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造型的风格与形式美

合集下载

浅谈传统陶瓷图案的形式美法则纹样

浅谈传统陶瓷图案的形式美法则纹样

浅谈传统陶瓷图案的形式美法则纹样陶瓷艺术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有它自己的传统和历史的继续性。

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

我们继承和借鉴一切有用的东西,对于今后的艺术创新是很有帮助的。

图案,作为最早的传统陶瓷装饰艺术种类之一,历经千年筛选、提炼,至今仍在流传使用。

学习传统陶瓷装饰图案,从中吸收一些艺术创造规律、工艺材料和绘制条件对图案的影响、图案形式美的运用等,都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一、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优秀的陶瓷图案设计,包含着“工艺”与“美”两大要素;而美的要素,主要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两方面。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图案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因此,认真研究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是非常必要的。

1.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是构成图案形式美最基本的法则,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一条普遍原则或规律。

变化是一种对比关系。

图案设计讲究变化,在造型上讲究形体的大小、方圆、高低、宽窄的变化;在色彩上讲究冷暖、明暗、深浅、浓淡、鲜灰的变化;在线条上讲究粗细、曲直、长短、刚柔的排列变化;在工艺材料上讲究轻重、软硬、光滑与粗糙的质地变化。

以上这些对比因素处理得当,能使设计的图案给人一种生动活泼、富有生气之感;反之,过分变化容易使人产生杂乱无章之感。

“统一”是规律化,是一种协调关系。

图案设计讲究统一,在设计时应注意图案的造型、构成、色彩的内在联系,把各个变化的局部,统一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之中,使设计的图案有条不紊、协调统一。

但不可过分“统一”,过分则会产生呆板,没有生气,单调乏味。

在图案设计中,要做到整体统一、局部有变化。

2.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取得变化与统一的重要手段。

对比,是指在质或量方面的区别或有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比较。

调和与对比相反,是由视觉上的近似要素构成的。

如图案设计中的线、形、色以及质感等要素的相同或近似所产生的一致性,往往使图案具有和谐宁静之感。

3.对称与平衡。

陶瓷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运用分析

陶瓷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运用分析

陶瓷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运用分析陶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有固定的用途,而陶瓷造型呈现出来的形式美却是丰富多样的,并不固定。

陶瓷是一种日用品,更是一种艺术品,其不仅具备较高的实用性,自身还存在一定的审美价值,在对陶瓷造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形式美的应用,提高陶瓷造型设计整体的美感。

一、形式美的内涵1.形式美的含义形式美是形状美、样式美、轮廓美等的综合,其有诸多影响因素,包括色、形、线、光、声、质等,由于不同的因素存在个性和要求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在考虑形式美所要达到目的的基础上将它们按规律组合起来,更加清晰地呈现出物体的结构。

这种呈现出来的组合形态能够加深观众的印象,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满足,并为人们带来愉悦的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都是用视觉来感受形式美的,一个高颜值的外观和显眼的轮廓,往往会引起我们的关注,也会给我们带来较为深刻的印象。

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物体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形式美的呈现,通过多种元素的组合提升形式美感。

如在制作一个平静海水的图画时,海水的平面只能通过线条将其表现出来,而汹涌澎湃的海浪就可以通过曲线、弯斜线条表达出来。

这两者虽然都对线这一元素进行了运用,但线的如何使用、使用形式变化都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马克思认为线、形、色具有相同的属性,将这些元素按照规律组合起来就具备审美的意义,不同美的内涵都需要以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而形式美不能与内涵相脱离。

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物品的过程中要重视对物品内涵的展现。

2.形式美的特征形式美表达的是从每一个单独的美的形式中呈现出来共同的美,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相对独立性、符号性、装饰性、抽象性等方面。

相对独立性是指形式美在自身具有美的特点基础上,不受任何内容的限制,且它还是人们在对每个美的形式探究中抽取出来的,蕴含着一种独立性较强的美。

符号性是指将美的形式按照规律组合起来,这样不仅是外观形式的造型符号,还是呈现作者内心的情感符号,能够展现事物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

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

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汝窑瓷器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艺术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瓷器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巅峰,展现了中国工匠的卓越技艺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汝窑瓷器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索其中的艺术之美。

一、造型艺术汝窑瓷器的造型以简约、纯粹为特点,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其造型多以器形匀称、线条流畅的容器为主,如瓶、罐、碗、盘等。

这些容器的形状设计简洁大方,注重整体的和谐感。

首先,汝窑瓷器注重线条的流动感。

以汝窑青瓷为例,其瓶身线条流畅,犹如水流一般自然。

在制作过程中,窑工们巧妙地利用重力、旋转等物理原理,使瓷器在烧制时形成优美的曲线,增添了瓷器的艺术魅力。

其次,汝窑瓷器侧重器物的比例和平衡。

在造型设计中,汝窑瓷器追求整体的谐调和均衡感。

无论是瓶身高度与瓶口大小的搭配,还是器底与瓶颈的比例协调,都显示出工匠对器物比例的精准掌握,使瓷器的外观更加美观大方。

再次,汝窑瓷器的造型注重细节的雕琢。

器物细节的处理使瓷器更显精细。

汝窑青瓷的菜饭碗,碗身纤薄而腹大,碗口平整,底足矮小,突显了汝窑制品的细腻之处。

此外,瓷器器底的处理也很重要,汝窑青瓷的底足多为三足、四足,形成独特的支撑结构,增加了瓷器的稳定性。

二、装饰艺术汝窑瓷器的装饰以天然独特的青瓷釉色著称,以及精致的刻花和绘画等技法为辅助,使瓷器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汝窑瓷器的青瓷釉色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青瓷釉色是汝窑瓷器的重要特点,通过特殊的烧制工艺,使瓷器表面呈现出深沉莹亮、青中泛紫的特殊色调。

这种青色犹如碧玉般的质感,使得汝窑瓷器更加独具魅力。

其次,汝窑瓷器还以其精湛的雕刻和绘画工艺而广受赞誉。

在青瓷基础上,汝窑瓷器常采用刻花、雕刻和绘画等方式进行装饰。

刻花以其深浅不一的纹饰、清晰有致的线条,将器物表面点缀得美不胜收。

绘画方面,汝窑瓷器多以鸟兽、花卉、云烟等图案见长,笔触细腻,色彩鲜明,富有生动感。

最后,汝窑瓷器的仿古风格也是其特色之一。

浅谈日用陶瓷中设计美学的运用

浅谈日用陶瓷中设计美学的运用

浅谈日用陶瓷中设计美学的运用日用陶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装饰美学价值。

设计美学是指通过艺术手法和审美理念,使产品在形式、色彩、材质等方面达到一定的审美效果。

在日用陶瓷中,设计美学的运用可以使陶瓷产品更具吸引力和艺术价值。

下面我们浅谈一下日用陶瓷中设计美学的运用。

陶瓷产品的形式设计是设计美学的重要方面。

形式设计是指根据产品的功能和使用场景,对产品的外形进行规划和设计。

在日用陶瓷中,形式设计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度。

杯子的设计可以采用简洁流畅的线条,使得整个杯子显得典雅、美观;碗的设计可以采用曲线和圆形组合,使得碗的容量更大,且具有更好的装饰效果。

而在花瓶、酒具等陶瓷制品上,则更加注重形式的创新,通过变异和变形,打破传统的形式,创造出更具个性和艺术感的产品。

色彩设计是设计美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色彩是陶瓷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感受。

在日用陶瓷中,色彩设计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单色、多色或者染色的方式来表现。

一些现代陶瓷制品采用单色设计,通过颜色的变化和渐变来表现艺术效果,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愉悦;而一些古风陶瓷制品则更注重色彩的柔和和谐,通过暖色调或者自然色彩来表现古朴的氛围和文化特点。

色彩设计的合理运用可以使陶瓷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增添更多的审美情趣。

纹饰设计是日用陶瓷中常见的设计元素。

纹饰是指在陶瓷制品上使用的各种装饰图案,它可以是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抽象图案等。

纹饰设计在日用陶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赋予产品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一些传统的花纹和图案,如花卉、鸟兽、山水等,常常被运用到陶瓷制品中,使得产品更具有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历史的厚重感。

而现代纹饰设计则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通过简化和变形的方式,创造出独特、时尚的纹饰效果。

材质的选择和运用是设计美学的关键。

陶瓷是一种特殊的材质,它具有质地细腻、质感高雅等特点。

试谈陶艺的造型美

试谈陶艺的造型美

试谈陶艺的造型美来源:亚洲陶瓷商城 陶艺造型的基本特点是建立在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基础之上,是作者把艺术构思通过形体设计来实现的,但这并非一定就能成为完美的陶艺造型和直接获得优美的外观效果。

因为陶艺无论实用或摆设都不是单纯的物质产品,而是含有思想性的因素,所以要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就要处理好外形的美观问题。

优美的造型,对于欣赏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感觉到赏心悦目就行了。

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如何才能设计出造型优美的作品造型,却是极为重要而且颇费思量的事情。

我觉得设计造型优美的陶艺品要结合美学的知识和原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创作:一、外形构图的协调感构图就是构思陶艺品的整体外形,作品中个别或局部的艺术形象,形成作品的结构造型,通过视觉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内容,整体和局部的造型结构处理使内容构成得到恰当的表现,得到协调统一,使作品主次分明。

协调是指作品中的各个方面各项元素,都要互相配合,达致多样变化中的统一,即局部与整体配合得当。

我们在观赏陶艺作品时,如果用审美的目光来看,无论具象或抽象造型,凡是能够使人感到美观的,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整体之中存在着一种协调的效果。

这种效果产生了和谐的美感,使简单的造型不会单调乏味,而丰富的造型也不至于繁琐。

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流畅的线条或形体之间的大小、长短、高低的对比效果形成互相衬托关系,在变化中能达到协调。

协调是变化中的统一,凡是美的作品造型,都富于变化、然而变化多样与整齐统一相结合,才能表现得完美,更能显示作品的中心内容。

二、疏密聚散的均衡感疏密是对作品内容相互之间位置布局的处理手法,形成对比和变化,一聚一散形成丰富多变的效果。

均衡就是要符合自然的规律,使人直觉感受到陶艺作品造型上有一种稳定的效果。

如果处理一些自由形式即不对称、不规则、充满动感的造型,就要通过视觉上确定重心位置,使支点得到平衡。

因为陶艺的表现形式有其局限性,受陶瓷材料及成型工艺的限制,它不像绘画那样可以在画面上凌空表现。

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论文

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论文

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论文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技艺之一,其制作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其造型、装饰和色彩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色彩,以及其艺术特色。

首先,瓷器的造型是它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直观的特征。

在造型方面,瓷器的造型多样,既有仿生形态,又有抽象形态。

仿生形态主要是以花草、人物、动物等为造型基础,表现细腻、栩栩如生,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抽象形态则是更为简约、抽象化的形态,不局限于视觉形式的表现,而主要是在思想、哲学等方面进行的表现。

例如,元代出现了“刻纹”工艺,创造出了一种以“纹”为主要元素,刻划于器皿表面的刻花工艺,这种技法大大丰富了瓷器的造型。

其次,瓷器的装饰也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瓷器的装饰主要有绘画装饰、雕刻装饰、纹饰装饰等。

其中,绘画装饰是瓷器装饰的主流,其涵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多种画风和技法,如工笔、写意等不同风格的绘画。

不同历史时期的瓷器绘画形式、风格各异,元代的青花瓷卧狮纹、金元时代的户内花卉纹、清代的官窑种花器等,都是瓷器绘画装饰中的代表性作品。

最后,瓷器的色彩也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

瓷器的色彩丰富多彩,有三彩、五彩、青花、红、紫、黄等色彩。

在色彩运用方面,中国古代的制瓷技术已经被领先于时代和世界的前辈们记载下来。

中国传统的瓷器彩绘技法的饱满、艳丽、对比强烈、配合协调,装饰内容和造型效果相得益彰,是铭刻于人心的艺术珍品,具有不可多得的欣赏价值。

总的来说,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独具匠心,堪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精髓之品。

在造型、装饰和色彩等方面,瓷器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瓷器尽管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是一直在不断发展创新,一直引领着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与进步。

我们要珍惜这一无价之宝,不断探索创新,并不断向着更高的艺术境界迈进。

关于现代陶艺造型形态与美感表现分析

关于现代陶艺造型形态与美感表现分析

关于现代陶艺造型形态与美感表现分析作者:王明丽来源:《魅力中国》2015年第32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深入,文化逐渐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给陶艺创造思想带来新的冲击,促使现代陶艺造型形态发生了转变,并对陶艺作品的创作美感提出了新的表现要求。

本文就将对现代陶艺造型形态与美感表现形式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陶艺;造型形态;美感表现;分析中国作为世界的陶瓷大国,其造型形态以及设计一直处于较为先进水平。

从原始社会创造陶器开始,中国的陶艺经过历史的沉淀以及为现代陶艺留下了宝贵的制作经验。

同时,中国传统陶艺也受到了现代艺术思潮的印象,在创作精神领域当中获得了更高的升华。

现代陶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陶艺家抒发情感的工具,但归根结底是从传统陶艺发展而来的。

因此,现代陶艺不管是造型形态还是美感表现渠道都应该保持我国文化的特色,不能盲目的追随西方艺术潮流,而应该始终保持我国陶艺艺术的本色,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现代理念,以此展现出当代陶艺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形式。

一、现代陶艺的造型形态现代陶艺主要是受国际艺术思潮的影响而形成的,并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被陶艺家彼得.奥克斯提出,其主要是采用陶艺材料,并将自己的情感、个性和艺术观念融入都创作过程当中去,并表达出陶艺家的内心世界。

现代陶艺主要是为了反对机械生产而产生的,并注重在创作过程中追求自我精神和情感的抒发,主要使用新的造型形式和装饰手法。

现代陶艺的造型形态主要是由陶艺家使用工艺手段,基于陶瓷材料的特性和自身的艺术思想来创作现代陶艺作品。

现代陶艺的形态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具象形态,另一种是抽象形态。

雕塑类的造型形态主要就是用雕塑语言融合现代陶艺泥土材料来进行创造,器皿类陶器的造型形态在我国传统陶艺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现代的器皿类陶器并不是对传统器皿的模仿与复制,其是在传统器皿类陶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陶器形态发生质的变化、点的变化、线的走动、面的重叠与体块的叠加。

陶瓷艺术的三大美感

陶瓷艺术的三大美感

陶瓷艺术的三大美感陶瓷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以陶瓷为材料,通过手工艺和装饰技巧创造出美丽的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具有独特的美感,包括形式美、色彩美和纹饰美。

下面将从这三大美感角度对陶瓷艺术进行探讨。

在古代中国,陶瓷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器型的设计上。

比如汉代的陶俑、唐代的三彩釉陶瓷、宋代的青瓷等,这些作品都展现出了不同的器型美感。

汉代的陶俑以其栩栩如生的造型和细腻的手工艺术而著称,唐代的三彩釉陶瓷则以丰富多彩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著称,宋代的青瓷则以其简洁的器型和纯净的釉色成为当时的佳品。

在现代陶瓷艺术中,形式美已经不再局限于器物的实用性,而更多地是对艺术家个体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表达。

现代陶瓷艺术家通过对形式的塑造和设计,创造出了许多富有艺术感的陶瓷作品,这些作品既不失实用性,又展现了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和创造力。

色彩美陶瓷艺术作品的色彩美是指釉色、绘画和烧制工艺所呈现出的美感。

色彩美是陶瓷艺术作品最直观的美感之一,不同的釉色和绘画风格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在现代陶瓷艺术中,色彩美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釉色和绘画风格,艺术家们通过对釉色和绘画技法的创新和发展,创造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色彩美。

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中的釉色和绘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蓝、白、红等颜色,而是包括了更加多样化的色彩和绘画形式,使得现代陶瓷作品呈现出更加鲜活和生动的色彩美感。

纹饰美陶瓷艺术作品的纹饰美是指雕刻、烙画、压花等装饰技法所呈现出的美感。

纹饰美是对陶瓷作品表面装饰的审美价值的一种称谓。

中国古代的陶瓷作品以其独特的纹饰美而著称,比如唐代的三彩釉陶瓷中的纹饰多为花鸟人物等自然图案,宋代的青瓷中的纹饰则多为抽象的几何图案和篆刻书法,这些纹饰都展现出了中国古代陶瓷作品的独特的纹饰美感。

陶瓷艺术拥有着独特的美感,包括形式美、色彩美和纹饰美。

这三大美感共同构成了陶瓷艺术作品的审美魅力,使得陶瓷艺术在人们心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陶瓷艺术能够继续保持其独特的美感,为人类艺术创造更加优美的视觉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陶瓷造型的风格与形式美
任何一个从事陶瓷美术工作者,在设计陶瓷造型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个问题.即每当作者在思考陶瓷器皿如何表现其某种形式的时候,同时亦应考虑某种表现风格。

在创作设计的具体过程中,为了正确地、充分地体现自己的主题思想、往往会在艺术形式上花很多精力仔细推敲、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反复修改,直到作品的形式与风格完全统一吻合为止。

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陶瓷与人们衣、食、住、行又是紧密相连的,它不仅是物质产品、同时又是精神产品,具备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

所以,对于陶瓷造型设计来说,首先应考虑在适应人们物质需要的前提下,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美化人
们的生活环境。

因此,它必须是实用、经济、美观三者的统一体、是科学技术与艺术技巧的统一体。

艺术作品风格的外貌特征,就在于形的样式,陶瓷艺术作品的优美风格,也总是与其美的形式分割不开,紧密相连的。

在具体的陶瓷创作中,不论是单件或多件;它的风格与形式都反映了作者的设计思想、审美观念,同时亦反映了人们一定时期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

远在公元前3000―1500年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上就出现了器物的造型,及其装饰与实用统一相结合的美的形式。

当时只用红、白、黑三种素色来描绘简单的几何图案纹样。

笔法的粗犷、形象的概括、节奏的鲜明、对比的强烈构成其形式的美,并且充分体现出当时人们豪放不拘的性格,蓬勃向上的风尚。

到了商朝的奴隶社会,前代好的风格受时代的压
抑,以致不能发扬光大,因此,当时陶瓷器物造型装饰的形式伦为机械,呆板、毫无生气。

战国与汉代时期,陶瓷作品随着堆花、刻花等手法的运用,低温色釉的出现,在装饰手法上明显增加了许多形式。

到了唐代,继承前代的基础,唐三彩逐步发展而独树形式。

其釉色光泽富丽、纹样结构简单、形象较为抽象,多以莲花瓣、宝相花、缠枝莲等为主要题材。

其中缠枝花的组织结构、形式很完美。

此外,多以色彩斑点构成图案式样,达到美的效果。

所以,唐三彩已成为当时作品的简明、大方、朴素的较好风格。

宋代期间,继承唐代的因素,陶瓷美术技巧大大提高了。

瓷器上的“开岩”、“开片”是一种别开心裁的独创形式,它为装饰结合器型,绘画突出主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其梅瓶的式样多花卉缠枝、人物走兽的纹
样、单道釉青白瓷、红条彩、铁锈花等堆刀、刻印的手法流行。

形象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笔法豪迈、奔放、精致、构图简洁,这些是构成当时形式美的主要特征。

形式美发展到明朝的时候,其作品风格更是特征明显:在明代,在“青花斗彩”,“青花五彩”的基础上康熙五彩又发展成为一种极为成熟的亦是极其美丽的带有民族风味的形式。

在形象上特别看重神情的表现、线条刚劲有力、造型朴实大方、深厚、色彩对比强烈、鲜明。

其多以单线平涂为主,题材范围极其广泛。

在这种形式的基础上构成了富于民族代表性的艺术风格,即神形兼备、气势磅礴、热情奔放、纯朴大方,具有强烈的装饰风味。

清朝雍正时期,在古彩即康熙五彩的基础上,釉上粉彩瓷的造型装饰形式,又另辟历史上一个美的境地。

在造型上除相传了明代造型特点外,又有好些演
变发展。

器物各部分的衔接很含蓄、精细、形与线均匀,优美秀丽。

在装饰形式上,近于国画手法的绘画形式很为流行、并显成熟,立为一格。

这时色彩已经非常丰富,题材范围极为广泛。

用线亦柔软、婉秀,淡雅,构图则工整精细,加之多种色彩的创新,使之作品琳琅满目,又富有高雅的格调。

这亦是当时粉彩瓷风格美的特征。

清末民初,“珠山八友”创新了一种瓷上绘画,且完全是国画的形式,颇为成熟,对后代影响很大。

陶瓷美术的历史发展到近代,各种造型装饰的形式及其风格:如,造型上的各种瓶、壶、碗、罐等式样的特征以及装饰上的青花、五彩,粉彩等的特征,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已经比较成熟,趋于定形并成为其传统特征。

而且一直对现代的造型、装饰形式和作品风格起到深远的影响,并产生了新彩、刷花等形
式,既接受了瓷上色、形、体、面组合形式的长处,又渗入了我国没骨法绘画的表现手法。

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正趋向于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从我国陶瓷美术走过的各个历史年代、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造型、装饰形式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来看,完全可以断定美的形式发展足以构成某种美的风格,并使之相对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传统形式。

并深远地影响到后代。

同样,我国陶瓷美术的优良传统风格,亦给陶瓷美术作品的形式以具体的规定性。

比如,我国南、北方各产瓷区的作品,由于造型装饰各具风格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美化形式上亦构成鲜明的差异。

改革开放,正是我们陶瓷美术工作者竭尽全力求得陶瓷美术事业发展进步推陈出新的时候,对于我国历史上陶瓷美术的各种风格以及各产瓷区的传统风格
都务必进行研究、继承与发扬。

当我们着手研究各种“美的风格”的时候,就必须首先研究构成这种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美的形式”。

当然在研究的同时,亦不应孤立地从形式着手,而是应该与其风格的内容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式美在任何艺术创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装饰性强的艺术品则更强调形式美。

因此,它成为探讨装饰美术形式规律的核心问题。

人类的一切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艺术实践都离不开“美”的追求。

爱“美”,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然而,“形式美”更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它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人类是依附着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着这些美的规律。

工艺美术在形式美方面,则更加要求严格,同样是创作出
来的陶瓷作品,有的却无人去欣赏问津,而有的则可以作为艺术珍品永久珍藏。

它们的不同区别就在于其艺术性,在于其形式美。

风格――则是形式的特征体现,风格是依附着形式的,不同的形式,则有不同的风格。

艺术作品的风格之所以百花齐放,是由于其形式的丰富多彩而产生的。

风格与形式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如果没有万紫千红的艺术园地、没有繁花似锦的艺术风格和多彩多姿的艺术形式,那么就体现不了作品的时代气息,体现不了作品的精神风貌,使作品趋于平调、雷同、生硬、呆板、缺乏生机、死气沉沉,没有生命。

当代陶瓷美术作品则更是丰富多彩、百花齐放、风格各异、形式多样。

各式各样的造型、装饰、彩绘、雕塑技法的运用产生,使瓷器市场琳琅满目、一片繁
荣。

纵观我国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陶瓷文化发展的全部历史,说明我国劳动人民走过了一段对形式美最原始、亦是最成功的挖掘之路。

在陶瓷美术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逐步地积累、探索、总结、提高。

陶瓷作品不仅在广泛地反映生活现实、反映时代精神内容,而且在其形式上,特别鲜明地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中国妁瓷器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