饰性和观赏性。
刻线纹饰和刻划纹饰是汝瓷最为常见的装饰手法,通过刻画线条和图案来表现出瓷器的纹饰,线条通畅流畅,勾勒出简洁而有力的形态感,给人以美感。
二、釉色设计汝瓷以其独特的釉色设计而著称,通常以天青釉为主,配以线条劈搭、窑变和釉面开片等手法,形成了瓷器上独特的色彩变化和纹理质感。
这种釉色设计既增添了汝瓷的艺术魅力,又让其具有了一种深邃、神秘的美感。
三、造型设计汝瓷的造型设计大多以实用为主,器型多为器具、茶器、香炉等,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为出发点。
汝瓷的造型设计也强调简约、大方、端庄,表现出一种典雅的美感。
四、题款印记汝瓷上常常有题款和印记,这些题款和印记不仅是对瓷器的标识,更是对制作者的鉴别和赞赏。
这些题款和印记记录了汝瓷的制作历史和工艺传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五、文化寓意汝瓷的设计文化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寓意,如福禄寿喜字纹饰、寓意吉祥祥瑞的图案等,这些设计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信仰的传承和表达。
在当代,汝瓷的设计文化仍然对现代瓷器制作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影响。
其简约、大方、端庄的造型和丰富多样的纹饰设计,以及独特的釉色设计,都对现代瓷器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汝瓷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也为当代人们提供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弘扬。
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

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汝窑瓷器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艺术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瓷器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巅峰,展现了中国工匠的卓越技艺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汝窑瓷器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索其中的艺术之美。
一、造型艺术汝窑瓷器的造型以简约、纯粹为特点,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其造型多以器形匀称、线条流畅的容器为主,如瓶、罐、碗、盘等。
这些容器的形状设计简洁大方,注重整体的和谐感。
首先,汝窑瓷器注重线条的流动感。
以汝窑青瓷为例,其瓶身线条流畅,犹如水流一般自然。
在制作过程中,窑工们巧妙地利用重力、旋转等物理原理,使瓷器在烧制时形成优美的曲线,增添了瓷器的艺术魅力。
其次,汝窑瓷器侧重器物的比例和平衡。
在造型设计中,汝窑瓷器追求整体的谐调和均衡感。
无论是瓶身高度与瓶口大小的搭配,还是器底与瓶颈的比例协调,都显示出工匠对器物比例的精准掌握,使瓷器的外观更加美观大方。
再次,汝窑瓷器的造型注重细节的雕琢。
器物细节的处理使瓷器更显精细。
汝窑青瓷的菜饭碗,碗身纤薄而腹大,碗口平整,底足矮小,突显了汝窑制品的细腻之处。
此外,瓷器器底的处理也很重要,汝窑青瓷的底足多为三足、四足,形成独特的支撑结构,增加了瓷器的稳定性。
二、装饰艺术汝窑瓷器的装饰以天然独特的青瓷釉色著称,以及精致的刻花和绘画等技法为辅助,使瓷器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汝窑瓷器的青瓷釉色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青瓷釉色是汝窑瓷器的重要特点,通过特殊的烧制工艺,使瓷器表面呈现出深沉莹亮、青中泛紫的特殊色调。
这种青色犹如碧玉般的质感,使得汝窑瓷器更加独具魅力。
其次,汝窑瓷器还以其精湛的雕刻和绘画工艺而广受赞誉。
在青瓷基础上,汝窑瓷器常采用刻花、雕刻和绘画等方式进行装饰。
刻花以其深浅不一的纹饰、清晰有致的线条,将器物表面点缀得美不胜收。
绘画方面,汝窑瓷器多以鸟兽、花卉、云烟等图案见长,笔触细腻,色彩鲜明,富有生动感。
最后,汝窑瓷器的仿古风格也是其特色之一。
中国历代明瓷之汝窑

公选课中国历代名瓷识鉴结课论文题目:宋代汝窑赏析学院(系)班级姓名学号宋代汝窑赏析宋代五大名窑器物造型十分丰富,它一部分仿自古代青铜器,另一部分为日常用器。
仿古代青铜器的造型有鬲、鼎、壶、炉、觚等,只是实用功能已完全改变。
作为日常用瓷五大名窑之器,其形制则多采用仿生造型,如仿自然界中莲花、菱花、葵花、牡丹花等花瓣形的碗、盘、花盆等,这些显然受六朝佛教法器,和唐代金银器的影响,也是宋人喜好清雅闲逸生活的具体反映。
汝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汝窑为最。
五大名窑在宋代能够成为宫廷的陈设之瓷,其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无过多的雕琢以哗众,也无妖艳的彩绘以媚人,唯以其古朴庄重的造型,温润如玉的釉质,组成和谐的艺术整体。
这正适合宋代追求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也是五大名窑得以名标瓷史的重要原因。
五大名窑器物之间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一点主要反映在釉色方面。
以汝窑、官窑、哥窑为例,虽然他们都是以青釉为特征,但是汝瓷所呈现的那种美丽的天青色,在其他各窑中更具特色。
在色调上汝瓷的青色有时稍微深些,有时稍微浅淡些,但都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
在色彩学上“天青”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清,又有绿色之温暖。
这种寒暖适中的和谐色调,以及素雅、清逸的色感,由于适应了上流社会的时尚和统治者的审美情趣,所以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冠。
本世纪初,汝窑遗址于宝丰清凉寺的民宅下被意外地发现了,随之而出的各式汝窑残器,为汝窑的揭秘提供了确凿证据。
实物表明,汝瓷的胎骨比较松软、质地欠润,不及同时代越窑、临汝窑、耀州窑、龙泉窑青瓷来得质地细润、坚硬,体量亦相对较轻。
于标本上可见,汝瓷胎质干枯、发涩,断面上有大大小小的间隙和空洞,缺乏瓷器通常应有的玻璃相(即瓷化度)。
汝窑瓷器的釉汝瓷的釉是石灰釉,烧成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就会严重流釉。
汝瓷釉的烧成温度范围极窄,同窑不同窑位稍有温差,就呈不同颜色,所以烧制御用器时改用小窑炉,目的即在于减少温差。
鉴定北宋汝窑的几大标准

鉴定北宋汝窑的几大标准
北宋汝窑是中国古代窑烧制的一种瓷器,其几大鉴定标准包括:
1. 火候:汝窑所采用的是高火坑烧制技术,火候掌握得当是制
作高质量汝窑的关键。
汝窑的器物经高温烧制后,表面会呈现出淡青、灰白或青灰色等独特的釉色。
2. 造型:汝窑器形多为官窑或民窑风格,具有匀称、稳重、精
致的特点。
常见的有盘、碗、盅、瓶等器形,线条流畅,各部分匀称
协调。
3. 釉面:汝釉是汝窑的核心之一,具有独特的釉质。
汝釉呈现
出一种微微带波纹、细腻如丝的质感,质地致密,晶莹剔透。
并且汝
釉很少出现龟裂的情况。
4. 底部:汝窑器具底底的处理要求严苛,需要刀刮或刮出一定
厚度的釉料,釉层应均匀,底足呈飞田突起形,较为圆润,颜色相对
淡青,有时会出现焦红色或黄褐色等变化。
5. 景德镇印记:汝窑瓷器通常配有景德镇印记。
该印记一般在
底部或器内,印有制作年代、制作者、包装人员等相关信息。
其中,
景德镇字样为明清时期的镌刻,而现代汝窑则会搭载“汝窑陶瓷”“”汝文化”等字样。
综上所述,以上几点是鉴定北宋汝窑的几大标准。
汝窑瓷器与宋代文化的关系

汝窑瓷器与宋代文化的关系汝窑瓷器是中国宋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它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巅峰,也成为了宋代文化的重要象征。
汝窑瓷器与宋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交融影响,共同构筑了那个繁荣灿烂的时代。
1. 造型与审美观念的关系汝窑瓷器的造型十分简洁、优雅,给人以静谧、典雅之感。
这与宋代文化追求“君子之风”、“雅俗共赏”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宋代文人墨客崇尚雅致、追求纤巧细腻之美,而汝窑瓷器无论是线条还是形状都体现了这种审美追求。
瓶罐椭圆,盖蓋低垂,造型简约而不失庄重,体现了宋代文化对均衡、和谐美的追求。
2. 色彩的表现与审美追求汝窑瓷器以青绿、天蓝等低调含蓄的色调为主,这与宋代文化强调的清雅、素朴的品味相契合。
宋代文化注重内敛和谦逊,而这种色彩选择恰恰符合了这种文化追求。
宋代文化在汝窑瓷器上得以充分展示,这也使得汝窑瓷器成为宋代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3. 文化内涵的体现汝窑瓷器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审美追求,更是对社会风貌、文化内涵的体现。
宋代以文人墨客为代表的文化活动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诗词、文学艺术等方面呈现出鲜活的创作繁荣。
汝窑瓷器往往以诗词、文字、图案等方式装饰,这些装饰图案往往与当时的文化热点和社会现象密切相关。
通过这种装饰手法,汝窑瓷器成功地将宋代文化的精髓、思想和价值观传递给后世。
4. 社会地位的体现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瓷器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的时期,而汝窑瓷器则是当时瓷器制作技术最顶尖的代表。
宋代的皇室和社会上层对汝窑瓷器钟爱有加,这也使得汝窑瓷器成为了贵族地位和权力象征的重要物品。
汝窑瓷器的卓越品质和独特风格使其成为了宋代社会中彰显地位和身份的重要标志,它的存在使得宋代文化更加多元而丰富。
总结一下,汝窑瓷器与宋代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它们在造型、审美观念、色彩表现、文化内涵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构筑了那个繁荣灿烂、文化内涵丰富的时代。
汝窑瓷器成为了宋代文化的象征,也为后世传承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土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
(原作者:孙新民)唐宋时期盛行窑以州为名,汝窑因位于北宋时期的汝州故名。
汝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明清文献中所谓“汝、官、哥、定、钧”宋代五大名窑,往往把汝窑排在第一位,即把汝窑列于名窑之首。
清代乾隆皇帝曾在16处名窑瓷器上的题诗计183首,其中汝窑瓷器有15首以上,反映出明清时期从皇帝到士大夫对汝窑的喜爱。
汝窑由于为宫廷烧制御用瓷的时间较短,故传世瓷器不多,南宋时即有“近尤难得”之叹。
据统计,现存的汝窑传世品仅70余件,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地。
汝窑的发现颇费周折,从1950年陈万里先生首次考察宝丰清凉寺瓷窑址,到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六次发掘找到汝窑烧造区,前后历经半个世纪之久。
2000年我们在宝丰清凉寺汝窑烧造区的发掘,在不少地方瓷片堆积厚度达20厘米,汝窑瓷器占全部出土瓷片的98%以上(图一)。
出土的汝窑瓷器,其造型、釉色和支烧工艺与传世品几无二致,可以说汝窑传世品中的所有器类均能在窑址中找到。
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不少传世品中未见的新器形,主要有香炉、梅瓶、鹅颈瓶、方壶、套盒(图二、图四十)、盏托、器盖、碗、盘、盆、钵(图
三、图四、图七)等,也有作为宫廷陈设用瓷的水仙盆(图八)、熏炉、瓶类和洗类器(图九、图十、图十一)等。
但在出土器物中占比例最大的还是碗(图十二至图十五)、盘(图十六至图十九)、盆(图二十至图二十_二)、碟(图二十三)、盒、套盒、盏托(图二十四至图二十九)、执壶等同常生活用具。
汝窑窑址出土的盘口折肩瓶(图三十),盘口长颈,折肩简腹,人半底。
器表施以天青釉,釉而滋润,有稀疏的开片。
瓶底满釉,留有“个细小的支钥‘烧痕,钉尖处露出香灰胎质。
这件瓶制作规整,造型端庄大方,与传世的所谓“纸槌瓶”相仿。
口径8.8厘米、腹径13.2厘米、底径8.8厘米、高23.6厘米。
小口细颈瓶喇叭形口(图三十一),细长颈,球形腹,圈足外侈。
通身施天青釉,釉层光亮润泽,釉面布满开片。
圈足着地面露胎,采用垫饼烧制而成。
造型挺拔秀丽,美观大方,代表了汝窑产品的烧制工艺水平。
口径5.4厘米、腹径10.3厘米、底径6.4厘米、高20厘米。
敞口深腹洗作敞口(图三十二),斜直腹,大平底,矮圈足外撇。
香灰胎,挂天青釉,釉面布满冰裂纹开片。
通体满釉,圈足内遗有五个支钉烧痕。
此件洗器型规整,制作精细,胎洁釉润,裹足支烧,堪与传世的同类器相媲美。
口径14.8厘米、底径10.3厘米、高3.9厘米。
汝瓷三足洗直口(图三十三),浅腹,平底,下附三足。
腹上
部饰两周凹弦纹,腹下近底处有一周凹弦纹。
通体施天青釉,外底面遗有五个细小支钉痕。
该洗造型规整简练,釉色因长时间在泥土中浸蚀,而稍显灰暗。
口径18.1厘米、底径18.1厘米、高5.5厘米。
此种型制的汝瓷洗,在传世品中仅有一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只是传世品的三足稍矮,大小尺寸略有差异,并在洗的外底部,刻有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
汝瓷莲纹碗作敞口(图三十四),斜直壁,圈足较高。
腹外壁模印三重莲瓣纹。
通体施天青釉,釉面匀净滋润,圈足内遗有五个支烧痕。
制作工艺讲究,器型严谨规整。
口径15.2厘米、底径9.4厘米、高11.1厘米。
传世的汝窑碗,仅有两种型式:一种呈莲花式,口部作十瓣莲花,腹部也呈现十道凹进线,直圈足;另一种作外撇口,深腹,外裹足。
此类碗在传世品中未见。
莲纹盏托的托盘折平沿(图三十五),浅腹,圈足。
盘心凸起一圆形盏托,托壁上饰以覆莲图案。
器表满施粉青釉,开片细密,典型庄重。
圈足着地面露出香灰胎,系用圆形垫饼烧制而成。
托径5.8厘米、盘径18厘米、底径12.5厘米、通高4.8厘米。
据南宋人周煇《清波杂志》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由此可知,宋代皇室烧造汝窑器不计成本,以奢侈豪华为尚。
宝丰清凉寺窑址附近不仅盛产柴木、原煤、瓷土、釉药,还发现有玛瑙矿石,这就为汝窑产品中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
的釉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
熏炉上作子口(图三十六、图三十七),腹部模印三层莲瓣纹,束腹凸出三个乳钉状纽,底座呈荷叶状向上翻卷。
通体施纯正的天青釉,仅在底足着地面处有一周露胎。
图三十六口径15厘米、底径16厘米、高13.6厘米。
此种熏炉为分模合制而成,制作工艺复杂,目前尚不见于其他窑址出土。
宋人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关于高丽青瓷有这方面的记载:“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
”在韩国高丽青瓷中有与此基本相同的熏炉,显然仿之汝窑瓷器造型。
汝瓷器盖作圆形,下有子口,顶部隆起,中心处有一圆扣形握手。
盖体施天青釉,子口处露胎,系用垫饼烧成。
盖外径14.2厘米、子口径11厘米、高4.6厘米。
此类器盖在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发掘中出土较多,但不见于汝窑传世品。
从考古发现的情况看,该器盖分大小多种型号,应与大小不同的碗、盏相配套使用(图三十八)。
该器盖的釉色蓝而不艳,灰而不暗,釉面上开有冰裂纹开片,给人以玉石之美感。
另外,在汝窑址发掘中还发现两种器盖,一种呈下口大,上顶小,酷似倒置的水杯,应是悔瓶?母亲印A硪恢肿髦笨冢∶妫募纾嵌ブ胁靠袒型帕疲且恢秩ψ愫械暮懈?(图三十九)。
传世的汝窑瓷器极少装饰,除花口盏托盘面有凸棱、三足尊
腹部饰弦纹外,仅见椭圆洗内底部刻以双鱼纹。
与传世品不同的是,在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不少器物表面还饰以花纹。
其中,莲纹是最常见的一种装饰,如在薰炉的炉壁模印仰莲、底座呈荷叶状,盏托的托壁模印覆莲,碗、钵的腹部模印三层莲瓣,鹅颈瓶的腹部刻有折枝莲花。
其次为龙纹,在瓶的腹部刻以攀龙(图四十二至图四十四),盒的盖面上刻划盘龙(图四十一),钵的内底模印盘龙,其钵的器表还刻有海水波浪纹。
再次为双鱼纹和铺首衔环装饰,分别见于椭圆形洗内底和方壶的腹部。
此外,还发现鸳鸯、鸭(图四十五)、龙(图四卜六)、狮等雕塑,皆盘居或蹲居于炉盖的盖面,形象逼真,制作精致。
在宝丰清凉寺汝窑址还出十一批盘、洗、炉的范模,表明宋代对宫廷用器尺寸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少器物是使用范模制作而成的(图四十七)。
南宋修内司官窑一般认为是仿烧汝窑,史料中曾记载修内司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可知宫廷用器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在经济上不惜工本。
汝窑瓷胎呈香灰色,胎体较薄,细腻致密。
釉色呈纯正的天青色,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美誉。
在釉面上往往开有极小的纹片,细碎繁密,宛如鱼鳞状或冰裂纹。
在烧制工艺上,采用支钉支烧和垫饼垫烧两种。
盘、碗、洗和平底瓶等器物均施满釉,采用支钉工具支烧,因此器里器外、门端及足际均不露胎,仅在器物底部遗留有似芝麻状的细小支烧痕,支烧痕数量一
般为三或五枚,惟椭圆形水仙盆底部作六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