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文化艺术

合集下载

谈陶瓷艺术装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谈陶瓷艺术装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谈陶瓷艺术装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一、陶瓷艺术装饰蕴含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所谓陶瓷装饰,是根据装饰美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形式,在限定的陶瓷器物上,将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运用装饰规律和美的法则去组织、安排陶瓷从器型到画面的关系组合,从而构建起一个新的视觉世界。

陶瓷装饰简单地说,就是对陶瓷器物进行修饰、打扮,它是通过釉色、纹饰来美化陶瓷造型,达到釉色、纹饰与造型完美结合,用陶瓷装饰特有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创意。

陶瓷产品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作品,其在造型及装饰方面都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和形式。

陶瓷装饰设计不同于一般绘画性艺术品创作,它的平面构成是在陶瓷器物的立体形体上完成的,必须服从陶瓷器物的形状和部位对装饰绘画的题材、形式的特殊需要,符合从任何一个角度对其立体形态的陶瓷器物及附属的装饰纹样进行审视,使之达到合二为一的完美性,才能称得上成功的陶瓷装饰。

因此,陶瓷装饰是一种有局限性、有工艺材料限制及艺术要求的、同时以绘画或雕刻方式来完成的艺术创作,这就是陶瓷装饰的艺术语言。

二、陶瓷艺术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历史悠久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

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上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

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

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

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对于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结果,陶工们对于点、线、面的熟练融合,对花纹繁密的组合,以及对于旋纹与弧线的审美感,不但表明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表明自然界已经脱离了它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力,以及人对自然的美化和崇拜。

魏晋南北朝的中国,进入了瓷器时代。

隋代,中国窑工烧成了白瓷,隋代这项伟大的成就,改变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以邢窑白瓷最为有名,有类雪之誉,开创了南青北白新格局。

古代中国的陶瓷文化与艺术

古代中国的陶瓷文化与艺术

古代中国的陶瓷文化与艺术一、概述陶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代表着中国人民卓越的陶瓷技艺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

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就开始生产陶制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中国的陶瓷文化逐渐形成,并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重点探讨古代中国的陶瓷文化与艺术。

二、历史背景中国陶瓷文化的传统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陶器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具备简单实用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的制作技术逐渐提高,从古陶文化到商代青铜时代的商盂、商彝,再到周代的青铜器和礼器,陶瓷制作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工艺。

三、发展演变1. 良渚文化在良渚文化时期(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陶瓷开始在细腻的纹饰和创新的造型上有所突破。

出现了象征性的陶制器物,如面具和壶,这些器物既有实用的功能,又带有宗教和祭祀的意义。

2. 商代青铜时代商代青铜时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陶瓷器物主要以青铜器为主导,陶瓷器则多用于祭祀和殉葬。

商代青铜器中的铸造技术进一步推动了陶瓷制作的发展,使其纹饰更加复杂,形态更加丰富多样。

3. 周代礼器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鼎盛时期。

周代陶瓷器主要用于宗教和礼仪活动,如祭器、礼器等。

周代陶瓷器以其雄伟庄重的造型和精美瑰丽的纹饰而闻名,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

四、代表作品1. 唐三彩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这种陶瓷器以其丰富的色彩、传神的造型和细致的工艺而著称。

唐三彩主要包括动物像、宝塔、官员人像等,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为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瑰宝。

2. 官窑瓷器官窑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顶级品种。

官窑瓷器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著称。

其中,汝窑、定窑、哥窑等官窑成为了陶瓷艺术的代表。

这些瓷器不仅具备实用价值,更展现了中国陶瓷制作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韵味。

五、影响与传播中国的陶瓷文化与艺术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古代陶瓷的装饰与纹饰

古代陶瓷的装饰与纹饰

古代陶瓷的装饰与纹饰在古代,陶瓷制作是一门极具艺术性和工艺水平的手工艺术。

陶瓷的装饰与纹饰是陶器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不仅是为了美化陶瓷作品,更是展示文化、传递信息和表达艺术观念的重要方式。

一、装饰技法1. 彩绘彩绘是陶瓷装饰中最常见的技法之一。

在陶瓷上绘制图案或文字,使用各种颜料和矿石,在烧制过程中与陶瓷完美结合。

彩绘可以运用剪纸、雕刻和石刻等不同手法,塑造出丰富多样的装饰效果。

例如,在唐代的三彩陶瓷中,常见的彩绘图案有花卉、人物和动物等,这些图案既展示了作者的绘画技巧,又表达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情趣。

2. 雕刻雕刻是一种将图案或纹饰刻制到陶瓷表面的技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刀、针或其他工具施加压力来创造纹理和形状。

古代陶瓷中的雕刻技法可以细致地刻画复杂的纹饰,如花纹、人物形象或装饰性图案。

在宋代的青瓷中,经典的青花瓷釉下纹饰即是通过雕刻技法实现的,它通过雕刻出纹路,再填充铁褐色的矿料,在高温烧制中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3. 刻线与磨光刻线是通过利用刀具在陶瓷上进行沟槽或凹陷的一种技法,用于划定纹饰的轮廓。

磨光则是利用磨具将陶瓷表面磨光,使其呈现出玉一般的光泽。

这两种技法在古代陶瓷装饰中经常被同时使用,使得陶瓷更加细腻光滑,增加观赏性。

例如,在明代的青花瓷中,刻线与磨光工艺常常被运用,使得花纹犹如线条一般流畅而生动。

二、纹饰主题1. 自然纹饰自然纹饰是古代陶瓷装饰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以植物纹饰为例,古代陶瓷常常以花卉、叶子、枝干等植物元素为图案依据,通过彩绘或雕刻等技法,再现自然界的美妙景象。

此外,鸟兽、山水等自然场景也常出现在古代陶瓷的纹饰中,这些纹饰不仅美观,也蕴含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崇拜。

2. 故事寓意纹饰故事寓意纹饰是通过一系列有特定寓意的图案,来传达一定的故事、神话或道德准则。

这种类型的纹饰常常是根据古代文化、民间故事或宗教信仰来创作的。

在大量的古代陶瓷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寓意纹饰讲述了一些典型故事,如《红楼梦》中的《石头记》、《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等。

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分析

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分析

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分析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湛的制作工艺中国陶瓷文化对于制作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以至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被它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中国的制瓷工艺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和完善,从东周至今,瓷器制作工艺不断创新,技艺越来越精湛,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

陶瓷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挑选原料、生胚、干胚、贴花、再烧等多个环节,每一道环节都需要熟练手艺和丰富经验的支持,使得中国陶瓷工艺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

二、多样的图案纹饰中国陶瓷文化的图案纹饰丰富多彩,主要有华美的装饰图案和各种题诗、题名和各种故事内容,另外还有许多各种寓意数码、描绘自然景物和绘制人物形象等类型,这些图案纹饰丰富多样,彰显着中国陶瓷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极具艺术魅力。

陶瓷上的图案纹饰,是艺术家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文精神的创造性表达,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三、独特的造型风格中国陶瓷文化的造型风格以古老为基础,又不失现代的时尚感和多样性,其丰富多彩的外形,折射出中国历史的繁荣昌盛和文化的多元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国内外都受到广泛的青睐。

中式陶瓷从造型上更加讲究“意境”,借助形态、技法和装饰等因素呈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包含了浓厚的人文艺术内涵和博大的文化背景。

总之,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其制作工艺的精湛,而且体现在其多样的图案纹饰和独特的造型风格上。

它既是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跨越千年看得见的艺术动人之处。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探析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探析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探析
陶瓷是中国古代文明重要的创造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在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中,陶瓷成为了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陶瓷装饰艺
术是指利用瓷业技法进行雕刻、绘画、贴花等手法表现艺术形式的一种艺术创作。

其次,在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中,色彩多彩,蕴含深刻的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
化中,色彩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红色代表喜庆、吉祥、热情;黄色代表财富、富贵、尊贵;蓝色代表清新、高贵、优雅等等。

在陶瓷装饰艺术中,颜色的运用往往很丰富,比如
在清代时期的瓷器中,著名的青花瓷就是通过蓝色的颜料完成的。

青花瓷的蓝色,在传统
文化上代表了高贵、沉静、深奥的意义,其色彩与图案常常呈现优美、简洁、庄重的艺术
表现形式。

最后,在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中,质感细腻,工艺精湛。

陶瓷是一种质地细腻、结构精密的材料,在装饰艺术中,通过精湛的工艺将传统的图案融入到器物上,使其更具
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在宋代时期的汝窑瓷器中,其中的瓷质细腻、釉面均匀、色泽秀美,成为了陶瓷装饰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中,因为其质感细腻、釉面如镜、瓷体厚实,常常被用来做为宫廷贡品,成为了中国瓷器制作的高峰。

总之,在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中,通过巧妙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元素,以及细腻
精湛的工艺,使得陶瓷成为了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陶瓷装饰艺术将传统文化和艺术
表现完美结合,不断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探析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探析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探析陶瓷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技艺特点、造型风格和象征意义等方面对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进行探析。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源远流长。

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陶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陶瓷工艺逐渐成熟,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陶瓷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和国之瑰宝。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有其独特的技艺特点。

陶瓷的制作过程包括挑选泥料、捏制成型、上釉烧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掌握相应的技艺才能完成。

尤其是在上釉烧制这一环节,陶瓷的色彩和纹饰是关键,需要艺术家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想象力来创作。

陶瓷装饰艺术的造型风格多样,既有古朴简约的风格,又有精致华丽的风格。

古代青瓷以其清雅简朴的造型风格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明代的豪华五彩陶瓷则以丰富多样的彩绘和复杂精美的纹饰而著名。

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陶瓷装饰风格各具特色,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陶瓷装饰艺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陶瓷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吉祥、福寿、财运等。

青瓷被视为传统文化的象征,寓意着岁月静好、纯洁无瑕。

而五彩陶瓷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纹饰则象征着繁荣昌盛和吉祥如意。

陶瓷装饰艺术的象征意义不仅在于艺术品的表面之美,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陶瓷装饰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陶瓷装饰艺术形式。

虽然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受到了影响,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依然存在。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探析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探析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探析【摘要】陶瓷装饰艺术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地位不可忽视。

传统文化对陶瓷装饰艺术的影响深远,造就了其独特的特点和传统工艺技法。

这种艺术在传统文化中应用广泛,具有时代价值。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在传承与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给当代陶瓷装饰艺术带来启示。

展望未来,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仍将继续发展壮大,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珍视与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陶瓷装饰艺术、探析、重要性、地位、影响、特点、工艺技法、应用范围、时代价值、传承、发展、启示、未来。

1. 引言1.1 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探析的重要性在传统文化下,陶瓷装饰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陶瓷装饰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通过对陶瓷装饰艺术的探析,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

陶瓷装饰艺术在传统文化中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展现了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精湛工艺,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通过对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进行探析,不仅可以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独特性,更能够启迪当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与发展。

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下的陶瓷装饰艺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当代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陶瓷装饰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陶瓷装饰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陶瓷被视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陶瓷装饰艺术作为陶瓷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

可以说陶瓷装饰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和独一无二的,它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浅谈古今陶瓷装饰

浅谈古今陶瓷装饰

41陶瓷装饰是指从设计角度,根据大众的艺术需求,利用不同的陶瓷装饰材料和各种工艺技术对陶瓷制品进行艺术处理的总称。

它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装饰既可在施釉前对坯体进行,也能在釉上、釉下和对釉本身进行。

常用的装饰方法有单色釉、杂色釉(窑变釉、花釉)、结晶釉、裂纹釉、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金银彩、斗彩、贴花、喷花、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雕塑等。

其中可以单项运用,也可综合运用。

追溯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陶瓷产品,陶瓷装饰有两大特点:一类是以适合陶瓷器皿的图案纹样装饰形式;另一类是中国绘画形式在陶瓷器皿上进行的工艺转换表现形式。

陶瓷装饰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开始,由于青铜器的出现,青釉硬陶也随之产生。

装饰也由模印、刻花所代替。

东汉到三国是我国陶瓷才完成从无釉到有釉,釉层由薄增厚,实行通体施釉、釉层光润似玉的重要阶段。

入唐以来北方的白瓷与南方青瓷相呼应,形成了唐代南青北白的陶瓷业布局。

造型以丰满庄重、浓厚有力为特点。

装饰纹样饱满而富有变化。

宋代是中国瓷业蓬勃发展的时代。

著名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产品的单色釉彩划花、纹片釉与堆雕影青与釉上加彩等技法的运用,透明的影青釉一举博得帝王喜爱,跻身于宋代名窑行列,为以后景瓷突飞猛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立了专烧官府用瓷的浮梁瓷局,集合了各种能工巧匠给景德镇陶瓷装饰带来了青花、釉里红和卵白釉的崭新时代。

明代装饰纹样以人物故事、花鸟虫草、回纹、吉祥图案、适合纹样见多。

宣德的甜白釉瓷,成化的孔雀绿、娇黄釉瓷,弘冶的珐花彩、素三彩,嘉靖万历的五彩、矾红描金彩瓷等等都风靡于此世。

清代的康、雍、乾三朝是景德镇制瓷历史上的高峰。

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粉彩多采用工笔画、山水画以黑货蓝色画成,朴素清逸。

墨彩为雍正时期首创,乾隆时期色釉品种齐全,其中以青花装饰形式多样,方法除双勾分水外,还有“月影”、“白描”、刻花堆青釉加描青花等,料分五色,色泽娇脆欲滴,成为青花史上一朵奇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艺术和文化中国陶瓷举世闻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凝聚着古代陶瓷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心理,再现了中华文明的演化、进步与发展的历史。

在古代,外国人也以“瓷器之国”,“丝绸之国”,“漆器之国”来代称中国,直到现在,代表中国的英语单词“China”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可见中国陶瓷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陶瓷装饰是指人们从装饰的角度,根据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要求,利用不同的陶瓷装饰材料和相应的工艺技术对陶泥进行艺术处理的总称。

陶瓷装饰从原始彩陶时期就已经诞生,历经各个不同时期,始终贯穿于陶瓷制作的全过程。

陶瓷装饰从原始彩陶纹样、汉代的画像石、唐代的唐三彩、宋代的影青瓷、元代青花、明清彩瓷等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艺术性,展现出独特的东方艺术特征与民族精神。

一、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形式中国的陶器源远流长,至今约有一万年的历史。

先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泥土在高温烧成后能结成硬块,从中受到启发,经过塑造成型并烧制的陶器也就开始出现了。

虽然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都发明了陶器,但是,瓷器是中国最先发明的。

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

至汉代以后的六朝开始,中国就开始进入了“时代”。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字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器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花纹。

”陶瓷的装饰是在陶瓷发明之后一段时间,随着人们对陶瓷产生审美意识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陶瓷装饰具有美化陶瓷的作用,一经产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产生至今历数千年。

原始陶器的装饰形式,不论人物、动物、植物还是几何纹样和编织纹,都表现出浑厚质朴的情感。

这一时期,花纹组织简洁,花纹表现粗犷有力,表明它的开端是从单纯刻划开始的。

商代后期是我国白陶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这种白陶艺术把刻划、压印装饰技法与烧造工艺融为一体,创造了商代划印装饰形式。

这种白陶装饰是在胎质纯净,器面洁白而细腻的胎上纹出纹样,用刻划技法划饰细致的底纹和粗犷而富有立体感的凸雕主体纹。

同时用云雷纹之类的几何纹满布器底。

全器装饰、层次分明,凝重端巧。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陶瓷装饰与其它时期不同。

虽印划或堆贴各式花纹也普遍使用,但常见的装饰是在器物的肩腹部或口沿划弦纹和压印斜方格网纹、联珠和禽兽纹等。

禽兽纹同龙、凤、虎、朱雀等飞禽走兽交替组成,也有完全印龙纹。

佛教在汉代开始传入我国,佛教艺术也随之而来。

三国、西晋时陶瓷装饰上已有所表现,器物上出现了佛造像和忍冬纹的装饰。

忍冬纹为最早出现的缠枝纹,枝叶漫卷,相缠成带状。

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的青釉瓷上。

隋、唐两代盛行,一般与莲瓣纹组合,成为佛教艺术题材之一。

佛教造像与我国传统的四神仙人,乐舞百戏和其它图案巧妙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前代的新风格形式。

元、明、清是装饰纹样形势之大成的时期,也是广泛汲取异域纹样精华的时期,出现的纹式不再有商时期的神秘狞厉,也没有彩陶的拙雅和粗犷,没有汉时期的道家仙气,出现了大量的莲花纹。

莲花纹是自东晋、北魏以后流行的装饰形式,与佛教的宗教意义相结合,到清时达到极盛。

这一时期,龙、凤、宝相花装饰形式也有较大的发展。

龙凤艺术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当时它就是原始民族意识的本质属性。

在陶瓷装饰艺术史上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千年的变化,无论是在寓意、象征、形象,还是在其广泛而深沉的文化含意中,都有较大的发展。

龙是多种动物的变体,凤是多种鸟禽的结合,宝相花则是多种花卉的综合变象。

这种把自然形态转变为艺术境界的过程,古人称之为“变象异化”。

是解决自然形态与陶瓷装饰制作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于各个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决定了表达陶瓷装饰的艺术形式与工艺也不同。

我们的祖先为陶瓷装饰的表达形式积累了一流的工艺技术与形式美法则。

这些光彩夺目的陶瓷装饰将艺术最大程度地应用和发挥,将陶瓷装饰纹样的复合传统与现代图形相结合,呈现出陶瓷装饰艺术多元化的艺术形态。

二、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艺术陶瓷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凝聚着古代陶瓷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表现着中国人民的审美心理,再现中华文明的演化、进步与发展历史。

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陶瓷制品的品种日益繁多,功能日益增加,对陶瓷制品的外形美、色彩美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陶器以及后来发明的瓷器,它们的生产过程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从而慢慢形成了陶瓷装饰艺术。

(一)装饰纹样。

纹样最能体现器物的装饰性,纹样不但可以体现在陶瓷上,还可以体现在青铜器、刺绣等传统材质上。

然而,陶瓷器上的装饰与其它材质比起来却有不同,它的装饰效果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是任何材质无法替代的。

在陶瓷装饰中,纹样不但起到美化瓷器的作用,而且也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志。

1、造型。

纵观中国古代陶瓷造型,多是瓶、罐、壶、碗、盘等器皿为主,通常陶瓷器的造型和装饰的主次关系是显而易见的,造型是首要,起到主导作用;装饰是次要,从属于造型,也就是要根据造型的特点来安排装饰效果。

以元青花瓷为例,“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一款珍贵的青花梅瓶。

这款青花梅瓶是元末明初作品,由景德镇窑烧制。

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造型优美,器壁上附有故事情节的图案,慢慢地转动梅瓶,整个画面随瓶子的转动产生动感,就像一部“瓶上电影”,体现了图案的律动之美。

陶瓷图案所体现的律动之美正是由于它独特的造型决定的。

2、色彩。

中国古代陶瓷的色彩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青瓷、白瓷和彩瓷。

仍然以青花为例,青花瓷是用天然钴料为色料,在白瓷胚胎上用笔描绘纹饰,再罩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中烧成。

由于它是用毛笔把图像直接书画在瓷器上,烧成后在洁白光润的瓷面上,透出青色的国画般的艺术形象,而且青白相映,幽靓苍翠,十分富有艺术魅力。

蓝白两色,色彩不多,但是两者却能很好的相互搭配,虚实关系明确,既讲究图案的实处之美,也讲究空白虚处的美,从而体现了中国画里的“计白当黑”的思想,同时,也体现出了青花瓷装饰的和谐之美。

(二)工艺材料。

陶瓷是一种特殊的材质,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它区别于其它器物的关键,主要和它的工艺材料有关。

1.胎装饰。

胎装饰是中国古代陶瓷装饰工艺的一种。

它是陶瓷胚体上不着彩饰,而是用刻、划、贴、雕、印等手法处理胚体,常见的有印花、刻花、剔花、贴花,捏雕、镂雕等十余种。

刻花是宋代早期白瓷的主要装饰方法,是在瓷胎快干时用竹刀等工具刻出纹样,主要以莲瓣纹为主。

宋代定窑的“刻花碗”就是典型的胎装饰,碗上的刻花与蓖画纹结合的装饰,出现了花叶轮廓线的复线纹,使纹样的立体效果更加突出,纹样若隐若现,与自然的白色胎色融为一体,体现了一种朴素之美。

元代的装饰也非常精致,技法上主要继承宋代的传统,如龙泉窑“青釉刻花牡丹纹大瓶”,主题纹饰为牡丹纹,形制高大,采用浮雕手法刻制的牡丹纹,穿插自如,刻画精致,瓶口部饰弦纹与器形相应,瓶下部饰竖凸线纹如“出筋”,有劲挺上升之势。

可见,元代刻花技法上有所创新。

2.釉装饰。

自从釉产生以后,本身即带有装饰意义。

到唐代,釉的装饰功能更得到充分发挥,无论是高温釉还是低温釉,均丰富多彩,别具情趣。

宋代汝窑的青釉,哥窑的开片及钧窑的红釉等,又体现出富有时代性的美感。

至明清时期的景德镇,从高温到低温,各种釉色无所不备,著名的品种及达数十种之多。

彩色釉呈色的原因是因为釉中添加了呈色剂,呈色剂主要是一些金属矿物配制的陶瓷颜料。

因烧成温度和火焰气氛不同,其金属矿物呈色亦不相同。

而宋代哥窑“双耳瓶”是比较典型的例子,釉色米黄,里外披釉,紫口铁足,开片密布,历经千年依然光泽莹润,且器身保存十分完整,它的釉面均匀分布的一些裂纹(俗称“开片”),虽然是一种烧制不成熟产生的缺陷之美,但却是一种独特的装饰图案,是陶瓷器上的一种天然纹饰。

3.彩装饰。

在陶瓷上用彩绘颜料描绘纹饰的,最早始于原始社会的彩陶。

宋以后,釉下彩和釉上彩成为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

所谓釉下彩,即其纹饰是绘饰在经素烧的胚胎上,绘饰完成后再在其上罩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纹饰在透明釉之下,所以称作釉下彩。

元代的青花瓷较为典型,它的装饰方法主要是用绘画的方式,将书画艺术从纸、帛的材料上转移到立体的陶瓷器物上来,成为一种新的视觉形式,新的艺术载体。

而釉上彩则是指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之上彩绘纹样,然后再入窑经低温烧烤,使彩绘颜料附着在釉面上。

最为典型的是清雍正年间的作品,珐琅彩“松竹梅纹瓶”,瓶身是一幅典雅秀丽的工笔重彩画,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在瓶上刻画的淋漓尽致,此瓶典丽清秀的绘画性再现了珐琅彩的无穷魅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文化陶瓷装饰艺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儿女勤劳智慧的结晶。

中国的瓷器从古代就开始流向海外,宋代之后,瓷器更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

陶瓷艺术在作为一种价值交换产物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文化,极大地丰富和繁荣着中国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

中国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装饰纹样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就已经出现,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们细心感受生活,创作出波浪纹、编织纹,将其以二方连续的方式装饰在陶瓷器皿上。

西安半坡遗址的那件彩陶纹盆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他们将点线面有机的结合,装饰纹样的独特审美,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已经开始对自然和人类有了些许的认识,敢于加进人们的主观想象。

中国陶瓷装饰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绘画类与坯胎装饰类。

绘画类又可分为工笔画与写意画,不论是哪种绘画形式都是当时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时期的特征在陶瓷装饰上的表现。

唐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花鸟之所以成熟,是因为那个时期正值唐代花鸟画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不论是笔法还是技法都是相当的成熟,气韵生动,自然活泼,体现着当时民间绘画的艺术风格。

宋代颇为盛行的陶瓷刻划花装饰也是因为受到了当时时代文化的影响,才会达到一种空间精细的境界。

因为这一时期唐代较为流行的花鸟画开始逐渐向精细的工笔画方向发展,同时也为之后元代的青花艺术、明清时期粉古彩艺术的出现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陶瓷装饰的形式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都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瓷器上的展现。

陶瓷装饰艺术也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中国文人画所具有的历史性特征,逐步演变成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一种独有的艺术特征。

陶瓷装饰艺术是由人来创作生产的,因此它们在展现客观世界的时候,也同时反映着制作者主观的想法与审美意识,陶瓷装饰艺术展现了人类对于自然对于世界的理解,它带着创作者们独特的审美情趣。

陶瓷装饰艺术细腻的向我们展示着中国从古至今的一种人和自然完美统一的一种人文主义理想,任何陶瓷艺术作品上的装饰纹样不管是山水鱼虫或是走兽花鸟又或者是人物,似乎总是在追求着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陶瓷装饰艺术体现着陶瓷工匠们的一种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纯真的内心世界,这正是陶瓷向我们展现的一种人文精神,传递着中华儿女对美好事物及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